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流体

仪器信息网结构流体专题为您整合结构流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结构流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结构流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结构流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结构流体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结构流体相关的耗材

  • 真空磁流体
    产品型号真空磁流体主要用途适用于各种高真空仪器和设备,外部部件旋转带动真空内部部件旋转的真空端引入,适用于磁流体轴线速度小于80m/s以内。技术指标1适用真空度:≤10-6PaL/S;2.工作温度:-20~80℃;磁流体订制客户提要求,我们会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功能满足、尺寸接近现有系列的磁流体:如都不能够满足我们可以订制,订制交货周期略长;型号规格空心轴法兰式密封传动装置空心轴法兰式带水冷密封传动装置空心轴套筒式密封传动装置空心轴悬臂式带水冷密封传动装置实心轴法兰式带水冷密封传动装置实心轴法兰式带水冷重负载传动装置实心轴法兰式密封传动装置实心轴悬臂式C密封传动装置同心多轴密封传动装置
  • 磁流体密封传动装置
    1.清洁环保相对应的磁流体密封 应广大客户的要求、在标准品中新添加了只有大气侧安装轴承的片侧支撑型「悬臂式」。 在此基础上、将低蒸气压・ 耐腐蚀的磁性流体列入标准品、可以自由选择环保指数不同的磁性流体。 2.可以简单方便的安装电动机 标准品中新添加了电动机和磁流体密封同轴安装可能的磁流体密封。在磁流体密封的外壳上加工有电动机安装板相吻合的螺丝眼、使电动机的组装更加方便。 3.增加了磁流体密封的组装・ 配套安装的选择方法。 添加了CF法兰式、KF法兰式(快速接口)磁流体密封。 另外、以客户要求的连接方法为基准,可以选择轴的先端形状为圆柱形、D切割、键槽等3种类型。 4.空心轴用磁流体密封的小型化 空心轴的内径&phi 40以上的片侧支撑型磁流体密封实现了小型化。交叉滚子轴承代替通常的深沟球轴承全长约减少了一半、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
  • 微流体系统控制器配件
    微流体系统控制器配件是专业为微流体器件的自动控制设计,可用于微流体器件控制,能够同时和独立地控制流体系统使用8个阀和8个泵,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微流动序列。此编程功能可以编辑新程序控制要求液体位移,取样和注射,并可以设置,存储和管理多个程序。用户可以毫不费力地检索和运行他们的程序。在使用跨实验室和工业应用领域,需要精确液体转移。比如,微流体系统控制器FlowTest™ 将被证明是许多质量检测应用,流体系统发展或使用泵和阀门仪表的宝贵资产。微流体系统控制器配件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仪器使用,无需电脑。在这种情况下,程序被加载在USB密钥上。通过位于控制盒的上方“运行/暂停”和“停”按钮,方便地操作控制器。微流体系统控制器编程以两个步骤进行:1.在设计区域绘制的流体图,并在储存流体控制设备的规格的软件数据库中选择泵和阀来节省时间。2.为每个流体控制设备的编辑流程序并执行你编辑的程序。编号名称CMS流体系统的泵,阀控制器

结构流体相关的仪器

  • 复杂样品中有机物提取常常是现代样品前处理的薄弱环节,待测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容易与样品颗粒发生强吸附,导致实验室常规的提取方法失效。实验室中经典提取方法如索氏提取,溶剂耗量大、提取时间长,因其效率低下常常为实验人员所诟病。基于此,睿科HPFE 06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利用高压的物理环境,使溶剂的沸点升高。在高温度环境下,目标化合物的扩散性与溶解性等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萃取时间由索式抽提的十几个小时降低至15~30分钟,而溶剂耗量由原来的200mL降低至20~50mL,提高提取的效率以及降低提取成本。 优势特点■ 最大6通道同步运行■ 单台设备日处理量 ≥96个样品 适用范围广,支持更多的方法开发■ 4种溶剂可选,自动溶剂添加并任意比例混合■ 支持11~120mL的反应釜规格,满足各种类型的应用需求■ 支持60~240mL的收集管规格,可与浓缩模块兼容使用■ 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固体/半固体样品的萃取 智能化软件控制■ 程序化命令,方法编辑过程一目了然■ 人性化交互界面,方法一键运行,方便快捷■ 控制方式:内置10寸固定式触摸屏,节约实验室空间 全方位的安全防护■ 具备过压过温泄露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 结构紧凑,密封设计,具有主动排风功能■ 全方位日志与监控,方法错误自动提醒 应用领域■ 环境:土壤/固废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杀虫剂/除草剂等■ 食品: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农业:农作物的农药残留、萃取种子中的油等■ 其他:聚合物工业、医药领域、石油化工等 应用举例HJ-77系列 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 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782-2016 固体废物有机物的提取 加压流体萃取法HJ-783-2016 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物的提取 加压流体萃取法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GB 23200.9-2016 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2996-2008 人参中多种人参皂甙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ASTM D7567-2009 用加压溶剂萃取法测定交联乙烯塑料中凝胶含量的试验方法 睿科有机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睿科有机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应用于各类检测项目中串联出自动化的前处理过程,将实验员从繁琐的前处理中解放出来,打造高效安全的自动化实验室。
    留言咨询
  • 实验室喷雾干燥机在对实验室中药(中草药)天然产物提取物和果汁做喷雾干燥时,由于物料本身含有很多糖类成分,糖在高温下比较容易融化,在喷雾干燥的瞬间就融化,粘在一起,形成像牛皮糖一样的东西粘在喷雾干燥机干燥室的瓶壁上,科研人员得不到需要的流动性好的粉末,小型真空低温喷雾干燥机专为此类物料开发而成,特别是实现了进风温度在低温条件下对物料的瞬间干燥,避免了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的活性或者结构被破坏,如酶制剂活菌等生物制品,不耐热的高分子材料,遇热气化的材料等等,为热敏物料提供了极为方便极为安全的干燥方法。选型帮助1、适合小批量实验室使用,最大处理量1500ml/H。2、物料属于水溶剂,没有无有机溶剂。3、特殊性物料,含糖,不耐高温,容易黏壁,回潮等特性,要在低温下干燥。 主要特征1、喷雾干燥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环境里完成,大大降低了物料干燥所需温度,解决了热敏性物料喷雾干燥的难题;2、彩色触摸屏操作:加热温度PID恒温控制,蠕动泵进料速度可以随时调节;3、在低温(80℃)条件下完成瞬间喷雾干燥,干燥后的物料水分含量低于1%,在这种干燥条件下,易氧化、易挥发、热敏性的物质都能很好保持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4、喷雾头为同心喷雾头,雾化时确保没有任何偏心而导致喷到瓶壁一侧,喷雾头安装后可以上下移动,以利于调整雾化位置改善喷雾干燥效果;5、二流体喷雾的雾化结构,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精密制造,设计紧凑,无需附属设备,方便使用,历久如新;6、为了满足用户在实验范围调节各项参数的要求,在干燥温度控制的设计上采用实时调控PID恒温控制技术,使全温区控温准确,加热控温精度±1℃;技术参数型号NAI-GZJ-D控制系统PLC+7寸触控屏整机材料整机304全不锈钢制作喷嘴结构二流体,同心喷雾喷嘴通针设置有通针,频率可调,在喷嘴堵上时会自动清理额定物料处理量1500mL/H(物料含固量和温度不同有差异)实验最小样品量50mL(视物料固形物含量差异)加热功率3KW温控精度±1℃喷嘴口径0.5、0.7、1、1.5、2mm 可选,并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真空度-0.05~0.06MPA进风温度45℃-200℃出风温度最低40℃整机功率6KW/380V
    留言咨询
  • 实训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物料平衡方程、伯努利方程及流体在圆形管路内流动阻力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训练学生应用所学到得化工流体力学、流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流体输送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般问题。? 帮助学生了解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热电阻温度计、各种常用液位计、压差计等工艺参数测量仪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掌握使用方法,着重训练并掌握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DCS在流体输送中的应用技术。? 了解离心泵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会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及离心泵最佳工作点确定,掌握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离心泵通用技能,会判断离心泵气缚、气蚀等异常现象并掌握排除技能,能够根据工艺条件正确选择离心泵的类型及型号。? 了解旋涡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流量调节方法。了解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及输送液体的方法。学会根据工艺要求正确操作流体输送设备完成流体输送任务。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1. 设备主体:长×宽×高3700×2000×3600mm,整机采用钢制喷塑框架,带两层操作平台,一层平面方便操作、检修、巡查,二层有安全斜梯通上并有护栏、防滑板,配套现场控制台。2. 工作压力:0.25MPa。设计压力:0.3MPa。3. 流量范围:0-1000L/h。4. 温度:-5℃-40℃。5. 吸收塔:不锈钢,φ325×1420mm,一台。6. 缓冲罐:不锈钢,φ426×640mm,V=80L,一台。7. 高位槽:不锈钢,φ426×950mm,V=120L,一台。8. 原料水槽:不锈钢,1000×600×500mm,V=300L,一台。9. 空气压缩机:额定压力:0.8MPa,额定功率:0.75kw,额定电压:220V ,一台。10. 真空泵:抽气速率2L/s,极限压力≤6.7×10-2Pa,电机功率:0.37kw,一台。11. 离心泵:不锈钢,转速:2850r/min ,扬程:14.6m,功率:0.37KW,二台。12. 旋涡泵:电压:380V,功率:0.75kw。13. 齿轮泵:电压:380V,功率:3kw。
    留言咨询

结构流体相关的试剂

结构流体相关的方案

结构流体相关的论坛

  • 【原创】上海阀门的流量系数,流体阻力系数,压力损失

    鸿丰知识吧:一、阀门的流量系数 阀门的流量系数是衡量阀门流通能力的指标,流量系数值越大说明流体流过阀门时的压力损失越小。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阀门生产厂家大多把不同压力等级、不同类型和不同公称通径阀门的流量系数值列入产品样本,供设计部门和使用单位选用。流量系数值随阀门的尺寸、形式、结构而变化,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阀门都要分别进行试验,才能确定该种阀门的流量系数值。1.流量系数的定义流量系数 表示流体流经阀门产生单位压力损失时流体的流量。由于单位的不同,流量系数有几种不同的代号和量值。2.阀门流量系数的计算3.流量系数的典型数据及影响流量系数的因素公称通径DN50mm的各种型式阀门的典型流量系数见表。流量系数值随阀门的尺寸、形式、结构而变。几种典型阀门的流量系数随直径的变化如图1-9所示。对于同样结构的阀门,流体流过阀门的方向不同。流量系数值也有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是由于压力恢复不同而造成的。如果流体流过阀门使阀瓣趋于打开,那么阀瓣和阀体形成的环形扩散通道能使压力有所恢复。当流体流过阀门使阀瓣趋于关闭时,阀座对压力恢复的影响很大。当阀瓣开度为&#+ 或更小时,阀瓣下游的扩散角使得在两个流动方向上都会有一些压力恢复。对于图1-11所示的高压角阀,当流体的流动使阀门趋于关闭时流量系数较高,因为此时阀座的扩散锥体使流体的压力恢复。阀门内部的几何形状不同,流量系数的曲线也不同。阀门内部压力恢复的机理,与文丘里管的收缩和扩散造成的压力损失机理一样。当阀门内部的压降相同时,若阀门内压可以恢复,流量系数值就会较大,流量也就会大些。压力恢复与阀门内腔的几何形状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阀瓣、阀座的结构。二、阀门的流阻系数 流体通过阀门时,其流体阻力损失以阀门前后的流体压力降△p表示。1. 阀门元件的流体阻力阀门的流阻系数 ! 取决于阀门产品的尺寸、结构以及内腔形状等。可以认为,阀门体腔内的每个元件都可以看作为一个产生阻力的元件系统( 流体转弯、扩大、缩小、再转弯等)。所以阀门内的压力损失约等于阀门各个元件压力损失的总和。应该指出,系统中一个元件阻力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系统中阻力的变化或重新分配,也就是说介质流对各管段是相互影响的。为了评定各元件对阀门阻力的影响,现引用一些常见的阀门元件的阻力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阀门元件的形状和尺寸与流体阻力间的关系。(1)突然扩大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损失。这时,流体部分速度消耗在形成涡流、流体的搅动和发热等方面。局部阻力系数与扩大前管路截面积A1和扩大后管路截面积A2之比的近似关系可用式(1-9)及式(1-10)表示;阻力系数见表(2)逐渐扩大 当θ<40℃时,逐渐扩大的圆管的阻力系数比突然扩大时小,但当θ=50-90℃时,阻力系数反而比突然扩大时增大15%- 20%。逐渐扩大的最佳扩张角θ:圆形管θ=5-6.5℃,方型管θ=7-8℃,矩形管10-12℃。(3)突然缩小(4)逐渐缩小(5)平滑均匀转弯(6)折角转弯 折角转弯主要产生在锻造阀门中,因为锻造阀门的介质通道是用钻孔方法加工的。在焊接阀门中也会产生急剧转弯。(7)对称的锥形接头 对称的锥形接头类似阀门缩口通道。2.阀门的流体阻力阀门的流阻系数随阀门的种类、型号、尺寸和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三、阀门的压力损失 由于蝶阀在管路中的压力损失 比较大,大约是闸阀的三倍,因此在选择蝶阀时,应充分考虑管路系统受压力损失的影响。

  • 流体的粘度

    粘度是表示流体的内磨擦的物理量,是一层流体对另一层流体作相对运动的阻力。流体的粘度随温度而变,温度升高,液体粘度减小,而气体粘度增大。压力对液体粘度基本上无影响,而对气体粘度的影响只有在极高或极低压力下才比较明显,因此不注明温度条件的粘度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流体,我们通常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1.牛顿流体,也就是理想流体,符合牛顿定律即两相邻流体层之间的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实际上是表面力中的切应力,又称剪应力,)与两流体层间的速度梯度dv/dy成正比,所有的气体和大部分低分子量(非聚合的)液体或溶液均属于牛顿型流体。.2.非牛顿流体,凡是不符合牛顿流体公式的流体,统称为非牛顿流体.其中,流变行为与时间无关的有: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和宾汉(Bingham)流体.而流变行为跟时间有关的,又分为触变性流体和震凝性(即反触变性)流体粘度值的表示方法:a.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液体中有两层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和相距1厘米的油液,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叫动力粘度。单位原是"泊"(P),实用单位是"厘泊"(CP)。换算成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用下式:1泊(P)= 0.1帕*秒(Pa*S)1厘泊(CP)= 0.01泊(P)= 1毫帕*秒(mPa*S)在同一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即为运动粘度。单位原是"斯"(St),实用单位是"厘斯"(cSt)。换算成先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可用下式:1斯(St)= 10-4m2/s1厘斯(cSt)= 1mm2/sb.相对粘度: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特定仪器计量的粘度,例如恩氏的条件度,开口杯的时间。这些数值一般可通过公式转为绝对粘度。以上为收集资料

  • 艺达思携临床诊断行业流体模块亮相医博会

    艺达思携临床诊断行业流体模块亮相医博会

    艺达思IDEX Health & Science秉承多年在临床诊断仪器行业的探索和经验,为医疗诊断仪器厂家带来了全系列流体部件,包括应用于各类临床诊断仪器的精密分配泵、连接组件、在线脱气机等。现场我们还通过模型:IVD cube,为观众更形象展示了仪器系统优化的全面解决方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5/201405151113_499495_1587_3.jpg以下是我们的IVD cube各单元介绍:Aspirate & Dispense 吸液和分配单元· 管道和接头组件:连接和输送液体· 精密柱塞泵:完成吸液和分配· 集成阀、泵的多岐管板:代替了复杂的管路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Mixing, Reaction & Detection 混合,反应以及检测单元· 多岐管板:作为混合腔,并代替了复杂的流路结构Wash, Rinse & Waste 清洗,冲洗以及废液处理单元· 脱气机:对去离子水缓冲液进行脱气· 蠕动泵:排除废液Fluid Replenishment & Serviceability 流体输送和补给单元· 对缓冲液,冲洗液以及废液进行输送和处理

结构流体相关的资料

结构流体相关的资讯

  • Science: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自主择向
    流体可控输运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系统和实际工程中,在微流控、冷凝换热、抗结冰和界面减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表/界面科学润湿性基础理论建立以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液体倾向于自发向系统能量降低的方向运动,其运动方向主要取决于表面结构特征和化学组成,与液体的性质无关。然而,液体能否决定其命运,在不改变表面结构和无能量输入的前提下实现运动方向的自主选择是长期以来困扰学者们的科学难题。近日,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及其合作者借鉴南洋杉叶片多重悬臂结构特征,制备了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通过建立3D固/液界面交互作用,实现流体运动方向的自主选择。该研究以“3D capillary ratchet-induced liquid directional steering”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朱平安助理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图1 南洋杉叶片及其仿生表面多悬臂结构特征。A 南洋杉叶片表面双重曲率结构特征,包括横向和纵向曲率。B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双重悬臂结构特征,单个锯齿厚度80 μm。要点:研究者借鉴南洋杉叶片结构特征,使用PμSL 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设计并制备了由平行排列的具有横向和纵向曲率的双重悬臂结构的锯齿阵列组成的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具有对称垂直平面叶片结构的表面、具有倾斜平面叶片结构的表面和具有平行沟槽结构的表面。3D打印技术所使用树脂为丙烯酸光敏树脂,固化紫外光波长为405 nm,能量密度、曝光时间、曝光分辨率、打印层厚分别30 mW/cm²,1 s,10 μm,10 μm。叶片间距p为750 μm,列间距w为1000 μm,叶片倾斜角度为15 – 90°,纵向和横向的曲率半径R1和R2分别为~400 μm和~650 μm。图2南洋杉叶片及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输运性能。A酒精(红色)和水(蓝色)在南洋杉叶片上的运动行为。其中,酒精沿着锯齿结构倾斜的方向运动,而水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B低表面能液体和高表面能液体在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运动行为。要点:研究者发现,乙醇沿着南洋杉叶片表面锯齿结构倾斜的方向运动,而水沿着反方向运动,这种通过调控液体性质来控制其输运方向的现象尚未报道。受此启发,研究者研究了不同表面张力流体在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的输运性能。研究表明,该仿生功能表面展现出和南洋杉叶片相似的流体择向性能:低表面能流体沿着锯齿结构倾斜的方向运动,而高表面能流体沿着与锯齿结构倾斜相反的方向的运动。即使在长程输运和圆形表面上,流体依然保持良好的单向输运性能。图3 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自主择向机理。A/B低表面能液体和高表面能液体在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的铺展行为。C横向曲率结构悬臂效应力学分析模型。D流体打破结构扎钉效应的临界状态。E纵向曲率结构悬臂效应力学分析模型。F流体自主择向现象和表面结构及流体表面张力的关系。要点:研究者观察发现,液体在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铺展过程中,低表面能液体固/液界面展现自下而上的铺展模式,而高表面能液体展现自上而下的铺展模式。实际上,流体沿着特定方向的自发铺展需要满足两个临界条件:第一,流体能接触到相邻的锯齿结构;第二,流体前端受到的驱动力足够克服结构的扎钉效应。3D毛细锯齿结构的亚毫米尺度双重悬臂结构特征,能够调控不同表面张力流体两个临界条件的阈值,建立3D空间上非对称固/液界面相互作用,进而选择流体的铺展模式和铺展方向,实现液体运动方向的有效控制。这是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自主择向的本质。该论文合作者包括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郑焕玺、李加乾,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詹海洋、陈琛、刘亚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姚希副教授和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王立秋教授。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g7552
  • 微型尖锐结构在声场激励下实现声流体芯片上非接触、无损伤细胞搬运及三维旋转操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冯林教授课题组学生宋斌,近日在国际期刊《Biomicrofluidics》发表了一篇文章“On-chiprotational manipulation of microbeads and oocytes using acoustic microstreaming generated by oscillating asymmetrical microstructures”。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微尺度3D打印设备S140,该设备具有10um精度的分辨率,94*52*45mm大小的三维加工尺寸。基于该设备加工了尖锐侧边和尖锐底面微结构,通过PDMS二次倒模并与玻璃基底键合形成声流体芯片。该声流体芯片通过正弦信号激励压电换能器振动,从而带动芯片内微结构振动,并在其周围产生局部微声流,最终实现卵细胞的三维旋转。该研究在细胞三维观测、细胞分析及细胞微手术方面有重大研究意义。(声流体芯片制备工艺示意图) (a)图中声流道长度15mm, 深度250μm,最小宽度200μm。槽道内分布着对称的尖锐结构和斜坡陡坎结构:尖锐结构顶角20°,高度250μm;斜坡陡坎斜角28°,高度80μm。声流体芯片制备工艺如上图所示,先通过深圳摩方(BMF)10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S140打印出微米级别的尖锐侧边和尖锐底面微结构(最小尖端20°),再倒模出纯PDMS模具,然后经表面处理之后二次倒模获得的PDMS尖锐侧边和尖锐底面微结构。最后把PDMS二次倒模的结构与玻璃基底键合形成声流体芯片。本研究声流体芯片的实验操作系统如上图a所示,主要观测系统和驱动系统两部分组成。上图b展示了声流体芯片的概念图,由受正弦信号激励的压电换能器振动,带动尖锐侧边和尖锐底面微结构振动,从而在相应的微结构周围产生微漩涡(如上图c所示)。在由微漩涡产生的扭矩作用下,最终实现了细胞的三维旋转。对应的微流道及微结构尺寸如上图d-f所示。细胞三维旋转作为一项基本的细胞微手术技术,在单细胞分析等领域有着重大科学意义和工程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驱动微结构振动诱导产生微声流以实现细胞搬运及三维旋转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细胞旋转的方向和转速均可以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电压来实现。本研究以单细胞为操作对象,以微流控芯片为手段,以高通量全自动化多功能微操作为目标,为促进我国在微操作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的革新,进一步为加强我国微纳制造水平提供系统性方法。(BMFnanoArchS140 System)了解更多https://www.bmftec.cn/links/7
  • 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杨春和院士团队与西南科技大学等《Energy》:天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的3D打印与流体
    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运移规律及其流固耦合效应是地下油气储备与开发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导致不同工程灾害或工程难题的重要因素。精确表征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揭示微观孔隙结构与流体输运特性的内在关联,是开展深部岩体相关工程研究的基础。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宋睿副研究员、刘建军研究员、杨春和研究员联合西南科技大学的汪尧博士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3D打印和微CT成像技术实现致密砂岩复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和多相流体输运特性的可视化研究方法。研究团队利用新型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PμSL,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实现了致密砂岩孔隙模型的原位尺度打印(~2μm光学分辨率),再现了致密砂岩复杂孔隙系统的三维拓扑结构特征与空间连通性。研究人员对比分析了3DP岩心与数字岩心(DRP)模拟得到的孔径分布(PSD)、孔隙度和绝对渗透率的差异;同时结合原位CT成像技术开展了3DP岩心可视化CO2驱油实验,并与实验基准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成果为定量表征岩石复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中多相流体输运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基础研究)和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以“3D Printing of natural sandstone at pore scal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icro-structure and single/two-phase flow properties”为题发表在《Energy》期刊上。图1. 基于CT图像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的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提取与3D打印制备流程(a)天然致密砂岩的微CT扫描;(b)数字图像处理与岩心重建;(c)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成型该研究中所采用的天然岩心样本为海相致密砂岩。通过从原始岩心中钻取直径约为5mm的小岩心柱塞样本,利用蔡司Xradia MICROXCT-400三维成像系统进行微CT扫描成像,获取天然岩心孔隙结构的微CT图像(如图1a所示),并将其用于孔隙空间提取、数字岩心重建与模拟(如图1b);然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转化为3D打印通用的.stl文件,利用BMF公司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成型技术完成孔隙模型的3D打印(如图1c所示)。图2. 3D打印岩心与天然岩心微观孔隙结构的对比分析(a)基于偏光显微镜和CT成像得3DP岩心孔隙结构表征;(b)基于图像校准的3DP岩心与原始岩心孔隙结构拓扑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c)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计算与分析为表征3D打印岩心在复刻天然岩心孔隙结构特征方面的准确性,该团队分别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微CT成像对3DP岩心的2D/3D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表征(如图2a所示)。基于团队自行开发的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型重建技术,分别研究了3DP岩心孔隙分布特征,并与天然样品的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DP岩心和原始样品的PSD分布总体上一致(如图2c所示)。在对3DP岩心和原始岩心CT图像手动校准的基础上,团队采用开源图像处理软件(Fijiyama)中的块匹配算法(Block-Matching Algorithm)实现了3DP岩心CT图像与原始样品CT图像的自动配准,并作为后续分析的基准数据(如图2b所示)。结果表明,3DP岩心与原始岩心孔隙特征吻合较好,验证了3DP岩心在微米尺度下再现岩石微观结构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团队以分割的微CT图像为数据蓝本,引入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度量(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 SSIM)两个关键参数对3DP岩心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表征,以量化3DP岩心与原始岩心孔隙结构的保真度(如图2c所示)。PSNR用于衡量相同空间位置上孔隙特征参数(大小和坐标位置)的绝对误差。SSIM用于测量两个图像之间的相似性,用于评估相应位置上的孔隙是否由3D打印机识别。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中3DP岩心的PSNR值介于[9.010,14.983]之间,其SSIM值介于[0.870,0.925]之间。大多数孔隙特征被打印识别,但一些孔隙并不在原始尺寸或位置上。由于后处理过程中,样品近端部的液体树脂更容易被去除,因此顶/底部结构的打印精度优于其他部分,显示出更高的SSIM值。图3. 基于原位CT成像的微观可视化多相渗流试验(a)团队自行设计的用于原位CT成像的微观可视化渗流试验系统;(b)3DP岩心饱和油状态(上部)和CO2驱油后(下部)3DP岩心中油相分布的微CT图像;(c)CO2驱油后3DP岩心中CO2分布及对应的孔隙网络模型,以及3DP岩心和原始岩心中残余油相原位润湿角计算结果的对比在3DP岩心与原始岩心孔隙结构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团队针对3DP岩心的流体输运特性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基于原位微CT成像的可视化渗流试验系统分别进行了3DP岩心的饱和油和CO2驱油试验(如图3a所示)。分别采集了饱和油状态与驱替完成时3DP岩心的微CT图像(如图3b所示)。为了消除不同扫描阶段样品放置的人为误差,研究人员对获取的CT图像也进行了手动校准和图像配准操作。分析结果表明:注入CO2气体主要沿孔隙中部流动,导致颗粒表面出现大规模残余油。考虑到制备3DP岩心使用的HTL树脂是强油湿性,残余油相优先附着到固体表面。当注入流体发生突破时,样品中会留下很大部分以油膜形式分布的残余油。在油湿性岩心中,毛细管压力是注入CO2的阻力,导致大量残留油块被毛管力卡断在小孔中。此外,研究团队对3DP岩心和原始岩心的原位接触角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讨论了微观润湿性在残余流体捕获机制中的影响(如图3c所示),并进一步提取了CO2驱替后3DP岩心的孔隙网络模型,对驱替过程中CO2气体的主要渗流通道以及微观赋存状态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结果表明,注入气体主要沿3DP岩心的左侧分布,注入CO2沿优先通道突破,与剩余油分布一致。考虑到注入CO2的操作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驱替过程为不混相气-液流,界面张力和注入流体粘度的降低有助于提高波及效率和采收率。(如图3c所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