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

仪器信息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专题为您整合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资讯

  • 达微生物数字PCR荣登中关村国际前沿大赛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
    达微生物数字PCR荣登中关村国际前沿大赛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2020年7月16日,由教育部科技司、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单位指导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医疗器械专场决赛圆满落幕。该赛事被称为“硬科技选秀”,旨在主动挖掘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颠覆性科学技术,着力培育一批契合市场紧迫需求的创新成果,积极参与海内外前沿技术创新竞争。大赛报名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通过预赛的15家优质企业“云上”PK,最终达微生物实力登顶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达微生物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高效准确检测需求,建立了高效准确、自动化、且低成本的微滴数字PCR检测体系,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早期准确诊断,以及进行高效及时的病毒载量准确检测和诊断干预的需求。独创无芯片数字PCR,使数字PCR成本降至qPCR水平不同于主流进口品牌的技术路线,达微生物OsciDropTM数字PCR仪采用独创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PCOTM技术(Droplet Array Prodsuction by Cross-interface Oscillation,界面振动微滴阵列),具有全自动、高通量、低成本三大突出优势,可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全自动流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达微生物独创无芯片数字PCR技术,免去了价格高昂的芯片耗材,使数字PCR使用成本降至qPCR水平,将有望实现数字PCR仪的国产替代。 OsciDropTM ONE数字PCR仪据悉,达微生物已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检测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了服务和科研合作。达微生物数字PCR极低的使用成本,大大拓宽了数字PCR的应用领域,不仅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更将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液体活检和出生缺陷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 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突破一批前沿技术,支持500家创新企业
    8月18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该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大幅下降。为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该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一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二 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三 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四 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五 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六 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七 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八 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九 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十 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该行动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行动提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氢能技术、节能技术等7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技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先进、高效、低碳、灵活智能利用的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实现工业清洁高效用煤和煤炭清洁转化,攻克近零排放的煤制清洁燃料和化学品技术;研发低能耗的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成套工艺和关键技术。研发重型燃气轮机和高效燃气发动机等关键装备。研究掺氢天然气、掺烧生物质等高效低碳工业锅炉技术、装备及检测评价技术。新能源发电。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等技术,研发碳纤维风机叶片、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制造与安装试验技术、抗台风型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漂浮式光伏系统。研发高可靠性、低成本太阳能热发电与热电联产技术,突破高温吸热传热储热关键材料与装备。研发具有高安全性的多用途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和超高温气冷堆等技术。开展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与生物质发电技术研发。智能电网。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研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技术,重点研发高精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主动支撑、煤电与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协同规划与综合调节技术、柔性直流输电、低惯量电网运行与控制等技术。储能技术。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态和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高效储能技术;研发梯级电站大型储能等新型储能应用技术以及相关储能安全技术。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研发太阳能采暖及供热技术、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探索干热岩开发与利用技术等。研发推广生物航空煤油、生物柴油、纤维素乙醇、生物天然气、生物质热解等生物燃料制备技术,研发生物质基材料及高附加值化学品制备技术、低热值生物质燃料的高效燃烧关键技术。氢能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技术、大规模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技术、大规模及长距离管道输氢技术、氢能安全技术等;探索研发新型制氢和储氢技术。节能技术。在资源开采、加工,能源转换、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以电力输配和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环节为重点,研发和推广高效电能转换及能效提升技术;发展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技术,推进数据中心优化升级;研发高效换热技术、装备及能效检测评价技术。二、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该行动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为核心,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行动提到低碳零碳钢铁、低碳零碳水泥、低碳零碳化工、低碳零碳有色、资源循环利用与再制造等5项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低碳零碳钢铁。研发全废钢电炉流程集成优化技术、富氢或纯氢气体冶炼技术、钢-化一体化联产技术、高品质生态钢铁材料制备技术。低碳零碳水泥。研发低钙高胶凝性水泥熟料技术、水泥窑燃料替代技术、少熟料水泥生产技术及水泥窑富氧燃烧关键技术等。低碳零碳化工。针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高碳排放化工生产流程,研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技术、原油炼制短流程技术、多能耦合过程技术,研发绿色生物化 工技术以及智能化低碳升级改造技术。低碳零碳有色。研发新型连续阳极电解槽、惰性阳极铝电解新技术、输出端节能等余热利用技术,金属和合金再生料高效提纯及保级利用技术,连续铜冶炼技术,生物冶金和湿法冶金新流程技术。资源循环利用与再制造。研发废旧物资高质循环利用、含碳固废高值材料化与低碳能源化利用、多源废物协同处理与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重型装备智能再制造等技术。三、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该行动以围绕交通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行动提到光储直柔供配电、建筑高效电气化、热电协同、低碳建筑材料与规划设计、新能源载运装备、绿色智慧交通等6项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光储直柔供配电。研究光储直柔供配电关键设备与柔性化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体系,区域-建筑能源系统源网荷储用技术及装备。建筑高效电气化。研究面向不同类型建筑需求的蒸汽、生活热水和炊事高效电气化替代技术和设备,研发夏热冬冷地区新型高效分布式供暖制冷技术和设备,以及建筑环境零碳控制系统,不断扩大新能源在建筑电气化中的使用。热电协同。研究利用新能源、火电与工业余热区域联网、长距离集中供热技术,发展针对北方沿海核电余热利用的水热同产、水热同供和跨季节水热同储新技术。低碳建筑材料与规划设计。研发天然固碳建材和竹木、高性能建筑用钢、纤维复材、气凝胶等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体系;研发与建筑同寿命的外围护结构高效保温体系;研发建材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各种新建零碳建筑规划、设计、运行技术和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成套技术。新能源载运装备。研发高性能电动、氢能等低碳能源驱动载运装备技术,突破重型陆路载运装备混合动力技术以及水运载运装备应用清洁能源动力技术、航空器非碳基能源动力技术、高效牵引变流及电控系统技术。绿色智慧交通。研发交通能源自洽及多能变换、交通自洽能源系统高效能与高弹性等技术,研究轨道交通、民航、水运和道路交通系统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建设绿色智慧交通体系。四、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该行动将聚焦提升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对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进行针对性部署。CCUS、碳汇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CCUS 技术。研究 CCUS 与工业流程耦合技术及示范、应用于船舶等移动源的CCUS 技术、新型碳捕集材料与新型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术、与生物质结合的负碳技术(BECCS),开展区域封存潜力评估及海洋咸水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碳汇核算与监测技术。研究碳汇核算中基线判定技术与标准、基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的碳汇核算关键技术,研发基于卫星实地观测的生态系统碳汇关键参数确定和计量技术、基于大数据融合的碳汇模拟技术,建立碳汇核算与监测技术及其标准体系。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开发森林、草原、湿地、农田、冻土等陆地生态系统和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评估现有自然碳汇能力和人工干预增强碳汇潜力,重点研发生物炭土壤固碳技术、秸秆可控腐熟快速还田技术、微藻肥技术、生物固氮增汇肥料技术、岩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黑土固碳增汇技术、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技术等。研究盐藻/蓝藻固碳增强技术、海洋微生物碳泵增汇技术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与替代技术。研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与核算技术,研发煤矿乏风瓦斯蓄热及分布式热电联供、甲烷重整及制氢等能源及废弃物领域甲烷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氧化亚氮热破坏等工业氧化亚氮及含氟气体的替代、减量和回收技术,研发反刍动物低甲烷排放调控技术等农业非二气体减排技术。五、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该行动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基础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行动提到新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新型核能发电技术、新型绿色氢能技术、前沿储能技术、电力多元高效转换技术、二氧化碳高值化转化利用技术、空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等7项前沿和颠覆性低碳技术。前沿和颠覆性低碳技术新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研究可突破单结光伏电池理论效率极限的光电转换新原理,研究高效薄膜电池、叠层电池等基于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光伏电池新技术。新型核能发电技术。研究四代堆、核聚变反应堆等新型核能发电技术。新型绿色氢能技术。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学、太阳能直接制氢等绿氢制备技术。前沿储能技术。研究固态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等更低成本、更安全、更长寿命、更高能量效率、不受资源约束的前沿储能技术。电力多元高效转换技术。研究将电力转换成热能、光能,以及利用电力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转化储存和多元化高效利用。二氧化碳高值化转化利用技术。研究基于生物制造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构建光-酶与电-酶协同催化、细菌/酶和无机/有机材料复合体系二氧化碳转化系统,制备淀粉、乳酸、乙二醇等化学品;研究以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为原料直接高效合成甲醇等绿色可再生燃料的技术。空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加强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理论创新,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六、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该行动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引领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低碳零碳技术示范应用先进低碳零碳技术示范工程。(1)零碳/低碳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大规模高效光伏、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在可再生能源分布集中区域建设“风光互补”等示范工程;建立一批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的“源-网-荷-储-数”综合虚拟电厂;强化氢的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研究,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燃煤机组灵活调峰、煤炭制备化学品等示范工程。(2)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示范工程:在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建设规模富氢气体冶炼、生物质燃料/氢/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可再生能源生产化学品、高性能惰性阳极和全新流程再造等集成示范工程。(3)绿色智慧交通示范工程:开展场景驱动的交通自洽能源系统技术示范,实施低碳智慧道路、航道、港口和枢纽示范工程。(4)低碳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建设规模化的光储直柔新型建筑供配电示范工程,长距离工业余热低碳集中供热示范工程,在北方沿海地区建设核电余热水热同输供热示范工程,在典型气候区组织实施一批高性能绿色建筑科技示范工程。(5)CCUS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型油气田CCUS技术全流程示范工程,推动 CCUS与工业流程耦合应用、二氧化碳高值利用示范。低碳技术创新综合区域示范。支持地方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实施低碳技术重大项目和重点示范工程,探索低碳技术和管理政策协同创新,打造低碳技术创新驱动低碳发展典范。支持国家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实施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开展跨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耦合优化与集成应用;以数据中心电源、电动车充电设施等应用场景为重点,开展“百城亿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地级市在规划区域内围绕绿色低碳建筑、绿色智能交通、城市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跨行业跨领域集成示范;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零碳社区示范。在典型农业县域内结合自身特点,综合开展光伏农业、光储直柔建筑、农林废物清洁能源转化利用、分布式能源等技术集成示范。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建立低碳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形成登记、查询、公布、应用一体化的信息交汇系统。结合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等目录或网络平台,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工艺、装备等大规模应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加快推动强制性能效、能耗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工业、建筑、交通、CCUS、储能等前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加快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体系。七、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该行动将加强碳减排监测、核查、核算、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建议,提出不同产业门类、区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和技术支撑体系。管理决策支撑技术体系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围绕支撑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零碳电力、零碳非电能源、原料/燃料与过程替代、CCUS/碳汇与负排放、集成耦合与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方向,研究构建碳中和技术分类体系、技术图谱和关键技术清单,评估明确主要部门碳中和技术选择以及分阶段亟需部署的重点研发任务清单并定期更新。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量核查系统。提升单点碳排放监测和大气本底站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碳卫星优势,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开展动态实时全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智能监测和排放量反演。构建支撑二氧化碳排放核查与监管技术体系,研究二氧化碳排放计量评估技术,碳储量调查监测和管理决策技术,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数字监测、报告、核查流程,支撑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对健全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的支撑保障,加强高精度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与标准参考数据库建设,加强先进碳排放测量和计量方法应用,开发企业、园区、城市和重点行业等层面碳排放核算和测量技术,研究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全生命周期排放的标准与适用范围。低碳发展研究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协同的气候治理策略和路径,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履约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国家碳排放清单计量反演技术,实现碳数据的国际互认。开发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决策支撑模型,评估相关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社会经济影响与潜在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评估报告。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评估与趋势预判基础上,评估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引领作用,动态评估国内外碳中和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和全球治理的影响。八、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该行动着力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低碳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和人才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体系。采取“揭榜挂帅”等机制,设立专门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绿色建筑、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等方向实施一批重点专项,充分加大低碳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面向国家碳中和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与对策”专项项目。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实验室体系。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领域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绿色智能建筑与交通、CCUS 等方向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合作建立低碳技术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低碳技术和科技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和创业人才培养。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国家双创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储备。在人才计划中,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计划中设立专门的青年项目,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倾斜,培养一批聚焦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青年科技人才。九、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该行动将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领军企业,优化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创业生态。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支持地方建立一批专注于绿色低碳技术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做大绿色科技服务业,深度孵化一批掌握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的“硬科技”企业。遴选发布绿色低碳科技企业。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国技术合同登记企业中,按照“低碳”“零碳”“负碳”分类筛选和发布绿色低碳科技企业,促进技术、金融等要素市场对接,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绿色低碳科技企业集聚。培育绿色低碳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基础好的各类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绿色低碳企业专业赛事。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科技成果直通车等活动中,设立绿色低碳技术专场赛,搭建核心技术攻关交流平台,为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对接各类创新资源。绿色低碳科技金融。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碳中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贷款、债券、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等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低碳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建设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不断提升低碳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利用能力。支持建设一批低碳技术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低碳技术验证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搭建低碳技术验证服务平台,开放技术资源,为行业提供产品设计仿真、技术转化加工、产品样机制造、模拟试验、计量测试检测、评估评价、审定核查等技术验证服务。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科技合作多双边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参与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等多边机制下的创新合作,深化与有关国家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创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碳中和领域的支持和对外开放力度,组织实施碳中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探索发起碳中和相关国际大科学计划。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国际合作平台。与有关国家探索联合建立碳中和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和跨国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南南合作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移平台,汇聚优势力量构建“一带一路”净零碳排放技术创新与转移联盟。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围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低碳工业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推动设立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深度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等国际论坛,宣传交流我国碳中和技术进展。低碳零碳负碳创新国际组织。在国际能源署、金砖国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合作框架下拓展低碳国际科技合作。围绕亚太、东盟等区域低碳技术创新需求,支持区域性绿色低碳科技合作国际组织建设。
  • 向新而行,创质未来!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复赛火热开赛!
    近日,第一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公布复赛作品名单和比赛方案。复赛将于4月8日、9日分两场分别举行,赛场设于上海建科集团莘庄园区。检验检测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次大赛旨在更好发挥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作用,形成更多具有首创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行业标杆。大赛主题为“向新而行,创质未来”。大赛自2024年1月启动初赛,共征集到168家参赛单位报送的216个作品。参赛单位类型覆盖在沪国家质检中心、上海市质检中心、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实验室装备企业等。经过激烈角逐,共有40个作品进入复赛。复赛将采用现场展演的形式,每场由5名专家评委和50名特邀观众评委共同投票,评选决赛作品。复赛第一场作品名称(按照出场顺序排列)复赛第二场作品名称(按照出场顺序排列)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方案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论坛

  • 中国计量大学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中实现国赛一等奖的突破

    2018年8月17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举行,来自华东,华北,华南,华西四个赛区的100多支经过选拔的优秀大学生队伍参加了本次决赛。来自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量新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等学院师生组成了3只队伍参加了此次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项,实现了中国计量大学在智能互联大赛上国奖零的突破。  “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是国家级A类竞赛,是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有关精神,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将联合主办。大赛面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激励智能互联技术创新,是一项非盈利、公益性的科技活动。按照中国计量大学“一专一赛”精神,此项赛事由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组织,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学校、分院高度重视赛事的组织工作,通过竞赛方案研讨和竞赛动员等,帮助竞赛团队提高。中国计量大学肖丙刚、郭风雷、张珂等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在比赛期间充分展现了中国计量大学师生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不畏挑战的精神风貌。

  • 我国在先进仪器的创新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我们的TD—SCDMA技术发展得不错,但是技术上的制约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测试的仪器仪表。没有先进的测试仪器,技术和质量就很难保证。”在今天的政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列席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以这个例子呼应朱星委员关于加强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的发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的发言源于他参与的一项关于国内科学仪器现状的调研。这份调研显示,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是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  “过去20年来,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上更处于劣势,关键科学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朱星颇为忧虑,“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曾指出,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  “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踪模仿别人,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仪器都可以从国外买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制的仪器,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做。”对于这一问题,有政协委员这样认为。  而在朱星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潜心于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朱星说,由于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已经不复存在。  此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  而对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朱星认为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虽然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但也导致了对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不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  “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握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  “我从事的纳米光学研究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有密切联系。”他以STM的开发开辟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为例说,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在瑞士IBM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这一奖项的颁发震动了科学界:为什么这项仅仅依据量子力学最基本原理的实验观测技术能够在问世仅5年后就获得科学的桂冠?  “因为,这项成果的核心部分关键仪器STM的发明,使得科学家用纳米尺度的探针在物体表面扫描时,可以直接‘看’到单个原子,使人们的眼界一下拓展到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的水平。20多年来,STM这项创新仪器打开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成为纳米显微最关键的表征仪器。”朱星说,“实际上,诺贝尔奖已经数十次授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发的科学家。”  “所以,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纳米技术研究等作为关键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做前沿部署,而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必须研发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做支撑。”朱星说。  他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在科学仪器资助研发能力,应当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设立创新型仪器研发专项资助;并明确重点资助方向,针对某一时期的重点资助领域,从关键部件到关键技术再转向整机研制,直到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业。“希望相关政策能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落实。”  此外,他还表示,应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建立良好的先进科学仪器研发氛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长远影响的创新型科学仪器装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发队伍,以保证我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仪器研制的创新地位。

  • 合作发展并济,价值创新共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与HORIBA共建前沿技术创新中心

    [align=center][img=initpintu_副本.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f5adec08-16f3-46b6-b76f-d78cbdc0c884.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刘忠范院士出席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SP)的开幕典礼并致辞,同时为战略合作伙伴揭牌[/i][/color][/size][/align]2023年4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eijing Graphene Institute, 简称BGI)与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nalytical Solution Plaza, 简称ASP)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依托BGI的尖端产研技术与HORIBA在分析检测领域的专业优势,合作建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旨在共同推进石墨烯产业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核心技术开发,实现双方在产品解决方案共建、技术革新和市场机会探索方面互利共赢。 [align=center][img=图片4.png,600,44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eda2b34d-f583-4fb1-bcc6-6887374c840f.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ASP门廊处悬挂的前沿技术创新中心铭牌[/i][/color][/size][font=等线][size=14px] [/size][/font][/align]BGI是由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大学牵头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刘忠范院士担任创始院长。截至2023年12月,BGI人员规模超过400人,是一家集新材料研发、生产,及装备制造于一身的石墨烯高新技术企业。正因其独特的“全链路”模式,BGI的多个业务环节都离不开先进的光谱分析检测技术。[align=center][img=图片6.png,600,45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23cb1a81-9564-4672-9607-321dd3a040b5.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i][color=#7f7f7f]△ 位于BGI实验室的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拉曼光谱仪[/color][/i][/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i][color=#7f7f7f](现已升级为 HORIBA LabRAM Odyssey高速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color][/i][/size][/align]ASP内设有多台先进的光学光谱分析测试仪器,这些仪器为石墨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诸多可能性,如:CN-300离心式纳米粒度分析仪,其对大小颗粒的超高分辨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各种碳材料的分散状态;LabRAM Odyssey高速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具备超低波数和12寸晶圆检测能力,能满足石墨烯层间堆垛方式及大晶圆的检测需求。而XploRA PLUS高性能全自动拉曼光谱仪联用AFM,则不仅可以获取同区域的化学和物理信息,还可以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率的Raman/PL检测。在创新中心,双方专家可以深度交流沟通,使BGI强大的研发实力与HORIBA前沿光谱分析技术有机结合,加速创新成果产出。目前,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BGI与HORIBA已建立了对石墨烯薄膜和单晶石墨烯晶圆系列产品的快速检测方法,为石墨烯的产品质控保驾护航。未来,双方将继续努力,力图打破传统手段对片层样品尺寸分析的局限性,将新一代颗粒分析技术与粉体石墨烯尺寸及层数研究相结合,建立全新的分析解决方案,进一步实现优势技术互补,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带来突破性的创新成果。[align=center][img=图片1.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d8f94426-67d1-49f3-ab1a-981fa7d22b2b.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ASP中设有多台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可充分匹配石墨烯相关研究测试需求[/i][/color][/size][/align]唯有内外兼修方能制胜有道。在双方内部实现技术联合后,如何面向外部实现市场价值是创新中心的另一探索重任。作为新兴“石墨烯基材料”产业孵化器,BGI提供了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研发代工”平台,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定制化”研发工作,以解决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针对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HORIBA将予以光学光谱检测技术的支持。同时,通过BGI“研发代工”平台赋予的触点,HORIBA ASP还可以与各中小企业建立联系,探讨潜在的机会点,这样可以为企业在行业内的提前布局、开拓市场及扩大影响力方面打下基础,让未来发展更加清晰、美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并济,价值创新共融。BGI与HORIBA ASP共建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领域内企业强强联合的又一标志。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主动作为,彼此融入,同频共振,为中国成为引领世界的石墨烯新材料研发高地和创新创业基地作出卓越贡献。[来源:HORIBA][align=right][/align]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资料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仪器

  • 2023 BTE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专场会议2023年9月14-15日 广州嘉逸皇冠酒店 主办单位蛋白药研究会、广东省生物产业协会、广州医药行业协会、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支持单位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深圳市生命科技产学研资联盟、广州国际生物岛有限公司、珠海市药学会、珠海市医药行业协会、珠海市食品安全协会、中山市药学会、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广东医谷 组织机构广州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www.bteexpo.com 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创新突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高以及国家鼓励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加上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药物产品市场需求迅速提升,病毒检测、疫苗与药物开发、防护设备与设施井喷式增长,使得我国生物药行业及市场迅速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引导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免疫细胞、基因、IVD、创新药等产业领域,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2023 BTE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专场会议}将于9月14-15日在广州嘉逸皇冠酒店举办,大会将设展示区、多场细分论坛,紧密围绕新药研发、纳米抗体药物创制、核酸药物与新型疫苗、生物药工艺、靶向与细胞免疫治疗、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肿瘤标志物、合成生物学等相关话题,特邀来自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创新药企、生物技术和服务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园区、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及媒体等多位权威专家与产业先锋齐聚一堂,分享研讨技术成果,共同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预计参会人次达5000人。 活动议题【具体议程以现场大会公布为准】(一)精准医疗时代下的新药研发论坛① 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② 纳米磁微球偶联修饰技术与分子诊断产品开发③ 肿瘤细胞外囊泡检测新技术与应用④ 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前沿进展与挑战⑤ Challenges to overcome solid tumors战胜实体瘤的挑战⑥ 科研与专利申请推动分子诊断创新发展⑦ 新形势下伴随诊断创新技术发展⑧ 预防和治疗新冠感染中和抗体药物研究⑨ 抗肿瘤双特异性纳米抗体⑩ 生物制药细胞株朔源构建及稳定性⑪  抗体类产品生产工艺预防吐温降解的考量⑫  抗体药物国际商业化的要求与考量⑬  连续灌流工艺的优势与应用⑭  小核酸商业规模生产中应考虑的事项(二)靶向与细胞免疫治疗论坛① CAR-T细胞治疗概况及实施要点② 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进展③ iPSC-CARNK路径的免疫细胞产品发展④ 免疫细胞治疗有效性的挑战与策略⑤ CGT药物快速无菌检测⑥ 恶性实体肿瘤特异性杀伤T细胞药物⑦ 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应用⑧ 细胞治疗CGMP细胞生产
    留言咨询
  • 科技兴国2019北京国际科博会 时间:2019年5月16-19日 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一年一届的大型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盛会。 第21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北京的23家文化科技融合类企业,携其在新媒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动漫游戏、视觉特效等多个前沿行业的最新项目成果亮相,集中展现了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趋势、新技术与新应用。 科博会汇集了高新技术展览会、论坛、科技成果项目推介三大系列近20场活动,推动了一大批技术成果转化和重大产业项目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科博会共签署技术交易、产业合作项目224个,协议总金额796.42亿元。来自3 个国际组织、34个国家的39个境外代表团组和29个省区市代表团、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首都相关各界人士参加了主题报告会、展览、论坛和推介活动。科博会共有 22万多人次参加各项活动。其中,展览会人气旺盛,4天接待观众 20万多人次;12场项目推介交易活动吸引了国内外近6000位客商踊跃参与;6场论坛受到业界热捧,182位国内外知名人士登台演讲,听众5500 多人次。北京科博会参展区域:1、消费电子、VR/AR相关产品、数码产品、汽车电子产品、云计算与技术应用、智能家居、智能家电与电器、智能手机、苹果周边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教育、游戏及电子保健、移动智能终端及周边、可穿戴式设备、LED与照明、先进电子制造、品牌专区2、VR/AR相关产品、虚拟现实硬件、虚拟现实软件、移动智能终端、VR周边产品、互动娱乐产品、投影系统与设备、3D拍摄于扫描、教育科研与内容、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3、教育装备及网络教育、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教育机器人、互联网教育及平台、教学与校园视听广播网络系统、数字教室、数字校园、教学仪器设备、电脑、电教器材、实验设备系统、科普教育、教学软件4、电子信息与现代通讯、网络信息技术及解决方案、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成套产品设备、现代通讯设备、电力电子器件 、激光和光电子器件、光机电一体化、液晶显示、因特网与电子商务5、物联网科技、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能家居、安防及监测技术、智慧照明、智能LED照明、云计算、云存储、传感器、识别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与产品、管理系统软件、物联网示范应用、其他物联网元器件6、机器人科技、工业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医用机器人、检查维护保养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机器人组成商、机器人供配商7、3D打印技术、3D打印机、3D打印机制造设备、3D打印技术、3D激光设备、3D打印控制设备、测量设备、逆向工程软件和技术、其他快速成型技术、相关零部件、辅料、3D打印耗材8、环境保护和新能源产业、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减少、新材料与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功能金属材料、新型建材、光电子材料、太阳能热利用、节能新技术9、现代工程与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及加工机械、微型机械、现代出版和印刷设备、科学仪器和检测控制设备、现代城市建设与交通工程 参展费用:1. A -展台预订 标准装修展台 3米x3米=9平方米, 人民币¥15,800.00元 租用标准装修展台是最经济有效的参展方式,最小9平方米起租,参展商可预订多个展台。光地展位(最少36平方米)室内展位:人民币¥16,00.00元 /平方米 B-产品推介及技术交流会产品推介及技术交流会是参展商向国内专业人士及客户介绍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最佳方式,并且是考察其产品及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可行性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每场交流会收费¥4,150.00元人民币,包括提供技术讲座室,协助邀请50名专业人士出席,并提供听众饮料。展览会期间每天可举办四场交流会(上午和下午各两场)。每场讲座最长可以进行2.5小时(上午09:00-11:30.下午01:30-04:00)。2.会刊、广告费用封面:40000元 封底:20000元 封二:18000元 封三:16000元 彩色整版:6000元 桁架广告350元/m2 吊带 20000元/展期 墙体广告260元/m2 通道地标广告3000元/6个 参观券:10000元/万张 参观证:20000元/展期礼品袋 15000元/千个组委会办公室:展览业务李娟:电话:QQ: 邮箱:
    留言咨询
  • ZAMT-80型(便携式)医用臭氧治疗仪是由山东淄博前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美国爱迪尔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第三代高科技臭氧治疗产品。该机具备国际标准第三代臭氧治疗仪必备的臭氧浓度值在压力、温度扰动参数下自适应校正功能,装备了具有专利技术的臭氧催化还原系统,在安全方面机内增加了臭氧气体温度、压力传感器和气体泄露与超压保护阀,确保了设备的安全有效。设备控制系统采用德国原装SIEMENS S7系列产品,高效长寿命臭氧发生器采用了德国先进的钛合金基板和陶瓷平板沿面放电技术。ZAMT-2203型紫外LED光源臭氧浓度传感器为国内首创,已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各项技术已获10项国家专利。治疗范围:用于缓解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人体病变部位的臭氧微创介入治疗和其它医疗应用。1、技术特点:(1)有触摸屏(豪华型)和普通按键屏(标准型)两种产品供用户选择,具备友好的人机界面,各种操作用手轻轻一点即可完成。(2)显示屏通过汉字提示指导使用者进行操作,浓度设定值、浓度实测值、压力、温度值、报警提示等参数,实时同步显示。(3)具备浓度值的压力、温度参数修正功能,确保了浓度的准确性。(4)具备完善的报警功能,包括温度超限报警,压力超限报警,冷却风机故障报警,浓度传感器故障报警功能。(5)具有用户密码保护系统,确保设备安全使用。(6)有三组常用的浓度快捷键方便使用,并可根据需要随时修改或设定需要的浓度值。(7)内置具有专利技术的臭氧催化装置,将臭氧高效还原为氧气后排出,使治疗环境指标达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实施的《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GB/T18202-2000)中规定[室内空气中1小时平均容许浓度为0.1mg/m3]的安全指标,确保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8)开、关机自动冲洗、自动消毒功能,确保设备不被腐蚀。节气功能:在待机状态时,机内氧气阀自动关闭,停止供氧。(9)具有强大的历史记录功能,电脑记录取气操作的时间和次数,档案可随机查阅,方便医院对设备的管理。(10)智能按压取气:当针管取气时只要轻轻一按就可自动取气。取气口配备一次性无菌帽起到隔离和防臭氧溢出作用。(11)机壳整体为全铝合金结构,具备优良的电磁屏蔽和全密封散热性能,有效防止了臭氧发生器高频、高压放电对CT、MRI、C型臂X光机等手术室电子设备的干扰。配备内置微孔陶瓷滤芯的氧气进气接口。进排风系统采用侧装隔离板90度垂直方式,有效防止尘埃进入。2、技术指标:电源电压:AC 220V 50Hz功 率:≤ 70VA保险丝:(2×)5×20 1A工作温度:+10℃~+40℃相对湿度:30~80% (无冷凝)输入氧气流量范围:0.3~1 L / Min输入氧气压力:30-70kpa输出臭氧浓度:5~80 mg / L显示误差:≤±5%(浓度)历史记录:500条历史记录体积: 620(长)*460(宽)*220(高)mm
    留言咨询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耗材

  • 博晖创新金属套玻璃雾化器
    北京龙天韬略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龙天韬略LTA系列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是继承吸收传统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当前国际先进雾化技术创新形成的高科技产品,作为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计/光谱仪必配关键核心部件,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种型号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谱仪AAS(也用于部分火焰原子荧光仪),高性高效、坚固耐用、特制限流、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易用免调等优良特性,对提高仪器的灵敏度、检出限、稳定性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仪器配套使用LTA系列雾化器均可达到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最佳灵敏度,完全配套于北分瑞利、普析通用、东西电子、瀚时制作所、北京华洋、科创海光、博晖创新、北京美诚、北京瑞昌、上海天美、上海精科(上分厂)、上海光谱、浙江福立、江苏天瑞、安徽皖仪、武汉天虹、辽宁分析、沈阳华光等国内知名品牌,同时完全兼容配套于美国珀金埃尔默PE、美国瓦里安Varian、美国热电Thermo(Unicam)、美国惠普HP、美国安捷伦Agilent、美国巴克Buck、美国利曼Leeman、德国耶拿Analytic Jena、澳大利亚GBC、加拿大欧罗拉Aurora、英国可林kwicklink、英国派尤尼堪(尤里卡)、日本日立Hitachi、日本岛津Shimadzu 等国外知名品牌。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 工作参数说明:1、在压缩空气压强0.25Mpa下,使用常温常压下标定的空气流量计测量流量为10-11 l/min(常温常压下,从出口测定)。如将空气流量计串接在雾化器进气管之前测量,此时读数降为5.5 l/min左右。主机生产厂都是这样接的,此读数不可用于化学计算量的计算(同样情况乙炔流量也不能用于化学计算量)。生产厂或使用人改变雾化器的标准工作压强0.2MPa,分析性能有所改变。不需使用辅助助燃气,同一雾化器也可使用笑气,可提供安全使用方法和空气/笑气自动切换阀,订制5cm燃烧器。2、试样溶液提升量:以测定铜达到最大吸光度为准,约为4-6 ml/min,此提升量也适用于其他要求低温原子化的元素,对高温原子化的元素(如钙)应减小提升量否则过多的气溶胶进入火焰并使火焰温度下降,致使原子化效率降低,即测定灵敏度降低,同时还有其他元素的干扰加大,如果被测元素的浓度不是特别低,不一定都在最佳条件下测定,可不更换限流进液管。如果使用HJ-2型雾化器,可连续调提升量,可测元素都可找到最佳提升量,即用浓度较大的标液(吸光度在0.3A左右),连续增大或减小提升量,选用有最大吸光度的提升量(最大不可超过6ml/min),远比HMYJ-1型更换进液管方便。乙炔流量:用吸光度在0.3A左右的标液,连续改变乙炔流量,选用有最大吸收的流量,注意:富燃的火焰本身的吸收也很大,特别是短波长测定,这时可先后测两种不同浓度的标液,吸光度相减(扣除火焰吸收),选用差数较大的条件。
  • 博晖创新BH7100S原子吸收雾化器
    北京龙天韬略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龙天韬略LTA系列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是继承吸收传统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当前国际先进雾化技术创新形成的高科技产品,作为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计/光谱仪必配关键核心部件,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种型号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谱仪AAS(也用于部分火焰原子荧光仪),高性高效、坚固耐用、特制限流、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易用免调等优良特性,对提高仪器的灵敏度、检出限、稳定性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仪器配套使用LTA系列雾化器均可达到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最佳灵敏度,完全配套于北分瑞利、普析通用、东西电子、瀚时制作所、北京华洋、科创海光、博晖创新、北京美诚、北京瑞昌、上海天美、上海精科(上分厂)、上海光谱、浙江福立、江苏天瑞、安徽皖仪、武汉天虹、辽宁分析、沈阳华光等国内知名品牌,同时完全兼容配套于美国珀金埃尔默PE、美国瓦里安Varian、美国热电Thermo(Unicam)、美国惠普HP、美国安捷伦Agilent、美国巴克Buck、美国利曼Leeman、德国耶拿Analytic Jena、澳大利亚GBC、加拿大欧罗拉Aurora、英国可林kwicklink、英国派尤尼堪(尤里卡)、日本日立Hitachi、日本岛津Shimadzu 等国外知名品牌。产品优点1、 兼有玻璃雾化器的高效性、高性能同时具有金属保护套的耐用性;2、 采用特制等内径限流进液管,不易堵塞;3、 简单易用,用户免调,性能长期不变;4、 耐酸(氢氟酸除外,可特殊加工耐氢氟酸型);5、 可使用有机溶剂,如需使用有机溶剂, 请在订货时预先说明;6、 灵敏度高: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2ug/ml铜,吸光度最佳可优于0.40A;达到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最高水平;7、 动态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5%。
  • 博晖创新BH5300S金属套玻璃雾化器
    北京龙天韬略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龙天韬略LTA系列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是继承吸收传统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当前国际先进雾化技术创新形成的高科技产品,作为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计/光谱仪必配关键核心部件,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种型号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谱仪AAS(也用于部分火焰原子荧光仪),高性高效、坚固耐用、特制限流、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易用免调等优良特性,对提高仪器的灵敏度、检出限、稳定性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仪器配套使用LTA系列雾化器均可达到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最佳灵敏度,完全配套于北分瑞利、普析通用、东西电子、瀚时制作所、北京华洋、科创海光、博晖创新、北京美诚、北京瑞昌、上海天美、上海精科(上分厂)、上海光谱、浙江福立、江苏天瑞、安徽皖仪、武汉天虹、辽宁分析、沈阳华光等国内知名品牌,同时完全兼容配套于美国珀金埃尔默PE、美国瓦里安Varian、美国热电Thermo(Unicam)、美国惠普HP、美国安捷伦Agilent、美国巴克Buck、美国利曼Leeman、德国耶拿Analytic Jena、澳大利亚GBC、加拿大欧罗拉Aurora、英国可林kwicklink、英国派尤尼堪(尤里卡)、日本日立Hitachi、日本岛津Shimadzu 等国外知名品牌。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 故障处理及维护:1、限流进液管堵塞:通常堵在进口处,可用手指除去,或用压缩空气反向吹通或用注射器反向注水。2、吸入样品溶液将尽时,管内形成成串气泡,阻力很大可使吸入停止,用手指弹动进液管,使气泡吸走,即可正常,也可用注射器吸走气泡。3、雾化器内管堵塞:常堵在接近喷口处,取下撞击球帽,用压缩空气或注射器反向注水冲掉堵塞物,决不可用金属丝捅,否则将损坏雾化器。4、喷口气流通道堵塞:可取下撞击球帽用反向气流或水冲洗,也可用注射器注水冲洗。5、每次使用完毕,用蒸馏水吸喷2-3分钟,(不可用自来水防止溶液干涸堵塞)。6、工作室温不可低于10度,否则喷口的降温作用可使溶液结冰堵塞雾化器。7、如主机有加辅助助燃气的通道,应将辅助助燃气关断,否则未参与喷雾的助燃气可使灵敏度降低,过大的助燃气流量不但多消耗燃气,甚至不能点着火焰。8、所有雾化器之间不能互换撞击球帽,否则灵敏度降低很大。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