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

仪器信息网水土流失专题为您整合水土流失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水土流失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水土流失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水土流失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水土流失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土流失相关的耗材

  • 门塞尔防水土壤比色卡
    型  号:XDB0101 门塞尔防水土壤比色卡(2009版)产  地:美国规  格:2009版、防水设计、13张色卡、440种颜色、国际标准、中文使用指南特  点:◇ 2009版 ◇ 防水设计 ◇ 国际标准 ◇ 中文使用指南用  途:判别土壤颜色 (应用领域:农林、地质、生物、考古、环保)标准配置:1本比色卡、配中英文说明书
  • ENTECH/7200挥发性有机物预浓缩仪负180℃~230℃
    三级冷肼设计,去除H2O、CO2影响;"微进样"技术,最小进样量可低至10ml,且有0.25~1cc定量环可选择熔融硅管路镀镍提高了较重/极性VOCs的回收率,减少了残留消除样品阀转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污染具有自动捡漏和系统烘焙共轭能可与绝大多数市售GC/GC-MS连用,最多可同时连接三台空气自动进样器和一个水土一体进样器检出限0.1ppm,样品重现性:±3%冷肼温度:-180℃~230℃
  • 低流失高温垫
    低流失高温垫 20个/包

水土流失相关的仪器

  • 水土流失监测仪 400-860-5168转5113
    水土流失监测仪的核心技术在于其高精度的监测能力。这款仪器采用了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面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侵蚀、水流速度等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水土流失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水土流失问题,还能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一、产品概述我们在水保实验工作中,无论是测量径流场或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数据时,都会出现大量的人工工作,测量造成了许多工作上的不方便,我公司TH-LS1型水土流失自动监测仪产品研发成功后,代替了大量的人工工作,经多年实验和使用效果来看,流量的误差在3%以内。泥沙含量的误差5%以内,产品的性能和外观经长时间的更新,已得到长足的进步。水土流失监测仪主要是由数据采集存储主控机、含沙量测量传感器、地表流量传感器组件、雨量传感器组成。由雨量传感器测量降雨强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和总的降雨量与降雨历时。地表流量传感器组件自动测量地表流量,通过中心控制计算机软件及参数设置计算随时间变化的地表径流流量,得到径流流量的实时变化过程。含沙量测量传感器在系统设计中,根据雨量/径流变化特征,在径流垂直分布泥沙测量口,实时测量径流含沙量。通过工作管理/数据存储软件和主控机控制管理各个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泥沙含量、径流量、降雨量的过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向管理监测中心远程传输测量数据。二、产品特点1、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测量存储:径流量、径流含沙含量、输沙量2、供电:实时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可断电工作7天3、水土流失自动监测站工作管理数据采集存储主控机可本地存储大量数据,可在现场通过RS232接口下载数据;或在有远程请求时通过无线方式向管理中心传输数据4、太阳能供电,平时无降雨或径流时常规状态为省电休眠状态5、具有在计算机软件上在线实时监测、显示各测量参数动态过程及曲线、历史数据下载功能6、可现场在数据管理主控机上自由设置采样频率及调校时钟7、中心控制计算机软件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径流、泥沙含量、降雨量、场次、径流量、入渗量、水土流失量等三、传感器工作说明1、泥沙含量传感器工作流程地表水体由A1进入管道,经A2流出并推动流量传感器,部分水体从A3排出,处理器C根据流量传感器得到的流速经过计算得出实时流量,B1采集到地表水体送入称重传感器,传感器D把收集到的数据送给处理器C经处理后得到泥沙含量,得到数据后传感器D把内部样品由B2排出为下次采样做好准备。处理器C通过485或串口输出外部设备。2、泥沙含量传感器功能(1)可实现同时对多路径流泥沙含量及流量进行实时连续测量、数据传输及数据分析处理;(2)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测量存储数据;(3)工作管理数据采集存储主控机可本地存储大量数据,可在现场通过R232接口下载数据;(4)具有在上位机上在线实时监测,显示各测量参数动态过程及曲线,历史数据下载功能;(5)可现场在数据管理主控机上自由设置采样频率及调校时钟;(6)稳定性好,传感器自主研发精度高、稳定性强、抗环境干扰能力强。四、技术指标名 称技术规格流量测量地表流量测量范围 0.1L/s~99999.99 m/h测量误差 <5%累计数据4290000000.00 m3径流流量测量范围 3~2400mL/s相对误差 <3%含沙量测量测量原理称重方式采样间隔1~99分钟,可调测量精度测量范围0.5~100 kg/m3,测量误差<5%测量范围0.8~200 kg/m3,测量误差<8%灵 敏 度0.2 kg/m3雨量测量测量范围0~280mm/h测量精度±2%(室内静态测试,雨强为2mm/min)一般指标通讯方式RS485采样间隔1~10分钟工作电源AC220V DC12V设备功率<5W工作温度0(不结冰)~60℃工作寿命>8年
    留言咨询
  • 水土流失监测仪 400-860-5168转4986
    一、产品概述我们在水保实验工作中,无论是测量径流场或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数据时,都会出现大量的人工工作,测量造成了许多工作上的不方便,我公司FT-LS1型水土流失自动监测仪产品研发成功后,代替了大量的人工工作,经多年实验和使用效果来看,流量的误差在3%以内。泥沙含量的误差5%以内,产品的性能和外观经长时间的更新,已得到长足的进步。水土流失自动监测系统主要是由数据采集存储主控机、含沙量测量传感器、地表流量传感器组件、雨量传感器组成。由雨量传感器测量降雨强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和总的降雨量与降雨历时。地表流量传感器组件自动测量地表流量,通过中心控制计算机软件及参数设置计算随时间变化的地表径流流量,得到径流流量的实时变化过程。含沙量测量传感器在系统设计中,根据雨量/径流变化特征,在径流垂直分布泥沙测量口,实时测量径流含沙量。通过工作管理/数据存储软件和主控机控制管理各个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泥沙含量、径流量、降雨量的过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向管理监测中心远程传输测量数据。二、产品特点1、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测量存储:径流量、径流含沙含量、输沙量2、供电:实时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可断电工作 7 天3、水土流失自动监测站工作管理数据采集存储主控机可本地存储大量数据,可在现场通过 RS232 接口下载数据;或在有远程请求时通过无线方式向管理中心传输数据4、太阳能供电,平时无降雨或径流时常规状态为省电休眠状态5、具有在计算机软件上在线实时监测、显示各测量参数动态过程及曲线、历史数据下载功能6、可现场在数据管理主控机上自由设置采样频率及调校时钟7、中心控制计算机软件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径流、泥沙含量、降雨量、场次、径流量、入渗量、水土流失量等三、传感器工作说明1、泥沙含量传感器工作流程地表水体由A1进入管道,经A2流出并推动流量传感器,部分水体从A3排出,处理器C根据流量传感器得到的流速经过计算得出实时流量,B1采集到地表水体送入称重传感器,传感器D把收集到的数据送给处理器C经处理后得到泥沙含量,得到数据后传感器D把内部样品由B2排出为下次采样做好准备。处理器C通过485或串口输出外部设备。图标说明:1、地表径流管 2、采样管 3、流量传感器 4、采样管电磁阀 5、样品槽 6、液位保持器 7、液位传感器 8、样品槽支架 9、泄水电磁阀 10、排水管泥沙含量采集仪的3D结构图 泥沙含量工作示意图 2、泥沙含量传感器功能(1)可实现同时对多路径流泥沙含量及流量进行实时连续测量、数据传输及数据分析处理;(2)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测量存储数据;(3)工作管理数据采集存储主控机可本地存储大量数据,可在现场通过R232接口下载数据; (4)具有在上位机上在线实时监测,显示各测量参数动态过程及曲线,历史数据下载功能;(5)可现场在数据管理主控机上自由设置采样频率及调校时钟; (6)稳定性好,传感器自主研发精度高、稳定性强、抗环境干扰能力强 。 四、技术指标 名 称技术规格流量测量地表流量测量范围 0.1L/s~99999.99 m/h测量误差 <5%累计数据4290000000.00 m3径流流量测量范围 3~2400mL/s相对误差 <3%含沙量测量测量原理称重方式采样间隔1~99分钟,可调测量精度测量范围0.5~100 kg/m3,测量误差<5%测量范围0.8~200 kg/m3,测量误差<8%灵 敏 度0.2 kg/m3雨量测量测量范围0~280mm/h测量精度±2%(室内静态测试,雨强为2mm/min)一般指标通讯方式RS485采样间隔1~10分钟工作电源AC220V DC12V设备功率<5W工作温度0(不结冰)~60℃工作寿命>8年
    留言咨询
  • 202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备/水土流失观测常规设备仪器
    留言咨询

水土流失相关的方案

  • UGT-ET小流域水土流失观测系统
    UGT-ET小流域水土流失观测系统基于UGT坡地蒸渗仪技术和径流水蚀监测技术,可以全面监测分析降雨量、径流量、蒸散量、入渗量、水土流失量、氮磷等营养盐运移流失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研究小流域两维水分和溶质运移,包括水平地表径流、水土流失与溶质(如氮磷等营养盐)运移,垂直地表蒸散与入渗等,用于小流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监测,以及小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动态监测。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质中16种多环芳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水水质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然而受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污水排放等问题的影响,日常饮用水中成分愈发复杂,仅按照常规的水处理方法难以完全清除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是最早发现的致癌物质,同时也具有致畸、致突变的危害。尽管其在水中溶解度小,但PAHs具有难降解性和累积性,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人体富集,最终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现行标准方法HJ 478-2009《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提供了相应方法,参照此标准,采用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福立仪器开展了水质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 吹扫捕集+水土自动进样器参照USEPA Method 8260分析水土样品中的VOCs
    吹扫捕集搭配水土自动进样器,即可实现水和土样品的批量处理,是水土样品中VOCs分析的明智之选。

水土流失相关的论坛

  • 【分享】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学》王礼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电词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这与前面讲的土壤侵蚀有点相似,所以人们常将‘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两词等同起来使用。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 ,风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 。在165万km2的水蚀面积中,轻度83万km2 ,中度55万km2 ,强度18万km2 ,极强6万km2 ,剧烈3万km2 。在191万km2风蚀面积中,轻度79万km2 ,中度25万km2 ,强度25万km2 ,极强27万km2 ,剧烈35万km2 。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m2(是199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没有统计在我国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积当中。1991年 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为我国水保工作者长期无法律依靠划上了句号。2005年 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b]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b]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b](二)工作要求[/b]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建立严格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管制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水土保持领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b](三)主要目标。[/b]到2025年,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  [b]二、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  (四)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b]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有关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应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b](五)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b]统筹布局和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对暂不具备水土流失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不宜开发利用的高寒高海拔冻融侵蚀、集中连片沙化土地风力侵蚀等区域,加强封育保护。  [b](六)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b]把巩固提升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的重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垦,加强天然林和草原保护修复,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充分发挥林草水土保持功能。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田防护林,提升土壤保持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强化山体、山林、水体、湿地保护,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b]三、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七)健全监管制度和标准。[/b]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明确差异化针对性要求,分类精准监管。完善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严格依照标准实行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b](八)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b]建立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依法依规严格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造成水土流失的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推行基于企业自主监控的远程视频监管等方式。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提高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  [b](九)加强协同监管。[/b]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共享、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加强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充分发挥司法保障监督作用。健全与纪检监察机关沟通机制,及时将发现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能力,保障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投入。  [b](十)强化企业责任落实。[/b]生产建设单位应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水土保持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地表扰动,严禁滥采乱挖、乱堆乱弃,全面落实表土资源保护、弃渣减量和综合利用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加强行业指导。  [b]四、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十一)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b]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在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三峡库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各地要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  [b](十二)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b]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面源污染防治,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因地制宜完善田间道路、坡面水系等配套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推进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加大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统筹推进保护性耕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好黑土资源。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缓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b](十三)抓好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b]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黄土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积极推进南方丘陵山地带崩岗综合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b]五、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  (十四)健全水土保持规划体系。[/b]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全国重要江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推进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依据全国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及时制定或修订本行政区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保持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和任务。强化规划实施跟踪监测评估。  [b](十五)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b]创新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组织实施方式,优化项目审批程序。积极推行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建设模式,发挥好村级组织、土地使用者、承包经营者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和治理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完善治理成果管护制度,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政府和受益主体分摊机制。  [b](十六)加强水土保持考核。[/b]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b](十七)强化水土保持监测评价。[/b]构建以监测站点监测为基础、常态化动态监测为主、定期调查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完善全国和重点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深化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局,按照事权划分,明确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健全运行机制。按年度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定量掌握全国各级行政区及重点流域、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成效。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制度,保证监测数据质量。  [b](十八)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b]推进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强化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等信息共享和部门间互联互通,提高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围绕水土流失规律与机理、水土保持与水沙关系、水土保持碳汇能力等,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水土保持领域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  [b]六、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b]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b](二十)强化统筹协调。[/b]建立水土保持部际协调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水利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理,加强跨区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协同,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抓好督促落实。  [b](二十一)加强投入保障。[/b]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水土保持投入。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对集中连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达到一定规模和生态修复预期目标的相关实施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对淤地坝淤积和侵蚀沟、崩岗、石漠化治理等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制定完善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价指标和核算方法,健全水土保持标准体系。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b](二十二)强化宣传教育。[/b]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学科建设。将水土保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强化以案释法、以案示警,引导全社会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加强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和文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讲好水土保持“中国故事”。

  • 【讨论】各省土壤流失情况

    “十一五”期间,江苏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农村河道疏浚等措施,全省共减少土壤流失量440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46835万立方米,新增蓄水量30万立方米。其他省的水土流失的情况如何呢,?

水土流失相关的资料

水土流失相关的资讯

  • 424万!广东省2022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招标
    项目编号:440001-2022-22231项目名称:2022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4,244,5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2022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合同包预算金额:4,244,5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其他水利管理服务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动态分析评价、监测点水土流失监测、土壤侵蚀量计算和监测资料整(汇)编等。1(项)详见采购文件4,244,5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项目通过验收。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建立严格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管制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水土保持领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二、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四)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有关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应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五)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统筹布局和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对暂不具备水土流失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不宜开发利用的高寒高海拔冻融侵蚀、集中连片沙化土地风力侵蚀等区域,加强封育保护。(六)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把巩固提升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的重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垦,加强天然林和草原保护修复,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充分发挥林草水土保持功能。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田防护林,提升土壤保持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强化山体、山林、水体、湿地保护,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绿色城市建设。三、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七)健全监管制度和标准。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明确差异化针对性要求,分类精准监管。完善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严格依照标准实行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八)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建立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依法依规严格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造成水土流失的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推行基于企业自主监控的远程视频监管等方式。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提高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九)加强协同监管。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共享、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加强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充分发挥司法保障监督作用。健全与纪检监察机关沟通机制,及时将发现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能力,保障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投入。(十)强化企业责任落实。生产建设单位应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水土保持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地表扰动,严禁滥采乱挖、乱堆乱弃,全面落实表土资源保护、弃渣减量和综合利用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加强行业指导。四、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十一)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在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三峡库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各地要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十二)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面源污染防治,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因地制宜完善田间道路、坡面水系等配套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推进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加大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统筹推进保护性耕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好黑土资源。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缓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十三)抓好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黄土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积极推进南方丘陵山地带崩岗综合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五、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十四)健全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全国重要江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推进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依据全国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及时制定或修订本行政区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保持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和任务。强化规划实施跟踪监测评估。(十五)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创新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组织实施方式,优化项目审批程序。积极推行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建设模式,发挥好村级组织、土地使用者、承包经营者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和治理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完善治理成果管护制度,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政府和受益主体分摊机制。(十六)加强水土保持考核。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十七)强化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构建以监测站点监测为基础、常态化动态监测为主、定期调查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完善全国和重点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深化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局,按照事权划分,明确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健全运行机制。按年度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定量掌握全国各级行政区及重点流域、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成效。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制度,保证监测数据质量。(十八)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推进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强化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等信息共享和部门间互联互通,提高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围绕水土流失规律与机理、水土保持与水沙关系、水土保持碳汇能力等,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水土保持领域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六、保障措施(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十)强化统筹协调。建立水土保持部际协调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水利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理,加强跨区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协同,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抓好督促落实。(二十一)加强投入保障。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水土保持投入。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对集中连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达到一定规模和生态修复预期目标的相关实施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对淤地坝淤积和侵蚀沟、崩岗、石漠化治理等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制定完善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价指标和核算方法,健全水土保持标准体系。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二十二)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学科建设。将水土保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强化以案释法、以案示警,引导全社会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加强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和文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讲好水土保持“中国故事”。
  • 人物专访丨王兵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1956年,在西北这片广阔的黄土大地上第一所致力于土壤侵蚀过程与模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地农业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解决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科研机构拔地而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 今天有幸邀请王兵副站长,进行专访。 王兵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副站长,科技部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副站长,《水土保持通报》第六届编委、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长期坚守野外试验,主要从事植被恢复与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在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响应机制、土壤质量、土壤分离过程水动力学机理、土地利用对土壤分离过程的影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科研积累,掌握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状况、土壤侵蚀现状和存在问题均有详细的了解。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等13项,参与课题5项,发表论文45篇,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6)、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2016)等。 Q:王站长,您好,请问您一直都从事防旱相关工作么?答: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 插叙提起安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下文简称:安塞站)就坐落在这里。在陕西省,曾经有过很多与安塞站发展模式类似的野外试验站,但坚持发展下来,并进入国家野外台站序列的只有两个,安塞站便是其一。安塞站始建于1973年,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科技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教育部与水利部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野外科研教学基地。 Q:您应该算是安塞站的元老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答:我是2007年来到安塞站。在这里,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之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这会儿其实对于我来说有很多选择,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回到安塞站。因为我觉得还是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才愿意回到这里。我的科研是从这开始的,所以我还想在这继续做下去。“厚重朴实、协力攻关、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黄土精神已成为一种“血脉传承”, 黄土精神是整个水保所的精神,是一代代水保人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应该说起源于安塞站,成长于安塞站,因此更成为安塞站的精神支柱。”刺槐林补植灌木实验千里黄河一壶收——李朴芳 稀树大草原——王百群 Q: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答:2011年7月-8月,我们在安塞站山地试验场进行原位放水冲刷试验,以探讨植被恢复近地表特征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安塞这个地方夏天太阳很毒,我们在草地上作试验,没有遮阴的地方,很容易中暑。为了赶进度,我们住在山上的工具房,清晨5点开始试验,上午11点返回,下午5点开始整理试验样品至晚上11点,期间自己想办法做饭,持续了45天,现在想着都觉得累。付出——王颖 取样——郭小谋路——徐炳成 Q:冒昧地问一下,您觉从事这一行苦不苦?答:不辛苦,我们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才能换来今天的绿色青山。 时装秀——朱兆龙时装秀2——朱兆龙希望——史新合 Q: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心得体会么?答:努力工作,保持一颗纯朴的科研之心。 专注——许明祥 温室的阳光——严翔 大学生夏令营 Q:对于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地区的人们,您想对大家说的话?答:我们站所在地区降水量多年平均505mm,水土流失严重是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我们更应在植被改造、荒漠监测方面多下功夫。消失的黑土——郭胜利 退耕显效——刘普灵 为了实现“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之愿望,岛津制作所自1875年在京都创业以来,秉承创业者的先驱精神,在这个公司宗旨的指导下,拓展事业145年载。 其中分析计测仪器和产业机械产品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通过客户的事业,向社会提供放心和便利的帮助。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经常使用LC-2030、LC-30A进行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 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岛津仪器的支持大量样品的分析;模块化 LC : 扩展性好,覆盖所有LC分析;一体机 LC : 操作方便,适用于例行分析等特点,也为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注入了一份力量。 实验室的岛津仪器 注:本文中摄影素材均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科研人员拍摄作品。 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始终不畏挫折,不断挑战地走过来了。让我们成为遇到困难勇敢面对,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在行业领跑世界的存在,让我们成为能够向客户事业和研究提供解决方案的存在。 为了实现人们的愿望,为社会做出贡献。岛津会继续挑战前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