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因质疑科研项目评审,上海交大教授状告科技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12/22 11:37:04
导读: 2021 年 9 月 25 日,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教师程先华,向科技部王志刚部长及监督司部门投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颠覆科研诚信底线。

近日,有网友发布了题为《上海交大学教授实名举报科技部重点专项!敢颠覆科研诚信底线》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文章称,2021 年 9 月 25 日,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教师程先华,向科技部王志刚部长及监督司部门投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在 2021 年度指南方向「2.1 耐高温抗腐蚀传动系统轴承」的预申报项目评审中,没有按照中办国办颁发文件办理。并指出投诉对象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随后 10 月 25 日的回复中答非所诉。

据了解,程先华1982年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哈工大物理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清华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摩擦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机械部基金等项目,获得六项部级以上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其中一项为1999年度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所指导的博士生每年度都有多人获得国家优秀等奖学金;2004年所指导的一名博士生和一名硕士生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一名博士生和一名硕士生分获2004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和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在SCI、EI收录期刊及一级学报上发表100余篇论文。近年来申请了24项发明专利,其中三项已获授权,十八项已获公开。由于在教学与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入选2001年度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image.png

相关资料显示,举报人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教师程先华所领衔的团队于 2021 年申报了「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 2021 年度项目,申报项目的名称为「耐高温抗腐蚀传动系统动静压气体轴承」,根据科技部网站公开文件,7 位专家参与了此项目的预评审。程教授调研了七位专家的科研经历及业绩,认为其不熟悉团队申报项目关键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无法公平公正评审团队项目。对此,程教授提出三个疑问:

疑问一:依据中办、国办 2018 年颁发(三评)中的二、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中的(三)完善评审专家选取使用:初评环节实施小同行评议。七名专家是属于小同行吗?

疑问二:七名专家如果不是小同行的话,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随机抽取专家,怎么七名专家都不是小同行,是专家库出问题?还是评审专家遴选规范出问题?怎么破解?

疑问三:针对投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为什么不去征求中国轴承、材料、腐蚀、摩擦等学会(协会)组织判断七名专家是不是小同行?是不是熟悉指南方向内容?仅仅去征求是七名专家的意见,这能得到客观处理结论吗?

进而,程教授通过科技部部长信箱给王志刚部长及科技部监督司留言。随后,部长信箱对程教授的提问进行了回复,指出在 9 月已经针对同样问题给出了回复,结合前期核查的情况,研究认为维持此前的处理意见,认为 7 位专家可以胜任评审。对此,程教授于 11 月 10 日向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科技部,但截至 12 月 8 日都未获立案,故而程教授通过网络渠道再次对本事件进行了曝光。

问题的核心在于,程教授认为项目评审的七位专家不满足“小同行”的要求,不足以进行项目评审。

那么什么是小同行呢?程教授表示,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是按照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业内人士公认的小同行应该属于三级学科以内,因为有的项目涉及到的技术比三级学科还小,故常常用研究领域及方向,主要以科研经历及业绩来标识是否是小同行?是否熟悉项目指南方向的技术。

关于同行评审的是与非

实际上,同行评审是一项饱受争议的制度。有网友表示,每次评审专家绝大多数都是大同行,对被评审的领域根本不了解。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项目牵头单位要带上十到十五家单位申请,然后2~3个项目申请单位报上去,一下子就覆盖了几十家单位,专家库单位一回避再加上领域小点儿,能用的专家就基本没了。古人云:“隔行如隔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深耕,不同研究领域的专业壁垒越来越高,而同行评审保证了评审结果的专业性。

但同行评审也并非有益无害,2021年9月28日,Springer Nature旗下的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共3个专题合集)发布了对于多达400篇文章,表达了关切,指出这些文章存在操纵同行评审的不端行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中国学者参与。各路学阀操纵同行评审常态化,很多期刊给主编/编辑打招呼的不胜其数。虽然是号称国际优秀期刊,但一看作者,80%甚至90%的国内发文率,外人(外国人和圈外人)基本投不进去,经常不送审就拒了。2015年施普林格出版社也曾撤回64篇同行评审造假的论文。还有网友爆料,某高校垄断了某省级重点市实验的评审,几个专家串到一起,主宰一个省的实验室评审。大同行反而保证了一定的隐私性和公平性。

其实任何行业都讲圈子,审稿遇到熟人往往会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让别人通过,只是每个人的底线不一样。但另一方面,如果是小同行,也可能会出现因嫉妒或者内容撞车来故意拒掉项目或者文章,甚至第二年拿去偷偷的申请变成自己的项目。


人情世故,学阀学霸,标准缺失已成为当前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通过这件事情可以改进科技部的专家评审制度。此外,要警惕小圈子的学术近亲繁殖,避免形成利益集团,要同一切不合理的反抗,科研不能变成混圈子。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同行评审
用户头像

作者:KPC

总阅读量 14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nankingee2021-12-23 10:35:18
好一个一切不合理啊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