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感冷感热感

仪器信息网冷暖感冷感热感专题为您整合冷暖感冷感热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冷暖感冷感热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冷暖感冷感热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冷暖感冷感热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冷暖感冷感热感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冷暖感冷感热感相关的耗材

冷暖感冷感热感相关的仪器

  • 接触冷暖感测试仪 400-860-5168转3842
    KES-QM接触冷暖感测试仪KES-QM接触冷暖感测试仪是日本加多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用于测试和评价织物等材料的冷暖感测试仪,可根据测试的需求进行多样化的样品测试,广泛应用于纤维面料、化妆品、医疗、食品等行业。KES-QM拥有全自动进样器和自动测试模块,在提高测试效率的同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认为造成的误差。皮肤与布料接触时,皮肤所感受到的“温暖”“冰冷”的感觉被称为“接触冷热感”。从皮肤向布料传递的热量不同,对冷热感的感受也不同。该装置即为测量评估冷热感的指标——“q max”(热流量峰值)的测试仪。用于评估用于夏天的凉爽感、冷感睡衣床上用品布料和用于冬天,具有接触热感的内衣布料等。●模仿人体触摸物体时的感觉设计与测量样品接触的热板,其负载和接触面积均模拟人体触摸物体时的感觉而设计,因此可更精确地测量出最大热移动量。●还可测量导热率/保温性(可选件)导热率:根据固定导热率测量,介由样品,测量固定温度(30℃)的热板与另一保持固定温度(20℃)热板间的传热性能。保温性:将样品安放在设为固定温度(室温+10℃)的热板上,与空气接触,并以固定风速对样品表面吹风。求出此时介由样品损失的热量,计算出保温率(%)。测量方法包括假定为肌肤与衣服在干燥状态下直接接触的干法,和假定为出汗状态的湿法。测量案例床垫的冷感评估、退热贴的凉爽感、内衣的热感评估、汽车内饰品的触感评估、化妆品的清凉感评估触摸屏显示测量数据KES-QM接触冷暖感测试仪可实现单次试验自动连续测定10回,自动连续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符合多项测试标准GB/T 35263-2017 纺织品 接触瞬间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CNS15687, L3272 织物瞬间凉感性能试验法JIS L 1927 接触冷感性能的评价方法可连接PC输出数据(可选功能)KES-QM使用专用软件显示qmax值,每次测量均以CSV格式保存数据。可直接导出到PC,方便数据存储和使用。
    留言咨询
  • KES-F7接触冷暖感测试仪皮肤与布料接触时,皮肤所感受到的“温暖”“冰冷”的感觉被称为“接触冷热感”。从皮肤向布料传递的热量不同,对冷热感的感受也不同。该装置即为测量评估冷热感的指标——“q max”(热流量峰值)的测试仪。用于评估用于夏天的凉爽感、冷感睡衣床上用品布料和用于冬天,具有接触热感的内衣布料等。模仿人体触摸物体时的感觉设计与测量样品接触的热板,其负载和接触面积均模拟人体触摸物体时的感觉而设计,因此可更精确地测量出最大热移动量。还可测量导热率/保温性(可选件)导热率:根据固定导热率测量,介由样品,测量固定温度(30℃)的热板与另一保持固定温度(20℃)热板间的传热性能。保温性:将样品安放在设为固定温度(室温+10℃)的热板上,与空气接触,并以固定风速对样品表面吹风。求出此时介由样品损失的热量,计算出保温率(%)。测量方法包括假定为肌肤与衣服在干燥状态下直接接触的干法,和假定为出汗状态的湿法。测量案例床垫的冷感评估、退热贴的凉爽感、内衣的热感评估、汽车内饰品的触感评估、化妆品的清凉感评估THERMO COOL(冷却底座)可控制测量样品保持固定基础温度的小型冷却底座。因通电后维持在固定温度,避免温度误差,再现了良好的热物性测量数据。取代Water Box使用。
    留言咨询
  • 接触冷暖感测试仪 400-860-5168转2555
    原理:qmax接触凉感系数(J/(cm2*s):将温度高于试样规定温差的热检测板以一定压力与试样接触,热检测板与试样接触后热量传递过程中热流密度的最大值。标准:GB/T 35263-2017、FTTS-FA-019;规格1、测试仪包括:热检测板、载样台、采集卡、PC软件组成2、热检测板,由铜板紧贴绝热材料以及温度传感器组成,铜板为热检测板的热源部件;3、铜板温度可调范围:20~40℃4、铜板面积:9cm2,对试样产生的压强(0.1±0.01N)/cm25、温度传感器响应时间:≤0.2s,分辨率0.1℃,采用高速采集卡6、载样台:具备恒温功能,与热检测板温差为15℃时,测得的Qmax值≤0.08J/(cm2*s)配置:1、主机1台;2、计算机测试软件1份;3、笔记本电脑1台;4、产品说明书1份;
    留言咨询

冷暖感冷感热感相关的试剂

冷暖感冷感热感相关的方案

冷暖感冷感热感相关的论坛

  •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color=#cc0000]摘要: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最大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  [/color][color=#cc0000]关键词:冷暖感、导热系数、吸热系数、织物、蓄热系数、热逸散系数[/color][align=center][img=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690,3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1221607_2636_3384_3.png!w690x32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cc0000][b]1. 引言[/b][/color]  织物冷暖感(或热舒适)是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后织物给皮肤的温度刺激在人大脑中形成的关于冷和暖的判断。当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由于存在温差,织物与皮肤之间会发生热交换,使皮肤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织物与皮肤之间的热交换形式主要为热传导,织物内部的热辐射和自然对流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通常情况下(除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外),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织物与皮肤接触后往往使皮肤温度下降,如果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从物理意义而言,冷暖感的强弱,取决于织物和人体接触过程中织物导走或保有人体热量的多少。  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二者之间存在温差,有明显的传热传质变化。影响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的物理参数主要有:皮肤温度、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量、环境温度和时间等。织物的冷暖感可以用不同的物理参数进行描述,常用的有导热系数、吸热系数、人体与织物接触时由人体通过织物流向环境的最大瞬态热流。  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b][color=#cc0000]2. 测试方法[/color][/b]  织物的冷暖感常用最大瞬态热流法、吸热系数法和导热系数法来进行评价,但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中都包含了导热系数这个参数。因此目前冷暖感的各种测试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的测试方面。[color=#cc0000]2.1. 最大热流法(Q-max Method)[/color]  最大热流法是日本学者Kawabata根据瞬态热传导理论提出的一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最大热流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模拟人体皮肤接触织物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对热流变化曲线进行实时测量。如图2-1所示,在测量之前,首先将样品放在温度保持恒定的样品座上,并将由良导热体制成的热板温度升高到比样品高约5~10℃。测量时将热板放置在样品的上表面,热量从温度高的热板流向样品,记录和测量热板温度和接触面上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2495694_4159_3384_3.png!w690x23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 最大热流法测量原理和测试模型[/color][/align]  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测量织物热性能的仪器是日本KATO TEKKO公司生产的KES-F7 Thermo LABO型热性能测试仪器,如图2-2所示。对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测试,此仪器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上述最大热流法。由于KES-F7型测试仪只考虑热板初始温度比样品表面温度高的情况,因此测出的最大热流密度实际上是相对冷暖感,大的热流密度值对应冷感,小的热流密度值对应暖感。[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5395707_2074_3384_3.jpg!w690x466.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 KES-F7型热物理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  如图2-3所示,KES-F7型冷暖感测试仪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及其控制系统构成:  (1)T. Box(Temperature Detecting Box, 温度测试以及蓄热板)  (2)B. T. Box(Bottom Temperature Box, 热源台)  (3)Thermo Cool(恒温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5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193576_9190_3384_3.png!w690x45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KES-F7 Thermo LABO接触冷暖感测试仪[/color][/align]  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具有以下三种测试能力:[color=#cc0000]2.1.1. Q-max测试(冷暖感测试)[/color]  如图2-4(a)所示,将样品放置在恒温台上,并将蓄热板放置在热源台上进行蓄热,然后将蓄热板快速放置在样品表面上。蓄积的热量立即移动至低温侧的样品上,此时测试出的热流峰值为Q-max值,测试过程可在1分以内完成。[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380354_6647_3384_3.png!w690x47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冷暖感测试仪操作示意图[/color][/align][color=#cc0000]2.1.2. 稳态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试[/color]  如图2-4(b)所示,首先将恒温台设置为室温,将50 mm×50 mm的样品放置在上面,再将热源台的热板紧贴试样放置在上面。在热源台以及护环的温度达到稳定后,通过测量稳态热流既可得到稳态导热系数,测试过程可在2~3分以内完成。  通过达到稳定前的动态热流和温度变化曲线,并结合特定边界条件,还可以实现对热扩散系数的测量。  通过上述测量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如果知道样品的密度,则可以计算得到样品的比热容。  由此可见,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仪器,通过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即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的热性能测试带有明确的方向性。[color=#cc0000]2.1.3. 保温性能测试[/color]  将上述冷暖感测试仪结合风洞来进行织物的保温性能测试,如图2-5所示。  将样品(100 mm×100 mm以上、最大200 mm×20 mm)和样品安装框一起固定至100 mm×100 mm热源台上进行测试。通常风洞内的空气温度与室温相同,热源台温度为比室温高10℃。当热源台温度以及热流值稳定时,测量热流值就可计算得到保温性能,测试通常在2~5分钟内完成。在具体测试中,还可使用各种测试方法,例如Wet法、Space法和Wet Space法等。[align=center][img=,643,8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585934_7979_3384_3.png!w643x800.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color=#cc0000]2.1.4. 测试标准[/color]  尽管最大热流法测试技术已经开发了近30年,但一直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标准测试方法,具体原因将在后续进行分析。基于最大热流法,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应标准测试方法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大陆和台湾,如国家标准GB/T 35263-2017《纺织品接触瞬间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以及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制定的《织物瞬间凉感验证规范》(FTTS-FA-019)产业标准。[color=#cc0000]2.2. 吸热系数法(Thermal Absorptivity Method)[/color]  由于人体皮肤在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动态热传递会受到织物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的影响。类似上述最大热流法原理和基于瞬态热传递,捷克学者Hes提出了另外一种表征织物冷暖感的参数——吸热系数。吸热系数的定义为:[align=center]b=( [i]λ ρ c[/i] )^0.5   [/align]  式中:[i]λ [/i]代表织物的导热系数;[i]ρ[/i] 代表织物的密度;[i]c[/i] 代表织物的比热容。由此可知,织物的热吸收能力与其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容有关,反映织物和人体接触时织物从人体吸收热量的能力。  为了测试织物的吸热系数,Hes基于瞬态热传导理论开发了相应的测试仪器Alambeta,Alambeta仪器可快速测量瞬态和稳态热物理特性(隔热和热接触特性),也能测量样品厚度。该仪器由两个测量头组成,测试样品放置在两个测量头之间,如图2-6所示,两个测量头都配有热电偶和热流传感器。通过合适的冷却装置将底部测量头调节到环境温度,将顶部测量头调节到受控的恒定温差,热流传感器作用在两个测量头的接触面上。当顶部测量头下降接触被测样品时,可以测量流经样品的上下表面热流。Alambeta仪器可测量多个参数,主要包括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吸热系数、热阻、最大热流与静态热流密度之比以及接触点处的静态热流密度,该仪器还可以用来测定织物的厚度。[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87,6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266204_8528_3384_3.png!w687x63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 Alambeta测试仪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吸热系数(thermal absorptivity)也常称之为蓄热系数或热逸散系数(thermal effusivity),针对织物的吸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参数,2016年美国推出了ASTM D7984“采用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MTPS)仪器测量织物吸热系数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7984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将瞬态平面热源法中双样品夹持薄膜探头的测试结构改变为单样品测试形式,将另外一个样品用已知热物理性能的材料代替,并与薄膜探头集成为一个测试探头,同样可以实现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大部分测试功能,可以实现对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测量,但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密度。  执行ASTM D7984标准的典型测试仪器为加拿大C-Therm公司的TCi仪器,如图2-7所示。与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TCi仪器测试过程中是给探头中的加热元件施加固定量的热能(已知电流),给被测样品提供少量热量。该热量导致样品表面温度升高1~1.5℃,接触面处的温度升高引起传感器元件的电压变化,根据温度升高的多少和快慢来测量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align=center][img=,690,4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462214_3758_3384_3.png!w690x436.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仪器。(A)TCi仪器和测量探头,(B压缩测试附件[/color][/align][color=#cc0000][b]3. 分析和结论[/b][/color]  综上所述,上述各种测试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KES-F7和Alambeta仪器中的最大热流法测量实际上都是非常主观的相对测试仪器,织物冷暖感的最大热流取决于测试仪器和设定参数,最典型的如蓄热板的材质和尺寸,不同材质和尺寸的蓄热板代表不同的蓄热量,相应的就会得出不同的最大热流值。另外,热源台和恒温台的不同温度设定也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这也就是说最大热流值并不能代表织物自身的热物理性能,这也是造成三十多年来最大热流法一直无法形成标准测试方法的主要原因。  (2)KES-F7和Alambeta仪器都是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的典型应用,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维传热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三维传热模型,测试的是样品整体的热物理性能,因此无法进行方向性的测试评价,而织物的各向异性特征非常明显。  (3)KES-F7和Alambeta仪器的测试模型都是基于等温或绝热边界条件,这与同样基于瞬态传热理论的闪光法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只是加载到样品前表面的热信号形状不同。在闪光法中,样品绝热边界条件通过空气或真空环境来实现,而在KES-F7和Alambeta仪器对织物的测试则只能采用低导热隔热材料,由此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量带来了较大测量误差(10%),而闪光法测量误差一般小于3%。这种较大的测量误差很容易将织物结构和纤维等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掩盖掉,不利于织物的研究、生产和评价。因此,如何使得测量装置更准确的符合测试模型边界条件要求,提供更准确的测试评价,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4)与其他测试方法一样,ASTM D7984标准方法也对边界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边界条件是加载到样品上的热量只能在样品内部传递,即瞬态平面热源法(包括改进型)测试模型中相对于加热量和加热时间而言要求样品是半无限大。对于很多较薄的织物则不能满足这种边界条件,由此使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往往会非常巨大。因为这个原因,ASTM D7984标准方法比较适合最大热流密度比较小的保暖性织物的测试评价,而对于最大热流密度较大的轻薄凉爽型织物的测量则会误差较大。为了尝试解决使用ASTM D7984标准方法中存在的这个问题,TCi仪器采用将样品放置在探头之上,依靠样品另一侧的空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但这又带来了织物样品与探头表面接触不良的问题,测试结果中会包含很大的接触热阻。总之,对于织物这类较薄的材料,采用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测试非常勉强,这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对薄膜热物性测试的可靠性很低。正因为如此,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仪器厂家HOT DISK公司为了解决较薄材料的测试,专门又开发了新的测试方法。  (5)ASTM D7984标准方法的最大问题是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需要测量一系列其他热性能参数并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最大热流。但无论是瞬态平面热源法还是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在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测试中都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这势必会对最大热流的计算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积累。  (6)对于织物热性能的上述测试方法,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测量准确性的考核评价,缺乏稳定可靠的标准材料。在这方面美国ASTM已经开始着手开始进行相应的工作,并组织进行多个实验室的对比测试。  通过对上述两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测试方法都是基于人体皮肤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进行测量。尽管两种方法测试的参数和物理意义都不同,但基于瞬态传热方式,最大热流密度和吸热系数这两个参数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后续我们将对这种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研究相应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来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测试方法。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还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测试边界条件的保证:在最大热流法和吸热系数法测试中,边界条件包括等温边界条件和绝热边界条件两种。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在硬件上如何更完美的实现这些边界条件要求,从而保证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2)仪器测量准确性考核:测量准确性考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是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最大热流法测量准确性进行检验考核,第二是与其他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来考核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吸热系数测量的准确性,第三是采用已知热性能的固体薄片材料(或标准材料)来进行考核。[color=#cc0000][b]4. 参考文献[/b][/color]  略[align=center]=======================================================================[/align]

  • 冷暖自知,唯有自渡。

    【微语】当家庭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都堆积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吃颗糖就能开心的年纪了,冷暖自知,唯有自渡。

  • 世情看冷暖 人面逐高低

    《水浒传》中说:“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很多人,和不同的人相处,往往会有不同的面孔和脾气。尤其是家里家外两个样,对外人包容和气,对家人却暴躁挑剔。[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190104305304_6700_1642069_3.png[/img]

冷暖感冷感热感相关的资料

冷暖感冷感热感相关的资讯

  • 加野Kanomax,同暖通行业共成长--记第23届中国制冷展
    以&ldquo 创新发展、节能减排&rdquo 为主题的2012年&ldquo 第二十三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rdquo (简称中国制冷展)已于4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作为亚洲最大的制冷空调专业展览会,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国内外专业厂商参展。 本次中国制冷展不但给众多企业提供解读政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良机,同时也为加野公司搭建了一个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的理想平台。加野公司今年蓄势革新发展,隆重推出全新的暖通空调行业测试技术和方案:这其中包括同时检测风量和温湿度的MODEL KF-31风量罩、50L大流量尘埃粒子计数器3910以及智能型风速仪的升级版。展会期间,Kanomax的展台吸引大批与会人员驻足观看,公司技术人员专业详细的讲解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来,Kanomax与制冷暖通空调行业共同成长,已然成为并肩面对挑战的合作伙伴,同时加野也愿为其搭建通往成功之路的阶梯。2012,我们共同前行!
  • 从首页广告拍卖知科学仪器行业冷暖
    仪器信息网的首页广告拍卖始于2006年,当时参加并最后竟拍成功的多为国外公司及其国内代理商(1家),共占到总数的63%。首届拍卖的标王也是现在的业内巨头&mdash &mdash 赛默飞。07、08年基本延续了这一格局,只不过拍卖标王由赛默飞换成了安捷伦科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代理公司开始更加注重品牌的宣传,2008年,竞拍成功的厂家名单中又出现了两家新的代理公司。 2009年应当说是仪器信息网首页广告拍卖的&ldquo 中国年&rdquo ,竞拍成功的11家厂商当中,国产厂商占据了其中7席位置。这七家厂商当中既有生产通用分析仪器的知名国产厂家,又有像专注于微波实验室设备的专业厂家,应当说是全面开花。而天瑞仪器也取代了那些跨国仪器公司一举成为当年的拍卖标王,并又一口气连霸10、11两年(2011年天瑞仪器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这说明08年由美国开始进而席卷欧洲的经济衰退并没有影响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设备生产厂商对于中国相关市场的预期。 时间进入到2012年,PerkinElmer在连续第七次参与拍卖活动后终于首夺拍卖标王,同时进口厂商也在这一年的拍卖&ldquo 战场&rdquo 中全面收复失地,跨国巨头们又开始重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2013年,拍卖标王的位置迎来了一家业内知名的日本公司&mdash &mdash 岛津。而就在此前一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政治关系开始进入&ldquo 冰冻期&rdquo 。不过中日双方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ldquo 政冷经热&rdquo 的模式。 安捷伦科技则在时隔6年之后,在2014年重新夺回拍卖标王的宝座。总的来说,这一年的拍卖结果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可谓&ldquo 波澜不惊&rdquo ,但国产仪器厂家则似乎陷入了低谷,只有天瑞仪器、海光、莱伯泰科、屹尧和博迅五家国产厂商在顽强地与那些跨国公司们对抗。 近几年,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引起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的重视与关注。环境监测产业在中国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创业板上市的国产科学仪器厂商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但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场销售策略似乎更侧重走&ldquo 上层&rdquo 路线,而不太重视在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这些已被其他很多行业广泛接受的载体上进行公司品牌宣传。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度仪器信息网首页黄金广告位在线拍卖上,这一现象是否会有所改变呢?敬请随时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 冷暖交织,TOP20仪器公司晒出2023在华成绩单
    在2023年的财报季,众多企业纷纷揭晓了上一年度的财务成绩单。据仪器信息网统计,TOP20跨国仪器公司的总营收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增长空间极度有限,其中超过半数企业营收下滑。在全球科学仪器市场不佳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学仪器市场也面临严峻挑战,与2022年显著的增长势头和乐观预期相比,2023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为了深入了解这些仪器行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具体表现,仪器信息网特别针对TOP20企业披露的2023年在华业绩数据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2023年全球上市仪器公司营收TOP20的榜单中,有11家企业详细披露了在华营收情况。总体来看,中国市场活跃度显著下滑,平均降幅达到10.8%,变化幅度超越2022年的市场增长情况。多数企业的在华营收同比降低率均高于其全球营收的降幅,仅有布鲁克、岛津、思百吉三家企业在中国市场实现了营收的同比增长。在这11家企业中,丹纳赫和安捷伦的在华营收超过10亿美元。布鲁克公司在2023年总营收同比增长17%,而在华营收更是以33%的同比增长率领跑,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对磁共振成像以及半导体光刻工具等仪器的旺盛需求。岛津在2023年推出了更多型号的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以满足新能源以及临床检查领域的应用,但液相色谱仪销量下滑,导致整体在华营收仅增长了1%。思百吉在除生命科学外的所有主要终端市场都实现了强劲的销量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亚洲地区增长最为显著。通过对这11家企业的在华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除了布鲁克和Revvity外,其余9家企业的在华营收占比均呈现下滑趋势,降幅在5%的范围内,体现出中国市场需求的疲软态势。2023年,安捷伦、梅特勒-托利多、布鲁克、Revvity和思百吉等企业在华业绩占比相对较高,而Illumina、Veralto和赛多利斯等则在中国市场表现相对较弱。从细分领域来看,2023年中国市场对生物技术、医药、实验室产品等领域的需求明显下滑,这受到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中国本土和国际竞争对手激烈竞争,以及中国政府持续收紧用户采购限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然而,新能源、临床质谱、工业质谱和显微镜等领域依然在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至于2024年科学仪器行业的走向,能否回暖仍是一个待解的问题。仪器信息网将持续跟踪全球科学仪器市场的动态变化,提供最及时的行业资讯和分析。  上市仪器公司2023年报系列解读:  1、大洗牌!2023年全球仪器公司营收TOP排行榜揭晓  2、2023年国内仪器公司营收排行榜揭晓:谁在逆势中突围?  3、国产品牌冲进前三,2024年全球仪器公司市值榜出炉  4、全球上市仪器公司TOP20盈利能力大比拼  5、国产仪器厂商盈亏“两重天”:最高破百亿,最低跌5000%  6、2023年财报盘点:国产红外热成像企业业绩强势增长 直面美国制裁挑战  7、国产仪器厂商市值一年蒸发1000亿:行业风云变幻的背后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