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安德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银牌1年 银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6178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ANDISSO > 解决方案 > 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下)

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下)

2024/07/29 17:15

阅读:2

分享:
应用领域:
制药
发布时间:
2024/07/29
检测样品:
化药制剂
检测项目: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参考标准:
/

方案摘要:

目的: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 结果: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等技术也应用于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领域。 结论: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相比于传统固体缓控释制剂,因其口服可接受性良好,剂量调整灵活,给药依从性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离子交换树脂;微囊;缓释混悬剂

产品配置单:

分析仪器

D1200 PRO 12位溶出自动取样装置

型号: D1200 PRO

产地: 上海

品牌: 安德盛ANDISSO

面议

参考报价

联系电话

方案详情:

4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由室温下呈固态的高熔点脂质(蜂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为主体形成的粒径约为50~1000nm的微粒给药载体[28],可以口服、鼻腔、皮肤、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制备方法包括:高压乳化法、微乳法、超声分散法等。

 

4.1 释药机理

药物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的释放途径包括:药物从脂质骨架的扩散释放和脂质骨架在脂肪酶作用下降解后药物释放。纳米粒中不同的药物包埋模式会显著影响释放行为,受药物在熔融态固体脂质中溶解度、药物和熔融脂质混合均匀性、固体脂质熔点和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药物在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的分布状态包括均匀分布型、纳米粒表层富集型和纳米粒核心富集型[29]。均匀分布型药物分散均匀,药物释放均一性相对较好;表层富集型药物突释现象非常严重;核心富集型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迟释[30]。此外,药物的释放行为也受到固体脂质的类型、纳米粒粒径、药物在脂质中晶型等因素影响。

 

4.2 口服给药中的应用特点

Tao[31]采用热熔超声法以山俞酸为固体脂质制备了负载恩诺沙星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粒包封率为95.9%、粒径为605nm,采用透析袋法考察药物释放,结果呈现出双相释放行为,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前4h内累计释放量达25.76%,随后持续释药至72h,人工胃液环境中因药物溶解度提高释药速率加快,但仍可持续释放24hKanwar[32]以槐糖脂为固体脂质,采用溶剂注入法分别制备了粒径在140nm范围的负载利福平和氨苯砜的两种纳米粒,透析法考察药物释放结果显示两种药物的释放都呈双相释放(图4),释药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利福平的释放由扩散和脂质溶蚀控制,而氨苯砜由扩散控制。固体脂质纳米粒除可实现缓释作用外,还可改善低渗透性药物的跨膜吸收以提高生物利用度。Ban[33]以三硬脂酸甘油酯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包载姜黄素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显示12h姜黄素的累计释放量小于40%,相比于姜黄素原料药,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2倍。

 

4.3 应用的局限性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载药量低,药物易排出,尤其是与脂质相容性较差的亲水性药物。药物通过掺入到脂肪酸链之间、脂质层之间或脂质晶体缺陷的无定形簇中实现载药,当制备纳米粒的固体脂质为单一、高纯度脂质时,脂质析出后紧密排列无多余空间包裹药物,导致载药减少,易导致药物在储存期间的排出。在固体脂质中混入液体脂质,可形成非致密排列的脂质基质,可提高纳米粒的载药能力,避免存储期间药物从基质中排出[34],此外,将亲水性药物与疏水反离子形成疏水离子对,采用复乳法载药等措施也可提高包封率和载药量[35]。体内稳定性问题,胃酸条件下,脂质分子中的羧基质子化,纳米粒不再带电,由于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导致纳米粒聚集,影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28]

 

5微囊技术

微囊(microcapsuleMC)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统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包裹固态或液态药物形成的微型胶囊,粒径范围通常为1~250μm,粒径小于1nm的也称为纳米囊[36]。制备方法包括凝聚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凝结法、超临界流体法、界面聚合法等。微囊化后可实现掩味、提高药物稳定性、缓控释等作用。

 

5.1 释药机理

微囊中药物的释放机制受到囊材性质的影响,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扩散、溶解、破裂、渗透和侵蚀[37]。扩散是微囊中药物释放最常见的机制,溶剂分子进入囊壳后溶解药物,药物分子穿过孔道实现释放,而当囊壳致密类似半透膜时,药物分子不易扩散通过而溶剂分子可自由通过时,药物在内外渗透压差驱动下通过小孔实现渗透释放。若囊壳受外力影响,不能维持完整性而破裂,药物将直接溶解释放。当囊壳为水溶性材料,可溶解于溶出介质中,药物以溶解机制释放,释放速率取决于药物固有溶出速率以及囊壳的溶解速度,而当囊壳材料为蜂蜡等不溶性材料时,药物的释放主要受控于由pH或水解酶介导的囊材侵蚀。

 

5.2 口服给药中的应用特点

Krieser[38]采用界面聚合法以普鲁兰多糖和Eudragit®RS100为聚合物材料,制备了粒径在134~158nm范围负载沙奎那韦的纳米囊,透析袋法考察纳米囊释放行为,结果显示48h药物累积释放量仅有约50%,释药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药物释放为囊壳侵蚀控制,并实现了良好的掩味作用,适于儿科抗HIV的治疗。微囊化可避免内容物被胃酸的破坏,可用于益生菌的口服递送,Dehkordi[39]以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分离物为囊材采用乳化界面凝聚法包裹嗜酸乳杆菌,游离细菌在模拟胃液中存活率仅有33.4%,微囊化后细菌存活率提高至87%。除实验室研究外,已有基于微囊化技术的口服用产品上市,如表3所示。

 

5.3 应用的局限性

微囊制备过程中以存在微囊的聚集,由于囊材从液态转为固态过程中存在粘性阶段使得微囊的黏附较难避免,可通过使用化学硬化剂、选择合适的囊壳材料和溶剂以及采用机械装置物理分离微囊以最小化这种影响[40]。此外工艺放大过程中使微囊粒径均一、包封率可控的也是微囊技术应用的限制性因素[40]

6原位凝胶技术

原位凝胶(in situ gelISG)是一种在给药前为液态,体内给药后因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发生固态或半固态相转变的液体制剂,具有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眼部等多种给药方式[41]。原位凝胶根据环境条件的刺激因素可分为:温度响应型、pH敏感型、离子敏感型、溶剂交换型、光响应型等,不同类型的原位凝胶形成机理往往不同,以温敏原位凝胶为例,其基本胶凝机理是当温度低于低临界溶液温度时,体系存在足够多的氢键使聚合物保持溶解状态,而随着温度升高,氢键数目减少至某一临界点,聚合物水溶液发生相分离,转变为有一定强度的固体或半固体形式的凝胶[42]。原位凝胶的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主要分为化学交联(光聚合、酶催化反应等)和温度、pH值、离子相互作用、立体复合或互补结合等诱导的物理交联两类。

6.1 释药机理

原位凝胶剂给药后,受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发生相转变形成具有骨架结构的凝胶,装载的药物被包封在凝胶的结构骨架中,体液渗入骨架孔隙溶解包封的药物,溶解后的药物通过凝胶骨架错综复杂的孔道扩散至体液环境,同时受凝胶骨架材料影响可能伴随骨架结构的溶蚀降解。此过程限速步骤包括:药物固有溶出速率、药物在孔道中扩散速度、骨架溶蚀速度,通常药物的固有溶出速率不是限速步骤,如图6所示,释药机制可分为:1)扩散机制;2)溶蚀机制;3)溶蚀与扩散相结合,亲水性小分子药物的释放主要受扩散控制,大分子药物、亲脂性药物的释放主要受骨架溶蚀控制。

6.2 口服给药中的应用特点

基于原位凝胶系统上市的产品集中于长效注射剂和局部给药制剂,如:皮下长效注射剂Eligard®、眼用原位凝胶剂TimopticXE®等,未见口服给药的原位凝胶产品且相关研究集中于pH敏感或离子敏感原位凝胶系统。Sharma[43]制备的含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和碳酸钙的离子敏感型对乙酰氨基酚原位凝胶,在胃内胶凝形成药物储库,持续释放药物可达24h,释药模型拟合表明药物释放符合扩散机制。此外,胃内原位凝胶还可通过生物黏附作用和胃漂浮作用实现胃滞留以递送在小肠上端吸收的药物,Moganti[44]以黄原胶、羟丙甲纤维素和碳酸钙制备胃漂浮原位凝胶,利用碳酸钙与胃酸反应的产气效果实现漂浮,家兔体内胃滞留实验表明该原位凝胶可滞留5.64hXu[45]将儿茶酚基团和硫脲基团分别修饰到透明质酸上,酸性条件下儿茶酚基团和硫脲基团形成化学键导致凝胶交联,利用儿茶酚基团与胃黏液中粘蛋白的分子间作用力实现了长达48h的胃黏膜黏附效果,促进了胃溃疡的愈合。

6.3 应用的局限性

药物突释问题,药物突释是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共性问题,给药后凝胶的形成需要时间,期间制剂以液体形式存在,药物易扩散造成突释,而口服给药后液体原位凝胶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若不能及时成胶会造成更高的药物突释。药物释放差异性大,口服原位凝胶固化过程中,由于胃肠道的蠕动,相比其他给药途径的形成的凝胶具有更大的形态不确定性,因释药表面积差异导致体内药物释放速率均一性差。此外,受胃肠道排空影响,口服原位凝胶药物释放环境的pH、离子种类等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这也造成了药物释放差异性大。通过联用其他缓控释技术如微囊、微球等可提高释药可控性,Amer[46]Eudragit®L100对氯沙坦钾进行微囊化包衣,后将微囊分散至由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构成的原位凝胶中,释药结果显示游离药物载入凝胶中在模拟胃液中15min内突释高达97.2%,而微囊化包衣后相同时间点药物释放仅有11.9%

7其他

除上述提高的缓控释技术外,还可通过将药物制备成复乳实现缓释。Yang[48]采用两步法以大豆油、Span80Tween20制备了内水相含玉米淀粉的负载虾青素的O/W/O型复乳,透析法考察药物释放结果显示2h内复乳内虾青素在模拟胃液中释放量<10%,在模拟小肠液中,虾青素逐渐释放持续时间长达5h,释药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药物释放受扩散机制控制,此外淀粉的加入避免了乳剂相分离的出现,提高了稳定性。此外,将药物与疏水性的酸或碱制成难溶性盐,降低药物溶解度,也可延长药物释放时间[49]。已有基于难溶性盐技术在长效注射剂产品上市,如Diphereline®等。口服应用方面,Sha[50]将地尔硫卓与果胶酸制备成难溶性地尔硫卓果胶盐,并对其进行微囊化处理,获得了12h仅释放50%药物的缓释混悬液。

8总结与展望

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因其良好的给药依从性是一种适合儿童、老人以及吞咽困难患者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虽然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和微囊化技术的口服缓释混悬液上市,但是由于这些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如适用药物范围窄、突释问题等)以及消化道系统特殊的生理条件,研发和生产此类缓控释制剂的成本和难度较高,长效注射剂领域缓控释技术向口服应用的迁移是可行的途径,此外仍需继续发展和应用新的给药系统以满足此类制剂的开发需求。


下载本篇解决方案:

资料文件名:
资料大小
下载
ANDISSOD1200Pro白皮书.pdf
2327KB
相关仪器

更多

12位透皮扩散装置

型号:T1200

面议

12位溶出装置

型号:D1200

面议

12位浸没池法溶出自动取样装置

型号:D1200 PRO浸没池

面议

相关方案

什么是长效释放注射剂(LAI) 药物加工?

长效注射剂(LAI)是设计有缓释给药系统的治疗方法,意味着药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逐渐释放到体内。延长释放活性药物成分(API)的概念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口服制剂自2001年开始上市,首款长效注射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通过了美国FDA的审批。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长效注射剂正日益受到青睐,我们将在本文稍后部分就此探讨。 经证实,尽管摄入量大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长效注射剂在激素替代疗法、疼痛治疗等方面很成功。然而, LAR注射剂的加工仍具有挑战性。尽管有许多备选的材料可作为给药载体,但是可生物降解的微球处于领先地位。微球很容易与各种原料药结合,并配制成储库型注射剂,在延长药物释放方面取得成功,具有显著功效。那么,它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制药

2024/09/03

新技术方法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来源

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投入并伴有高风险和较低的成功率,因此提高新药研发效率,以最快的速度获得高质量的药物分子是所有新药研发企业梦寐以求的结果。为了克服传统二维细胞和动物实验模型简单、与人相关性差、低预测性和/或高成本的弊端,开发和使用人体相关性更好、预测性更高、耗时更少、花费更低、动物福利更好的新技术方法已经迫在眉睫。高通量组学、类器官、器官芯片、模型引导的药物开发、人工智能等新型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并已经在新药研发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将对上述5种新技术方法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使读者能够对这些新技术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以促进这些新技术方法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关键词新药研发; 新技术方法; 组学; 类器官; 器官芯片; 模型引导的药物开发; 人工智能

制药

2024/08/26

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

目的: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 结果: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等技术也应用于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领域。 结论: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相比于传统固体缓控释制剂,因其口服可接受性良好,剂量调整灵活,给药依从性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制药

2024/08/20

使用 QbD 方法进行脂质体药物开发

质量源于设计 (QbD) 是一种系统的、基于风险的药品和生产开发方法,它在研究、开发和设计阶段使用质量改进的科学方法,以确保质量和安全在尽可能早的阶段被设计进入产品。本文重点关注 QbD 原理在脂质体开发中的最先进应用。QbD 方法最近被提议作为获得更高质量脂质体产品的有用工具,因为它们的开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涉及复杂的制剂和生产工艺。因此,本文将概述当前定义关键材料属性或工艺参数与产品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设计空间的策略。此外,还将描述当前的表征方法,作为 QbD 范例中所需的控制策略的一部分。

制药

2024/08/09

上海安德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上海安德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常德路1341号B栋102室 联系人: 谢先生 邮编: 200060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6178

友情链接: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