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

仪器信息网光合细菌专题为您整合光合细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光合细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光合细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光合细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光合细菌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光合细菌相关的耗材

  • 细菌抽滤器
    不锈钢细菌过滤器/细菌过滤器/细菌过滤仪 型号:HH-XC-4本仪器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设计而成,它适用于除菌过滤,菌落检查及液体中微粒的测定。 一、不锈钢细菌过滤器 细菌抽滤器特点 1.重量轻,体积小,适宜于净化台內操作。2.每个滤器设有阀门,可单独使用。 二、不锈钢细菌过滤器 细菌抽滤器规格 1.滤膜直径35mm,孔径0.45um或o.65um。 2.不锈钢滤器有330ml和100ml刻度。 3.备有四或六头不锈钢底座4.附燃烧架 三、不锈钢细菌过滤器 细菌抽滤器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对滤器进行消毒处理,所选滤膜应浸泡过夜。 2.将滤器接杆上的橡胶塞,插入不锈钢底座,滤器的多小孔平面上装上浸泡的滤膜,放上不锈钢滤器倒入水样至相应刻线,便可进行抽滤。 四、不锈钢细菌过滤器 细菌抽滤器适应范围 1.饮水,饮料等的菌落检查 2.科研、教学领域的除菌过滤或检查细菌用 五、不锈钢细菌过滤器 细菌抽滤器(真空源用户自备)安装说
  • 不锈钢细菌过滤器
    细菌过滤器/细菌过滤仪 型号:TDD-CA-2该产品主要由不锈钢过滤系统、真空系统、机箱和电器等部分组成,结构合理、外形美观、表面光洁、易清洁、耐腐蚀、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药厂、医院等单位作为培养基、血液制品、药液等过滤细菌、微生物和微粒的设备。主要技术参数:滤瓶容量:500ml或1000ml; 滤膜直径:Φ50mm;负压调节:0.01-0.07Mpa; 抽氧速率:3.5升/分;电源:220V 20W 外形尺寸:300×220×425mm
  • 细菌过滤器
    细菌过滤器/细菌过滤仪 型号:TDD-CA-1本产品专为过滤呼吸机和麻醉呼吸机中医用气体而设计; ¨ 产品采用进口高效过滤介质,可有效截留气体或管道路中的杂质、细菌和其它病原体,预防各种有害物质进入患者体内,造成患者与机械之间的交叉感染,从而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产品采用进口优质材料制作,光洁、透明、性能稳定;¨ 具有较大的气体通透性能,使用时间长,不易堵塞;¨ 采用标准接口设计,且总体质量轻,临床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与二氧化碳监护仪连接接口采用6%标准接头,连接可靠。本产品与麻醉呼吸机、呼吸机管路或肺功能仪配套使用,供临床医院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使用。注意事项: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建议使用时间不超过48小时; ¨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气体不通畅现象,应立即予以更换。

光合细菌相关的仪器

  • 细菌侵入测试仪 400-860-5168转1222
    产品标准名称TECHLEADBIT-L01 细菌侵入测试仪 产品简介TECHLEADBIT-L01 细菌侵入测试仪是专门用于无菌药品包装完整性测试的仪器,通过设置不同压力变化的场景条件,验证特定不同包装容器及密封工艺对微生物的阻隔性能。通过微生物侵入的方法对西林瓶、安瓿瓶、预充针、滴眼剂瓶、输液袋等无菌药品包装密进行封性测试,助力药企通过注射剂一致性评价。 应用领域l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包装完整性测试l 轧盖封口工艺验证l 物理检验方法有效性验证l 物理孔径与微生物穿透对应关系研究l 药品稳定性研究和验证l 无菌包装运输、存储条件挑战测试 产品特点1. 定制化浸润支架设计,确保样品与菌液完全接触;2. 具有自动测试和手动测试程序,减少操作时间,操作体验更流畅;3. 可存储多种配方程序,满足不同包材产品测试需要;4. 真空—正压切换程序,更具挑战性和一致性的测试条件;5. 试验数据自动保存,历史记录可查询,数据不可更改,可审计追踪;6. 耐高温透明密闭罐体,无需取出进行培养,满足生物安全要求;7. 抽真空、菌液加注、加压、菌液排放、清洗及转运培养均在全封闭条件下完成;8. 主机与测试罐分体式设计,管快速连接,安全无泄漏;9. 产品符合GMP用户三级权限;10. 微型针式打印机,可打印每一批次试验结果;11. 设有标准USB数据导出接口;12. 数据报表生成、存储和查询功能。 产品功能l 自动测试功能:在设置配方参数后,系统自动完成测试;l 提醒功能:检测过程流程步骤显示提醒;l 实时打印功能:测试基本信息及测试过程数据实时打印功能;l 参数可设置:压力、保压时间等检测参数可设置;l 配方编辑调用:支持中文输入、具备配方编辑调用功能,避免反复输入轻松完成检测;l 设备自检功能:保证检测罐体与主机内各管路的密闭性;l 自清洗功能:具备罐体自清洗功能;l 权限管理:三级权限管理。 符合专业标准l 符合USP43 1207.2包装完整性测试技术要求;l 符合NMPA CDE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技术指南;l 符合GAMP5验证要求;l 符合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留言咨询
  • 细菌检测设备 手持式细菌检测仪产品简介: 该设备为全新升级产品,安卓智能操作系统。操作采用生物化学反应方法检测ATP含量,ATP荧光检测仪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利用“荧光素酶—荧光素体系”快速检测三磷酸腺苷(ATP)。ATP拭子含有可以裂解细胞膜的试剂,能将细胞内ATP释放出来,与试剂中含有的特异性酶发生反应,产生光,再用荧光照度计检测发光值,微生物的数量与发光值成正比,由于所有生物活细胞中含有恒量的ATP,所以ATP含量可以清晰地表明样品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残余的多少,用于判断卫生状况。细菌检测设备 手持式细菌检测仪器应用:广泛应用于:细菌微生物检测、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市场执法、表面洁净度检测、医疗防疫、水质水政、生产线卫生、工业水处理、环保检测、海关出入境检疫及其他执法部门等多种行业。细菌检测设备 手持式细菌检测仪软件平台:仪器同时具有wifi联网功能、蓝牙传输、数据线连接电脑多种上传方式,并配有在线监管平台,历史数据可以无线上传到软件平台,进行历史数据分析、统计。历史数据可以呈现曲线趋势图、饼状图等。通过平台可以实现用户的卫生监测与计划管理。同时可excl形式点对点瞬时上传移动端,方便手机共享阅读数据。仪器特性:实用性 —— 可根据环境检测需求设定上下限值,做到数据快速评估预警,表面洁净度快速筛查。灵敏度高 —— 10-15~10-18 mol速度快 —— 常规培养法18-24h以上,而ATP只需要十几秒钟 .可行性 —— 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体内所含ATP有明确的相关性。 通过检测ATP含量,可间接得出反应中微生物数量可操作性 —— 传统培养方法需要在实验室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而ATP快速洁净度检测操作非常简便,只需简单的培训即可由一般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体验更好 —— 试子套管采用插拔式灵活设计,可定期清洗长期使用,延长仪器寿命。交互性强 —— 安卓高灵敏触摸操作,高速数据处理芯片,运转速度更快速,稳定性更强。细菌检测设备 手持式细菌检测仪器主要参数: 1、操作程序:安卓系统,可中英文切换2、显示屏:3.5英寸高精度图形触摸屏3、处理器:ARM Cortex-A7,主频1.88Ghz,4核高速芯片4、检测精度:1×10-18mol5、大肠菌群:1-106cfu6、检测范围:0 to 99999 RLUs7、检测时间:15秒8、检测干扰:±5﹪或±5 RLUs9、操作温度范围:5℃到40℃10、操作湿度范围:20—85﹪11、ATP回收率:90-110%12、检出模式:RLU、大肠菌群筛查13、数据存储:4G内存可存储10万条数据14、50个用户ID 设定15、可设定的结果限值个数:251个16、自动判断合格与不合格 17、自动统计合格率18、内置自校光源19、开机30秒自检20、配有miniUSB接口,可将结果上传至PC21、具有wifi、蓝牙传输功能,可将结果无线上传数据分析平台22、同时配备专用软件驱动U盘代替传统光盘23、仪器尺寸(W×H×D):188 mm×77mm×37mm24、使用可充电锂电池免电池更换 25、备用状态(20℃):6个月26、中英文操作手册27、稳定的液体荧光素酶28、润湿的一体化采集拭子细菌检测设备 手持式细菌检测仪随机配置:ATP荧光检测仪(手持)主机、铝合金手提箱、驱动U盘、仪器包、挂绳、PC数据线、数据分析软件、中文操作手册
    留言咨询
  • YZQ-201E多通道藻类光合仪 主要特色是三通道同步监测三个不同藻种,或者同一藻种三个不同处理;也可以是物理指标温度和光实验设计,诸如可以是相同温度,不同光质,还可以是不同温度,同一光质对比测量均可实现,也可以是恒温恒光环境下可连续监测藻类、根系、微生物、叶绿体等样本的微动态氧的变化。温度精度可达±0.1℃;光谱选用了红光660NM和蓝光450NM均为叶绿素吸收光谱以及525NM绿光三种光谱单独调控和组合调控。当温度、光,我们都能控制与监测了,那么我们最重要的保障是搭载最新的荧光氧传感器(光学测量原理)测量微动态氧变化,自带搅拌功能使得测量更加均一稳定。功能与特点荧光氧电极(光学原理)的优势在于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对比极谱(CLARK)氧电极(电化学原理),不需要每次测量前要标定,不需要更换溶氧膜,不需要更换电解液,不需要打磨电极,不需要活化复新电极。恒定温度、不同光质、不同光强下样本光合速率的变化测量。不同温度梯度下的同一样本光合速率的变化测量自带搅拌使得测量数据更稳定。自带控制软件可进行实时控制。三通道同步监测三个不同藻种,或者同一藻种三个不同处理。应用(1)藻类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2)微生物、细菌、花粉等呼吸速率的研究(3)叶绿体等高等植物光合速率的研究
    留言咨询

光合细菌相关的论坛

  • 57.10 光合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转化机理及其抗肿瘤作用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作者:牛红军(山西医科大学)摘要: 目的:初步研究光合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的转化机理,并且对光合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培养液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蛋白质和总三萜类物质进行研究。 方法: 实验一:(1)采用pH计测定光合细菌转化槲寄生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趋势;(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获得光合细菌(PSB)蛋白质、酯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电泳图谱;(3)槲寄生提取液中添加吲哚,以PSB进行生物转化,通过HPLC法测定靛蓝的生成量来反映PSB加氧酶活性。 实验二:将光合细菌转化槲寄生培养液(PSBT)离心,得到PSBT上清液和菌体沉淀。菌体沉淀用超声波辅助冻融法破碎,离心,上清液即为PSBT菌体沉淀提取液。取PSBT上清液及PSBT菌体沉淀提取液,进行硫酸铵沉淀和透析,分别得PSBT上清液总蛋白提取液和菌体沉淀总蛋白提取液。取不同浓度的总蛋白质提取液,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活性。 利用AKTA purifier 10层析系统,Hitrap Desalting和CM Fast Flow等层析柱,采用不同缓冲液体系对PSBT上清液总蛋白提取液进行蛋白质纯化。 实验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槲寄生提取物和PSBT中三萜类化合物进行比较研究;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齐墩果酸进行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 (200mm×4.6mm, i.d.5μm),流动相为甲醇-0.18%的磷酸水(86:14),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流速1ml/min。结果: 实验一:(1)接种PSB后,纯PSB培养液pH缓慢上升,PSBT的pH迅速下降;(2)PSBT中菌体蛋白质、酯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电泳图谱与纯PSB培养液中菌体的电泳图谱不同;(3)未得到PSBT和纯PSB培养液中菌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电泳图谱;(4)加入吲哚后,PSBT中有靛蓝类物质生成,而纯PSB培养液中无靛蓝产生。 实验二:各蛋白质样品的细胞毒活性: (1)上清液总蛋白对HO-891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mg/mL,按照槲寄生提取液中原药材含量计算,下同):①IC50200mg/mL:沼泽红假单胞菌转化槲寄生水浸提培养液(浸沼,JZ)是0.18,槲寄生水浸提培养基(浸对,JD)是20,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水浸提培养液(浸球,JQ)是60:②200mg/mLIC502000mg/mL:槲寄生水提培养基(水对,SD)、沼泽红假单胞菌转化槲寄生水提培养液(水沼,SZ)和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水提培养液(水球,SQ);③IC502000mg/mL: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醇提培养液(醇球,CQ)、沼泽红假单胞菌转化槲寄生醇提培养液(醇沼,CZ)和槲寄生醇提培养基(醇对,CD)。 (2)上清液总蛋白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mg/mL):①IC50 200mg/mL:JD是8,JZ是20,JQ是78,CQ是150;②200mg/mLIC502000mg/mL:SQ。 (3)菌体沉淀总蛋白对HO-891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mg/mL):①IC50 200mg/mL:SZ是84,CZ是122;②200mg/mLIC502000mg/mL:JQ和JZ;③IC502000mg/mL:纯球形红细菌培养液(球,Q)、纯沼泽红假单胞菌培养液(沼,Z)、SQ和CQ。 (4)菌体沉淀总蛋白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mg/mL):①IC50 200mg/mL:JZ是14,JQ是18;②200mg/mLIC502000mg/mL:CZ、CQ和SZ。 (5)其它蛋白样品对肿瘤细胞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SZ上清液总蛋白、SQ上清液总蛋白和SD总蛋白在CM Fast Flow层析柱的各种层析条件下都至少得到一个穿透峰和一个洗脱峰,另外,SQ上清液总蛋白在pH5.0的缓冲液体系中还额外分离得到的一个洗脱峰;SZ上清液总蛋白和SQ上清液总蛋白都在pH6.5的缓冲液体系中多分离得到一个小穿透峰。 实验三:CQ和CZ的总三萜含量与CD相比分别增加36%、14.7%;CQ和CZ的齐墩果酸含量与CD相比分别增加925%、281%;SQ、SZ及SD的总三萜和齐墩果酸含量均很低。 结论: (1)培养液中加入槲寄生后,光合细菌参与槲寄生的生物转化反应的某些酶被抑制或激活;(2)各种蛋白质提取液中,PSB转化槲寄生水浸提培养液上清液总蛋白的抑瘤活性最大。各种浓度JZ上清液总蛋白、JQ上清液总蛋白和JD总蛋白的细胞毒活性随作用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但都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由此可知:PSB生物转化后,蛋白质的抑瘤活性规律发生了变化,抑瘤活性的蛋白质组分发生了改变。(3)PSBT中有新的蛋白质组分生成,说明光合细菌可以转化槲寄生成分生成新的蛋白质;(4)槲寄生醇提培养基经过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总三萜和齐墩果酸含量均增加,球形红细菌转化生成总三萜和齐墩果酸的能力比沼泽红假单胞菌强。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可能是PSBT抗肿瘤作用增强的部分物质基础。

  • 【原创】【第三届原创大赛】光合细菌中辅酶Q10的含量测定

    【原创】【第三届原创大赛】光合细菌中辅酶Q10的含量测定

    维权声明:本文为19861005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光合细菌中辅酶Q10的含量测定【摘要】目的: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光合细菌中辅酶Q10(CoQ10)的方法;方法:运用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定;采取超声破碎细菌壁的方法(提取溶剂:丙酮)提取光合细菌中辅酶Q10;色谱柱为 ODS柱;以无水乙醇/甲醇(体积比70:30)作流动相;275 nm作检测波长。结果:在0.06—0.14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高(RSD5% ),适宜于光合细菌中辅酶Q10含量的测定。【关键词】 辅酶Q10;光合细菌 Determination of Coenzyme Q l0 in PSBStudent: Liu Zhao xi Supervisor: Yang guan e 【Abstract】Objective: A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enzyme Ql0 (CoQ10) in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SB) was developed. Metho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HPLC) was developed; CoQ10 can be dissociated from PSB completely extracted into acetone with ultrasonic cel1-break method. Hypersil ODS was selected as the analytical column; absolute alcohol—methanol(1:9 by volume)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flow-rate of 1.0m L/min; And UV 275 nm as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Results: The 1inear range of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concentrations. peak height is 0.06—0.14 mg/mL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92.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Ql0 in PBS.Keywords: Coenzyme Q10;Pho

  • 细菌叶绿素拉曼光谱

    我想做光合细菌的拉曼光谱。看了文献,发现关于光合细菌中细菌叶绿素的拉曼光谱研究很少,都是年限很久以前的。。想问一下,细菌叶绿素不容易做拉曼光谱呢?有什么特征的拉曼光谱吗

光合细菌相关的资料

光合细菌相关的资讯

  • 瞬态光谱观察光生电子在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的界面传递
    光能易获取、能量充足,是公认的未来人类最安全、最绿色、和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天然光合作用可以直接利用光能固定空气中的CO2合成有机物,但光合作用的效率较低(通常低于1%)。近年来发展的半导体材料-微生物人工杂合体系,同时结合了高效捕获光能的半导体材料和高特异性催化的微生物细胞,已经成功实现:(1)使不能利用光能的微生物能利用光能(从不能到能);(2)提高天然光合作用效率(从低效到高效)。但目前,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的电子,仅有小部分被微生物细胞利用,因此杂合体系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还远未发挥其潜在优势,其根本原因是材料-微生物界面能量和物质传递和转化机制不清、效率低。北京时间12月23日,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陈熹翰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材料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翔课题组在ACS Energy Letters合作发表题为 “Ultrafast electron transfer in Au–Cyanobacteria Hybrid for Solar to Chemical Production” 的文章。该工作构建了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将光能驱动CO2合成化学品的效率提高14%。通过瞬态吸收光谱直接观察到金纳米颗粒(Au)吸收光能产生的电子,可以直接被蓝细菌细胞快速吸收。为解析电子在材料-微生物界面传递机制提供基础。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胡秋实、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助理胡海涛、博士后崔蕾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南方科技大学陈熹翰副教授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翔副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作者首先在蓝细菌中构建了甘油的合成通路,该途径以卡尔文循环(CBB)中间代谢物磷酸二羟丙酮(DHAP)为底物,消耗一分子的还原力合成甘油,该工程菌命名为XG608。在光照条件下,成功将CO2固定并转化为甘油。在此基础上,作者向培养体系中添加金纳米颗粒,利用共培养构建了金纳米颗粒-蓝细菌的杂合体,通过吸收光谱分析,观察到杂合体中同时具有金纳米颗粒和蓝细菌的特征吸收峰。此外,金纳米颗粒在525 nm附近吸收较强,与蓝细菌的吸收光谱性能互补,可以潜在提高杂合体的光能捕获效率。通过测试,在光照的条件下,与纯蓝细菌体系相比,杂合体生物量增长了10%,甘油产量增长了14.6%。进一步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STEM) 结合能谱(EDS) 分析,发现金纳米颗粒分布在蓝细菌细胞内,有利于材料光生电子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图1. 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提高光能驱动CO2固定合成甘油的效率随后作者对杂合体展开了原位瞬态光谱学分析(TA),当金纳米颗粒与工程菌XG608结合时,在2 ps内观察到更快的动力学衰减,而在4 ps后动力学衰减变慢,表明金纳米颗粒吸收光能产生的电子可以快速的被工程菌吸收。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加入光系统II抑制剂DCMU后,这种衰减特征消失(光系统II功能缺失突变体中也观察到相同结果)。有意思的是,金纳米颗粒电荷转移似乎只在活细胞中可行,黑暗条件,金纳米颗粒TA动力学特征不变,电荷转移过程停止。作者推测,只有活细胞才能作为电子受体来接收光激发的电子。图2. 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原位瞬态吸收光谱分析基于以上的研究,作者提出光激发金纳米颗粒提供了额外电子被光合电子传递链上潜在电子受体接收,进入光合电子传递链,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光能驱动CO2固定合成化学品的效率。图3.金纳米颗粒-蓝细菌杂合体界面电子传递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合成生物学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和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的经费支持。
  • 超级细菌的中国现实
    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监测中,发现了3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即超级细菌)。  自从8月国外报道有患者感染携带NDM-1基因细菌以来,中国有没有“超级细菌”(Superbug)的问题就是公众的关注焦点,直到此次公布之前一星期,中国的官方说法还是,中国没有发现“超级细菌”。  在国外广泛报道发现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之后,中国的卫生部组织了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检测,检出3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的2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来自今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2名新生儿的粪便标本,是有NDM-1耐药基因的屎肠球菌。对该2名幼儿再次进行的NDM-1耐药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另一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自福建省一名患肺癌的老年病例分离得出,该患者已死亡,其主要死亡原因为晚期肺癌。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感染。其在该患者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监测网络滞后  此次发现的携带NDM-1基因细菌来自相距很远的宁夏和福建 且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细菌 (一种是革兰氏阳性菌,一种是革兰氏阴性菌),差别很大,不可能来自同一感染源 住院时间分别是3月和5月。因此,几乎可以完全排除境外传入的可能,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早已存在于中国,只是未被监测到而已。这就暴露了中国监测体系的滞后。  8月份,国外出现了“超级细菌”的报道。中国开始加强印度等国外进入中国的旅客检疫。与此同时,卫生部与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平台,就开展了NDM-1耐药基因细菌的检测。  “两名新生儿是3月份患病,住院时间是10天左右。当时还没出现‘超级细菌’。按此推断,当时医院肯定不是按‘超级细菌’治疗的,应该是按腹泻、肠道感染治疗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说。后来有专家调查过一次,由于治疗档案没提取到,无法得知治疗方式。据了解,两名新生儿是在一个县级医院治疗。按卫生政策有关要求,进入医院的患者都要留存档案。但有关专家表示,“县级医院,可能管理松散”。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的实验室,从福建省一个医院报送的200多株菌株中检出1株NDM-1基因阳性鲍曼不动杆菌,经过表型鉴定、基因分析和测序,最后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室的平行检测,证实这株菌带有NDM-1基因。  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介绍,从这三名患者分离得到菌株来自“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中的医院。  在2005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决定建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初级监测网,第二部分为中心监测网。  到2010年,监测网已覆盖全国17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其中,中心网包括全国不同地区20家医院,已开展3届中心网监测工作。基础网主要为各省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已覆盖全国一百多家医院,每年分四个季度将临床分离菌株药敏结果上报。  但从监测网建立之始就参与其中的肖永红介绍,现有的监测是被动监测,主要是获得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等方面的信息,是对现在已经发生的耐药做一个常规的监测。这样的监测网络时间上会滞后,不适于监测新发的耐药现象,或者一些耐药率比较低的情况。  “其次,现在的监测网络只覆盖到了省会城市和三甲医院,其广度和深度都有限 而且是年度监测,一年一个报告,时效性差,”肖永红说,“监测的发展方向,在深度、广度和时效性方面都应该提高,获得技术,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研究。”  药高一尺,菌高一丈  抗生素与细菌之间的战争始于1929年弗莱明 (Fleming)的伟大发现——青霉素。抗生素首战大胜。  1943年,发现了链霉素,并在1947年投入了市场。人类战胜了结核病。抗生素再下一城。  抗生素日益发展,建立了庞大的抗菌素制药工业。在1971年至1975年达至巅峰,5年间共有52种新抗生素问世。  但形势随之逆转,从1980年代开始,每年新上市的抗生素逐年递减。一方面的原因是开发新抗生素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则是细菌快速形成的耐药性。  细菌对抗生素形成耐药性,实际上只是一种“被选择”。在数量惊人庞大的细菌群体中,细菌个体并不完全相同,彼此之间总是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突变。突变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一直就存在,只是偶然,一些突变改变了细菌的基因,使之获得了耐药性。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这些产生耐药性的突变会在细菌群体中逐渐消失。但抗生素出现后,这些突变有了新的意义。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没有耐药性的细菌被杀灭了,而有耐药性的基因生存了下来,菌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非耐药菌越来越少,耐药菌越来越多。  耐药性对于抗生素如影相随,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形成耐药性,使用抗生素越多,形成耐药性也就越快。  此次的“超级细菌”实际上就是对几乎全部已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泛耐药菌(pan-resistantbacteria)”在9月28日,卫生部下发的《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中,“超级细菌”的正式名称也是泛耐药菌。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顾问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张永信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感染了泛耐药菌并不是不可治愈,采用多粘菌素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方式可以治疗泛耐药菌感染。  国外的资料显示,某些临床疾病已经治愈的出院患者仍可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但由于这类耐药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细菌,通常不会在社区环境内普通人群中传播。在中国检出的两类细菌都是条件致病菌。  在卫生部的《诊疗指南》中写道,“超级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易感人群为:“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  张永信认为,一般公众不会轻易感染“超级细菌”,因为这些细菌是还局限在医院的特定环境中。“医生和护士天天与之打交道”,应该注意的是具有危险因素的人,如“开了大刀的人、老人、新生儿、进行化疗免疫功能下降的肿瘤病人等”。  但这次欧美国家发现的病例已经表明,“超级细菌”可以通过接受医疗服务的人体进行洲际传播。“健康人一般不会感染‘超级细菌’。即便在医院等地有接触到,回到社区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目前的感染还局限在特殊人群,但值得关注的是,一旦耐药性基因传到了致病性强的细菌中,情况就会变得严重。”肖永红说。  抗生素使用大国  弗莱明自微生物之间的 “抗生现象”中发现了青霉素之后,人类已经开发了超过130种抗生素,是人类医疗健康无与伦比的福音。但因为放肆随意地使用抗生素,耐药菌越来越多,耐药性的形成也越来越快。在对细菌的战斗中,人类正在失去最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依靠。  在中国,抗生素不合理、不规范的使用一直普遍存在。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也大量使用。这些药物一是用于预防动物生病 二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这已是养殖业内通行的做法。这类做法的后果就是抗生素弥漫到整个环境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体内蓄积。  不惜用抗生素后果严重。中国耐药菌的分离率远高于抗生素使用受到严格控制的国家,耐药菌的形成速度也远远快于这些国家。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为例,“在印度和中国,MRSA在菌群中已经占到50%-70%,而在瑞典、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还不到5%,”肖永红告诉记者,“而且2000年之后,增加的速度非常快。细菌产生突变速度相同,是抗生素泛滥的环境加快了耐药菌的形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关节感染。最开始,青霉素对之有效,但很快失效。后来采用了甲氧西林(半合成青霉素),仅两年就出现了耐药菌,形成了难以杀灭的MRSA。  在2004年,卫生部等部门颁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生素的使用作出了详尽的规定,随后又有2008年的48号文和2009年的38号文强化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规范。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执行仍旧不力。“不是每一所医院和每一位医生都能做到。”肖永红叹道。参与了《指导原则》制定的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永佩也表示,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是耐药菌急剧形成的原因之一。对于在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至今仍无明确的法规。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其实只是中国医疗体系中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一个层面。影响药物合理使用的所有因素也都影响到了抗生素的使用。例如,因“医患关系”和“举证责任倒置”产生的“保护性医疗”反映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就是多用抗生素,用好抗生素。“以药养医”的困境投射到抗生素使用上,也大大增加了其用量。
  •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如何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科学仪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以及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理生化特性。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植物叶片或其他部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同时也可以测量气体交换参数,如二氧化碳浓度、湿度和温度等。通过这些参数,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植物生理生态、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来了解不同品种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植物的适应机制和生态习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