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中稳定性和粒度表征检测方案(激光光散射仪)

收藏
检测样品: 其他
检测项目: 组成分析
浏览次数: 115
发布时间: 2022-03-22
关联设备: 1种 查看全部
获取电话
留言咨询
方案下载

罗姆(江苏)仪器有限公司

金牌7年

解决方案总数: 139 方案总浏览次数:
方案详情
胶粘剂是能将同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具有足够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也可称为粘接剂、粘合剂、习惯上简称为胶或胶水。 胶粘剂是一种典型的分散体系。合成胶粘剂由主剂和助剂组成,主剂又称为主料、基料或粘料;助剂有固化剂、稀释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引发剂、增稠剂、防老剂、阻聚剂、稳定剂、络合剂、乳化剂等,根据要求与用途还可以包括阻燃剂、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和防霉剂等成分。 传统胶粘剂稳定性检测的方法通常是在存放一定时间后观察外观或者涂布以测定粘度和强度不发生变化,这需要自然放置3个月、6个月、12个月,很不经济;也可采用热老化加速方式进行测定。 本文简述了利用LUMiSizer®分散体分析仪对胶粘剂样品进行快速稳定性分析以及粒度表征的测试和分析过程。

方案详情

3,,3,粒度表征 胶粘剂的稳定性和粒度表征 胶粘剂是能将同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具有足够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也可称为粘接剂、粘合剂、习惯上简称为胶或胶水。 胶粘剂是一种典型的分散体系。合成胶粘剂由主剂和助剂组成,主剂又称为主料、基料或粘料;助剂有固化剂、稀释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引发剂、增稠剂、防老剂、阻聚剂、稳定剂、络合剂、乳化剂等,根据要求与用途还可以包括阻燃剂、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和防霉剂等成分。 传统胶粘剂稳定性检测的方法通常是在存放一定时间后观察外观或者涂布以测定粘度和强度不发生变化,这需要自然放置3个月、6个月、12个月,很不经济;也可采用热老化加速方式进行测定。 本文简述了利用 LUMiSizer@分散体分析仪对胶粘剂样品进行快速稳定性分析以及粒度表征的测试和分析过程。 1,测试原理 Fig1 Test Principle 使用近红外光源(或多光源系统)不断照射整个样品,在样品离心加速分离的同时,与 光源平行的检测器随时间连续监测并反应样品的透光率变化,从而形成样品在分离过程的空间和时间透光率图谱。通过配套的分析软件,既可定性分析样品详细的失稳过程,又可对样品间的不稳定性指数,界面分层,颗粒迁移速度,粒度和分布等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2,样品和测试条件 2,1,待测样品:用户提供的3款K类胶粘剂,编号K1, K2, K3;以及3款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编号PU1, PU2, PU3 2,,22,测试条件:25℃, 2300g, 2h Fig2 K3 (left) and PU3 (right) after Test 3,1测试结果31,透光率图谱 Position[mm] Fig3 K3 Before (red) and after 2h (green) 以K3样品为例,红色是初始谱线,绿色是2h测试结束后的谱线。该样品初始透光率较低,在实验过程中顶部透光率逐渐升高,出现了沉降现象。 Position [mm] Fig4 PU3 Before (red) and after 2h (green) 以 PU3样品为例,红色是初始谱线,绿色是 2h 测试结束后的谱线。该样品初始透光率较高,实验过程中d顶部透光率逐渐升高,出现了沉降现象;且底部透光率也出现了升高,即同时有上浮现象的出现。 3,2,不稳定性数值 Fig5 Instability Index 以K类胶粘剂样品为例,上图是K1, K2, K3样品的不稳定性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发现这3个样品在4500s 后出现了较明显的失稳,稳定性从好到差依次是K1, K2, K3. Fig6 Cumulative Volume Weighted PSD 以聚氨酯类样品为例,上图是PU1, PU2, PU3样品的体积权重累积分布。 小结: 使用 LUMiSizer@分散体分析仪可以实现: 1记录样品相分离的完整动力学;2相比于传统方法观察数月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 3, 可以快速得到稳定性和粒度的定量结果; 4, 样品用量少,且稳定性测试无需稀释; 5,多样品分析,最多可同时放置12个样品; 6, 可实现4-60℃的温控。 胶粘剂是能将同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具有足够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也可称为粘接剂、粘合剂、习惯上简称为胶或胶水。胶粘剂是一种典型的分散体系。合成胶粘剂由主剂和助剂组成,主剂又称为主料、基料或粘料;助剂有固化剂、稀释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引发剂、增稠剂、防老剂、阻聚剂、稳定剂、络合剂、乳化剂等,根据要求与用途还可以包括阻燃剂、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和防霉剂等成分。传统胶粘剂稳定性检测的方法通常是在存放一定时间后观察外观或者涂布以测定粘度和强度不发生变化,这需要自然放置3个月、6个月、12个月,很不经济;也可采用热老化加速方式进行测定。本文简述了利用LUMiSizer®分散体分析仪对胶粘剂样品进行快速稳定性分析以及粒度表征的测试和分析过程。 1,测试原理Fig1 Test Principle使用近红外光源(或多光源系统)不断照射整个样品,在样品离心加速分离的同时,与光源平行的检测器随时间连续监测并反应样品的透光率变化,从而形成样品在分离过程的空间和时间透光率图谱。通过配套的分析软件,既可定性分析样品详细的失稳过程,又可对样品间的不稳定性指数,界面分层,颗粒迁移速度,粒度和分布等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2,样品和测试条件2,1,待测样品:用户提供的3款K类胶粘剂,编号K1,K2,K3;以及3款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编号PU1,PU2,PU32,2,测试条件:25℃,2300g,2hFig2 K3(left)and PU3(right)after Test3,测试结果3,1,透光率图谱Fig3 K3 Before (red) and after 2h (green)以K3样品为例,红色是初始谱线,绿色是2h测试结束后的谱线。该样品初始透光率较低,在实验过程中顶部透光率逐渐升高,出现了沉降现象。Fig4 PU3 Before (red) and after 2h (green)以PU3样品为例,红色是初始谱线,绿色是2h测试结束后的谱线。该样品初始透光率较高,实验过程中d顶部透光率逐渐升高,出现了沉降现象;且底部透光率也出现了升高,即同时有上浮现象的出现。 3,2,不稳定性数值Fig5 Instability Index以K类胶粘剂样品为例,上图是K1,K2,K3样品的不稳定性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发现这3个样品在4500s后出现了较明显的失稳,稳定性从好到差依次是K1,K2,K3。 3,3,粒度表征 Fig6 Cumulative Volume Weighted PSD以聚氨酯类样品为例,上图是PU1,PU2,PU3样品的体积权重累积分布。 小结:使用LUMiSizer®分散体分析仪可以实现:1, 记录样品相分离的完整动力学;2, 相比于传统方法观察数月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3, 可以快速得到稳定性和粒度的定量结果;4, 样品用量少,且稳定性测试无需稀释;5, 多样品分析,最多可同时放置12个样品;6, 可实现4-60℃的温控。
确定

还剩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不看了,直接下载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该文件无法预览

请直接下载查看

产品配置单

罗姆(江苏)仪器有限公司为您提供《胶粘剂中稳定性和粒度表征检测方案(激光光散射仪)》,该方案主要用于其他中组成分析检测,参考标准--,《胶粘剂中稳定性和粒度表征检测方案(激光光散射仪)》用到的仪器有罗姆分散体分析仪LUMiSizer ®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