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已认证

粉丝量 0

当前位置: 瑞玢国际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爱思唯尔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发布,食品研究领域12位学者上榜

    2月27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共有1776位涉及38个学科领域的学者上榜,经初步统计食品研究领域约12位学者上榜。     随着中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高,表彰引领学术进步的杰出学者显得尤为重要。爱思唯尔评选的高被引学者是根据研究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这也就意味着该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有巨大影响力。     经初步统计,食品研究领域相关学者有12位上榜,他们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励建荣(渤海大学)、俞良莉(上海交通大学)、张慜(江南大学)、赵谋明(华南理工大学)、阮榕生(南昌大学)、胡秋辉(南京财经大学)、唐传核(华南理工大学)、郑永华(南京农业大学)、谢笔钧(华中农业大学)、廖小军(中国农业大学)、金征宇(江南大学)、王硕(天津科技大学)上榜。其中,除励建荣教授上榜化学学科外,其他11位食品科学教授均上榜农业和生物科学学科。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厂商

2017.05.19

上海瑞玢参加第十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

4月20日,第十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召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吴清海,自治区领导王儒贵、张学武,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国际联合会主席郝林海出席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吴忠市人民政府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共同主办,旨在全面展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质量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强国内外葡萄酒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推进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会的主题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国际化:葡萄酒品牌建设与营销。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专家学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葡萄酒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葡萄酒技术领域的前瞻性科研成果等。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将围绕葡萄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葡萄酒工艺、葡萄酒酿造设备、及葡萄酒市场推广等热点问题进行广泛交流,积极研讨近年来葡萄与葡萄酒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探讨如何推动葡萄酒产业“突出风格,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夯实我国葡萄酒产业调整结构、突出风格、提质增效的基石。图1  Augusto 博士做了近红外光谱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报告以及各企业的葡萄酒技术交流吴忠市委书记沈左权表示,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是“塞上江南”的菁华之地,土地肥沃,光热充足,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重要产区。吴忠市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成长,离不开各方的支持,离不开与各国各地的交流与合作。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举行,将为国内外葡萄和葡萄酒的同行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良好平台,为今后长期的建设性合作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宁夏及吴忠葡萄与葡萄酒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难得契机,更是增强吴忠软实力、加快绿色发展的务实举措,必将对加深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推动宁夏及吴忠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上海瑞玢朱经理及同事全程参加了第十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这次盛会的参会人员众多,参加品鉴的酒庄三十多家,两天的会议专题国外专家的报告占了三分之二。专题从葡萄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葡萄酒品质及品质分析,到感官品鉴技术等方面展开。图2 御马酒庄现场参观图3 各位中外专家品鉴不同品质的葡萄酒图4 葡萄酒专家陶永胜教授田间做指导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为系列智能感官类仪器,包括有电子舌、电子鼻、质构仪、感官实验室、感官软件、超高效葡萄酒专用毛细管电泳仪等,在酒产品分析、检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电子舌和超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在酒类产品的真假鉴别、产地划分、级别判定、主要成分浓度确定以及检测酒类和酒类制品包括干邑、白兰地和白兰地蒸馏液,酒精饮料包括伏特加、 果汁产品、软饮料、矿泉水、饮用水、啤酒中的各种组分都有绝对性优势。

厂商

2017.04.25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参加 2017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

   2017年4月20—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主办的 2017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食品安全与健康并行”为主题,延续前七届会议成果,以国际视角和权威、科技为主线,准确对应当下食品安全与健康两大热点,其不断融入的新元素,让内容更丰富,层次更深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做开场白   此次大会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目标,对应中国食品工业正在进行深刻转型与价值提升的需求变化,大会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 67名国际知名专家及食品企业家,进行了 62个专题发言和现场交流,同时还邀请国家食药监总局主管部门负责人,深入解读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注册、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政策与法规行业热点。这些与企业界进行的面对面的探讨与沟通,力求科学地诠释和破解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中的诸多新命题,对中国食品与营养安全形成科技支撑。   中国的食品安全,历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打击已走过 9年。九年间,我国食品科技界为国分忧,不断优化与创新食品检测设备,完善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   上海瑞玢作为参展商之一,全程参与到此次会议中。本公司主营产品:电子鼻、电子舌、傅立叶近红外分析仪等检测设备在食品安全、食品掺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众所周知,电子鼻、电子舌不但在食品的感官测评,还在快速监测评价食品新鲜度和货架期,食品中的掺杂掺假,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农药残留,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另外,傅立叶近红外分析仪在无损检测,快速分析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指标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国际青睐。在本次展会中,各位企业家、高校老师等也对本公司产品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希望能进一步深入了解。

厂商

2017.04.25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参加2017(第三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2017年3月24日至25日,2017(第三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闵行区星河湾酒店隆重开幕。其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中心姜泊主任,同济大学附属十院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李宁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张建中研究员,工程院院士西京消化病医院樊代明院士,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病医院任健林院长等16位专家学者围绕肠道微生态系统构建,肠道菌群稳态调节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详细阐述了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联与重要性,并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会议现场高朋满座,掌声不断。会下,演讲嘉宾与在场的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互动。    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数量超过自身细胞的10倍以上,肠道微生物稳态对消化、营养物质代谢、人体自身发育、免疫及疾病的产生等方面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体内微生物在许多慢性疾病和症状中,如炎症、肥胖等也起了关键作用。然而超过70%的肠道微生物却无法用传统方法分离和培养,这极大地限制了科学家对微生物的了解,类肠器官构建能使科学家能更好地模拟体内肠环境,进而揭示复杂的生态机制。肠道微生物组变化不但受年龄、饮食结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短期肠道病原菌感染或抗菌药物应用的明显影响。基于此,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代理了一套仿生体外消化系统,可以通过模拟肠道菌群环境,进而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肥胖、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炎症的关系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瑞玢体外消化系统能够模拟食物在整个消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通过添加益生元益生菌,增强肠道有益菌群,促进胃肠代谢。    目前对于人体内肠道微生态及肠道菌群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研究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了解人肠道中细菌的物种分布,最终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肥胖、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炎症的关系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达到预防和监控的目的。

厂商

2017.03.27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参加2017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学会第四次年会

    2017年3月23日至3月25日,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参加了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学院内举办的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学会第四次年会。大会在许昌学院校长郑直,河南省科技协会党组书记曹奎及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学会主席吴坤的欢迎致辞下拉来帷幕。    河南省作为中西部农业创新基地,优秀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胜枚举,高校研究所中农业人才如雨后春笋。促进科技创新和产教结合成为时代的主题。大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充分的开展科技创新交流,为区域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电子舌、电子鼻、感官实验室、体外消化系统等智能检测技术的研究。推广的智能感官产品在各行各业皆深受广大用户的肯定。不仅为科研工作保驾护航,推进高校科研机构成果更多地服务于社会。也在企业研发和品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参会期间,得到了参会各位专家的关注,并且深切交流合作。

厂商

2017.03.25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 由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会主办,许昌学院承办的“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拟于 2017 年 3 月 23 日—26 日在许昌市举行,此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推动食品产业发展”。  ●会议主题: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推动食品产业发展●主要内容:(1) 农产品加工领域新技术新理论(2) 特种食材开发及应用(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4) 食品企业创新体系研究(5) 传统食品现代化进程展望●会议议程 日 期内 容3 月 23 日 全天会议报到,注册3  月 23  日晚上20:00-22:00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会理事会会议3  月 24  日上午开幕式8:30-9:00(省科技厅、科协等领导讲话,优秀论文颁奖等)3  月 24  日上午1.朱蓓薇(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我国食品工业现状 9:10-12:00与发展趋势2.张改平(院士,河南农业大学): 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3.杨晓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可持续的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利用4.陈复生(教授,河南工业大学):植物蛋白制备新技术研究进展5.毛多斌(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香精香料及生物催化研究进展6. 刘学波(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热能膳食危害机体健康机制与营养干预策略3  月 24  日下午7. 任广跃(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室外浅圆仓及 14:30-18:00大型平方仓准稳状贮藏试验及数值研究8.黄继红(教授级高工,河南工业大学):基于分子印迹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麦胚球蛋白免疫调控机制9.王建龙(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机智能分析方法研究10. 职爱民(副研究员,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霉菌毒素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11.白艳红(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超高压与转谷氨酰胺酶协同对猪肉盐溶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12.古绍斌(教授,河南科技大学):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应用13.任大喜(教授,浙江大学):饲料中添加功能性物质对乳制品品质影响研究14.高愿军(教授,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中德双诚功能食品研究院):保健食品的研发与实践15.王晓曦(教授,河南工业大学):小麦制粉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6、黄现青(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酱牛肉风味保持基础上的货架期延长技术17.王德国(副教授,许昌学院):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研究18. 莫海珍(教授,河南科技学院):靶标特性决定的精油纳米化活性改善机制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19. 安艳霞(博士,河南农业大学):胆碱离子液体预处理小麦秸秆的研究3   月  24   日 晚18:30-20:00晚宴3  月 25  日上午会议主题学术报告 8:30-12:0020.艾志录(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速冻面米食品在冷链流通过程中品质变化21.朱维军(教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产教融合—职业院校永恒的主题22、黄忠民 ( 教授,河南农业大学):液氮冷媒介质对速冻饺子冻裂率的影响23.胡骁飞(研究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 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试纸制备及应用24.宋楠(总经理,河南九棵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1>2,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食品人才25.何鸿举(教授,河南科技学院):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红肉的应用研究及进展26.黄纪念(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加工所):特色油料加工发展现状与趋势27. 宋晓燕(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新型淀粉基颗粒乳化剂的研究28. 张建林(总工程师,河南众品食业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暂定)29、李梦琴(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麦麸膳食纤维对面条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30、吴 坤(教授,河南农业大学):γ-聚谷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3  月 25  日下午企业参观 15:00-18:001.河南众品食业有限公司2.河南九棵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 月 26 日 上午返程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出席学习与交流,期盼藉此机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并为您带来最新的产品信息及实验思路!

厂商

2017.03.10

CBIFS2017第十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

会议简介   作为中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技术推广平台,由太平洋国际展览创办的“cbifs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食品行业专家领导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是食品安全技术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科研成果最新和专业性最强的年度行业盛会,每年都吸引超过1000多名专业人士参加,对中国食品安全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过十年的努力与发展,cbifs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众多知名权威专家学者的齐心协力下,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一直致力于为食品安全业界同仁切磋技艺、百家争鸣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并不断扩大会议规模和学术影响力。“cbifs2017第十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将于2017年4月7日-8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峰会主场馆)举办。  本次论坛名家云集,会议和展览内容涵盖快速检测、分析方法、食源性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实验室建设、产业链控制、乳制品、标准法规等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力求多角度、全方位探讨食品安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们相信,第十届论坛所呈现的最前沿产品讯息,最新鲜有用知识定能让您收获匪浅,不虚此行!  感恩十年,一路同行!论坛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您的参与和支持!热忱期盼明年4月与您相会在美丽的人间天堂——杭州!  食品安全的未来需要更多的精英视野,如果您想了解食品安全市场和行业趋势,那么cbifs绝对是屈指可数的重要会议活动。 参会地点: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峰会主场馆)         参会时间:2017年4月7日——4月8日      

厂商

2017.01.09

FIC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

主办单位: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轻工行业分会展出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馆地址:西门:诸光路1888号(地铁);                北门:崧泽大道333号(驾车)展     馆:5.1号馆:国际展区              6.1号馆:部分国际展区,天然产品、提取物及功能性保健品;                            机械设备和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展区              5.2号馆:综合产品展区              6.2号馆:国内香精香料调味料预计参展企业: 1400 多家预计展出面积: 10万多平方米预计专业观众:  近5万人 (一)中国制造2025—机械装备推动食品工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我国食品装备行业院士、知名专家就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对装备的需求问题发表演讲时间:2017年3月24日 下午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会议室。(二)食品行业创新发展院士论坛邀请我国食品行业的几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就食品工业创新发展问题发表演讲时间:2017年3月25日 上午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会议室。(三)法规标准大讲堂由权威人士就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保健食品、新食品原料的法规、标准和管理等专题进行权威解读时间:2017年3月25日 下午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会议室。

厂商

2017.01.09

2016感官专业协会(SSP)参会记(赵镭 感官与消费科学)

以下内容引自 赵镭 感官与消费科学                                    释放你的潜能: 创造感官科学的未来                                                               ——2016感官专业协会(SSP)参会记这是一个有些迟来的分享。今年10月底参加了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感官专业协会(SSP)2016年会。回国后一直都思忖着将所见、所闻、所想整理成文,与感官君们交流分享。无奈,紧接着又出席了第25届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分技术委员会(ISO/TC34/SC12)大会,需要在会上汇报负责研制的感官质控国际标准的进展情况,以及要处理其他一些紧急、重要的事情,就把SSP参会记这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暂时搁置了下来。现在趁着休年假的功夫,带着被阳光、富氧、海风唤醒的感官和记忆,重新回放会议的片段,仿佛又回到了那时、那地、那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释放你的潜能:创造感官科学的未来”。大会主要内容是强调新领域研究,加强技术知识,推进专业发展。特别是关注感官营销学和分子科学等相近技术领域的研究是否能带来与感官科学密切合作与深度融合的可能性。作为一家非盈利专业协会,SSP集中了学界和业界从事感官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的感官专业人士,尤其是众多企业成员。其会议的形式不像我们通常学术会议那样,一堆报告你说我听的形式,而是一种开放、讨论、交流的模式。报告安排的并不那么饱满,更多的是通过为数不多、时间不长的报告引出或给出一个主题,激发参会者提问、讨论。同时,SSP重视与美国测试与材料协会感官分析技术委员会(ASTM/E18)和感官计量学学会(Sensometrics)之间的协作互动,本次会议下设了与这两个协会的联合研讨会。以下就会议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参会的体会与建议与亲们唠唠。该主题由SSP与ASTM/E18联合举办,共邀请4位嘉宾参与研讨。围绕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讲述和分析成功的产品和服务案例,通过设计思考流程 (Design Thinking Process),如1)文化扫描识别市场机会;2)感同身受,理解反主流文化;3)定义文化迷思并与品牌相结合;4)对如何将文化迷思引入生活形成概念,采用“用户体验设计”方式,增强感官专业人士对商业决策的影响力,提供更深入的消费者洞察和变革型的产品解决方案。   该主题由SSP与Sensometrics联合举办,由安利有限公司的C. Kuesten主持,邀请了通用磨坊的J. Kamerud就《征途四:企业故事》和百富门公司S. Hummer就《基于差别检验的商业风险评估》做了专题报告。研讨会同时邀请了来自企业的5名相关专业人员,围绕企业在实际选择和应用差别检验技术方法时面临的问题与报告专家一同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例对该技术使用中产生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值得一提的是,差别检验最有应用价值的核心,不再于仅仅判断有无差异,而是将差别度与实际生产中产品的合格与否判断关联起来。定义与质控参比样相比存在多大的差别度可以放行,需要积累长期的生产中产品质量数据和市场中消费者反馈数据。        该主题由杨伯翰大学的L. Jefferies 和奇华顿公司的S. Kirkmeyer共同主持,5名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研讨。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分析,讨论感官研究人员如何理解现代消费者的认知,并从中寻找生产最好产品的机会。现代食品标签简便化趋势以及商业媒体的各种报道可能会影响或误导消费者对食品的态度和认知。感官研究人员有责任提供客观、可信的研究结果,引导消费者产生正确的消费态度和产品认知,并采用现代研究方法及时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生产出高品质、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近十年来,涌现了一些快速感官评价的方法,为让消费者同时产出产品感知数据、喜好数据或者其他数据提供了可能。该主题研讨的目的是促进对相关技术方法尤其是捕获产品感官属性动态感知数据方法的理解、深入分析不同方法商业应用的可能性与局限,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多元数据关联分析,从而对被评价的产品有更深入的认知。      唾液中的淀粉酶会降解产品中的淀粉,进而影响产品的质地描述和评价。不同的感官评价员其唾液中淀粉酶活力存在差异,在评价含有易降解的淀粉成分的样品时,会导致感官评价结果出现偏差。因此,该主题研讨会旨在找到一些新的感官评价技术来规避传统方法的缺陷,从而更为精确地评价厚度、质地和甜度等食品感官特性。       大会特别邀请坦普尔大学的Morrin博士做了关于“感官营销和感官科学:寻求共性”的主题报告。Morrin建立了 “消费者感官创新实验室”,与她的团队主要开展感官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相关研究。报告介绍了感官营销领域的一些最新发现,以及她自己有关嗅觉和触觉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感官科学与感官营销在理论焦点和方法路径上的差异,指出了两者可能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及共赢合作的机会。       大会还特别邀请家乐氏公司的Floyd博士做了关于“取悦消费者:20多年与感官科学家共事的心得和经验”的主题报告。分享她与其感官研究团队在美国和全球市场上的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Floyd认为“取悦消费者”并不容易,必须在复杂的未来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感官科学家的重要作用,建立合适的分析评价手段来更好地洞察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会议还有墙展报告65个,其中基础研究(3个)、设计阶段和结果有效性(1个)、早期研究(5个)、市场洞察(1个)、感官方法(29个)、感官计量学(2个)和感官与消费者行为(24个)。其中,10个优秀墙展报告被选出。包括:《太阳能干燥和强制通风干燥脱水果蔬的感官属性比较》、《情感、神经科学和感官营销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专家小组共同创造:使用专家感官评价小组识别和描述成功的风味匹配,一个缩短开发流程的强大工具》、《确定关键感官属性对消费者对产品总体印象贡献度的实用方法》、《蜡烛香味评价方法》、《隐式与显式联合情感测试用餐体验的愉悦性》、《利用移动嗅觉技术与ASTM标准评估产品的气味消除性能》、《孟加拉和德国消费者对天然辣木饮料购买意愿、产品包装设计和标签信息的跨文化比较》、《采用拟真技术研究“纯天然”标签对消费者对食品质量感知和喜好的影响》、《健康还是卫生的零食:挖掘消费者觉察和识别的感官线索》。随着感官分析技术对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品牌形成、风味营销等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企业、行业对该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产品差异与特征的分析型感官评价技术不再过于强调其统计学上或者理论上的效度,而是更加考虑其生态效度,即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以及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消费喜好测试技术更是如此。新技术研发或现有技术改良都是朝着能更加深入挖掘和真实再现消费者实际的产品喜好和购买倾向,而非仅仅是实验条件下的喜好与行为。同时,与分析型感官评价技术相比,情感型测试技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推动。移情设计与思想,换位思考站在消费者的角色、处于实际消费和购买情景下洞察消费者需求、产品选择行为,以及更加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与会代表中,大部分来自企业,既有来自食品、化妆品、个人护理品等行业的大品牌企业,也有感官分析技术咨询、软件开发、服务提供的企业。企业的参与者分享了更多的实战经验、应用案例,尤其是感官分析技术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风险、改进的思考和措施,大大充实了感官分析技术方法的适用性、实用性,对感官分析标准化的对象及今后的研发方向发挥了很好的需求导引作用。     相比之下,我国在情感型感官分析技术方法研究与标准化方面相对滞后。对产品消费喜好测试的技术方法、手段以及重视程度还有很大不足。而这恰恰是影响产品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对消费需求、趋势、行为的深入了解,开展市场目标明确、“知心意”的产品研发,就难以出现爆点产品、经典产品,引爆市场、历久不衰。加强该方向的技术研究与标准研制不仅是现实与未来的需求,也是中国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新品

2016.12.26

上海瑞玢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2016年11月9-10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胜利召开。上海瑞玢亲自组队参与到这次会议中,和您一起展望食品科技界的发展与走向。本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由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由来自食品科技、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近1500人共同分享科技创新与产业对接成果,探讨科技创新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之道。本次会议中,感官分析技术研究、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等仪器的应用多次在报告中被提及,例如: SCI杂志“质构研究杂志”(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 副主编、国际吞咽障碍者膳食标准化协会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zation Initiative) 创始委员、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建设老师的研究涉及到食品流变、食品感官、食品口腔加工与吞咽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史波林的研究涉及到基于生物学和神经学的食品感官科学前沿研究;中粮集团研究员研究涉及到利用电子鼻进行不同品牌、不同工段、不同保存时间成品菜籽油风味特征辨别;中国农业科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毕金峰研究涉及到苹果加工品质评价及过程控制研究中:利用质构仪进行苹果干制质构品质形成与控制等。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感官研究,主营产品有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感官实验室等,尤其作为国内第一家引入体外消化系统的企业受在场各位专业人士好评。

厂商

2016.12.13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参加武汉2016年农产品学术年会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朱继梅总监参加了农产品学术年会并做了《智能分析仪器在食品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智能感官分析仪器在食品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详细介绍了体外消化系统、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等智能产品在食品及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广泛应用于企事业、高校等科研场所。讲座期间,朱继梅总监与企业、高校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针对师生在食品感官分析时遇到的科研问题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放方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若需了解相关内容,欢迎咨询:电话:021-60293859  传真:021-64758273手机:13564391812   QQ:1241723244   3164499380

厂商

2016.11.25

上海瑞玢国际参加第八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会议链接:http://www.chnfood.cn/nianhui8/zuzhi.html    上海瑞玢国际届时携带最新的智鼻(电子鼻),智舌(电子舌)参加此次大会,欢迎广大老师到我司展台上索取资料,了解产品信息。联系电话:021-64758270  会议内容A.功能食品和生物活性物的研究与应用 1)食品和生物活性物的功能评价体系研究 2)功能食品和生物活性物促进健康和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3)功能食品在代谢综合症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4)生物活性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分离纯化技术 5)营养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在功能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6)功能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研究与开发 7)药食同源中药和新资源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8)功能食品和生物活性物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9)功能食品行业监管、标签标识、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发展与现状 B.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 1)食品原料的安全卫生与初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2)食品加工与流通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3)食品成品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 4)食品添加剂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5)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建设 6)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及管理认证 7)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 8)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交流 9)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与管理机制研究 10)食品安全溯源追踪及管理体系 组织机构主    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 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 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 美国功能食品中心(FFC) 美国功能食品和生物活性物学会(ASFFBC)共同主办:华美食品学会(CAFS)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支持协办: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 美国《The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SCI收录) 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SCI收录) 爱尔兰《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SCI收录) 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and Function》杂志(SCI收录) 加拿大《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杂志(SCI收录) 赞助单位:成都市棒棒娃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沃迪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瑞玢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报名方式1、网上报名:登录我刊网站www.chnfood.cn,点击进入会议主页   进行网上报名;2、填写附页的参会回执并发送E-mail至chnfood@163.com或传真   至010-83155436均可。该回执电子版也可以从我刊网站 www.chnfood.cn的会议主页上下     载。   两种报名方式采用其中一种即可,不需重复报名。

会展

2014.06.10

福建农林大学电子鼻、电子舌安装调试完毕

         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购买的电子鼻,电子舌于2014年3三安装调试培训完成,仪器目前正忙碌开展检测试验。    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于2005年4月28日正式成立,该研究所以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和茶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主要开展茶叶经济、茶叶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战略、茶叶经营管理、茶叶市场与贸易、国际化经营与竞争力、茶文化、茶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海峡两岸茶叶科技交流合作。该研究所瞄准学科前沿,倡导学术自由、学风严谨、努力创新、团结协作、团队精神,通过文理渗透,重视交叉科学,拓展学科领域,发挥茶产业优势,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和效益。聘请了多名校外兼职教授、研究员,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杨江帆研究员任所长和首席专家。该研究所注重与茶叶经济密切结合,与国内多家著名茶叶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上取得丰硕成果,培养茶叶经济方向硕士生10名 (其中在读7人),主持多项福建省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长基金项目,主持福建乌龙茶原产地域保护专家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5部,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通过省级鉴定成果3项。已开发出保健系列功能茶、“沁妃茗”牌、“科大”牌等系列茶产品。

厂商

2014.06.10

食品感官分析研讨会 20130510

食品感官分析的新趋势 2013年5月10日  中国 上海主   办: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承   办: 上海商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        协   办:俄罗斯刘梅克斯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瑞玢非常感谢您长期以来的支持与爱护,我们推广的电子舌,电子鼻,毛细管电泳仪在各行业皆深受广大用户的肯定。针对电子舌,电子鼻等仪器的原理与应用,于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举办「新型感官分析仪器----电子舌,电子鼻」研讨会,与各位专家进行讨论与交流,期盼藉由筹办此次专题会议,带给您最新的科研信息及创新思维!       凡参加交流会我们均有特殊礼 赠送

会展

2014.01.23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等一轮通知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2013年8月12~16日  中国  广州 主    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共同主办: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及营养学部支持协办: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SCI收录)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SCI收录)爱尔兰《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SCI收录)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and Function》杂志(SCI收录)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赞助单位: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沃迪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瑞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的评估结果也表明: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13%)仅次于居首位的遗传因素(15%),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不断快速发展的食品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食品种类的多样化和营养的全面均衡,不仅带来了食品产业的繁荣,还促进了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品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信息领域、生命领域和纳米领域的快速发展,更是爆发了食品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大力推进了先进科学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然而全球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凸显出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食品数量、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这已关系到人类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食品贸易、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因此食品科学任重而道远,仍将不断上下求索来应对所有的挑战。为进一步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在成功召开前七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和十余次食品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藉《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在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爱尔兰《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and Function》杂志、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及营养学部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将继续组织召开“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将就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食品免疫学、食品功能成分与活性评价、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等食品科学及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本次会议诚挚邀请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成果推广,并为食品企业、仪器商提供展览、展示及寻求科技合作的平台。会期5天,初定在2013年8月12日至16日,地点:中国广州;会后组织技术参观。审核通过的参会代表论文将优先在《食品科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四本杂志正刊上发表,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并踊跃投稿、展览展示。一、 组织委员会荣誉主席:贾敬敦主任: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管华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原中国海洋大学校长李  宁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  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原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庞国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孙宝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吴天一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省部共建高原医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原医学杂志》总编张改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钟南山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饶平凡院士: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主席、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福州大学原副校长主席: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李  琳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廖森泰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Joel Abecassis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主席Roland E. Poms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秘书长David H. Hahn博士: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主席Daryl B. Lund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创始人、院长,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总编James N. Seiber教授: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主编刘瑞海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总编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孙大文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主席、《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总编、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副主席:赵  燕女士: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执行社长、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所长Okkyung kim Chung教授: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前主席Debi (Deborah) Rogers博士: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委员会主席J. Willem van der Kamp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前主席Marina Carcea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前主席肖更生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扶  雄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孙远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张名位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陈振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及营养学部主任            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陈  峰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教授、长江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 Function》杂志副主编熊幼翎教授: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学院动物和食品科学系科研部主任、长江学者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科学主编莫自耀教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管理部主任张志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及营养学部副主任委员:孙  勇先生:中国食品杂志社副社长、《食品科学》杂志主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执行主编赵谋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长江学者曾新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王永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向  红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黄  苇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库夭梅女士: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俆玉娟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陈宁研究员:美国新泽西癌症研究所、《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沈清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徐宝军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二、技术委员会   顾问:(按姓氏拼音排序)Daryl B. Lund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创始人、院长,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总编James N. Seiber教授: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主编Okkyung kim Chung教授: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前主席J. Willem van der Kamp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前主席曹小红教授:天津科技大学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陈  坚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管华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原中国海洋大学校长李  宁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  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原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刘瑞海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总编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罗云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潘迎捷教授: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庞国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饶平凡院士: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主席、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福州大学原副校长孙宝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孙大文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主席、《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总编、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吴天一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省部共建高原医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原医学杂志》总编照日格图研究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总编、《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委张改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钟南山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周光宏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主任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Louise Wicker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陈  峰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教授、长江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 Function》杂志副主编陈振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及营养学部主任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葛长荣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侯冬岩教授:鞍山师范学院副校长贾英民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金征宇教授:江南大学副校长、中国食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鞠兴荣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冬生教授: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李  华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里特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  琳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李士明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李树君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励建荣教授:渤海大学副校长廖森泰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卢向阳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单  杨教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  硕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汪兴平教授:湖北民族学院副校长肖更生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明勇教授:南昌大学副校长、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熊幼翎教授: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学院动物和食品科学系科研部主任、长江学者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科学主编杨铭铎教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原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章超桦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周  坚教授:武汉工业学院副校长朱明研究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工程学报》主编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Patricia Rayas-Duarte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食品与农产品研究中心Michael Tilley博士:美国农业部谷物市场与产品研究中心IL KIM教授: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Feng Chen教授:美国克莱姆森大学Yacine Hemar副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akaharu Sakiyama教授:日本东京海洋科技大学Qing-Rong Huang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Hao Feng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Ryszard Amarowicz教授:波兰科学院Hirokazu Kawagishi教授:日本静冈大学Ahmad Mohamad Almomany教授:约旦大学Jin-Qiang Chen教授:美国费城福克斯癌症中心Donald William Schaffner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Alexander M. Gosslau副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阿不都拉?阿巴斯教授: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副院长毕  阳教授: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蔡同一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蔡慧农教授: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建设副教授:英国利兹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院陈宁研究员:美国新泽西癌症研究所陈庆森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陈  卫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储晓刚研究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邓泽元教授: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邓放明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董海洲教授: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堵国成教授: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杜平悳教授: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民生学院院长方  继教授:国立中兴大学(台湾)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主任扶  雄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高丽萍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功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郭  宏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所长郝利民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东平教授: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胡秋辉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昌俊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江连洲教授: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姜绍通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原院长金宗濂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食品学会理事长靳  烨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洪军教授: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建科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院长李  勇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李忠海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连  宾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  洪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林亲录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宝林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院长刘成梅教授: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刘景圣教授: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静波教授: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院长刘敬泽教授: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文研究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卢晓黎教授: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副院长陆启玉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院长陆兆新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罗亚光教授: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与质量资深研究员马海乐教授: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孟宪军教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潘丽军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潘思轶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庞广昌教授:天津商业大学海洋食品与药物研究所所长裴世春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蒲  彪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齐  斌教授:常熟理工学院科技处处长沈立言教授:台湾大学食品与分子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石彦国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孙璐西教授: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孙庆杰教授: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孙远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王大为教授: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锡昌教授: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魏益民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原所长夏立秋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夏延斌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原院长邢新会教授:清华大学化工系副主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徐  虹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徐明生教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公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原院长杨海燕教授: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叶兴乾教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余龙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郁建平教授: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岳田利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  灏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原院长 张和平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坤生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张兰威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名位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及营养学部副主任赵谋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长江学者郑宝东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朱蓓薇教授: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朱文学教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三、会议内容1.会议主题: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理论研究(1)食品生物化学专题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酶、脂类、核酸、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等生化与代谢研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基础研究。(2)食品微生物学专题包括食品微生物生理与遗传、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毒素、致病微生物、预测微生物学和微生物风险评估等基础研究。(3)食品营养与免疫学专题    包括分子营养学和临床营养学、生物活性物的成分及其功能评价、细胞因子、食物过敏、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等基础研究。(4)食品安全与毒理学专题   包括食品中风险化合物、重金属等安全检测和毒理学评价,食源性疾病理论研究等。2.会议形式(1)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发言(2)参会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言(3)论文粘贴(4)参展企业产品展示3. 会议语言中文+英文+同声传译四、招商招展及会刊广告?中国食品杂志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联系人:杨 红   手  机:13522179918电  话:010-83154556/47/48转8040传  真:010-83152138电子信箱:hongy025@163.com会议网站:www.chnfood.cn

会展

2014.01.22

上海瑞玢国际在南京举办食品感官分析研讨会

食品感官分析的新趋势  上海瑞玢国际非常感谢您长期以来的支持与爱护,我们推广的电子舌,电子鼻在各行业皆深受广大用户的肯定。针对电子舌,电子鼻的原理与应用,于5月26日(星期四)举办「新型感官分析仪器——电子舌,电子鼻」研讨会,与各位专家进行讨论与交流,期盼藉由筹办此次专题会议,带给您最新的科研信息及创新思维!  会议地点: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雨润楼(教四楼A座)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楼会议室乘车路线:火车站乘地铁1号线至新街口站,站内转2号线至下马坊站,出口3西走100米到达南京农业大学北门报名表请于5月26日前发传真或者邮件至本公司       Fax:021-64758273联络人:陆勤华       137-8890-2108           邮箱:isenso1@163.com会议地图:

会展

2014.01.22

2013年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科技大会北京大学举办

新视角、新资源、新技术撬动保健食品未来发展新支点2013年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科技大会北京大学举办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近已30年,正步入快速成长期,年增速达30%以上。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年产值约2800多亿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预计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保健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为探讨功能(保健)食品的科学基础与功效成分构效,探究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之关系,开发新资源、新功能保健食品,促进我国功能食品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主办、北京大学工学院和《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承办的“2013年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科技大会”于8月27日在北京大学拉开序幕。此次大会以“功能食品,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为主题,旨在夯实保健食品的科学基础,为国民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所作为。        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等数十家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涵盖两岸三地的华人科学家、学者和企业家共200多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理事长刘昕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张东晓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大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陈峰教授主持。        统计表明,到2012年,我国已申请获批的“蓝帽子”产品达到12400个。然而,在保健产品开发中,新资源、新功能、新技术的发掘,还远远不够。此次大会保健(功能)食品研究、生产和管理领域的新成果、新思路。        据了解,此次会议共收到了来自两岸三地百余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共计150多篇论文摘要,内容涉及功能因子筛选、功效及安全性评价、保健食品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传统食材的功能活性探索、新资源食品与生物技术以及膳食补充剂的研发等。这些内容均为与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华人保健食品科学家的研究前沿。 亮点一:新资源         普通食材被挖掘出特殊功能成分        记者发现,龙眼花、香椿、花生这些不起眼的食材,经过专家们的慧眼和不懈研发,其活性功能成分也被成功挖掘,用于预防疾病。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副所长王强就“花生功能性短肽的制备、纯化及构效关系研究”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多年从事花生短肽研究的王强说,我国是世界花生第一大产国,有丰富的花生蛋白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花生榨油之后的副产物,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花生短肽绿色高效制备技术,明确高活性组分,并进行结构表征和构效分析。王强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已建立了Alcalase与N120P蛋白酶复合酶解花生分离蛋白制备花生短肽最佳工艺,短肽得率为85.39%,水解度为38.25%,花生短肽纯度为93.85%。        代谢症候群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健康议题,其症状包括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和高血压等。如何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提取其中新的抗氧化成分以减缓代谢症侯群是许多专家研究的方向之一。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就“龙眼花之抗氧化成分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行了介绍。孙璐西说,该研究首先以抗氧化活性为导向进行龙眼花活性成分之分离纯化,并以「抑制铜离子诱导人类LDL之氧化」为主要抗氧化活性之检测方法,鉴定出主要之抗氧化成分为 (-)-epicatechin 及 proanthocyanidin A2 (PA2)。后续试验结果显示,每日灌食大白鼠一定量的龙眼花水萃物12周后,可降低因高果糖饲料所导致的高血压,亦可改善胰岛素阻抗的现象以及降低体内氧化压力。        成功大学生命科学系特聘教授张素琼就香椿与代谢症候群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张素琼表示,近年研究发现,香椿有抗氧化、抗发炎、抗癌、提升精子功能等功效。动物实验显示,香椿醇萃物可降低血糖、血脂与血胆固醇浓度,并增加胰岛素接受器与葡萄糖接受器GLUT蛋白质表达,以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张素琼,香椿醇萃物可被开发成代谢症候群的保健食品。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廖森泰就桑树资源功能物质研究做了介绍。廖森泰说目前已构建起桑树资源主要活性成分和加工特性数据库,筛选出一批食用及药用专用桑品种;在细胞分子水平和动物整体水平上系统评价了桑树资源主要功能物质的保健作用及机理。他表示,桑树资源是开发功能食品的重要原料,加工专用品种筛选及功能物质的稳态化加工工艺将成为桑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与科学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刘学波则就“异荭草素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介绍。刘学波介绍,异荭草素是广泛存在于芦笋、荞麦和山楂等食物中的一种天然食品因子。研究发现,异荭草素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且自噬过程可引起凋亡发生,而抑制自噬也可阻碍凋亡。 亮点二:新视角          延伸保健食品研发领域        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CIFST功能食品分会理事长刘昕教授谈到,生物转化,对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药物前体化合物的转化、有机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拆分、活性成分筛选及新药和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刘昕表示,通过生物转化作为辅助手段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是获取和筛选创新先导新药及保健食品的一种方法。他列举了将人参、西洋参中的皂苷转化为药用价值更高的稀有人参皂苷、将管花肉苁蓉中富含的松果菊苷转化为具有控糖疗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毛蕊花糖苷、采用乙酰辅酶A到中间体法呢基焦磷酸再经酶促反应形成具有高效低毒抗虐活性的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生物转化在紫杉醇、大豆异黄酮、黄柏酮、异槲皮苷、甘草苷、红景天苷和穿心莲内酯等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中的设计思路。刘昕提出,生物转化运用于新药和保健食品的研发关键在于对新的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生物转化的机制、独特的酶的筛选分离等多重因素的阐明和理解。        对薏仁功能性研究多年的台湾大学教授江文章则与大家分享了薏苡对内分泌及其相关疾病之研究现况。江文章说,对薏仁与内分泌的关系近十年做过的多项研究显示,卵巢颗粒细胞及包膜细胞研究模式下发现:薏仁壳及麸皮萃取物具有抑制颗粒细胞分泌助孕酮、雌二醇及雄烯二酮之效果。结果暗示薏仁萃取物对于经痛、多囊性卵巢症状、雄性素过多、不孕、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江文章建议,可进一步将薏仁开发成保健食品以增进人类健康。        台湾大学生命科学院林璧凤教授介绍了具调节过敏免疫反应的食物因子。林璧凤表示,现代化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环境与饮食的改变,被认为与近年来逐渐增加的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试验结果显示,高量炸油与不当的脂肪酸摄取,可能是影响免疫调节倾向过敏免疫反应的饮食型态,而蔬果类摄取有助于改善过敏免疫反应。此外,免疫奶粉、灵芝、乳酸菌等保健食品,也能降低过敏免疫反应,可能有利于减缓过敏性气喘。         上海海洋大学副孙诤教授探讨了小球藻在食品科学领域的新应用。孙诤谈到,小球藻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单细胞绿藻。研究中探索了小球藻在食品科学领域的两种新用途。一是原创性地发现了小球藻提取物对于蛋白糖基化的抑制作用。二是首次分离鉴定出其中的虾青素。这些成果为研制小球藻作为防治由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的功能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他表示,小球藻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另一个新用途是对废弃食物的再利用,可在循环经济中发挥巨大应用潜能。 亮点三:新思路        需从营养和疾病预防入手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和纤维素摄取的减少,动物脂肪和植物油摄入的增多,国民膳食结构的这些变迁与体力活动的减少,使得国民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正以可怕的速度攀升,如何保持低血胆固醇浓度至关重要。香港中文大学食品科学营养系教授、系主任陈振宇就“胆固醇和功能食品与心血管疾病”相互间的关系做了报告。报告从肠道中胆固醇吸收入手, 介绍胆固醇在血液和肝脏中的代谢,对近年来能够影响体内胆固醇代谢和调节血脂的热门天然产物及功能性食品从化学性质、生产加工、实际应用、功效及分子机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类与总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晓光就“中国面临的营养挑战”作了介绍。他谈到,营养缺乏和营养不平衡仍旧是我国居民面临的严重的双重挑战。其中,在我国居民中,如铁、维生素A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普遍存在。         台湾海洋大学教授、台湾保健食品学会理事长江孟灿介绍了几丁聚醣的抗肥胖与降血糖效果。江孟灿说,几丁聚醣是来自几丁质的葡萄糖胺生物聚合物,是天然且具有降血糖的生物材料,然而其降血糖与抗肥胖机制到目前为止不甚了解,此次研究利用糖尿病鼠来探讨其机制。研究发现,几丁聚醣可能透过抑制肝脏及脂肪组织的脂肪堆积及改善发炎来降低糖尿病动物的胰岛素阻抗。         中兴大学颜国钦教授和与会者分享了以膳食活性成分促进sRAGE释放为疾病(糖尿病)预防之新颖性策略。颜国钦谈到,富含糖、蛋白质或脂肪的食物只要经高温烹调过程就会产生高度糖化终产物(AGEs)。糖尿病患者于持续性高血糖生理状态下,在体内亦会形成AGEs。AGEs是RAGE (receptor for AGEs)受器其中一种配体(ligand),AGEs与RAGE交互作用会促进体内促发炎反应。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补充EGCG,可调控Nrf-2转录因子提升ADAM10蛋白质表现,增加ADAM10对RAGE之截切作用以提升体内sRAGE浓度,同时降低发炎配体之浓度。因此以膳食因子促进sRAGE释放应为未来具潜力预防与辅助治疗之新颖性策略。        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新旗根据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经验,就我国现阶段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老年人如何补充蛋白以及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抗疾病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亮点四:新趋势        普通食品功能化是未来增长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孙宝国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趋势。孙宝国介绍,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食品的品种更加多样化;二是功能食品的功能多样化;三是普通食品功能化。“其中,普通食品功能化是该市场增长的主要方面。”孙宝国强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表示,对于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应完善顶层设计提升综合监管能力。他说,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消费增长,产业快速发展,但也产生和显现出不容忽视的问题,保健食品产业和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正处于“从发展中规范”向“规范中发展”的重要阶段。当前,保健食品的监管可将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配置监管资源,加快制度创新等作为重点,不断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理事长刘昕在致辞时指出,“药食同源”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带动保健食品的研发和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原动力,而惟有在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方面不断的创新,才有可能真正促进保健食品产业的大发展。刘昕指出,同时要清醒地看到,保健食品产业至今依然未走出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品质性质疑的阴影,在成效性上可能距离更大,尤其是在防范风险、化解风险上依然未能从救火、灭火模式转向防火的模式,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前行的路上依然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药食同源”的理论与实践,使我国的保健食品产业拥有源于民间的强大的认同与需求。而作为拥有13亿消费人群、全球最大的食品市场,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及对健康生活的更高追求,使用于营养保健方面的消费也逐年递升。2012年,我国消费者用于保健品的平均花费占总支出0.07%,远低于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花费占总支出的 2%以上的水平,有近三倍的差距。         孟素荷认为,从2012年的2800亿元,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2015年的1万亿元目标,企业总数减少已成为必然,成长之路却漫长而艰难。在已经走过的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的保健食品产业始终像一个发烧的巨人,带病前行,诸多困局亟待破解。因此夯实产业的科学基础,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重铸消费者对整个保健食品产业的信任,是本次会议的三大期待。

会展

2014.01.22

2013年8月上海瑞玢参加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2003年 8月12-16日,上海瑞玢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公司经理朱继梅女士在会上发言,对感官分析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重点介绍了iNose电子鼻和Smartongue电子舌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        公司在会期间一方面进行iNose电子鼻和Smartongue电子舌海报的展示,另一方面向在会的食品领域专家、老师和学生发放iNose电子鼻和Smartongue电子舌宣传册,让更多的人了解由国内组装的电子鼻和电子舌。由于iNose电子鼻和Smartongue电子舌样品预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传感器寿命长,清洗快捷等诸多优点,引起了许多在会专家和老师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次展示,将进一步促进iNose电子鼻和Smartongue电子舌在食品科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继续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在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上不懈努力。

会展

2014.01.21

上海瑞玢国际参加第九届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

第九届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CFST)会议连接:http://www.icfst2011.com       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ICFST)是由江南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双边会议。自创立以来,ICFST一直以探讨食品科学领域研究前沿、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宗旨,以研讨、交流、非正式会务为特色。经过19年、八届会议的努力,ICFST已经发展成为食品科学领域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术交流会。       上海瑞玢国际届时携带最新的智鼻(电子鼻),智舌(电子舌)参加此次大会,欢迎广大老师到我司展台上索取资料,了解产品信息。联系电话:021-64758270 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783/index.asp       电子舌       电子鼻         第九届 ICFST 将于 2011 年 5 月 27 日-29日 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召开,大会以“新时期食品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为主题,诚邀食品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参加。 大会信息:会议日期:2011年5月27日至29日会议地点:杭州市教工路195号浙江百瑞国际大酒店,电话0571-28026666语言:会议用语为英语主办单位:江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浙江工商大学承办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协办单位:加拿大农业部澳大利亚食品研究院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北京工商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 赞助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外国专家局会议主题:新时期的食品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会议议题:食品安全果蔬贮藏加工水产品贮藏加工食品加工新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和功能因子食品风味化学和食品感官科学全球化食品发展战略 大会主席:陈坚 江南大学校长大会副主席:James Seiber 美国加州大学食品科技系主席励建荣 渤海大学副校长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研究院院长 组织委员会 (按姓氏首字母排列):Bill Lac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Charles Shoemak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Churdchai Cheowtirakul Assumption University, 泰国Da-Wen Sun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爱尔兰Geoffry Smithers Food Science Australia, 澳大利亚Howard Zhang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美国Hyun Jin Park Korea University, 韩国Jean-Xavier Guinar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Jianshe Chen, University of Leeds, 英国Jinru Chen University of Georgia, 美国John Shi Guelph Food Research Center, 加拿大Joseph E. Marcy VT, 美国Keshavan Niranjan 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 英国Ruihai Liu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Sharon Shoemak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Steve Cui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加拿大Y-H. Peggy Hsieh,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美国邓少平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江连洲 东北农业大学,中国李红军 西南大学,中国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潘思轶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饶平凡 福州大学,中国孙宝年 台湾海洋大学孙璐西 台湾大学薛长湖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叶兴乾 浙江大学,中国岳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张灏 江南大学,中国朱蓓薇 大连工业大学,中国 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首字母排列) :Arjan Narbad Institute of Food Research, 英国Bruce Germ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Glenn M. You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Gustavo Barbosa-Canova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国James Seiber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美国Jean-Xavier Guinar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Jiasheng Wang University of Georgia, 美国Kousaku Murata Kyoto University,日本Paul Sing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PLH McSweeney University College Cork, 爱尔兰Shuji Adachi Kyoto University,日本Wallace Yokoyama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美国Yong Q. Chen Wake Forest University, 美国Yoshinori Mine University of Guelph, 加拿大Youling Xiong University of Kentucky, 美国曹小红 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李琳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潘迎捷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孙宝国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谢明勇 南昌大学,中国杨新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周光宏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

会展

2014.01.21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658弄255号1-709室 联系人: 经理 邮编: 200233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