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率研究

仪器信息网固化率研究专题为您整合固化率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固化率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固化率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固化率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固化率研究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固化率研究相关的耗材

  • 环氧树脂+固化剂
    西恩士仪器提供环氧树脂+固化剂报价,同时包括环氧树脂+固化剂图片、环氧树脂+固化剂参数、环氧树脂+固化剂使用说明书、环氧树脂+固化剂价格、环氧树脂+固化剂经销商价格等信息,环氧树脂+固化剂维修、为您购买环氧树脂+固化剂提供有价值的产品环氧树脂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状固体聚合物,复合材料被包裹在网状体中。一种添加剂,可将线性树脂转变为坚韧的散装固体。包括多种类型。环氧树脂固化剂是一种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电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它广泛用于建筑,机械,电气和电子,作为粘合剂,涂料和复合材料的树脂基质。航空航天等领域。当使用环氧树脂固化剂时,必须加入固化剂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化反应,以形成具有各种优异性能的三维网状结构的产物,并成为具有固化剂的环氧树脂材料。真实的使用价值。因此,固化剂在环氧树脂的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环氧树脂潜固化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环氧树脂固化剂研究的热点。所谓的潜伏性固化剂是指单组分体系,其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并在室温下具有一定的储存稳定性,并且可以在加热,光,湿气,压力等下快速进行固化反应。与目前常用的双组分环氧树脂体系相比,通过混合潜伏性固化剂和环氧树脂制备的单组分环氧树脂体系具有简化的生产工艺并防止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优势。固化剂用于固化环氧树脂。水晶胶由高纯度环氧树脂,固化剂和其他改性剂组成。固化产物具有耐水性,耐化学性和晶体透明性的特征。水晶胶大致分为:平面软胶,平面硬胶,弯曲软胶,弯曲硬胶,浇注胶,工艺假水,研磨胶等。使用水晶胶可以保护工艺品和配件的表面,还可以增加产品表面的光泽度和亮度。 水晶胶适用于徽章,面板,标签,标牌,汽车面板,金属,玻璃,徽章,皮带扣,太阳能电池板,LED产品包装。 一,水晶胶的种类和范围:1.环氧软水晶胶:它是一种液体型,双组分,柔软的自干晶体胶。它无色透明,有弹性。它可以通过轻轻刮擦表面来恢复原始形状。适用于聚酯,纸张和塑料等装饰标志。 2,环氧型硬质水晶胶:是一种液态,双组份硬质水晶胶,无色透明,适用于金属标牌,还可以生产各种水晶纽扣,水晶瓶盖,水晶木梳,水晶工艺品等高端饰。 3,PU聚氨酯软质水晶胶:是一种液态,双组分PU聚氨酯树脂表面满,耐磨,耐冲击,耐黄变,耐老化,透明度高,柔软度高,适合用于制造高档商标,汽车铭牌,贴花,徽章和其他装饰品。环氧树脂+固化剂特点:低收缩率,透明,极佳的粘附力,极佳的耐化学性,无刺激性味道。缺点:固化时间慢应用:适用于真空浸渍,多孔试样和对边缘保护要求较高的试样。如电子切片,岩石 ,塑料,薄膜等。规格:1L环氧树脂+500ml固化剂(固化2小时)
  • Aka-Cure 金相冷镶嵌树脂和固化剂
    Akasel是一家丹麦公司,专门从事开发、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的金相耗材以及最佳的金相制备方法。 凭借创始人Morten Damgaard在金相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再加上对可持续性创新解决方案的不懈追求,不断努力,推进金相耗材的开发,提高金相样品制备的效果,创造易于执行的制备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在车库里迈出第一步的公司现在已经成功地将高品质的金相耗材以及高效的制备方法传播到全世界。 如果您为目前样品制备过程的繁琐所累,请联系我们,我们的技术专家将免费为您进行制备流程优化。环氧镶嵌树脂Epoxy对样品的附着力最佳,有助于获得最理想的边缘保持度和最佳的镶嵌质量。它也可以用于易碎和多孔样品的真空浸渍或浸渗。我们的Epoxy mounting系统由一种液态树脂和一系列液态硬化剂组成。通用树脂Aka-Resin液态环氧树脂可以与Aka-Cure Quick快速固化剂、Aka-Cure Slow慢速固化剂或Aka-Cure Slow-2慢速固化剂混合。当进行金相冷镶嵌时,每种硬化剂都有其不同的优势。使用Aka-Cure Slow慢速硬化剂,环氧混合物可在低温下以一夜的时间慢慢固化。温度越低,收缩率越低,因此这是实现无收缩和最佳边缘保持度的首选解决方案。将Aka-Cure Quick快速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混合后,样品必须在80°C的烤箱中固化。固化时间比较短,大概需要30分钟,但是升高的温度会导致少量的收缩。 Aka-Resin Liquid Epoxy是一种clear liquid epoxy resin,必须与Aka-Cure Quick快速固化剂、Aka-Cure Slow慢速固化剂或Aka-Cure Slow-2慢速固化剂一起混合。因每种硬化剂都有其不同的优势。选择哪种epoxy hardener取决于您对最终镶嵌的要求。Aka-Cure Slow慢速固化剂和Aka-Cure Slow-2慢速固化剂是环氧树脂固化剂(epoxy hardeners),可实现尽可能低的收缩率,并因此具有出色的边缘保持度。它们适用于真空浸渍和热敏感样品。与epoxy resin Aka-Resin液态环氧树脂混合,它们在22°C下可在8-24小时内固化。Aka-Cure Slow-2慢速固化剂可以作为非危险品运输,因此通常是一种更经济的选择。Aka-Cure Quick快速固化剂是一种epoxy固化剂,可实现非常坚硬、透明的镶嵌,并具有良好的边缘保持度且低收缩率。它适用于真空浸渍多孔样品,并在80°C下30分钟内快速固化。当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固化时,Aka-Cure Quick快速固化剂便是理想的选择。对于大样品的epoxy mounting,Aka-Cure Quick快速固化剂可以在室温下固化过夜,然后在80°C下进行后固化。这种低温固化的收缩率可忽略不计。丙烯酸我们的acrylic resin是一种快速固化、透明的双组份系统,略带些许淡黄色。Aka-Clear-2包含一种acrylic powder和一种acrylic liquid,可在大约8分钟内固化。将Aka-Clear-2粉末与Aka-Clear-2液体混合时,无需使用压力罐即可获得完全透明的、无气泡的镶样。由于镶样完全可见,因此Aka-Clear-2是失效分析和电子元件制备过程的理想选择。在需要快速周转的生产环境中,通常要求固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Aka-Clear-2比冷镶嵌环氧树脂和热镶嵌树脂更有优势。常见问题解答:什么时候需要使用Epoxy,什么时候需要使用丙烯酸?Epoxy resins的收缩率非常低,因此可提供最好的镶嵌效果。每当需要最好的质量时,epoxy就是正确的选择。但是,epoxy resins的固化时间比较长,因此当您比较重视固化速度时,由于丙烯酸树脂的固化时间较短,此时首选通常是丙烯酸树脂。冷镶嵌树脂危险吗?所有的化学产品都必须小心处理,当搬运和混合冷镶嵌树脂时,必须遵循用户指南中规定的安全措施。必须始终佩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各个部件。在完全固化之后,epoxy和丙烯酸镶嵌样块的处理是安全的。
  • 美国QMAXIS金相冷镶嵌树脂固化剂
    美国QMAXIS冷镶嵌树脂和固化剂美国QMAXIS冷镶嵌耗材,高品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丙烯酸树脂和固化剂。是具有良好的硬度,低收缩率,快速固化,边缘保持好的优质金相冷镶嵌材料。良好的物理吸附能力,能渗透进试样的空隙和裂纹, 满足各种金相试样镶嵌 。 ——EpoQuick 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系列, 2h/室温 ——EpoCure 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系列,6h/室温 ——AcryQuick 丙烯酸树脂及固化剂系列, 8-12min/室温EpoQuick 环氧树脂、固化剂透明度:透明 固化时间:2h粘度:极低 收缩率:极低邵氏硬度:82 放热峰值温度:212°F/100°C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比:5:1订货信息如下:EpoCure 环氧树脂、固化剂透明度:透明 固化时间:6h粘度:低 收缩率:低邵氏硬度:80 放热峰值温度:160°F/70°C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比:4:1订货信息如下:AcryQuick 丙烯酸树脂、固化剂透明度:不透明 固化时间:8-12min粘度:中 收缩率:中邵氏硬度:82 放热峰值温度:150°F/65°C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比:3:2订货信息如下:

固化率研究相关的仪器

  • EU501光刻胶固化收缩率测试仪的应用固化收缩(cure shrinkage)是UV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如广泛应用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在缩聚过程中由线型到体型的变化过程。在3D 打 印 用光敏树脂,牙科材料,胶黏剂,薄膜、涂料等领域,固化收缩率是重要的性能评价指标。适合UV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UV胶黏剂,UV油墨,UV涂料等固化收缩率的测试。EU501光刻胶固化收缩率测试仪测试原理使用几毫升或更少的树脂样品量,基于固化条件进行固化,测量固化前后的样品厚度变化,通过厚度的减少率获得树脂的固化收缩率。相对传统的比重瓶法,具有样品量更少,测量时间短,没有气泡对测试结果的影响。EU501光敏树脂固化收缩率测试仪测试步骤EU501光刻胶固化收缩率测试仪技术规格树脂固化收缩率测量用激光位移计重复性精度 2μm红色半导体激光 655nm(可视光)激光 class 2(FDA CDRH Part1040.10)输出功率 220μW仪器尺寸(㎜)主机 W130 x D150 x H105检测器 W120 x D165 x H180
    留言咨询
  • 背景: 蛋白质组研究要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保持样品的新鲜性和稳定性,即样品是否反映目标蛋白质在活体内的原始状态尤为重要。一旦样品从机体分离,调控平衡被打破,某些蛋白质或多肽将很快发生离体降解,导致蛋白质的种类、含量和修饰快速变化,使得检测到的部分蛋白质或肽段实际上是高丰度蛋白质的降解产生的片段,而不是样品中的原始蛋白质(如下图,小鼠下丘脑组织离体1-10分钟的样品发生了显著的降解)。 在细胞和组织表达的蛋白质组中,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最具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蛋白质通常是一些含量很小、稳定性差的低丰度蛋白质或多肽。随着蛋白质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越来越高,也对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处理样品过程中保留这些蛋白质或多肽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采用一种快速、有效的样品稳定方法,尽量缩短样品采集与稳定之间的间隔时间并将样品前处理(稳定)过程标准化,对于蛋白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样品前处理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数据,进而增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产品描述: Stabilizor(生物样本热稳仪)为瑞典生物技术公司(Denator)潜心研发及改进而成功推出的新型的专利生物样品稳定技术。该系统包含Stabilizor主机和样品卡,用于解决蛋白质离体降解的难题。Stabilizor 系统能快速、均匀、准确的将热量传递给样品,破坏蛋白质中的氢键,保留氨基酸链的共价肽键,即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及以上结构,保留一级结构的完整性。这种不可逆的失活效应将样品中的各种酶类失活,从而将蛋白质离体降解的程度降到最低。处理过程中无需添加辅助抑制试剂,也将后期分析的干扰因素降到了最低。该技术起源于著名的瑞典 Uppsala 大学,课题组发现,由于神经肽的丰度低、半衰期短,在依靠 LCMS 技术研究帕金森氏症模型时其活性组分的信号难以捕获到。后经研究发现,依靠热稳定技术能彻底阻断生物组织样本的自然变化,实现即刻以及永久性组织样本的固化,保障后续针对蛋白质、多肽、以及大小分子生物标记物的高灵敏度、高准确性、极近体内(in vivo)、和原位(in situ)的分析,并依此推出了全球首款生物样本热稳仪产品,在包括顶尖制药企业、世界知名的实验室、大学、研究院及生物技术公司广泛采用,并依此在 Gene、Cell、Nature等杂志发表高端学术论文近百篇。 典型用户:瑞典 Lund University、瑞士 ETH Zürich 的 Reudi Aebershold 实验室、瑞典 Linkoping 大学、Finland 的 Turku、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 Proteome Science、英国 BioBank、美国 U Penn、美国癌症中心、美国 CDC、比利时 Antwerp 大学医院、德国 Lübeck 大学、美国普渡大学、澳大利亚 Livestock、中国首都医科大学、丹麦 NovoNordisk、芬兰 Turku 中心、爱尔兰 Dublin 大学、日本国家癌症研究院、荷兰 Leiden 医科大学、英国 St George Biomics 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 Merck、法国 Sanofi、日本 Takeda、美国 Vanderbilt 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德国 Max-Planck 研究所、日本 Tokohuso 大学医院、瑞典 Karolinska 研究院、耶鲁大学、USAMRID、日本国立材料研究院、等等,用于脑、肝、胰腺、心、胸腺、等组织和异种移植、活组织检查等方面的应用。其他应用包括 Stabilizor™ 用于质谱(LC-MS、MALDI-TOF、MALDI-Imaging)鉴定和定量蛋白质、多肽、及翻译后修饰;用于小分子的 MALDI-Imaging,研究药物如脂质或 ATP 等在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用于磷酸化修饰的研究,通过固化,锁定磷酸化避免其持续性转化;用于靶标蛋白质组学分析和临床蛋白质学分析;用于 2D 凝胶电泳分析及后续 LCMS 分析,鉴定蛋白质在健康和疾病组织中的差异化表达;用于 Western Blot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抗体鉴定特殊蛋白质及其磷酸化。Stabilizor™ 在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内源性多肽和磷酸化、癌症研究中的蛋白质磷酸化修饰、肥胖症及糖尿病的多肽如胰岛素及其他荷尔蒙激素和磷酸化蛋白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的作用等,均有上乘表现。 原理: Stabilizor 采用精密自动控温加热,通过快速热传导对酶蛋白进行不可逆改型及酶失活,保存机体内部真实的原生态,防止多肽、蛋白和小分子采样后的进行性退化。热渗透可快速(30秒)覆盖整个鲜活组织或液氮急冻过的组织或细胞培养液,均匀和充分,使样本不再遗留活性酶或在后续实验中发生酶激活,保障组学(如质谱等等)或生物测定手段(如 Western Blot 等等)检测到更多和新型的内源性肽、蛋白质,保鲜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真实反映大、小分子或代谢物的初始状态。 固化后的样品可于当日在室温下进行组学分析或生物学测定,也可利用储存卡冷冻,避免存储及运输中可能的污染。专业的试剂盒有助于多肽、激酶以及磷酸酶的固化,确保酶彻底失活和后续分析测定结果的高度可靠性和重现性。 热稳仪操作非常简便,使用者仅仅针对新鲜或冷冻的待测样品选择相应的处理程序,记时、取样,将存放了新鲜或冷冻组织样品的储存卡放入进样滑板,储存卡将被自动引入加热区,绿灯亮起时即表示固化结束。热固化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是科学家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非常喜爱此项技术的原因。不论是新鲜的还是经提前急冻过的组织样品,均能以 Stabilizor T1 进一步热固化,完善样品预处理方案和辅助圆满解决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表征、内生肽表征、药物代谢表征等复杂流程中的生物组织处理不够稳定和不能重现的生物学难题。功能优势: 和传统的固化方法如急冻法、抑制剂引入法、微波固化法等技术相比,使用 Stabilizor 系统可永久去除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防止蛋白质降解。降低蛋白质组复杂性,减少高丰蛋白质降解片段的干扰,增加分析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的内源性蛋白质/多肽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Stabilizor处理样品具有稳定性、标准化和可追溯性,更易得到高质量的分析数据和“更真实、更原位、更快速”。 其创新点包括:1) 绿色:纯物理的样品稳定方法,不需使用干扰后期分析的酶抑制剂;无毒2) 广谱:可固化所有含水的组织、永久性!无论是新鲜的还是急冻过的3) 快速:处理时间短,一般在一分钟以内即可将样品中的各种酶类失活,快速、均匀、充分4) 精确:激光测量样本尺寸,特殊算法得出蛋白变性所需的准确能量5) 智能:自由调节用于压缩样品的压力;真空抽吸避免空气干扰6) 重现:样品采集和储存过程标准化,结果可靠,数据更具可比性,便于进行如比较蛋白质组研究7) 持久:保留样品在活体内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其它翻译后修饰的真实状态,保留不稳定、易降解的低丰度蛋白质 8) 灵敏:避免了样品中低丰度蛋白质或多肽受高丰度蛋白质降解片段的干扰,有助于发现新的蛋白质、多肽以及它们的修饰形式9) 便捷:永久性的去除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样品经稳定后,即可在常温下、从容地、进行制备操作,无需担心酶对蛋白质、多肽的降解或改变它们的修饰形式 10) 准确:降低蛋白质组的复杂程度,缩小动态范围,增加分析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的蛋白质或多肽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11) 简单:使用方便,在采样的同时即可稳定样品,缩短样品离体降解的时间,避免样品污染12) 实用:使 用 MALDI-MSI、Western Blot、nanoLC-MS 检测目标蛋白质或多肽,Stabilizor 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样品稳定方法13) 溯源:所有参数均以电子记录和可U盘储存,方便管理和方法转移主要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快速固化新鲜或急冻过的组织样本或细胞培养液或干血斑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表征内生肽表征药物代谢表征
    留言咨询
  • 邦沃科技LED-UV固化箱FU4639-C,主要用来固化干燥UV胶,UV漆或者UV油墨,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或生产线。LED-UV固化箱FU4639-C,采用LED芯片作为发光光源,冷光源,无红外热辐射,不会引起工件热应力及热变形,输出功率稳定、连续可调,光照均匀。相比传统的高压汞灯UV固化箱, LED-UV固化箱使用寿命长,可达20,000小时,无需预热,即开即用;能量集中、照射强度高、固化效率高,使用更安全、更环保,适用于多种热敏基材。产品特性通用设计,液晶显示,操作直观;固定功率,阶梯功率,完美体现;照射功率、时间计时数字显示,直观方便了解照射进程;具有自动功率反馈系统,输出功率更稳定;自动检索,出错报警提示;照射过程中轻松查询通道UV照射进程;
    留言咨询

固化率研究相关的试剂

固化率研究相关的方案

固化率研究相关的论坛

  • 【讨论】UV固化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UV固化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UV固化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表面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涂料化学、辐射化学、光学、电工学、机械学等学科由于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uV固化的研究还涉及到通信、徽电子等高科技领域 uv固化的研究领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 -新型单体、齐聚物、光引发剂(包括阳离子及其他引发系统)、颜料、添加(助)剂、阳离子系统及水基系统的合成、表征和应用开发 ·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2)工艺及流变学研究 针对不同用途的配方的探讨,包括对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3)应用 uv固化的应用范围详见本书第1.2节uv固化材料的应用领域所述实际上,应用领域的开拓已不是简单的材料本身的问题,它还取决于相关领域的发展水平及对于材料的特殊要求正是这螳应用领域的科技进步,才导致了Uv固化材料如今蓬勃的发展uv固化的光纤涂料,光纤着色涂料及光刻胶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4)分析测试 包括对辐射剂量、固化速率、固化程度及固化后材料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测试等 (5)基质的准备 包括对不同的基质进行电晕、火焰、等离子体、化学等方法的处理 (6)设备与装置 固化系统设备(包括uv源及其他相关设备)的开发、选择及相关理论的研究 (7)安全和控制 包括对人体的生理健康、产品的化学安全性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法规的制订 (8)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研究和研发

  • 【求助】(已应助)求助论文《双重固化技术在UV固化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

    1.双重固化技术在UV固化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作者】 王涛 【导师】 江棂 马家举 【学位授予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安徽理工大学 2耐候型UV涂料的研制 【作者】 王坚 【导师】 杨绪杰 钱伯容 【学位授予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 【学位年度】 2006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南京理工大学 3UV固化胶粘剂的研制 【作者】 吕希光 【导师】 江棂 【学位授予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 【学位年度】 2005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安徽理工大学 4紫外光—热双重固化材料的制备过程及性能研究 【作者】 李武成 【导师】 王德海 【学位授予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材料学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浙江工业大学 5超支化聚硅氧基硅烷的合成及其紫外光固化动力学研究 【作者】 王欣 【导师】 范晓东 【学位授予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材料学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西北工业大学

  • 固化工艺研究和固化过程在线监测——低价、简便、高效的实时热分析技术研究

    固化工艺研究和固化过程在线监测——低价、简便、高效的实时热分析技术研究

    [color=#990000]摘要:差示扫描量热(DSC)和调制式扫描量热(MDSC)技术在复合材料固化工艺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无法应用于固化过程的在线实时监测。为解决固化过程在线监测难题、提高固化工艺优化效率和实现仿真计算的准确考核,需要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基础上开发低价、简便、高效和实时的新型热分析技术。本文介绍了近些年来在此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几篇研究报道,分析这些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了后续工作的技术方案。[/color][color=#990000]关键词:固化工艺、固化过程、固化度、差示扫描量热、DSC、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MDSC、MTDSC、比热容、热扩散系数、导热系数[/color][align=center]~~~~~~~~~~~~~~~~~~~~~~~~~~~~~~~~~~~~~~~~~~~~~~~~~~~~~~~~~~~~~~~~~~~~~~~[/align][b][color=#cc0000]1.问题的提出[/color][/b] 在复合材料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固化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而在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复合材料成品质量及生产的可重复性,理想方式是对复合材料固化过程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确保固化过程中各部分充分固化、累积残余应力和温度非均匀性引起的应变尽可能小、控制复合材料固化温度避免热降解以及降低完全固化的总时间。为了实现固化工艺研究和优化以及固化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需要针对材料固化过程中可监测的物理量,并结合固化过程中出现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采用相应准确有效的测试技术。在固化工艺中,当前常用来判断固化是否完成的直接准则是最能表现固化反应的固化度,但在固化工艺研究和固化度监测方面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1)现有扫描量热技术测试样品小,测试结果与实际生产现场有差异 目前用于研究固化工艺最有效的手段是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以及灵敏度和精度更高的调制式扫描量热(MDSC)技术,树脂供应商大多采用这两种技术提供树脂固化度信息。这两种技术的局限性是测试样品量很小,与实际固化过程中的产品尺寸和形状有巨大差异,扫描量热技术测试得到的固化工艺过程和参数很难在实际固化工艺中直接使用,还需要进行大量固化工艺优化研究工作。(2)现有扫描量热技术无法应用于在线实时监测 由于基于热动力学原理,并且可以与固化工艺具有完全相同的温度、压力和气氛变化过程,目前的各种扫描量热技术作为最成功的热分析技术,可以说是完美解决了微量样品层面的热分析问题,为固化工艺研究和优化、为固化工艺仿真计算研究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但目前热分析技术的最大局限性是无法推广应用到产品生产现场,无法采用扫描量热技术对固化过程进行在线实时监测,无法对固化工艺研究和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快速的在线实时验证。(3)现有在线监测技术无法达到扫描量热技术的准确性,未达到实用水平 尽管扫描量热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到生产现场,但为了满足复合材料研制和生产需要,近些年来开发了许多新技术来进行固化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这些技术大多采用间接方法,而且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光纤法、超声法、电学法和热学法。尽管这些方法都证明了其在监测固化过程中的有效性,但也存在局限性,还都无法替代扫描量热技术的有效性,每一种方法只能监测部分参数,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选择评估,而且这些测试方法目前大多还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未看出具有多大的市场使用前景。[b][color=#cc0000]2.解决方案[/color][/b] 综上所述,为了准确了解固化中的吸放热过程、实现固化工艺设计、快速准确寻找最佳固化工艺过程,并能对整个固化过程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就需要在扫描量热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测试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固化工艺中,所开发的新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首先要解决大尺寸规则形状样品或材料的热分析测试问题,即在各种大尺寸的板状、柱状和球型模具/样品和构件上实现扫描量热测试功能,这相当于把DSC测试功能拓展到大尺寸规则模具/样品和构件上。 (2)解决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问题,即在DSC比热容测试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在整个固化过程中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的连续测量能力,在得到固化特性的同时得到复合材料传热特性,这相当于把MDSC测试功能拓展到大尺寸规则模具/样品和构件上。 (3)最终要解决单样品热分析测试技术问题,一方面要避免像DSC和MDSC那样需要同时进行参考样品测试,另一方面还要避免使用传统热物性测试中那样长时间稳态一维热流测试形式,而是需要仅采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模具/样品和构件内外的温度和热流变化,并在与固化工艺相同的升温、恒温和降温的动态过程中,同时测量得到多个热物理性能参数,如热扩散系数、热焓、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最终得到固化度等相应的固化工艺参数。[b][color=#cc0000]3.本文目的[/color][/b] 上述解决方案是当前复合材料固化度监测及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对复合材料研制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热分析技术在固化工艺和固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很多研究机构和学校都开展了研究工作,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还停留在实验室探索阶段。本文将介绍近些年来在此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几篇研究报道,分析各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技术攻关提供参考。[b][color=#cc0000]4.温度调制型DSC:MDSC技术[/color][/b] 经典的DSC技术可以测量微小样品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特性,由此常用于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和分析,但无法测量样品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因此采用DSC技术无法对固化过程中的热传递进行研究,无法了解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进而使得无法进行固化工艺的优化。另外,传统的DSC对于微量样品的微弱吸热和放热还是不能提供足够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为此,结合传统的Angstrom技术,在DSC技术基础上开发了温度调制型DSC(MDSC)技术,即在以往DSC测试的温度变化曲线上叠加了温度调制波,由此大幅度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和测量精度,同时还实现了热扩散系数的测量。 目前,MDSC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有相应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如图4-1所示。很多研究机构采用MDSC仪器对固化过程中的热传递进行研究,如侯进森等人对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固化过程中不同纤维方向上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141816583388_7031_3384_3.png!w690x230.jpg[/img] [/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图4-1 MDSC测量原理和测试仪器[/align] 尽管MDSC已经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但这种技术复合材料固化工艺研究和在线监测中的应用十分有限,主要因为以下原因: (1)样品量太小,很难保证样品对复合材料的代表性; (2)测试模型假设被测样品始终处于温度均匀状态,这就造成MDSC测试模型无法放大应用到大尺寸样品和固化部件的热分析测试; (3)与DSC一样,MDSC同样需要结合参考材料同时进行测量,这也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 (4)为了保证MDSC技术中规定的边界条件,在被测样品周围需要配备复杂的配套装置,这在固化工艺现场根本无法实现。[b][color=#cc0000]5.固化过程的其他热分析技术研究[/color][/b] 到目前为止,固化过程中其他热分析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恒温固化过程中热物理性能变化过程的测量,重点是测量热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用不同阶段的热扩散系数来表征固化度C,即:[align=center][img=,690,5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141817455522_5587_3384_3.png!w690x57.jpg[/img][/align] 式中,B、A和D分别是液态、随时间推移和完全固化状态下的热扩散系数值。[color=#cc0000]5.1. Friis-Pedersen等人的研究工作(2006年)[/color] 较早尝试将DSC热分析技术推广应用到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在线监测的是德国的Friis-Pedersen等人,他们模仿MDSC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工作。在他们的研究中,模仿MDSC同样采用了Angstrom测量原理进行定点温度交变调制,模仿MDSC仪器结构搭建了一套经典的Angstrom法薄板热扩散系数测量装置,如图5-1所示,可以测量薄板材料(面积为100mm×100mm,厚度约为3mm)在不同恒定温度固化过程中热扩散系数的变化过程,并由此热扩散系数变化过程来表征复合材料固化度特性。[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2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141817271162_7843_3384_3.png!w690x226.jpg[/img] [/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1 试验装置示意图[/color][/align] 尽管采用了已知热扩散系数的硼硅酸盐玻璃对此测量装置进行了测量误差考核,并标称测量误差小于3%,但从文献报道来看,整个装置简陋,重复性测量结果偏差很大。特别是对于低粘度未固化树脂以及厚度的变化情况测试会有很多问题。 Friis-Pedersen等人还分别采用两种DSC仪器分别对微量样品的比热容进行了测量,并结合上述装置测量得到热扩散系数和密度计算得到了导热系数,通过对比证明了固化度与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变化密切相关,采用热扩散系数来表征固化度甚至在灵敏度上更优于比热容。 尽管Friis-Pedersen等人的研究工作比较简易,测量误差也较大,但在采用热物理性能参数来表征固化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获得了初步的结果,证明了采用热扩散系数来表征固化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并具有显著特点。[color=#cc0000]5.2. Rudolph 等人的研究工作(2016年)[/color] 为了实现固化过程的在线监测,基于经典的Angstrom法薄板热扩散系数测试技术,德国的Rudolph 等人搭建了一套更简易的试验装置来测量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的热扩散系数变化,并基于上述固化度的定义来对固化过程进行表征。 装置的测量原理基于经典的Angstrom法,如图5-2所示,不同之处在于温度的调制不是传统的正弦波,而是采用了三角波,相应的热扩散系数测量公式则采用了参数估计算法获得。[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1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141818091906_4688_3384_3.png!w690x136.jpg[/img] [/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2 基本思想是假设一维热流,评估两个温度信号之间的差异。a)样品描绘,b)顶部和底部温度信号[/color][/align] 为模拟在线固化过程,Rudolph 等人搭建的试验装置模仿了真空袋成型工艺,如图5-3所示,被测环氧树脂样品尺寸为直径29mm、厚度不超过3mm,样品装在外径为30mm、高度为4mm的铝制料盒内。试验参数中设置了温度振荡周期长度为4分钟,振荡幅度被设置为2K。[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1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141818230117_8499_3384_3.png!w690x136.jpg[/img] [/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3 实验装置:1)隔离试验箱;2)温度控制器;3)用于温度测量和控制的PC机;4)测量放大器;5)室温显示;6)带有温度传感器的样品;7)铝块;8)珀尔帖元件;9)散热器[/color][/align] 采用这套试验装置,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固化过程中的热扩散系数测试,热扩散系数转换为固化度后的结果如图5-4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400,3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141818383568_7396_3384_3.png!w690x519.jpg[/img] [/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4 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热扩散系数推断出环氧树脂的固化度[/color][/align] 通过上述Rudolph 等人的工作,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优缺点: (1)再一次证明了热扩散系数作为固化度评价参数的有效性; (2)对于板材结构的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可以用很简易的装置就可以实现固化度的在线监测,特别是仅采用单面加热和厚度方向双点测温的方式,就可以在线实时对整个固化过程的固化度变化进行测试表征,这已经非常接近实用化水平。 (3)出于测试方法需要,样品加热采用的是单面加热三角波温度调制方式,这种加热方式显然不符合常规固化工艺线性加热模式,增加了在线监测设备的复杂程度。同样,这种测试结构并不适合低粘度液体以及厚度变化的固化过程。 (4)Rudolph 等人的工作实际上为今后的实用化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础,这种单面加热方式完全可以拓展到常规固化工艺中的线性加热模式,即只需采用一个温度传感器测量板材中心位置在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就可以实现板材固化过程的在线实时监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卢少微等人出于对巴基纸(Buckypaper)作为温度传感器在固化工艺在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借鉴了上述Rudolph 等人的工作,直接在真空袋固化工艺中研究固化度与巴基纸的电阻温度系数关系。尽管直接采用温度传感器在线监测固化过程的有效性十分有限,但他们对巴基纸的研究不失为给今后固化工艺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增加了一种可选性。[color=#cc0000]5.3. Struzziero等人的研究工作(2019年)[/color] 上述研究工作基本都是基于板材固化工艺的在线热扩散系数测试测试方法,但这些水平结构的固化过程并不适合流动性较强的低粘度液体树脂的固化过程监测,而且监测过程中样品厚度会发生变化而带来测量误差。为了提高材料的适用性,Struzziero等人采用了柱状结构的传热模型报道了在线固化监测的研究工作。 Struzziero等人研究的测试方法还是基于经典的Angstrom技术,在定点温度下交变调制加热温度来测量得到热扩散系数。设计的测量装置包括一个带冷却管的铜块,其中心有一个圆柱孔用于容纳直径为7mm、壁厚为1mm、高度40mm的空心铜管。该装置如图5-5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141818568815_9052_3384_3.png!w690x223.jpg[/img] [/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5(a)实验装置;(b)截面图;(c)俯视图[/color][/align] 液体树脂倒入铜管,然后用软木塞封闭。软木塞在其中心有一个开口,以允许放置在中心的热电偶接触树脂。然后将铜管插入铜块的圆柱形孔中,两块隔热板放置在铜块的上下两侧,一根柔性电热丝缠绕在冷却管周围。铜块温度由温度控制器调节加热软线上的功率进行控制而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由于树脂的热惯性,在树脂区域中心测量的温度是相位滞后的周期性曲线,树脂和铜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信号如图5-6所示,通过相位差的测量可以得到相应的热扩散系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00,35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141819092006_7113_3384_3.png!w690x405.jpg[/img] [/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6 树脂区域边界和中心的温度变化[/color][/align] 每次测试前,树脂在铜管中的填充量为四分之三左右,用软木密封封闭,并放置在铜块中。随后,外径0.5mm的测量热电偶探针穿过软木塞密封件的中心开口,使热电偶敏感区位于树脂的几何中心位置。在测试过程中,铜块温度调制所采用的幅度为1℃、一个调制周期为4分钟。Struzziero等人采用搭建的测量装置对三类材料进行了测试,第一类是非固化材料甘油作为该方法的考核;第二类包括一种脱气、预混合、单组分树脂,专门设计用于树脂传递模塑工艺的环氧树脂RTM6和另一种为灌注应用设计的低反应性单组分液态环氧树脂890RTM;第三类是采用液体增韧环氧树脂的双组分系统,用于缠绕和拉挤成型的XU3508/XB3473。 Struzziero等人用上述装置测量了上述材料不同温度下的热扩散系数,并采用MDSC进行了比热容测量和固化表征,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固化动力学模型,由此来进行相应的对比和验证。 通过甘油的导热系数测量验证了与文献值相差约为8%,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偏差是包含了测量装置热扩散系数测量误差和MDSC比热容测量误差的合成误差。 Struzziero等人在此测量装置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在此就不再详细介绍。总之,Struzziero等人的工作再一次有效证明的热扩散系数表征固化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证明了测量液体热固性塑料固化过程中的热扩散系数方面是可靠的,测量精度由树脂区域中心热电偶放置的精度控制,要求位置精度为0.5mm以将测量误差限制在3%以下。固化环氧树脂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显示出对固化度的线性依赖增加和对温度的反向线性依赖,所得结果可以根据声子输运解释为固化材料中的主要热载体。实验装置测量结果可用于生成材料表征数据,这些数据是建立固化模拟所需的精确导热本构模型所必需的。 Struzziero等人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验证了固化过程中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变化的准确测量,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的获得可以更可靠地预测热梯度、放热现象和缺陷,如残余应力,有助于提高固化工艺预测的整体精度。另外,Struzziero等人的圆柱体测试结构,从测试模型上已经完全接近于实际固化工艺,而且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推广应用。[b][color=#cc0000]6.分析[/color][/b] 上述研究工作基本上都是模仿MDSC而采用了Angstrom技术,同时也证明了测量得到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完全可以用于固化评价。由于加热方式的复杂性,使得这种Angstrom技术还是无法应用到实际复合材料固化工艺中的在线监测,还只能停留在样品级别的应用。为了真正在复合材料固化工艺中采用热分析技术实现在线监测,依阳公司通过前期的大量研究,做出如下分析: (1)基于MDSC发展历史做出的分析:在DSC测试过程中,由于样品量小,样品的吸热和放热量以及热流信号都十分微弱,而Angstrom温度交变测试是一种灵敏度和精度很高的技术,因此MDSC采用了Angstrom技术实现了灵敏度和精度的大幅度提高,并同时实现了热扩散系数测量,结合已经具有的比热容测试能力,MDSC可用来测量导热系数。 (2)从实际固化工艺做出的分析:在产品生产固化工艺中,产品尺寸普遍较大,吸热和放热量以及热流信号普遍都较大,从信噪比分析来看根本无需高灵敏度的Angstrom技术。另外,在实际固化工艺设备上也很难实现Angstrom技术要求的温度交变调制。 (3)从热扩散系数测试技术做出的分析:尽管上述研究文献报道都是基于交变的Angstrom技术,但不采用这种交变技术,只通过加热变化过程也能准确测量出热扩散系数,而这种加热变化过程与固化工艺中的加热过程完全相同。这也就是说在现有固化工艺设备和固化加热过程中,通过工件中单点温度的测量,可以准确得到整个固化过程中的热扩散系数变化。 (4)从比热容测试技术做出的分析:DSC和MDSC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对热流进行测量,从而量化得到吸热和放热变化过程,其技术关键是采用了参考材料的对比测试,这也是限制DSC技术推广应用于在线热分析的主要障碍。这个主要障碍目前也有解决途径,就是设法将参考材料等效到现场固化工艺加热装置上,从而可以具备DSC的所有测试能力。[b][color=#cc0000]7.总结[/color][/b] 通过上述研究文献综述和分析,针对固化工艺研究和固化过程在线监测,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技术愿景: (1)因为都是基于升温和降温过程,可以将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等效到固化工艺设备上,只通过简单增加相应的温度传感器等,就基本可以实现MDSC的大部分功能,至少能具备热焓、比热容、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测试能力,实现高效的固化过程在线监测。 (2)这是一种单点测温和基于一维传热的测试技术,可以应用在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复合材料固化工艺中,造价极低使用便捷,单点植入式温度传感器对复合材料整体性能影响小。 (3)随着分布光纤技术和巴基纸(Buckypaper)技术的发展,温度传感器可以采用分布式植入结构,将会更高效的进行固化工艺现场监测。[b][color=#cc0000]8.参考文献[/color][/b](1)王奕首, 李煜坤, 吴迪, et al. 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固化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航空制造技术, 2017, 538(19):50-59.(2)侯进森, 叶金蕊, 王长春, et al. 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固化过程中的热导率测定. 复合材料学报, 2012(4):23-28.(3)Friis-Pedersen H H, Pedersen J H, Haussler L, et al. Online measurement of thermal diffusivity during cure of an epoxy composite. Polymer testing, 2006, 25(8): 1059-1068.(4)Rudolph M, Naumann C, Stockmann M. Degree of cure definition for an epoxy resin based on thermal diffusivity measurements. Materials Today: Proceedings, 2016, 3(4): 1144-1149.(5)Lu S, Zhao C, Zhang L, et al.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the curing degree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with a carbon nanotube buckypaper sensor. RSC Advances, 2018, 8(39): 22078-22085.(6)Struzziero G, Remy B, Skordos A A. Measurem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epoxy resins during cur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9, 136(5): 47015.[align=center]~~~~~~~~~~~~~~~~~~~~~~~~~~~~~~~~~~~~~~~~~~~~~~~~~~~~~~~~~~~~~~~~~~~~~~~[/align]

固化率研究相关的资料

固化率研究相关的资讯

  • 投影式光固化打印压电材料的近期研究进展
    压电材料是受压力作用时会在相对表面两端界面之间产生电压的晶体材料,可适用于换能器,传感器、驱动器、声纳、手机和机器人等应用。相较于其他3D打印制备技术,投影式光固化3D打印技术,尤其是PµSL,在打印速度和分辨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26,000 mm2h-1, 10 μm),挤出式(0.2–113 mm2 h-1, 10–120 μm),气溶胶喷射(19–5,600mm2 h-1,100 μm),多工艺协作制备( multiprocesstechniques)(11 mm2 h-1,100 μm)。本文整理了近年间期刊上压电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供大家参考,如对这个方向感兴趣,欢迎和我们联系,一起探讨光固化打印压电材料的技术和应用。Nature Electronics:PµSL制备价态可控的多材料压电器件一句话总结:采用PµSL的技术打印3D结构,然后选择性沉积一种或多种材料(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等)在已打印的3D结构的任意指定位置,实现了价态可控的3D压电器件的制备。论文信息:Hensleigh R., Cui  H. C.  , Xu  Z. P.,   Massman J., Yao D. S.,,Berrigan J. and X. Y. Zheng . Charge-programmed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formulti-material electronic devices. Nature Electronics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0-0391-2。Nature Materials: 3D 打印制备智能压电材料一句话总结:采用3D打印技术,快速打印任意结构的压电三维材料,实现电压在任意方向可放大、缩小及反向的特性。论文信息:H.C. Cui, R. Hensleigh, D. S. Yao, D.Maurya, P.Kumar, M. G. Kang, S. Priya and X. Y. Zheng.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of piezoelectricmaterials with designed anisotropy and directional response.Nature Materials 18, (2019) 234–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18-0268-1。Materials and Design: DLP 3D打印制备压电耳机一句话总结:采用DLP 3D打印技术制备压电声学传感器并封装在集成电路中。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薄膜厚度可减至35微米且具有可调节的共振频率。论文信息:Tiller B., Reid A., Zhu B. T., Guerreiro J.,Domingo-Roca R., Curt Jackson J. C. and Windmill J.F.C.. Piezoelectricmicrophone via a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3D printing process. Materials andDesign 165 (2019) 107593. https://doi.org/10.1016/j.matdes.2019.107593。Procedia CIRP: 聚合物基压电可光固化树脂制备压电材料一句话总结:采用PµSL制备高聚合物基压电材料,该材料是以PVDF(聚偏二氟乙烯)35%(体积分数)与光固化树脂混合制备而成,压电电压系数为105.12 × 10-3 V∙m/N。论文信息:Chen X. F., Ware H., Baker E., Chu W. S.,Hu J. M. and Sun C. The development of an all-polymer-based piezoelectricphotocurable resi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dia CIRP 65 (2017) 157 –162. https://doi.org/10.1016/j.procir.2017.04.025。 ACS Nano:3D打印制备复合纳米压电材料一句话总结:采用DLP-3D打印技术制备了复合纳米压电材料(BTO-PEGDA)。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纳米BTO颗粒掺杂制备的压电材料介电系数是无优化掺杂的压电材料的十倍以上,且应变转换效率也远超于掺杂碳纳米管制备的压电复合材料。论文信息:Kim.K, Zhu W. Qu X., Aaronson C., McCall W. R.,Chen S.C. and Sirbuly D.J. 3D optical printing of piezoelectric nanoparticle-polymer compositematerials. ACS Nano, 2014. 8(10) 9799-806. https://doi.org/10.1021/nn503268f.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福建物构所吴立新研究员课题组光固化3D打印研究获新进展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面向人工智能和健康监控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正在从基础研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3D打印具有不受零件几何结构限制和快速制造的优势,在可穿戴传感器方面具有应用前景,但如何满足智能穿戴应用中的各种力学性能和传感性能要求仍具挑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立新课题组基于可逆共价键,合成了可水解的交联剂,在3D打印光敏树脂中添加这种交联剂能够提高打印分辨率,打印的模具可在热水中溶解。将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浇注于模具中,在热水中除去模具,得到各种多孔结构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拉伸、高回弹的特点。研究人员结合3D打印形状的可设计性,制备出多孔的手指套、鞋垫以用于检测人体运动。相关研究成果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Tailored and Highly Stretchable Sensor Prepared by Crosslinking an Enhanced 3D Printed UV‐Curable Sacrificial Mold" /span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博士研究生彭枢强为论文第一作者,高级工程师翁子骧和吴立新为论文的通讯作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20年,该课题组在光固化3D打印材料方面获得多项成果,包括基于核壳粒子的高强高韧3D打印树脂、生物可降解3D打印树脂、以及与福建物构所许莹课题组联合研发的高强高硬耐高温氰酸酯3D打印树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8729"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论文链接/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d522d17-c7d5-4af6-b8b5-72539ce3b014.jpg" title="3D打印.jpg" alt="3D打印.jpg"//p
  • 流变和拉曼光谱的再次碰撞——UV胶的固化
    流变和拉曼光谱的再次碰撞UV胶的固化流变学已成为UV固化动力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表征方法。流变学中的参数—动态弹性模量G'对形态结构极其敏感,能够很好的反映体系在辐射固化交联过程中双键密度和内部结构发生的变化,因此实时监测G'的变化可以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反映固化程度。UV固化本质是一种化学反应,材料暴露在特定的UV辐射下会引发自由基反应,导致机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因此UV固化还可以通过拉曼光谱进一步监测,这些化学变化将会通过特征峰的生成或降低(缓慢或快速变化)反映在拉曼光谱中。流变仪与拉曼光谱相结合,可以同时获得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关联起来以获得在材料加工、反应机理方面更加深入的洞悉。UV固化系统和拉曼光谱仪均可通过安东帕MCR系列流变仪软件进行触发,从而能够同步监测整个UV固化过程中的粘弹性力学行为和光谱数据。流变&拉曼联用Omnicure S1500紫外固化系统,配备5mm光纤。Cora5001拉曼光谱仪,配备特制的联用拉曼探头——HT fiber probe 785。MCR流变仪,使用帕尔贴罩(H-PTD)和25mm石英玻璃平板。UV固化系统和拉曼仪均连接至MCR流仪中,从而UV辐射源和拉曼光谱仪都可以通过流变仪进行自动触发,保障原位测量的同步性。独特接口设计UV源与特制的联用拉曼探头实验结果图1:UV胶固化反应过程中的损耗模量(红色)和储能模量(黑色)变化曲线流变测量的结果如图1所示。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样品最初表现出粘弹性流体响应,其损耗模量(G')大于储能模量(G')。随后,在UV辐射下激发了固化反应,从而可以观察到模量的快速变化。两个模量的变化曲线的交叉点意味着样品从液体主导状态转变为固体主导状态。然而,在5s的UV辐射时间结束后,固化反应继续进行,这可以从模量的持续增加中观测到。图2:950cm-1和1150cm-1的峰强随固化时间的变化图2为两个拉曼特征峰(950 cm-1和1050 cm-1)的峰强变化曲线。所选的这两个特征峰具备一定代表性,因为大多数其他特征峰的行为与其中一个相似。在5s的UV辐射下,两个特征峰都出现了峰强的骤降。在UV辐射结束后,950 cm-1的峰强迅速达到稳定水平,标志着相应基团化学变化的结束;而1050 cm-1的峰强是逐渐下降的,这与之前图1所示的模量逐渐增大相呼应;其余特征峰强度的变化率都处于上述两个特征峰之间。拉曼光谱中的整体化学信号变化与流变性能变化趋势相吻合,两种技术可以相互印证。然而,拉曼光谱中展示的信息非常丰富,不同特征峰的强度变化曲线代表不同化学基团的反应特性,因此,可以获得每一个感兴趣的化学基团的变化信息。拉曼光谱的这一特性,不仅是样品整体流变特性的补充,还为深入了解不同反应基团的特性提供了可能性。实验结论安东帕的流变-拉曼联用设备已被证明对监测复杂的反应机理非常有益。MCR系列流变仪还可以与不同激发波长的Cora5001拉曼光谱仪,以及不同的UV固化系统(不同波长、汞灯、LED光源)相结合,且流变仪可使用多种型号(如珀耳帖或电加热),为各种应用提供最大的灵活性。想要了解完整的本次应用报告,请点击下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