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氢氧化镍

仪器信息网纳米氢氧化镍专题为您整合纳米氢氧化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纳米氢氧化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纳米氢氧化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纳米氢氧化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纳米氢氧化镍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纳米氢氧化镍相关的耗材

  • 氢氧化钠,碱石棉
    SAAR168 Sodium Hydroxide, 20-40 Mesh 氢氧化钠 250gElementar 03679900Leco 502-168天津欧捷科技有限公司
  • 四甲基氢氧化铵 for polarography and for examination of steroids Reag. Ph Eur
    四甲基氢氧化铵 for polarography and for examination of steroids Reag. Ph Eur
  • 074532美国赛默飞戴安DIONEX 氢氧化钾淋洗液发生罐KOH
    适用于(设备)传统 RFIC-EG 系统(高达 3,000 psi)类型氢氧化钾淋洗液发生罐流速0.1 至 3.00 mL/min。压力最大值:21 MPa (3000 psi)溶剂25% 甲醇操作用于产生氢氧化物淋洗液。浓度0.1 至 100 mM描述Dionex EGC III KOH 氢氧化钾淋洗液发生罐Unit SizeEach利用淋洗液生成功能,防止基线漂移、提高灵敏度、改善分离度并确保一致的峰积分。有各种 Thermo Scientific&trade Dionex&trade EGC 淋洗液发生罐可供生成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和甲磺酸淋洗液。淋洗液自动生成消除了传统的 IC 淋洗液制备方法中对于酸和碱的处理需求,并且允许色谱分析工作人员运行全范围的梯度和等度分离,且效率比手工制备淋洗液更高。自动产生高纯度淋洗液与 Thermo Scientific&trade Dionex&trade ICS-5000+HPIC&trade 、ICS-6000 和 ICS-2100 系统配合使用用于等度或梯度分离Dionex EGC 400 淋洗液发生罐仅用于在双 EGC 模式下供 Dionex ICS-6000 HPIC 系统执行复杂糖类化合物分析获得出色的批次间重现性免除了对酸和碱的处理减少泵维护并延长使用寿命;泵只会接触去离子水流速范围广泛,典型的从标准孔柱到毛细管柱均适用与可承受高达 5000 psi 压力(34.5 MPa,仅限 Dionex EGC 毛细管型和 EGC 500)的高压离子色谱系统配合使用产品特点Dionex EGC III 和 EGC 500 淋洗液发生罐在 1.0 mL/min 下支持的浓度范围为 0.1–100 mM (0.1–80 mM EGC III LiOH)Dionex KOH、NaOH 和 LiOH 淋洗液发生罐支持最高浓度达 25% 的甲醇Dionex K2CO3和 MSA 淋洗液发生罐与有机溶剂不兼容Dionex EGC(毛细管)淋洗液发生罐在 0.010 mL/min 下与 1-30 µ L/min (0.001-0.030 mL/min) 的流速范围内支持的浓度范围为 0.1–200 mMDionex EGC-KOH(毛细管)淋洗液发生罐支持最高浓度为 25% 的甲醇Dionex EGC-MSA(毛细管)淋洗液发生罐与有机溶剂不兼容适用于复杂糖类化合物的双 EGC 模式通过在双淋洗液发生罐(双 EGC)模式下运行 Dionex ICS-6000 HPIC 系统来自动产生淋洗液梯度,以分析复杂糖类化合物。这种新选择将甲磺酸 (MSA) EGC 400 淋洗液发生罐和氢氧化钾 (KOH) EGC 400 淋洗液发生罐互相串联使用,可产生重现性和准确性极高的 KOH/KMSA 淋洗液梯度来分析复杂糖类化合物(如低聚糖)。

纳米氢氧化镍相关的仪器

  • 汽化过氧化氢灭菌器 400-860-5168转1222
    HTY-V88型汽化过氧化氢灭菌器,是利用过氧化氢在常温下气体状态比液体状态更具杀孢子能力的优点,经生成游离的氢氧基,用于进攻细胞成分,包括脂类、蛋白质和DNA组织,汽化过氧化氢灭菌器达到完全灭菌的要求。性能特点:1.超小型设计,方便移动,易操作2.选配VHP浓度实时在线监控测3.高效:快速的无菌循环过程,节约成本4.安全:常温、无毒无残留;较好的材料兼容性,更易验证5.广谱:有广谱杀菌作用,适用于真菌、细菌、病毒和芽孢的杀灭技术参数: 1. 灭菌体积:50-600 立方米2. 功率:2000W3. 加药速率:1-7g/min(可调节)4. 溶液量:1000ML5. 控制模式:有线远程控制6. 灭菌剂:35%食品级过氧化氢溶液7. 过氧化氢气体输出:闪蒸汽化循环8. 杀灭率:对嗜热脂肪芽胞的杀灭能力达到Lg69. 尺寸:360*360*970mm10. 重量:45kg HTY-V88型汽化过氧化氢灭菌器用于无菌检查实验室、微生物检查实验室、阳性对照实验室、取样间、物料传递间等密闭空间灭菌。
    留言咨询
  • 仪器简介:汽化过氧化氢(VHPS)灭菌器,是利用过氧化氢在常温下气体状态比液体状态更具杀孢子能力的优点,经生成游离的氢氧基,用于进攻细胞成分,包括脂类、蛋白质和DNA组织,达到完全灭菌的要求,经专门设计制造而成的一种用于隔离室、隔离器等密闭空间灭菌的专用设备。1992年美国环保署EPA正式注册汽态过氧化氢VHP为灭菌剂。技术参数:电 源:AC220V± 22功 率:2500W空气流量:&ge 20m3/h注射速率:1-5g/min汽化温度:&le 100℃除湿湿度:&le 30%RH主要特点:1、安全:常温、常压、无毒、无残留;2、快速:快速的灭菌循环过程,节约成本;3、有效:过氧化氢气体具有极好的物料兼容性(装置、电子元件和建筑材料),更易验证;4、广泛:有广谱杀菌作用,适用于真菌、细菌、病毒和芽孢的消毒。
    留言咨询
  • QR-NaHO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NaHO俗称烧碱或者碱液,被广泛应用化工行业中制作不同的溶液成品。QR-NaHO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将样品通过软管吸入到棱镜腔进行测量。QR-NaHO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可单手操作,避免双手接触任何样品液,适合危险样品及挥发性样品的测量。QR-NaHO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压紧软管泵制造真空,抽入液体至棱镜腔。样品清洗时同样用水压洗数次即可。QR-NaHO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技术参数ModelQR-NaOH型号3354测量范围NaOH 0.0 至 55.0%温度 5 至 40°C溶解值NaOH 0.1%温度 0.1°C测量准确度NaOH ±0.2 %温度±1°C(with sucrose solution)测量温度5 至 40°C(自动温度补偿型)环境温度5 至 40°C测量时间大约3秒电源006P 碱性电池 (9V)样本量最少 2ml国际保护等级IP64材质Main body and detection section: ABS resinSample chamber cover: AS resin尺寸重量70 × 40 × 210 mm (excluding nozzle), 300 gThe maximum possible length of nozzle: 130 mm配件One 95 mm stainless pipe, one 95 mm silicon tubeQR-NaHO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产品特性1.可单手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样品2.通过软管将样品吸入到棱镜腔进行测量,避免双手接触任何样品液,更加适合危险样品以及挥发性样品的测量。QR-NaHO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操作方法1.压缩(挤压)排出空气2.稀放样品吸入(稀放软管泵)3.操作方便,按下开始键,3秒后即可显示结果。QR-NaHO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相关产品1.QR-HSO 吸入式硫酸折射仪2.QR-NaOH 吸入式氢氧化钠折射仪3.QR-Brix 吸入式糖溶液折射仪
    留言咨询

纳米氢氧化镍相关的试剂

纳米氢氧化镍相关的方案

  • 天津兰力科:Cu 对纳米氢氧化镍的掺杂修饰研究
    将Cu 以共沉淀方式掺杂到用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氢氧化镍中,通过X 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镜和循环伏安法,研究Cu 对纳米氢氧化镍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u ,不会改变氢氧化镍的晶体结构,但晶粒尺寸减小,晶格将产生严重畸变 且晶粒尺寸随Cu 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晶格畸变也随之加剧,从而有利于质子和电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递,提高了氢氧化镍电极的充电效率和活性物质利用率,改善了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而且Cu 的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Cu 量应控制在3 %~5 %为宜。
  • 氢氧化镍、碳酸镍和氢氧化镍钴中阴离子的测定
    氢氧化镍是镍基电池(Ni-MH、Ni-Cd、Ni-Fe、Ni-Zn)的正极活性物质,碳酸镍、氢 氧化镍钴分别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碳酸镍锰和镍钴酸锂的合成原料。各类材料中杂质离子的含 量会直接影响正极材料性能,进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行为、容量性能、循环寿命等。离子色 谱法可用于同时检测氢氧化镍、碳酸镍、氢氧化镍钴及正极粉中的杂质阴离子,为各类材料 生产工艺及性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天津兰力科:添加钙对氢氧化镍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XRD 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添加钙对氢氧化镍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钙是以离子的形式对氢氧化镍掺杂。结果表明:添加了钙的氢氧化镍的晶粒尺寸变小,比表面积增加,晶体缺陷和畸变增多,提高了质子的传递能力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其中以共沉淀方式添加1%钙的氢氧化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

纳米氢氧化镍相关的论坛

  • 成功解决纳米氢氧化铝检测含量超标问题

    成功解决纳米氢氧化铝检测含量超标问题 本月下旬化验员庞玉龙检测完宣城晶瑞公司20140625批次纳米氢氧化铝含量,报告说这次纳米氢氧化铝含量超过100%。针对此问题,检测中心进行了全面检查审核,首先重新配制了EDTA二钠标准溶液,其次配制了氯化锌标准溶液,第三配制了新的指示剂二甲酚橙溶液,百里香酚蓝溶液,还进行了移液管体积校准,又进行了样品A原样和样品B烘干样测定对比试验,测定结果进行换算后二个结果不一致,超过正常范围。如果原样按干基换算后与烘干后测定结果一致就能说明样品稳定,如不一样则说明样品出现异常问题。在排除人为因素和检测过程称量,溶样,定容,移取溶液,滴定,终点确定,标准溶液,指示剂出现异常外,基本确定是样品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检测中心查找相关文献,根据化学专业知识可知,热分解反应,Al(OH)3加热后会分解成Al2O3和H2O 2Al(OH)3= Al2O3+3H2O -------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可知:Al(OH)3分子量=26.982+(16+1)×3=77.982Al2O3分子量=26.982×2+16×3=101.964 假设:如果100gAl(OH)3中含有99.00% Al(OH)3含有Al2O31.00%,杂质含Na,Fe,K含量<0.0010%结果以Al(OH)3含量表示,根据分子量进行换算:将Al2O3换算为Al(OH)3=1.00%×155.964/101.964=1.00%×1.5296=1.5296%Al(OH)3含量=99.00%+1.5296%=100.5296%因此,据此推出,可以确定是纳米氢氧化铝样品中含Al2O3是纳米氢氧化铝检测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烘干样品与不烘干样品结果不一致呢?检测中心查找相关文献,根据国家标准GB/T6610.1氢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水份介绍,对比水份的检测,检测水份时没有采用相同的真空干燥器和特殊的活化氧化铝干燥剂,使用的是普通干燥器,一般常用的硅胶干燥剂,这是国家标准通用水份测定方法。干燥环境的不同就导致样品水份结果有较大偏差,水份结果的偏差的大小,除了样品外在水份外,就直接引纳米起氢氧化铝中氧化铝的含量,根据化学方程式①可知,氢氧化铝分解出水份越大,氧化铝的含量就越大,氧化铝的含量越大所测定的样品中氢氧化铝含量就越大,为此就导致出现烘干样品与不烘干样品结果不一致。原因在此。就此就圆满成功解决了氢氧化铝检测含量超标问题。任何问题的出现,只要想办法,动脑筋,要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总之,俗话说的好,有矛就会盾,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次问题的解决,为高电压钴酸锂生产制定原料氢氧化铝检测标准提供了正确的数据,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纳米氢氧化铝原料中存在数量不定的氧化铝。2014.9.26

  • 氢氧化镍生产中含镍母液水的处理

    我们公司是生产镍氢电池正极材料——氢氧化镍的企业,排放的母液水中有大量水溶性的硫酸钠、氨、镍离子、氨络合氢氧化镍,硫酸钠的浓度约16g/L、氨约16g/L、镍约200mg/L、PH大于9.我们拟采用:蒸氨塔蒸氨回收氨水,废水通过三效蒸发回收硫酸钠、进一步苛化制备烧碱,最后调节PH,排放。不知道这种工艺能不能让镍达标排放,若不能,有什么其它合适的办法吗?

纳米氢氧化镍相关的资料

纳米氢氧化镍相关的资讯

  • ​【印度新材料案例】康宁反应器合成纳米磁性氧化铁
    研究背景纳米氧化铁在催化、药物传递、光吸收材料等前沿研究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纳米氧化铁的尺寸大小和粒径分布对材料性能表现非常重要。因此,高效制备一系列小粒径(<10 nm)且平均粒径均一的纳米氧化铁颗粒变得尤为重要。康宁反应器印度团队与印度国家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使用康宁微反应器合成氧化铁纳米颗粒(NPs),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获得的NP特性的影响。氧化铁NPs的合成基于使用硝酸铁(III)前体和氢氧化钠作为还原剂的共沉淀和还原反应。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XRD)分析对氧化铁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简介近年来,由于在磁存储设备、生物技术、水净化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热疗、化疗、磁共振诊断成像、磁感染和药物递送等,对高效合成磁性氧化铁NP的兴趣显著增加。该工作涉及使用Corning AFR微通道反应器通过共沉淀和还原法合成胶体氧化铁纳米颗粒,氧化铁纳米颗粒的XRD和TEM分析分别证实了其晶体性质和纳米尺寸范围。另外使用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研究了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磁性,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制备的氧化铁纳米颗粒表现出超顺磁性行为。结果和讨论一. 氧化铁纳米颗粒形成的反应原理1.控制两个反应器中氧化铁纳米颗粒形成的总沉淀还原反应如下:2.随后,按照以下反应生成氧化铁:二. 共沉淀和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纳米颗粒共沉淀和还原反应是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化学途径。在通过反应器的过程中,九水合硝酸铁(III)被氢氧化钠还原,形成还原铁,随后稳定为氧化铁纳米颗粒。图1. AFR实验装置表1 康宁微反应器中的操作条件和结果在康宁AFR反应器中,氧化铁(磁铁矿Fe3O4或磁铁矿γ-Fe2O3)在室温下将碱水溶液添加到亚铁盐和铁盐混合物中形成。在反应器中,由于铁还原加速而形成黄棕色沉淀物,得到胶体氧化铁纳米颗粒如图1所示。在AFR反应器中合成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实验条件Fe(NO₃ )₃ 9H₂ O和NaOH溶液的流速在20- 60 ml/h。对于所有实验,还原剂与前体的摩尔比保持恒定为1:1。图2. 在AFR中具有不同流量的氧化铁np的紫外吸收光谱&trade .实验显示了在AFR反应器中不同流速所对应的结果:在CTAB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获得的λ最大值在480和490 nm之间;AFR中的心形设计使混合更佳;氧化铁NP的平均粒径通常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在50 ml/h的流速下获得最小粒径。在60和50 ml/h的较高流速下,分别观察到窄PSD超过6.77&minus 29.39 nm和3.76&minus 18.92 nm,如图3和表1所示;另一方面,在20 ml/h的较低流速下,在10.1&minus 43.82 nm,如图5和表1所示。从图5B所示的数据也可以确定,由于纳米粒子的引发和成核在50 ml/h下比在60 ml/h时发生得更快。因为颗粒大小取决于纳米粒子在反应器中的成核过程和停留时间,这也通过图5所示的TEM图像得到证实,图5显示制备的颗粒大小在2~8nm;图3所示数据&minus 对于表1中报告的PSD和平均粒径,可以确定粒径随着进料流速的增加而减小,这归因于较低的停留时间。在反应器中的较大停留时间(较低流速)为颗粒的团聚和晶体生长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从而获取更大的颗粒尺寸。图4A、B所示的TEM图像也证实。图3. 不同流速下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粒度分布(PSD)图4:50 ml/h的微反应器中合成的氧化铁纳米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图5:(A,B)使用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在AFR中合成的氧化铁NP的TEM图像。总结通过共沉淀还原方法,在Corning AFR微通道设备中成功制备了稳定的胶体氧化铁纳米颗粒;流速即反应停留时间和混合模式的差异对所获得的氧化铁NP的粒度和PSD有显著影响,这反过来也影响材料稳定性和磁性;CTAB的使用,有助于合成稳定的氧化铁NP;反应流速是决定NP的平均粒径以及粒径分布的关键参数。氧化铁NP的平均粒径随着反应物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通过ESR光谱分析和基于使用永磁体的研究证实,制备的氧化铁NP表现出超顺磁性行为。总的来说,当前的工作证明了使用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合成了更小更均一粒径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这项研究为后续其它纳米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里有效的实验支持和指导。参考文献:Green Process Synth 2018 7: 1–11
  • 高能所等应用同步辐射纳米分辨谱学成像技术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变过程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X射线成像实验站副研究员袁清习和国内外课题组合作,建立了基于同步辐射纳米分辨谱学成像技术追踪氧化还原反应相变过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料相变过程的研究。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同步辐射谱学成像(XANES imaging)是利用特定元素对X射线能量的不同响应特性来获得样品内部对应元素的化学价态三维分布。基于波带片全场成像方法的纳米分辨谱学成像技术可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的形貌和化学信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材料科学领域尤其是在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中表现出重要潜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针对纳米分辨谱学成像方法学和应用研究,高能所多学科中心X射线成像实验站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袁清习和国内外多个同步辐射装置建立紧密联系,在技术研发、科研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近期,袁清习联合美国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研究员刘宜晋课题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林锋课题组提出了应用同步辐射纳米分辨谱学成像技术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不均匀相变过程的新方法。这个联合团队成功将他们提出的新方法应用于Li(NixMnyCoz)O2(NMC) 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中,揭示了该材料热稳定性的一系列问题。该项工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9, 2810,2018,共同第一作者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穆林沁和高能所袁清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以NMC正极材料中的应用为实例,该实验方法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为了研究该材料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开展原位实验,利用谱学成像获得大量空间分辨的吸收谱数据;其次,提取Ni元素K边吸收能量表示相应的化学状态,高能量代表高价态(相对氧化态),低能量代表低价态(相对还原态)。进而使用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化学价态分布结果来表征氧化还原相变过程;第三,选择特定的Ni元素价态(例如,选择氧化还原反应最剧烈的能量点代表的价态),利用所采集的大量数据来描绘Ni元素等价态面的三维分布,对比不同反应条件下的等价态面分布来表征相变的发生、发展及相变前沿的推进过程;最后,引入等价面局域曲率(反应界面局域曲率)的概念,来描绘成核生长及整个相变的复杂过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图1为Ni的价态随NMC材料加热过程的变化,其中的每一条曲线代表了相应条件下基于全部像素的Ni价态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Ni元素价态分布的演变情况。图2给出了四个特定反应条件下Ni等价态面的发生、发展过程,所选择的Ni价态为8341eV对应的价态。从图1可以看出,8341eV代表的价态可以代表是化学反应最剧烈情况。图3中用不同颜色表示了镍元素的吸收边能量代表的镍元素的价态。受由晶粒边界和其局域的化学环境(不同组分和缺陷)所影响,相变过程通常非常复杂,如图3a所示,镍阳离子三维的形貌由不同的价态组成,从相对还原态(低能量态)到相对氧化状态(高能量态)。这些三维的价态推进前端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三维立体多面体。还原态和氧化态分别代表了子相和母相,相变反应的推移前端从图3a到图3c。同时,作者将这些三维多面体每个局域的曲率计算出来,并分别用红色和蓝色代表局域曲率为正值和负值。从图3d、e可以看出相变过程中局域价态曲率的演化过程。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这项工作不仅对锂离子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致相变给出了详细的描述,还为下一步的储能材料优化提供了一些思路。研究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复杂体系的非均匀相变过程等的研究中。特别是考虑到下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更高的亮度将会大大降低实验的时间,从而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相变过程中的非稳定状态,为能源材料、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提供有力的工具。/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863601e7-f186-445f-b8b1-ff31fd5d1984.jpg" title="图111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1 NMC样品中镍元素的价态随加热过程的变化。(a)为镍元素的局域价态直方图。(b-e)为原位观测镍价态信息示意图。镍的价态由Ni 的K吸收边能量表示,高能量和低能量分别代表了高价态和低价态。/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74970c5-2fc2-4129-beeb-217abf22612c.jpg" title="图222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2 NMC样品不同反应条件下Ni等价态面的产生、发展及推进过程/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d29d8585-987d-4cf3-9540-9ad6e2f158af.jpg" title="图333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3 局部镍元素价态曲率随相转变的演化。(a,b,c)分别代表了不同能量(8339, 8340 和8341 eV)的Ni K-edge的等值面形成的三维曲面。图d和e表示了在不同能量范围内价态曲率随着能量值的变化。/ppbr//p
  • 科研团队制成世界最薄丝素纳米纤维带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耀鹏、邵惠丽团队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Benjamin S. Hsiao合作提出了全新的蚕丝多级结构模型,并成功研制世界上最薄丝素纳米纤维带。近日,该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纳米》。/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作为蚕丝多级结构的基础构筑单元,丝素纳米纤维对人造蜘蛛丝等高性能丝蛋白材料的设计和构筑尤其重要。张耀鹏团队利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体系,在低温下将蚕丝逐级剥离为厚度约0.4纳米、宽度约27纳米的蚕丝纳米纤维带。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最薄的丝素纳米纤维带,其厚度仅为丝素蛋白的单分子层厚度,与单层石墨烯厚度相当。/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该纳米纤维带主要由天然蚕丝中原生的β-折叠片层、无规线团以及α-螺旋构象构成。研究人员通过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等多种表征技术确认了这些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模拟了蚕丝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中剥离为丝素纳米纤维的动态过程。/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丝素纳米纤维带通过自组装或者有序构建,可用作增强成分或者直接构建单元,有望制备性能优异或功能性的丝素蛋白基材料。/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