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选

仪器信息网院士增选专题为您整合院士增选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院士增选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院士增选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院士增选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院士增选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院士增选相关的资讯

  •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增选名额、增选日程公布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1月1日启动,增选总名额为73名。除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外,数学物理学部12名、化学部11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名、地学部11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2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为:数学地球物理(数学物理学部主推荐)、化学生物学(化学部主推荐)、生命科学与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主推荐)、环境科学(地学部主推荐)、信息科学与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科学部主推荐)、能源科学(技术科学部主推荐)。每个新兴和交叉学科支持1个增选名额,并划归主推荐学部使用。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1月1日启动,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1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和《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具体通知如下: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应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为:数学地球物理(数学物理学部主推荐)、化学生物学(化学部主推荐)、生命科学与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主推荐)、环境科学(地学部主推荐)、信息科学与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科学部主推荐)、能源科学(技术科学部主推荐)。每个新兴和交叉学科支持1个增选名额,并划归主推荐学部使用。  为加强基础科学领域院士队伍建设,在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为数学物理学部增加1个名额用于数学领域。  73名增选总名额中,除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6个特别名额须待特推小组评审推荐后再划归相关学部使用外,其余67个名额分配如下:数学物理学部12名、化学部11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名、地学部11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2名。  新兴和交叉学科名额以及特别名额的使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二、每位院士最多推荐3名候选人,院士受常委会委托推荐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不占院士个人推荐名额。  被推荐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65周岁以上(1956年6月30日含以前出生)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三、凡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将停止1次被推荐资格。  四、推荐院士候选人需填写和提供《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院士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  《推荐书》必须由院士本人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2至附件6只需提供PDF格式的电子文件,无需再提供纸质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被推荐人仍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身份证明局出具的国籍证明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被推荐人国籍情况说明》纸质原件。  请推荐院士以电子文件形式从网上报送《推荐书》和《附件材料》中的附件1。电子文件从学部网站www.casad.cas.cn下载(使用方法及要求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手册》)。请推荐院士通过专用系统获取用户名及密码(方法详见纸质正式通知),请妥善保管密码,专人使用。  《附件材料》提供者须提供《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被推荐人所在单位须出具《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  五、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网上上报,并将以下材料寄送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以寄出邮戳为准):  1. 已经上报并打印签名的《推荐书》纸质件一份(不得使用签名章)   2. 已经上报并打印签名的《附件材料》附件1纸质件一份   3.《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纸质件一份   4.《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纸质件一份   5.《附件材料》附件1至附件6、《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和《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等材料的PDF格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请用U盘存储,文件大小不应大于100兆,U盘不予退还)。  报送的所有材料纸质件必须与电子文件一致。报送的所有材料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六、院士增选工作是院士队伍建设的根本,增选质量直接关系到学部和院士群体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坚持院士增选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保持院士增选这一片净土不受污染,维护院士这一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的良好声誉,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和每一位院士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院士增选工作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学部主席团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被推荐人行为守则》等一系列文件。同时,为强化院士推荐责任,本次院士增选将在向社会公示初步候选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的同时,公布推荐人姓名或推荐渠道。  希望各位院士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严格把好院士的“入口关”。在增选工作中要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同时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增选环境。如有违背增选纪律的情况,将依据《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和《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严肃处理。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科协: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组织具有推荐资质的全国学会推荐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组织推荐的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总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不超过10名、化学部不超过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不超过12名、地学部不超过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不超过7名、技术科学部不超过11名。  二、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请制定严格规范的推荐程序和办法,坚持院士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推荐院士候选人要全面考察其学术水平和学风道德,严把法律和社会道德关。本次院士增选将在向社会公示初步候选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的同时,公布推荐渠道。如出现所推荐候选人被投诉情况,请负责进行核查并提供书面调查材料及意见。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推荐为院士候选人。  三、凡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将停止1次被推荐资格。  四、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以寄出邮戳为准)正式向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来函说明推荐工作情况,同时附上所推荐候选人的以下材料:  1. 已经联网上报并打印签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学术团体推荐用)》纸质件一份   2. 已经联网上报并打印签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的附件1纸质件一份   3.《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纸质件一份   4.《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出具)纸质件一份   5.《附件材料》附件1至附件6、《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和《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等材料的PDF格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请用U盘存储,文件大小不应大于100兆,U盘不予退还)。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2至附件6只需提供PDF格式的电子文件,无需再提供纸质件。  联网上报电子文件须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所需“用户名及密码”已随本通知寄送,请注意查收,妥善保管,专人使用。相关材料的要求以及增选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详见附件。  报送的所有材料纸质件必须与电子文件一致。报送的所有材料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2021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  二、外籍院士候选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推荐,每位院士可推荐1名候选人,每位候选人须有5名院士推荐方为有效。外籍院士候选人可由院士单独推荐,也可由院士联名推荐。院士联名推荐外籍院士候选人时,需明确1位院士为主推荐人,其他为共同推荐人。  三、在推荐外籍院士候选人时,除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所做贡献外,还应适当注意国别及学科专业的分布,重点要关注发展中大国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有特色的中小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  四、请推荐院士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并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网上报送和签名后的纸质件寄送工作(不得使用签名章,以寄出邮戳为准)。  电子文件从学部网页下载,网址为www.casad.cas.cn。使用方法及要求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手册》。请通过专用系统获取用户名及密码(方法详见纸质正式通知),并妥善保管,专人使用。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  各学部常委会、各位院士: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即将启动,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等规章制度要求,为保障相关工作有序进行,严把院士“入口关”,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特别重申和强调以下工作纪律和要求:  一、各学部常委会要担负起营造风清气正增选环境的主体责任  1.要注意营造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使院士们在会上愿意和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  2.要求主审小组在介绍初步候选人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其学术成就和学风道德。  3.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对投诉信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核实,并提出明确处理意见。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要向参加增选的院士作出说明。  4.要向本学部所有院士传达本通知,并负责与本学部参与增选工作的院士签订《中国科学院院士遵守增选工作纪律承诺书》。  5.如本学部有违反增选纪律的院士,要将情况及时上报学部主席团,并按照《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和本通知要求作出及时处理。    二、广大院士须自觉遵守增选工作纪律  参加增选工作的院士须严格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中增选工作行为规范,并做到以下几点:  1.签署《中国科学院院士遵守增选工作纪律承诺书》,并于2021年3月31日前寄送至各学部办公室。  2.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电话、短信、微信、邮件、游说等)为候选人拉票(注:这里的拉票是指明确要求其他院士对某候选人投赞成票的行为,正常介绍和讨论候选人情况不在此列)。一经查明有拉票行为的,即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可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  3.不得接受候选人及其单位影响增选公正性的任何礼品、礼金和宴请。一经查明有此类行为的,即在本学部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可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和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如发现候选人或其单位有影响增选工作的请客、送礼等情况的,应及时向学部常委会举报。  4.收到投诉材料应及时送交本学部办公室,个人不得擅自出示和扩散。一经查明有此类禁止行为的,即在本学部内通报批评。  5.须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增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调查处理意见以及表决结果等信息。一经查明有此类行为的,即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可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  6.自觉抵制和反对增选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不当行为。在增选过程中发现候选人有不当行为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签名向本学部常委会主任反映 在增选过程中发现院士有不当行为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签名向道德委员会主任反映。道德委员会主任隐去反映人信息后,再转交给相关学部常委会处理。  三、对院士违反增选纪律的行为将按照有关程序予以严肃处理  1.本学部内通报批评由学部主任会议决定。  2.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和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由各学部常委会决定,必要时可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相关决定报学部主席团批准后正式生效。  3.经核查确有违反其他增选纪律的,按《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进行处理。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1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启动。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二、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选人,院士可单独或联名提名。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194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院士,享有本次增选的提名权与选举权。 三、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1956年7月1日以后出生)。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公安机关任警务技术职级、国家安全机关任专业技术职级的除外 军队行政干部不作为候选人,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除外。 2015、2017、2019年连续3次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和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须停止1次被提名资格。 四、院士提名候选人时,在坚持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对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工程科技一线及民营企业专家的提名,对优秀中青年专家的提名,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本学部增选优先支持专业学科专家的提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对被提名人科学道德、实际贡献和科研诚信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对《提名书》中主要成就和贡献的真实性进行把关。 要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增选环境。 五、本文所附的《提名书》仅限院士提名使用。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将相关材料提交中国工程院。通过邮寄方式提交的材料,提交日期以寄出地邮戳为准,材料寄出后请及时通知工作人员查收。具体要求如下。 1.提交由院士、候选人签字及候选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的《提名书》原件一式4份,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生成的mdb格式数据文件及word格式《提名书》电子版光盘1张。《提名书》原件与电子版的内容须完全一致。《提名书》内容不得涉密。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及使用说明可登录中国工程院网站(www.cae.cn)下载。 2.《提名书》附件材料1套,包括科技奖项获奖证书复印件(不超过5项),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及其实施情况证明材料1套(不超过5项),论文和著作原件或复印件等材料(不超过10篇、册),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原件或复印件(不超过5篇、册)。附件材料须经保密审查,并提供加盖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章的审查证明,如有涉密附件,仅能为秘密级。 如果被提名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中国籍专家,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局的国籍证明。如果被提名人为台湾省的专家,须在《提名书》的“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栏中表述支持“一个中国”的申明。 3.提交候选人签字的《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 中国工程院2020年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  为了进一步守正扬清、端正风气、把好增选“入口关”,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院士队伍,使院士制度成为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强大正能量,现对院士增选有关纪律规定进行重申,并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以下“八不准”。 1.院士不准从事任何违背科学道德、损害院士声誉、可能影响院士增选公正性的活动,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客观公正地做好院士增选工作。 2.院士不准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 谢绝候选人及其委托人的拜访,坚决抵制“跑院士”等不正之风。 3.院士不准参加候选人及其单位在增选期间组织的活动,确因学术交流需要参加的,须向所在学部书面报告,并不得领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讲课费、评审费、咨询费等。 4.候选人及其委托人、候选人单位不准通过任何方式向院士赠送礼品、礼金,从事助选拉票活动。 5.候选人及其委托人不准以汇报、请教、征求意见等名义拜访院士,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 6.候选人不准有弄虚作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行为,对个人以往有关学风道德和违规违纪问题须如实报告。 7.机关工作人员不准在提名、评审和选举过程中违规干预增选工作,不得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 8.所有参与增选工作的人员不准泄露增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及调查处理意见、选举结果等评审选举信息。 院士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通报、停止提名权或评审权、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撤销院士称号等处理。 候选人如有违反,视情节在相关学部通报、取消其当次候选人资格、取消今后被提名资格等处理。 机关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相应党纪政务处分。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
  • 中科院院士解读《院士增选细则》
    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到院士是一个过关斩将的苛刻过程   在媒体大篇幅报道饶毅落选院士事件的背后,是院士增选制度严格得近乎苛刻的程序和规范。重温这一制度在设计与实施中无处不在的严肃性与庄重性,有助舆论从过度关注与解读中重回理性。   院士群体代表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院士选举因此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和关注。   1992年12月4日由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院士增选细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重要操作性文件。为了不断完善增选工作,在其后的近20年时间里,《院士增选细则》历经九次修订。   近日,数位中科院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院士增选细则》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但目前来看,中科院院士增选总体上是公平公正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德是对院士候选人的最重要评价标准”。   院士增选过程公平公正   院士的增选过程,是一件相当漫长、繁杂,又需要各位院士认真、细致对待的工作。   《院士增选细则》显示,一位科研人员从推荐院士候选人到成为院士,中间需要经过多轮讨论投票程序。   一位曾多次参与院士增选工作的中科院资深院士介绍,各部门和院士推荐上来的推荐院士候选人,根据学部进行分组后,首先要在各学部院士间进行通信评审,院士们会对推荐院士候选人进行打分,根据得分多少排序,得分靠前者确定为初步候选人并进行公示。   “各学部会专门成立一个主审小组,对推荐院士候选人的材料进行详细审查,并对候选人的学术道德进行核查。”该资深院士介绍。   其次,初步候选人经过公示后,各学部常委会组织召开本学部评审会议,对初步候选人逐一进行评审。根据主审小组收集汇总的意见,各学部对初步候选人进行投票,按得票数多少为序产生本学部正式候选人并进行公示。   最后,正式候选人经过公示,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2/3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成票数多少为序依次入选,至此选出院士。   “推选过程是民主的,都是无记名投票。”该资深院士说,“就我自己多年参与院士增选工作的情况来看,这个过程中没有所谓的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出来有意引导的事情。”   “民主选举”和“没有权力制衡”的说法,也得到其他几位受访院士的确认。   “每次增选都要开好多次会议。”一位院士对《科学时报》记者说,院士增选是一项神圣的工作,社会公众十分关注,过程可谓繁杂,但每位参与增选过程的院士,都会十分谨慎,认真对待。   学术成就和学术道德是重要评价标准   “最主要的是看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德。”前述资深院士介绍,各学部成立的主审小组,会对初步候选人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等提出评价意见。如果候选人的研究领域超出主审小组评判能力的,主审小组也会征求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意见。   据悉,主审小组一般由3位院士组成,其中可有1位推荐院士或与被推荐人同一单位的院士。“主审小组3位院士会选与推荐人专业领域相近的院士,这有利于对推荐人的学术成就进行全面介绍。他们要负责向学部全体参评院士汇报推荐人的学术成就。”   “大家都会十分谨慎。”另一位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选初步候选人时,主审小组会尽量多推荐人选,交由学部全体院士讨论评价。   在此期间,各学部还要接受来自社会的意见和投诉,对投诉信件进行详细调查,并在学部内通报投诉调查结果。   “大家十分重视学术道德问题。”前述资深院士介绍,如果接到投诉或举报,凡是有剽窃、作假等行为的,这样的候选人基本上都会被刷下去。   “个人品质问题十分重要。”另一位院士表示,“院士代表着最高学术荣誉,是公众人物。院士候选人的品质问题当然会成为重要评判指标。”   针对一些在领域内深有影响的科学家落选问题,此前有院士表示,“当选的人大体是会有一些长处的,最起码不会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人当选,但没当选的人也不一定不好”。   前述资深院士对此表示认同。“选出来的,在学术成就上基本都没问题。当然一些没选上的,学术成就也有非常出色的。”   该资深院士分析,一些优秀科学家落选院士,“撞车”或许是原因之一。“如果在评审时同一个学科上有两个候选人,可能两人的得票就相差一两票,但因为名额所限,也会导致其中一人落选。”   “多一票而当选,差一票而落选”现象的客观存在也得到其他一些院士的确认,“并不是说学术成就不够”。   院士制度仍须不断完善   据了解,为完善院士队伍建设,中国科学院学部不仅出台了《院士章程》,还针对院士的增选、咨询、科学道德建设等,出台了详细的政策法规。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院网看到,《院士增选细则》于1992年12月4日由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每两年就会修订一次。至今,《院士增选细则》已经过九次修订。   “会给我们发征求意见。”相关院士介绍,如有修改,会经过院士们的表决。   “但学术评价是一个大问题,也是最难做的一件事。”前述资深院士表示,目前,整个科技界不谈真正的学术贡献而谈论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现在逐步知道,院士增选不能光以论文为标准,所以大家在评审时也在慢慢转变。”该资深院士说,“但学校里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的,许多学校只要教师发了论文,就奖励多少钱。对教师的考评,也是看发了多少论文,申请了多少项目,争取到了多少经费。”   此前,袁隆平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引来社会诸多非议。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曾对此表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科学院院士,之所以没有能当选,是因为那时候科技界,包括院士群体当中,对于一个人成就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颇。   “这种问题也仍然存在。”该资深院士表示,目前中科院院士增选过程中,主审小组3位院士的意见很重要,如果其中有一位因为专业所限,对候选人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不足而提出负面意见,那么候选人被刷下去的可能性就很大。   “院士候选人的学术成就能否交由整个学界评价?例如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候选人,就由整个生命科学界来评价。”相关院士呼吁,应进行学术评价新机制的探索。   饶毅落选事件回放   从最初314人的有效候选人锐减为145人,淘汰过半,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某一个人的出局实在正常不过。然而,饶毅的落选还是在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2007年9月全时回国。   2011年5月,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饶毅名列其中。   8月17日,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饶毅未进入名单。   当天,在得知自己未进入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之后,饶毅一大早便在科学网发表博文,表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随后,《新京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介入报道,并引发网上舆论关注。(陆琦)   饶毅回应本报专访:科研兴趣不因是否院士而变   目前,很多中国科学界的人可能把做院士作为目标,而不是他们的兴趣。如果能让一些学生看到,永远不能做院士而做科学,也许是更有趣的人生——把被颠倒的关系重新扶正过来,也许更有意义。   我正在做科学史的工作,有些材料还没写完。所以,我知道国内其他人受的冤枉比我大多了,我不能算很大的事情,充其量是给我一个表达意见的机会。是否做中国的院士,对我的影响太小,而对国内其他人,包括一些成就大于我的人影响较大。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没有国内认可的情况下,国际也不知道、或不充分认识他们。而我的工作,都是英文发表,国内的评价对我几乎毫无影响。   我从来说话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存在因为个人得失而改变。如果改变,我早就不说话了。我认为自设牢笼的人,要么没有自由,要么另有所图。   做科研和教学是我的兴趣,不可能因为是否院士而改变。 (饶毅)  声音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中科院院士的评选也是如此。只要中科院院士的评选过程公开、评选标准严格、评委独立公正,我想评选结果是能服众的。   其实饶毅的落选和其他落选的科学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当选了,固然可喜,但落选了,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学术水平不行。规则之下,难免有遗珠之憾。   ——刘少华(新华网)   院士增选,某大牌教授第二轮出局,舆论“哗然”,指责声一片,许多中央级新闻媒体也参乎其中,何尝不是一种浮躁与语言暴力干涉。候选人是院士一人一票投出来的,这种玩法都不公正难道要任命?愿赌服输,出局就出局了,想玩下次接着来,不想玩拉倒,当事人没必要煽情,围观者也没必有激愤。院士其实和绝大多数愤青无关,倒是污染、黑牢、动车和我们绝大多数人有关。   ——曹俊兴(个人博客)   注意到饶毅教授在申报2011年中科院增选院士中途遭遇淘汰之后,在博客上声明自此不再候选,颇感意外。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如此声明,合情合法。但对饶教授本人以及传媒对其被中途出局原因的思想,本博暂不敢苟同。科学院的一个学部,总是由一定人数的院士组成的,若是只有个别院士发表反对意见而其他大多院士由衷地赞赏一位候选人,则每位投票人可以决定自己投给谁的票怎么会是否决的结果呢?   ——陈龙珠(个人博客)   我不同意一些网友全盘否定中国的院士评选制度,也不赞成一些网友说的中国的院士评选应请美国科学院来评或按美国的方式来评。毫无疑问,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整体学术水平高于中国的院士,但正因为如此,中国院士的评选要基于中国的国情。——文双春(个人博客)   并非说公众不该质疑院士评选,而是说我们更需要有含金量的质疑 也不是说落选者不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说,作为公众科学家应该头脑冷静地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异议。否则,受到伤害的可能只是当事人。至于那些隔靴连痒都搔不到的谴责、质疑,对谴责、质疑者来说只是一种时间精力的浪费,当然你说我就是要消耗它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啦。   ——黎在珣(个人博客)   美国院士是如何“炼”成的   □Bruce Albert   美国科学院院长(现任《科学》总编)   KennethR. Fulton   美国科学院执行主任、PNAS出版人   每年春天,也就是4月底、5月初的时候,美国国家科学院都要增选新院士。要成为候选人,首先从提名开始。尽管非正式的方式会提出很多候选人,不过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每份提名材料应当包括候选人的简历、一份250字左右的概述候选人学术成就的说明——也就是当选理由——以及数量不超过12篇的代表性论文和著作。之所以作出篇数限制,是为了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一旦获得提名,这份候选材料就会送到科学院31个专业领域中的某一个专业委员会主席手里,例如化学、分子与发育生物学或者数学。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遴选候选人的流程,由该专业的院士多轮投票筛选候选人。有些专业的流程相对简单,直截了当,有些则比较复杂,颇费周折,包括召开选举协调会、核心委员会选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环节。如果候选人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专业领域获得提名的话,情况就更复杂了。不过正如图所示,所有专业领域的选举最终都要经过两次选举——也就是所谓的“非正式选举”和“正式选举”,至于为什么这么叫,已经无可考据了。候选人一旦顺利通过这两轮选举,就有机会被更广专业的院士们来评选了。31个小专业被归为六个大领域,候选人要首先通过这六个大领域的选举。   此外,候选人也可以由多位院士联名提名,也就是组成“自愿提名小组”(VNG),或者由国家科学院成立的“临时提名小组”(TNG),专门提名某个或者某些领域中的候选人。2003年,在“21世纪提名与选举特别委员会”的提议下,国家科学院委员会就组建了六个这样的临时提名小组——每个领域一个小组:数理科学、生物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生物医学、行为与社会科学,以及应用生物学、农学和环境学。这些临时小组负责提名较年轻的男女候选人,他们的工作促使各专业提名更多的女性科学家和年轻候选人。   科学院章程规定了每年新增选院士的人数(目前不超过72人),每年科学院委员会都会分配各领域名额,在分配名额的时候,委员会会考虑目前科学院的规模以及增长较快的领域。   每年2月,这六个领域的院士委员会——每个委员会都由本领域的院士代表组成——会召开各自领域的会议,讨论所有已通过各专业委员会评选的候选人的资格。如图所示,自愿提名小组和临时提名小组提出的候选人也会被加进来。   六大领域最终要提出自己的名单,人数为本领域名额的150%,并且按照得票多少排序,因为名额限制问题未能进入这个名单的候选人将在下一年选举中自动获得相关小专业的提名。   这六份大名单组成一份所谓的“优先名单”(Preference Ballot),连同每位候选人的简历以及在“正式选举”名单上的排名,在每年3月初提交给所有院士,院士们必须给所有六个领域投票,而不仅仅是投自己的领域,而且选出的人数要达到最低要求,投票才算有效。投票结果经过统计整理制成图表,在每年4月底年度大会的院务讨论会上展示,参会的院士就“最终名单”进行表决,“最终名单”由得票最高的72名候选人组成,其中每个大领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领域的上限。其余候选人组成第二份名单,同那些在前期投票过程中未能通过各领域院士委员会的候选人一样,将自动获得下一年度相关专业提名的机会。
  • 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增选院士8人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增选院士8人。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笪良龙、南京师范大学黄和、江南大学金征宇、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沈学颖、东华大学孙以泽、华东理工大学汪华林、北京师范大学余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汉青。

院士增选相关的方案

院士增选相关的论坛

  • 【讨论】院士增选名单提前20天泄密,官方无解释群众猜测

    这件事情,时间是最好的逻辑。11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的不完全名单。在这份广泛流传的名单中,增选院士为24人。  记住这个时间点。  11月18日,《东方早报》报道,中科院新闻处就网上流传的“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表示,真正的名单将于下月公布,网上的名单应该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   3天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的任胜利博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份详尽的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共35人。  也记住这个时间点。  揭开谜底的日子是12月4日。这一天,中科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经过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  时间的纵坐标外,让我们再看横坐标。网络版第一份名单的24人,全部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35人之列。网络版第二份名单的35人,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唯一细小的差别是,排序不同,官方结果以姓氏笔画为序。  看来,网络发帖者的确“很强大”,“猜测和推断”竟这般准确无误。小道消息“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结果命中10环。  “愤怒!”一位负责平面媒体科学版的编辑找不出第二个词,形容当时看到官方名单的心情。  有数学爱好者计算着:以候选人数做分母,当选人数做分子,以学部为独立单位计算吻合概率,最终可得到泄密的P值。  P值,100%。

  • 【分享】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45人

    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 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院士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评审,选出初步候选人145位。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二00九年九月二日

院士增选相关的资料

院士增选相关的仪器

  • 安捷伦干式 IDP 涡旋泵为无油、紧凑型、噪音小的高性能真空泵。IDP 泵采用单面涡轮设计,可通过简单的工具直接执行 15 分钟的维护操作。高泵送速度和紧凑的尺寸使其成为研究,分析仪器和实验室市场中许多应用的理想选择。 IDP 泵具有气密性高的特点,电机和所有轴承均与真空气路完全隔离,这种设计能够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并为应用提供清洁的无油真空。入口隔离阀可作为集成选件加装,并且不会额外增加泵的高度。IDP-10 使用变频驱动电机,在全球所有频率和输入电压下均能提供始终如一的真空表现。其稳定如一的全球表现和紧凑的尺寸使它成为分析仪器和工业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理想选择。应用领域:GC-MS,SEM,同位素质谱,ICP-MS,LC-MS,比表面分析仪,真空烘箱,手套箱等产品特性:- 较小的噪音- 一台干泵却拥有较好的真空度,较大的抽速- 停机时间短,维护成本更低- 可配备隔离阀,防止意外污染,更好的保护仪器核心部件- 用途广泛
    留言咨询
  • 安捷伦干式 IDP 涡旋泵为无油、紧凑型、噪音小的高性能真空泵。IDP 泵采用单面涡轮设计,可通过简单的工具直接执行 15 分钟的维护操作。高泵送速度和紧凑的尺寸使其成为研究,分析仪器和实验室市场中许多应用的理想选择。 IDP 泵具有气密性高的特点,电机和所有轴承均与真空气路完全隔离,这种设计能够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并为应用提供清洁的无油真空。入口隔离阀可作为集成选件加装,并且不会额外增加泵的高度。IDP-10 使用变频驱动电机,在全球所有频率和输入电压下均能提供始终如一的真空表现。其稳定如一的全球表现和紧凑的尺寸使它成为分析仪器和工业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理想选择。应用领域:GC-MS,SEM,同位素质谱,ICP-MS,比表面分析仪,真空烘箱,手套箱等 产品特性:- 较小的噪音- 一台干泵却拥有较好的真空度,较大的抽速- 停机时间短,维护成本更低- 可配备隔离阀,防止意外污染,更好的保护仪器核心部件- 用途广泛
    留言咨询
  • 安捷伦干式 IDP 涡旋泵为无油、紧凑型、噪音小的高性能真空泵。IDP 泵采用单面涡轮设计,可通过简单的工具直接执行 15 分钟的维护操作。高泵送速度和紧凑的尺寸使其成为研究,分析仪器和实验室市场中许多应用的理想选择。IDP 泵具有气密性高的特点,电机和所有轴承均与真空气路完全隔离,这种设计能够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并为应用提供清洁的无油真空。入口隔离阀可作为集成选件加装,并且不会额外增加泵的高度。IDP-10 使用变频驱动电机,在全球所有频率和输入电压下均能提供始终如一的真空表现。其稳定如一的全球表现和紧凑的尺寸使它成为分析仪器和工业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理想选择。应用领域:GC-MS,同位素质谱,比表面分析仪,真空烘箱等 产品特性:- 较小的噪音- 一台干泵却拥有较好的真空度,较大的抽速- 停机时间短,维护成本更低- 可配备隔离阀,防止意外污染,更好的保护仪器核心部件- 用途广泛
    留言咨询

院士增选相关的耗材

  • IIHVS增强器高压偏置模块
    Kentech公司的仪器IIHVS增强器高压偏置模块是一个独立的Gen 2芯片供应增强装置,IIHVS增强器高压偏置模块提供荧光体,MCP和光电阴极的偏置电压,并且可以Kentech公司的PC5NS选通模块一起使用,以提供完整的门控增强器电子装备。IIHVS增强器高压偏置模块特点设有一个带TTL输入的缓慢的光阴选通电路(约1ms响应),所以如果不需要快速选通操作时,所要做的就是给增强管供电。它有一个内部高压电源,操作只需要12V的电压。MCP(增益)电压由0- 3V的控制输入控制,或是在不需要任何其他装置的情况下由电位计控制。IIHVS有着超低纹波,应用于高分辨率读出系统,还有一个TTL禁用输入选项。IIHVS增强器高压偏置模块产品规格 荧光体 5.8kv(标值)控制 MCP 在0 - 3V输入控制条件下, 0 -950v PC + 50(关),-180(开),根据TTL 作出反应 PC 上升时间 一般为1ms 电源 12V , 100mA 连接到管引线 物理尺寸 30×64×114(30×64×127有凸缘)
  • ETP 电子倍增器 | 23073
    产品特点:ETP电子倍增器ETP Electron Multipliers用于质谱分析● 专利专用表面材料,可产生非常高的二次电子发射。● 空气稳定。● 两年有效期保证。● 离散倍增电极设计可延长使用寿命。优化的离子和电子光学元件,实现最佳性能。增加表面积,增强灵敏度,延长使用寿命。所有ETP电子倍增器的多倍数法都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和更好的敏感性与通道电子倍增器(CEM)或连续倍增极倍增器相比较。ETP制造的电子倍增器使用专有的打拿极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许多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电子倍增器。 它具有非常高的二次电子发射,可以从每个倍增电极实现卓越的增益。 这种材料在空气中也非常稳定。 事实上,ETP乘数可以在使用前存储多年。 作为ETP乘法器中使用的活性材料的高稳定性的直接结果,它们具有两年的有效期保证(存储在原始的密封包装中)。 许多测试实验室通过保留更换的ETP倍增器来利用这种长有效期,随时可以立即安装。 这可以将仪器停机时间降至最低。 对于典型的GC-MS ETP电子倍增器,总有效倍增极表面积约为1,000 mm2。 这可以与标准连续倍增器进行比较,其总通道表面积仅为约160mm 2(对于直径为1mm且长度为50mm的通道)。 这种增加的表面积扩大了电子倍增过程在更大面积上的工作量,有效地减缓了老化过程并改善了使用寿命并获得了稳定性。*注意:电子倍增器专门用于改造原始制造商的设备。该探测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更换,并提供旨在提高性能的其他创新。首次安装需要包含机械外壳的安装座。初始安装后,只需要更换电子倍增器。该装置设计用于5975,5973 GC和LC-MSD(不适用于5975C三轴检测器)。订货信息:ETP Electron MultipliersCatalog #InstrumentTypeUnits23073for Agilent 5971, 5972, GC GC-MSElectron Multipliers for Agilent GC-MS and LC-MSea.23074for Agilent 5973 and 5975 GC-MS (includes mount for initial installation)*☆Electron Multipliers for Agilent GC-MS and LC-MSea.23075for Agilent 5973 and 5975 GC-MS and LC-MSD (Replacement Multiplier)*☆Electron Multipliers for Agilent GC-MS and LC-MSea.23840for Shimadzu QP5000 MSElectron Multipliers for Shimadzu GC-MSea.
  • 用于质谱的ETP电子倍增器
    用于质谱的ETP电子倍增器1、空气稳定2、2-年保质期3、离散打拿极的倍增器,能延长使用寿命电子倍增器多倍增极的设计,与通道电子倍增器相比,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灵敏度。因为它的表面积更大。由ETP制造的电子倍增器使用了专有的倍增器电极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特殊性能,使其非常适合用于电子倍增。它具有非常高的二次电子发射能力,这可以实现每个倍增极的特殊收益。这种材料在空气中也很稳定。实际上,ETP电子倍增器存储数年后,仍可使用。电子倍增器的高稳定性体现在它有2年的质保期(存储在原密封包装中)。利用保质期长的特点,许多实验室手头上都有电子倍增器的备件,这就使得质谱的停机时间降到最小。名称 数量 货号 用于Agilent GC-MS和LC-MS电子倍增器用于 Agilent 5970 GC-MS 一个 23072用于Agilent 5971, 5972, GC GC-MS 一个 23073用于 Agilent 5973 和5975 GC-MS(包括初始安装)*? 一个 23074用于Agilent 5973 和 5975 GC-MS和LC-MSD(倍增器备件)*? 一个 23075*注:改造原始制造商的设备,研发的电子倍增器。该倍增器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便于更换,提高了产品性能。首次需要包括机械外壳在内的安装。初始安装后,只需更换电子倍增器即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