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环境管理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迈进——访先河环保市场部部长马江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09/03 16:45:40
导读: 目前,我国环境市场的发展态势如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相关企业在应对市场的变化时采取了怎样的举措……仪器信息网邀请了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马江红为大家进行解答。

随着技术提升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时监测大气质量、水质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这些监测手段不仅提升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环境市场的发展态势如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相关企业在应对市场的变化时采取了怎样的举措……仪器信息网邀请了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马江红为大家进行解答。

企业微信截图_17255950425431.png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马江红

仪器信息网:当前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如何,面临着哪些转型和挑战呢?

马江红:《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分阶段研究提出2025年、2030年、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预期目标。《“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推动生态要素系统统筹管理,增强生态环境监测。

这些政策都开启了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环保产业也从“十二五”、“十三五快速增长阶段,转而进入“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转型方面来讲,重点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首先,环境管理思路的转变:国家将进一步推动从环境污染防治为主,转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国家及地方管理人员,将更多地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为导向,加快推进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管理体制机制上,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各项制度、体制及机制相互配套、运转顺畅,持续推动管理和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其次,生态环境质量监管愈加细化:由之前国家对省市管理,逐渐转向对县、区,乡镇、农村、园区、企业进行管理,部分省份对企业建立监测站,尤其是加大对重大污染以及偷排漏排的管控。考核层级不断下沉,尤其会使得乡镇、农村、园区、污染源的管理进一步细化,同时各地政府对数据造假打击力度会进一步加强,数据真准全快新是下一步监测网关注的重点。

第三,生态环境创新技术应用将会增多: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新技术将会带动产业进入一个新高度,助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转型。国家正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未来需求重点将是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和治理,涵盖从遥感卫星、低空技术、地面监测技术创新,从技术层面来讲,大模型、算法算力等方面在生态环境领域应用,将会进一步加强,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会使生态环境监测网覆盖更全更广更深;同时,基于交叉因子、多介质协同控制、多领域全过程协同控制技术与装备,从而构建多尺度高精度空天地一体智能感知与智慧研判技术体系,都是下一步的技术创新及应用方向,这也进一步助力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精准、高效,为环境管理和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支撑。

仪器信息网:在这一背景下,先河环保在产品层面有怎样的布局或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马江红: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核心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新时代已经来临,围绕环保产业战略新机遇,先河环保不断打造新引擎,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及解决方案创新布局:

首先,公司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要求,构建生态大脑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各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在顶层设计上,生态大脑是以监测为基础,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以咨询为依托,以“蓝天云、碧水云、净土云、自然云、低碳云、健康云”六朵云为总体架构打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防治全链条的服务模式。其中,“蓝天云”“碧水云”“净土云”瞄准三大攻坚战,从说清现状、源头追溯、态势研判、总量评估、预见未来、决策指挥六个方面支撑生态环境智能管理;“低碳云”聚焦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自然云”致力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云”支撑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其次、围绕生态文明管理需求,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大数据应用平台。

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结合AI、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集生态系统智慧感知、生态环境评估评价、生态安全监测监管、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功能区全面分析等五大模块为一体的大数据架构体系,这是我们布局的亮点,其中对于卫星数据、生态数据、环境数据等相关数据链的打通、分析、应用尤为关键。这里面解决的难点问题是利用数值模型、扩散模型、气象模型、统计模型等,说清影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问题。公司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明确重点污染的管控时段,找到污染集中或污染浓度高的区域,实现精准治理,解决各地用户生态质量评价、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问题。大数据应用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为地方政府和生态系统管理者提供全面、实时、有力的数据和服务支持,切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三,打造数字化智慧运维系统,助力各地数智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前国家及各地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在线监测数据质量问题,针对当前空气站、水站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及质控管理,公司创新研发空气站、水站智慧运维系统,涵盖智慧运维、智慧质控、智能审核、智能监管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先河环保智慧运维系统基于物联网传感器、视频 AI、大数据及标识解析等技术,通过对站房、设备和辅助系统实施数智化改造,完善站点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远程自动质控,提前进行故障预测和异常数据报警,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减少人员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助力实现数据质量的“真、 准、全、快、新”。

仪器信息网:在自然生态监测及管理方面,先河环保有何亮点和突破点?目前该系统是否已经进入市场应用阶段、?

马江红:先河环保构建空天地一体化自然生态监测系统。聚焦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公司在监测技术方面,以遥感、高光谱、雷达、AI等前沿技术为基础,整合现有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形成上下协同、天地一体的生态系统感知和智慧监测体系。尤其是通过卫星、无人机、AI识别、声纹识别等进行自然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形成贯穿“污染-环境-生态” ,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全链条智慧感知服务体系,通过算法模型及大数据应用,为生态系统监测监管、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森林碳汇核算与提升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在水生态环境业务布局方面,国家将于“十四五”期间建立统一的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建立符合流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方法、指标体系、评价办法,基于此,公司创新研发基于“三水”统筹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围绕相关需求加快产品技术创新,提供涵盖栖息生境、水生生物以及理化指标的水生态监测评价服务,创新“三水”统筹管理理念,推进流域海域、地上地下协同治理,提供水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目标。

在水生态环境技术创新方面,先河环保推出高光谱扫描成像水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区域性水质多参数数据及时高效获取,快速了解河湖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状况;高光谱技术还可实现河岸植被覆盖面积、生长趋势及健康状况的监测,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如农作物、经济林和生态林。同时,公司通过AI图像识别等多元化技术手段,实现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等对象的智能监测。

在地下水监测方面,目前受原位传感器技术瓶颈影响,监测工作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采样并送检的方式。先河环保积极研发新技术,提供了一套自动洗井和采样方案,确保采集的水样能真实反映地下水质状况,并创新实现地下水自动洗井、自动采样、自动质控、自动分析等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地下水的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在应用效果上,目前我们自然生态、水生态、地下水等业务已广泛应用在近20个省份,我们重点参与了长江流域水生态图谱库建设项目,为水生生物形态学鉴定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支撑;此外,高光谱扫描成像水环境监测系统作为国产水生态类代表产品入选了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目前高光谱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公司重点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率先在永定河、呼伦湖、岱海等流域完成了水生态栖息生境高光谱监测应用研究,推动了新技术在该领域的深度应用;地下水也在20多个省进行了应用落地,尤其有效支撑了当前政府比较关注的双源地下水管理、地下水环境调查以及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等工作。

在后疫情时代,生态环境环境、自然资源管理及治理工作面临着企业和政府资金压力增大难题。采访的最后马江红认为,政府与企业合作可以探索灵活的资金解决方案,探索既能帮助政府缓解财政压力,又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新机遇的路径和办法,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logo
先河环保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