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

仪器信息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专题为您整合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话题讨论。

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相关的资讯

  • 达微生物数字PCR荣登中关村国际前沿大赛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
    达微生物数字PCR荣登中关村国际前沿大赛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2020年7月16日,由教育部科技司、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单位指导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医疗器械专场决赛圆满落幕。该赛事被称为“硬科技选秀”,旨在主动挖掘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颠覆性科学技术,着力培育一批契合市场紧迫需求的创新成果,积极参与海内外前沿技术创新竞争。大赛报名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通过预赛的15家优质企业“云上”PK,最终达微生物实力登顶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达微生物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高效准确检测需求,建立了高效准确、自动化、且低成本的微滴数字PCR检测体系,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早期准确诊断,以及进行高效及时的病毒载量准确检测和诊断干预的需求。独创无芯片数字PCR,使数字PCR成本降至qPCR水平不同于主流进口品牌的技术路线,达微生物OsciDropTM数字PCR仪采用独创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PCOTM技术(Droplet Array Prodsuction by Cross-interface Oscillation,界面振动微滴阵列),具有全自动、高通量、低成本三大突出优势,可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全自动流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达微生物独创无芯片数字PCR技术,免去了价格高昂的芯片耗材,使数字PCR使用成本降至qPCR水平,将有望实现数字PCR仪的国产替代。 OsciDropTM ONE数字PCR仪据悉,达微生物已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检测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了服务和科研合作。达微生物数字PCR极低的使用成本,大大拓宽了数字PCR的应用领域,不仅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更将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液体活检和出生缺陷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 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突破一批前沿技术,支持500家创新企业
    8月18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该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大幅下降。为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该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一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二 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三 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四 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五 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六 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七 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八 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九 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十 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该行动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行动提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氢能技术、节能技术等7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技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先进、高效、低碳、灵活智能利用的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实现工业清洁高效用煤和煤炭清洁转化,攻克近零排放的煤制清洁燃料和化学品技术;研发低能耗的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成套工艺和关键技术。研发重型燃气轮机和高效燃气发动机等关键装备。研究掺氢天然气、掺烧生物质等高效低碳工业锅炉技术、装备及检测评价技术。新能源发电。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等技术,研发碳纤维风机叶片、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制造与安装试验技术、抗台风型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漂浮式光伏系统。研发高可靠性、低成本太阳能热发电与热电联产技术,突破高温吸热传热储热关键材料与装备。研发具有高安全性的多用途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和超高温气冷堆等技术。开展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与生物质发电技术研发。智能电网。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研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技术,重点研发高精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主动支撑、煤电与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协同规划与综合调节技术、柔性直流输电、低惯量电网运行与控制等技术。储能技术。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态和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高效储能技术;研发梯级电站大型储能等新型储能应用技术以及相关储能安全技术。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研发太阳能采暖及供热技术、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探索干热岩开发与利用技术等。研发推广生物航空煤油、生物柴油、纤维素乙醇、生物天然气、生物质热解等生物燃料制备技术,研发生物质基材料及高附加值化学品制备技术、低热值生物质燃料的高效燃烧关键技术。氢能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技术、大规模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技术、大规模及长距离管道输氢技术、氢能安全技术等;探索研发新型制氢和储氢技术。节能技术。在资源开采、加工,能源转换、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以电力输配和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环节为重点,研发和推广高效电能转换及能效提升技术;发展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技术,推进数据中心优化升级;研发高效换热技术、装备及能效检测评价技术。二、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该行动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为核心,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行动提到低碳零碳钢铁、低碳零碳水泥、低碳零碳化工、低碳零碳有色、资源循环利用与再制造等5项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低碳零碳钢铁。研发全废钢电炉流程集成优化技术、富氢或纯氢气体冶炼技术、钢-化一体化联产技术、高品质生态钢铁材料制备技术。低碳零碳水泥。研发低钙高胶凝性水泥熟料技术、水泥窑燃料替代技术、少熟料水泥生产技术及水泥窑富氧燃烧关键技术等。低碳零碳化工。针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高碳排放化工生产流程,研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技术、原油炼制短流程技术、多能耦合过程技术,研发绿色生物化 工技术以及智能化低碳升级改造技术。低碳零碳有色。研发新型连续阳极电解槽、惰性阳极铝电解新技术、输出端节能等余热利用技术,金属和合金再生料高效提纯及保级利用技术,连续铜冶炼技术,生物冶金和湿法冶金新流程技术。资源循环利用与再制造。研发废旧物资高质循环利用、含碳固废高值材料化与低碳能源化利用、多源废物协同处理与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重型装备智能再制造等技术。三、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该行动以围绕交通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行动提到光储直柔供配电、建筑高效电气化、热电协同、低碳建筑材料与规划设计、新能源载运装备、绿色智慧交通等6项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光储直柔供配电。研究光储直柔供配电关键设备与柔性化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体系,区域-建筑能源系统源网荷储用技术及装备。建筑高效电气化。研究面向不同类型建筑需求的蒸汽、生活热水和炊事高效电气化替代技术和设备,研发夏热冬冷地区新型高效分布式供暖制冷技术和设备,以及建筑环境零碳控制系统,不断扩大新能源在建筑电气化中的使用。热电协同。研究利用新能源、火电与工业余热区域联网、长距离集中供热技术,发展针对北方沿海核电余热利用的水热同产、水热同供和跨季节水热同储新技术。低碳建筑材料与规划设计。研发天然固碳建材和竹木、高性能建筑用钢、纤维复材、气凝胶等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体系;研发与建筑同寿命的外围护结构高效保温体系;研发建材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各种新建零碳建筑规划、设计、运行技术和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成套技术。新能源载运装备。研发高性能电动、氢能等低碳能源驱动载运装备技术,突破重型陆路载运装备混合动力技术以及水运载运装备应用清洁能源动力技术、航空器非碳基能源动力技术、高效牵引变流及电控系统技术。绿色智慧交通。研发交通能源自洽及多能变换、交通自洽能源系统高效能与高弹性等技术,研究轨道交通、民航、水运和道路交通系统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建设绿色智慧交通体系。四、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该行动将聚焦提升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对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进行针对性部署。CCUS、碳汇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CCUS 技术。研究 CCUS 与工业流程耦合技术及示范、应用于船舶等移动源的CCUS 技术、新型碳捕集材料与新型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术、与生物质结合的负碳技术(BECCS),开展区域封存潜力评估及海洋咸水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碳汇核算与监测技术。研究碳汇核算中基线判定技术与标准、基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的碳汇核算关键技术,研发基于卫星实地观测的生态系统碳汇关键参数确定和计量技术、基于大数据融合的碳汇模拟技术,建立碳汇核算与监测技术及其标准体系。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开发森林、草原、湿地、农田、冻土等陆地生态系统和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评估现有自然碳汇能力和人工干预增强碳汇潜力,重点研发生物炭土壤固碳技术、秸秆可控腐熟快速还田技术、微藻肥技术、生物固氮增汇肥料技术、岩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黑土固碳增汇技术、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技术等。研究盐藻/蓝藻固碳增强技术、海洋微生物碳泵增汇技术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与替代技术。研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与核算技术,研发煤矿乏风瓦斯蓄热及分布式热电联供、甲烷重整及制氢等能源及废弃物领域甲烷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氧化亚氮热破坏等工业氧化亚氮及含氟气体的替代、减量和回收技术,研发反刍动物低甲烷排放调控技术等农业非二气体减排技术。五、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该行动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基础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行动提到新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新型核能发电技术、新型绿色氢能技术、前沿储能技术、电力多元高效转换技术、二氧化碳高值化转化利用技术、空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等7项前沿和颠覆性低碳技术。前沿和颠覆性低碳技术新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研究可突破单结光伏电池理论效率极限的光电转换新原理,研究高效薄膜电池、叠层电池等基于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光伏电池新技术。新型核能发电技术。研究四代堆、核聚变反应堆等新型核能发电技术。新型绿色氢能技术。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学、太阳能直接制氢等绿氢制备技术。前沿储能技术。研究固态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等更低成本、更安全、更长寿命、更高能量效率、不受资源约束的前沿储能技术。电力多元高效转换技术。研究将电力转换成热能、光能,以及利用电力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转化储存和多元化高效利用。二氧化碳高值化转化利用技术。研究基于生物制造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构建光-酶与电-酶协同催化、细菌/酶和无机/有机材料复合体系二氧化碳转化系统,制备淀粉、乳酸、乙二醇等化学品;研究以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为原料直接高效合成甲醇等绿色可再生燃料的技术。空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加强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理论创新,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六、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该行动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引领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低碳零碳技术示范应用先进低碳零碳技术示范工程。(1)零碳/低碳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大规模高效光伏、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在可再生能源分布集中区域建设“风光互补”等示范工程;建立一批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的“源-网-荷-储-数”综合虚拟电厂;强化氢的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研究,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燃煤机组灵活调峰、煤炭制备化学品等示范工程。(2)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示范工程:在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建设规模富氢气体冶炼、生物质燃料/氢/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可再生能源生产化学品、高性能惰性阳极和全新流程再造等集成示范工程。(3)绿色智慧交通示范工程:开展场景驱动的交通自洽能源系统技术示范,实施低碳智慧道路、航道、港口和枢纽示范工程。(4)低碳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建设规模化的光储直柔新型建筑供配电示范工程,长距离工业余热低碳集中供热示范工程,在北方沿海地区建设核电余热水热同输供热示范工程,在典型气候区组织实施一批高性能绿色建筑科技示范工程。(5)CCUS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型油气田CCUS技术全流程示范工程,推动 CCUS与工业流程耦合应用、二氧化碳高值利用示范。低碳技术创新综合区域示范。支持地方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实施低碳技术重大项目和重点示范工程,探索低碳技术和管理政策协同创新,打造低碳技术创新驱动低碳发展典范。支持国家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实施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开展跨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耦合优化与集成应用;以数据中心电源、电动车充电设施等应用场景为重点,开展“百城亿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地级市在规划区域内围绕绿色低碳建筑、绿色智能交通、城市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跨行业跨领域集成示范;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零碳社区示范。在典型农业县域内结合自身特点,综合开展光伏农业、光储直柔建筑、农林废物清洁能源转化利用、分布式能源等技术集成示范。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建立低碳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形成登记、查询、公布、应用一体化的信息交汇系统。结合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等目录或网络平台,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工艺、装备等大规模应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加快推动强制性能效、能耗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工业、建筑、交通、CCUS、储能等前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加快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体系。七、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该行动将加强碳减排监测、核查、核算、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建议,提出不同产业门类、区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和技术支撑体系。管理决策支撑技术体系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围绕支撑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零碳电力、零碳非电能源、原料/燃料与过程替代、CCUS/碳汇与负排放、集成耦合与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方向,研究构建碳中和技术分类体系、技术图谱和关键技术清单,评估明确主要部门碳中和技术选择以及分阶段亟需部署的重点研发任务清单并定期更新。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量核查系统。提升单点碳排放监测和大气本底站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碳卫星优势,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开展动态实时全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智能监测和排放量反演。构建支撑二氧化碳排放核查与监管技术体系,研究二氧化碳排放计量评估技术,碳储量调查监测和管理决策技术,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数字监测、报告、核查流程,支撑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对健全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的支撑保障,加强高精度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与标准参考数据库建设,加强先进碳排放测量和计量方法应用,开发企业、园区、城市和重点行业等层面碳排放核算和测量技术,研究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全生命周期排放的标准与适用范围。低碳发展研究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协同的气候治理策略和路径,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履约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国家碳排放清单计量反演技术,实现碳数据的国际互认。开发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决策支撑模型,评估相关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社会经济影响与潜在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评估报告。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评估与趋势预判基础上,评估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引领作用,动态评估国内外碳中和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和全球治理的影响。八、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该行动着力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低碳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和人才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体系。采取“揭榜挂帅”等机制,设立专门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绿色建筑、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等方向实施一批重点专项,充分加大低碳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面向国家碳中和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与对策”专项项目。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实验室体系。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领域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绿色智能建筑与交通、CCUS 等方向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合作建立低碳技术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低碳技术和科技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和创业人才培养。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国家双创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储备。在人才计划中,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计划中设立专门的青年项目,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倾斜,培养一批聚焦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青年科技人才。九、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该行动将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领军企业,优化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创业生态。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支持地方建立一批专注于绿色低碳技术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做大绿色科技服务业,深度孵化一批掌握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的“硬科技”企业。遴选发布绿色低碳科技企业。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国技术合同登记企业中,按照“低碳”“零碳”“负碳”分类筛选和发布绿色低碳科技企业,促进技术、金融等要素市场对接,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绿色低碳科技企业集聚。培育绿色低碳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基础好的各类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绿色低碳企业专业赛事。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科技成果直通车等活动中,设立绿色低碳技术专场赛,搭建核心技术攻关交流平台,为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对接各类创新资源。绿色低碳科技金融。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碳中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贷款、债券、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等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低碳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建设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不断提升低碳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利用能力。支持建设一批低碳技术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低碳技术验证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搭建低碳技术验证服务平台,开放技术资源,为行业提供产品设计仿真、技术转化加工、产品样机制造、模拟试验、计量测试检测、评估评价、审定核查等技术验证服务。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科技合作多双边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参与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等多边机制下的创新合作,深化与有关国家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创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碳中和领域的支持和对外开放力度,组织实施碳中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探索发起碳中和相关国际大科学计划。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国际合作平台。与有关国家探索联合建立碳中和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和跨国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南南合作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移平台,汇聚优势力量构建“一带一路”净零碳排放技术创新与转移联盟。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围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低碳工业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推动设立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深度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等国际论坛,宣传交流我国碳中和技术进展。低碳零碳负碳创新国际组织。在国际能源署、金砖国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合作框架下拓展低碳国际科技合作。围绕亚太、东盟等区域低碳技术创新需求,支持区域性绿色低碳科技合作国际组织建设。
  • 向新而行,创质未来!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复赛火热开赛!
    近日,第一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公布复赛作品名单和比赛方案。复赛将于4月8日、9日分两场分别举行,赛场设于上海建科集团莘庄园区。检验检测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次大赛旨在更好发挥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作用,形成更多具有首创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行业标杆。大赛主题为“向新而行,创质未来”。大赛自2024年1月启动初赛,共征集到168家参赛单位报送的216个作品。参赛单位类型覆盖在沪国家质检中心、上海市质检中心、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实验室装备企业等。经过激烈角逐,共有40个作品进入复赛。复赛将采用现场展演的形式,每场由5名专家评委和50名特邀观众评委共同投票,评选决赛作品。复赛第一场作品名称(按照出场顺序排列)复赛第二场作品名称(按照出场顺序排列)
  • 第31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举办
    3月17日下午,北京市科协在常委会议室召开第31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新闻发布会,来自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30余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介绍了本届大赛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发展历史,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周立军介绍,市科协认真贯彻刘淇书记“要把科普教育与培养后备人才和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结合起来,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为代表首都创新型城市形象的知名品牌”的指示精神,在日常青少年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注重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踊跃参加到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  青少年部部长张晓虎、副部长芦晓鹏和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付向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调宣部副部长孙苑主持发布会。  据悉,第31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于3月24日—3月27日在北京市大峪中学举行。本次大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主办,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门头沟区科协、门头沟区教委、门头沟区科委、北京市大峪中学承办,大赛主题是“体验 创新 成长”。今年参加初赛活动的学生多达27万余人,经学校推荐、区县评审,共有1532项优秀作品参加市级初评。各区县在初赛基础上均有项目进入市级决赛,参加现场决赛的是中学部分的167个项目。
  • 榜首!新羿生物登顶中关村前沿大赛病毒检测领域TOP10
    6月18日下午,2020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病毒检测技术专场决赛“云”上PK,新羿生物带来的基于数字PCR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产品,为清华大学成果转化项目,该产品的特点是可实现核酸单分子级检测且不依赖于标准曲线的定量。新羿生物所自主研发的微液滴数字PCR技术,不仅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更是可在感染、肿瘤和出生缺陷领域广泛应用的下一代分子诊断新平台。该项目凭借其技术上明显优势得到评委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成功登顶TOP10榜首。新羿生物新冠解决方案新羿生物新冠病毒数字PCR检测产品,除了可用于新冠筛查外,有望在抗疫中可发挥如下独特作用:有接触史的无症状感染者排查;疑似患者复核,可用于荧光PCR检测可疑样本判定;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评估,观察病毒载量动态变化;新冠药物评价;新冠患者病毒转阴复核,用于指导出院。新羿TD-1数字PCR系统新冠病毒 2019-nCoV 核酸检测试剂盒新羿生物新冠解决方案特点灵敏度高:检测下限3copies/反应;定量准确:无需标准品和标准曲线;通量较高:一次PCR可以完成96样本;操作简便:一步上样,操作简单;封闭检测:全封闭体系检测,可防止气溶胶污染,预防假阳性;特异性好: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无交叉反应。新羿生物抗疫之路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新羿生物及时联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等单位协同开展科技攻关,在新羿数字PCR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春节也坚持做攻关研发,每个新羿人都要为新冠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的北京疫情风险升高,新冠战斗警报再次拉响。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是确诊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新羿人会加快科技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新羿新冠产品经多家疫情防控重点医院和重点实验室使用,产品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多方专业机构的认可,并已获欧盟CE市场准入资质。
  • 群贤毕至,齐聚中原——2021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郑州顺利举办!
    11月2日,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2021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由世界传感器大会组委会主办,松下神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作为大赛支持单位。传感器创新大赛颁奖典礼现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海涛,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刘学江,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德敏出席本次活动并为获奖单位颁奖。同时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郑州高新区企业代表、传感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企业代表、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团队代表以及省内外媒体记者代表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为特等奖获奖单位代表颁奖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海涛为创新产品组及创新应用组一等奖获奖单位代表颁奖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刘学江为创新产品组及创新应用组二等奖获奖单位代表颁奖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德敏为创新产品组及创新应用组三等奖获奖单位代表颁奖2021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大赛分别设“创新产品组”和“创新应用组”两个组别。大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专家宁振波,东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博士生导师李鸿儒教授,河南省杰出人才、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曹毅教授,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宋家友教授等工业及信息技术领域权威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于10月25-26日针对国内外参赛作品进行初评,最终选出优秀团队于11月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进行决赛路演,获奖单位名单如下:奖项企业名称特等奖郑州贯奥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组别奖项企业名称创新产品组一等奖昆山热映光电有限公司二等奖宁波爱氪森科技有限公司二等奖威海赛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二等奖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等奖厦门纵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等奖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三等奖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三等奖上海福宜纳米薄膜技术有限公司三等奖湖南启泰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三等奖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等奖深圳市机智人科技有限公司三等奖河南埃尔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等奖北京久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三等奖研华科技组别奖项企业名称创新应用组一等奖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二等奖上海长望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等奖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三等奖北京天卓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三等奖东方京电(河北雄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等奖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组别奖项企业名称创新产品组优秀奖日置(上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菲罗米特仪表有限公司钛虎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阿贝克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河南埃尔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龙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安徽感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宇展业科技有限公司康耐视视觉检测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银河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锐科软控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石油学院克列茨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数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Senis AG深圳市昊华电气有限公司哈尔滨石油学院北京新超仁达科技有限公司济宁祥润仪表有限公司易福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大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艾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别奖项企业名称创新应用组优秀奖昆山热映光电有限公司湖南启泰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纵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韧和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昂莱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泰恩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石油学院北京天工俊联工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阿普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nnovative Sensor Technology IST AG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合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瀚茁(上海)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嘉准传感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济南开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九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中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石油学院深圳华智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深圳市昌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陕西华经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1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的圆满举办,向传感器领域企业、科研院所的广大参赛者提供一个智能传感领域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创新技术成果及技术经验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平台,通过大赛发现众多智能传感领域的创新技术及人才,加快行业内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智能传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上海市首届检验检测创新大赛启幕 快来加入挑战吧!
    大赛简介检验检测行业是国家和本市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进一步推动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发展,更好发挥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作用,形成更多具有首创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行业标杆,日前,市市场监管局已启动第一届行业创新大赛报名工作。参赛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参赛作品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围绕加强检验检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检验检测方法、技术、标准、系统、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数字化等方面实现重要突破的创新经验。检验检测服务创新围绕发挥检验检测服务功能,在支撑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创新做法。奖项设置本次大赛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优胜奖(若干)赛程安排本次大赛设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赛段。初赛阶段初赛采取书面评选方式,由专家评委围绕作品创新性、实效性、引领性等方面,对参赛作品开展书面评选,并择优确定进入复赛名单。初赛时间:2024年2月复赛阶段复赛采取现场评选方式,各参赛单位进行现场展演,由专家评委围绕作品内容和现场表现力打分,根据得分情况,决定进入决赛名单。复赛时间:2024年3月决赛阶段决赛形式同复赛,根据专家评委和观众评委打分情况,评选获奖名单。决赛时间:2024年4月报名时间申报方式参赛单位可自行报名,或由所在区市场监管局和有关协、学会推荐,将报名表和参赛作品加盖公章报送至stica@stica.org.cn。邮件主题标注“××(单位名称)创新大赛报名(或推荐)”。参赛单位报名需提交报名表和参赛作品。作品文字部分应包括内容简介、背景意义、创新做法、工作成效等内容,并可结合图文材料形式展现(可附PPT、视频等材料)。相关文件大赛通知报名表(WORD 版)联系方式
  • 科技成果走向前沿需仪器的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的科研仪器大部分依赖进口,由于研究需要,很多仪器需要加工开发新的功能,但因为加工量小,外企往往不愿接,即使接了,也会拖很长时间,迟滞了研究的进程。中心成立之后,将把仪器开发和各个科研单位的需求结合起来,服务于基础研究。”在近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院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大会上,该中心主任徐涛表示。  徐涛指出,仪器创新对我国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总是购买国外设备进行研究,在节奏上就比别人慢了几拍。国外的高水平实验室,很多都有专门的仪器研发团队。当科学家找到了方法,所需要的仪器也能被很快开发出来,这使他们能够一直站在科研领域的前沿。我国的科技成果走向前沿,同样需要仪器设备的创新。  中心副主任仓怀兴介绍说,中科院有不少大型仪器区域服务中心,但专门以仪器创制为目的的机构目前只有创新中心一家。创新中心本身并不是实体,而是一个以项目为中心的动态管理机构,在仪器设备的开发中起统筹协调作用。当研究人员的工作受到仪器设备的限制时,他们可以找到创新中心并提出需求,由创新中心组织协调各研究所甚至全国的专家,组成团队,研究开发所需要的技术功能。而如果开发的仪器设备应用面广,则可以作为单独的仪器研制项目,申请国家支持。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志杰研究员表示,科学家在研究中主要受两种因素限制:一是方法,二是仪器。有了方法而没有仪器,研究仍无法取得突破,这也是仪器创新的原动力。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中,有三分之一是仪器、手段和工具的创新。但作为一个研究人员,如果遇到仪器功能方面的限制,往往不知道该去找谁解决,因为他不了解其他研究所具有怎样的能力。因此中心的整合和协调机制对于仪器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 创新通恒参加第9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
    2011年是我国&ldquo 十二五&rdquo 社会经济发展的开局之年,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为推动我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技术突破,促进新药创制及产业化资源与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生物医药技术转移联盟拟定于2011年9月21-2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ldquo 第9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合作洽谈会&rdquo 。 创新通恒在工业级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研发和制造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创新通恒应邀出席此次大会,同时公司总工程师沈志刚先生在大会上分享&ldquo 国内外和的色谱技术在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中的进展&rdquo 报告,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加速新药创制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推动我国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集聚和集约化发展,提供一个优秀民族品牌应尽之力。 创新通恒 董事兼总工程师 沈志刚沈志刚先生-&ldquo 国内外和的色谱技术在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中的进展&rdquo 报告
  • 安捷伦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设立奖学金,支持中国前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近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举办了安捷伦奖学金颁奖仪式,安捷伦代表受邀参加。研究院邢华斌院长(左一)与安捷伦代表凌伫怡(右一)同获奖学生合照自1897年建校以来,浙江大学一直秉承着“求是创新”的校训,培养了大量在文理、工业、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杰出的学子。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作为新时代浙江大学与杭州市合作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培养满足未来需求的杰出青年人才。而其下属的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更是在这一使命的驱动下,积极为培养卓越人才贡献着自身的力量。此次,安捷伦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设立奖学金,旨在支持学院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安捷伦期望借助中国大学奖学金项目长期支持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在新兴领域注入更多的人才和创新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繁荣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奖学金颁发仪式上,安捷伦代表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为其颁发了奖状。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大楼(图片来源于官网)邢华斌院长代表研究院向安捷伦公司一直以来对教育领域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通过共同设立的这一奖学金计划,期望能够激励更多优秀学子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充分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为未来科学难题的解决做出贡献。该奖学金计划的设立,将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提供平台和机会,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科研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获奖学生张培鑫表示:“对我们学生来说,获得这份奖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精神上的肯定与激励。此次获得安捷伦奖学金更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不忘初心,努力科研,不断磨练和提升自我,在科学领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光亮。”多年来,安捷伦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中国教育和基础研究的发展。除先后在多所大学设立奖学金,安捷伦还长期捐资支持大学研究项目,并设立“安捷伦思想领袖奖”,支持领先科学家们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学术、产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安捷伦也将继续支持中国高等院校,助力培养更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为提升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 科技部举办2022年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加强颠覆性技术供给,培育颠覆性创新文化,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育”的新机制,重点发现和挖掘一批颠覆性技术方向,科技部决定举办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颠覆性技术是“可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技术,以创新思维为根本,开辟新型技术发展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将超越原有技术并产生替代,具有另辟蹊径改变技术轨道的演化曲线和颠覆现况的变革性效果。大赛采用“公开海选”和“揭榜挂帅”两种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颠覆性技术苗头的项目参赛,通过层层筛选和项目比拼,择优推荐参赛项目进入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15日,总决赛举办时间为2022年11月至12月。公开海选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以及交叉学科等可能产生重大颠覆性突破的技术领域。联系人:科技部火炬中心 尉佳、贺玥
  • 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广东达元用创新实力打动投资大咖
    8月10日,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及第二届羊城“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决赛在广州创投小镇举行,食安科技旗下子公司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广东达元”)参加了决赛,现场展示企业的创新实力和投资前景。由广州市科创委举办的2017年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第二届羊城“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于8月7日-8月13日举行,旨在有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对接,实现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和转化,从而为广州市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决赛现场据了解,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影响最广的创新创业赛事,也是每年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创业赛事。本届大赛报名企业创历史新高,达到3154家,最终共有578家企业晋级广州赛区决赛,其中医药行业决赛名额仅为64个。经过激烈的角逐,广东达元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广东达元运营总监黄婕现场进行路演决赛现场,广东达元通过8分钟的路演充分展示了公司的拳头产品和综合实力,尤其是针对民用食品检测市场开发定制“灵灵狗”智能家庭农残检测仪引起了现场多位投资大咖的关注,获得比赛评委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有专家表示,广东达元将食品检测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而开发出的多款新型食品安全检测仪,将对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推动民用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收益预期良好。广东达元是食安科技全资控股子公司,专注于食品安全监管应用管理软件、检测仪器、检测试剂及实验室家具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食品安全领域能为用户提供专业化、全方位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 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首届创新大赛决赛落幕
    5月8日,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决赛落下帷幕。本次创新大赛共有来自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实验室装备企业等168家单位踊跃参与,报送创新作品共计216项。作品内容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涌现出一批首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检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历时5个月,经过3轮紧张火热的评选,最终产生一等奖作品1项、二等奖作品3项、3等奖作品6项、优胜奖作品10项及提名奖作品20项。检验检测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检测活动贯穿于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已成为链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键节点,在推动产业协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高效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上海1340家检验检测机构中有326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验设备原值超300亿元,研发投入逐年递增,拥有专利超万件,彰显了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大赛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共同承办。举办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是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和行动举措。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创新在推动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高效整合“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容社会”,巩固发挥上海检验检测行业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政策优势,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一体布局,进一步树牢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在沪举行 快速新冠核酸检测仪器亮相
    从取样到出结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最短时间是多少?上海驷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30分钟内。这家小企业研发的“微纳芯片变温核酸扩增分析仪”,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上引起了评委的兴趣。本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在沪举行。全市658家科技型企业以线上线下路演的形式争夺187个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名额。参赛企业研发强度上升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介绍,先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启动的2021“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9879家企业在线报名,共有8291家企业成功通过项目提交,位居全国各赛区报名数量首位。成立年限在1—5年,且上年度总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达到46.6%。据统计,8291家参赛企业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共计1611969万元,参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29.88%,较2019年上升7.81%。参赛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总计13434件,还拥有药品批文、医疗器械注册证、集成电路设计图等多种高技术创新成果。芯片技术用于核酸检测“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立项的企业中,有658家企业入围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驷格生物就是其中一家,昨天进行了路演。公司联合创始人、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刘博博士向评委展示了“微纳芯片变温核酸扩增分析仪”。这款仪器十分便携,装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温控芯片、高灵敏图像传感器等3种芯片。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加入PCR芯片,5分钟内,仪器就能完成核酸扩增。刘博说,他们将半导体芯片技术“跨界”应用于核酸检测,芯片导热极快,让核酸扩增环节大幅提速。去年5月,“微纳芯片变温核酸扩增分析仪”在市科委支持下入选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项目。“这个设备的特点是速度快,那么能不能更快?”科技部工作专班向上海研发团队提出了向国际领先冲击的要求。同月,陈昌和刘博创立驷格生物,走上了在岗创业之路。“工研院非常支持我们创业,让我们优先使用国内最先进的8英寸中试线,3个月里就迭代了5次芯片。”刘博告诉记者。如今,公司第一代仪器产品已完成临床试验,经与国家药监局沟通,目前处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发补”阶段,正在上海多家三甲医院试用。这款产品已获得欧盟CE认证和美国食药监局(FDA)颁发的销售许可,出口到东南亚国家。据介绍,它能将核酸全流程检测(从取样到出结果)缩短至30分钟内,适用于医院、机场等场所的快速检测,如果获批上市,将成为国内最快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设备。
  • 探山揽月 | SAPA-China 2022国际医疗器械前沿技术创新与合作峰会
    SAPA-China 2022国际医疗器械前沿技术创新与合作峰会( 2022年6月10-11日 中国 苏州 )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China) 苏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单位:承办单位: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上海盛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支持单位:苏州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二、邀请函: 由美中 - 药协中国分会(Sino-American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China,SAPA-China)、苏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上海盛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SAPA-China 2022国际医疗器械前沿技术创新与合作峰会”将于2022年6月10日-11日在苏州市高新区隆重召开。届时将有1000余位来自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的学者以及大型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及前沿技术创新企业领军人物参会,大会将围绕国际医疗器械及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差异化创新策略及国内外合作等主题,举办高层论坛、专题论坛、项目对接、融资推介、企业展示等系列活动,覆盖器药联用、3D打印、IVD、手术器械、机器人和核素治疗等领域,这将是连通整个医疗器械产业从源头创新、应用研究、临床、监管、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条的国际学术和产品盛会,更是资本与项目融合的绝佳舞台。SAPA是北美最为活跃、规模最大的以华人为主的生物医药专业组织,具有28年历史,目前在全球有6000多名会员。协会的宗旨是推动生物医药医疗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产业投资及商务合作,普及公众健康教育,帮助和促进会员职业生涯的发展。SAPA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大纽约地区,同时设有美国新英格兰区(波士顿NE)分会、大费城地区(费城GP)分会、华盛顿特区(DC)分会,康州(CT)分会、中西部(芝加哥 MW)分会和中国分会。SAPA会员的专业涵盖了产品研发,生产,商业化到国际合作、融资及上市的的的全生态链。SAPA自成立以来, 为医药及医疗行业国际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推动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和商务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北美和中国建立起了良好的声誉和受到广泛的尊敬, 是中美医药医疗行业沟通和精英们互动的优越平台。有关SAPA的进一步信息,请登陆:www.sapaweb.org,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盛会,期待与您相聚在苏州!SAPA董事及本次大会主席 夏明德博士SAPA中国会长 胡江滨博士SAPA-China 2022国际医疗器械前沿技术创新与合作峰会组委会三、组委会大会主席:夏明德 大会秘书长:王志云 组委会成员:胡江滨,戴卫国,王英,张裕民,喻峰,石斌,杨光耀,戴晗,魏世峰,高宇,赵中,胡清 (此排名不分先后)四、会议议程:主会场Main Forum: 全球医疗器械发展趋势2022年6月10日 上午大会主席:夏明德博士 英诺湖医药董事长/CEO;SAPA董事、前总会会长• 09:00-09:10 开幕致辞夏明德博士 英诺湖医药董事长/CEO;SAPA董事、前总会会长 • 09:10-09:40 议题待定 国家局/省局领导• 09:40-10:10 中国体外诊断产品出海的机会与挑战 胡云富博士 前FDA资深专家• 10:10-10:30 茶歇交流 • 10:30-11:00 议题待定葛均波院士(邀请中) CTOCC大会主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11:00-11:30 议题待定Jessica X Shen 博士 强生集团医疗器械全球副总裁 • 11:30-12:00 议题待定 杨志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国放射性药物学会理事长• 12:00-13:30 午餐休息 分会场(一)Sub-Forum 01:药械联用论坛2022年6月10日 下午论坛主席:戴卫国博士 门罗生物董事长;前SAPA总部会长 王 英博士 诺诚健华副总裁;前SAPA总会会长、董事长 • 13:30-14:05 Transdermal Patches for Biomacromolecules Delivery 顾臻教授 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 14:05-14:40 可溶性微针芯片产品开发及商业化生产 吴传斌教授 暨南大学教授;广州新济药业创始人/CEO • 14:40-15:15 3D 打印全降解外周血管药物洗脱支架刘青博士 北京阿迈特医疗董事长• 15:15-15:30 茶歇交流• 15:30-16:05 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关勇彪 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北京药物安全评价研究(GLP)中心)研究员/资深SD • 16:05-16:40医用植介入新材料应用技术 李子圆博士 广东海思卡尔医疗技术与研发总监• 16:40-17:20 圆桌讨论陈树国 上海玄宇医疗创始人/CEO顾臻教授 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吴传斌教授 暨南大学教授;广州新济药业创始人/CEO 刘青博士 北京阿迈特医疗董事长关勇彪 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北京药物安全评价研究(GLP)中心)研究员/资深SD 李子圆博士 广东海思卡尔医疗技术与研发总监Sub-Forum 02:核素药物论坛(一)2022年6月11日 上午论坛主席:张裕民博士 江苏华益科技副总裁/首席医学官• 08:30-08:45 Chairman Opening Remark:《New Radiopharmaceuticals for Nuclear Medicine一Making Reality out of Perceptions》张裕民博士 江苏华益科技副总裁/首席医学官• 08:45-09:20 放射性药物的监管审评:新药一般原则基础上的尺度放宽与特殊要求 陈震教授 CDE原化药药学一部副部长;郑州大学药学院教授• 09:20-09:55 Updates on the Status of Disease-targeting Molecular Imaging and Therapy by the Chinese Scientists 程震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主任• 09:55-10:10 茶歇交流• 10:10-10:45 The Shared Perspectives of New Radiopharmaceuticals: The Alignment of Investors with Developers《投资者与开发者对放射性新药的共同期待》唐艳旻(Amy Tang) 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北京先通CEO• 10:45-11:20 Grand Pharma Entering Radiopharmaceuticals: Answering Current Challenges for Future Perspectives史琳博士 远大医药 (中国) 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医学官 • 11:20-11:55 The Efforts and Actions from Nation-owned Enterprise as the Industrial leader to Promote the Radio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 China杜进博士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公司总工程师;原子高科董事长• 11:55-13:30午餐休息Sub-Forum 03:核素药物论坛(二)2022年6月11日 下午论坛主席:喻峰博士 药明博锐生物研发副总裁• 13:30-14:05 Translational Research for Novel Radiopharmaceuticals in Indicated Patients under Investigator-Sponsored Study (ISS) Mechanism in Qualified Institutional Hospitals—PUMCH Experience 霍力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14:05-14:40 Radiolabeled Drug vs Imaging Agent, The Pre-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tudies 王正博士 东诚安迪科医药首席科学家• 14:40-15:15 Bioorthogonal Chemistry for Radiopharmaceuticals: Statu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刘志博博士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15:15-15:30 茶歇交流 • 15:30-16:05 Translational Medicine with PDX Tumor Models for (Radio)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闻丹忆博士 上海立迪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16:05-16:40 Efforts and Practice of Harmonizing Regulations on Radiopharmaceuticals with International Rules for Pre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s 李建国博士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放射性)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 16:40-17:20 圆桌讨论:Develop Radio-medicines for People 主持人:胡江滨博士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中国会长;药明博锐 CEO 嘉 宾:蔡继鸣 成都纽瑞特共同创始人/CEO倪琳博士 泰福资本合伙人杨志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国放射性药物学会理事长陈震教授 CDE原化药药学一部副部长;郑州大学药学院教授唐艳旻(Amy Tang) 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北京先通CEO张裕民博士 江苏华益科技副总裁/首席医学官分会场(二)Sub-Forum 04:3D打印应用论坛2022年6月10日 下午 论坛主席:石斌博士 澳斯康生物首席商务官 ;前SAPA-GP会长 杨光耀 药明生物战略与投资部副总监;原SAPA总部理事• 13:30-14:05 3D智药打印未来成森平博士 三迭纪创始人/CEO• 14:05-14:40 JNJ 3D Printing Innovation & Customer Solutions吴光媚博士 强生亚太区3D打印业务总监• 14:40-15:15 3D打印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药开发卜昕博士 西安棣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15:15-15:30 茶歇交流• 15:30-16:05 3D打印与细胞递送及组织修复苟马玲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6:05-16:40 生物3D打印在软骨再生修复中的应用陈慧敏教授 华夏源CSO• 16:40-17:20 圆桌讨论Sub-Forum 05:IVD体外诊断论坛(一)2022年6月11日 上午论坛主席:戴晗博士 维亚生物首席创新官;强生外部创新顾问;SAPA中国理事• 08:30-09:05 体外诊断试剂的进口取代与创新-科美诊断的经验分享李临 科美诊断董事长/CEO• 09:05-09:40 肿瘤微环境伴随诊断助力临床乳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严勇攀博士 瑞璞鑫生物总经理• 09:40-10:15 后新冠疫情时代的传染病诊断与防治趋势 曹林博士 诺唯赞董事长/总经理• 10:15-10:30 茶歇交流• 10:30-11:05 分子诊断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思考和措施 李莉博士 医脉赛总经理• 11:05-11:40 议题待定 谭洪博士 星童医疗创始人/CEO• 11:40-12:15 基于cfDNA的肿瘤早筛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焦宇辰博士 泛生子首席技术官CTO• 12:15-13:00 午餐休息Sub-Forum 06:IVD体外诊断论坛(二)2022年6月11日 下午论坛主席:王志云博士 SAPA EC;SAPA中国常务理事;再鼎医药高级副总裁• 13:00-13:35 体外诊断试剂法规概述及审评关注点孙嵘博士 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临床检验审评科科长 • 13:35-14:10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各环节质量控制问题的思考王文静博士 上海CDC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14:10-14:45 质谱技术临床实验室应用与挑战王成彬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14:45-14:55 茶歇交流 • 14:55-15:30 数字PCR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前景黄杰恒博士 思纳福医疗科技CMO• 15:30-16:05 眼科创新医疗器械的精准诊疗及多学科延展应用夏超然博士 北京华视诺维医疗CEO• 16:05-16:40 药厂合作赋能药物研发开发伴随诊断及助力精准医疗迈杰转化医学副总裁• 16:40-17:20 圆桌讨论 主持人:邱庆 荷塘创投董事总经理张亚飞博士 迈杰转化医学董事长/CEO分会场(三)Sub-Forum 07:药物递送技术论坛2022年6月10日 下午 论坛主席:魏世峰博士 罗诺强施医药技术董事长/CEO;前SAPA总部会长• 13:30-14:05 精准检测及外泌体药物在眼科的应用前景陶勇教授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常务副主任• 14:05-14:40 人工智能在医疗器械领域落地的挑战、思考及突破点分析 赵磊博士 新博医疗董事长• 14:40-15:15 议题待定 莘春林博士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对外研发副总裁• 15:15-15:30 茶歇交流• 15:30-16:05 暂定吸入制剂药学研发与评价要点探讨 霍秀敏 原CDE化药一部高级审评员• 16:05-16:40 议题待定 李旗博士 长风药业COO;药物研究院院长• 16:40-17:20 圆桌讨论Sub-Forum 08:投融资论坛2022年6月11日 上午 论坛主席:高宇 拾玉资本投资总监;前SAPA-GP理事;SAPA中国理事• 08:30-09:05 创新器械投资刘道志博士 山蓝资本创始合伙人 • 09:05-09:40 中国医药器械二级趋势罗佳荣 广发医药首席分析师• 09:40-10:15 议题待定张奥 启明创投执行董事• 10:15-10:30 茶歇交流• 10:30-11:05 议题待定刘釜均博士 药明奥测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11:05-11:40 医疗器械股权投资趋势分析高洁亮 鼎晖投资创新与成长投资合伙人• 11:40-12:15 议题待定孙晓路 比邻星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 12:15-13:30 午餐休息Sub-Forum 09:微创和机器人论坛2022年6月11日 下午论坛主席:赵中博士 归创通桥医疗董事长/CEO• 13:30-14:05 内窥镜现状张一博士 沛嘉医疗创始人/董事长 苏州新光维董事长• 14:05-14:40 心脏瓣膜钟生平博士 金仕生物董事长• 14:40-15:15 神经和外周介入赵中博士 归创通桥医疗董事长/CEO• 15:15-15:30 茶歇交流 • 15:30-16:05 手术机器人肖楠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微亚医疗科技创始人/CEO• 16:05-16:40 神经调控李路明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品驰医疗首席科学家• 16:40-17:20 圆桌讨论 主持人:赵中博士 归创通桥医疗董事长/CEO 嘉 宾:赵勇博士 江苏贝泰福医疗董事长 张一博士 沛嘉医疗创始人/董事长 苏州新光维董事长 钟生平博士 金仕生物董事长 肖楠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微亚医疗科技创始人/CEO 李路明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品驰医疗首席科学家分会场(四)Sub-Forum 10:植介入物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政策研讨2022年6月10日 下午 论坛主席:廖志红 苏州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 13:30-14:05 有源植入器械可用性测试案例分享 缪佳 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室主任• 14:05-14:40 血管病诊治发展及相关器械的应用进展 陆信武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诊治中心常务副主任• 14:40-15:15 中国医疗装备创新发展研究进展 赵鹏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产业服务部总监• 15:15-15:30 茶歇交流• 15:30-16:05 医疗器械生命周期中风险管理运用实践 舒剑 苏州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法规部主任• 16:05-16:40 血管介入器械的创新与注册 徐亚男 永铭诚道(北京)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6:40-17:20 圆桌讨论 主持人: 嘉 宾:管 燕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慧医疗分会秘书长韩子睿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戎建杰 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血管外科科主任Sub-Forum 11:医工结合促进植介入物领域创新发展2022年6月11日 上午 论坛主席:张苏华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 08:30-09:05 医工结合,攻克牙种植体”卡脖子“技术张苏华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 09:05-09:40 管内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国产化中的产学研结合体验张弢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院长• 09:40-10:15 医工结合创新发展新模式研究宋明轩 苏州国科医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10:15-10:30 茶歇交流• 10:30-11:05 肿瘤血管栓塞材料研发进展靳勇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主任• 11:05-11:40 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要点及新技术应用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 11:40-12:15 议题待定姜峰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12:15-13:30 午餐休息Sub-Forum 12:植介入物类高植耗材临床应用与市场分析2022年6月11日 下午论坛主席:胡清 科塞尔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 13:30-14:05 高值耗材采购政策与市场分析金纯洲 国药控股苏州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14:05-14:40 创新医疗器械投资风险评估及建议王卫华 上海幂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14:40-15:15 植入器械临床研究与现场核查要点张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物实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15:15-15:30 茶歇交流 • 15:30-16:05 MDR下植介入医疗器械CE认证要求解析刘波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全国医疗器械认证高级经理• 16:05-16:40 静脉治疗领域产品开发进展王永刚 苏州天鸿盛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16:40-17:20 圆桌讨论 主持人: 嘉 宾:倪才方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首席临床专家郑学斌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宋少岩 欧几里德(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法规总监▌支持媒体▌联系我们【商务合作】何先生 +86 189 1895 8744邮箱:hezhengshen@shengjiejituan.cn【参会咨询】谢先生 +86 150 6123 2737邮箱: xiewenbo@shengjiejituan.cn【媒体合作】王女士 +86 178 2171 2008邮箱:wangyujia@shengjiejituan.cn
  • 会议预告|新时代毒理科学前沿与创新转化
    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是世界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改变,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人类疾病70%~90%与环境相关。对污染物的生物安全性,包括遗传毒性、生殖毒性、代谢毒性、免疫原性及致癌性等,进行毒理及致病机理研究,是改善人类健康的前提基础。珀金埃尔默为您提供“毒理学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从毒物识别鉴定、细胞智能分析和毒理动物模型三个层次,递进高效解决毒理学各个环节难题,以优化实验流程,实现一体化智能管理。新时代生命、医学科学领域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新方法、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给毒理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又使我们面临新的冲突和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健康需求和美好生活期望不断提高,给毒理学科学研究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为促进我国毒理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交流,助推健康中国建设,中国毒理学会定于2019年9月17日-20日,在美丽的古城太原召开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大会以“新时代毒理科学前沿与创新转化”为主题,将邀请国际、国内毒理学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就国际毒理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新理念、新技术、方法及其应用作大会报告。会议详情点击以下链接:http://www.chntox.org/newsmes.aspx?t=4&pid=35&cid=65&id=233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第30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隆重开幕
    3月19日下午14:00分,第30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通州台湖学校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  北京市副市长黄卫、中科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北京市科协贺慧玲副主席、通州区政府代理区长岳鹏、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付晓辉、通州区副区长于世疆、第八届“市长奖”评委会副主任匡廷云院士、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陈香美院士、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霍丰先生、安捷伦科技大中华区副总裁付向东先生和学生代表400余人出席本届开幕式。  开幕式由北京市科协副巡视员吕家香主持。开幕仪式简短而热烈。副市长黄卫为获得第八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及“提名奖”的同学颁发了奖牌及证书。  开幕式结束后领导和嘉宾共同观摩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  黄卫副市长与获奖代表合影  黄卫副市长为获得市长奖的同学颁发奖牌及证书  第30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 凌视科技“超高速流式细胞成像分析项目”入围中关村前沿科技TOP10
    9月14日下午,2022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国际赛道生物健康领域决赛在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举办。本次大赛由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联合指导。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中关村前沿科技与产业服务联盟主办,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承办。经过初赛筛选,共有15个来自全球的生物健康领域科技项目,在前沿大赛展示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共同角逐入围“中关村前沿科技TOP10”。在比赛现场,各参赛项目代表从团队优势、产业创新、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等多重维度阐述答辩,充分展示各自实力。来自高校院所、投资机构、领军企业等10位专家受邀担任评委,最终本公司“超高速流式细胞成像分析项目”成功入围2022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国际赛道生物健康领域TOP10。
  • 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决赛圆满成功!
    经过精心筹备和组织,由《分析测试学报》、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以及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举办的“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获得圆满成功。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名选手参与角逐,大赛邀请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广州大学牛利教授、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于志强研究与以及暨南大学杨培慧教授5位分析测试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评审嘉宾。11月25日下午2点,决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汇聚一堂,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技术,引人注目的展示和精彩的答辩使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专家评委、现场观众以及参赛选手对每个项目进行了认真地评估和打分。 大赛决赛现场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5名。获奖项目涵盖了分析测试领域的多个方面,从仪器设备创新到分析方法改进,从环境监测到生物医药领域,每一个项目都代表着学术的精深与实践的创新。 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 获奖名单 次日,在备受瞩目的分析测试高峰论坛举行了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一等奖获得者二等奖获得者三等奖获得者优秀奖获得者 “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我国分析测试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场盛会为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通过分享科研成果和碰撞创新思想,推动了我国分析测试技术和学科的发展。参赛选手的出色表现更是让人看到了分析测试领域的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我们相信,在这个团结、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分析测试技术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衷心祝贺所有获奖选手,感谢广大观众和支持者的热情参与。并对所有参与并支持本次大赛的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谢!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分析测试领域继续蓬勃发展,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 顶峰过招,成果丰硕!首届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5月8日,经过激烈角逐,第一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决出最终一、二、三等奖。决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绍明等8位行业权威专家专业点评,100位特邀观众评委现场投票,10位参赛选手展演精彩纷呈。本次创新大赛以“向新而行,创质未来”为主题,是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和行动举措。全行业168家单位踊跃参与,报送创新作品共计216项,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涌现出一批首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检验检测创新成果。一等奖《研制先进月面试验检测系统,填补探月工程关键技术空白》获奖单位: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推进,未来我们的月球探测器将到达极限温度在-225℃~130℃之间的月球极区。探测器的移动部件在极区的极端低温下更容易出现机械卡死,导致探测器彻底报废。经过对国内外试验能力的全面调研,未发现能满足月球极区极端低温环境的检测系统,自研月面极区试验检测系统,成为了唯一的途径。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迅速成立研发团队,仅用半年时间,研制出国内首套具备高真空、深冷、高温连续交变功能且搭载双驱动双加载高精度运动测试装置的月面极区环境模拟试验检测系统。该系统填补了我国探月工程月面环模检测领域的空白。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探测器移动装置月面环模检测,为我国深空探测环模检测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等奖《自主研发天空光环境试验平台,实现大飞机检测技术瓶颈突破》获奖单位: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项目建设了可用于模拟飞机全航段飞行过程中遇到的任意复杂天空光环境的大型先进试验设施,并研发了整机级光环境综合检测创新技术。建成世界范围内光学指标最高、综合性能最优、功能最全、体积最大的天空光环境模拟实验平台;自主研发超越国际标准的天空光环境亮度与色温模拟算法,首次实现模拟真实航线飞行过程的动态实时光环境模拟;可有效降低民用飞机光学验证对飞行试验及特定天气环境的依赖,大幅缩短飞机研制周期,大幅降低检测成本,提高验证充分性,提升我国在整机光环境检测领域技术能力至世界领先水平。《攻克套筒灌浆饱满性检测技术难题,助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高质量发展》获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内外率先攻克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检测的公认技术难题,研发了钻孔内窥镜法、X射线数字成像法、预埋传感器法、预埋钢丝拉拔法等四种适用于不同阶段的套筒灌浆质量检测方法,实现了灌浆缺陷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可透视的全面突破,全面构建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套筒灌浆饱满性检测关键技术体系。检测技术已在上海、北京、江苏等全国300余个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了成功应用,通过灌浆培训、自检指导、第三方抽检等系列技术应用,套筒灌浆饱满性一次性合格率显著提高,有效解决了行业担忧,助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高质量发展。《首创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全无人检测与评价系统,解决自动驾驶落地的长尾问题》获奖单位:同济大学当前封闭场地测评系统存在测试工况设置零散、场景环境条件简单、智驾功能测试割裂等瓶颈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自动驾驶落地的长尾问题,严重制约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针对上述问题,首创了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全无人检测与评价系统,包括云控平台、云控模拟交通参与者。基于该系统,针对自动驾驶评价局限性问题,首创了多维度、进阶式的自动驾驶汽车量化评价方法。以需求驱动测试,构建分层评价体系,实现测评闭环。支撑对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度的加速测试,为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准入及应用落地提供验证支撑。三等奖《构建安防领域AI数智检测平台,助推上海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获奖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面向上海数字化转型进程中AI数智技术应用最早、规模最大的安全防范领域,针对可靠性、安全性评价难题,突破专网、加密传输受限性,创新端到端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全程音视频质量评价体系,面向主动配合式人脸、语音等典型应用建立16套测试模型、18项核心参数,实现科学定量评测;创建千万级数据库和假体攻击库,形成5大类26套智能识别评测方案。检测技术自主创新已应用于7项IEC国际标准、1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中,实现中国方案、中国仪器国际化应用。本作品实现数智安防产品性能可设计、可度量、可检测的重大突破,已形成“卡脖子”优势领跑国际。助推上海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跨学科研究突破检测关键技术,打造5G用通信电缆新材料的“试金石”》获奖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通过将传输线原理和电介质理论有机结合,分析了单一材料和复合材料在介电行为上的区别和联系,提炼了它们在高频时趋于某一渐近值的共性特征,创新地建立了一套以检测传输性能参数来获取介电性能参数的等效检测方法,以国际比对传递试验验证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功在国家信息传输线检验检测中心等单位应用,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检测难题,是5G用通信电缆新材料研发的“试金石”。检测方法已获国内外认可,主导多项国际和国家标准;以“消盲去痛,领先一代”为设计理念,研制了一套便携式检测装置,获得海康威视和Singular Point(Singapore)公司的MOU,经济前景广阔。《突破卡脖子检测技术,助力晶圆盒国产化》获奖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在缺乏技术规范和产业基础支撑的情况下,根据晶圆盒生产工艺流程,明确了杂质的4种来源以及24种关键杂质。借鉴晶圆盒清洗流程,研发了全自动晶圆盒杂质提取装置和编写了提取的标准作业程序,开发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检测阳离子杂质和在线浓缩离子色谱技术检测阴离子杂质的方法,检出能力达到0.1µg/㎡和10.0µg/㎡。结合国际和国内产业的技术要求,在100+批次的数据基础上确立了满足12英寸晶圆盒的限度指标。项目突破了晶圆盒检测技术难题,为国产晶圆盒生产工艺优化指明了方向,有效节约了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加速了国产化进程。《创新开发风机叶片全自动检测平台,助力风机叶片安全高质量检测》获奖单位:上海扩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采用无人机全自动飞行技术取代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只需25分钟就能完成一台风机的全面检查,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能实现叶片360度全覆盖,并能检测出1mm*3mm的裂缝。此外,首次解决了海上无人机起飞的磁场干扰问题,实现了海上风场的全自动检测,保持无人机协同定位精度在10cm以内。至今已累计巡检风机超过80000台,其中最短巡检时间仅需15分钟,并在单日内创下海上18台、陆上31台的巡检记录。研究成果包括多项顶刊论文和国际专利。还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风电场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规范》。《首创药品微生物分子鉴定关键技术体系,高效保障药品质量安全》获奖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际首创药品微生物分子鉴定多维关键检测技术体系,包括创新构建以特征核酸序列、全基因序列、特征蛋白质谱和质控品等为核心的微生物分子鉴定技术;建立我国自主产权“标准核酸序列+特征蛋白质谱”云数据库,保护国家药品信息安全;主持增修订《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微生物分子鉴定国家标准7项,更高效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体系化引领国际药品分子鉴定技术发展。已在31个省市、10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转化,有效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技术转化后直接产值约39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3亿元,有效促进了行业技术革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构建全栈式大模型检测系统,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质量》获奖单位: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研制大模型检测综合指标体系及领域大模型测评规范,构建大规模开放问题测评用例数据库,首创基于开放问题的大模型自动化、智能化测评方法,构建“体系 - 规范 - 数据 - 工具 - 系统”的全栈式大模型检测解决方案。全栈式大模型检测系统不仅可支持基础模型及基于基础模型的各类领域大模型的第三方检测服务,还可赋能大模型研发、测试和运维团队,低代码快速构建大模型测评能力,保障大模型应用可靠、可信运行。全栈式大模型检测系统支撑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政务大模型测试验证,并为国内多个国产大模型系统提供可信测评。优胜奖获奖名单提名奖获奖名单
  • 沪上检验检测人才“顶峰”过招!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创新大赛显行业发展新高度
    摘要:5月8日,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决赛汇聚了一群沪上“顶尖”检验检测人才。头图:由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研制的月面试验检测系统,获大赛一等奖。图为主任试验师刘钰作大赛汇报。攻克套筒灌浆饱满性检测技术难题,创新开发风机叶片全自动检测平台,首创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全无人检测与评价系统……5月8日,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决赛现场汇聚了一群沪上“顶尖”检验检测人才。他们齐聚一堂,向公众展示了首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彰显上海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发展新高度。百花齐放168家检验检测机构竞逐大赛检验检测行业作为国家和本市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随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有1340家检验检测机构,其中326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验设备原值超300亿元,拥有专利超万件,从业人数达6万余人。向新而行,创质未来。大赛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市168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实验室装备企业等单位踊跃参加,共报送创新作品216项。历经初赛、复赛,最终,10家团队协其检验检测创新作品角逐决赛。攻克套筒灌浆饱满性检测技术难题,助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高质量发展。来自上海建科的陈玲珠作专题分享。记者在决赛现场看到,从自主研发天空光环境试验平台,实现大飞机检测技术的突破,到攻克“卡脖子”检测技术,助力晶圆盒国产化;从构建全栈式大模型检测系统,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质量,到首创药品微生物分子鉴定关键技术体系,高效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来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检验检测从业者分享的一项项创新成果,令人振奋,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上天下地”填补检测关键技术空白检验检测作为链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键节点,在推动产业协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高效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从业者的每一个创新进步,都将助力各行业发展更进一步。遥望星空,未来,我国的月球探测器将到达极限温度在-225℃~130℃之间的月球极区。而探测器的移动部件在极区的极端低温下更容易出现机械卡死,导致探测器彻底报废。研制月面极区试验检测系统,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的第一名——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主任试验师刘钰领衔研发团队,仅用半年时间,研制出了国内首套具备高真空、深冷、高温连续交变功能且搭载双驱动双加载高精度运动测试装置的月面极区环境模拟试验检测系统。该系统填补了我国探月工程月面环模检测领域的空白。目前,它已成功应用于探测器移动装置的月面环模检测,为我国深空探测环模检测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上天到下地,在建筑工程领域,当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不饱满现象普遍存在,针对检测方法缺失的突出问题,来自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所装配式建筑技术部主任陈玲珠携团队,研发了钻孔内窥镜法、X射线数字成像法、预埋传感器法、预埋钢丝拉拔法等四种适用于不同阶段的套筒灌浆质量检测方法,实现了灌浆缺陷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可透视的全面突破,全面构建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套筒灌浆饱满性检测关键技术体系。由团队主编的全国首部套筒灌浆连接检测专项技术标准,被行业标准和其他多个省份地标广泛引用。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创新大赛决赛在上海建科集团莘庄生态园区举行。
  • 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泰坦科技典范入镜上海赛区主题曲MV
    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全国工商联指导,共青团中央、致公党中央、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石油和招商银行支持,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科技日报社和陕西省现代科技创业基金会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于2014年5月28日正式拉开序幕。随后,各个地方赛区赛事相继启动。 上海赛区以“创业在上海”为主题,通过大赛的举办,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宣传创新创业人物,树立创新创业品牌,同时打造一批科技创业明星,在这个过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创新创业,营造一个"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上海泰坦科技(Titan),作为创业典范,入镜大赛主题曲MV。视频连接:http://v.qq.com/page/f/o/p/f0131e0zvop.html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在读博士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一直得到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点扶持。公司产品分为高端试剂、通用试剂、分析试剂、实验耗材、仪器仪表、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和科研信息化软件八大业务板块,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化学、精细化工、食品日化、分析检测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公司已成功搭建具有国际化视野、全球供应链整合、专业化咨询的国内首家科学一站式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有实验室的地方就有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
  • 国产科学仪器创制与应用创新大赛 复赛(二)
    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最新仪器创新成果交流,促进国内政、产、学、研、用等环节紧密合作,引导海内外领军人才向亚洲最大的高端科学仪器研发制造基地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集聚,促进杭州快速成为国产科学仪器创制与应用创新热土。国产科学仪器创制与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大赛时间2021年12月10日 13:30-组织单位1、主办单位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2、承办单位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质谱产业技术联盟大赛项目便携式微纳离子色谱仪研制及其应用 临床质谱检测平台3D微纳米高精度检测设备、解决方案和检测服务提供商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重金属分析仪多位分体式加热磁力搅拌器应用于胃癌筛查的fp-GC分析仪HJT电池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项目 科学仪器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售后服务项目路演时间及方式2021年12月10日(周四)13:30-线上直播:腾讯会议微信扫码报名欢迎优质项目加入我们:承办方联系方式林女士:18390876746李先生:15658828939邮箱:qshkjc@foxmail.com承办方地址:杭州市临安区青山大道LinkPark产业社区
  • 岛津赞助第二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创新大赛
    ? 11月15日,第二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创新大赛在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析中心隆重拉开帷幕。本次大赛的宗旨是旨在培养行业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创新实践,推动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发展。本次大赛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分会,岛津作为本次大赛的唯一测试仪器赞助商,提供了先进的材料试验机,确保了本次大赛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公正。岛津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测试 本次大赛共有26组参赛队伍,分别有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工学院、青岛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玻璃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各高校和研究院的参赛选手。因分析中心场地有限,故本次大赛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即参赛选手于一楼分析中心进行比赛,其他选手于二楼会议室观看比赛。二楼会议室设有两块屏幕,一块屏幕显示比赛现场实时视频,一块屏幕显示比赛测试数据和图像。岛津试验机先进的usb camera功能,可以在测试程序中内嵌一个视频窗口,实时显示试件在测试过程中的状态,参赛者亦可通过回看测试过程中试件的变形情况来改进加工机制。 双屏幕模式使直播更加生动直观 本次大赛中,岛津公司提供用于学生测试的机器是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AGS-X 300kN。AGS-X 300kN材料电子万能试验机采用了国际化的全新设计,测试过程更加便利,测试结果更加值得信赖。AGS-X 300kN材料电子万能试验机的特点是:1、数据更可靠、操作更便捷,具有更高的测定性能,同时操作便捷。2、可为用户提供全量程内的高性能;使人放心的便利操作和简单快速的测试软件。3、通过超高速采样功能,试验中不放过任何突如其来的强度变化。4、控制分辨率提高八倍,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更高。5、从微小载荷到满载都能进行S-S曲线的精确测量。 岛津试验机先进的技术水准、便捷的操作方法、智能的测试程序都给参赛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赞不绝口。评委正在严格判定桁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经过一天紧张有序的比赛,最终由来自北京玻璃钢研究院和东南大学的参赛组夺得了奖项,岛津公司也在此向得奖选手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希望其他各组选手能充分总结此次比赛的经验,再接再厉,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也希望各位选手以后能成为复合材料行业的新生力量。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19个前沿团队晋级市级比赛,“创业北京”大赛海淀区决赛落幕
    8月14-15日,第六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海淀区选拔赛决赛举办。上百个创新创业项目经激烈角逐后,从事阴极荧光精密科学仪器研发制造的北京金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网络安全企业北京未来智安科技有限公司、无痛血检芯片设备项目等19个团队将代表海淀区参与北京市级比赛。8月14-15日,第六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海淀区选拔赛决赛举办。上百个创新创业项目经激烈角逐后,19个团队将代表海淀区参与北京市级比赛。主办方供图海淀区选拔赛自5月开展以来,累计吸引158个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参赛,报名数量居北京市第一。经资质审查,共有133个项目符合参赛条件,其中主体赛制造业项目组51个、主体赛服务业项目组25个、青年创意专项赛57个。本届海淀区选拔赛参赛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参赛人群涉及在校大学生、科研人员、海归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等各类群体。决赛中,创业导师、技术专家及投资人组成了大赛评审委员会,对进入决赛的30个项目展开评审,北京金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未来智安科技有限公司、无痛血检芯片设备项目分别获得主体赛制造业组、主体赛服务业组和青年创意专项赛第一名。电子显微镜是人类探知微观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作为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成果转化项目,金竟科技自主研发的阴极荧光成像系统可搭载在任意一台电镜上使用,用于半导体缺陷检测、癌细胞荧光标记等众多领域。公司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为创始人,核心团队由来自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多名教授、高级工程师组成。公司目前已完成总计超2亿元的融资,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并实现多套产品的顺利交付。最终,金竟科技荣获主体赛制造业项目组一等奖,晋级市级比赛。从事三维基因组转录组及试剂盒开发的晨星基因、为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提供一站式数据解决方案的恺望数据、动作物理引擎技术研发商谋先飞……本届海淀区选拔赛参赛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参赛人群涉及在校大学生、科研人员、海归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等各类群体。海淀区劳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菅培军介绍,对于区级选拔赛决赛优胜项目,海淀区将分别给予5000元至6万元不等的奖金支持。优胜项目还将获得园区落地、企业宣传、政策扶持、导师指导、投融资对接和产业资源拓展等一系列服务支持。“海淀区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载体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和培训,组织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比赛,激发了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涵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据介绍,2023年上半年,海淀区有效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拨付市区促进就业资金4.89亿元,地区财政投入1.1亿元,通过市区政策引领,促进就业及稳定就业7万人次,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量位居全市第一。下一步,海淀区将大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发挥资源优势,优化配套服务,释放政策能量稳就业促创业,推动全区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 自主创新黑科技,引领产业新趋势——简智受邀参加2019南京创新周并做主题演讲
    简智仪器国家标准起草单位航天级产品供应商拉曼光谱技术变革推动者拉曼快检领军企业由南京市委市政府主办,以“创新南京,机会无限”为主题,以“共创、共享、共赢”为理念,以“未来更智能”为主线的2019南京创新周活动于6月26-30日举行。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名中外院士,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国外官员、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士、世界著名高校院所负责人、知名企业高管,国际科技组织和金融机构代表出席了这场国际化的科技盛会,500多项全球“黑科技”远渡重洋参加展览,百场大赛百场论坛百场对接集中举行。作为拉曼快检领域的创新代表,简智仪器受市委市政府邀请,携五大黑科技参加本次创新周博览会。简智仪器总经理殷磊还代表简智同各路大咖一起分享了拉曼快检前沿导向、产业技术趋向和企业成长方向。主持人白岩松南京市长市、委书记一行领导班子视察创新周现场2019南京创新周从海内外应征的1000个展览项目中遴选出的500多个黑科技项目充分展现了各个产业科技的前沿发展和未来趋势,包括华为5G通信、中创为量子通信、南京大学创业团队的纳米黑金材料等。秉持自主创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被誉为国产拉曼之星的简智仪器也在展会中展示了自主研发、稳扎稳打、以技术战市场的五大拉曼光谱黑科技(详情见文末)。国产拉曼发展至今,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拉曼厂家凤毛麟角,而很多学校、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并无转化为实际应用,所以亟需倡导将科研的光、机、算有效地输出到产业,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使得国产拉曼保持其技术的先进性。简智仪器这次展示的五大黑科技,充分体现了我国本土拉曼快检品牌可以与国外对话甚至抗衡,引领拉曼快检行业趋势发展的自主创新实力,受到展会中世界各地嘉宾与参观者的广泛瞩目与赞誉。除了黑科技展,本次创新周还举办了海内外各类大会、论坛、沙龙等对接活动共计114场,简称“百场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海内外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创新主体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南京创新周受邀参加百场对接活动的嘉宾名单星光熠熠,共吸引国内外嘉宾近2300名,均为各行业科技创新的翘楚大咖:如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Kydland)教授,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获得丁肇中等。简智仪器的殷总也同众多大咖一起受邀成为了本次创新周的拉曼快检领域代表嘉宾,为公众做了主题为《基于拉曼光谱的快速检测技术》的演讲。 简智总经理殷磊在南京创新周黑科技展演讲 演讲中,为了让拉曼快检这一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新兴的黑科技走近大众,殷总为大家普及了拉曼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拉曼快检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是各行业安全监管人员的检测利器,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人。同时,殷总还展示了基于拉曼的快检技术的显著优点:速度快、成本低、易推广,并列举了拉曼快检应用的广泛行业: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公共安全、高价值物品鉴定等。在这些与我国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中,简智的拉曼快检设备都能够做到检测快速、便携、智能、精准,为我国社会的安全稳定提供可靠的科技保障。 简智仪器总经理殷磊接受媒体采访 相信未来,简智仪器将代表中国本土拉曼快检品牌,以自主创新黑科技,继续引领产业新趋势,在世界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中国黑科技的创新力量!简智黑科技一:SERDS 差分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差分拉曼技术的检测装置一种光斑可移动的差分拉曼光谱检测装置一种拉曼光谱仪激光光束角度偏转装置一种用于差分拉曼光谱的光谱能量对齐方法一种差分拉曼光谱解调算法简智黑科技二:MOEMS 阵列光斑检测技术包括发明专利:一种分布聚焦的便携式拉曼探头一种拉曼光谱仪激光光束角度偏转装置简智黑科技三:多光谱共光路技术简智黑科技四:SERS增强技术纳米高精度增强点光子级散射调控技术自组装微纳米阵列设计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强、适用性广、识别性好等特点简智黑科技五:液芯波导增强技术
  • 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在广州开赛
    7月19日上午,2024中国创交会创新创业大赛“高端医疗器械与高端科学仪器”专项赛发布会暨项目路演活动,在广州国际生物岛隆重举办。活动正式发布了2024中国创交会创新创业大赛“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专项赛事并宣布大赛正式启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认为,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迭代更新的重要着力点。要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小型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中的迭代和应用,要营造相关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扎实推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柳在致辞中表示,2024中国创交会创新创业大赛“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专项赛聚焦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应用,搭建了一个集展示、交流、合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她期望大赛能挖掘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优质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助理、黄埔学院执行院长毛丽丽表示,举办此次专项赛就是要依托国家战略创新力量、国家协同创新联合体,聚集“政产学研医金”各界资源,精准发掘、精心培育早期硬科技项目,助其成长为“参天大树”,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降低产品价格。黄埔学院未来将在获奖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上发挥专业团队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为项目的联合技术攻关、金融赋能和配套服务提供全过程、全领域精准服务,促进项目与领军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打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创新链、产业链和生态圈,全面助推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赛设置初创组和成长组。初创组面向个人、高校和科研院所征集具有原创性和高成长潜力,属于科学仪器与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项目。成长组面向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在打破国外垄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企业。赛事将在8月24日和8月31日举行初赛和复赛,在9月举行决赛,两组各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得相应奖金。  此外,获奖项目还将获得与国家实验室研究合作的机会,共享国家平台科研仪器,项目核心团队成员有机会成为生物岛实验室等合作机构双聘PI。获奖项目可以入驻黄埔学院产业园区,获得黄埔学院专业化团队提供的联合技术攻关、金融赋能、配套服务等全方位支持。获奖项目还将享受直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2024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机会;如果落地广州,将优先享受优惠政策。
  • 最新日程|"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一轮通知
    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生命科学仪器市场“窗口”大开。近年来,我国在细胞成像、细胞分析技术方面高端仪器成果不断涌现,正加速推动新一轮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召开在即,仪器信息网聚焦创新细胞科学仪器技术,首次发起举办"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旨在为细胞科学领域创新仪器企业与代表性用户单位搭建一个直接、深度对接的平台,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加速相关仪器成果技术完善和应用落地。——01—— 论坛日程 本届"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将于2023年5月19日(ACCSI 2023同期)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届时定向邀请细胞分析与成像领域的创新成果持有人、仪器研发科学家、大型仪器平台负责人、仪器公司企业家、投资人等,展示创新技术成果,加强产学研资对话,以期助力更多以细胞分析技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落地应用。论坛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特邀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论坛主题:“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论坛形式:报告分享+座谈讨论论坛时间:5月19日 13:30-18:00“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日程【报告环节】主持嘉宾:张文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科技条件处 处长边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 主任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位国产SIM超分辨显微镜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毛珩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CEO单细胞拉曼+,生命科学领域黑科技李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国产STORM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开发与应用张猛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徐艇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平铺光片显微镜技术及其应用贺艳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fMOS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程柯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国产共聚焦显微镜的生存之道(拟)赖博北京世纪桑尼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非线性分子光谱成像技术的探索与前景王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圆桌论坛环节】主持嘉宾:张文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技条件处 处长边 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 主任圆桌出席嘉宾: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 主任吴航军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执行副主任王荣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三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 执行副主任郭振玺 北京大学电镜平台 主任赵长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 主任张丽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重大平台中心 主任姜 民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影像平台 主任李文奇 清华大学 电镜平台主任刘春春 清华大学细胞功能分析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孙正龙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王文娟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细胞影像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李晓明 上海科技大学 分子影像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蔡文娟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结构分析技术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方宁 厦门大学 教授王策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李 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张 猛 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徐 艇 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贺艳 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程柯 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黄韶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王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持续更新中......欢迎从事细胞分析、成像等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开发、应用专家、企业、用户报名参会。论坛联系:刘编辑 13683372576 liuld@instrument.com.cn ——02—— 生命科学仪器展区 本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特别设置了生命科学仪器展区供相关厂商展示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现场交流,欢迎相关厂商咨询。生命科学仪器展区示意图——03—— 关于ACCSI 2023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首届“新三思杯”试验机创新设计大赛邀请
    创意无极限,想到就能做到!尊敬的客户: 您对试验机是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试验机的使用更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体验?新奇的想法随时出现,而苦于没有一个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机会? “创意无极限,想到就能做到”首届“新三思杯”试验机创新设计大赛的战鼓已经擂响,2007年4月1日至8月20日,大赛在全国范围内火热进行。 首届“新三思杯”试验机创新设计大赛是由新三思集团公司主办,旨在为新三思客户建立一个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探讨使用心得,发展和提高中国材料试验机生产、研发水平。同时,对我国力学技术科技创新的发展也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在设计中,您可以将自己非凡的创意以实物或图文的形式呈现给所有观众,这将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评选活动结束后,获奖者将受邀参加 “第三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论坛,颁奖典礼也在此期间隆重举行,届时,所有入围作品都将得到展示。一、大赛宗旨 促进民族试验机工业发展二、大赛主题 创新• 环保• 便捷• 安全三、评选标准 1、作品是否符合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宗旨; 2、作品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创新程度和创意的接受度如何; 3、作品是否符合现代试验机行业的科技趋势; 4、从创意、改造、创新等角度考虑人、机、环境三元素的有机协调; 5、工艺与成本:根据研发、生产工艺流程和制造成本,项目是否具有批量生产的可行性。四、专家评审委员会: 本届大赛评委会由8名专家组成 评委会主任: 安建平:新三思集团公司副总裁、技术委员会主任、从事试验机行业20年,全国钢标委委员,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化塑料树脂产品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评委会委员: 宋固全: 江西南昌大学土建学院院长,民盟盟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力学教学近二十年。先后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近十项,其中一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 and Structur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Acta Mechnica of Sinica》、《应用数学和力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郑文龙: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军事航天系,高级工程师1978年起一直在国防科技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国防科技大学108中心实验研究室副主任、102教研室副主任。现任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试验技术与试验机》杂志编委会委员。参加过多项国家标准和计量标准的制定,是国家标准GB/T 7314-2005《金属材料 室温压缩试验方法》和国家计量校准规范JJF1103-2003《万能试验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评定》主要起草人。 周兆丰:兵器工业二九六区域计量站高级工程师,先后从事力值、硬度、扭矩、质量、压力、转速、冲击振动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20余年。1984年~1988年担任兵器工业二九六区域计量站副站长兼力学室主任工作。先后编写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707—1990《扭矩扳子检定规程》、JJG6531990《测功机检定规程》、JJG797—1992《扭矩扳子检定仪检定规程》、JJG924—1996《转矩、转速测量装置检定规程》。 韩秀清:长春工业大学教授,现任力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基础科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其中有四项获奖,两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曾受到各级组织的多次表彰,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授予吉林省“巾国建功能手”称号、长春市“业务明星”称号、全国优秀力学教师等荣誉。 张迎春: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从事非金属材料测试研究工作12年,技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青年技能接班人,在《固体火箭技术》杂志、2006年陕西省分析测试年会、2005年试验机技术论坛、2006年试验机技术论坛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黄星:新三思集团试验机研究院院长、从事试验机行业5年,主持研发了摆锤冲击试验机系列产品,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 肖宏龙:新三思集团电拉公司副总经理、航空部第一七三厂工作6年。试验机行业工作8年,主持并参与了新三思集团所有夹具及重大项目的设计。五、报名范围及要求 1、本次大赛对象面向所有新三思用户。 2、报名者工作性质性别年龄不限。 3、参赛者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名义参赛。 4、参赛作品无论入选与否,一律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所有呈交的作品将为首届“新三思杯”新三思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所有。 5、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本人创作的作品,如作品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并由参赛者承担后果。参赛者应保证主办机构不会因使用参赛作品而产生任何版权或知识产权纠纷。 6、参赛者可以对新三思集团所生产的产品如:主机、夹具、电气、软件等进行创新与改造,范围不限。 7、本次大赛不收报名费。 8、大赛主办单位有权使用获奖作品。 9、所有参赛者应先提交“报名表”,报名表可从网站下载也可直接填写附件。六、递交作品及相关说明: 1、对于已经有作品的参赛者可以在递交报名表的同时提交设计作品; 2、设计作品提交要求: (1)产品的照片:照片规格:8-10英寸,彩色、多角度照片,分辨率为300DPI,同时提交底片或数码照片JPG、TIFF格式文件,并保留Exif原始数据,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文件类型限JPG、TIFF格式。 (2)运行时的DV短片(机械运行时的情况)软件可执行的程序。 (3)机器的使用背景说明 a.产品的用途 b.创新改进前后的比较 c.产品的创新点和优点 (4)设计说明书 a.机械产品的机械原理说明、机械原理图。 b.电气的电气原理说明、电气原理图 c.软件的设计说明、程序流程图 (5)设计理念说明 4、参赛作品图纸、动画、实物、改造理念、设计理念等均可参赛。(需提供详尽的说明书) 5、作品的电子文件或邮递光盘的方式发送到组委会; 6、参赛者报名方法: (1)传真:请参赛报名者直接传真至0755-26702974 曾小姐(收) (2)电子邮件:请参赛报名者电邮至E-mail:sans@sans.com.cn (3)邮政快递: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茶光工业村100号 曾红霞小姐(收)七、大赛时间 2007年4月——8月 设计作品提交:2007年4月1日——7月1日 大赛评审时间:2007年7月1日——8月15日 大赛颁奖:2007年8月八、奖项设置 评审委员会特别大奖:人数:1名,奖金:10000元,颁发证书 一等奖: 人数:1名,奖金:6000元,颁发证书 二等奖: 人数:1名,奖金:5000元,颁发证书 三等奖: 人数:2名,奖金:3000元,颁发证书 大赛参与奖: 所有参与单位及个人均可获得精美礼品一份及颁发证书 备注:获奖的参赛单位和个人,将受邀参加“第三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论坛”,新三思公司将提供往返硬卧报销。九、知识产权 1、所有入围和获奖的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主办方所有,主办方享有对方案进行再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出版及其他形式的推广、宣传等权利。除主办方及作者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次大赛的获奖和入围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再设计、生产、销售、宣传、出版、展览及其他形式的推广、宣传等,并不得向第三方转让,否则,主办方有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主办方对设计方案进行产业化,可与设计作者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并按照产业化程度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2、获奖的设计方案,主办方有权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参赛者不能转让、出版、参加展览等,否则,主办方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十、联系方式 单位:新三思集团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茶光工业村100号 联系人:曾红霞 邮编:518055 电话:0755-26700399/699 传真:0755-26702974 电子邮箱:sans@sans.com.cn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新三思集团公司 2007年4月下载附件:首届“新三思杯”试验机创新设计大赛作品报名表
  • 喜报|祝贺东西分析荣获第六届“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创新门头沟”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一等奖
    今日上午,第六届“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创新门头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 智能文创园一层会议室举行。祝贺东西分析从门头沟三十家企业及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企业组一等奖。 为进一步助力北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中小企业双创升级。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顺义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六届“创客中国”北京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东西分析Ebio Reader 3700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新冠病毒肺炎检测)参加此次大赛。该仪器是在疫情肆虐期间,东西分析针对新冠病毒(COVID-19)检测而研发的分析仪器,并利用具有深度自主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算法软件,构建了创新的新冠病毒肺炎(血清样本)蛋白指纹质谱图谱,同时亦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冠状病毒、突发性传染病的预警提供了新的检测思路。同年被纳入国家第三批、第五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名单,并荣获2021年“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仪器性能特点准确准确度高:克服核酸检测法假阴性率高的缺点,准确率高达95%以上;快速检测速度快:可批量检测,每小时可检测50个样本以上;安全血液采样,无需采集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避免传染,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简单血液样本处理简单,无需核酸提取及PCR等步骤;灵敏灵敏度高达amol/μL级:避免样本中病毒含量过低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此次参加第六届“创客中国”大赛并一举获得门头沟赛区一等奖,不仅是对东西分析Ebio Reader 3700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新冠病毒肺炎检测)产品的认可,更是对东西分析的肯定与鼓舞,东西分析定不负众望,代表门头沟区积极备战北京市赛区比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