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

仪器信息网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厂商

  • 公司研发产品以工业设备健康管理系统为核心,重点锁定设备的“健康和亚健康”阶段,研究设备动态损伤规律,设计和实施预防保健,健康监测,平衡调整,动态维修策略和健康保健等诊断服务,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公司经营产品及服务项目:智能传感器、远程诊断系统、人工智能检测仪、数据采集分析仪、化工设备保养方案、工业设备检修方案、故障诊断报告、故障运维建议、劣化预警监测等产品服务,公司产品和服务已覆盖电力、石化、冶金、重型装备、机车、水泥、自来水等行业。??振迪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服务:振动分析,现场动平衡校正,激光对中,有限元仿真计算,应力测试,红外热成像检测,油品分析,超声波检测,技术咨询及培训。
    留言咨询
  • 华通力盛(北京)智能检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拥有生态环境智能化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环境监测系统建设、集成与运维等核心技术与业务,是专业从事“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环保行业深耕十余年,拥有国家生态环境服务等三十余项行业资质及技术发明专利,是山东省建设及运营超级站(组分站)技术能力最强的第三方服务商,是国内生态环境领域的领先企业,为环境空气达标和改善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公司承担了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超级站(组分站)运维及数据分析工作、“VOCs&气溶胶激光雷达走航车”、臭氧激光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分析及运维工作。同时承担济宁、德州、烟台等超级站(组分站)的数据分析及运维服务,为各地市共提供千余份分析报告。公司承接了省控及市控300余套城市环境质量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运维及数据分析工作。公司的“生态环境智慧管控”服务助力日照市2020年PM2.5从45ug/m3降到35ug/m3,改善幅度达到22.2%。公司在山东省承担了18套PAMS57和8套环境VOCs117项在线监测仪器的建设运维和数据分析工作,市场份额超过70%。公司于2018年受山东省济宁市市政府和环保局委托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地级市激光雷达组网。公司先后共承担了山东各地市30余套臭氧激光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激光雷达、温湿度激光雷达组网项目,在利用激光雷达进行精准溯源、分析污染传输、分析污染成因、污染预警预报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成果。总之,华通力盛(北京)智能检测集团有限公司专业突出、技术领先、业绩丰富、服务优质、实力雄厚,是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赖的技术专家和助手。
    留言咨询
  • SinoAppliTek(Beijing)Tech Co., Ltd是一家在工业过程和环保分析领域非常专业的在线分析仪制造厂商及系统服务集成商,隶属于比利时AppliTek公司,总部位于布鲁塞尔近郊。 我们专业制造各种在线分析仪器,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产品和服务遍布于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85年以来,AppliTek就致力于传统湿法化学技术的改革。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平台、高质量的部件及人机工程设计一直是我们自身开发技术的基础。我们在在线湿法化学项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藉此我们获得了同样巨大的应用数据库,几乎涵盖任何行业中的任何工艺监测需求。) 作为在线化学分析领域的领导者,我们拥有获得全球工业企业应用最为先进的UPA系列过程分析仪,广泛应用于例如盐化、石化、冶金、电镀、半导体、新能源等众多工业分析领域;在欧美氯碱企业行业独一无二的,普及率超过50%的EZ-BRINE在线钙镁离子监测系统;我们还拥有在环保及水质监测领域广泛应用的常规分析产品,如COD、TP、TN、TOC以及WaterGuard系列分析仪等;除此以外,我们研制了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的VibrioTox在线生物毒性分析仪和VPA在线重金属分析仪等产品以及专用于污水处理设施上的污泥毒性预警监测仪Ra-Tox。 更多详细信息请查询AppliTek总部网站www.applitek.com)
    留言咨询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仪器

  • WS-FP02 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名称: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 型号:WS-FP02 产地:中国 系统简介: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大敌,能在很短时间内,烧毁大面积的森林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森林环境生态平衡,造成气候失调、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和水源枯竭。WS-FP02 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区域的各种气象要素,可以预防森林火灾发生,以及在林火发生时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合理的灭火工作,使财产损失降至较低。WS-FP02 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可于现场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并据此提供短周期分析结果。 系统特点: 根据内置公式计算防火等级,高于预警阈值可自动通过短信等方式向指定号码报警 可以根据需要拓展实时图像监测系统,在防火指挥中心通过远程摄像装置观看实时图像 可以根据需要加装可燃物温度传感器,监测下垫面可燃物温度 支持太阳能供电系统,可无人值守运行 不必频繁维护,适合野外安装使用 技术指标:参数量程精度分辨率空气温度-40~60℃ ±0.2℃0.1℃相对湿度0~100 %<2%0.1%风速0.2~75m/s±1%0.1m/s风向0~360°<2°0.1°雨量0~100mm/min±4%0.1mm总辐射0~5000W/m2<3%1W/m2土壤湿度0~100 %±1%0.2%产地:中国
    留言咨询
  • 雷电预警监控系统 400-860-5168转4652
    雷电预警监控系统是实时探测大气电场等雷电特征参数。雷电预警监控系统大气电场仪是用于持续监测与雷暴有关的电器静电场的仪器(如场磨式大气电场仪)。大气电场参数可以由大气电场仪完成。一、产品简介雷电预警监控系统是全数字化电场探测与雷电预警平台,其核心电场探测结构基于电荷感应原理、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研制,无电机等易磨损可动机械部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易于集成等突出优点。该系统采用电场微分结合门限阈值优化雷电预警算法,与常规采用的门限阈值方法相比较,大概率规避人为干扰(雨天/大风/雪天/扬尘)等引起的误报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预警的准确度。雷电预警系统预警准确、便于组网、安装方便,雷电预警监控系统主要面向航天国防、气象、石油石化、电网、景区、矿山、油库、军事等领域大气电场探测和雷电局域短时预警的应用需求。二、产品构成1.雷电预警探头2.数据处理主机3.太阳能供电系统4.防直击雷系统5.浪涌系统6.接地系统7.选配功能,温度、湿度、升降避雷针三、产品特点1.用户可以将雷电预警系统探头与电脑连接,从而达成远程监控的目的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雷云静电场强度和极性变化做出更准确的判断3.本系统可以与声光报警系统相连接4.系统软件具备了完善的网络传输功能;数据的传输完全遵循网络协议5.配套中央监控软件,用户可通过一台PC机进行监控使用四、技术参数设备名雷电预警系统电场测量范围-30kV/m~30kV/m分辨力20V/m准确度优于5%探测距离(半径)15KM传感器重量3kg总重量50kg输入电压24VDC/220VAC功耗0.65W(传感器);1.8W(系统)尺寸300mm(传感器);1.5m(支架)工作温度-40℃~55℃(传感器);-20℃~55℃(控制器)部署位置(室内/室外)室外是否支持机架部署(室内)/上架高度1.5m(支架)管理接口类型RJ45、RVV可支持的管理(控制)功能3级预警阈值设置、外场系数设数据接口数量及类型1个航空插口,1个网络接口外发数据带宽需求50Mbps外发数据频率1s外发数据通信协议自有协议五、安装注意事项1.雷电预警探头应在晴天进行安装2.雷电预警探头应安装于无遮挡以及周边无遮挡物的户外3.不得安装在发电机排气出口处、电线杆旁及高压线下4.在非正常情况下,在突起于地面、靠近天线杆或其他设备时,场强及其测试数据有可能会被干扰5.有线方式下,室外电场仪探头至室内主机的布线距离不建议超过100米6.更多详情请咨询本公司7.如有参数更新,恕不另行通知,技术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六、安装步骤1.从箱子取出全套雷电预警系统2.将支架固定到指定安装位置,用螺栓固定3.将避雷针顶部的接闪尖连接接地线,另外一端接地线从支架内部引入,从支架底部孔引出,将接地极及其他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将避雷针接地线连接4.将大气电场仪探头的线从支架内部引入,从支架中间的孔引出,接入到主控箱,主控箱内有三根线,按照颜色连接,并做好绝缘处理5.将太阳能板固定到支架上,将太阳能线按照颜色接入到引出的电源线上6.在控制室内将控制箱在合适的位置安装,一般选择挂墙。将报警器的线接入到控制箱,按照颜色与控制箱连接。将220V电源接入到空开上7.从前端主控箱按照接口引出一根网线,一根控制线,接入控制室内的控制箱,按照接口将网线、控制线接入8.将主控箱开关、室内控制箱开关电源打开9.打开电脑,将主控箱IP输入电脑即可
    留言咨询
  • 雷电预警监控系统 400-860-5168转5113
    雷电预警监控系统指利用闪电定位、雷达、卫星、地面电场和探空等观测资料,通过多资料融合应用、统计分析、临近外推及数值预报等技术手段对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闪电的区域进行识别、跟踪和预报预警。 一、产品简介雷电预警监控系统 雷电预警系统是全数字化电场探测与雷电预警平台,其核心电场探测结构基于电荷感应原理、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研制,无电机等易磨损可动机械部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易于集成等突出优点。该系统采用电场微分结合门限阈值优化雷电预警算法,与常规采用的门限阈值方法相比较,大概率规避人为干扰(雨天/大风/雪天/扬尘)等引起的误报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预警的准确度。雷电预警系统预警准确、便于组网、安装方便,主要面向航天国防、气象、石油石化、电网、景区、矿山、油库、军事等领域大气电场探测和雷电局域短时预警的应用需求。二、产品构成1.雷电预警探头2.数据处理主机3.太阳能供电系统4.防直击雷系统5.浪涌系统6.接地系统7.选配功能,温度、湿度、升降避雷针三、产品特点1.用户可以将雷电预警系统探头与电脑连接,从而达成远程监控的目的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雷云静电场强度和极性变化做出更准确的判断3.本系统可以与声光报警系统相连接4.系统软件具备了完善的网络传输功能;数据的传输*遵循网络协议5.配套中央监控软件,用户可通过一台PC机进行监控使用四、技术参数设备名雷电预警系统电场测量范围-30kV/m~30kV/m分辨力20V/m准确度优于5%探测距离(半径)15KM传感器重量3kg总重量50kg输入电压24VDC/220VAC功耗0.65W(传感器);1.8W(系统)尺寸300mm(传感器);1.5m(支架)工作温度-40℃~55℃(传感器);-20℃~55℃(控制器)部署位置(室内/室外)室外是否支持机架部署(室内)/上架高度1.5m(支架)管理接口类型RJ45、RVV可支持的管理(控制)功能3级预警阈值设置、外场系数设数据接口数量及类型1个航空插口,1个网络接口外发数据带宽需求50Mbps外发数据频率1s外发数据通信协议自有协议五、安装注意事项1.雷电预警探头应在晴天进行安装2.雷电预警探头应安装于无遮挡以及周边无遮挡物的户外3.不得安装在发电机排气出口处、电线杆旁及高压线下4.在非正常情况下,在突起于地面、靠近天线杆或其他设备时,场强及其测试数据有可能会被干扰5.有线方式下,室外电场仪探头至室内主机的布线距离不建议超过100米6.更多详情本公司7.如有参数更新,恕不另行通知,技术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六、安装步骤1.从箱子取出全套雷电预警系统2.将支架固定到安装位置,用螺栓固定3.将避雷针顶部的接闪尖连接接地线,另外一端接地线从支架内部引入,从支架底部孔引出,将接地极及其他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将避雷针接地线连接4.将大气电场仪探头的线从支架内部引入,从支架中间的孔引出,接入到主控箱,主控箱内有三根线,按照颜色连接,并做好绝缘处理5.将太阳能板固定到支架上,将太阳能线按照颜色接入到引出的电源线上6.在控制室内将控制箱在合适的位置安装,一般选择挂墙。将报警器的线接入到控制箱,按照颜色与控制箱连接。将220V电源接入到空开上7.从前端主控箱按照接口引出一根网线,一根控制线,接入控制室内的控制箱,按照接口将网线、控制线接入8.将主控箱开关、室内控制箱开关电源打开9.打开电脑,将主控箱IP输入电脑即可
    留言咨询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资讯

  • 自然资源部: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通知》,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进行了部署。谁来监测?《通知要求》,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是中央和地方共担事权事项。自然资源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负责承担所辖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加强对所辖市县工作的监管。也就是说,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将以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为主要承担单位。监测什么?《通知》要求:聚焦分区生态特征,完善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优化站位布局。健全以生物为核心,涵盖地形地貌、底质和水体环境的海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以国控站位为主干、地方站位为补充、长期稳定的趋势性监测框架布局。开展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评估,掌握中国近海碳源-汇格局。开展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继续做好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拓展马尾藻、水母等新型生物暴发和海洋缺氧、酸化、微塑料等潜在生态风险监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主要是有机碳),是海洋储碳的重要机制之一,还获得了专门的称号,“蓝碳”。掌握中国近海碳源-汇格局,是未来碳中和重要的工作之一。微塑料是近日备受关注的污染物之一,此次《通知》要求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入海口海域,布局海洋微塑料监测。怎么监测?在能力建设方面,《通知》要求,统筹中央地方力量,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升级船舶监测设施设备,发展卫星、无人机、无人艇等大面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监测工作效率和覆盖水平。建设海洋生态监测站,发展野外定点精细化监测能力和配套室内测试、分析评价、样品数据保存能力,强化视频、原位在线等技术手段应用。能力建设要求覆盖的仪器既包括实验室仪器、便携式仪器、在线式仪器等传统类型的仪器,也包括无人机、卫星等更加机动化的仪器设备。对各大仪器厂商来说是一个好机会。全文如下: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通知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和管理手段。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科学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面临形势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海岸带地区受高强度开发干扰显著,海洋生态问题存量较多,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丧失及破碎化问题突出,入海污染物总量依然很大,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多发,生态保护任务仍然复杂艰巨。面对新发展阶段,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顶层设计亟需加强,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业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为系统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供有力支撑。二、准确把握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体系布局(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中央和地方分工协作、高效运行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业务体系,实施业务化海洋生态调查、监测、评估、预警,逐步掌握全国海洋生态家底,分析评估受损状况及变化趋势,预警生态问题与潜在风险,提出保护措施建议,实现“三清楚”,即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清楚、对典型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演变趋势清楚、对重大生态问题和风险清楚。(二)体系布局。构建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辐射极地和深海重点关注区的业务化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在近岸海域,重点聚焦重要河口、海湾、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高生物多样性或高生产力区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灾害高风险区等,优先布局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测。在管辖海域,对主要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实现全覆盖式大面监测。拓展极地、深海生态监测,积极参与公海保护有关工作。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是中央和地方共担事权事项。自然资源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负责承担所辖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加强对所辖市县工作的监管。自然资源部极地办和大洋办分别承担极地和深海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三、明确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主要任务(一)摸清我国海洋生态家底。开展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和基线调查,掌握近海生态类型、保护目标的分布和基本特征。针对重要生态类型细化掌握数量、质量、受损情况和保护利用状况,跟踪海洋生态变化趋势。实施海洋碳汇监测评估。构建海洋生态分类分区框架。建立海洋生态分类标准体系,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特征,统一划定国家级海洋生态分区,为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提供基本框架。各海区局会同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重点聚焦近岸海域,进一步细分各生态分区内的小尺度生态类型,构建精细化的区域海洋生态图。 开展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聚焦分区生态特征,完善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优化站位布局。健全以生物为核心,涵盖地形地貌、底质和水体环境的海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以国控站位为主干、地方站位为补充、长期稳定的趋势性监测框架布局。开展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评估,掌握中国近海碳源-汇格局。实施典型生态系统基线调查。建立典型生态系统定期调查制度,掌握类型、分布、重要生物类群、生境和相关保护利用活动等情况,查找分析生态问题,评估受损程度。实施海草床、红树林、盐沼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到2025年,各海区局会同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完成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牡蛎礁、海藻场、盐沼、泥质海岸、砂质海岸、河口、海湾等10类典型生态系统的全国性调查,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的典型生态系统调查工作。(二)推进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对完成基线调查的典型生态系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探索建立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发布预警产品,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各海区局针对涉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系统开展预警监测,沿海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围绕当地生态保护需求,做好辖区内的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监测。选取代表性区域建设生态监测站,针对生态受损问题和潜在风险,遴选关键物种、关键生境指标、关键威胁要素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发布典型生态系统预警。依据面临威胁的严重与迫切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索建立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等级,制订珊瑚礁、红树林、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预警技术指南,制作发布预警产品。(三)强化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继续做好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拓展马尾藻、水母等新型生物暴发和海洋缺氧、酸化、微塑料等潜在生态风险监测。沿海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生态灾害监测工作,各海区局承担近岸海域以外和跨区域生态灾害应急监测。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及时更新赤潮应急预案,开展赤潮高风险区立体监测,掌握赤潮暴发种类、规模、影响范围及危害,提高预警准确率。加强浒苔绿潮监测与防控效果评估,全过程跟踪浒苔附着生长、漂浮、聚集、暴发情况。针对水母、毛虾等局地性生物暴发,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监视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开展黄东海马尾藻暴发长期监测评估。拓展海洋缺氧、酸化和微塑料监测。依托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掌握我国海洋缺氧和酸化分布情况,在重点区域布设长期固定监测站点,开展趋势跟踪和影响评估,探索形成预警能力。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入海口海域,布局海洋微塑料监测。(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同监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国家战略,系统分析区域海洋生态保护需求,建立分工协调机制。对核电、油气等重大用海项目,明确用海企业监测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做好监管。各海区局牵头构建区域协同监测网络,对区域生态状况开展专题评价,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五)实施极地深海生态监测。极地办组织开展南北极生态分类分区,在南大洋、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科考站周边区域,开展基础环境、海洋生物和陆地植被、动物等要素长期监测,加强评估和预警。大洋办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开展生态本底调查和自然变化规律监测。在公海保护重点关注区,聚焦关键生境、脆弱冷水珊瑚、保护物种、洄游通道等,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在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区开展大洋真光层、弱光层和深海碳循环关键要素监测。(六)强化监测评价预警成果产出。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海洋生态状况评价,定期发布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根据管理需求发布专题评价产品,对重大生态问题风险发布预警,拓展预警产品发布渠道。各类监测数据成果逐级汇交、集成至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海洋生态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服务,支撑监管督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相关成果纳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七)严格质量管理。坚持监测质量是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生命线,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分级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抓紧制修订生态分类分区、生态现状调查、生态预警等级、生态监测站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技术标准规范。(八)加强能力建设。统筹中央地方力量,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升级船舶监测设施设备,发展卫星、无人机、无人艇等大面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监测工作效率和覆盖水平。建设海洋生态监测站,发展野外定点精细化监测能力和配套室内测试、分析评价、样品数据保存能力,强化视频、原位在线等技术手段应用。依托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设计、分级建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四、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保障支撑(一)加强组织领导。自然资源部负责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和整体协调。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要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和技术优势,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辖区各项任务组织实施,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加强关键环节监督。(二)建立多元投入渠道。按照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推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纳入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强化生态预警监测在海洋生态保护补偿中的基础性作用。(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国家级业务中心,发展海区级业务中心,强化基层台站建设,健全完善地方各级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人才培养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健全人才交流培训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学科业务带头人培养。(四)强化开放共享。联合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组织建立生态监测伙伴关系,开展监测协作和成果共享,鼓励支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积极开展生态预警监测领域国际合作,加强交流借鉴,输出我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规则制定,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通知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和管理手段。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科学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面临形势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海岸带地区受高强度开发干扰显著,海洋生态问题存量较多,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丧失及破碎化问题突出,入海污染物总量依然很大,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多发,生态保护任务仍然复杂艰巨。 面对新发展阶段,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顶层设计亟需加强,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业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为系统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供有力支撑。二、准确把握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体系布局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中央和地方分工协作、高效运行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业务体系,实施业务化海洋生态调查、监测、评估、预警,逐步掌握全国海洋生态家底,分析评估受损状况及变化趋势,预警生态问题与潜在风险,提出保护措施建议,实现“三清楚”,即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清楚、对典型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演变趋势清楚、对重大生态问题和风险清楚。 (二)体系布局。 构建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辐射极地和深海重点关注区的业务化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在近岸海域,重点聚焦重要河口、海湾、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高生物多样性或高生产力区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灾害高风险区等,优先布局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测。在管辖海域,对主要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实现全覆盖式大面监测。拓展极地、深海生态监测,积极参与公海保护有关工作。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是中央和地方共担事权事项。自然资源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负责承担所辖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加强对所辖市县工作的监管。自然资源部极地办和大洋办分别承担极地和深海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三、明确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主要任务 (一)摸清我国海洋生态家底。开展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和基线调查,掌握近海生态类型、保护目标的分布和基本特征。针对重要生态类型细化掌握数量、质量、受损情况和保护利用状况,跟踪海洋生态变化趋势。实施海洋碳汇监测评估。 构建海洋生态分类分区框架。建立海洋生态分类标准体系,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特征,统一划定国家级海洋生态分区,为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提供基本框架。各海区局会同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重点聚焦近岸海域,进一步细分各生态分区内的小尺度生态类型,构建精细化的区域海洋生态图。 开展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聚焦分区生态特征,完善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优化站位布局。健全以生物为核心,涵盖地形地貌、底质和水体环境的海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以国控站位为主干、地方站位为补充、长期稳定的趋势性监测框架布局。开展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评估,掌握中国近海碳源-汇格局。 实施典型生态系统基线调查。建立典型生态系统定期调查制度,掌握类型、分布、重要生物类群、生境和相关保护利用活动等情况,查找分析生态问题,评估受损程度。实施海草床、红树林、盐沼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到2025年,各海区局会同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完成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牡蛎礁、海藻场、盐沼、泥质海岸、砂质海岸、河口、海湾等10类典型生态系统的全国性调查,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的典型生态系统调查工作。 (二)推进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对完成基线调查的典型生态系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探索建立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发布预警产品,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各海区局针对涉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系统开展预警监测,沿海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围绕当地生态保护需求,做好辖区内的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 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监测。选取代表性区域建设生态监测站,针对生态受损问题和潜在风险,遴选关键物种、关键生境指标、关键威胁要素实施动态跟踪监测。 发布典型生态系统预警。依据面临威胁的严重与迫切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索建立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等级,制订珊瑚礁、红树林、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预警技术指南,制作发布预警产品。 (三)强化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继续做好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拓展马尾藻、水母等新型生物暴发和海洋缺氧、酸化、微塑料等潜在生态风险监测。沿海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生态灾害监测工作,各海区局承担近岸海域以外和跨区域生态灾害应急监测。 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及时更新赤潮应急预案,开展赤潮高风险区立体监测,掌握赤潮暴发种类、规模、影响范围及危害,提高预警准确率。加强浒苔绿潮监测与防控效果评估,全过程跟踪浒苔附着生长、漂浮、聚集、暴发情况。针对水母、毛虾等局地性生物暴发,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监视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开展黄东海马尾藻暴发长期监测评估。 拓展海洋缺氧、酸化和微塑料监测。依托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掌握我国海洋缺氧和酸化分布情况,在重点区域布设长期固定监测站点,开展趋势跟踪和影响评估,探索形成预警能力。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入海口海域,布局海洋微塑料监测。 (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同监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国家战略,系统分析区域海洋生态保护需求,建立分工协调机制。对核电、油气等重大用海项目,明确用海企业监测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做好监管。各海区局牵头构建区域协同监测网络,对区域生态状况开展专题评价,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五)实施极地深海生态监测。极地办组织开展南北极生态分类分区,在南大洋、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科考站周边区域,开展基础环境、海洋生物和陆地植被、动物等要素长期监测,加强评估和预警。大洋办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开展生态本底调查和自然变化规律监测。在公海保护重点关注区,聚焦关键生境、脆弱冷水珊瑚、保护物种、洄游通道等,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在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区开展大洋真光层、弱光层和深海碳循环关键要素监测。 (六)强化监测评价预警成果产出。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海洋生态状况评价,定期发布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根据管理需求发布专题评价产品,对重大生态问题风险发布预警,拓展预警产品发布渠道。各类监测数据成果逐级汇交、集成至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海洋生态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服务,支撑监管督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相关成果纳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 (七)严格质量管理。坚持监测质量是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生命线,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分级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抓紧制修订生态分类分区、生态现状调查、生态预警等级、生态监测站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技术标准规范。 (八)加强能力建设。统筹中央地方力量,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升级船舶监测设施设备,发展卫星、无人机、无人艇等大面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监测工作效率和覆盖水平。建设海洋生态监测站,发展野外定点精细化监测能力和配套室内测试、分析评价、样品数据保存能力,强化视频、原位在线等技术手段应用。依托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设计、分级建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四、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保障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然资源部负责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和整体协调。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要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和技术优势,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辖区各项任务组织实施,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加强关键环节监督。 (二)建立多元投入渠道。按照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推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纳入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强化生态预警监测在海洋生态保护补偿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国家级业务中心,发展海区级业务中心,强化基层台站建设,健全完善地方各级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人才培养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健全人才交流培训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学科业务带头人培养。 (四)强化开放共享。联合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组织建立生态监测伙伴关系,开展监测协作和成果共享,鼓励支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积极开展生态预警监测领域国际合作,加强交流借鉴,输出我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规则制定,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 湖南省着力构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体系取得可喜进展
    湖南省是我国有色金属之乡,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复杂治理难度大,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标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管控和风险防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提升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近几年来,湖南省从完善常规监测网络、实施加密和专项监测、建设重金属自动监测系统、开展水污染预测预报等多方面着力,构建多层次、网络化、自动化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体系,取得可喜进展和积极成效。1开展流域特征重金属污染物的常规和专项监测 自“十三五”以来,在全省水环境常规监测工作中,对湘江流域所有断面每月加测铊,资江流域所有断面加测锑;在“锰三角”及相关地区设置12个断面开展锰的专项监测;在全省14个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点位,开展特征污染因子的专项监测。以上常规和专项监测断面(点位)基本覆盖了全省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构建了一张较完整的重金属监测网络,全面掌握省内各流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推进铊、锑重金属自动在线监测能力建设 针对湘江流域、资江流域存在的铊、锑及其它特征重金属污染问题,湖南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建设了33个重金属自动监测站,监测指标覆盖镉、铅、砷、锑、锰、氟化物等,为及时掌握重点流域的重金属污染实时动态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重金属自动在线监测网络,2021年初,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湖南省重金属铊、锑水质自动监测网络试点建设方案》,在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重点涉铊和涉锑工业园下游、涉铊和涉锑重点区域下游,依托现有水质自动站加装铊自动监测系统,高效率完成了点位设置、仪器选型、检测方法验证比对和设备招标建设等工作,目前42套铊自动监测系统、8套锑自动监测系统已经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数据联网,初步实现全省饮用水源地、湘江流域铊和资江流域锑污染实时监控。后期将通过在线数据分析和GIS技术和物联网等手段,开展铊、锑的实时动态和迁移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全省饮用水源地与湘江流域铊、资江流域锑的浓度变化和污染扩散规律,实现全省饮用水源地与湘江流域铊和资江流域锑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溯源。3针对重金属超标及临界超标断面开展加密监测 根据省厅将水环境加密监测全年常态化的环境管理需求,结合全省地表水水质现状和水质自动站布设、数据使用情况,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全省地表水重点断面加密监测工作方案》,自2020年5月启动加密监测,对现阶段超标或水质明显下降的断面加强监控,其中包括了湘江流域和资江流域的重金属指标加密监测。加密监测频次为每旬监测,编制加密监测旬报,向管理部门及时报送流域重金属污染态势,为湖南省防范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应急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4流域水环境环境预测预警平台建设取得创新进展 依托湖南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省级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信息平台建设,并选择湘江一级支流耒水为重金属污染典型流域,开展了水环境污染预测预报技术探索研究,目前该信息平台已完成一阶段开发,投入试运行。该平台采用delft3d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在融合水质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入河排放口等数据的基础上,与水文、气象、农业等部门开展合作,收集相关流域水文气象和农业面源数据,运用大数据及GIS技术,建立了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测模型、水环境污染追踪溯源模型、水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预测模型、水环境风险应急分析和应急决策模型,进行水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的高度集成、融合计算与应用,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污染溯源、承载力测算和应急决策支持功能,并结合移动终端实现应急联动,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以上措施和项目的实施,目前湖南省已初步构建了“手工+自动+模型预测”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报预警监测体系,未来必将在湖南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预期作用,推动全省饮用水源安全保护和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防控工作跃上新台阶。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方案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资料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试剂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论坛

  • 水质预警监测

    水质预警监测

    [img=,539,53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8497_3121404_3.png[/img][img=,554,55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70421353063_01_3121404_3.jpg[/img][b]主要优势 :[/b]■环境预警监测系统有商智通研发,是当前市场上功能最全、最强的物联网环境预警监测系统。■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工期短,长期可靠,后期维护简单。■不受距离、地域影响,能够分散布点,后端集中管理。■针对户外特殊环境,推出无电无网方案,不需要专门布电线、网线,降低了工程成本。■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具有完备的后段管理平台及手机APP。■云端推送,保证任何一条报警信息都能100%收到。■设备发生断电断网或硬件故障能够做到故障提示显示。■跟随市场发展,系统能够不断更新换代,始终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优势。[img=,560,42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56_3121404_3.png[/img][img=,690,50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57_3121404_3.png[/img][img=,543,41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58_3121404_3.png[/img][img=,569,43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59_3121404_3.png[/img][img=,628,38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60_3121404_3.png[/img][img=,238,34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61_3121404_3.png[/img]

  • 气体环境预警监测

    气体环境预警监测

    [img=,539,53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8624_3121404_3.png[/img][img=,554,55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70421353063_01_3121404_3.jpg[/img][b]主要优势 :[/b]■环境预警监测系统有商智通研发,是当前市场上功能最全、最强的物联网环境预警监测系统。■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工期短,长期可靠,后期维护简单。■不受距离、地域影响,能够分散布点,后端集中管理。■针对户外特殊环境,推出无电无网方案,不需要专门布电线、网线,降低了工程成本。■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具有完备的后段管理平台及手机APP。■云端推送,保证任何一条报警信息都能100%收到。■设备发生断电断网或硬件故障能够做到故障提示显示。■跟随市场发展,系统能够不断更新换代,始终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优势。[img=,560,42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56_3121404_3.png[/img][img=,690,50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57_3121404_3.png[/img][img=,543,41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58_3121404_3.png[/img][img=,569,43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59_3121404_3.png[/img][img=,628,38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60_3121404_3.png[/img][img=,238,34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42140_599161_3121404_3.png[/img][img=,160,30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182121_600995_3121404_3.png[/img][img=,436,29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182121_600996_3121404_3.png[/img]

  •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发布团体标准《水质毒性 鱼菌合一在线预警监测技术规范》的公告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有关单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 [2019] 1号)和《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团体标准《水质毒性 鱼菌合一在线预警监测技术规范》(T/JSSES 31-2023)已完成相应程序,经学会批准,现予以发布。[/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特此公告。[/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3年7月25日[/size][/font][/align][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731/6382639450752250632979356.pdf]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发布团体标准《水质毒性 鱼菌合一在线预警监测技术规范》的公告.pdf[/url]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耗材

  • 江苏南京扬尘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
    江苏南京扬尘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是由深圳奥斯恩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工地施工远程扬尘监控设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关规定,进行不同声环境功能区扬尘重点监控区监测点的连续自动监测且具有完善功能的扬尘噪音监测设备,主要用于主要适用于数字城管、智慧城市、建筑工地、垃圾场、拆迁工地、码头、产业园、社区、道路扬尘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监测的数据指标包括扬尘浓度、噪音指数,气象要素以及视频画面及气象参数。通过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实时、远程、自动监控颗粒物浓度以及现场视频、图像的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终端访问. 江苏南京扬尘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户外型设计方案,具备防尘防雨特性,可全天候24小时长时间连续自动工作。远程高清流畅1080P视频监控、超标预警抓拍上传图片功能。集成了H.265编码高清视频、360度全方位旋转云台、无线3G/4G,WIFI及宽带、光纤有线传输、远程监控监测&预警、通过奥斯恩主机采集系统扩展接口,可实现TSP、PM10、PM2.5、噪音、气象要素等数据采集等功能于一体的监测预警提示,通过奥斯恩扬尘污染监控云平台实时警报语音,视频,短信,微信推送等多种报警方式,联动现场喷淋降尘设备,可实现智能监测与联动治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产品特点:1、1080P全高清视频采集2、H.265高效率压缩编码3、水平位360度连续旋转4、垂直方向100度可调节5、可进行全天候24小时365天全时连续在线监测或定时监测;6、3G/4G、WIFI无线传输、ADSL 光纤等有线传输7、气象参数扩展:温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等气象信号的扩展接入,实现环境全面监控;8、全碳钢烤漆封装机箱:全铝合金外壳封装,坚固、防尘、防锈、防潮,适合各种恶劣工业环 境,防护等级为IP65;9、可保证相对湿度10%-90%,环境温度-40℃-70℃的正常工作;10、连接220V市电,如用户使用带有不间断电源备用时间视电池容量而定;11、可直接与环保局,建委,城管局等监管平台接入数据12、全部接线采用航空接头,傻瓜式安装,简易方便13、可立杆式安装,或者壁挂式安装系统参数:监测指标 测量范围 分辨率 准确度 备注PM2.5 0-500ug/m3 1ug/m3 ±10%PM10 0-2mg/m3 1ug/m3 ±10%TSP 0~40mg/m3 1mg/m3 ±10%风速 0-30m或0-60m 0.1m/s ±1m/s风向 0~360°/16方位 1° ±3°噪声 30~130dB 31.5Hz~8kHz ±1.5dB温度 -30~+70℃ 0.1℃ ±0.3℃湿度 0~100%RH 1%RH ±3%RH压力 500~1100hPa 0.1 hPa ±0.3hPa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市电220V供电 AC220V太阳能供电系统 含太阳能板及蓄电池通讯方式 RS485/232通讯,USB通讯3G/4G、WIFI无线传输、ADSL 光纤等有线传输标配3米支架 高度可定制户外高清LED屏幕 尺寸105*55cm 四行显示 含控制系统及防水外框 高清网络摄像头 高清1080P低码流一体化云台机,采用新H.265视频压缩算法 压缩比高图像质量好 130万像素 支持1280×960 分辨率,连续旋转,垂直方向 +90°-90 °
  • 山西工地扬尘PM10在线监测系统
    山西工地扬尘PM10在线监测系统是一款实时对空气的颗粒物浓度(PM2.5、PM10)、噪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的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各建筑施工现场、道路的环境、旅游景区、码头、大型广场等现场实时数据的在线监测,通过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实时、远程、自动监控颗粒物浓度以及现场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并能通过摄像头抓拍,所得数据均能通过无线网络及时传递到数据平台便于管控,并通过集中远程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生成质量趋势图,是城市环保、建筑、交通、市政等部门对大气污染控制评价的重要依据。 实现动态显示和分析城市扬尘污染的时空变化,与环境管理及城市建设管理相结合,实现统计分析、模型计算、报表分析、规划管理及其他业务处理等的可视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具有适用性广、测量速度快、准确性高、可在线实时测量等特点,相当于给工地装上了一个监测“天眼”。监控中心的监测系统对回传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对PM2.5、PM10超过预定数值的建筑工地进行实时报警,真正实现了对在建工地的精准监测、精准管理、精准监督。特点:1、人机交互界面,美观大方,信息量大、接线少、数据查看设定操作方便。2、具有扬尘预警、超标提醒、图像抓拍功能。全天候全自动持续不间断工作。3、同时支持RS485、GPRS、wifi等传输方式,可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指定的环境监测网,实现数据的远程控制和传输 可通过智能手机接收查看当前实时数据,并设定参数 4、系统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自动控制和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实现噪声自动监测的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5、实时的在线扬尘监测,具有手/自动控制降尘治理设备以及声光报警功能,当PM值达到设定上限时自动启动一处或者多处(雾炮)喷淋系统的开启,对现场环境进行雾化喷淋降尘措施,当PM值达到设定下限值时自动关闭喷淋系统。6、支持多种尺寸彩色液晶和LED户外显示屏等实时显示数据。(户外显示屏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预留多组数据接口,可接数据采集设备和大屏显示设备。7、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对监测点的数据图形展示,曲线分析,超限超标报警统计等,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8、可根据现场除尘和施工用水要求,实现智能化恒流喷淋以及恒压供水的功能,系统由智能控制器自动控制,操作便捷、智能降尘、节省人工。9、具有短路、过流、过压、过热、过载等多种保护功能,系统运行如有故障,会自动停止工作并报警输出,具有自检,故障判断,故障记忆,故障提示等功能。10、具有手动、自动切换功能,可保证设备在控制系统失灵的情况下安全连续运行。具有分时喷淋功能,用户可根据情况自行设定,定时喷淋。 11、具有“互联网+建筑扬尘治理”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有效的扬尘治理数据。
  • 大气污染PM2.5PM10环境在线监测设备
    为加强夜间管控,补齐扬尘监管短板,住房城乡建设局扬尘办在日常巡查基础上,建立了“夜查”机制,严厉打击各类夜间扬尘污染违法行为的发生。   近期,市扬尘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治理成效明显,但也存在部分责任主体对夜间施工扬尘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对渣土车辆进出工地、车辆覆盖冲洗等放松了管理,夜间施工扬尘成为打赢扬尘治理攻坚战的“绊脚石”。为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扬尘办制定了夜查轮值方案,通过远程视频监控调取建筑工地,发现违规行为及时拍照取证,同时派夜查组及时前往现场处置,有效减少了夜间扬尘违法行为。   自今年4月份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扬尘办已不间断开展夜查5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对市内三区建筑工地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扬尘监管。大气污染PM2.5PM10环境在线监测设备的产品简介: 建筑工地扬尘噪声在线监测系统集成了颗粒物噪声实时监控、气象监测、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一体,能够较为准确定位扬尘污染的来源方向,可以在线监测各类颗粒物(包含TSP、PM10和PM2.5)的浓度,监测气象(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参数,具有高浓度报警并自动抓拍取证等特点,是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进行不同声环境功能区扬尘重点监控区监测点的连续自动监测且具有完善功能的扬尘噪音监测设备,主要适用于数字城管、智慧城市、建筑工地、垃圾场、拆迁工地、码头、产业园、社区、道路扬尘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大气污染PM2.5PM10环境在线监测设备的产品优势:(一) 产品具有CCEP、CPA双认证,配置高、低位双摄像头,监测终端系统系统集成了TSP、PM10、PM2.5、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大气压,降雨量等多个环境参数,全天候24小时在线连续监测,全天候提供工地的空气质量数据,超过报警值时还能自动启动监控设备、降尘设备,具有多参数、实时性、智能化等特性 (二) 通过传感网、无线网、因特网这三大网络传输传输数据,快速便捷地更新实时监测数据 (三)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平台汇集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监测数据,具有海量存储空间,可进行多维度、多时空的数据统计分析,便于管理部分有序开展工作,同时也为建立工地环境污染控制标准积累数据,以推动对空气污染的长效管理。(四)整个系统采用自由模块化组合,根据无组织污染监控需求,灵活增加或者削减不同监测项目,同时自由模块化组合可以在核心传感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无需返修的前提下,可随时自行更换传感器,且不影响整套设备正常运行,解决了传统设备出现故障整机返厂费时费成本的难题。 大气污染PM2.5PM10环境在线监测设备的产品技术参数:系统配置监测指标测量范围分辨率准确度备注PM2.50-500ug/m3 1ug/m3±10%PM100-2mg/m31ug/m3±10%TSP 0~40mg/m31mg/m3±10%风速0-30m,0-60m(可选)0.1m/s±1m/s风向0~360°/16方位1°±3°噪声30~130dB31.5Hz~8kHz±1.5dB温度-30~+70℃0.1℃±0.3℃湿度0~100%RH1%RH±3%RH大气压500~1100hPa0.1 hPa±0.3hPa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奥斯恩OSEN-YZ:环境监测系统V1.0市电220V供电AC220V太阳能供电系统含太阳能板及蓄电池通讯方式RS485/232通讯,USB通讯3G/4G、WIFI无线传输、ADSL 光纤等有线传输标配3米支架高度可定制户外高清LED屏幕尺寸105*55cm 四行显示 含控制系统及防水外框 高清网络摄像头(球机、枪机)高清1080P低码流一体化云台机,采用最新H.265视频压缩算法 压缩比高、图像质量好;200万像素,支持1280×960 分辨率,360°连续旋转,垂直方向:+90°-90;球机摄像头可实现扬尘超标抓拍、数据叠加,枪机摄像头可实现车牌识别、车身清洗识别功能;喷淋降尘设备数据采集测量精度高,具有多路继电器输出,可以控制多点的设备。核心部件采用高性能32位微处理器为主控CPU,便携式防震结构,工业化标准设计,适合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继电器指示灯指示各继电器的开关状态。可联动塔吊喷淋系统,雾炮,喷水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