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已认证

粉丝量 0

当前位置: 瑞玢国际 > 最新动态 > 2013年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科技大会北京大学举办

2013年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科技大会北京大学举办

瑞玢国际

2014/01/22 11:58

阅读:886

分享:

新视角、新资源、新技术
撬动保健食品未来发展新支点
2013年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科技大会北京大学举办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近已30年,正步入快速成长期,年增速达30%以上。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年产值约2800多亿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预计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保健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为探讨功能(保健)食品的科学基础与功效成分构效,探究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之关系,开发新资源、新功能保健食品,促进我国功能食品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主办、北京大学工学院和《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承办的“2013年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科技大会”于8月27日在北京大学拉开序幕。此次大会以“功能食品,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为主题,旨在夯实保健食品的科学基础,为国民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所作为。


        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等数十家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涵盖两岸三地的华人科学家、学者和企业家共200多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理事长刘昕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张东晓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大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陈峰教授主持。


        统计表明,到2012年,我国已申请获批的“蓝帽子”产品达到12400个。然而,在保健产品开发中,新资源、新功能、新技术的发掘,还远远不够。此次大会保健(功能)食品研究、生产和管理领域的新成果、新思路。
        据了解,此次会议共收到了来自两岸三地百余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共计150多篇论文摘要,内容涉及功能因子筛选、功效及安全性评价、保健食品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传统食材的功能活性探索、新资源食品与生物技术以及膳食补充剂的研发等。这些内容均为与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华人保健食品科学家的研究前沿。

 

亮点一:新资源         普通食材被挖掘出特殊功能成分

        记者发现,龙眼花、香椿、花生这些不起眼的食材,经过专家们的慧眼和不懈研发,其活性功能成分也被成功挖掘,用于预防疾病。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副所长王强就“花生功能性短肽的制备、纯化及构效关系研究”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多年从事花生短肽研究的王强说,我国是世界花生第一大产国,有丰富的花生蛋白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花生榨油之后的副产物,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花生短肽绿色高效制备技术,明确高活性组分,并进行结构表征和构效分析。王强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已建立了Alcalase与N120P蛋白酶复合酶解花生分离蛋白制备花生短肽最佳工艺,短肽得率为85.39%,水解度为38.25%,花生短肽纯度为93.85%。


        代谢症候群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健康议题,其症状包括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和高血压等。如何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提取其中新的抗氧化成分以减缓代谢症侯群是许多专家研究的方向之一。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就“龙眼花之抗氧化成分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行了介绍。孙璐西说,该研究首先以抗氧化活性为导向进行龙眼花活性成分之分离纯化,并以「抑制铜离子诱导人类LDL之氧化」为主要抗氧化活性之检测方法,鉴定出主要之抗氧化成分为 (-)-epicatechin 及 proanthocyanidin A2 (PA2)。后续试验结果显示,每日灌食大白鼠一定量的龙眼花水萃物12周后,可降低因高果糖饲料所导致的高血压,亦可改善胰岛素阻抗的现象以及降低体内氧化压力。


        成功大学生命科学系特聘教授张素琼就香椿与代谢症候群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张素琼表示,近年研究发现,香椿有抗氧化、抗发炎、抗癌、提升精子功能等功效。动物实验显示,香椿醇萃物可降低血糖、血脂与血胆固醇浓度,并增加胰岛素接受器与葡萄糖接受器GLUT蛋白质表达,以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张素琼,香椿醇萃物可被开发成代谢症候群的保健食品。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廖森泰就桑树资源功能物质研究做了介绍。廖森泰说目前已构建起桑树资源主要活性成分和加工特性数据库,筛选出一批食用及药用专用桑品种;在细胞分子水平和动物整体水平上系统评价了桑树资源主要功能物质的保健作用及机理。他表示,桑树资源是开发功能食品的重要原料,加工专用品种筛选及功能物质的稳态化加工工艺将成为桑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与科学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刘学波则就“异荭草素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介绍。刘学波介绍,异荭草素是广泛存在于芦笋、荞麦和山楂等食物中的一种天然食品因子。研究发现,异荭草素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且自噬过程可引起凋亡发生,而抑制自噬也可阻碍凋亡。

 

亮点二:新视角          延伸保健食品研发领域

        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CIFST功能食品分会理事长刘昕教授谈到,生物转化,对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药物前体化合物的转化、有机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拆分、活性成分筛选及新药和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刘昕表示,通过生物转化作为辅助手段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是获取和筛选创新先导新药及保健食品的一种方法。他列举了将人参、西洋参中的皂苷转化为药用价值更高的稀有人参皂苷、将管花肉苁蓉中富含的松果菊苷转化为具有控糖疗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毛蕊花糖苷、采用乙酰辅酶A到中间体法呢基焦磷酸再经酶促反应形成具有高效低毒抗虐活性的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生物转化在紫杉醇、大豆异黄酮、黄柏酮、异槲皮苷、甘草苷、红景天苷和穿心莲内酯等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中的设计思路。刘昕提出,生物转化运用于新药和保健食品的研发关键在于对新的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生物转化的机制、独特的酶的筛选分离等多重因素的阐明和理解。


        对薏仁功能性研究多年的台湾大学教授江文章则与大家分享了薏苡对内分泌及其相关疾病之研究现况。江文章说,对薏仁与内分泌的关系近十年做过的多项研究显示,卵巢颗粒细胞及包膜细胞研究模式下发现:薏仁壳及麸皮萃取物具有抑制颗粒细胞分泌助孕酮、雌二醇及雄烯二酮之效果。结果暗示薏仁萃取物对于经痛、多囊性卵巢症状、雄性素过多、不孕、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江文章建议,可进一步将薏仁开发成保健食品以增进人类健康。


        台湾大学生命科学院林璧凤教授介绍了具调节过敏免疫反应的食物因子。林璧凤表示,现代化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环境与饮食的改变,被认为与近年来逐渐增加的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试验结果显示,高量炸油与不当的脂肪酸摄取,可能是影响免疫调节倾向过敏免疫反应的饮食型态,而蔬果类摄取有助于改善过敏免疫反应。此外,免疫奶粉、灵芝、乳酸菌等保健食品,也能降低过敏免疫反应,可能有利于减缓过敏性气喘。
 

        上海海洋大学副孙诤教授探讨了小球藻在食品科学领域的新应用。孙诤谈到,小球藻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单细胞绿藻。研究中探索了小球藻在食品科学领域的两种新用途。一是原创性地发现了小球藻提取物对于蛋白糖基化的抑制作用。二是首次分离鉴定出其中的虾青素。这些成果为研制小球藻作为防治由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的功能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他表示,小球藻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另一个新用途是对废弃食物的再利用,可在循环经济中发挥巨大应用潜能。

 

亮点三:新思路        需从营养和疾病预防入手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和纤维素摄取的减少,动物脂肪和植物油摄入的增多,国民膳食结构的这些变迁与体力活动的减少,使得国民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正以可怕的速度攀升,如何保持低血胆固醇浓度至关重要。香港中文大学食品科学营养系教授、系主任陈振宇就“胆固醇和功能食品与心血管疾病”相互间的关系做了报告。报告从肠道中胆固醇吸收入手, 介绍胆固醇在血液和肝脏中的代谢,对近年来能够影响体内胆固醇代谢和调节血脂的热门天然产物及功能性食品从化学性质、生产加工、实际应用、功效及分子机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类与总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晓光就“中国面临的营养挑战”作了介绍。他谈到,营养缺乏和营养不平衡仍旧是我国居民面临的严重的双重挑战。其中,在我国居民中,如铁、维生素A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普遍存在。
 

        台湾海洋大学教授、台湾保健食品学会理事长江孟灿介绍了几丁聚醣的抗肥胖与降血糖效果。江孟灿说,几丁聚醣是来自几丁质的葡萄糖胺生物聚合物,是天然且具有降血糖的生物材料,然而其降血糖与抗肥胖机制到目前为止不甚了解,此次研究利用糖尿病鼠来探讨其机制。研究发现,几丁聚醣可能透过抑制肝脏及脂肪组织的脂肪堆积及改善发炎来降低糖尿病动物的胰岛素阻抗。
 

        中兴大学颜国钦教授和与会者分享了以膳食活性成分促进sRAGE释放为疾病(糖尿病)预防之新颖性策略。颜国钦谈到,富含糖、蛋白质或脂肪的食物只要经高温烹调过程就会产生高度糖化终产物(AGEs)。糖尿病患者于持续性高血糖生理状态下,在体内亦会形成AGEs。AGEs是RAGE (receptor for AGEs)受器其中一种配体(ligand),AGEs与RAGE交互作用会促进体内促发炎反应。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补充EGCG,可调控Nrf-2转录因子提升ADAM10蛋白质表现,增加ADAM10对RAGE之截切作用以提升体内sRAGE浓度,同时降低发炎配体之浓度。因此以膳食因子促进sRAGE释放应为未来具潜力预防与辅助治疗之新颖性策略。


        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新旗根据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经验,就我国现阶段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老年人如何补充蛋白以及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抗疾病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亮点四:新趋势        普通食品功能化是未来增长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孙宝国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趋势。孙宝国介绍,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食品的品种更加多样化;二是功能食品的功能多样化;三是普通食品功能化。“其中,普通食品功能化是该市场增长的主要方面。”孙宝国强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表示,对于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应完善顶层设计提升综合监管能力。他说,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消费增长,产业快速发展,但也产生和显现出不容忽视的问题,保健食品产业和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正处于“从发展中规范”向“规范中发展”的重要阶段。当前,保健食品的监管可将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配置监管资源,加快制度创新等作为重点,不断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理事长刘昕在致辞时指出,“药食同源”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带动保健食品的研发和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原动力,而惟有在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方面不断的创新,才有可能真正促进保健食品产业的大发展。刘昕指出,同时要清醒地看到,保健食品产业至今依然未走出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品质性质疑的阴影,在成效性上可能距离更大,尤其是在防范风险、化解风险上依然未能从救火、灭火模式转向防火的模式,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前行的路上依然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药食同源”的理论与实践,使我国的保健食品产业拥有源于民间的强大的认同与需求。而作为拥有13亿消费人群、全球最大的食品市场,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及对健康生活的更高追求,使用于营养保健方面的消费也逐年递升。2012年,我国消费者用于保健品的平均花费占总支出0.07%,远低于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花费占总支出的 2%以上的水平,有近三倍的差距。
 

        孟素荷认为,从2012年的2800亿元,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2015年的1万亿元目标,企业总数减少已成为必然,成长之路却漫长而艰难。在已经走过的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的保健食品产业始终像一个发烧的巨人,带病前行,诸多困局亟待破解。因此夯实产业的科学基础,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重铸消费者对整个保健食品产业的信任,是本次会议的三大期待。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上海瑞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658弄255号1-709室 联系人: 经理 邮编: 200233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