过溴化溴化吡啶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与 G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 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及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如大米、豆类、花生等,是目前为止最强的致癌物质,加热至280℃以上才开始分解。黄曲霉毒素主要有 B1、B2、G1与 G2等4种,又以B1的毒性最强。黄曲毒素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还会引起组织失血、厌食等症状。近年来,AFB1污染事件的发生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关注,也因此,国际上对食品中 AFT有严格的限量要求。 这四种主要的黄曲霉毒素中,只有B2 和G2有其自己的荧光,黄曲霉毒素 B1 和 G1的荧光性非常差,不得不通过衍生化反应来检测。在试剂衍生反应中,黄曲霉毒素B2 和G2的光化学性质并不改变,并且衍生化反应得到的 Bla 和 Gla 有着显著区别于 B1 和G1的荧光强度。所以食品及饲料越来越多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来检测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 SN/T 3263-2012中规定了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其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过溴化溴化吡啶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柱后的在线衍生。 本文根据此标准规定的色谱条件对四种黄曲霉毒素进行了衍生前和衍生后的比较。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该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比其直接测定法的B1 灵敏度提高了约7倍, G1 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 Retention Time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