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自然科学一等奖为何总是空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2/15 09:32:06

  2月14日,最新一届的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布,研究粒子加速器的物理学家谢家麟,建筑与城乡规划专家吴良镛获得这一最高荣誉称号。除去这项具有“终身成就奖”性质的奖项以外,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应该就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了,今年像去年一样,依然是空缺。

  进入二十一世纪12年来,这已经是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第8次空缺了,换句话说,12年来只发出过4项一等奖。相比之下,二十世纪共颁发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5项,是新世纪以来的6倍多。

  有人对此很不解。其实,如果我们本着历史的、索隐的精神,去研读一下获奖名单和发奖年份,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个客观的看法了。

  二十世纪所发的25项一等奖,实际上是分成几个大的批次的。第一批是在1956年,发了3项,分别是华罗庚、钱学森和吴文俊三位的主要学术成就。第二批是在1982年,发了7项,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大概要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氏定理”了。其余几项也十分了得,包括李四光、王淦昌、唐敖庆、王晓青等,甚至还发给了一个外国人,就是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批在1987年,发了11项,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大概要数梁思成、林徽因对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和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之后就少了,只在1989年发了2项,1993年和1997年各1项。由此可见,当初发奖的机制完全不是现在的“年度制”,而是历史总结性的,“补发”的味道非常浓。中国真正拥有现代科学研究机制,是以1915年一批年轻留美学者建立“中国科学社”并发行《科学》杂志为标志的。2000年以前的评奖,事实上几乎是对整个二十世纪我国取得的最高自然科学成就的表彰。

  这些成就当中最有戏剧性、也最具悲壮意味的,莫过于陆家羲独立取得的组合数学成果“关于不相交史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研究”。同样是数学家,与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的陈景润不同,陆家羲始终蛰伏在内蒙古的一所中学里当物理老师(陈景润被华罗庚破格调往中科院之前,也是个毫不起眼的中学教师,看来中国的中学教师里真是藏龙卧虎啊)。陈景润在中科院数学所可以了解到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国际前沿成果,而陆家羲根本没这种可能。组合数学中有一类著名难题叫“寇克曼系列问题”,陆家羲早在1961年就解决了它,把论文寄到北京的学术刊物,因无人看得懂而被退回。十年后的1971年,意大利科学家也解决了它,论文于次年的国际权威刊物《组合论》上发表,立即得到国际公认。陆家羲迟至1979年才偶然地知道了这个消息,18年啊!但难以想象的是陆并没有被这个千古奇冤所击倒,而是立即转向研究另一类重大问题也就是史坦纳问题,并且很快于1980年取得突破性成果。这次他的论文运气比18年前好得多,几经辗转送到了权威刊物《组合论》那里。此时,国内仍然无人知晓这个数学奇才,直至3年后,中国数学界邀请组合数学的国际大权威门德尔松教授来华讲学,门德尔松吃惊地问“还用得着请我?你们不是有个陆家羲吗?”就是这句话,才终于使陆家羲一夜成名,也使他一命呜呼——1983年10月,刚刚在武汉出席中国数学家代表大会并讲学后回到家中不到两个小时,陆家羲就因长期生病加劳累过度而去世(有传说陆从武汉回包头坐火车只买到站票)。一代科学巨星就这样陨落了!陆家羲默默无闻的一生,与其说像个科学家,倒不如说更像个殉道者。1987年,在原创者逝世4年后,这项成果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从所有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来看,基本上都至少符合以下两条中的一条:要么是举世公认的、开创性的一流科研成果,要么就是极富中国特色的、能填补国际重大空白的。有的甚至是两条都占。可见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含金量确实极高。

  积累100年的成果,发奖25项,与积累12年成果,发奖4项,这样一比较,就知道如今的一等奖连年空缺,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出成果需要积累,成果价值要得到检验和公认,这都需要时间。这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一条规律。只有基于兴趣去搞研究,才能出第一流的成果。这也是科学界公认的一条规律,它可以回答“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空缺是好事,宁缺毋滥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任凭外界怎样天雷滚滚、浮云飘飘,做学问的人总要心如止水、岿然不动,学术总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来源:天津网]

标签: 科技奖励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