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轨迹相关方法

仪器信息网流体轨迹相关方法专题为您整合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流体轨迹相关方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流体轨迹相关方法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相关的耗材

  • Femto Easy自相关仪ROC
    Femto Easy自相关仪ROC 脉宽一般我们使用自相关仪来测量,基本原理是使用分束器将入射光束分成两束。在非线性介质中这两束光会相互叠加,从而产生第三束光。基于脉宽而重叠在一起的两束光会合成第三束光,这样我们分析第三束光就可以知道脉宽了。 以此我们提供了不同型号的自相关仪: 型号为ROC的自相关仪是单发自相关仪,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单个脉冲来测量脉宽。它非常紧凑且使用方便。只需两分钟即可完成测量! 型号为MS-ROC的自相关仪是一个多发自相关仪。每个脉冲通过光学延迟线,通过改变每个脉冲的的特定延迟获得不同的脉冲信号强度,不同强度对不同的延迟的函数即为脉冲的自相关信号。它可以测量能量低至50 pJ的脉冲。Femto Easy自相关仪ROC Femto Easy自相关仪ROC代表行光相关仪。ROC基于超紧凑和强大的内联设置,允许测量单次自相关轨迹。专门设计用于提供最简单的用户体验,它们不会错位,也不需要校准或调整。此外,它们易于运输。除了这些优势之外,ROC自相关器还提供出色的技术性能和高度准确的测量。ROC自相关仪可用于不同的波长范围和多种脉宽。- 超紧凑- 安装和测量不到 2 分钟!无需校准- 适用于任何重频- 单脉冲提取可能高达150 kHz重频(带有增强检测选项)- 友好且功能强大的软件(STAR : Software Technology for Acquisition and Retrieval)- 输入脉冲能量从pJ级到mJ级- 可接受的平均功率高达 3.5 W- 从5 fs到10 ps的脉冲测量- 广泛的可用光谱范围Femto Easy ROC各型号ROC各型号FCFSPS1PS3PS5PS10脉冲持续时间范围最小5 fs20 fs50 fs70 fs100 fs300 fs最大150 fs500 fs1 ps3 ps5 ps10 ps可行的光谱范围(nm)480-2100^1800-21001输入脉冲重频率单发到GHz^2单脉冲测试高达150kHz的重频率(带有探测增强项)或者40kHz(不带)最小输入脉冲能量^3单发1μJ40MHz300pJ输入偏振态线性平行或者垂直探测芯片CMOS 12 Bits-3Mpx-72db电脑接口USB 3.1(or GigE as an option)光束高度(mm)30mm可调节尺寸(mm)55 x 56 x 26555 x 56 x 195选项描述小梁内部或外部模块(取决于 ROC 型号)以在输入光束直径太小时时增加输入光束直径(对于通常在几毫米或更小的范围内的光束是必需的)相位匹配默认ROC 配置适用于给定的中心波长。相位匹配允许调谐SHG晶体以测量具有最佳 SNR 的不同中心波长开关ROC 检测与外部信号同步,以实现高达 80 kHz 的精确激光单脉冲提取(150 kHz 使用增强型检测选项)高动态范围软件模式将 ROC 信号采集的动态从 12 位增加到 16 位。与纯单次测量不兼容,因为构建一个自相关轨迹需要 2 张图像增强检测用更高性能的相机替换ROC中嵌入的默认相机,以增加系统规格(更好的时间分辨率,单次提取高达150 kHz)1非全覆盖,有效光谱带宽根据客户选择而确定。2可选项:更低重频可选。3给出的数值为数量级参考,实际的灵敏度取决于实际的激光参数,如脉宽、光束形状、波长等。The image is a screenshot of the ROC software interface.
  • 磁流体密封传动装置
    1.清洁环保相对应的磁流体密封 应广大客户的要求、在标准品中新添加了只有大气侧安装轴承的片侧支撑型「悬臂式」。 在此基础上、将低蒸气压・ 耐腐蚀的磁性流体列入标准品、可以自由选择环保指数不同的磁性流体。 2.可以简单方便的安装电动机 标准品中新添加了电动机和磁流体密封同轴安装可能的磁流体密封。在磁流体密封的外壳上加工有电动机安装板相吻合的螺丝眼、使电动机的组装更加方便。 3.增加了磁流体密封的组装・ 配套安装的选择方法。 添加了CF法兰式、KF法兰式(快速接口)磁流体密封。 另外、以客户要求的连接方法为基准,可以选择轴的先端形状为圆柱形、D切割、键槽等3种类型。 4.空心轴用磁流体密封的小型化 空心轴的内径&phi 40以上的片侧支撑型磁流体密封实现了小型化。交叉滚子轴承代替通常的深沟球轴承全长约减少了一半、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
  • Prefluid普瑞流体进口硅胶管TYGON 3350
    Prefluid普瑞流体蠕动泵进口硅胶管TYGON 3350,光滑内腔可以减少吸附颗粒的可能性,最小的可萃取性有助于维护液体传输的完整性,憎水表面可以改善液体的流动性,持有符合ISO10993标准生物适应性的证明文件,符合USP CLASS VI、FDA和NSF51标准。Prefluid普瑞流体蠕动泵进口硅胶管TYGON 3350Tygon卫生级硅胶管设计用于高纯度场合,其超光滑内腔可以减少在输送敏感液体时吸附颗粒和积聚微生物的机率。通过对其它硅胶软管内表面的分析比较,Tygon卫生级硅胶管比其它软管光滑三倍。此外,光滑的流体通道有助于整个系统的清洁和消毒。Tygon卫生级硅胶管采用一种白金硫化工艺,消除了其它硫化方法中经常遇到的萃取问题。它的另一项特色是采用ISO10993标准,能为用户节省工艺确认的成本和时间,还提供加强管理,可以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

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相关的仪器

  • 复杂样品中有机物提取常常是现代样品前处理的薄弱环节,待测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容易与样品颗粒发生强吸附,导致实验室常规的提取方法失效。实验室中经典提取方法如索氏提取,溶剂耗量大、提取时间长,因其效率低下常常为实验人员所诟病。基于此,睿科HPFE 06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利用高压的物理环境,使溶剂的沸点升高。在高温度环境下,目标化合物的扩散性与溶解性等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萃取时间由索式抽提的十几个小时降低至15~30分钟,而溶剂耗量由原来的200mL降低至20~50mL,提高提取的效率以及降低提取成本。 优势特点■ 最大6通道同步运行■ 单台设备日处理量 ≥96个样品 适用范围广,支持更多的方法开发■ 4种溶剂可选,自动溶剂添加并任意比例混合■ 支持11~120mL的反应釜规格,满足各种类型的应用需求■ 支持60~240mL的收集管规格,可与浓缩模块兼容使用■ 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固体/半固体样品的萃取 智能化软件控制■ 程序化命令,方法编辑过程一目了然■ 人性化交互界面,方法一键运行,方便快捷■ 控制方式:内置10寸固定式触摸屏,节约实验室空间 全方位的安全防护■ 具备过压过温泄露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 结构紧凑,密封设计,具有主动排风功能■ 全方位日志与监控,方法错误自动提醒 应用领域■ 环境:土壤/固废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杀虫剂/除草剂等■ 食品: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农业:农作物的农药残留、萃取种子中的油等■ 其他:聚合物工业、医药领域、石油化工等 应用举例HJ-77系列 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 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782-2016 固体废物有机物的提取 加压流体萃取法HJ-783-2016 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物的提取 加压流体萃取法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GB 23200.9-2016 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2996-2008 人参中多种人参皂甙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ASTM D7567-2009 用加压溶剂萃取法测定交联乙烯塑料中凝胶含量的试验方法 睿科有机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睿科有机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应用于各类检测项目中串联出自动化的前处理过程,将实验员从繁琐的前处理中解放出来,打造高效安全的自动化实验室。
    留言咨询
  • 粉体和颗粒介质几乎可以在任何行业都在使用,它们作为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进行使用和加工。粉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些困难,因此,有效的质量控制和顺利的粉体加工非常重要。粉体行为特性在制造过程中可以改变,特别是当条件或环境改变时,例如粉体在气动输送过程中流态化,在储存过程中固结。当粉体特性已知时,最好对工艺条件进行修改适应,以便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例如分层)。 Anton Paar公司的两个粉体测量池(粉体流动池和粉体剪切池)为此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可以确定各种粉体特性和加工参数。这套工具有助于描述粉体的特性,以及预测粉体在加工、处理和储存过程中的行为。软件中提供了多种专用的粉体测量方法,大多数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虽然这两个测量单元在应用和技术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它们的专业领域可以根据所涉及的粉体的粘性来划分:粘性粉体在粉体剪切池中工作得更好,而自由流动状态的样品在粉体流动池中工作得更好。下图显示了不同状态粉体适用的测试方法和测量池。在本应用报告中,展示和讨论了表征粉体和颗粒介质的各种方法和相应的参数。可在Anton Paar粉体流动池进行的测试方法概述见表1,表2显示了粉体剪切池方法的概述。Anton Paar联合一些大学和研究实验室正在不断开发出更多的实验方法,最新进展可在我们网站上的科学出版物和其他应用报告中找到。表流动池的测量功能 1、动态流动测量Anton Paar模块化紧凑型流变仪系列(MCR)可配备粉体流动池和螺旋双叶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可用于扩展粉体的动态测量和测定其运动特性。通过测量系统在粉体样品中的向上和向下运动计算动态流动特性。如基本流动能(BFE)、稳定性指数(SI)、流速指数(FRI)和比流动能(SE)。该测量方法分析了整个粉体床上粉体的动态特性。测量转子动态上下运动,从而根据粉体的阻力建立特定的流动模式。样品的流动模式取决于主要的内部和外部参数。因此,动态流动特性的测定是一种快速简便的粉体质量控制工具。动态流动测量示意图,左:测量系统在样品池中一边旋转一边上下移动,右:同时记录扭矩和法向力的数值变化总流动能通过测量扭矩的积分加上法向力(下式)计算得出,考虑了测量系统轴向和径向运动的总和,其中r为转子半径,α为螺旋桨角度,h为行程。2. 压降测量了解用于输送的起始流化和全流化的气体流速对于气动输送水泥、食品粉、粉煤灰、洗衣粉、油漆粉、塑料和金属粉很有意义。样品制备所用的气体流动速率在内聚强度测量、透气性测量和流动曲线测量中非常有用。测量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空气流量从最大值持续减小到最小值,这个过程中可以研究全流化率。在第二步中,空气流量不断增加,这个过程可以测量粉体的初始流化和全流化时的空气流动速率,以及粉体的滞后行为。为了简单起见,下图中只显示了空气流量增加的部分(红色)。通过在控制单元上执行相同的测量,考虑系统(多孔烧结玻璃、过滤器等)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该基线(上图中的灰色线)必须从样品的测量值中减去,结果图如下图所示。测量池内的压力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颗粒对流态化空气产生的反压力增加。一旦达到一定的体积流量(取决于颗粒特性),就可以检测到粉体流化和曲线峰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0.75l/min的流速下看到初始流化的过冲峰值,在完全流化时,观察到恒定压力信号,这意味着粉体在1l/min下完全流化。此时,颗粒之间的残余张力被消除。3. 内聚强度测量内聚强度描述了粉体流动的内部阻力,从而衡量粉体的流动性。它被定义为测量粉体颗粒之间结合力的强度。粘结强度测量速度快,重复性高,有助于预测粉体行为的质量控制工具。这种测量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单的质量控制工具,因为它通常具有很高的重复性,有助于区分甚至非常相似的粉体。测量由两步组成:样品制备:样品完全流态化,以重置粉体并消除残余张力和结块。必要的体积流量应事先用压降法确定。样品测量:关闭气流,测量双叶搅拌器的旋转扭矩,如下图所示。默认情况下,测量在100秒后结束。内聚强度S是用测量的扭矩值和转子的特性系数(CSS系数)计算的,因此,计算的结果是相对值。计算结果显示在公式1中扭矩值是通过对过去20个数据点的线性回归得到的(见图5)。对于CSS因子,用碳酸钙(CRM116,标准物质局)进行了校准测量。4. Warren-Spring内聚强度此方法用于测量粉体的内聚强度,特别是强粘结性的粉体(如面粉或水泥)它是基于Geldart的工作,通过使用一种叫做the Warren- Spring-Bradford测试仪的扭转装置进行研究,粉体在固结状态下测量,固结也使粉体均匀化。所得结果可用于分析粘结粉体的流动性和流动函数,该方法也可用于粉体结块的研究。此方法可用于质量控制、粉体特性表征(固结状态下的弹性、内聚强度)、流动性分析(ffc)和结块行为研究。最适用于粘性粉体,如面粉、二氧化钛或碳酸钙,但通常适用于除最自由流动的粉体外的所有粉体。测试包括两步:粉体在粉体流动池中用透气活塞固结,通过消除残余张力和颗粒之间的聚集形成均匀的粉体层。Warren-Spring转子完全插入粉体样品中,然后将粉体以0.1转/分的速度剪切,同时记录扭矩,从而产生Warren-Spring内聚强度。如果Warren-Spring转子不能完全插入样品,建议降低样品固结程度,或者只将转子插入到正常深度的一半。这也是拱起行为的一个方便指示,因为粉体内部很容易形成力链,可能导致粉体堵塞漏斗或管道。粘结性粉体比不粘结性粉体表现出更高的Warren-Spring内聚强度,如果观察到尖锐的峰值,则样品破裂迅速而强烈。另一方面,较宽的峰值表明样品的断裂缓慢。峰值位置靠后表明样品具有弹性特性或可能没有充分的固结。5. 壁摩擦测量壁摩擦力是指颗粒介质与固体之间的摩擦力,它是通过在规定的法向应力下压缩样品,并在记录扭矩和剪切应力的同时旋转圆盘来测量的。所得到的壁摩擦角是漏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的是防止堆芯流动和实现质量流动,用于测量的圆盘可以很容易地更换,从而可以分析任何壁面材料和粉体之间的摩擦。由壁面材质制成的圆盘安装在测量杆上(如上图),用于测量每种壁面材料和粉体之间的摩擦。用预定法向载荷和0.05rpm的转速压实样品,同时记录扭矩。此测量步骤在不同的法向应力(通常为3、6和9kpa)下进行,扭矩被转换成剪切应力,将剪切应力/法向应力结果值绘制成图表(下图)。图中的红色曲线显示了标准壁面摩擦角测量值,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点(壁屈服轨迹)的回归是线性的,并通过原点。壁摩擦角是该趋势线的角度,此值在所有法向力下都是相同的(与法向力无关)。上图中的灰色曲线显示了高黏性粉体的壁摩擦角测量值,趋势线不再是线性的,也不会经过原点。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法向力对应于不同的壁摩擦角。因此,有必要估算实际应用和工艺条件下的法向力,在这些值下进行测量,以便得到正确的壁摩擦角趋势线与Y轴的截距给出粘附值,这与粉体具有足够高的粘附力以粘附在垂直壁面上具有相关性。计算出的壁摩擦角可与上图中的图表一起使用,从而得到允许质量流的漏斗角,这有助于避免出现芯流、桥接、拱起、鼠洞等筒仓排放中的问题。6. 压缩性测量压缩性是测量当施加压力或改变压力时样品所产生的相对体积变化,它描述了体积密度与外加压力的关系。压缩性受许多颗粒参数的影响,如粒径和形状、弹性、含水量和温度。尽管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它可以用来识别粉体流动的性质,例如,使用堆积密度来避免筒仓和料斗中的鼠洞和拱起。结合壁摩擦角,可以对筒仓进行优化。它也被用来研究侧壁和给料器上的负荷。其他可以分析的参数是Carr压缩指数和Hausner比。使用透气圆盘进行测量下降粉体样品制备盘,直到与样品接触。记录该位置并用于计算未固结体积密度。然后进一步降低,直到达到一定的法向应力(通常为3kPa)。法向应力进一步增加到两个更高的法向应力值(如6和9 kPa)这允许计算固结后体积密度,以及Hausner比和Carr指数。卡尔指数曲线7. 流化态黏度和剪切速率曲线使用粉体流动池,可以测量粉体非流化态、亚流化态和完全流化态下的黏度,以及与剪切速率相关的黏度曲线。这可用于阐明粉体在输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具有高剪切黏度的粉体很难通过窄间隙或弯头,因为那里的剪切速率急剧增加。对于经历不同剪切速率加工步骤的粉体(例如,通过喷嘴喷射后的气动输送),表观黏度也是有意义的。流化态粉体表观黏度的计算方法与复杂流体的完全相似,这种流变特性的估计对于流化床的流体动力学建模、粉末涂料施工性能、反应器设计、气动输送、成型填充过程都很有意义,由于自由落体中的任何粉体都是流态化的,因此它也有助于描述各种排放过程。下图显示了未改性和改性(添加气相二氧化硅)涂料粉末在不同空气流量下的黏度曲线,在未流态(上方的曲线)下,通过添加气相二氧化硅来辅助流动,如改性粉体的表观黏度降低所示。然而,在全流化态粉末的情况下(下图最下方的曲线),添加气相二氧化硅的粉末显示出略高于未改性样品的表观黏度。剪切速率扫描相关测量结果如上图所示。在非流体状态下,可以观察到规则的剪切稀化行为。在亚流化状态下,在低剪切速率下也观察到剪切稀化行为,但随后被剪切速率超过50 1/s时的剪切稠化行为所取代。在全流化状态下,在低剪切速率下可以观察到类似牛顿流体的行为,在较高的剪切速率下,会发生剪切增稠效应。提高流态化和转速会导致颗粒之间的碰撞增加,同时,颗粒之间的摩擦也会减小,这种效应被称为“干扰过渡”。剪切池的测量模式1、剪切屈服测量屈服轨迹分析是剪切测量池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个屈服轨迹关注样品的“固体”行为与“液体”行为的分界线。它基于Mohr-Coulomb原理,测量样品的失效平面(类似于固体样品的胡克定律)。在开始测量之前,样品被填入测量池。使用专用的填样工具可以避免操作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第一步需要对样品施加预设的预压实,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的重现性,因为预压实可以消除粉体的残余张力(粉体记忆),这一步与流化测量池中的流化步骤有类似之处。预压实的应力大小可以从样品的实际工艺中计算获得。这样可以保证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工艺更加接近。这也是在测试中保持湿度和温度控制的重要性。然后,在不同的载荷下进行剪切屈服测试。如下图,是在9kPa压实载荷(灰色曲线),剪切屈服载荷从小到大依次用2.7kPa、4.95kPa、7.2kPa,测量屈服应力曲线(红色曲线),得到屈服应力。通过屈服应力、稳态应力,以及对应载荷,获得下图流动函数和莫尔圆,从而计算得到内聚强度τc、张应力σt、无约束屈服应力σc、主应力σ1、内摩擦角φe、体积密度ρb。进一步通过无约束屈服应力和主应力计算得到流动函数ffc,其中ffc=σ1/σc。通过ffc的数值范围可以判断样品在此载荷下的流动特性,例如ffc大于10时,样品可自由流动,在4到10之间时,样品非常容易流动;在2-4之间时,样品具有粘性;在1到2之间时,样品具有很大的粘性;ffc小于1时,样品不能流动。2. 壁摩擦测量粉体剪切池也可以进行壁摩擦测量,配备了不锈钢、铝、PTFE材质的测量板,也可以订制配备其他用户需要的任何材质测量板。用于策略壁摩擦角和摩擦系数,用于筒仓、管道设计方面的参考。3. 压缩性测量粉体剪切池也可以进行压缩性测量,得到体积密度、卡尔指数、Hausner比等数据,及其与载荷的相关曲线。4. 时间固结测量粉体剪切池配备了时间固结台,可以选择不同载荷对样品进行长时间的固结处理,如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此固结台单独使用,不影响流变仪正在进行的测试。5. 温度和湿度控制下的剪切测量如粉体剪切池配备了控温系统(如CTD180、CTD450、CTD600、CTD1000),就可以在控制样品温度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剪切屈服和压缩等特性的测量,或进行程序升温或降温测试,最大温度范围可达-160℃至1000℃。如配备CTD180控温系统,则还可以选配湿度控制模块,实现5% - 95%范围内的相对湿度控制。为模拟更加真实的粉体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提供可能。
    留言咨询
  • QIAxpert是一台创新的高速微流体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它能够加速DNA、RNA和蛋白质的定量和质控流程。QIAxpert运行速度快且使用方便,分析16例样本仅需不到2分钟。非常适合进行核酸的精确定量检测和质控,用于下游的qPCR、测序或芯片检测等实验。QIAxpert特点一览: 在2分钟时间之内检测多达16个样本 使用独特的光谱程序区分感兴趣的分子 对DNA、RNA 及其他污染成分进行针对性的精确定量 通过集成的彩色触摸屏进行快速直观的分析 生成综合报告并在计算机或智能设备上浏览QIAxpert微流体16 孔板具备高灵活性只需在一次性微流体16孔板中加入样本,插入QIAxpert即可同时分析多达16份样本。用于进样和储存的毛细管通道能够确保加样步骤的简便性并减少交叉污染。通过直观的QIAxpert软件快速获得实验结果。 独特的光谱组分分析先进的光谱程序能够精确定量复杂样本,使您能够真正深入了解样本组成信息。与其他简单检测所有吸光性成分的光谱方法不同,这种创新型QIAxpert使用独特光谱方案来区分不同目标分子并精确测定DNA、RNA和污染组分的特定含量。 综合的数据报告QIAxpert的结果以HTML或表格形式提供,也可以将数据输出至U盘、网络硬盘或以二维码输入智能设备中,查看方式非常灵活。
    留言咨询

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相关的试剂

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相关的方案

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相关的论坛

  • 带电粒子在四极杆内的运动轨迹

    正弦或余弦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离子的运动方程按照理论计算可知,在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的各工作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质量数为1271和624的离子在x轴上轨迹稳定,在y轴上轨迹不稳定;质量数为578的离子在x轴和y轴上都有稳定的轨迹;质量数为565和529的离子则在轴上有稳定轨迹,在yx轴上轨迹不稳定。 离子的受力分析设相邻极杆间电势差为02φ,其中0cosUVtφω=u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令(cosekUVr ωω=−,ux其中()(kTk ξξ+=ua,若为正值时,离子在kx方向上所受到的力就是回复力,即离子在x方向上的运动就可以看做是简谐振动,而在y方向上所受到的力却是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是振幅逐渐增加的振动。若这与之前的分析完全吻合。k为负值时,离子在x方向上的运动就是振幅逐渐增加的振动,而此时y方向上离子的运动则是简谐振动。由于0φ是交流电势,因此值交替正负,这样就将离子的轨迹束缚在“稳定”状态。通过不断的改变k值,而使得离子在x方向和y方向上不断的交替进行简谐振动,使得离子能够在xy平面内具有稳定的轨迹。在四极杆工作时在其电极上施加射频电压和直流电压以形成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离子在该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稳定性会因质量数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根据轨迹稳定性的不同分离离子。然而迄今为止,质谱仪的电源驱动信号都是正弦或余弦波周期信号。这就使得通常各种四极质谱仪中都有一个高频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电压,由于电压幅值正比于被分析离子的质量数,因此在分析大质量数的离子时,常需要提供几千甚至上万伏的高频高压。这不仅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例如大电压下谐振点飘移问题),也可能导致器件内的放电问题,这样就对真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避免产生放电现象。分析四极场的特征可知利用电势变化频率实现质量分析可以降低高频电压的要求。然而正如前面所提,传统四极质谱仪上的高频高压是通过谐振网络得到的,因此很难实现利用频率变化进行质量分析。其实,驱动四极质谱仪工作并不一定是正弦或余弦波周期。E.Sheretov很早就提出脉冲射频电压驱动双曲场质谱仪的理论。现今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数字化电压简单地说即为矩形波电压来驱动四极杆滤质器。这样以来,在软件的控制下,频率和波形可独立调节,使得实现频率扫描,避免了电压过高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它能够允许波形延时或暂停,可灵活地对离子进行控制(如引入、引出离子),所以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具有传统正弦波驱动时无法实现地优越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正弦或余弦波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包括离子运动轨迹、稳定曲线和稳定图以及质量扫描图。最后是本章将着重阐述矩形波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以证明矩形波不仅能够完全代替正弦或余弦波驱动四极杆实现滤质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正弦或余弦波所不能实现的频率扫描。 四极场理论 离子的空间束缚场首先考虑怎样才能将一个带电离子动态束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一个类似的物理原型给出了提示。这个物理原型就是简谐振动,最为简单的就是弹簧振子。小球所受到的回复力使得它在一维空间上的一段有限距离内往复做周期振动。其回复力的数学表达式如所示: K=KX从公式能定性的看出,小球所受到的回复力总是和它的位移方向相反。因此小球的运动始终被回复力提供的力场束缚在一个有限距离的空间内。这也就给出了一个方向寻找将电离子束缚在有限空间内的场。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实现了这一功能。理想的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能将带电离子束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 四极场的数学形式四极场可以表示成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位置的线性组合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该场在0Ex,y和三个方向上不相关。这使得离子运动分析变得简单,因此四极场还可以用公式表示根据xExφ∂=−∂、yEyφ∂=−∂和zEzφ∂=−∂

  • 轨迹文件咋看?

    看了版友发的帖子 http://www.sda.gov.cn/WS01/CL0050/137100.html ,说到有几家药厂申报注册的药品被批驳回来,多个案例提到查看“轨迹文件”有5批检测数据,但是上报材料未采用,且未提供相应说明。 这个轨迹文件是啥东西,咋看,能看出仪器做过几次试验这么厉害??

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相关的资料

流体轨迹相关方法相关的资讯

  • Picarro G2401——利用后向轨迹模型估计北极大气温室气体的空间分布
    Picarro G2401——利用后向轨迹模型估计北极大气温室气体的空间分布江苏海兰达尔 2023-04-03 10:58 发表于江苏收录于合集#温室气体3个#大气2个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ma.6046摘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了一种被称为FLA的被动风传感(遥感)数值技术来模拟大气组分浓度的平均有效场,并展示了方法和研究结果。用数值方法求解了假设扩散波峰数无限大的温室气体空间分布的拟二维重构问题。这项研究是基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喀拉海别雷岛对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现场测量。我们分析了北极地区甲烷和二氧化碳空间分布的差异和共同特征,甲烷的浓度随着从大陆移动到偏远海域而趋于下降,相反,对于二氧化碳,在整个大陆上都观测到了较低的值,但随着远离海岸线而增加。对于这两种温室气体,2017年的平均大气浓度相对于2016年也有所增加。01观测介绍观测地点(别雷岛)位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以北5至10公里的喀拉海,于2016年至2017年夏季进行,测量站点建设在西北海岸(73.32°N, 70.05°E)。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测量使用Picarro G2401温室气体分析仪,该系统能够在连续无人值守的条件下进行高精度监测。根据工厂报告来看,Picarro G2401对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测量精度分别为50ppb和1ppb(1σ,5秒测量平均)。在不使用参考气体的1个月内,最大漂移量为二氧化碳不超过500ppb,甲烷不超过3ppb。基于其低漂移和低校准频率的需求,该系统非常适应远程连续测量。02后向轨迹使用HYSPLIT4软件计算了不同月份下测量的4天后向轨迹(图1)。可以看出,气流的模式在每年和每月都有显著的变化。在2016年7月和2017年8月,都观测到了西西伯利亚中纬度地区的气团入侵。除2017年7月外,在其它月份,来自北极地区的气团都到达了别雷岛。图1 别雷岛监测站4个不同月份下的4天后向轨迹03研究结果图2为2016年和2017年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的平均有效场的模拟结果。二氧化碳浓度(图2A、B)和甲烷浓度(图2C、D)的空间分布的一般特征有根本上的区别。对于二氧化碳,在整个大陆上都观测到较低的值,并且它们随着远离海岸线而增加。相反,在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甲烷浓度要高于偏远海域。这种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是可以被解释的,因为甲烷的来源主要是大陆,包括各种自然和人为排放。例如,湿地和淡水系统被证明对北极地区的大气甲烷有重大贡献。主要的人为来源则是化石燃料燃烧和石油天然气工业。与此同时,在测量期间,陆地植被明显处于活跃的物候状态,这提供了强大的二氧化碳汇,因此其在陆地上的大气浓度较低。图2 不同年度月份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的平均有效场在模拟的不同区域,有许多高甲烷浓度的“点”是意料之外的,这种镶嵌分布的形成可能与长距离的气体传输和海面可能的排放有关。因为来自海洋的甲烷的一个强大来源是海底永久冻土层和大陆架水合物,它们在该地区的分布也不均匀。此外,2016年夏季在俄罗斯北极地区观测到的温度异常可能是2016年海面以上温室气体空间分布差异更大的原因。对2016年和2017年的平均有效场的比较表明,2017年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相对于2016年均有所增加。结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证明了基于监测点现场测量和空气颗粒物轨迹来评估大气组分平均浓度场的可能性。模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场的情况如下。二氧化碳在整个大陆的浓度较低,随着远离海岸线而升高,甲烷浓度分布则相反。根据计算结果,得到了模拟区域内海面上甲烷浓度空间分布较高的镶嵌模式。2017年,两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大气浓度相对于2016年都有所增加。编辑人:陆文涛审核人:史恒霖
  • 城市环境所在单细胞拉曼追踪细菌抗性进化轨迹研究中取得进展
    抗生素抗性的频繁出现对现代医学提出挑战。探讨抗性的进化过程对遏制其全球传播至关重要。抗性进化过程涉及高度复杂的表型异质性响应。在抗生素处理下,基因完全相同的微生物菌群中会出现小部分可耐受抗生素的细胞亚群。该存活的亚群在抗生素存在时不能生长,但在去除抗生素后可恢复生长,造成长期复发性感染,也是后续发生抗性基因突变的关键储库。然而,由于耐受亚群的复杂异质性响应且生长停滞,从大量细菌群体中识别耐受亚群并追踪其生理进化轨迹仍是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团队与崔丽研究组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题为An Isotope-Labeled Single-Cell Raman Spectroscopy Approach for Tracking the Physiological Evolution Trajectory of Bacteria toward Antibiotic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发展单细胞拉曼-氘标同位素-多元统计分析等多种技术联用的方法,在单细胞的高精度水平原位解析了细菌响应的异质性,并从大量细菌群体中灵敏识别出表型亚群的分化及动态变化,实现了抗性突变前细菌表型生理轨迹的快速原位追踪,为遏制抗性进化提供重要指导。 该研究将细菌多次循环暴露于临床治疗剂量的抗生素,进化出抗生素抗性。研究利用重水标记的单细胞拉曼光谱以不依赖培养的方式,检测进化过程中细菌的原位活性。结果发现,在未发生抗性突变的情况下,细菌在抗生素压力下的活性随处理循环逐渐增加,说明其表型耐受性逐渐提高。进一步,研究利用UMAP多元统计算法对所有进化阶段的上千个细菌的单细胞拉曼指纹区间进行分析。根据拉曼指纹指示的细菌表型生理响应,从初始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菌群体中,研究识别出随抗性进化发生分化的四个表型亚群,即敏感菌群、原生耐受菌、进化耐受菌和进化抗性菌,并灵敏捕捉到四个亚群随进化过程的动态变化。至此,基于单细胞拉曼所揭示的细菌原位表型异质性响应,科研人员绘制出抗性进化的生理轨迹图。细菌全基因组测序对所揭示的表型进行交互验证,并解析了表型产生的遗传基础。表型分化对维持整个菌群的生存和进化至关重要。由于表型分化远早于抗性突变,识别表型分化对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减少抗生素耐受性和抗性突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明显区分的四个亚群的拉曼图谱,挖掘出耐受性和抗性突变的拉曼标记峰,促进了抗性进化不同阶段尤其是表型耐受性的快速精准识别。 该单细胞分析平台可以拓展到更广泛的抗生素或非抗生素化学品诱导的抗性进化研究。未来可以将该单细胞拉曼与靶向单细胞分选和多组学技术联用,实现耐受性和抗性表型与基因型的精确关联,促进进一步阐释进化机制。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单细胞拉曼-同位素标记-多元统计分析追踪细菌抗生素抗性进化的轨迹
  • 从仪器研制与改造看生命科学行进轨迹
    阅读生命:从单项尖端技术走向系统集成科学时报:从仪器研制与改造看生命科学行进轨迹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生命科学发展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让人眼花缭乱。几年前人们听到的是“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工程”等名词,现在科学家在谈论“生命模块”、“人工电路基因”、“纳米粒子智能导弹”……生命科学究竟沿着怎样的路线在前进?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最近走进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几个实验室。  “联通”产效率  2009年最后一个月的最后几天里,一个类似齿轮的灰色金属圆形物,摆放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杨福全办公室的茶几上。这是他自己设计、委托企业加工完成的一件最新“作品”,工厂送来刚拆封,等着他验收。  “这是我新研制的逆流色谱仪的核心部分—— 一种新型逆流色谱柱。我准备把它用于膜蛋白质的富集和亚细胞器的分离,进而用于膜蛋白质组学研究。”巧遇《科学时报》请他谈生物技术目前的发展态势,他顺便告诉记者。  “国际上目前有这样的仪器吗?”记者问。  “还没有,不过这个现在还需要保密。我还是给你看看另外一样东西。”  说话间,杨福全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已经组装好的“作品”。“这是毛细管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接口平台,是我们在中科院仪器研制和改造项目支持下,通过学习、消化和吸收,在国内设计加工的,使仪器能够适合于各种复杂程度的蛋白质样品分析。这个准备安装在新进的一套二维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系统上。”  据杨福全介绍,蛋白质组学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很快,蛋白质组学研究竞争也异常激烈。有了基本硬件设备而又能让设备高效地工作,才能做出高水平工作。其中,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和生物质谱技术构成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主体。色谱—质谱系统连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灵敏度和效率。这个接口平台就是针对商用仪器的不足而设计加工的,它与自制的毛细管液相色谱柱联合使用,不仅降低了整体设备的运行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仪器系统的通量、灵敏度和效率。  2004年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回国的杨福全博士,目前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质谱首席技术专家,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现有仪器进行改造、研制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仪器设备是他目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杨福全介绍,生物质谱技术和双向电泳、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等现代分离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高通量分析和鉴定 这些技术通过与荧光标记技术、稳定同位素标记等技术的结合,又实现了生物大分子高通量的定量分析,从而推动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促进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实验室的仪器装备改造后,技术水平是否取得较大的提高?”记者追问。  杨福全并未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打开不久前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尚永丰给他写的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道:“过去两年我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在你实验室做了很多的质谱分析。这些分析对我们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9年我们发表的文章,包括在Cell、PNAS和The Embo Journal杂志上的文章,都用了你实验室的质谱分析结果。所以,在此我想向你和你实验室的相关人员表示真挚的感谢。我几次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国内好多单位都有质谱仪,但真正能用到科研上的不多。很高兴北京有你这一家,为我和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我们实验室主要从事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今后肯定还需要你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我们找个时间聊聊,探讨一下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杨福全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3个方面:高分辨、高质量精度和快速的质谱仪器的开发 高效、高选择性的样品富集技术的开发 由生物质谱技术、现代分离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等技术集成的高通量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发。因为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和蛋白质科学研究中的不断深入应用,全面系统分析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蛋白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或绝对量的分析,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衔接”出速度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刘志杰从另一个角度解说了生命科学发展对新设备的需求。这位曾参与美国东南结构基因组研究中心工作的研究员2006年回国,一直致力于改进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设备。  他说,10年前,研究人员解析一个蛋白质三维结构大约需要1~2年时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截至2009年12月底,全世界已解析了7万多个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这些高效率的自动化方法,主要包括高通量克隆、高速度表达纯化、蛋白质自动化结晶、自动化衍射数据收集和结构解析等。如果研究人员继续采用原有的老方式,美国于2000年启动的“结构基因组计划”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甚至做不出其中的1/10。  目前,刘志杰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构建了一套高通量的从基因克隆到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流水线。这一流水线由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力争实现自动化。如第一个模块即是自动化克隆和小规模可溶性表达筛选,使用该模块可自动筛选出可溶性表达的蛋白质。  “如果使用传统方法,只能一个个地进行手工试验,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现在可以一次筛选96个目标基因,很快了解哪些蛋白质在哪种条件下是可溶的。也就是说,过去需要几个月或几年完成的工作,如今一个人几天就能完成。”他说。  他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蛋白质晶体学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蛋白质晶体学的研究效率。由于蛋白质晶体学的研究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构象稳定和容易结晶的蛋白质成为研究人员进行结构分析的首选目标。这就意味着遗留下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解析难度将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人类对生命现象认识的深入,对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的关注,蛋白质晶体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地定位于与人类疾病以及工农业密切相关的重要目标蛋白上。其中,很多目标蛋白来自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复合体和膜蛋白,而真核生物的可溶蛋白质和膜蛋白的获得,是目前各国晶体学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此外,生物大分子的结晶也是晶体学家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人们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蛋白质结晶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但由于蛋白质结晶过程的多参数、随机性过大,未知因素过多,目前蛋白质结晶在理论上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人们所期待的根据蛋白质一级序列预测其结晶条件的情景还只是梦想。研究人员不得不继续采取“盲人摸象”的大规模筛选方法寻找蛋白质分子的结晶条件。因此,高纯度、高均一性和高稳定性的蛋白质样品的获得,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结晶,成为目前限制蛋白质晶体学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筛选最佳的结晶条件,研制出自动化、高速度、高精确度制备出纳米级蛋白质和结晶溶液混合液滴的机器人,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为结晶机器人用很少量的蛋白质样品就能筛选大量的结晶条件。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发出多款结晶机器人,能够一次筛选几百到上千个蛋白质的结晶条件 另一种结晶观测机器人甚至能根据时间拍摄结晶过程的照片,并自动放在网上,研究人员不论在家还是在其他地方都可以了解到实验的情况。如果没有这样的自动化设备,学生们就不得不呆在冷室里一个一个地观测了。  刘志杰告诉记者,他新构建的从基因到结构的流水线,各种零件都是现有的,但如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工作,大部分是他按照实验的需求自己设计而成的,其中一部分是他与美国的合作者共同探讨研究而成的。如果与美国同行的设备比,生物物理所这套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如,小规模细胞培养,美国合作者依然使用手工,而他的这套设备已实现了自动化。  全新的自动化装备给刘志杰研究小组带来了预期的喜悦。他的课题组使用这条流水线所开展的癌症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论文《通过N10取代的叶酸类似物抑制人源5,10-次甲基四氢叶酸合成酶的结构基础》于2009年9月被《癌症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给予报道,受到同行高度关注。  在此流水线基础上,刘志杰打算在2010年实施新的改进,对膜蛋白处理进行自动化改造。即在保持设备原有功能基础上,找出使膜蛋白可溶的条件。这种设备的改进,只要进入研究阶段,成果在国际上必定领先。因为,目前世界上尚未有这类设备。  据悉,中科院将建基于同步辐射线站的高通量衍射数据收集和解析模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引进的“千人计划”研究员张荣光,将在上海光源上建造新设施。刘志杰说:“我们将是他最大的用户。”  各领域不期而遇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杨福全和刘志杰课题组开展的设备研制,使人们不难看出,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目前正从发展单项尖端技术转向系统集成研究,而且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在脑认知研究中也有相似表现。  在生物物理所脑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薛蓉研究员先让记者参观了实验室最新制造的“头盔”。这个特殊的“头盔”内插满了线路,接受实验的人戴在头上,推进脑成像装置便可给大脑拍照,并探测到脑部神经系统的一些活动情况。  薛蓉曾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放射系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任工程师职位。她介绍,这个“头盔”是她正在研制的一种新的并行成像设备与技术,以改进人体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性能,提高成像速度和质量。  薛蓉解释说:“核磁共振中,质子共振频率接近300MHz,在人体内其波长仅约11厘米,RF射频场将与人体产生‘介电共振效应’,导致净磁化矢量在发射和接收上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性。除此之外,共振频率的提高还会引起人体组织对电磁能量的吸收率(SAR)的增加,带来类似微波炉加热式的安全隐患。解决这些高频信号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研制多通道的发射/接收射频线圈,结合并行成像技术,以期获得超高场成像系统中高分辨率的灰度均匀的人脑结构和功能图像。”  薛蓉介绍,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技术在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重要应用,无论是生物学、临床医学、分子影像学,还是脑与认知科学等国家重要学科领域的研究,对磁共振技术的发展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国际上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当可观,目前,国际上7特拉斯(T)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已装机30余台。国外磁共振领域著名的生产厂家Siemens、GE和Philips等公司,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德国Freiburg大学等已装备了7T磁共振超高场成像系统。在亚洲区域,韩国也早于我国购买了相关设备。为了不滞后于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生物物理所脑成像中心2009年底引进了国内第一台7T超高场磁共振系统。这是基于这一团队已具备了自主开展磁共振成像系统软硬件研发能力而着手的工作。该系统目前正在紧张装机。  国际上的主要研究机构正积极在7T及以上超高场系统上研制与此项目类似的高场发射与接收系统及相关线圈。由于研发进度以及技术保密等原因,各家都不披露完整的技术资料。竞争点大多在于这个“头盔”上。同时,这个“头盔”如何与脑成像进行连接,也是核心技术之一。  薛蓉说:“实验室脑成像中心2010年的一个重点研究目标,即是在西门子7T超高场全身磁共振扫描仪上研制多通道发射与接收头线圈,及其与7T成像系统的射频接口,实现多通道的并行发射与数据的并行采集,克服超高场成像系统中射频场发射的不均匀性,有效提高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速度和质量,特别是大脑特定区域,如前颞叶和海马区磁共振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减小磁敏感性伪影,帮助检测认知科学实验中功能磁共振信号的变化。”  对新进口的设备进行创造性“联通”、“衔接”和“整合”,是生物物理所几个实验室都在进行的工作,一旦成功便能获得很好的研究结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工作也是国际上许多实验室都在进行的研究。虽然中国生命科学曾一度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这里,人们可看到中国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的希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