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

仪器信息网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界在线预警监测系统相关的资讯

  • 自然资源部: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通知》,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进行了部署。谁来监测?《通知要求》,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是中央和地方共担事权事项。自然资源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负责承担所辖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加强对所辖市县工作的监管。也就是说,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将以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为主要承担单位。监测什么?《通知》要求:聚焦分区生态特征,完善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优化站位布局。健全以生物为核心,涵盖地形地貌、底质和水体环境的海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以国控站位为主干、地方站位为补充、长期稳定的趋势性监测框架布局。开展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评估,掌握中国近海碳源-汇格局。开展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继续做好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拓展马尾藻、水母等新型生物暴发和海洋缺氧、酸化、微塑料等潜在生态风险监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主要是有机碳),是海洋储碳的重要机制之一,还获得了专门的称号,“蓝碳”。掌握中国近海碳源-汇格局,是未来碳中和重要的工作之一。微塑料是近日备受关注的污染物之一,此次《通知》要求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入海口海域,布局海洋微塑料监测。怎么监测?在能力建设方面,《通知》要求,统筹中央地方力量,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升级船舶监测设施设备,发展卫星、无人机、无人艇等大面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监测工作效率和覆盖水平。建设海洋生态监测站,发展野外定点精细化监测能力和配套室内测试、分析评价、样品数据保存能力,强化视频、原位在线等技术手段应用。能力建设要求覆盖的仪器既包括实验室仪器、便携式仪器、在线式仪器等传统类型的仪器,也包括无人机、卫星等更加机动化的仪器设备。对各大仪器厂商来说是一个好机会。全文如下: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通知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和管理手段。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科学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面临形势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海岸带地区受高强度开发干扰显著,海洋生态问题存量较多,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丧失及破碎化问题突出,入海污染物总量依然很大,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多发,生态保护任务仍然复杂艰巨。面对新发展阶段,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顶层设计亟需加强,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业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为系统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供有力支撑。二、准确把握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体系布局(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中央和地方分工协作、高效运行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业务体系,实施业务化海洋生态调查、监测、评估、预警,逐步掌握全国海洋生态家底,分析评估受损状况及变化趋势,预警生态问题与潜在风险,提出保护措施建议,实现“三清楚”,即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清楚、对典型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演变趋势清楚、对重大生态问题和风险清楚。(二)体系布局。构建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辐射极地和深海重点关注区的业务化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在近岸海域,重点聚焦重要河口、海湾、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高生物多样性或高生产力区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灾害高风险区等,优先布局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测。在管辖海域,对主要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实现全覆盖式大面监测。拓展极地、深海生态监测,积极参与公海保护有关工作。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是中央和地方共担事权事项。自然资源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负责承担所辖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加强对所辖市县工作的监管。自然资源部极地办和大洋办分别承担极地和深海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三、明确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主要任务(一)摸清我国海洋生态家底。开展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和基线调查,掌握近海生态类型、保护目标的分布和基本特征。针对重要生态类型细化掌握数量、质量、受损情况和保护利用状况,跟踪海洋生态变化趋势。实施海洋碳汇监测评估。构建海洋生态分类分区框架。建立海洋生态分类标准体系,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特征,统一划定国家级海洋生态分区,为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提供基本框架。各海区局会同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重点聚焦近岸海域,进一步细分各生态分区内的小尺度生态类型,构建精细化的区域海洋生态图。 开展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聚焦分区生态特征,完善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优化站位布局。健全以生物为核心,涵盖地形地貌、底质和水体环境的海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以国控站位为主干、地方站位为补充、长期稳定的趋势性监测框架布局。开展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评估,掌握中国近海碳源-汇格局。实施典型生态系统基线调查。建立典型生态系统定期调查制度,掌握类型、分布、重要生物类群、生境和相关保护利用活动等情况,查找分析生态问题,评估受损程度。实施海草床、红树林、盐沼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到2025年,各海区局会同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完成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牡蛎礁、海藻场、盐沼、泥质海岸、砂质海岸、河口、海湾等10类典型生态系统的全国性调查,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的典型生态系统调查工作。(二)推进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对完成基线调查的典型生态系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探索建立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发布预警产品,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各海区局针对涉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系统开展预警监测,沿海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围绕当地生态保护需求,做好辖区内的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监测。选取代表性区域建设生态监测站,针对生态受损问题和潜在风险,遴选关键物种、关键生境指标、关键威胁要素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发布典型生态系统预警。依据面临威胁的严重与迫切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索建立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等级,制订珊瑚礁、红树林、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预警技术指南,制作发布预警产品。(三)强化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继续做好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拓展马尾藻、水母等新型生物暴发和海洋缺氧、酸化、微塑料等潜在生态风险监测。沿海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生态灾害监测工作,各海区局承担近岸海域以外和跨区域生态灾害应急监测。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及时更新赤潮应急预案,开展赤潮高风险区立体监测,掌握赤潮暴发种类、规模、影响范围及危害,提高预警准确率。加强浒苔绿潮监测与防控效果评估,全过程跟踪浒苔附着生长、漂浮、聚集、暴发情况。针对水母、毛虾等局地性生物暴发,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监视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开展黄东海马尾藻暴发长期监测评估。拓展海洋缺氧、酸化和微塑料监测。依托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掌握我国海洋缺氧和酸化分布情况,在重点区域布设长期固定监测站点,开展趋势跟踪和影响评估,探索形成预警能力。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入海口海域,布局海洋微塑料监测。(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同监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国家战略,系统分析区域海洋生态保护需求,建立分工协调机制。对核电、油气等重大用海项目,明确用海企业监测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做好监管。各海区局牵头构建区域协同监测网络,对区域生态状况开展专题评价,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五)实施极地深海生态监测。极地办组织开展南北极生态分类分区,在南大洋、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科考站周边区域,开展基础环境、海洋生物和陆地植被、动物等要素长期监测,加强评估和预警。大洋办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开展生态本底调查和自然变化规律监测。在公海保护重点关注区,聚焦关键生境、脆弱冷水珊瑚、保护物种、洄游通道等,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在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区开展大洋真光层、弱光层和深海碳循环关键要素监测。(六)强化监测评价预警成果产出。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海洋生态状况评价,定期发布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根据管理需求发布专题评价产品,对重大生态问题风险发布预警,拓展预警产品发布渠道。各类监测数据成果逐级汇交、集成至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海洋生态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服务,支撑监管督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相关成果纳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七)严格质量管理。坚持监测质量是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生命线,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分级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抓紧制修订生态分类分区、生态现状调查、生态预警等级、生态监测站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技术标准规范。(八)加强能力建设。统筹中央地方力量,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升级船舶监测设施设备,发展卫星、无人机、无人艇等大面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监测工作效率和覆盖水平。建设海洋生态监测站,发展野外定点精细化监测能力和配套室内测试、分析评价、样品数据保存能力,强化视频、原位在线等技术手段应用。依托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设计、分级建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四、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保障支撑(一)加强组织领导。自然资源部负责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和整体协调。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要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和技术优势,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辖区各项任务组织实施,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加强关键环节监督。(二)建立多元投入渠道。按照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推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纳入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强化生态预警监测在海洋生态保护补偿中的基础性作用。(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国家级业务中心,发展海区级业务中心,强化基层台站建设,健全完善地方各级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人才培养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健全人才交流培训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学科业务带头人培养。(四)强化开放共享。联合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组织建立生态监测伙伴关系,开展监测协作和成果共享,鼓励支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积极开展生态预警监测领域国际合作,加强交流借鉴,输出我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规则制定,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通知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和管理手段。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科学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面临形势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海岸带地区受高强度开发干扰显著,海洋生态问题存量较多,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丧失及破碎化问题突出,入海污染物总量依然很大,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多发,生态保护任务仍然复杂艰巨。 面对新发展阶段,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顶层设计亟需加强,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业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为系统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供有力支撑。二、准确把握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体系布局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中央和地方分工协作、高效运行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业务体系,实施业务化海洋生态调查、监测、评估、预警,逐步掌握全国海洋生态家底,分析评估受损状况及变化趋势,预警生态问题与潜在风险,提出保护措施建议,实现“三清楚”,即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清楚、对典型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演变趋势清楚、对重大生态问题和风险清楚。 (二)体系布局。 构建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辐射极地和深海重点关注区的业务化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在近岸海域,重点聚焦重要河口、海湾、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高生物多样性或高生产力区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灾害高风险区等,优先布局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测。在管辖海域,对主要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实现全覆盖式大面监测。拓展极地、深海生态监测,积极参与公海保护有关工作。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是中央和地方共担事权事项。自然资源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负责承担所辖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加强对所辖市县工作的监管。自然资源部极地办和大洋办分别承担极地和深海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责任。三、明确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主要任务 (一)摸清我国海洋生态家底。开展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和基线调查,掌握近海生态类型、保护目标的分布和基本特征。针对重要生态类型细化掌握数量、质量、受损情况和保护利用状况,跟踪海洋生态变化趋势。实施海洋碳汇监测评估。 构建海洋生态分类分区框架。建立海洋生态分类标准体系,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特征,统一划定国家级海洋生态分区,为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提供基本框架。各海区局会同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重点聚焦近岸海域,进一步细分各生态分区内的小尺度生态类型,构建精细化的区域海洋生态图。 开展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聚焦分区生态特征,完善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优化站位布局。健全以生物为核心,涵盖地形地貌、底质和水体环境的海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以国控站位为主干、地方站位为补充、长期稳定的趋势性监测框架布局。开展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评估,掌握中国近海碳源-汇格局。 实施典型生态系统基线调查。建立典型生态系统定期调查制度,掌握类型、分布、重要生物类群、生境和相关保护利用活动等情况,查找分析生态问题,评估受损程度。实施海草床、红树林、盐沼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到2025年,各海区局会同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完成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牡蛎礁、海藻场、盐沼、泥质海岸、砂质海岸、河口、海湾等10类典型生态系统的全国性调查,沿海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的典型生态系统调查工作。 (二)推进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对完成基线调查的典型生态系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探索建立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发布预警产品,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各海区局针对涉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系统开展预警监测,沿海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围绕当地生态保护需求,做好辖区内的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 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监测。选取代表性区域建设生态监测站,针对生态受损问题和潜在风险,遴选关键物种、关键生境指标、关键威胁要素实施动态跟踪监测。 发布典型生态系统预警。依据面临威胁的严重与迫切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索建立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等级,制订珊瑚礁、红树林、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预警技术指南,制作发布预警产品。 (三)强化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继续做好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拓展马尾藻、水母等新型生物暴发和海洋缺氧、酸化、微塑料等潜在生态风险监测。沿海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生态灾害监测工作,各海区局承担近岸海域以外和跨区域生态灾害应急监测。 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及时更新赤潮应急预案,开展赤潮高风险区立体监测,掌握赤潮暴发种类、规模、影响范围及危害,提高预警准确率。加强浒苔绿潮监测与防控效果评估,全过程跟踪浒苔附着生长、漂浮、聚集、暴发情况。针对水母、毛虾等局地性生物暴发,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监视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开展黄东海马尾藻暴发长期监测评估。 拓展海洋缺氧、酸化和微塑料监测。依托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掌握我国海洋缺氧和酸化分布情况,在重点区域布设长期固定监测站点,开展趋势跟踪和影响评估,探索形成预警能力。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入海口海域,布局海洋微塑料监测。 (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同监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国家战略,系统分析区域海洋生态保护需求,建立分工协调机制。对核电、油气等重大用海项目,明确用海企业监测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做好监管。各海区局牵头构建区域协同监测网络,对区域生态状况开展专题评价,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五)实施极地深海生态监测。极地办组织开展南北极生态分类分区,在南大洋、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科考站周边区域,开展基础环境、海洋生物和陆地植被、动物等要素长期监测,加强评估和预警。大洋办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开展生态本底调查和自然变化规律监测。在公海保护重点关注区,聚焦关键生境、脆弱冷水珊瑚、保护物种、洄游通道等,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在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区开展大洋真光层、弱光层和深海碳循环关键要素监测。 (六)强化监测评价预警成果产出。各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海洋生态状况评价,定期发布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根据管理需求发布专题评价产品,对重大生态问题风险发布预警,拓展预警产品发布渠道。各类监测数据成果逐级汇交、集成至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海洋生态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服务,支撑监管督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相关成果纳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 (七)严格质量管理。坚持监测质量是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生命线,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分级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抓紧制修订生态分类分区、生态现状调查、生态预警等级、生态监测站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技术标准规范。 (八)加强能力建设。统筹中央地方力量,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升级船舶监测设施设备,发展卫星、无人机、无人艇等大面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监测工作效率和覆盖水平。建设海洋生态监测站,发展野外定点精细化监测能力和配套室内测试、分析评价、样品数据保存能力,强化视频、原位在线等技术手段应用。依托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设计、分级建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四、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保障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然资源部负责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和整体协调。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要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和技术优势,强化对省(区、市)工作的监督指导。沿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辖区各项任务组织实施,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加强关键环节监督。 (二)建立多元投入渠道。按照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推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纳入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强化生态预警监测在海洋生态保护补偿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国家级业务中心,发展海区级业务中心,强化基层台站建设,健全完善地方各级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人才培养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健全人才交流培训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学科业务带头人培养。 (四)强化开放共享。联合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组织建立生态监测伙伴关系,开展监测协作和成果共享,鼓励支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积极开展生态预警监测领域国际合作,加强交流借鉴,输出我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规则制定,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 湖南省着力构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体系取得可喜进展
    湖南省是我国有色金属之乡,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复杂治理难度大,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标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管控和风险防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提升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近几年来,湖南省从完善常规监测网络、实施加密和专项监测、建设重金属自动监测系统、开展水污染预测预报等多方面着力,构建多层次、网络化、自动化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体系,取得可喜进展和积极成效。1开展流域特征重金属污染物的常规和专项监测 自“十三五”以来,在全省水环境常规监测工作中,对湘江流域所有断面每月加测铊,资江流域所有断面加测锑;在“锰三角”及相关地区设置12个断面开展锰的专项监测;在全省14个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点位,开展特征污染因子的专项监测。以上常规和专项监测断面(点位)基本覆盖了全省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构建了一张较完整的重金属监测网络,全面掌握省内各流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推进铊、锑重金属自动在线监测能力建设 针对湘江流域、资江流域存在的铊、锑及其它特征重金属污染问题,湖南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建设了33个重金属自动监测站,监测指标覆盖镉、铅、砷、锑、锰、氟化物等,为及时掌握重点流域的重金属污染实时动态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重金属自动在线监测网络,2021年初,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湖南省重金属铊、锑水质自动监测网络试点建设方案》,在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重点涉铊和涉锑工业园下游、涉铊和涉锑重点区域下游,依托现有水质自动站加装铊自动监测系统,高效率完成了点位设置、仪器选型、检测方法验证比对和设备招标建设等工作,目前42套铊自动监测系统、8套锑自动监测系统已经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数据联网,初步实现全省饮用水源地、湘江流域铊和资江流域锑污染实时监控。后期将通过在线数据分析和GIS技术和物联网等手段,开展铊、锑的实时动态和迁移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全省饮用水源地与湘江流域铊、资江流域锑的浓度变化和污染扩散规律,实现全省饮用水源地与湘江流域铊和资江流域锑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溯源。3针对重金属超标及临界超标断面开展加密监测 根据省厅将水环境加密监测全年常态化的环境管理需求,结合全省地表水水质现状和水质自动站布设、数据使用情况,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全省地表水重点断面加密监测工作方案》,自2020年5月启动加密监测,对现阶段超标或水质明显下降的断面加强监控,其中包括了湘江流域和资江流域的重金属指标加密监测。加密监测频次为每旬监测,编制加密监测旬报,向管理部门及时报送流域重金属污染态势,为湖南省防范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应急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4流域水环境环境预测预警平台建设取得创新进展 依托湖南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省级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信息平台建设,并选择湘江一级支流耒水为重金属污染典型流域,开展了水环境污染预测预报技术探索研究,目前该信息平台已完成一阶段开发,投入试运行。该平台采用delft3d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在融合水质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入河排放口等数据的基础上,与水文、气象、农业等部门开展合作,收集相关流域水文气象和农业面源数据,运用大数据及GIS技术,建立了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测模型、水环境污染追踪溯源模型、水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预测模型、水环境风险应急分析和应急决策模型,进行水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的高度集成、融合计算与应用,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污染溯源、承载力测算和应急决策支持功能,并结合移动终端实现应急联动,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以上措施和项目的实施,目前湖南省已初步构建了“手工+自动+模型预测”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报预警监测体系,未来必将在湖南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预期作用,推动全省饮用水源安全保护和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防控工作跃上新台阶。
  • 2023年我国对1614个近海监测站位开展监测《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出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部编制完成《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6月8日正式发布。这是自然资源部首次发布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近年来,我国海洋观测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集海洋站、雷达、浮标、船舶、无人机、卫星遥感于一体的“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监测要素涵盖海洋生物、水文气象、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监测区域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重点关注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以及生态灾害高风险区。2023 年,对 15 条近海标准断面、1614 个近海监测站位开展生态趋势性监测,对150个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域开展调查监测,对赤潮、浒苔绿潮等生态灾害和海洋低氧等生态问题开展预警监测。《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典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十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酸碱度、化学需氧量浓度总体稳定,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近五年来,近岸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保持稳定。重点监测的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河口和海湾生态状况基本稳定,海岛生态状况稳中有升。《公报》反映了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阶段性成效,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压力日益增加,为进一步守住海洋生态安全边界和底线,自然资源系统将从四方面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一是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布局。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分类管理,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保护自然岸线,建立健全自然岸线管控制度。二是强化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积极拓展海洋利用空间,减缓近岸海域资源与生态压力,严格管控围填海,健全用海用岛监管体系,落实海域使用者生态用海责任。三是完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加快建设监测网络,提升卫星、无人机、原位在线等新型监测手段应用水平,发展生态状况评价和风险预警技术,不断丰富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产品。四是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自然岸线、无居民海岛、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海洋生态廊道,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加强互花米草、浒苔绿潮等联防联治。强化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完善生态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广阔的滨海湿地提供了潜力巨大的碳汇资源。2021年起,自然资源部聚焦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完成40余个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试点工作,为摸清我国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提供了一手的调查数据,逐步开展碳汇监测试点工作。同时,健全完善蓝碳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印发了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碳汇监测、增汇成效评估、碳汇项目开发等9项系列技术规程。
  • 六五环境日|新黄河:给小鱼做“心电图”预判水污染,潍坊建成山东首个水质毒性预警监测网
    6月2日上午,2024年山东省六五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在潍坊举办。“美丽山东建设媒体行”于同日启动,部分中央驻鲁及省内主流媒体记者走进基层一线,聚焦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亮点,充分展示美丽山东建设新成效、新举措。水是生命之源,如何保障饮用水安全?2日下午,“美丽山东建设媒体行”记者团来到潍坊市峡山水库鱼类生物毒性预警站,揭秘保障用水安全的一项“黑科技”。“水质检测员”的“心电图”异常将触发预警身长约3厘米、通体透明的小鱼在印有“水质在线生物安全预警系统”字样机器的8个罐状容器中游动着,每个容器里分布3条小鱼。据潍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生物预警监测网络负责人孙建介绍,容器里的24条小鱼均为“青鳉鱼”,它们承担着“水质检测员”的任务。据了解,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系统是在生物回避行为反应的水生态毒理科学原理基础上,通过电信号生物行为传感器,连续实时监测水生物行为变化趋势,结合水环境毒性数据库、生物行为解析模型、环境胁迫阈值模型、本底智能在线学习等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水质变化实时解析,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综合毒性风险的连续实时生物预警。在8个罐装容器上方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类似“心电图”的数据图,而这些数据则体现着“水质检测员”们的活动状态。“通俗来说,鱼的任何一个行为轨迹,我们都能像做‘心电图’一样抓到它的信号。”孙建说,假如水体一旦出现污染,在污染发生的初期,青鳉鱼就会敏锐地作出反应,行为上首先是回避和惊恐,游动速度加快,随着中毒越深,行动趋缓,最终可能会死亡。这些都会通过“心电图”反映出来,5%的鱼出现异常就会触发预警机制,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端就可以及时关注到异常,从而进一步验证是“假报警”还是“真污染”。如果污染属实,系统会进行初步判别毒性来自有机物还是重金属。可在事件发生最初期就作出报警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判定污染,我们就会根据情况启动预案,比如说毒性稍微大了一些,那么首先第一步要关闭取水口,切换备用水源,确保受污染的水不会让老百姓使用到。此外,上游还有两个点位,通过系统网络进一步分析污染成分等。”孙建说。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频发的水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更使生态环境遭受了难以恢复的破坏。水污染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饮用水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挑战。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及时掌握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潍坊市在水源地全部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对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了实时监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新污染物的出现,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据统计,我国生产和使用的2500种以上的有毒化学品中约有12类250余种对水体具有明显的危害作用,常规水质在线监测的十几项监测因子已无法应对类型复杂多样的污染风险。而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系统则将自然的生物特性与人类智慧的科技成果相结合,可识别潜在的污染风险,填补了传统监测方法可智能监测有限特征污染因子,却无法监测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短板。并且,可在事件发生最初期就作出报警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最小化,实现了精准、快速、全面、实时的预警监测效果。同时,为了落实国家、山东省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的工作安排部署,潍坊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引入其重大科研成果——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技术,在重点地表水型饮用水源地及重要入库河流开展建设“潍坊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网络体系”,在全省属于首例。峡山水库鱼类生物毒性预警站的电子大屏上,可以看到峡山水库、白浪河水库、牟山水库、黑虎山水库、高崖水库、冶源水库、青墩子水库等7个重点饮用水源地及白浪河、潍河、浯河、汶河4条重要入库河流选取关键点位的监测情况,这些地方均建成水质综合毒性预警站点,同时与原有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密切配合,并入到潍坊市“云上智环”综合管控平台统一调度管理,建成了潍坊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网络。为保障设备运行稳定、数据精准和提升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处理能力,制定了严格的运维管理制度和一整套应急响应预案并加以实施,不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学习培训与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潍坊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水污染事件时能够更加及时有效从容地应对,全面保障了潍坊市500余万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极大提升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信心。”孙建说。
  • 1700万!济宁市挥发性有机物预警监测网能力建设项目招标
    近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于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济宁市挥发性有机物预警监测网能力建设公开招标公告,A包和B包预算金额共计1705.8万元,潜在投标人应于2022-05-20 09:30: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项目基本情况如下:项目编号:SDGP370800000202202000023(省网),SZBM-2022-G0001 (市网)项目名称:济宁市挥发性有机物预警监测网能力建设(A包)预算金额:1414.2万元最高限价:1414.2万元采购需求: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个) 1 监测仪器 气质联用仪 4 2 在线监控软件系统气质单用户版 4 3 标准双级TD冷阱在线样品浓缩、脱附装置(含单路在线除水装置、其它附件) 4 4 VOCs 116种全组分全套方案(含PAMS,TO-15以及醛酮类组分的分析方法包,全套硬件,色谱柱,管路以及阀等硬件) 4 5 零气系统 4 6 校准系统 4 7 氢气发生器 4 8 系统集成(机柜、柜内专用材料以及配件等) 4 9 气象监测系统 4 10 辅助设备 数据采集系统和软件、采样管、标气、安装附件等 4 11 站房 站房和地基根据实际情况建站,面积不小于5*4m,含UPS 及稳压电源) 4 12 运营 3年运营(含标准气体) 4 项目编号:SDGP370800000202202000022(省网),SZBM-2022-G0002 (市网)项目名称:济宁市挥发性有机物预警监测网能力建设(B包)预算金额:291.6万元最高限价:291.6万元采购需求: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监测仪器 臭氧前驱体(PAMS)在线分析仪(含前处理系统,解决方案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平台) 1 2 氢气发生器 1 3 动态校准仪 1 4 站点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中心站数据处理软件) 1 5 零气系统 1 6 系统集成(机柜、柜内专用材料以及配件等) 1 7 气象监测系统 1 8辅助设备 数据采集系统和软件、采样管、标气、安装附件等 1 9 站房和地基(根据实际情况建站,面积不小于5*4m,含UPS 及稳压电源) 1 10 运营 3年运营(含标准气体) 1
  • 哈希蓝色卫士助力济南引黄水库水源预警监控系统
    近几年黄河水污染的加剧,地处下游以黄河水为水源的山东地区,短期内无法根本解决这类水环境污染。同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源水水质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为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加强城市供水应急处理能力,对水源地系统全流程实施水质监控、对突发性水质风险进行准确预警。济南供排水监测中心所负责的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采用了哈希公司生产的新型预警监控系统----蓝色卫士多维矢量指纹识别预警系统。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ldquo 多维矢量&rdquo 预警技术是一种基于对经过筛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多个常规水质参数在不同水质污染条件下,相互间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寻找并发现其内在变化规律及特性,从而间接对水质污染事件进行预警,并反映水质污染突发事件类型的全新技术。 该系统选用8参数蓝色卫士进行实验。具体监测参数为LDO、pH、ORP、电导率、浊度、有机物(UV)、氨氮、硝氮。通过这套预警系统,可以建立样品库、识别水质污染类型和水质变化预警的功能。能够快速对污染事件进行定性;可以对已发生事件建立特征数据参数,作为重复定性使用;系统稳定性、可重复性高;维护简单。 document.write("") xno = xno+1
  • 【安捷伦】水质预警监测刻不容缓 | 水质有机物 LC/MS/MS 全流程解决方案
    最近,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点。其中,方案要求一是做好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三是完善应急监测预案。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引起了环境监测部门、自来水厂等相关单位的重视。因为方法众多,每个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不一致,且多复杂费时费力,各方法所涉及的分析仪器多样(如 GC、GC/MS、HPLC 和 LC/MS/MS 等),方法的分析参数千差万别,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危险有机物的风险预警和应急监测。安捷伦推出了《水质有机物的 LC/MS/MS 分析全流程解决方案》,针对水中的 82 种有机污染物,只需一天时间便可得到检测结果,大大提升了水质监测效率。一针进样测定 82 种有机污染物安捷伦水质有机物的 LC/MS/MS 分析全流程解决方案,在 25 种常检水质指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适合 LC/MS/MS 检测的有机污染物作为分析对象,共计可分析 82 种有机污染物,包含氨基甲酸酯类、苯氧羧酸类、苯胺类、硝基酚类、农药类、微囊藻毒素和丙烯酰胺等。与常检指标分析方法相同,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非常简单,过滤后直接进样。一针可同时测定 82 种有机污染物,在一天内可轻松得到过去要用 30 多种分析方法运行两周以上才能得到的 82 种有机污染物(含 25 种有限量要求的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结果。与逐一运行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快捷、高效、省成本,极适用于环境中多种有机污染物风险预警、应急监测以及水质的日常检测。82 种水质有机污染物的 50 ppb 加标样品的 MRM 叠加谱图智能、合规的水质 LC/MS/MS 标准分析方法在水质检测标准和标准分析方法中,所用仪器虽以 GC、GC/MS 和 LC 居多,但近年陆续推出了多个水质 LC/MS/MS 标准分析方法,如已经实施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苯氧羧酸类化合物,丁基黄原酸,苯胺类,硝基酚类,正在征求意见稿的有机磷类分析方法,以及正在制定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检测方法。安捷伦可提供经过验证、优化的已实施的 10 个 LC/MS/MS 标准分析方法及其参数,可大大减少您参考标准方法进行仪器参数调整和设定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全天候的全自动多方法解决方案在实施不同标准方法时,环境监测用户往往会面临以下问题: 不同标准不同色谱条件,方法切换需要手动更换色谱柱和流动相; 任务多、项目急时,需要仪器 24 小时运行快速完成检测工作; 夜间和周末时,仪器可能待机,利用率不高。为此,安捷伦开发了全自动多方法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您实现自动选择和切换分析方法,让多个方法自动序列运行,从而实现 365 天 24 小时的全天候监测,仪器利用率可以达到 100%。高性能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完美应对水质分析难题以上所介绍的所有水质有机污染物 LC/MS/MS 分析方法均在 Agilent Ultivo、6470 和 6495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上经过了严格的性能验证,满足方法的各项要求。其中,创新的 Ultivo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的体积比同类仪器小 70%。在仪器占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Ultivo 能协助您将实验室容量提高近三倍,显著降低实验室空间成本。此外,Ultivo 特色创新技术还能帮您更进一步提高效率。Agilent 6470(左) 和 Ultivo(右)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交钥匙”全流程培训,助您快速建立分析能力安捷伦提供“交钥匙”全流程培训指导,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将在您的实验室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的现场培训服务,助您轻松掌握从样品前处理到分析报告生成的整个流程,快速建立水质有机污染物 LC/MS/MS 解决方案的相关分析能力,并对结果充满信心。推荐阅读:1. 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可用之利器,从抗病毒药物筛选到疫苗开发(一) https://www.agilent.com/zh-cn/rtca2-shaixuan2. 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可用之利器,从抗病毒药物筛选到疫苗开发(二) https://www.agilent.com/zh-cn/liushi-yimiao3. 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可用之利器,从抗病毒药物筛选到疫苗开发(三) https://www.agilent.com/zh-cn/rtca-cn4.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安捷伦核酸/蛋白质质量控制产品从这些方面入手! https://www.agilent.com/zh-cn/hesuan-cn5.快速测定口罩中的环氧乙烷残留,让医务人员和大家更安心! https://www.agilent.com/zh-cn/kouzhao-cn关注“安捷伦视界”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豪迈水管理公司最新在线渗漏监测预警系统上市
    豪迈水管理公司最新在线渗漏监测预警系统上市 - 通过技术进步检测和发现漏水现场 - 豪迈水管理公司(HWM)认为,在消除非必要漏水、减少经济损失的战斗中,技术才是我们手中最为有效的武器之一。近年来,豪迈水管理公司的技术进展情况表明,我们不但可以赢取这场战争,而且还可以改变作战的方式。 下载高清晰图像: http://img1.17img.cn/17img/old/UploadFile/20098/20098259525522.jpg (485KB) 豪迈水管理公司 (HWM) 的PermaNet是一套新的系统,可以提供一个连续性的、万无一失的检测网,查出水网內的泄漏。在整个水网內的不同位置安装永久性Permalog+数据记录仪,与PermaNet发射器进行配套后,可以将漏水位置和漏水规模的通知,立即发送到一台个人计算机上,从而实现超一流的响应时间和效率。 一旦确定漏水区域,新款的MicroCALL+ 数字相关器即开始对漏水点进行精准定位。一套完整的预设值和滤波器,与三组外站测量和自动速度检验工作相结合,提供高度精确的读数,而无需考虑管道类型和流速。这一便捷的效率,可以减少“无效钻孔”的发生,加速漏水点定位与修复的进程。 HWM始终关注水管理技术开发的研发潜力。通过与水业管理专业人员建立密切联系,倾听客户的反馈;公司能够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想法,进行技术调整和改进,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上只是豪迈水管理产品系列的两个例子;其它产品及服务的详情,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hwmchina.cn。 豪迈水管理公司(HWM)简介: 豪迈水管理公司是英国豪迈国际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它是世界上泄漏管理、压力管理和流量管理等方面的领军公司,也是这些方面最大的供应商之一。豪迈水管理公司由四家豪迈公司组成,它们是:Palmer环境公司(Palmer Environmental)、Radcom Technologies、Hydreka,以及FCS,它们拥有同一个专门的销售和销售支持网络。 豪迈简介: 创立于1894年的英国豪迈国际有限公司(Halma p.l.c. – www.halma.cn )是国际安全、健康及传感器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 4000 多名员工,近40 家子公司,2008/09财年营业额超过 4.5亿英镑。豪迈旗下子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产品使我们的客户更安全、更富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豪迈的子公司正在多个领域为中国的经济做出贡献,主要包括制造、能源、水及废物处理、环境、建筑、交通运输及健康行业等。豪迈目前在上海和北京设有代表处,并且已在中国开设多个工厂和生产基地。 欲了解最新豪迈中国新闻并订阅RSS,请访问豪迈中国新闻博客: http://halmapr.com/news/halmacn/ 。 完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联系: 联系人:贾秀峰 中国区经理 地址:中国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137号国际大厦1801室 邮 编:200051 电 话:021-52068686-118 传 真:021-52068191 电子信箱:jjia@palmer.co.uk 网 址:www.hwmchina.cn 媒体联络: 刘兵斌 (Bryan Liu) 中国区市场经理 英国豪迈国际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中国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 137 号 盛高国际大厦 1801 室 邮 编:200051 电 话:(21) 5206 8686-111 ;传真:(21) 5206 8191 电子信箱:bryan.liu@halma.cn 网 址:www.halma.cn
  • 预警式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老板再也不用担心被罚款了!
    天津有212平方公里的施工工地面积,2014年,经过颗粒物源解析,扬尘对天津PM2.5和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30%和42%, 在所有来源中排在首位。特别是在春季,由于气候干燥,同时处于工程施工和绿化作业高峰期,扬尘对PM2.5和PM10的贡献甚至可以分别达到约46%和60%。成为构成天津雾霾的“祸首”。 2015年初,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其中第七章“扬尘污染防治”专门规定了天津市在控尘中应采取的措施。根据该条例,天津市要求涉及的建设、环保、市容园林、国土房管、税务、交通运输等6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出台了各自领域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导则和管理规定,并于5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为指导天津市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强化精细管理,加强在线监测监控,天津市环保局组织编制了《扬尘在线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要求(试行)》,为全市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要求(试行)本着“开放、科学、实用”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建筑工地及未封闭的工业企业散体物料堆场等扬尘源开展在线监测,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规定: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颗粒物监测仪等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点位布设、运行周期和安装基础条件;数据的采集、运输、有效性判别和异常值取舍;系统运行中的日常巡检、运行维护、准确性和稳定性检查。目前天津市已有的53家工业企业堆场正在启动安装24小时即时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相关工作,安装工作最迟在4月底前完成,对于不按要求安装的堆场,将依法处于2万至20万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按日计罚。 智易时代扬尘在线系统由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及信息监控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系统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光散射在线监测仪、360球形摄像头、气象五参数采集设备和采集传输等设备,实现了实时、远程、自动监控颗粒物浓度;数据通过采用3G网络传输,可以在智能移动平台、桌面PC机等多终端访问;监控平台还具有多种统计和高浓度报警功能,可广泛应用在散货堆场和码头、混凝土搅拌站以及工厂企业无组织排放的实时监控。扬尘浓度较高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及时提醒堆场人员开展处理工作。有了智易时代预警式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老板再也不用担心被罚款了!
  • 中国核辐射检测预警系统1天上报5次
    36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328个陆地辐射监测点,涵盖了除河南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城市和青岛、大连、丹东、威海等重点城市,此外,在核电站和各类核反应堆周围还设置了28个国家重点监管的核环境安全预警站点……这些构成了中国核辐射预警网络的雏形。   而日本福岛核危机后的这场全网联动实时监测,是中国核辐射预警系统25年来“从未遇过”的一次超越了以往演习意义上的真正操练。  3月17日下午南京禄口机场,江苏省环保厅对刚从日本回来的一架飞机进行核辐射监测   “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影响。”自3月11日日本地震及海啸引发核泄漏危机以来,中国国家环保部每天都向公众送上这样一颗“定心丸”。北京、上海、广州等41个城市的居民甚至每天都可以在环保部网站上查询所在城市环境辐射数值。   普罗大众如此近距离、高频次地知晓所在地的辐射水平,史无前例 权威机构如此主动、透明地披露敏感数值,也是史无前例。而“史无前例”的背后,一张密布全国的核辐射预警监测大网正徐徐露出真容。   标配与“私生子”   上海沪太路500号,毫不起眼的五层小楼是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的大本营。这一上海市环保局直属的行政事业单位,过去是一个彻底的“冷衙门”,而这十几天来却热闹非凡。“这十几天曝光率比之前所有年份的总和还要高。”1985年建站伊始即工作于此的汪名侠感慨。自3月12日国家环保部首次披露各地辐射水平以来,诸多媒体纷纷探营这个出具上海环境辐射值的唯一机构。   秘密藏在五层小楼的楼顶。一台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高压电离室会随时捕捉空气中的γ射线辐射剂量,只要这个数值在每小时54.9到108.2纳戈瑞的天然本底水平内,便表明环境安好。所谓天然本底水平,是指各种天然射线的辐射剂量率,对人类没有什么危害。   日本核泄漏释放出的放射性碘131,由于其半衰期可达八天之久,因此,如果这个时间段内污染扩散至上海,楼顶的气碘采样仪中载银的活性炭吸附剂可以捕捉其痕迹并取样。   类似这样的装置,已是国内多个辐射监测站的标配。而上海站的镇站之宝超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却是号称全国唯一的巨无霸,它每小时最多可吸收空气1500立方米,“而国内一般的气溶胶采样器每小时仅能吸收70到80立方米。”站长陆书玉介绍说。   然而,这台机器在陆书玉口中,却是一个“私生子”,并非国家环保部的标准配置。上海本地虽没有核电站,但北有江苏田湾,南有浙江秦山,“秦山距离上海只有38公里,比大亚湾到香港的距离还短。”为保万全,2008年,“南北夹击”的上海站一狠心,花费百万从德国进口了这台机器,“没想到这一次派上了大用场”。   这台平时一个月才开动一次的镇站之宝,自3月12日以来便一直隆隆作响,每小时吸入600到700立方米空气,如果含有吸附在微尘上的铯137等放射性物质,机器里的滤膜会在最短的时间把它过滤下来,形成分析样本。   沪太路只是上海监测核辐射的据点之一,在金山、崇明以及浦东的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三个无人值守的自动监测站本来系分别针对秦山、田湾和日韩等国的核电站而设,眼下均因日本核危机一起启动起来。   而在瞬间拉开的密布全国的核预警监测网上,无核的上海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节点。   中国核辐射检测预警系统1天上报5次     我国沿海地区辐射监测站示意图。   25年未遇之监测   “接部里站里通知,由于日本地震,所有监测人员进入应急状态,不得离开上海。”3月12日上午10点,上海站核安全工程师汪名侠接到了这样一条内部短信。   此时,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爆炸声尚未响起,而一份来自环保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应对日本地震应急指令”已经传真至各省市区环保厅(局)及辐射监测机构,要求各地立即展开辐射环境监测,每天两次向环保部上报监测数据,并上报应急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   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正式启动。网络中的36个全国自动监测站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地传递着空气监测值,所得数值直接上报给国家环保部,并于当天公之于众。   3月17日,法国核安全局等机构将日本核事故等级由四级调高为六级,国家环保部再发应急指令,要求增加监测的频度和深度,并将一天两次上报升级为每隔三小时的一天五次上报,其对公众公布的频数也由一天一公布改为每天上下午各公布一次。   如此高频次的迅速公布,即便连已经从事了25年辐射监测的汪名侠亦称“从未遇到过”。在此之前,根据环保部的《辐射环境监测网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各地辐射监测站的数据报送只需每季度一次,而上海每年获得的二十余万个监测数据更是鲜为公众所知。   从3月12日到3月18日,短短一周内,环保部连续发出了十道“应对日本地震应急指令”。其中,第七号指令要求对日本返程客机机舱内核辐射物质进行检查。据日本媒体报道,3月16日,一架由东京成田机场飞抵大连机场的货机因被检测辐射强度超出中国规定值,而未能卸货原机返回。   动起来的不惟环保系统。就在汪名侠接到“进入应急状态”短信的同时,“日本核电站核泄漏3天内对我国无影响”的专项服务材料已经从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出。地震当天,该中心的数值预报专家即启动了环境紧急响应大气污染扩散传输模式,对500米、1500米和3000米高度的核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轨迹进行了模拟预报。   而在海上,国家海洋局下属的北海、东海和南海分局也于12日夜间接到了关于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放射性应急监测预报的通知,环境辐射监测人员随海监船离港取样,并得出日本核泄漏近期不会影响我国近岸海域的结论。   这次暂告无虞的全网联动,对中国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和整个国家核应急系统都是一次超越以往演习意义上的真正操练。而这张安全网的织就史已近30年。   30年织网未尽时   1985年,复旦大学放射化学专业毕业的汪名侠被分配到上海市放射性三废实验处理站(即为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前身)时,正赶上国家环保局组织的“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这项调查从1983年开始,历时八年,系由后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的解振华倡议并组织。   其时,世界上已经有2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类似的摸底,中国核工业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核电事业也刚刚起步。今天看来,这场环境辐射调查“1.0”版本可以视作中国核辐射预警监测网络的开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该调查总顾问的潘自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今天环保部在向公众公布环境辐射水平时,所参考的天然本底水平正是这个1.0版本的升级版。   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电站自身的预警监测装置构成了整个核辐射预警网络的桥头堡。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规定,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具有辐射监测系统。   环保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派驻江苏田湾核电站的一位监督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田湾核电站在场内和场外共布设了十个监测点。在秦山、大亚湾等地,这样的前沿监测点也早已立起。   核电站之外,各省无论有核无核,都设立了辐射监测站点。根据中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的数据,目前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包括了36个辐射环境自动站,涵盖了除河南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城市和青岛、大连、丹东、威海等重点城市,连续监测环境γ辐射剂量率。其中,陆地辐射监测点达到了328个。此外,在核电站和各类核反应堆周围还设置了28个国家重点监管的核环境安全预警站点。   作为在有核省设立的第一个辐射监测机构,1988年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成立,1999年9月,在该站的基础上成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这是目前我国技术力量最强、经验最丰富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更是首次将建立核辐射监测网络纳入国家立法。该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国家建立放射性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环境监测网络,对放射性污染实施监测管理。再过三年,《国家核应急预案》出台,辐射监测、气象服务等被界定为国家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的重要一环。据此,环保部、卫生部及各省市、核电站都分别制定了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   然而,“各辐射站的建站水平仍旧参差不齐。”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辐射安全监管科科长代继伟说。虽自诩为全国一流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但“以我站目前的人力,仅局限于能够完成常规性工作”,这个年运行费用六百余万元的监督站的一份内部资料如是说。   该站现有职工35名,专业技术人员29人,占总人数的82.9%,而按照国家环保部2007年颁布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像上海这样无核设施的省级站,人员编制不应少于40人,技术人员比例不应低于85%。   中国核辐射预警监测网络的真正完善,仍待时日。
  • 利用水质在线预警技术监测水质变化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25-26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ldquo 第七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简称 CIOAE 2014)&rdquo 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质检测中心翟家骥在会上做题为&ldquo 利用水质在线预警技术监测水质变化&rdquo 的报告。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质检测中心 翟家骥   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及时有效的发现污染物的泄漏或排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污水处理厂,及时有效的发现进水的异常状态,对于构筑物和活性污泥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这其中水质在线监测预警技术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质在线预警系统一般包括样品采集设备、水质在线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通讯设备和终端接收设备等。其中,对采集的各种监测数据传输至环保系统,目前有多种传输方式,如:电话线方式、GPRS方式、GSM短消息方式、局域网方式、无线电台方式等。 水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示意图   在线预警常用指标有: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   COD是水质监测分析中最常测定的项目,评价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室测定COD的方法主要有:GB11914-89《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ISO 15705《水质&mdash &mdash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ST-COD)&mdash &mdash 小型密封试管法》,HJ/T399-2007《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GB11914-89是测定CODCr经典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天然水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测定。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好,可信度高,广泛用于各方面的检测和仲裁等。但存在水电等能耗高,氧化性、腐蚀性药品用量大,检测人员工作强度大,分析时间长等缺陷。   ISO 15705是国际化标准组织水质技术委员会颁布的一种测定水中CODCr的便捷的方法。与HJT 399-2007不同之处有两方面:一是消解温度为150℃,二是消解时间为120min。这一方法在国外的一些CODCr测定仪生产公司中被采用,如HACH公司。但这种方法测定较低浓度的CODCr时,结果往往偏高,更适合测定200mg/L以上的样品。   2007年,HJ/T399-2007颁布,这种方法在各方面的检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方法的消解时间仅为15分钟,可谓非常快捷,很适合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和应急监测中。但由于其采用的温度较高,对于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和再生水的检测会因原污水的性质不同而受到影响。有些样品中会因为含有一定量的高沸点有机物,采用HJ/T399-2007法测定,结果会偏高。   在线监测COD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重铬酸盐法)、光谱法(UV254 双波长法)、相关系数法(通过TOC间接求出COD)、连续流动分析法(重铬酸钾法演化)、分光光度法(重铬酸钾法演化)等。   在线监测COD技术的干扰因素主要有:氯化物(加硫酸汞)、加药管路堵塞和污染(清理管路)、催化剂投加(加硫酸银)、本底校正(空白实验)等。 COD自动在线监测仪流程图   TOC在线监测技术比较 方法性能 燃烧氧化法 湿式氧化法 氧化能力 氧化能力强 氧化能力弱,难氧化颗粒物、烷基苯磺酸、腐植酸、咖啡因等。 检测限 常用情况为几毫克每升,特殊用途可达约10&mu g/L。 常用情况为几毫克每升,特殊用途可达约几微克每升。 前处理 不需前处理,直接由TC-IC求出TOC,无挥发性有机物损失 必须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有损失 可操作性 容易、快速、使用高温炉和催化剂 较复杂,使用氧化剂、UV灯   &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ldquo 氨氮&rdquo 成为硬性指标   氨氮在水中会以铵盐离子形态和游离态溶解氨存在,铵盐离子一般认为没有毒性,游离态溶解氨毒性大小与氢离子浓度有关   氨氮的实验室测定方法:HJ 535-2009《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是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   HJ 536-2009《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在碱性介质(pH=11.7)和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水中氨、铵离子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氯化物,在697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在线监测主要方法是氨气敏电极法。氨气敏电极法氨氮在线监测仪的测量原理是将水样中的NH4+转为气态的NH3(NH4++OH-D NH3+H2O),氨气通过渗透膜进入到电极内,使得电极内部的平衡反应NH4+D NH3+H+发生变化,引起电极内部[H+]变化,由pH玻璃电极测得其变化,并产生与样品中铵离子浓度有关的输出电压,得出相应的氨氮浓度。   在线监测正在从单一参数的检测向对水体安全进行全面评估的生物毒性预警发展   目前对水质的考核指标多为对某几类污染物的限值要求,但是,即使考核的污染物含量都达到要求,对水质的实际安全性依然存疑。目前尤为关注的包括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以及消毒副产物等存在较大生物毒性的物质,这些物质无法简单用COD、BOD或TOC来表征,存在于水体中对环境和生态都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对生物毒性进行综合的评价,能够有效的对水体的安全进行全面的评估。   生物毒性实验室测定方法主要有SOS/umu生物检测生物遗传毒性、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发光菌)、大型蚤暴露生物急性毒性(大型蚤)、斑马鱼活体暴露风险评价慢性毒性(斑马鱼)、胚胎暴露生物早期发育影响(斑马鱼卵)等。   而在线监测生物毒性方法主要有发光菌监测系统、双壳软体动物监测系统、鱼类监测系统、水溞监测系统等。   其中,发光细菌法是利用灵敏的光电测量系统测定毒物对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影响,判断毒物毒性的大小。发光细菌含有荧光素、荧光酶、ATP等发光要素,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内生化反应会产生微弱荧光。当细胞活性升高,处于积极分裂状态时,其ATP含量高,发光强度增强。发光细菌在毒物作用下,细胞活性下降,ATP含量水平下降,导致发光细菌发光强度降低。基于鱼类毒性的在线测定技术,鱼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当水体中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 水纹预警溯源技术助力地表水水质监测
    p   地表水的保护一直是各地环保工作的重点,而我国南方地区因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再加上复杂的水网地形,保护难度更大。近年来,地表水保护有了长足进步。以江苏省为例,在饮用水源地、国控点等地表水重点监控断面已实现自动监测的全覆盖,可实时监测pH、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蓝绿藻等常规指标。地表水应急预警监测实现了常态化。但常规有机物监测指标(如高锰酸盐指数等)只反映总量,不反映有机物毒性和来源。,所以当前水体管理存在着入侵污染物的性质说不清、变化原因说不透,污染源头更难抓的突出问题。由于地表水污染事件频发,监控污水偷排以及诊断污染来源已成为当前预警监测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在线监测技术。 /p p   三维荧光光谱检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新兴的一项技术,但目前多数研究还只用于监测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未发现被用来识别污染来源的报道。清华大学研发了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可用于水体水质异常的快速预警以及污染类型的快速诊断。苏州环境监测中心基于该项技术对南方某水体开展在线监测应用,研究了水体的荧光水纹特征、强度规律及荧光强度与常规监测指标的关系,并针对研究期间检测到的水质异常现象进行了污染溯源分析。 /p p   水体中天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如腐殖质、蛋白质以及叶绿素等)都有特征荧光。污水也含有很多FOM,如油脂、蛋白质、表面活性剂、腐殖质、维生素、酚类等芳香族化合物、药品残余及其代谢产物等。由于每种FOM都有特定发光位置,大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水纹也各不相同,可作为污染类型的判断依据。目前,清华大学已将该技术仪器化。该仪器能在15—30 min识别污染类型并发出警报。目前可识别长三角地区的10种主要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印染废水、电子废水、石化废水、焦化废水、造纸废水和金属制造废水等。通常情况下,仪器判定的与已知污染的相似度大于0.9,就可以认定水样受到该种污水的污染。 /p p   水纹预警溯源技术及其在线仪器的应用,增强了水质自动监测站的预警监测能力。预警溯源仪已具备了良好的预警和溯源功能,成功地捕捉了水质异常并确定了污染类型,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p
  • 谱育科技“水华监测预警防控综合解决方案”,高效应对“水华暴发"
    7月流金铄石,气温高日照强,在水体流动性较差的水域,藻类得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往往暴发增长,导致水华爆发。为防范季节性水体污染,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国各重点湖泊与水库已拉响水华监管警报,集中力量攻坚水华污染。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重点湖库水华预警工作机制(试行)》、《“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等指导文件,将预警监测这一环节标为重点,强调要重视并做好各重点流域及湖泊的水华预警防控工作。水华爆发规模大、成因多、生态链复杂传统监测可能面临的问题:- 检测因子不全:无法进行藻分类及营养盐多维度分析,难以快速预测- 监测点位较少:缺少全面的网格化数据,无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水华爆发成因和机制未明:影响水华爆发的营养物质来源形式多样,无法确定是内因还是外源- 应急监测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开展水华应急监管- 预警平台技术欠缺:大多只从单因子进行分析,无法通过大数据及机理模型进行预警预测攻坚克难 对症下药,实现水华监测精准化、全局化、智能化为满足湖库、河流等水华预警监测和安全保障应用需求,高效助力水污染攻坚,谱育科技推出水华监测预警防控综合解决方案,通过三大体系(监测预警、应急防控、预警平台)实现实时监测水华状态、精准预警水华趋势和高效防控水华暴发,更大程度减少水华暴发危害,促进水质达标和水质安全。水华监测预警体系,全流域精准监测在水华暴发重灾区、水源地取水口或供水重要区域布设固定站,水华易发区域、重要支流布设小型站、微型站,固定点位间加密布点浮船站、浮标站,可构成水华全域精准监测网络。突出亮点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指标全覆盖、环保认证齐全,可监测常规五参数、COD、氨氮、总磷、总氮、藻密度、叶绿素a、藻分类、重金属、特征因子、水中异味物质等指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系统集成度高、集成形式多样化、参数扩展性强,满足湖泊、水库、河流断面等多场景业务需求。水华应急防控监管体系“空天地”全局监管卫星遥感获取影像→无人机俯瞰巡测→无人船水域巡航→移动监测车应急响应。通过“空-天-地”全方位应急防控手段,助力水华监测预警-应急防控监管体系建设,实现水华监管精细化。水华预警信息化应用平台“一体化”智能预警构建水华“监测-分析-呈现-预警-建议”一体化智能应用平台,实现水质水华实时监测、多源模型预测报警、水华成因综合分析、因子动态达标管控等目标。核心功能1)监测分析:识别目标水体中水质指标、叶绿素a以及藻分类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按照用户要求,输出分析报告;2)预测预警:通过多源模型动态模拟和立体剖析,预测藻类和叶绿素a浓度变化并进行预警,为水华防控预留准备时间;3)管控建议:通过多源模型实时进行水华预警预测,给出重点管控因子及浓度,为水华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 发布气体监测成像预警系统新品
    一、产品介绍我国首产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体远距离监测红外光谱仪系统,该红外监测系统可对气体远距定性、定量识别分析;可成像预警直观溯源;可在线监测、巡航、便携使用;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环保、安监、消防、科研等领域有毒有害气体遥测预警成像系统利用气体红外指纹光谱对气体云团进行遥感探测,通过识别软件实现对危险气体的快速定性识别和半定量反演,配合扫描云台和同轴可见-红外相机实现检测区域的扫描成像,依据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分别以不同的颜色和深浅与可见图像或视频进行伪彩叠加,可以直观快速的核定危险气体源头、给出其在大气中的分布和扩散趋势。产品由集成了同轴相机的可见-红外相机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云台及配套的识别反演软件组成,如图 1所示。产品可以固定架设,也可采用车载方式。该检测方法与常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对现场气体远距离进行探测;(2) 不需采样,无需繁琐和危险的取样手续;(3) 检测种类多(涵盖了绝大多数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种类);(4) 自动识别气体种类、反演浓度、自动报警;(5) 快速进行危险气体源头的定点定位、核定污染范围及其在空气中的分布和扩散趋势;(6) 快速分析多组分混合物;(7)监测范围广、速度快、灵敏度高。灵敏度高,可达到ppm.m级别,检测速度快,3秒钟内给出检测结果。二、测量成分:◆ 化学毒剂:沙林(GB)、芥子气(HD)、维埃克斯(VX)、索曼(GD)、环沙林(GF)、塔崩(GA)、路易斯气(Lewisite)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氢、苯、甲苯、二甲苯、 苯系物、多氯联苯、砷化氢 、磷化氢、光气、氯化氰、氰化氢等200多种气体;◆挥发有机物(VOCs);三、应 用:◆港口、海事局应用方式:高处架设或船载流动检测目的:针对进港船舶是否更换清油及排放超标的监测◆环保执法大队应用方式:高处架设或车载流动检测目的:提高环保部门针对排污企业超标排放的监测及执法技术手段◆化工园区管委会、安监局应用方式:高塔或高处架设,针对园区整体24小时监测目的:拓展政府部门对于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手段,监控偷排,防止爆燃类生产事故◆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应用方式:高塔或高处架设,无人车载巡检目的:防止爆燃类、中毒等生产事故◆消防大队、安监局应用方式:车载流动检测目的:火灾现场、危化品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支援,协助定性污染物种类、空气中分布及扩散趋势 创新点:用途:远距离360° 无死角扫描化工区气体泄露,覆盖从地到空的排放;可同时识别几十种气体,定性物种和定量数据可视化的输出。助力园区安全预警、泄露点快速溯源。 1、进入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管理部“卡脖子”重大工程之一,公安部“十三五”反恐专项入选装备,军转民高科技产品,几十项专利支撑。 2、测量距离覆盖几十米到5km,无需采样,原位秒级快速测定几十种VOCs和无机有毒有害气体。 3、360度无死角大范围扫描:可实现水平360° 、仰俯 -30° ~ 45° ,1~ 5公里范围监测,空间覆盖度高。 4、可视化输出模式,助力溯源:将肉眼看不到的气体可视化,颜色表示浓度高低;自带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气体的图像叠加于相机图片上,使用人一眼就能看到污染排放的位置、具体物种和大致浓度,并了解扩散趋势和范围。。 5、应用场景多样:可便携、车载、船载,可连续自动和无人值守,提高工作效率。 气体监测成像预警系统
  • 300万元!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购水质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概况白洋淀周边重点区域排污口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09月23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1300002120132001、HBCT-211073-001项目名称:白洋淀周边重点区域排污口水质监测预警系统(一期)预算金额:30000000最高限价(如有):30000000采购需求:白洋淀周边重点区域排污口水质监测预警系统采购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2个月内,完成站房及设备的备货,并按照招标人指定时间、地点发货;站房内仪器到达指定地点后,1个月内完成安装、调试、集成和联网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如果投标人提供的以下货物(五参数在线监测仪、氨氮水质在线监测仪、化学需氧量水质在线监测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总磷总氮水质在线监测仪)为进口产品的,投标人为所投产品的一级代理商的,须提供一级代理证书或代理合同;或投标人取得货物制造商直接出具的同意其在本次投标中提供该货物的正式授权书。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1年09月02日至2021年09月09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方式:其它售价:0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2021年09月23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412网上开标室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本次招标为电子招投标,供应商无须到开标现场。投标文件采用数据电子文件,投标人可通过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开标大厅在线参与开标。 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在完成电子投标文件的递交,在线递交电子投标文件前,投标人应当使用投标客户端及CA为投标文件加密。(编制投标文件需使用河北CA,未办理CA的供应商/投标人,需进行企业CA注册。具体事宜可联系 0311-66635531) 招标文件发售地点:投标人在河北公共资源交易平台(.cn)进行“市场主体”注册通过后(咨询电话:0311-66635531),在河北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自主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报名不成功或未获取到完整资料的,责任自负。2、本公告发布媒体:本公告仅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河北省政府采购网、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信息平台上公开发布。因轻信其他组织、个人或媒体提供信息而造成损失的,采购人及采购代理机构概不负责。3、评标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4、质疑电话:0311-83086906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雅清街30号联系方式:0311-89253323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名称:河北省成套招标有限公司地 址:石家庄市工农路486号联系方式:0311-83086995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周璇电 话:15612182909
  • 安光所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及水华预警系统助力环境监测
    在实验室里打开电脑,就可实时监测几十公里外巢湖水质的变化情况。 7月6日下午,记者在位于科学岛的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中心看到,由安光所研发的“浮标式多参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及水华预警系统”让以往繁重的水质监测工作变得轻松起来。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连续监测及蓝藻水华预警的需求,安光所研制了浮标式多参数水质自动监测及水华预警系统,实现了水体藻类浓度及相关水质参数的连续自动监测和蓝藻水华的短期预测。负责这项研发工作的张玉钧研究员告诉记者,传统的水质监测要靠人工定时到湖面指定区域取水样至实验室化验,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现在只需将水质多参数分析仪、藻类原位荧光监测仪等多种精度很高的仪器安放在浮标里,投放到巢湖指定位置,仪器就可自动、不间断地获取湖水水质变化数据和蓝藻生长情况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可迅速传输到实验室的计算机里。   浮标式多参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自2009年8月开始在巢湖进行示范运行,成功实现了巢湖夏秋水质参数及藻类连续在线监测和水华预警。据悉,该成果在国内为首创,对增强水华灾害预测能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 科学预测预警,守住生命红线--大连市有限空间气体监测系统项目
    项目概况  大连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排水处(以下简称“排水处”)现主要负责市内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水泵站、雨水泵站、排水构筑物的运行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部第59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要求,进一步保障市政污水排放处理设施的有效安全运行,排水处希望通过建设一套监测预警系统,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2018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承担了污水排放设施有限空间气体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对排水处管辖范围内的污水排放设施加装在线监测设备并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其中在星海三、银沙滩两个点位多次报警,平台第一时间通知责任人进行处理,改善了以往事故频发的情况,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时提高了排水处安全管理水平,真正实现本质安全管理。项目内容  排水处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污水排放设施(17座污水排水泵站、1座雨水泵站、6个排水构筑物、1个污水处理厂)中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的受限空间作业场所气体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氧含量浓度。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一旦出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氧含量浓度不足的情况,能够立即实现报警,并第一时间提醒安全监管人员、作业人员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出现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  大连市污水排放设施有限空间气体安全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  气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气体环境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含移动端APP);  监控中心建设。系统解决方案   聚光科技着重建设气体在线监控预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气体环境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并开发手持移动APP。本着“零事故、零伤亡”的总体目标,对全部污水排放设施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充分保证市政污水排放处理设施的有效安全运行,进一步完善排水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监控中心三维立体展示GIS地理信息项目实施现场系统特色  1、通过计算机、通信、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搭建现场气体浓度数据采集与监控网络,实时监测气体浓度预警参数,实现不同区域浓度监控和视频设备的信息融合,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为作业人员提供可视化、图形化的实时监控平台。  2、对现场采集的监控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完成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及时发现异常,为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故障排查和应急处置提供指导。  3、GIS地图上展示每个监测点位的分布和实时状态,并能快速、智能定位某一个监控点位,查看此监控点气体浓度参数监测值和实时视频信息。  4、移动办公APP实现气体浓度监测、视频信息展示等功能,能够通过报警提醒作业人员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降低中毒、窒息事故发生风险。  5、指挥调度中心通过LED大屏、智能中央控制系统、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集成,提升调度管理水平。
  • 多角度探讨——“第二届环境在线监测技术”专题网络研讨会水质在线监测报告精彩纷呈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 /span /strong 讯 & nbsp 2018年3月29日,仪器信息网“第二届环境在线监测技术”水质在线监测方向专题网络研讨会精彩继续。水质在线监测方向专题网络研讨会共有五位专家为大家分享报告,报告精彩内容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b3af4472-3723-49f2-a506-d43987e8e198.jpg" title=" 饶凯锋照片.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饶凯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生物预警监测技术的研究与思考 /p p   饶老师的报告分为两大部分内容:一是生物预警监测的研究与运用 二是生物预警监测的发展与思考。报告的开始,饶老师通过为大家分享多姿多彩的生物以及生物演化的规律得出,生物是奇妙的、多层次的、像共融的事物的整合,是值得敬畏的。报告中指出,应对水环境现状的监测预警体系应该是预警、监控、应急为一体的。饶老师在报告中为大家介绍了发光细菌毒性预警技术、藻类毒性预警技术、溞类毒性预警技术、鱼类毒性预警技术等几种生物预警技术。同时,饶老师在报告中也表示,生物毒性预警与化学参数监测可以优势互补,联合生物-化学监测,可以提升扩展在线监测预警功能,这是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创新方向和前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559094cc-b389-4c1d-9492-7ff0e588d4a9.jpg" title=" 1_副本.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人:安捷伦合作伙伴 李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多种环境(水、土、气)中VOC的监测解决方案 /p p   李老师在报告中为大家介绍了基于热脱附的环境VOC监测解决方案,热脱附采样方式多样,包括吸附管、苏玛罐/气袋以及在线监测且采集的样品多样,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例如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废气、硫化物异味气体、土壤气VOC、水中VOC等。不同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吸附管和采样方式,李老师在报告中介绍到,对于一些很珍贵的样品,自动脱附仪可以对样品进行保留和备份。报告中、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TD100-xr-全自动脱附仪和UNITY-xr单管热脱附仪等仪器设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6e4064f1-5f15-408d-b102-02140492e6ea.jpg" title=" 李作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人:重庆科技学院 李作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微量水在线分析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发 /p p   李老师在报告中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微量水在线分析仪的研发背景及应用现状。微量水的检测对于工业气体和天然气行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水分含量对于工业气体来说是必检项目。在“气体微量水在线监测技术难、国外仪器价格昂贵”等现状下,李老师所在团队联合多方进行“微量水分仪”的研制,该仪器在全国气体标准化委员会、中石油西南油气田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等单位也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4d73ca60-eccc-4d09-a8b9-a421f35566be.jpg" title=" 晏明全.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晏明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水体中天然有机污染物在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p p   晏老师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水资源与水质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其中,天然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关键污染物。报告中,晏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他们团队应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技术的一些案例。报告最后,晏老师讲到,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技术效应能定量表征与模拟NOM主要水化特性,实现了天然环境浓度条件下,主要水化过程中NOM行为效应定量表征与计算 紫外-可见光光谱技术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光谱信息量大,数据深度理解是关键,部分研究有待深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c1b00094-3629-457c-8a83-4203ea8652d1.jpg" title=" 左航.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左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标准体系 /p p   左航老师的报告是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1.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 2.水污染源监测系统的含义 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标准 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文件。针对以上五方面内容,左航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一个系统的介绍,且为大家列出了一系列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文件。另外,老师在报告中表示,近期或将有关于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验收、运行与考核、数据有效性的技术规范发布,相关人员可多加关注! /p
  • 江苏省首台走航式海洋放射性在线监测系统下海应用测试
    7月11日至12日,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江苏核管中心)在连云港组织首台走航式海洋放射性在线监测系统海上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海洋放射性监测传统采用人工采集水样、运至实验室开展分析测量的方式,监测周期长,特别是涉及离岸较远的管辖海域和远洋海域监测时,耗时更长。近年来,在线监测由于其节约人力、可实时监测的优点,日趋受到重视。该方法通常采用海上浮标平台搭载水下辐射探测器进行测量,但只能定点测量,如面临事故造成的大范围海域核污染时,要想快速得到核污染分布情况必须在目标海域投放大量浮标监测设备,投入成本高。   本次测试的走航式海洋放射性在线监测系统由江苏省自主研发,可用于海洋核污染预警监控和应急监测,搭载于各类船只,开展大范围海域放射性巡测,大大提高监测效率。系统采用高灵敏水下辐射探测器阵列,在船载移动测量条件下有效提高探测效率、降低放射性核素探测限;同时利用先进的多探测器信号融合算法与谱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核素识别与活度测量的准确性。测试获取了连云港近岸、近海多处海域海水放射性核素的走航监测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开展更大范围海域监测和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环保部印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
    关于印发《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加快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历史性转型,我部组织编制了《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环保 监测 预警 纲要 通知   抄送:机关各部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各环保督查中心。   附件:   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   (2010-2020年)   环境保护部   二○○九年十二月   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指为服务于环境保护工作大局,组织实施环境监测活动,建立的一套先进、完整和符合国情的环境监测法规制度、业务管理、基础能力、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综合体系。核心任务是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未来十年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组织实施,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的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制定本建设纲要。   一、形势与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科学、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近10年来,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监测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目前依托各类环境监测网的分级业务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以自动监测为基础的常规指标监测技术装备体系初具规模,建立了440多种国家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与规范、230多种国家环境标准样品,以及数百种部门和行业的技术方法标准,每年发布多种环境监测报告,环保系统已建成2399个环境监测站,拥有近5万人的环境监测队伍。环境监测事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基础。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环境监测长期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环境监测管理相对薄弱,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还不牢固,环境监测本身仍存在网络体系不完善、技术装备能力不足、技术与方法不完备、质量管理体系亟待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匮乏以及环境监测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尚未建立等一系列问题。加快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既是环境监测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迫切要求。   环境监测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监督职能、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强调“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如果常规环境监测工作滞后,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就无法准确判断和科学预测环境形势,无法准确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科学判断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如果预警监测工作滞后,不清楚环境安全隐患所在,就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如果应急监测工作滞后,就可能丧失控制突发环境事件的最好时机,应急工作就会无的放矢。总之,如果环境监测工作滞后,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管工作就难以实现“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的目标,环保工作就会出现偏差并陷于被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就难以顺利实现历史性转变。   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就是总结松花江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事件经验教训,立足我国环境监管和环境监测面临的严峻形势,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进一步明确了环保工作目标,为加快推进环境监测事业定位与转型指明了方向。   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为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环境监测工作要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在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中发挥先锋作用,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必须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按照环保部的战略部署,以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准确把握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能力水平,开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统领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工作大局,以法规制度为基石,以规划计划为先导,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数据质量为生命,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环境质量监督考核,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科学监测,促进科学管理,形成面向长远、联动响应、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二)建设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原则。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满足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区的环境管理需求,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两个资源,坚持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在现有监测软件、硬件基础能力整合、集成、改造和提高的基础上,加强环境监测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国家引导和地方负责相结合,促进形成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设施建设的合理布局。积极促进新技术、新设备等先进的科技成果在环境监测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与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与重大科技突破相互促进,全面支撑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到2020年,在国家环境宏观战略规划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全面改善我国环境监测网络、技术装备、人才队伍等方面薄弱的状况,重点区域流域具备前瞻性和战略性监测预警评价能力,支撑环境监测发展的基础得到有效巩固,环境质量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实现环境监测管理和技术体系的定位、转型和发展。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突发环境事件和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有效预警与响应,形成监测管理全国一盘棋、监测队伍上下一条龙和监测网络天地一体化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格局,建成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公共服务能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三、加强环境质量监督管理   (一)强化环境质量监督考核机制   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环境监测事权,落实地方政府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制 强化国家对地方环境质量监督职能,评估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绩效。   明确环境质量考核目标,加快建立各级地方政府环境质量监督机制,将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进一步加大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力度,定期发布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监督考核结果。   指导和监督相关部门负责的资源监测活动中涉及的环境质量监测活动,促进各部门环境监测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构建和谐统一的环境监测格局。   (三)优化环境监测网   环境保护部负责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建设包括城市空气质量、区域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背景和重点流域、重要水体等相关环境要素监测点位,保障监测网络高效运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地方环境监测网。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地方环境监测网承担环境空气、酸沉降、沙尘暴、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生态、生物、噪声、振动、光、热、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污染源等监测任务,网络间信息共享,逐步开展履行国际公约的相关环境监测。   优化调整环境监测网。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基本形成覆盖主要环境要素、覆盖主要城镇和农村地区、覆盖重点流域和水体、覆盖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污染物指标的监测网络架构,重点敏感区域流域考虑增加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物监测,力争“十二五”末开展生态和土壤例行监测。   加快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充分依托基础性、前沿性应用领域的创新技术,推进环境卫星后续星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拓展卫星影像和数据的综合应用领域,充分发挥卫星在水体富营养化、秸杆焚烧、沙尘暴、灰霾、赤潮等遥感监测中的应用。及时跟踪航空、雷达、传感和网络通讯等行业新技术成果,形成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四、完善环境监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一)加快环境监测法规体系建设   依法开展和管理环境监测工作。加快环境监测法制化进程,制定并贯彻《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加快出台与其配套的职业资格、机构资格、监测专用设备监管等方面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推进环境监测的统一管理。   (二)完善环境监测相关制度   建立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实行环境监测月报、季报和年报。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编制相关环境监测报告,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科学、规范、全面、准确,及时报告环境监测结果和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   依法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发布。依托环保电子政务专网,建设环境监测信息分发系统,及时向社会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和报告,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环境监测数据分级存贮、部门和地方共享、依法统一发布的信息网络平台。   ¬ 逐步完善环境监测网络长效运行保障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活动的统一标识管理制度,¬ ¬ 建立监测点位(断面)管理等相关办法,保证各级环境监测工作正常稳定运行。   建立健全污染源稳定运行达标保障制度。建立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审核和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制度,逐步探索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市场退出制度,建立监督性监测数据信息发布制度。   五、深化环境监测业务管理体系建设   (一)深化环境质量监测   国家环境空气监测基本覆盖东、中部地区的建制县,西部地区的建制市,国家地表水监测基本覆盖全国重点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库、近海海域和跨国界河流。进一步加强省界断面、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建设,重点做好反映城市、区域和环境背景的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逐步在县级城市推进空气质量监测,进一步扩大酸沉降监测覆盖范围。力争“十二五”末,环境质量监测业务领域和监测指标实现“两个全覆盖”。   推动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联动监测。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   角等区域为重点,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武汉周边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等区域加快推进开展空气质量的联合监测。鼓励在条件成熟的区域监测指标率先全部覆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逐步开展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汞等项指标例行监测。   强化重点流域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继续做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合流域污染特征,选择重要断面补充生物毒性、重金属、POPS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监测。“十二五”末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指标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跨国界水体例行监测。   统筹城乡环境监测。继续探索农村环境监测特点和规律,对已经列入中央农村环保资金“以奖促治”的村庄(乡、镇) 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十二五”期间,启动农村环境质量调查,开展农村环境试点监测,为农村环境保护积累经验。   (二)强化污染源监测   加强污染源监测。以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按照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逐步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引导和鼓励使用新技术提高污染源监测水平,推动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科学应用监测数据。   强化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切入点,监测指标要逐步覆盖各类污染源排放标准要求,强化监测系统的运营与质量管理,推动污染源排放稳定达标。   (三)加强环境应急监测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和跨国界河流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监测管理,形成顺畅的应急监测响应、数据报送、信息通报、协调联动等环保系统内部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应急监测演练,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   (四)建立环境预警监测体系   构建先进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统筹先进的科研、技术、仪器和设备优势,充分利用全天候、多区域、多门类、多层次的监测手段,依托先进的网络通讯资源,及时调动包括高频的数据采集系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支撑系统、快捷安全的数据传输系统、充足的数据库存储系统、功能完备的业务处理系统和及时的监测信息分发系统,科学预警监测和报告,实施联动的预警响应对策。   建立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规范环境质量评价。开发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工具和预警表征发布平台,实现预测预警模拟分析的可视化表达,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水平,促进监测数据在规划计划、政策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监察等方面的有效应用。   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实施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实施环境监测业务用房保障建设工程。切实加大监测业务用房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各级监测站的办公用房和实验用房,使各级监测站的业务用房逐步满足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实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全面加强省级监测站、重点加强地市级监测站、逐步完善重点县级监测站的建设思路,加大向中西部及边境地区倾斜力度,开展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到“十二五”末,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要求,所有省级监测站、90%地市级监测站实现全面达标,县环境监测站达标率比“十一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等发达地区要力争提前并超额完成。   (二)实施环境监测专项能力建设   实施环境监测专项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推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和重点环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指标监测示范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分析、农村环境监测、生态/生物监测、有机物监测、应急监测等方面能力建设,提高承担跨国界水体监测任务监测站的采样能力。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省级监测站、地市级监测站具备按照排放标准开展监督性监测能力,县级监测站具备常规项目的监督性监测能力。   实施环境监测重点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环境保护监测质量管理重点实验室和环境监测样品库的建设,加强移动监测能力和高效适用的新技术监测能力建设。   实施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工程。统筹优势监测资源,形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心、重点流域水质监测中心、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加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能力建设,形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监测技术评估、数据综合分析、环境潜在风险预测、预警的能力,不断强化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管理。   七、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一)健全环境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体系   结合国家环境标准制(修)订规划,加快推动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逐步建全环境监测专用仪器设备技术条件与实用性检测技术规范、监测信息标准和监测标准样品等方面体系建设。   (二)推动环境监测科技创新   开展环境监测基础理论、测试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表征技术研究,以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污染源监测、总量核算和应急监测等为重点,重点加大应用技术领域的新成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转化力度,促进环境监测网络“天地一体化”。   开展农村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技术方法与评价体系研究,形成统筹城乡的环境监测体系 研究区域性生态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和流域水环境评价方法 研究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环境风险级别划分与评价标准 加强应急监测技术与方法研究,健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程序规范和技术体系 建立污染源监测评价体系,研究环境质量与污染减排之间的关系。   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评价考核体系研究。突出重点监测领域、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完善监测要素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逐步实现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保证。   推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产业化进程,重点加大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和设备的创新性研发与转化,基本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化、业务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   八、推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逐步完善各监测要素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实现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和保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环境监测活动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内、外部监督。“十二五”末,出具监测数据所用的仪器合格率达100%,具有监测能力的环境监测机构的计量认证通过率达100%。   (二)健全环境标准样品   制定环境监测标准样品发展规划。重点加强有机标准物质、气体标准物质、混合标准物质、固体标准样品、生物标准样品、海水标准样品等方面的研制,制定环境监测标准样品名录,继续拓展实物型环境标准样品。   九、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一)建立环境监测人才教育基地   拓展人才教育和培训途径,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一批环境监测人才教育、培训和实习基地。有计划地遴选一批典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环境监测系统的教育基地 强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技术优势,建设环境监测系统的培训基地 结合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特色业务,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实习基地,形成基础培训全面覆盖、特色培训相互补充的培训体系。到“十二五”末,主要技术骨干人员轮训率达到100%,新上岗的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二)推进环境监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大力开展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培养环境监测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促进人才建设的专业化。加快培养一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尖端人才和业务技术骨干,注重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加快培养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力量,努力打造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专业化监测队伍。充分利用社会科技、仪器设备等监测资源,鼓励和引导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健康发展,使之成为环境监测事业力量的重要补充。“十二五”末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强化协调配合   发挥全国环境监测的整体合力。协调好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监测机构与监测管理部门、各级监测站3个关系,加强对监测机构的管理和技术指导,理顺环境监测的行政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以及社会监测机构和企业的监测行为。   (三)拓展投入渠道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保障的投入,将环境监测工作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把环境监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环境监测事业。   (四)严格监督检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要积极开展自查,环境保护部对本建设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年度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重点建设任务的组织实施。
  • 逸云天无线互联受限空间监测气体预警系统,构筑安全防护新高度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指示精神,落实省、市安全工作会议部署,从源头预防“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在“受限空间”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扎实推进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城市建设要以人员安全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对受限空间的气体检测、预警提出了近乎零失误的高要求。那么,如何能真正筑牢守好受限空间安全生产的堤坝呢? 对于任何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了解氧气和可燃气体的含量非常重要,但受限空间需要了解的气体含量并不只有这两种,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也同样让人们担心。所以,工人必须了解任何要进入环境的各种特殊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气体危险不可预测,而受限空间危险更大,因此,对于受限空间的生产作业来说,一套完善且专业的气体检测技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逸云天作为专业气体检测监控解决方案商,实力深耕气体检测行业16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气体监测解决方案。凭借着雄厚的产品研发实力、卓越的产品性能以及专业的场景气体检测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客户经验,深受市场和用户的好评,用实力诠释品牌力量。 针对受限空间作业生产这块,逸云天推出了无线互联受限空间监测气体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人员先用移动式PTM600-S对受限空间进行采样检测,以检测密闭空间中的氧气,硫化氢和可燃气,也可以检测密闭空间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确定安全后,工人可以进入作业。作业中,监测主机在受限空间外,施工工人佩戴一台便携式检测仪MS104K进行作业,随时检测所处环境的气体浓度状况,可布设防爆摄像头于内部,外边监护人员可通过手机或ipad进行查看监测数据和视频图像。必要时,可在内部增加中继设备延长传输距离。实现了远程高风险操作一体化监管,彻底解决行业痛点。 除了实现实时在线监测设备检测数据,逸云天的无线互联受限空间监测气体预警系统技术方案还可以远程查看现场参数,减少工作管理人员在控制室与现场间来回跑动,而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检测到气体浓度超标,逸云天气体检测仪会立刻报警,并通过仪器内部无线网络,报警信号会迅速传给网内其它的仪器,形成联动预警,所有工人可以同时进行撤离,充分保障人员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逸云天的这个受限空间解决方案有个基于物联网,专为工业应用设计开发的一个全方位的智慧云监测平台,它突破了原有系统的服务瓶颈,无限增大了监控覆盖范围和服务可扩张性,而且基于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在线监测,权限管理,现场泄漏源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及统计,历史记录查询,轨迹追踪等功能应用。所有设备的测量数据及视频图像可远程传至后台,管理中心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事故,从而保障有关清洗作业的有序进行,真正保证受限空间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受限空间广泛存在于各类工业特殊场所,并且存在特殊的风险,为此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应对准备,作为先后获得30多项国家专利和荣誉证书,走在气体监测领域前端的逸云天,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前进,凭借着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专业的气体检测技术解决方案和灵活周到的服务,赋能于全国各地受限空间的安全生产。未来,逸云天将持续启航,为气体检测行业的发展加码助力,为受限空间安全生产赋能。
  • 北京科技周新型监测技术:水质生物预警系统
    安全预警,科技护航。在本届北京科技周上,一大批关系百姓“衣食住行用”的监测检测预警技术和系统集体亮相。   “快看,这里还有几条小鱼呢!”“这鱼真小呀!”……在2011年北京科技周上,记者循着声音来到了一个立柜式的装置前。装置中部透明,只见8个管道里各有数条身长仅数厘米的小鱼在游动。   这并非观赏鱼水箱,而是一台水质生物预警系统。“通过对水质变化敏感的鱼的三维影像或生物电波信号数据来判断水质是否发生变化,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水质发生变化,设备会及时留存水样,发出对应级别的预警信号,从而及时检测出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监测水质、保护用水安全的目的。   目前主要应用的水质监测方法为定量检验,即对一个或多个水质指标进行取样监测。高精度的化学分析仪器可以获得某些指标准确的测定值,但在短时间内很难检测出有毒的化学物质,也难以实现连续监测。   为什么选择鱼作为监测对象?据介绍,鱼是与人类最接近的脊椎类动物,具有丰富的生态毒性数据。监测所用的鱼体积小、长不大,可以实现装置小型化 体色为淡橙色,摄影机辨识度好 对水质温度、盐浓度等适应范围广,容易饲养。   对于监测鱼可能会出现的异常行为,现场工作人员举例说:比如急速游动,水中有害物质对鱼的脑或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观测鱼急剧加速游动 浮头行为,有害物质对鱼的吸引系统带来的损害,致使鱼呼吸困难,鱼身体开始倾斜,靠近水面,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 死亡,有害物质对鱼产生致命影响,导致鱼死亡。   与水质预警不同,噪声的污染更容易被人忽视。在另一个展台,一个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的声学照相机能够迅速定位声源,如有观众大声喧哗,屏幕中此人即刻显示出红色区域。在仪器旁边,有一个覆盖了北京北二环和北三环12.7平方公里示范区域的噪声地图。   何谓噪声地图?据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刘磊介绍,就是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噪声等高线、网格和色带来表示北京市城区各个地理位置的噪声值分布,使北京市民可以轻松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噪声情况。   “如果等噪声污染产生之后再去治理,成本很高。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城市规划者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噪声因素,这涉及交通、工业产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刘磊说,目前广泛采用声级计定点测量噪声,而他们在制作噪声地图时也考虑了人口分布、交通情况所产生的影响,如把车流量等交通属性与噪声建立关系,构建了交通噪声绿色模型,从而更能反映城市噪声的细节。   安全预警,科技护航。在本届北京科技周上,一大批关系百姓“衣食住行用”的监测检测预警技术和系统集体亮相,如食品快速检测、食品安全追溯等科技成果,让老百姓了解“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监控过程 全自动全天候火灾智能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前端红外热像仪器感知所监控区域内的物体温度,对烟头、打火机等低温小火源实现适时高温预警。
  • 安恒集团成功实施安徽省首个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
    国内领先的智慧化精细水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恒集团2015年1月19日消息:近日,安恒集团实施建设并稳定运行的安徽省内首个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WaterViewTM-WQA云端水质应用系统近期获得合肥市环保局的极大好评,有效地保障了省内中心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安全,显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合肥人喝的自来水来自大别山区,取水水源是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这些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月17日下午,在合肥市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合肥市环保局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合肥率先建成运行安徽省首个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24小时全天候自动监测和预警。据了解,以前对两大水库的监测是每月一次的人工监测,时效性差,虽然也能及时掌握两大水库的水质状况,但还不是最好的保护和预警措施。而这套新系统能以4小时为一周期进行监测,数据可以及时汇总到监测站,如果水质有问题,可以进行快速应对。安恒集团在过去的两年期间,分别在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各建设1个固定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个浮标监测站,分别对水质五参数、气象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生物毒性等污染物因子进行实时准确监测,这些数据通过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WaterViewTM-WQA云端水质应用系统分析处理,以列表、GIS地图等多种形式展现,可以帮助用户全面掌握各个站点的水质信息。当水质出现异常波动,系统会以邮件、短信等方式第一时间向环保局及相关负责主体发出报警,可以精确地知道水质超标数值、超标时间等信息。WaterViewTM-WQA云端水质应用系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系统还能根据水质的波动和大数据资料的分析,在污染事故发生之前向环保局及主管部门报告潜在危机,提示相关人员处理起到事前预警的作用,最大程度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保证供水水质安全。安恒集团为安徽省合肥市水源地建设的浮标监测站和固定水质自动监测站 安恒集团为安徽省构建的首个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 安恒集团WaterViewTM-WQA云端水质应用系统是基于安恒集团创新提出的水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体系理念,以自主研发的WaterViewTM平台为技术支撑,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所组构建的一个综合性的监测体系。WaterViewTM-WQA云端水质应用系统已实现对水环境中污染源、水源地、管网末端水质的实时监控,不仅在安徽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内蒙古自治区氨氮污染源监测项目和浙江省饮用水卫生水质在线监测管理项目均表现优异,获得各方主管部门的认可,对当前关注环境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饮用水安全关乎民生安全,保护好饮用水水源,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未来,安恒集团还将不断升级优化WaterViewTM-WQA云端水质应用系统,用最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满足不断变化的水环境保护要求,为我国的水源地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学术年会之环境监测与预警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环境监测预警是治理、管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力量。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监测和预警,何来的治理。已有很多文章指出,通过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来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从而满足环境管理需要。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科学与技术年会专门设立环境监测与预警分会场,会期一天半,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对环境监测与预警这一领域的重视。本次环境监测与预警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协办。 /p p & nbsp & nbsp & nbsp 在研讨会10月21日上午的时段,共有九位来自科研机构、环监机构及相关企业的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8a859aa-d9ba-48de-a830-28f66ae96cc3.jpg" title=" IMG_1621_meitu_1.jpg" / br/ strong 分会现场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刘文清院士在报告中首先简要回顾了当前应用于环境监测的三类主要技术手段,即色谱-质谱/化学-电化学,光学,和生物传感器。随后,刘院士通过具体详实的案例重点介绍了基于不同平台的光学观测监测技术及相关应用,它们包括:在线测量、地基平台、机载平台、球载平台、星载平台等。在报告的最后,刘院士呼吁环境监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应为建立系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环境高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a90ff61-3aba-47b6-b27e-9b1181b0da0e.jpg" title=" IMG_1611_meitu_2.jpg" / br/ strong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刘文清 /strong /p p & nbsp & nbsp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杨立君站长则在报告中分享了深圳市在环境监测社会化方面的探索与认识。据杨站长介绍,在环保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和积极推动下,深圳市环境监测社会化正在形成,已显现出社会检测机构与政府监测机构并行发展的大好局面,最终力图实现由政府主导,社团搭台,全社会参与的多方共赢的环境监测新格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a721f0a-dd55-4d6d-a14b-30dc14ba5eae.jpg" title=" IMG_1630_meitu_3.jpg" / br/ strong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杨立君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谢品华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区域污染差分吸收光谱探测技术”。谢研究员所在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宽带光谱技术可以获得多种大气痕量成分;通过MAX-DOAS、车载DOAS、成像DOAS等多技术结合,可获得地区大气边界层污染时空分布、污染传输情况,从而快速揭示污染来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8a1caf5-e7a2-477c-bdaa-80395c028f69.jpg" title=" IMG_1659_meitu_4.jpg" / br/ strong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谢品华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伟伟高工在报告中首先对大气环境遥感监测进行了基本介绍,随后他以具体应用实例着重介绍了多源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由于多源遥感产品在时空分辨率、时空完整性、精度等方面的互补性,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为改进遥感产品存在的时空不连续性、精度不够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8fa903f-4e07-4cfa-bfd4-bf3b5af195dd.jpg" title=" IMG_1675_meitu_5.jpg" / br/ strong 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顾伟伟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据了解,臭氧已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夏季优良天数的首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师耀龙工程师在评价臭氧监测数据质量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他的报告最后,师工也就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臭氧数据质量可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17bb2c7-6d68-47a7-9e37-ec45cc4c332e.jpg" title=" IMG_1682_meitu_6.jpg" / br/ strong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师耀龙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质管室滕曼博士的报告主题聚焦于“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技术”方面。她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工作,随后阐述了能力考核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而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将可能集中在实验室能力的持续评价方法、实验室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国家网整体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等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921389c-816f-4778-a24b-7c6575518ad1.jpg" title=" IMG_1699_meitu_7.jpg" / br/ strong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滕曼 /strong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谢喆的报告题目为“ArcGIS支撑的环境监测与预警平台”。据了解,GIS通过其独有的数据结构模型,将空间位置、时间分布、监测影像和属性要素等信息集成,提供统一管理及应用。谢喆通过典型案例,探讨了这种基于影像技术的环境监测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22217dd-e87d-4f77-a9cb-2f60fde4f393.jpg" title=" IMG_1708_meitu_8.jpg" / br/ strong 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谢喆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饶凯锋则在报告中介绍了其所在课题组在水质突发污染事故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他在报告中也表示,生物毒性预警与化学参数监测可以优势互补,联合生物-化学监测,可以提升扩展在线监测预警功能,这是国际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代表着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创新方向和前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6a385d8-4b92-46aa-b00b-ba2fd35ca5d8.jpg" title=" IMG_1720_meitu_9.jpg" / br/ strong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饶凯锋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史绵红高工的报告视角聚焦于多孔板微孔检测仪在分析应用中的绿色环保特点方面。她指出,利用多孔板微孔检测仪代替传统分光光度计,可大大降低由检测活动所带来的额外环境污染或相应的环境治理成本;可大大降低检测分析的试剂消耗量,节约分析成本;可减少采样量,降低采送样成本,提高采送样效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069dbef-7250-419c-a108-185e90ef14ff.jpg" title=" IMG_1743_meitu_1.jpg" / strong br/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史绵红 /strong /p
  • 京城重要水源污染预警系统工程通过系统初验
    日前,北京城市重要水源及影响区域污染预警系统工程施工第1标段系统初验初验收会议召开。  与会人员首先到京密引水管理处温泉管理所现场查看了视频监控中心和温泉水质监测站的运行情况,随后专家组在听取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工作报告,运行管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质检站的质量监督意见,以及查看内业资料后,一直认为:北京城市重要水源及影响区域污染预警系统工程1标已按照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的要求完成了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合格,工程档案资料整理符合相关规定,同意验收。会上还签订了移交运维协议。  据悉,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预警监测系统、视频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和预警支持系统。该项目是以北京市城市水源和水源地影响区生态环境为对象,在建立并完善现有的北京市水务系统自动化监测、通讯网络以及水务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一套城市重要水源和影响区生态环境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可为领导决策、现场管理提供实时的、全方位的辅助信息支撑。从而达到及时了解北京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状况,防止突发污染事故对城市供水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我公司为该项目提供了美国特纳C3三参数水下荧光仪和C7水下荧光探头,用于实时监测水中油和藻类等突然污染事故。
  • 环境预警及应急监测检测技术
    “环境预警及应急监测检测技术”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它具有事发突然、难以预测、危害严重等特点。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当前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且迫切的工作。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需要构建好环境安全预警系统,而先进的应急监测设备则是完善当前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为帮助相关领域用户了解、学习环境预警及应急监测检测的最新技术、方法及相关标准等内容,哈希应用技术专家为您解读“环境预警及应急监测检测技术”。话题一:1、 鉴于环境污染事故的突发性和复杂性,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目前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如何?现在的检测技术能否满足目前环境预警与应急的需求?还有哪些方法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环境预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压力逐渐增大。在环境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环境预警也逐渐引起各个相关部门的重视,环境预警是科学判定环境风险变化、提升环境应急响应水平和规避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现阶段环境预警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个环境监测点的数据联动以及相关的预警指标、预警模型和平台的建设多数还处于理论和试验阶段,环保相关部门正在关注环境预警的效果和各种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部分发达地区开始尝试通过试点的模式探索环境预警的具体方式,但是尚未达到大规模应用的阶段。环境预警需要实时在线监测设备的支撑,而环境预警多以预警模型的形式呈现,各种不同的模型需要的检测参数不一致。因此现在的检测技术可以部分满足环境预警的要求,对于某些地区的特质性参数可能存在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对于水质环境中经常测量的氨氮、COD、总氮、总磷等参数一般可以满足环境预警要求。但是对于例如,BOD、微生物等参数指标,现阶段仍然只能使用实验室方法,尚无在线监测手段能满足。应急监测:正是鉴于环境污染事故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对应急监测技术提出了快速、高效的需求。现在应急监测技术已经具有时间短,出数快,时效强等特点,对迅速查明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甚至发展趋势尽可能多地提供参考数据。但在污染物地排查筛选,微生物地快速监测方面还是有待改进和完善。话题二:2、 目前用于环境预警与应急的仪器设备能否满足环境预警与应急需求?未来仪器设备开发中,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和完善?环境预警:由于环境预警目前尚用于发展阶段,环境预警设备也处于发展中,部分重要参数监测仪器可以满足应用需求。因为环境预警设备要求在短时间、高浓度、不确定性条件下采集信息及发出警报,其硬件设备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监测仪器、模型算法模块等,需要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特点。因此未来仪器开发中,针对现今主流的化学法传感器,实现测量时间缩短、试剂无害化、维护更加便捷等功能会有助于环境预警的监测。而能够快速、准确测量水质环境的传感器成为另一发展方向,例如光谱法传感器,生物行为学传感器等针对生态监测的在线设备需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应急监测:目前用于应急监测地仪器主要是便携仪器,小巧,出数快,易操作是便携仪器的特点,满足应急检测需求。未来的开发方向,还是会往操作简便,可区别出不同的污染物的广谱性检测改进。话题三:3、 哈希在环境预警和应急方面有哪些仪器产品或产品组合?环境预警:随着环保监测要求的日益加强,环境预警领域也成为关注点之一。针对环境预警领域,哈希公司推出了水质监测及预警数字化解决方案,哈希(中国)水质监测 & 预警整体解决方案的组成包括以下产品:① 方案基石 - 哈希仪表:稳定、可靠的哈希在线仪表及传感器带来了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我们始终相信:“有效的、有代表性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数据,才能带来更准确的预警系统。” 这些仪表包括常规五参数传感器(PH/温度/电导率/溶解氧/浊度),水杨酸法氨氮测量仪NA8000,高锰酸盐指数测量仪CDO203A,总氮总磷测量仪NPW160H和各种特征性参数蓝绿藻、叶绿素、水中油、重金属等。 NA8000 CDO-203A NPW-160H ② 核心能力 - 自主研发预警模型:基于哈希70余年水质分析行业经验和业内成熟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外部环境(天气、风速)、重大环境事件以及WQI水质指数等因素,并依靠大量脱敏数据不断训练并优化。o 该模型计算得出水质或特定参数的预测值(P值),实现对河道断面水质情况和特定参数的预警、预测,并可与监测获得的实际值(A值)进行比较。o 模型同时内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补充的“机器自学习”功能,无需人为修改即可通过不断学习已有数据,自动使预警预报日趋完善、准确。③ 串联全局 - 规模化集成配套:哈希旗下公司拥有可靠的在仪表、系统的集成能力,可以满足并高质量完成主要工况下一系列集成配套工作。集成系统可形成完整的闭环测量系统,包括固定式监测站、微型监测站、浮标监测站、原位监测站、岸边式监测站等各种形式。④ 形成闭环 - 数字展示平台:通过与内外部伙伴的合作与开发,哈希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数据展示大屏,手机APP,以及(数据)上云等需求。同时包括哈希公司自主研发的Prognosys预诊断系统,可以直观的提供给用户相关仪表的状态信息功能,显示仪表的状态和维护需求:哈希(中国)水质监测 & 预警整体解决方案 能够提供实时水质数据与仪表状态、提前(≥72小时)预警水质情况,给予决策部门充足时间准备解决方案,形成“实时监控 – 提前预警 – 及时决策”的良性闭环,符合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 Prognosys仪表智能预诊断与维护系统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方面哈希有多款仪器可供您选择:TX1315型便携式水质毒性分析仪、Hydrolab多参数水质监测仪、DREL1900系列便携式水质分析实验室、SL1000便携式多参数分析仪、HQ便携式电化学分析仪,以及便携式浊度计等。哈希产品灵活方便,可测多种不同的参数,适用于多种测量场合,高的防护等级,适用于较恶劣的环境,仪器坚固耐用,便于操作,结果准确。 TX1315 Hydrolab SL1000 HQ 话题四:4、 哈希在环境预警和应急方面可以提供哪些解决方案?环境预警:除以上的水质监测及预警数字化解决方案,哈希公司还可提供与环境预警相关的水质综合监测解决方案。包括地表水环境应用解决方案、污染源监测解决方案、排水管网监测应用解决方案、流域治理水质监测应用解决方案、黑臭水体与海绵城市应用解决方案、智慧水务综合解决方案、近海水质监测解决方案等。从全方位、多角度为客户提供与水环境预警相关的水质监测方法和方式,为中国水环境监测贡献自己的力量。应急监测:哈希有针对饮用水的预警类应用方案,主要包括便携的毒性仪,实时监督类应急方案,主要包括多参数水质分析仪(Hydrolab),针对污水的应急解决方案等(DREL1900)。
  • 实时监控 预警联动 | 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项目顺利验收
    2021年11月22日,在福州市江阴化工应急中心召开的评审会上,专家组一致同意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评审验收,标志着该项目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政策+责任双驱动 风险预警刻不容缓为了加强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控,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全国各省市加快推进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2019年9月,经生态环境部批复,福建省将福州江阴港等4个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作为试点。2020年2月,谱育科技中标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项目。项目以谱育科技自主创新研制的质谱、色谱、光谱等先进分析仪器建设为核心,整合园区内“点、线、面、域”四级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防控网络,构建“一张图”的预警信息化管控平台,健全“平战结合”的精细化监测预警溯源管理体系。先进分析仪器 助力风险预警监测项目建设中,谱育科技基于成熟的质谱、色谱、光谱等先进分析检测技术,创新定制组合了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高精度传感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双通道走航质谱等多款在线/移动监测仪器,构筑覆盖风险单元、扩散途径、环境敏感点共128类有毒有害气体的立体监测防控网络,实现对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环境安全的“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立体化管控,全面提升园区环境风险预警应急能力。点监测:色谱在线监测技术,覆盖园区重点污染企业排口VOCs监控。线监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园区重点企业厂界无组织排放在线监测。面监测:色谱在线监测技术,实现重点污染区域高精度网格化在线监测。域监测:色谱、质谱、光谱在线监测技术,开展全区域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移动走航监测:双通道走航质谱监测技术,提高环境综合执法与应急监管能力。
  • 聚光科技出席第二届环境监测和预警大会
    2018年12月6-7日,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第二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交流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董事长叶华俊携大气和水质监测技术团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第二届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开幕式  本次会议主题为“深化环境监测改革,助力生态文明建设”,邀请多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环保企业相关人士作主旨报告,针对行业热点问题、前瞻性话题、新的产品和技术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议伊始,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华同志为中国工程院魏复盛院士颁发首届环境监测终身成就奖,主席台领导为部分具有突出表现的青年颁发2018年度环境监测青年科技人才奖。生态环境监测司柏仇勇司长做了主题为《环境监测40年发展与展望》的报告,为大家介绍了环境监测40年的发展历程,当前适用和规范的业务体系以及多元参与的供给体系,同时提出目前环境监测在精细化支撑、数据质量和信息公开这三方面有待提高。最后,柏司长还就当前的形式和需求,提出构建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全面融入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和展望。  聚光科技环境资源事业部大气环境子事业部操晚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专题分会场上做了题为《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技术和光化学污染监测技术》报告。聚光科技颗粒物在线源解析方案中通过AMMS大气重金属分析仪(自主研发)、WAGA大气水溶性离子成分分析仪和OC/EC在线分析仪(与北京大学合作研发)来监测PM2.5及其组分的浓度。该系统主要优势集中在:1、保证在线数据的统一进样分析;2、能自动进行数据的在线质控和因子的智能识别;3、能够在智能软件平台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的展示。  聚光科技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整体解决方案中,涵盖光化学前体物(VOCs和NOx)、光解速率及光化学特征产物(O3和PAN)的全过程监测,可满足研究机构和环保局对光化学污染形成原因、机理及过程分析的需要。该套方案曾经应用在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会议、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个重大会议的保障任务中。 操晚发表《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技术和光化学污染监测技术》报告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监测解决方案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解决方案  在聚光科技展台区,董事长叶华俊、环境资源事业部大气产品总监黄伟以及水质产品副经理杨凯光与多位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就自主研发的系列大气和水质环境监测仪器以及污染防治监测综合解决方案进行了产品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深入交流。AMMS-100大气重金属采样、OCEC-100、PANs-1000(与北京大学合作研制)和AQMS-3000微型空气站一一亮相。AQMS-3000微型空气站可实现高密度网格化布局,成本低,并且可集成多参数,可实现区域内全覆盖,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污染监测,结合信息化大数据的应用实现污染来源追踪、预警预报等功能,可为环境污染防控提供更为有效的决策支持。水环境网格化监测预警系统依据流域河网水系结构和关键节点、河道体量等多种因素,在流域内进行低成本网格化布点与高频监测,结合信息化技术,以大数据支撑水环境评价与预警、水质水量科学调控,以及治理方案评估、治理绩效评价、河长考核等,为管理部门实现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聚光科技董事长叶华俊向与会专家介绍大气AMMS-100重金属分析仪 聚光科技OCEC-100大气碳质组分分析仪AMMS-100大气重金属分析仪PANs-1000大气PAN在线监测系统AQMS-3000微型空气站聚光科技水环境网格化监测预警系统  该会旨在更好地交流和展示环境监测与预警创新技术和应用成果,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通过参加本届交流会,聚光科技与行业专家学者交流并分享了环境监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环境监测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提高。聚光科技始终坚持紧密围绕需求提供监测技术服务,力求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能对污染治理做出实质性成效,并对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和科学支持。未来聚光科技将一如既往为我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出策出力!
  • 环保部:省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全部建成
    p   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治污的基础。近日记者从环保部获悉:2015年,我国不断强化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环境监测取得阶段性成果。 /p p   去年元旦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6项指标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31个省(区、市)全部完成省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32个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全部完成市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p p   在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9个重点城市源解析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又有26个重点城市开展源解析工作,已分3批次完成了22个重点城市源解析结果论证。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试点开展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p p   在水环境监测方面,除组织对国控断面和规划考核断面每月进行水质监测、每天6次实时公布国家水质自动站监测结果外,环保部开展了国控地表水点位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工作,将“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由972个调整到2700多个,全面覆盖地级以上城市水域。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由301个扩展到419个。 /p p /p p /p p /p p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