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我与NanoTemper的故事(1) 北大瞿礼嘉课题组_MST连续3年助力发表CN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01/04 13:51:22


投稿作者:

李其昀/兰子君(北大-瞿礼嘉老师课题组)

用户的自我介绍:

瞿礼嘉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高等植物雌雄互作的分子机制探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雌雄方受体小肽互作的研究,实验室一直以来和来鲁华教授、王继纵研究员有合作,来老师团队和王老师团队对分子互作方面的应用有相当强的设备和研究基础,他们对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的故事

十几年前在MST技术被商用后,植物小肽受体领域就开始大量使用MST技术作为互作实验的研究工具,由于其节约实验材料、简化测试时长,结果的可重复性和量化也比较可靠,因此也被很多同行优先采用。


我们组在2017年发表了Science文章后,后续涉及互作部分的实验都开始采用MST作为一项重要的互作证据。受体和小肽蛋白结构大小的不对称以及较强的极性偏好,使得二者的亲和力检测受到一定条件限制,此外还需要考虑生物学活性等问题,综合来看,MST技术其实是更适合受体小肽这一互作模式的。


在2022年,我们课题组的一篇Science文对多种组合的受体与小肽进行了大量的亲和力测定,MST对我们的遗传学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化学佐证。


在2023年的Cell文章,我们通过MST对雌方和雄方、雌方和雌方不同小肽受体之间进行亲和力鉴定,直观地量化了我们模型中的分子关系。

 

通过MST技术的协助,我们的实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也帮助了我们能够去发现更多更有意思的故事。


NanoTemper感言

感谢用户信任与支持!连续3年登榜CNS文献,其背后对科研的钻研和努力一定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千军万马的科研路上,看到MST技术成功助力我们的用户,提供强有力的互作证据、提高实验效率并实现研究突破,这也是NanoTemper秉承不断创新技术和服务的初衷。


为大家推荐北大瞿礼嘉课题组连续3年发表的CNS文献以及讲座回顾。



2017年

Science重磅!MST技术引领植物有性生殖研究领域的分子互作检测 



2022年

植物科学小课堂|MST技术在植物有性生殖研究中的应用 



2023年

北大瞿礼嘉团队又一Cell力作!Monolith再次助力植物有性生殖机制研究获得突破!


讲座回顾

主题:MST技术助力的核酸、多肽亲和受体发现与改造及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


嘉宾:北京大学 李其昀博士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生,师从瞿礼嘉教授。致力于高等植物生殖过程雌雄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目前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Molecular Plant杂志发表论文两篇。




[来源:诺坦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标签:
logo
NanoTemper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