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格列嗪研发用

仪器信息网达格列嗪研发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达格列嗪研发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达格列嗪研发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达格列嗪研发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资料

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论坛

  • 药行业研发文摘6大研究中心分解 葛兰素研发的破冰之旅

    医药行业研发文摘2012.1.296大研究中心分解 葛兰素研发的破冰之旅6个月前,罗伯特·索拉里(Roberto Solari)曾兴致勃勃地谈论过他对哮喘控制机理所做的研究设想。但是现在,他不得不让其他人完成这项工作。直到上个月,索拉里还是葛兰素史克(GSK)一个研究部门的主管。他成了公司研发改革的牺牲品之一。历时三年改革 为了寻找新药,GSK正在制药行业开展最大胆的尝试:模拟生物制药公司的运作,激发创新动力。这家英国最大的制药公司将研发工作在团队中分解,并重新把科研人员置于开发过程的中心。那些无法适应这一改革的科研人员必须走开。GSK负责研发事务主管、改革设计师之一莫瑟夫·斯拉慧(Moncef Slaoui)表示,在旧体制下,人才会被完全埋没。而现在,科研人员在他们的项目上“要么存活,要么消亡”。 GSK近日对其研发新模式完成了首次评价。公司正考虑哪些研发团队应该获得更多资金。最终决定将在2月公布,届时GSK将报告2011年公司的全年赢利情况。这一改革历时3年,旨在应对创新乏力的挑战。这是GSK对研发部门采取的最引人注目的重组行动。2008年,安德鲁·威特(Andrew Witty)接任GSK首席执行官之后推行改革,他把公司6个以疾病为关注焦点的研究中心分解成“药物创新单元”(DPUs)的一个个研发小团队。这些“单元”将围绕公司每3年下拨的资金展开竞争,那些没有达到目标的团队将被解散。减少中间环节 索拉里现年55岁,虽然这位谦逊纯朴的意大利裔科学家目前仍然在GSK工作,但他不再负责领导团队。这位生物学家曾在1999年离开过GSK,当时他感到商业化的研发方式扼杀了创新力。索拉里于2007年重返公司,那一次改革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大权力。DPUs诞生后,GSK的科学家从原先从事10个项目的工作转向管理仅仅一、二个项目。在改革之前,索拉里下属的员工有120人,之后减少为35人。“研究人员每天早晨醒来和晚上睡觉时心中想的都是项目。”索拉里说。大卫·艾伦(Dave Allen)1981年加入GSK,他负责监督6个DPUs。艾伦表示,重组意味着企业结构彻底改变,关注重点从“塔尖”上的少数人转向众多科学家,正是这些科学家形成了金字塔的底部。大药厂以往的组织结构都是高度集中,级别更高的人管理更多人,现在它们重新认识到,发明药物的团队才是最重要的。罗宾·卡尔(Robin Carr)负责的“单元”寻找治疗肺脏损伤的方法,他表示,旧模式下的GSK是“傲慢的”,新模式令让他知道项目团队里每一个人的名字,在与他们商讨项目时,不需要通过中间环节。GSK一直在寻找鼓励团队合作的方法。如果一个团队对公司下属的38个DPUs中另一个团队挑选出来的分子化合物进行开发,它将得到肯定。索拉里表示,新的模式是一种实验,随着时间推移将进行适当调整。制药行业的竞争对手们坐不住了,它们至少挖走了GSK的一名DPU主管皮特·拉堡兹(Peter Lebowitz)。拉堡兹所在的DPU研究癌症,他目前在强生工作。不少公司到处打听,风险投资公司也在蠢蠢欲动。首席执行官威特对公司的研发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公司有潜力到今年底向监管部门提交10只新药的是上市申请。这些科学家都曾与索拉里合作,开发改变哮喘治疗方式的药物。GSK表示,DPU模式将会继续下去。索拉里认为,当好的药物被发现时,总会闪烁出一些火花,有时候,个人的智慧真的会带来很大的不同,并不是大手笔才能创造出东西。医药经济报作者:王迪2011年有30只新药获批 创七年新高随着制药公司对监管部门要求提供更多安全数据作出积极回应,并全力避免FDA在最后一刻“发补”,2011年,美国获批新药数量创7年来新高,共批准30只新药,同比上一年21只有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共有36只新药获得批准。审评更灵活 强生和葛兰素史克各有3只新药获批,2010年,没有一家制药公司的新药获批数量多于1只。由于专利失效,2012年,至少有21只药物将失去总计11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制药公司在2010~2011年推出的新品预计在今年仅带来40多亿美元收入。业内一致认为,FDA的处境越来越困难,正努力改进审批效率。2011年新批准的化合物包括百时美施贵宝的Yervoy和强生的拜瑞妥(Xarelto)。Yervoy是第一只获批用于延长晚期皮肤癌患者生命的药物。拜瑞妥是新一类抗凝血药物中获批的第二只产品,用于治疗心律不齐。FDA还批准了由葛兰素史克和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联合开发的Benlysta,这是50年来第一只获批用于治疗狼疮的新药。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主任珍妮特·伍德科克(Janet Woodcock)表示:“这些新药总体具有创新的特点,FDA可以更灵活地评估其疗效和风险。”2012审评预测 2007年,美国国会进一步扩大了FDA的监督权,此前FDA对默沙东的止痛药万络和葛兰素史克的降糖药文迪雅的风险迟迟没有作出反应。自那时以来,FDA要求制药公司提交更多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葛兰素史克负责监管事务的总监保罗·胡克尔(Paul Huckle)表示,制药公司更清楚资源该投向何处,FDA在研发过程中更早介入,与制药公司进行沟通,让它们知道哪些研究资料应包含在新药申请中,以免在最后时刻发出补充材料的通知。截至2011年11月30日,工业界向FDA提交29只新分子实体申请,2010年为22只。在2011年获批的30只新药中,19只获批时没被要求提供更多研究数据。相比之下,在2010年批准的21只新药中,监管部门只对一半新药“一步到位”地予以批准。预计2012年新药审批步伐将受下列因素影响:美国国会对相关审批体系进行更新,制药公司继续为支付处方药审评费用。2011年工业界和FDA达成协议,将评审时间延长两个月,以便在新药接受测试期间,让双方进一步交流讨论。国会必须在10月1日通过这项协议,届时现行的《处方药申报者付费法案(PDUFA法)》将到期。

  • 动物实验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和滥用

    动物实验在新药的评价和筛选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正因为动物实验在研发中的这个关键作用,当研发产出不理想时,我们应该首先反思是否这些影响研发决定的关键实验是否使用得当。动物和人虽然有97%的基因相同,但在很多方面有巨大的差别,尤其在免疫反应和行为方面。最近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人和小鼠在受伤时启用的免疫应激基因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性。另一方面,疾病本身和疾病模型也有巨大差别。多数疾病我们尚不知其起因,而疾病模型的起因则非常明确,动物没有您的帮助成不了模型。从动物到人,从疾病模型到疾病本身是两个巨大的跨越,很多研发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现在通过动物实验的候选药物有10%能最后上市,但考虑到不少药物是结伴而行(同一靶点),真正能通过动物模型预测人体治疗效果的首创药物成功率要远低于10%,能和已有药物有足够区分的首创药物更是寥若晨星。任何实验如果想得到有用的信息,最重要的是问正确的问题,其次是实验设计的严格程度要和所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匹配,而目前新药研发的动物实验在这两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动物是很好的人类生物,生理模型,但不是好的病理模型。疗效则是更复杂的事情,因为疗效取决于如何定义,即观察终点。所以动物实验最有用的地方是观测药物对生物途径的调控,即药物在生命体内,有血流,营养,各种正负反馈和动态平衡的真实世界条件下对所关心的生物过程的影响,观测指标最好是比较客观的机理和功能的生物标记变化,比如下游蛋白的表达。病理模型有些有一定的预测性,但现在我们问的很多问题对这些可怜的小鼠来说实在太难了。小鼠没有心理疾病和小鼠不说话一样是自然界的本性。神经分裂小鼠模型和口吃小鼠模型一样与人类疾病没有太大关系。人类需要60,70年才能得的阿尔茨海默症如何能让小鼠几十天内得上?虽然很少但小鼠的确可以自然患上癌症,但我尚未看到小鼠自然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报道,令人怀疑小鼠是否能被患上这类疾病。第二个大毛病是既然你问这些动物如此复杂的问题(即疗效),就应该用和这个复杂问题匹配的实验程序。三期临床实验几乎必须是双盲,对照,随机,多中心,多基因背景病人,多种生活习惯和并发症,但在动物实验这些控制因素都不存在。小鼠是实验室繁殖的同一基因背景的近亲,生活习性和能量摄入完全一样,并和普通小鼠都有很大区别,别说病人了。以前认为限制能量摄入能延长小鼠寿命,后来发现是因为这些实验小鼠平时吃的太多了。双盲,对照,随机这些控制机理在动物实验中极少使用,显然增加了动物实验结果的不可靠性,大量的发表动物实验结果无法重复就是证明之一。多中心虽然在研发全球化的今天可能更普遍一点,但一旦两个不同实验室得出不一致结果时多数人的解决办法不是改进动物模型,而是把实验集中到其中一个实验室,“以保证一致性”,掩耳盗铃啊。所以正确的解决办法是,问模型能回答的问题,问动物能回答的问题,而不是把你所有无法解决的问题都交给动物模型,然后对数据严刑拷打,得出想得到的结论。如果你问复杂的问题,看在老天爷的份上严格你的实验设计,不要挑最敏感的模型,用最容易产生假阳性的实验设计。新药研发的未来依靠整个社会在临床研究的更大投入。在人体确证靶点在疾病中的作用,在动物考察药物是否能调控这个靶点的生物功能,而不是所谓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在很多情况下,这和水中捞月没有太大区别。

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方案

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资讯

  • 秦轲:专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创新研发,全力实现中高端产品国产化
    深圳 2023年11月3日讯(记者 贺靛婧)为庆祝第7个“深圳人才日”,展现新时代宝安人才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宝安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局)推出《宝安人才风采录2023》,讲述各领域优秀人才在宝安的创新创业故事,传播人才好声音,传递人才正能量。本篇采访对象为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轲。人才之问:“让每一位电子工程师都能拥有专业级的数字示波器。”带着这样一个目标,大学毕业后的秦轲,从深圳白石洲的一套两居室起家,创立鼎阳科技。从一家草根工作室到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一路走来,他是如何带领团队打开市场,将产品远销海外?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又是如何破局,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对于鼎阳科技未来的发展,他又有着怎样的目标和规划?人才简介:从事示波器前期研究工作,主要瞄准低端数字示波器市场。2005年推出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第一代数字示波器ADS7000系列产品。2007年正式成立公司,2008年底,带领公司将自有品牌“SIGLENT”推向市场,短短几年,公司便迅速成长,成为全球市场主流的示波器厂商。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示波器出口总量排名第一,中国本土品牌示波器出口量首次领先。2021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从业期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且个人专利获得中国优秀专利奖:是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与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发展顾问。在位于宝安区安通达工业园内的鼎阳科技办公楼,秦轲正在公司展厅内,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鼎阳科技的核心产品。鼎阳目前拥有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这四大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产品线,对于电子工程师而言,它们是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关键性设备,是如同“眼睛”一般的存在。而鼎阳科技正是国内极少数具有这四大主力产品研发、生产和全球化品牌销售能力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企业,也是四大主力产品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并在2021年12月迎来了“高光时刻”: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锚定蓝海 扬帆起航作为鼎阳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秦轲在回顾创业历程时,颇为感慨。“2000年初期,当时市场上没有国产示波器的存在,一台最便宜的进口泰克数字示波器在国内卖接近1万元,功能单一的模拟示波器价格也需要几千元。”“能不能让中国的工程师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示波器呢?”带着这样的愿景,秦轲将目光对准了空间巨大的数字示波器国产化市场,“当时一台数字示波器的利润很高,中国还没有能够把它成功做出来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2002年,秦轲携手他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学邵海涛,扎进了国产数字示波器的蓝海,在深圳白石洲的一套商住两居室内,开始了创业之旅。秦轲。尽管有所心理准备,秦轲一行却也没想到眼前的竟是这么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为了研制出第一台数字示波器,他们花光了当时所有的积蓄,但进展仍然不理想。“我们起初将数字示波器的研发想得过于简单了,原本计划半年的项目周期,最终却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技术难度高、科研门槛高、工作量巨大,这是秦轲对于前期研究工作的总结。两年半来,秦轲写了约21万行C语言代码,而邵海涛则完成了所有的硬件原理图、PCB(印制电路板)等设计工作。“那段时间,我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紧接着凌晨5点再爬起来继续工作。”秦轲说道。秦轲部署安排工作。后来,控制工程专业出身且有多年硬件工程师从业背景的赵亚锋以顾问形式加入团队,帮助编写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代码,为团队注入了新的智力与活力。2005年,秦轲团队推出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第一代数字示波器ADS7000系列产品,并在市场上一炮而红,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励精图治 抢占市场就这样,鼎阳科技抓住了全球示波器市场由模拟示波器向数字示波器转移的机会,迅速地发展了起来。随后几年,这款数字示波器逐步量产,用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以当时低于进口示波器一半的价格,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期待,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2007年,经过两年的积累,秦轲团队的示波器业务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鼎阳科技也从一个草根工作室,正式成立公司。秦轲意识到,完全依靠ODM业务会让公司未来的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他开始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成功将自有品牌“SIGLENT”推向市场。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2015年,鼎阳科技的自有品牌业务首次超过ODM业务;到2020年,鼎阳科技的自有品牌业务在其全球的销售额中占比达到89.53%。除数字示波器外,鼎阳科技也逐步发展起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向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四大主力产品线发力。这四大主力产品通过同样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终端用户重叠度高,相互之间能够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提高了鼎阳科技的品牌门槛并增加了客户黏性。2019年,鼎阳科技产品出口量首次超过国外厂商,做到了全国第一,成为全球市场主流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厂商。鼎阳科技产品展示厅。潜心研发 成就龙头“鼎阳的规模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今天有了400多人,产品线也从单一的数字示波器,发展到了四大主力产品线,并逐渐向高端方向发展。”秦轲表示,公司发展至今取得的成就,与注重研发的战略密不可分。2022年,鼎阳科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49%,公司员工有四成为研发人员。作为公司掌门人,秦轲深刻地意识到,身处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不需要什么重资产,科研人才就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在人员的招募,特别是研发人员的招募上是不遗余力、不惜成本的,但其他一些非必要的开支、可花可不花的费用,我们还是比较节约的。”他表示。凭借着十余年来在研发上的高投入,鼎阳科技目前形成了四大底层技术和12项核心技术,并连续推出多款填补国内空白的仪器。2021年12月,鼎阳科技作为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第一股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鼎阳科技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数以万计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客户群体,终端知名企业客户包括美的、迈瑞、特斯拉、思科、大疆、英特尔、谷歌、比亚迪等,下游应用涵盖通讯、半导体、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电子、教育科研、政府单位等行业。鼎阳科技相关荣誉。秦轲表示:“国内中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优势企业占据,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加上公司中高端产品的突破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开始转向购买公司产品,最直接的表现是最近两年国内市场的营收增速大大高于全球整体增速,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仍将保持”。力求突破 再创辉煌一路走来,鼎阳科技在安通达科技园,从一片小区域逐渐扩大到6层楼,企业扎根宝安,日益壮大。2017年,鼎阳科技被评为宝安创新百强企业。“当时我们都很意外,因为公司规模还不是很大。”为此秦轲特意去问了负责申报的同事,了解到这之中有一套量化、公正、透明的企业评价体系,助力企业向上发展。在前行的道路上,宝安良好的营商环境,丰富的配套政策,如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人才房配给、租金减免等,也为鼎阳科技的成长添砖加瓦。鼎阳办公大楼。“这一两年来的‘黑天鹅’事件确实比较多,例如芯片的涨价以及短缺、疫情、俄乌冲突等,或多或少也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秦轲表示,但随着公司展开一些系统性方法去应对,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帮扶,公司营收已有较大的改善。近日,鼎阳科技披露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增加43.27%。秦轲表示:“从市场份额、品牌、渠道、产品档次等方面,我们都跟欧美巨头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攻克一些新的射频微波相关的模块、电路、算法、协议等技术。”未来3到5年,鼎阳科技将继续聚焦于四大主力产品的高端化发展,并往更高带宽和频率去挺进。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线,增加产品的家族成员,加大在品牌建设以及渠道建设上的投入。“我们将致力于提高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并逐步实现中高端产品的国产化,进而发展成为更具国际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优势企业。”秦轲说道。
  • 300个!陕西省公布2023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入选名单,多家仪器企业在列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入选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加力加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根据《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项目建设方案》(陕科发〔2021〕16号)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第二批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的通知(陕科办发〔2022〕126号),经单位申报、推荐审核、专家评审、厅务会审定,确定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等300家单位牵头组建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23年1月16日附件:2023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名单序号队名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牵头单位1医用超导重离子加速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永涛李超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240.5kV环保充气柜“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智慧周长江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3电磁加载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曹增强曹勇陕西大工旭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4超精密异形复杂零部件内腔先进精整“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施卫米天健陕西金信天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陶瓷基防弹复合材料在军用方舱外防护上的产业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涛程艾琳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电磁空间认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赞刘振宇陕西世纪华耀科技有限公司7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和中药牧草配伍的新型天然功能羊奶研发和临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贾庆安王军旗西安市军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8宇航超高模量碳纤维产业化生产质量控制系统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卢江波张鸿翔陕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9葡萄绿色高效优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振文张旭陕西亨悦酒业有限公司10陕西省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牛育华陈金拴延安车村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大截面电力电缆接头的电磁快速加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兰均白晓斌西咸新区麦特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12小麦抗逆优质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孙道杰徐永林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3航空发动机用高性能镍基高温合金制备与加工创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兵付宝全西安聚能高温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4建筑外立面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罗昔联刘壮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5综治大数据空间共享与应用能力创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艳赵丹陕西艺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6定边羊产业提质增效“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屈雷夏振峰定边县八福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7果园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装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军刘东琴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18能源管控研究与应用方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建学贠保记西安西瑞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9中深层地热能高效取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毕胜山王鹏涛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20水体细菌快速检测试剂研发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林金水王贵锋西安海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1低多层全装配式复合结构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黄炜吴鹏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22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研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亮刘朝龙宝鸡思迈龙精密传动有限公司23超高纯磷化铟多晶材料合成技术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高正明黄小华陕西铟杰半导体有限公司24高端ADB智能制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耿俊浩吴涛陕西法士特赫德克斯制动系统有限公司25有机蔬菜栽培专用有机基质及营养液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建明李保宏杨凌霖科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高性能压电陶瓷材料“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飞李景雷陕西格微荣交电子陶瓷合伙企业(普通合伙)27智能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鹏晏志鹏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8超快激光精密制造技术研发及装备产业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华龙杨小君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无人机试验测试“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俊彪潘计辉爱生无人机试验测试靖边有限公司30无液氦超导磁体用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彪郭强西安聚能超导线材科技有限公司31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主轴“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小虎谢晶晶秦川集团(西安)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32山地苹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马锋旺贾艳升吴堡县丰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3高性能手性发光器件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明明贺保珍陕西咸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4数字文旅信息隐私保护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姜晓鸿王功乐陕西骏途网文化旅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5热场用3D针刺碳/碳复合材料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樊威郭华盈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咸新区分公司36集成电路可靠性预计及寿命建模分析“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瑞唐磊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37金属镁智慧化工厂大数据平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荣石王晓敏西安亚欧电气设备集团有限公司38设施农业土壤修复治理“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高瑞霞陈琳西安鼎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39基于齿槽骨牙周微环境的定向诱导增生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汪焰恩李欣培西安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主粮功能化加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江昊梁玉梅陕西陕富面业有限责任公司41基于LTE-A技术的高带宽安全无线自组网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杜军朝张锋国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42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朱永生石永进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43智能仿生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徐海波吴悦西安缔造者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44新一代低轨通信相控阵天线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逸群陈剑西安航天天绘数据技术有限公司45轨道交通先进高分子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孔杰周琳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46生物钛及其先进功能涂层“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巍陈曦西安赛特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47中药凝胶贴膏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牛晓峰张德柱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8工程机械表面工程与智能再制造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凌范翠玲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49抗儿童难治性癫痫1类创新药物93S-1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贾璞白亚军陕西鸿道生物分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50特种功能涂层关键材料可控合成“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胡军张海信西安经建油漆有限责任公司51伺服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窦满峰祝恒洋西安微电机研究所有限公司52发酵羊乳质量控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贾玮宋望成陕西天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3矿井电气火灾智能防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伟峰王旭陕西西科智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4骨伤科中药新药研究与大品种二次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袁普卫蔡慧侠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5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宋庆文田鸿昌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56物联网软件与系统安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汤战勇张龙飞西安猎鹰科技有限公司575G雷达“科学家+工程师”黄海生丁福恒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58深部复杂地层新型TBM智能化高效掘进装备研发及典型灾害防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丁自伟侯涛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59煤基费托合成油中α-烯烃精准吸附分离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马和平何观伟西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60NVDIMM存储池多级非易失性并行存储架构研究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薛涛刘卫乾西安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61高性能超轻镁锂合金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宋文杰王瑞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62工业图像缺陷检测系统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景军锋赵瑾西安获德图像技术有限公司63建筑光伏技术与能源系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登甲李梦媛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64面向物联网核心技术的5G无线通讯技术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天龄董峰西安海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65太阳能驱动氢热电多能互补综合供能“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师进文贾海平陕西燃气集团富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6茶渣中纳米纤维素产业化提取及高附加值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宁芮之胡歆陕西止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67小型化低成本激光陀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田爱玲李佳程西安中科飞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68基于自主可控的自动铺丝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段玉岗秦建宏西安华晟复材科技有限公司69纳米催化薄膜材料研发及其在交通源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黄宇张振波陕西省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有限公司70特种功能纺织防护用品新材料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薛朝华李静陕西锦澜科技有限公司71航天器用超大功率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泓懿韩刚毅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2航空TiAl合金叶片制备关键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梁霄鹏贺卫卫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3核医疗成像用大尺寸碲锌镉晶体工程化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涛贾宁波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74单晶硅晶体微气泡形成机理与气泡检测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谦赵曼西安地山视聚科技有限公司75含阿维菌素纳米农药的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启路赵来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6推力矢量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关键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爱军高莘青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77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优势中成药二次开发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许洪波李志平陕西汉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8大鲵食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冯宪超曹军毅陕西华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9新一代高效防晒剂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坚哲贺晨卉西安厚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基于微小型差分光声光谱传感技术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丽娴曹临君西安聚能仪器有限公司81“基于虚拟筛选和深度生成模型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发现与优化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生勇麻纪斌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2生鲜乳质量标准技术研发与应用“樊霞+高勤叶”队伍樊霞高勤叶陕西秦云农产品检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83航空航天紧固件用TC4大单重钛合金丝材制备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忠伟巴宏波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84机械密封的泄漏与磨损调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吕晋军张军西安奥奈特固体润滑工程学研究有限公司85新型功能性干酪“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吕欣吴珊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86航空航天高性能钛合金板材加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朱文光王勤波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87抗旱节水、优质多抗小麦遗传育种和绿色生产推广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吉万全郭永周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88重卡多源融合感知与定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峰魏杰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9矿用特种轮胎智慧化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司刚全王晓辉咸阳黄河轮胎橡胶有限公司90面向零碳物流运输的镁合金轻量化挂车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博宇姜伟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1荧光-拉曼辅助诊断与术中导航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雪利何建华西安中科长青医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92新一代半导体引线框架智能全检装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潘晓英邓万宇西安科慕芯科技有限公司93高性能毫米波通信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鲁豫梁策策西安朗普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94核用高功率激光智能装备研发“江鹏+刘杰”队伍江鹏刘杰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95生物陶瓷结构优化及高性能粉末工业化制备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焦华贾庆功西安聚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96骨肉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时璋段科科西安百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7油菜抗性种质筛选创制及新品种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徐爱遐罗雨国杨凌农业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98水面无人驾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一民程宇威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99煤制烯烃聚合物深加工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庆浩褚绥红陕西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100油气生产参数智能监测与实时控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党瑞荣于海陕西延长石油金石钻采设备有限公司101国产系列化民用固态监视雷达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罗丰黄鹏刚中电科星河北斗技术(西安)有限公司102大型结构件等离子弧丝材增材制造工艺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丹谢赫特曼曾凡宏西安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103组合体系桥梁智能化全寿命周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贺拴海王安华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104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及医院制剂转化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红刘峰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105基于北斗工业互联网智能油井远程监控及边缘计算“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卫斌罗辉西安众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6刀具用高性能高熵合金涂层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丁仁根丁崇亮渭南木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7绿色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郝际平薛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108智能制造在造纸行业的研发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汤伟陈利军陕西西微测控工程有限公司109高性能硅基MEMS固态时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韦学勇邵刚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10智慧畜牧研发及示范“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美丽王子蕴陕西微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11环保型大气污染防治人影作业体系研制试验“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徐成华武玉忠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12新型臭氧发生器的研制及水处理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文刚丁亮西安安博尔电气有限公司113癌细胞靶向性小分子偶联抗肿瘤药物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何凤琴郭维博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114煤炭行业AI视觉算法及边缘计算设备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斌王学立西安博深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5自体免疫抗体及诊断试剂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闫亚平李科陕西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6虚拟电厂负荷侧调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朱永灿李军陕西广林汇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17车联网与智慧交通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长乐江茜陕西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118先进功能性煤焦油基新材料“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卢翠英王勇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119基于深度认知计算的药片表面缺陷检测“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伟峰苑学功陕西至信机器视觉有限公司120火箭发动机内热环境与绝热性能分析软件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洋李亮陕西空天超算中心有限公司121油气田采出水高标准回注技术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金鑫赵杨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122表面处理装备视觉识别技术应用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吴亚丽胡仲明陕西昕宇表面工程有限公司123功能性羊乳制品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合刘誉陕西和氏乳业集团有限公司124综采液压支架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舒林森王昕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25环保型生物组装农药助剂产业化项目“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鹏周大伟西安清秀生态科技有限公司126大型公共建筑抗灾智能监测及预警诊治“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邢国华李纪明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127高亚麻酸油菜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穆建新王轩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128水导激光技术研发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朱江峰相里景泉陕西渥特镭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29基于质量标志物分级辨识技术的秦药产品质量控制及二次开发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海静周永强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130高峰值功率高均匀度医用脱毛半导体激光研究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晖侯栋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1陶瓷基复合材料预制体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黎云玉李世雄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132电化学水处理及绿氢回收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朱云庆容纯冕陕西镐丰京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33肠道菌群与皮肤疾病“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林雁冰罗海浪西安臻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34高性能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鸿王晓飞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135煤固废高韧性路面材料与应用关键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晓军沈荣建陕西安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136治疗肺癌特色中成药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曹爱兰王景峰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山海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37直升机旋转部件运动状态实时监测系统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谷士鹏任晓斌西安中飞航空测试技术发展有限公司138数字孪生LF精炼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强陈存运西安桃园冶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139秦巴地区优质猕猴桃野生资源开发研究与新材料创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羽冯志峰陕西果业集团有限公司140新型PRMT5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功能评价“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健晁晓东西安初源赛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41GT微粒子防水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东旭卢威西安金投贵金属有限公司142电池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徐俊焦继业西安恩狄集成电路有限公司143电石炉高温烟气除尘净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冬方新军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电化发展有限公司144城市浅层地下空间病害智能化检测与防治“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斌张弓中煤(西安)地下空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45矸石充填绿色开采长距离输送管道光纤监测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柴敬朱磊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46重卡AMT变速箱高性能纸基摩擦材料工业化开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齐乐华梁博陕西航沣新材料有限公司147绿色低碳道路建筑材料研究及应用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郝培文曾赟西安众力沥青有限公司148人类BRAF/TERT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研发及临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建中刘贵明西安博睿康宁生物医学中心有限公司149专利大数据智能推荐平台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孙笑明明健陕西长安华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50盐湖水中重金属核晶造粒-树脂吸附相耦合的资源回收系统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金鹏康张运西安蓝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51超稳腔激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方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健宁崔杰西安超纳精密光学有限公司152复杂重型装备智能监测与远程运维“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鹏徐江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153生物发酵饲料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玉林叶丙奎陕西杨凌富仕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4基于开源鸿蒙微纳卫星RTOS系统研究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立欣薛国粮星众空间(西安)科技有限公司155快速光谱分析技术及光谱仪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鲁广昊卜腊菊陕西谱光微视科技有限公司156有机硒黑豆蛋白和肽原料制备及高值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雪峰朱朝德安康汉阴华晔植物药业有限公司157前沿纳米合金技术在“双碳”及汽车尾气净化领域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黄博黄博陕西天易元素科技有限公司158关于无人机蜂群组网及高效数据回传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卢光跃王辉西安猎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159光伏组件回收专项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跃王博西安法赫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0绿色智慧安全型隧道运营与管理“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亚琼王万平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61“双碳”目标下旱作高标准农田研究及成果转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西宁罗林涛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2智慧矿山-井下无人值守机器人系统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孙建永袁博陕西智引科技有限公司163井下可视化检测技术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严正国周超西安正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64土遗址赋存环境监测集成技术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房鼎益沈健西安众源云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65开关电源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袁冰秦洋拓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66面向绿色建筑复杂工程钢筋数字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岳焱超刘兆兴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67配电网一二次深度融合固封极柱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帅李鹏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68高性能MEMS硅谐振压力传感器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方续东赵虎西安思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169基于SAE-CNN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系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段学超刘丹西安华谱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70铁基材料产业化制备及其土壤修复智能化“科学家+工程师”朱爱斌郑春莉陕西清岭春创环保产业技术有限公司171超清视频智能处理与新型显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秦翰林王伙荣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2富硒猕猴桃营养高值化设计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马婷婷杨珍媛陕西圣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73纳米多孔隔热材料研发产业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治国李海福陕西海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74航天装备智能制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宋锐张建奇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175微纳电子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方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贺健康尹恩怀西安瑞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176连续催化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忠文万克柔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77机器人复合材料自动铺丝系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维伟王战玺陕西道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178新型显示关键材料研究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朱生勃冯震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79黄土区紧邻地铁隧道桩基智能施工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廖红建荣学文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180复杂结构陶瓷增材制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荣臻韦继翀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181“十大商药”饮片加工关键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学军葛人杰陕西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82光转换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产品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晓明蔡步军彩虹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83煤矿用高安全性反应型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于德梅胡国和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184先进材料计算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栋肖虎西安流波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85先进轨道交通振噪控制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金浩张法明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86高性能超导线材绝缘关键技术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耀张宏涛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187特种通信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耿莉张博西安博瑞集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88秦创原创新生态城零碳综合能源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管晓宏高翡西咸新区城市设施管理有限公司189III-V化合物半导体激光芯片外延材料“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仇伯仓李青民西安立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90高压IGBT芯片研发及可靠性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彩琳安静芯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1基于区块链的高性能防篡改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兴华卫佳西安链融科技有限公司192无人机多功能折叠充气式复合材料柔性机翼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雷金奎王丹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193MEMS温度传感器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罗剑毕珍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194食品新鲜度智能检测设备开发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兴海田斌陕西中纬智云科技有限公司195煤气化装置韧性制造与损伤智能防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代建波康灵果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96陶瓷基复合材料预制体自动化生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马龙郑宇哲陕西德西马格自动化有限公司197基于里程校准的隧道病害巡检系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韩冰樊晓东西安火眼智能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198多模态知识图谱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焦李成杨新胜陕西国博政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99新污染物水体采样设备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韩杰杜微陕西华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0黄花菜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邹志荣胡松安康正兴有机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1煤化工行业碳排放资源化循环利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杜慧玲宋世杰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202延安嘉盛油井管制造创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建军刘高翔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3传统黄酒品质提升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耿敬章肖玉祥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204中药材辐照育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录祥柏文科略阳县锦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5有源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克安郭治平陕西烽火宏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6富硒微藻肥开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高翔刘凯陕西通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207高端活性氧化镁的制备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马建华冯丽娟陕西航泰镁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8智慧农业系统与智能设备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孙锬锋叶彤陕西安康玮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9生物催化制造新工艺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剑利张天陕西岳达德馨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10异质结用低温浆料“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宏公立西安创联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211新能源汽车配套纸基功能材料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陆赵情付凯宝鸡科达特种纸业有限责任公司212中药大品种培育关键技术示范研究及产业化平台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卫培峰丁建民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213矿产资源深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薛国强郭文波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214特色药用植物高值化利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高锦明张瑜陕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5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湘萍张智鹏西安隆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16惯性导航系统芯片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郭阳明赵国军西安国宇航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17高铁制动粉末冶金耐磨铜基复合材料闸片开发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世锋左鹏军陕西华夏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218商洛电厂660MW超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吴东垠张正峰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219三阴性乳腺癌分型试剂盒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吴晓明童永光陕西高源体外诊断试剂有限公司220高疲劳寿命丁腈橡胶高端蓄能器胶囊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勇张恒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21陶瓷基功能性环保特种涂料“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梅辉陈玲陕西邦希化工有限公司222基于系统级封装芯片的锂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兄文王辉西安英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223极薄煤层智能化安全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培煊李斌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4全国产化CPU主板(3UCPCI总线)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郭文强张维旭西安英诺华科技有限公司225煤矿液压支架高频感应熔覆修复与工艺控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海宁丁林海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226基于数字现实技术的综合应急演练“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永涛宋磊中陕核核盛科技有限公司227分层型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黄廷林卜建伟西安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28氢能源碳中和定价核心关键技术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胡二江单英骥陕西智库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29基于深组合算法的光纤导航设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严恭敏寇学锋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230高能量密度金属锂基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喜飞杨洪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31真菌多糖提取和产品开发技术集成与示范“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徐怀德惠玉虎陕西嘉禾药业有限公司232航天铝合金增材制造与数字化工艺提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宇凡余凤鸣西安五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233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制品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黄文欢吉少波西安英利科电气科技有限公司234航空航天用高品质钛基钎料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敏李进西安瑞鑫科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35长寿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成新张兴无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236畜禽饲料添加剂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曹阳春田渊西安鑫汉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37高性能镁合金箔带材精密成形工程化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徐春杰屠涛镁高镁诺奖(铜川)新材料有限公司238煤矿带式输送机智能测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毛清华王荣泉西安重装韩城煤矿机械有限公司239富硒魔芋创新产品开发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彦军王勇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240智慧组合导航算法开发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付强文王磊西安四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41人工智能赋能“双碳”双控精细化管理“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忠民杨子琼陕西埃菲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42绿色建材3D打印混凝土与数字化建造关键技术创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超宋心陕西秦汉恒盛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饲料添加剂新材料微丸载体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小军王辉华陕西瑞之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244高效精密排刀车削机床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孔令飞李旭西安精擘华科技有限公司245危化品安全效能管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黄晓俊张屾陕西宛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46非金属矿物储能材料(石墨新材料)“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杜显锋杨辉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247电炉智能运行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蔡安江余维江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248认知能力评估设备研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希樊天放陕西百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49智能传感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赵栓峰赵高峰陕西智慧路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50基于新型纳米无机填料的特种高性能橡胶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刘辉赵宁娟咸阳三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高性能霍尔传感器芯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贺永宁齐文陕西长岭迈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52国防用高性能钛合金精密热成形“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赖敏杰刘娣西安超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3新型测控天线“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任建胡海峰西安天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54心血管3D打印新技术应用与临床推广“科学家+工程师”项目杨剑马克军西安马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55黑米功能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祁珊珊周宝龙洋县朱鹮有机产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56高纯度VLP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与应用方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朝飞王晶钰杨凌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7新型高性能赋形反射面天线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任宇辉崔锋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58煤基固废资源化与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晓光董建国彬州恒得源环保新科技有限公司259新型无毒无钒分子筛型SCR脱硝催化剂研发项目“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党小庆肖雷启源(西安)大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60电推动高性能永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马天宇吴飞西咸新区飞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61多感知融合防爆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小旭李汉舟西安量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62超低温锂离子电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谢科予邵乐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63可降解塑料成核剂的开发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左修源齐涛陕西艾科莱特新材料有限公司264高血压精准医防融合人工智能管理平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冯宏剑吴群西安阿科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265大口径光学元件形性误差检测方法及装置研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马志强刘恒博西安欣维视觉科技有限公司266金属零部件激光增材再制造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强车国栋西安国宏天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67空间光学精密测量“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闫明葛锦蔓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268高精度3D智能视觉检测“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亮薛丽丽西安多维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69人工智能毁伤检测识别系统开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雷涛邓思语陕西维骏创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70海防雷达探测通信一体化系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朱圣棋刘侃西安中电科西电科大雷达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271关于大功率端窗型X射线管高压电源的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高田田薇西安德摩根科技有限公司272装甲车辆用钛合金“履带销”研制及成套表面处理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陈永楠侯智敏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273林麝主要疫病流行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兴龙邓庚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74老慢病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高美丽席彬群陕西罗麻丹医药有限公司275应急保障与特种安全防护纤维及其制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鹏飞蓝海啸陕西伟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6二氧化碳加氢制航空煤油关键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常春然宁小钢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7交通基础设施性能感知智慧提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建伟王小雄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278桑树降“三高”产品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徐立张瑾安康康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79数字孪生教学系统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臧博刘龙陕西汇智易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80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增减材制造系统开发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杜虎兵贾晋葛西安未来智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281秸秆纤维木塑复合材料3D打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温久然贺新民陕西金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82太空及核辐射防护用耐辐照系列光学玻璃研发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鹏飞房艳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283高密度氢纯化及储存一体化装置中试项目“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吴震高毅军陕西氢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84苹果免套袋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高义民马巧荣陕西汉唐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85绝缘材料光谱诊断技术与便携式检测仪器研制与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闵道敏李元陕西星佑未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286消防救援无人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胡楚锋王永顺西安弘运鑫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287高密度复合储氢材料规模化制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成永红袁政强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88智能感知的新一代康复医疗机器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旭贺琛中航创世机器人(西安)有限公司289多频段感应加热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王娟娟贺宏义西安容大感应加热设备有限公司290四维实景毫米波路测雷达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张华陈彬西安恒盛安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29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徐良张辉西安星网天线技术有限公司292磁锚定术野暴露(机器人)系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吴荣谦史爱华西安迈格纳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93高值化紫阳富硒茶加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杨兴斌夏圣英紫阳县玄昌富硒食品有限公司294新型生物农药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薛伟明杨宏勃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95永磁电机高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杜锦华刘家颂西安西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96高动态平台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陶明亮高新义西安华瑞恒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7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与安全充电“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雷旭石浩西安特来电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298功能性PSPI材料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孟令杰赵江波西安智柔科技有限公司299基于压电传感的皮肤听声智慧耳“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娄晓杰叶亚妮陕西犀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300研究与应用于复杂表面质量检测的高精度工业AI机器视觉技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爱军刘金鑫西安第六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农业领域——七大农作物育种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篇
    从“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精确育种”——记“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项目  “十三五”末我国粮食作物良种选育将上新台阶,“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项目已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14191万元经费支持,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培育有望在2020年前取得重大突破。  本项目是2016年“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支持力度最大的项目。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牵头实施,汇集国内优势单位57家、155名科技人员,设立“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玉米分子设计育种”和“共性技术与信息平台”四个课题。  项目根据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的共性和特性,拟在分子设计育种方向上开展以下五方面的研究:一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基因挖掘和分子设计:在分析不同地区三大粮食作物主栽品种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其产量、生育期和抗病虫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根据水稻、玉米等基因克隆和小麦测序信息等相关信息,利用已精细定位的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位点,发掘验证育种可用的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 二是研发和提高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利用育种材料全基因组遗传背景选择、分子标记筛选、基因快速导入和优异基因聚合等手段,显著提高传统育种效率,加快品种改良速度,建立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和应用平台,克服多性状多基因聚合、后代选择效率低等难题,大幅度提高我国分子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三是新品种培育与推广:通过分子组装设计,将供体亲本与主栽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尝试多性状、多基因位点的不同聚合方式,实现重要性状基因的聚合,创制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有重大育种利用价值的新材料,最终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能大面积推广的突破性新品种 四是分子设计育种信息平台的建立:研制分子设计育种软件,建立农艺性状和基因信息数据库,建立并完善分子标记数据库和分子检测平台 五是生物安全的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在技术层面完整地对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完善和创新,提高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建立生物安全的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体系。  本项目的实施将建立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系统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形成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及技术标准,推进优质高产抗逆与资源高效利用育种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创新,显著提升我国作物育种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培育推广突破性新品种,大幅提高作物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揭开神经嗜性病毒的神秘面纱——记“重要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项目  人兽共患病防控关系动物和人民健康、环境与生态安全。随着环境、气候的改变,人类面临人兽共患病的威胁日益加剧。“重要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项目于2016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立项支持,我国在重要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的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领域将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本项目经费为4900万元,执行期为2016—2020年。该项目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实施,汇集国内14家优势单位、38名科技人员进行联合攻关。项目将围绕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制,从7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一是病原生态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将对我国新出现的狂犬病、乙型脑炎传染源,开展遗传演化、地理分布、感染率、毒力、免疫原性等分析,并对不同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传播狂犬病和乙型脑炎的分布和流行新特点展开研究。二是病原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将从病毒感染不同宿主细胞受体利用的角度,揭示乙型脑炎病毒跨宿主传播的分子机制,并研究狂犬病毒逆神经轴浆传输机制。三是病原复制/增殖机制研究:重点研究病毒蛋白及宿主因子在病毒复制与包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机制。四是病原诱导天然免疫应答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发掘神经嗜性病原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解析病原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筛选有效宿主抗病毒因子等。五是病原诱导获得性免疫应答及其调控机制研究:重点解析乙脑病毒调控Tfh细胞分化机制、狂犬病毒调控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分化机制。六是病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机制研究:研究神经嗜性病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及血脑屏障破坏的机制,为阻断病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分子靶标。七是病原诱导神经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解析乙型脑炎病毒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狂犬病毒诱发神经递质产生异常的分子机制,为神经嗜性病毒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标和理论依据。  本项目将全面揭示狂犬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病原生态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发掘介导狂犬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与传播的关键受体蛋白,阐明病毒复制以及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新机制,解析其入侵神经系统、诱导神经损伤的关键信号通路。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药物及治疗等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而且还将推动我国神经嗜性病原研究新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诱变育种:从“无中生有”到农作物品种持续创新——记“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项目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项目已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4774万元经费支持。  “十三五”期间本项目汇集国内48家优势单位、116名科技人员,设立了小麦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水稻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玉米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大豆等经济作物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主要农作物诱变共性技术开发研究等六个课题。  本项目重点开展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主要农作物诱变损伤修复与基因突变的分子解析:研究高能重离子辐射、空间诱变、地面模拟诱变等诱发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辣椒、番茄等主要农作物变异的分子生物学效应,解析DNA损伤修复与突变发生的分子机理 结合新一代测序技术等最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对重要突变体的特异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鉴定,为育种的广泛利用和定向改良提供目的基因。二是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旨在提高基因突变频率,拓展突变谱和引导基因变异方向的核辐射与空间诱变等新途径,重点完善高能重离子、混合粒子场、质子、快中子等诱变因素处理靶室操作技术,建立主要农作物高效诱变技术体系 完善重要突变性状基因的TILLING、基因分型等高通量筛选平台,建立高效的突变体筛选技术体系。三是主要农作物诱变新材料创制:诱变创制大容量、呈梯度的主要农作物主栽品种突变库 根据主要农作物各生态区的需求,创制产量、品质、抗病、抗逆、株型等重要性状突变新材料。四是主要农作物优良突变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有效利用核辐射、空间诱变及地面模拟诱变等方法,与细胞工程、杂种优势利用和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早熟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种企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措施方式,加速新品种的推广种植。五是诱变技术国际合作:重点开展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研究与人才交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诱变科技创新团队,保持我国在农作物诱变育种应用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本项目预期至2020年创制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辣椒、番茄等作物新品种15个以上,新品种在项目期内累计推广650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16亿元。同时,这些新品种的种子加工与推广将带动种业企业的创新发展。诱变创造出的一大批优异新种质(材料),将成为常规育种等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基础,以此作为杂交亲本,培育在产量和品质上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农作物增产。精准研判 科学施检 分级预警 严防入侵——记“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项目  保障进出境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贸易的需求,提升口岸检疫把关技术水平,“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项目已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4550万元经费支持,我国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风险研判、监测与预警技术有望在2020年前取得重大突破。  本项目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汇集国内优势单位21家、169名科技人员,设立“外来畜禽疫病风险分析新技术研究”“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检测、鉴定新技术研究”“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口岸监测技术研究”“外来畜禽疫病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未知、变异动物疫病溯源及早期监测技术研究”和“外来畜禽疫病信息化预警和溯源技术研究”六个课题。  本项目根据外来畜禽疫病的共性和特性,拟开展以下六方面的研究:一是分析境外畜禽疫病信息,绘制风险传入场景树 构建基于专家研判系统的外来畜禽疫病半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及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分析外来畜禽疫病随进境动物及产品潜在传入风险 建立外来畜禽疫病风险分析数据库。二是研究潜在入侵畜禽疫病的现场筛查、实验室精准检测等技术 研究非洲猪瘟等重要畜禽疫病RPA早期检测、激光显微切割免疫荧光等精准检测新技术 开展检测方法的国际验证 研发生物安全的标准物质并组装应用。三是研究进境动物及产品监测抽样框和布点选择策略 开展基于流行病学的监测抽样技术研究 研究口岸监测的风险不确定性,构建无疫监测抽样模型和疫病发生监测抽样模型 研发相关疫病的高通量监测技术并进行监测应用。四是研究外来畜禽疫病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试剂 研发现场便携高灵敏的一体化检测设备 整合应用现场检测技术、试剂及装备,开展口岸现场的实时在线超敏检测和结果的自动采集上报。五是研究未知变异病原宏基因组学识别技术 构建病原体特征序列数据库 研究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建立未知变异病原的分子溯源技术 建立潜在入侵的未知变异动物疫病RPA等早期监测技术并示范应用。六是整合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口岸及现场检测数据、监测数据、未知和变异病原监测数据,构建进境动物及产品疫请数据库 研究数据治理技术,构建基于检测监测数据的进境动物及产品溯源平台 挖掘不同维度数据的潜在联系,构建疫病传播态势场景化数学模型 建立外来畜禽疫病信息化预警平台。  本项目实施后,我国潜在入侵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将更加完善,风险研判、口岸检疫把关以及溯源预警等能力都将得到明显“升级换挡” 建立的以国家和产品类型为检索对象的风险分析数据库,可满足快速通关放行对疫情研判的需求 项目研发的大力推广应用,可实现对口岸入境的畜禽及产品检测监测覆盖率80%以上,病原覆盖率90%以上 研究建立进境动物及产品疫情数据库 搭建潜在入侵畜禽疫病信息化分级预警平台,可满足对90%以上进境牛、羊等畜禽以及40种以上检疫性疫病进行场景化分级预警的要求。为稻粮谋 藏粮于技 强优势水稻杂交种再续力——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  为稻粮谋。在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十三五”中国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研究继续获得国家支持,整合全国45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优势单位,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向水稻更高产量冲刺,力保中国13亿人口口粮安全。  项目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实施,汇集全国各稻区45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强势单位、156名骨干研究人员,针对全国不同稻作生态区水稻生产实际情况、区域特色和拟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关键问题设立了7个课题,主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研究稻属远缘种、亚种、近缘种、生态群间优异基因利用和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拓展强优势水稻杂交种遗传基础 研究红莲型不育、光敏核不育、新型可控雄性核不育利用技术,建立安全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 研究适应现代农业转变的轻简栽培、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种新株型育种技术 二是强优势水稻杂交种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利用细胞工程、高通量SNP标记等技术建立不同稻作区强优势水稻杂交种亲本快速选育技术 研究不同稻作区水稻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强优势水稻杂交种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三是水稻杂种优势核心种群构建与资源创新:挖掘水稻高产、高光效、耐热、耐寒、抗病虫、重金属低富集、养分高效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创建优异基因轮回选择库,创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核心种质,创建全国不同稻作区水稻杂种优势类群及其利用模式 四是强优势水稻杂交种骨干亲本创制:利用不同杂种优势类群,创制各稻区强优势突破性新材料,培育高配合力、高异交率的新型雄性不育系及强恢复系 五是强优势水稻杂交种创制。根据全国各稻作区育种目标和生态条件,确定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选育指标,利用强优势亲本大群体测配,通过生态育种、穿梭育种和规模化测试,选育聚合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等优良性状基因的、适于现代耕作制度的水稻强优势杂交种,并进行大面积示范与推广。  本项目将通过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研究和强优势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将快速提升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可全面提升我国粮食的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本项目将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指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要求,预期将研创一批产量潜力更高、综合性状更强的水稻强优势杂交种。执行期间将创制强优势水稻杂交新品种30个,预计强优势杂交种累计示范推广900万亩以上,可增产粮食4亿公斤左右,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健康——记“畜禽重要病原耐药性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  “十三五”末我国畜禽病原耐药性的监测和防控体系将上新台阶,“畜禽重要病原耐药性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已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4550万元经费支持,我国畜禽病原耐药性的监控技术体系有望在2020年取得重大突破,为应对“耐药性”这一全球的公共问题和难题作出贡献。  本项目隶属“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拟建立“监测—预警—控制”一体化的畜禽病原耐药性监测和控制技术体系。本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实施,联合在畜禽病原耐药性研究方面的优势单位如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30家开展合作研究  本项目将从“监测—预警—控制”三方面开展以下研究:一是耐药性监测技术研究: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适用于养殖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技术平台以及不同检测规模的快速、高通量耐药性检测技术或产品,建立耐药性监测采样方法标准、检测判定标准和各类耐药临界值标准,构建畜禽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和评价标准体系。二是耐药性预警技术研究:在建立监测技术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同规模养殖场抗菌药用药和耐药性基础数据的大样本调查,掌握我国畜禽病原菌和养殖环境耐药菌的耐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畜禽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库,畜禽病原体(重要病原菌和球虫)、养殖环境生态链中的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数据库,建立动物病原菌的耐药性风险评估模型和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为我国建立兽药安全评价导则和环境安全评价导则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三是耐药性防控技术研究:主要通过研究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生物酶制剂和微生态类制剂等新型饲用抗生素的替代产品及综合应用技术来减少抗菌药的使用 同时针对现有的经口给药的抗菌药物进行精准的生物药剂学(BCS)分类,引导兽药制剂研发,关注兽药剂型设计工艺和投药技术相结合,以兽医临床一线药物及专用药物为研究重点,以减抗增效,避免耐药性产生为目标,开展新制剂和投药新技术研究。此外,将获得与现有抗生素联合或单独使用有效治疗耐药病原菌感染和消减病原菌耐药性的候选药物和新兽药 建立其对畜禽主要病原菌感染的药动学/药效学同步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规程和用药技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推广项目研发的耐药性防控技术,将减少我国畜禽养殖业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并培养一批从事畜禽病原菌耐药性研究的高水平人才,形成一支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解析机理 创新方式 提升效率——记“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项目  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在世界范围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杂种优势的生物学基础却是国际科学界的世纪难题。过去20年的研究显示,显性和超显性是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但重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机制还不清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将通过比较分析杂种优势利用最为成功的禾本科作物水稻和玉米的杂种优势机理,在多种组学水平揭示杂种的组学特征,进而在基因水平阐明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能产生杂种优势,怎样才能产生强杂种优势,使杂种优势理论获得突破。  前期杂种优势组学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个杂交组合,并且只限于某个组学,不能产生一个系统的组学模型来解释杂交组合的组学特征。因此,不同杂种优势强度的组合间是否有共同的组学特征?这种组学特征又是什么?在不考虑上位性效应时,中亲优势就是显性、超显性累加的净效应,并且大量的研究证明了显性、超显性在杂种优势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显性、超显性效应产生的机制是什么?海量的组学数据(转录组,代谢组数据等)和丰富的重要基因功能信息能否用来准确预测杂种优势?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  “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项目,将回答以下科学问题:一是主要农作物不同优势杂交组合的组学特征 二是显性、超显性形成的机制 三是杂种优势的准确预测 四是高效杂种优势利用的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创建。回答这些科学问题将对解析杂种优势的生物学基础这个生命科学界的世纪难题有所突破,并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策略和途径。  本项目将集中国内本领域优势单位,以水稻、玉米、油菜和小麦四大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项目的研究。集中深入地开展杂种和亲本间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学特征比较,建立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代谢物分化等多组学系统模型,从组学层面揭示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本项目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向应用研究延伸,开展杂种优势群分析,优化不同作物的优势群,在宏观层面提出杂种组合选配的基本原则,同时,建立杂种优势预测的方法,在宏观选配前提下,预测有潜在强优势的杂交组合,高效选配强优势组合。杂种稳定性优势的遗传基础剖析能为选育广适性的强优势组合提供基因资源,使强优势组合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杂种优势利用系统的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机制的阐明将大大利于新的不育系创制,而新型雄性不育基因的发掘和不育系的培育将可能带来不育系繁殖和杂交种制种技术的革新。预期通过项目的实施将直接推动杂种优势利用水平的提高,进而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新的更大贡献。(来源:科技日报)

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仪器

  • 制备研发器是一种半制备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分析,它将分析SFC的功能和分离并收集少于1克特定化合物的独特能力相结合。它包括更高流速(高达15毫升/分钟)、容纳高达10个分析柱或6个制备柱的更大且更灵活的温箱。通过使用Alias自动取样器,制备研发器以2倍速度传输更大的容量。特征:CO2泵和溶剂泵和自动背压调节器一起构成流体传输模组Analytical-2-Prep双阀温箱具有独特抽屉设计以便于接取增强的易于使用SuperChrom软件可实现最大程度的控制灵活性、方法编程、叠层进料能力和全质谱获取/数据分析可选用的完全整合的2998 PDA和/或2424ELS检测器较小占据面积(92 cm高x 98 cm长x 68 cm宽)
    留言咨询
  • 多肽合成微阵列点样系统 抗菌性活性多肽合成仪器 多肽药物研发复杂的实验,简单的仪器无法满足?定制高通量液体处理工作站,按照您的实验需求配套定制! Aurora多肽微阵列点样仪简介 **生物微阵列喷印技术,为基因组、蛋白质组、药物筛选、靶标确认、表位定位、疫苗开发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提供革新性的研究技术。**基于自身液体处理平台,VERSA110多肽微阵列点样仪,可实现自动化纳升级到微升级的液体接触时印迹。可以高重复性地在玻片、膜、微孔板平台和其他适合基质表面建造微阵列。**为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提供快速、高通量且相容性高的研究方法。欧罗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于1990年,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研发/安全和化学分析研究等实验室自动化方案设计与研发的全球性领 导者。我们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可以在提高质量、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同时提高样品处理量。产品包括: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离子通道筛选技术-离子通道阅读器和微波消解系统,它们可以在水质检测、学术研究、农业检测、分子检测、环境检测、食品安全、法医法证、公共卫生、畜牧兽医、药物开发等应用领域中提供高销量的样品处理。我们的总部设在加拿大,2007年,Aurora Biomed开设了其亚洲销售和服务中心,以促进向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的扩张。为了进一步扩大Aurora的市场范围,我们在全球80多个国家建立了积极的经销商网络,为客户提供销售和服务支持。自2003年起,Aurora是每年精密医疗和离子通道年会的主办方。会议旨在将业界和领 先的学术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识、交流想法,并建立富有成效的合作伙伴关系。该会议每年在加拿大和中国之间轮流召开,吸引世界各地的顶 尖科学家就药物研发和个性化医学展开发人深省的讨论。它使Aurora和社会能够掌握尖 端技术和创新研究的脉搏。欧罗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研发/安全和化学分析研究等实验室自动化方案设计与研发的全球性厂家。我们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可以在提高质量、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同时提高样品处理量,我们致力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环境的可持续性。欧罗拉致力于为各种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提供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包括:医药、生物技术、农业、食品科学和法医。VERSA系列作为液体处理系统,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数据质量,降低重复烦琐工作带来的不稳定性和减少试剂成本。 Aurora多肽微阵列点样仪应用领域 多肽微阵列应用领域:**癌症早期诊断**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蛋白修饰研究**疫苗与药物开发Aurora微阵列点样仪应用方向:**微定量喷点**基因芯片**细胞培养**研发或生产应用**基因表达,DNA筛查**多肽合成**细胞点样,药物筛选 Aurora多肽微阵列点样仪特点 可实现自动化纳升级到微升级的液体接触式印迹。高的密度高地在玻璃、纤维素膜、滤纸、微孔板以及其他特殊处理的载体矩阵上,建立多肽、核酸肽、基因等微阵列,为蛋白组学、基因组学提供快速、高通量且相容性高的研究方法接触式点印,在各种合适的基质上制备各种样品的微阵列,点与点少于1mm,定位校正,可在每个点点上多个样品点样针高效清洗,内外都彻底冲洗,管路可耐受各种有机溶剂软件功能强大,方便易学,支持点印序列导入导出,自动生成阵列排布高效过滤安全封闭外罩,具备消毒照明功能,确保步骤外部环境污染微阵列工作站特色功能:**高通量,可同时制备多张玻片、尼龙膜等**专门配置清洗站、干燥站、高效过滤安全罩等**定制化功能,例如容易结晶可定制保湿功能,细胞培养可定制温度控制功能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功能,细胞形态分析下游实验可定制细胞成型功能等, Aurora多肽微阵列点样仪产品规格 盘面容量4个盘面,液体处理模块单通道,双注射泵。4通道+试剂喷加器吸液范围自40nL-100μL可调。CV值,1μL≤5%开放性基片不受限制,可在玻片、尼龙膜、试剂、硅片、不锈钢板上点样(点样矩阵通过软件自行设计)。移盘系统移盘架适配耗材24/48个试管/小瓶,96深孔盘特色模块氮吹模块。加热振荡器(2400rpm,RT-90℃)。液面探测。高效过滤安全罩。试剂槽/冷却板相关模块点样钢针复杂的实验,简单的仪器无法满足?定制高通量液体处理工作站,按照您的实验需求配套定制!更多仪器模块配置根据你的实验项目需求推荐,欢迎点击【一键咨询】,【发送留言】后我们会马上联系您 Aurora多肽微阵列点样仪原理 自动化解决方案将会大幅度提高实验通量和效率,同时也降低实验成本,实现高通量、微型化、快速化。 Aurora多肽微阵列点样仪应用案例 喷印示例:多种基质、密度、形状:Aurora微阵列点样仪用户案例: Aurora产品应用报告列表(部分),更多更新欢迎查阅Aurora官网~ Applications Genomics &bull Automated Isolation of Genomic DNA using the MACHEREY- NAGEL NucleoMag Plant kit by Aurora Biomed’s VERSA 1100 &bull Automated Isolation of Genomic DNA using the MACHEREY-NAGEL NucleoMag Blood 200μL kit by Aurora Biomed’s VERSA 1100 &bull 采用性犯罪试剂盒差异消化方法在VERSA 1100自动化应用 &bull VERSA&trade 1100 GENE在下一代测序(NGS)文库制备自动化的可行性验证 &bull 全血样品中核酸提取应用报告 &bull 植物样品中核酸提取应用报告 &bull Automation of DNA Extraction &bull PCR Setup &bull Automation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bull Automation of Real time PCR &bull Automation of RNA Sequencing &bull Autom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bull Automation of DNA Microarray &bull Automation of Miniprep &bull Automation of Sanger Sequencing &bull Automation of On-Slide (Amplislide) PCR Setup using VERSA&trade 110 PCR Setup Workstation &bull Food Safety Monitoring using VERSA&trade 110 NAP Workstation &bull Hot-Start PCR using VERSA&trade 110 PCR Workstation &bull DNA Isolation from Saliva (Invitek Forensic DNA Isolation Kit) &bull Nucleic Acid Prep for Avian Flu Viral RNA &bull β-Actin and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Sigma & Promega kits) &bull Genomic DNA Isolation from Blood (Promega) &bull Automation of Molecular Pathology Applications on the VERSA&trade 10 PCR Setup Workstation &bull Automated System for High Throughput PCR SetupExtraction &bull 高通量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定量检测吸毒者尿液中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 &bull HTS Flux Assay Automation &bull Validation of Automated Liquid Liquid Extraction of 25-hydroxy vitamin D &bull Automation of Sample Preparation and Introduction into NMR Tubes &bull Liquid Liquid Extraction of β-carotene &bull Automation of Protein PurificationGeneral Liquid Handling &bull High-Density Peptide Array Printing &bull Specimen Staining for TEM (Array printing) &bull Automated Slide-Based Assay Setup using VERSA&trade 110 Workstation欢迎点击【一键咨询】,【发送留言】后我们会马上联系您,为您的实验或应用需求推荐合适的仪器配置
    留言咨询
  • 研发型隔离灌装系统 400-860-5168转0872
    半自动隔离灌装系统特别适用于研发型、中小试企业和多品种(无菌)有毒产品的研发。设计特点:半自动隔离灌装系统特别适用于研发型、中小试企业和多品种(无菌)有毒产品的研发例如细胞毒性类、单抗类、ADC类、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生物制品等即用RTU(免洗免灭)包材, 减少人员工作量,缩短生产周期配有药液袋支架、包材存放支架、挂杆、挂钩等配有半自动感应/脚踏灌装针架,无接触灌装,保证无菌性配有高精度灌装泵(蠕动泵/活塞泵),可实现多规格快速切换配有称重系统,可实现每个瓶子的在线称量并且自动校准灌装量气动式轧盖机,避免产生铝屑,轧盖A级更易控制产品特点:适用性广泛,可放置于C/D级房间占地面积小,10平方实验室即可多功能集成,集成药液传输、过滤、灌装、加塞、轧盖等操作产品应用广泛,可应用于西林瓶、预充针、卡式瓶、冻存管/袋/瓶等一次性最终灌装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提高安全性符合法规要求,如cGMP、EU-GMP、FDA等
    留言咨询

达格列嗪研发用相关的耗材

  • IDA薄膜阵列电极
    金/铂是惰性金属,不容易发生氧化、水解和其它表面反应。普通金/铂电极制作需要反复抛光磨制,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不利于生物传感器的小型化和商品化。Micrux公司采用100%金属材料(非金属/油墨印刷)制作的铂和金薄膜电极 - 适用于修饰和研发传感器或生物传感器 - 前处理方便,节省时间 - 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成本低廉 - 尺寸小,提供了很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性噪比(S/N)佳。电极设计: 1、SE-1设计,应用于铂和金薄膜电极,工作电极(WE)直径为1mm. 2、交叉指环型阵列电极(IDRA),由2对交叉的12电极组成。 3、交叉阵列电极(IDA),由2对交叉的12电极组成。微电极设计,工作电极线宽和间隙都为10&mu m,和SE-1设计一样应用于铂和金薄膜电极。电极适配器,使得薄膜(微)电极易于操作。电极通过连接器可与各品牌电化学工作站匹配。电极保存:干燥环境,旁边可以放置硅胶
  • 筱晓光子自主研发1.0um高功率保偏光纤放大器 MPPM-1000系列
    筱晓光子自主研发1.0um高功率保偏光纤放大器 MPPM-1000系列筱晓光子技术MPPM1000是一款工作波长范围在1050~1080nm保偏光纤放大器(PM-YDFA),采用保偏掺镱光纤PM-YDFA,输出光功率范围0.5W~5W,消光比20dB。MPPM1000输入和输出均采用单极化的光隔离器和保偏光器件,用于保证高消光比和被放大的输出极化的稳定。主要用1050~1080nm波长范围内,窄线宽、单频种子激光源的功率放大和保偏保持。产品特点单模,TEM00高斯光谱,线偏振输出保持单频种子光源线宽、频率稳定性和RIN高消光比低噪声系数稳定的极化输出高功率稳定性单极化输入/输出光隔离输入、输出及回波反射监控功能,提供自动系统保护ACC、APC工作模式RS232控制界面SNMP网管功能,支持远程控制机架式、桌面式、模块式(OEM)可选业界优异的性能价格比产品应用窄线宽、单频种子激光源再生放大激光雷达光纤传感光谱分析相干探测频率生成相干合成等高精度应高产品参数性能指标补充MinTypMax光学特性工作波长范围(nm)10501080工作模式CW偏振输出线偏振光束质量单模,TEM00输入光功率(dBm)517输出光功率(dBm)27370.5~5W输出光功率可调范围(%)10100输出功率稳定性(dB)0.28 hours消光比(dB)1520噪声系数(dB)5.0输入/输出光隔离(dB)30光反射损耗(dB)50光纤连接器FC/APC通用特性SNMP网管接口RJ45通信接口RS232供电(V)90220265AC、机架式、桌面式30-4872DC、机架式功耗(W)60工作温度(℃)-565储存温度(℃)-4080工作相对湿度(%)595尺寸 (W)×(D)×(H)19×14.3×1.75 ( " )483×363×44 ( mm )1RU 机架式19×14.7×1.75 ( " )483×373×44 ( mm )2RU 机架式11×14×3.5 ( " )279×356×89 ( mm )2RU 机架式11×14×5.25 ( " )279×356×133 ( mm )3D 桌面式4.9×5.9×1.2 ( " )125×150×31 ( mm )模块式产品系列型号工作波长类型输出光功率光纤连接器MPPM1127-FA1050~1080nm PM-YDFA 单级功率放大器27dBm ( 0.5W ) FC/APCMPPM1130-FA30dBm ( 1W ) MPPM1133-FA33dBm ( 2W ) MPPM1136-FA36dBm ( 4W ) MPPM1137-FA37dBm ( 5W )
  • SINTON少子寿命测试仪技术论坛讲座_论坛主题:硅太阳电池研发及生产的量测与检验方案
    论坛主题:硅太阳电池研发及生产的量测与检验方案 时间地点: SNEC 2011-2-22,下午2点--5点,上海会议室编号: E3-M21 主持人:Ronald A. Sinton Sinton Instruments公司创办人及总经理 特定题目包括: -针对SEMI最新制订载子合复寿命量测标准的内含意义及讨论。 -利用载子合复寿命及电阻率量测针对硅锭,硅块进行合格检验及优化分析。 -如何对原生硅片进行生产前合格检验。 -如何优化掺杂扩散制程。 -如何评估并优化选择性射极技术。 -如何利用Suns-Voc进行浆料与烧结技术优化 -硅太阳电池片与组件的电流-电压曲线量测。 -如何针对新的生产设备进行合格检验。 Ron Sinton于1992年创办Sinton Instruments,具备30年在硅太阳电池片宝贵检验,包括在1987证实28%高效率的聚光型硅太阳电池,1989年达到一个太阳23%电池转换效率并以Sunpower 公司研发部经理身份移转这些技术成量产制程。自从1992年,Sinton Instruments公司已经成为一个提供创先性量测及检验技术,并用于单晶,多晶硅太阳电池生产优化的领导供应商 座位有限,请发送您的姓名,职位,公司名称和邮件地址到saleschina@rayscience.com mike@rayscience.com或 margaret@sintoninstruments.com (英文),我们会发送邀请函给您。 Seminar: Test and measurement solutions for silicon solar cell R&D and manufacture Time and Location: SNEC 2011-2-22 pm 2--5, Shanghai Room: E3-M21 Ronald A. Sinton: Founder and President, Sinton Instruments. Specific topics include: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SEMI standards for carrier recombination measurements lifetime in silicon. -The optimization and qualification of ingots and bricks using carrier recombination and resistivity measurements. -Qualifying bare wafers prior to processing. -Optimizing dopant diffusion processes. -Evaluating and optimizing selective emitter technology. -Paste-firing optimization using Suns-Voc. -Cell and module test. -Qualifying new production equipment. Ron Sinton founded Sinton Instruments in 1992. He has 3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ilicon solar cells, including the demonstration of 28% silicon concentrator solar cells in 1987, 23% one-sun cells in 1989, and the transfer of these processes to SunPower Corp. as Manager of R&D. Since 1992, his company has been a leading supplier for innovative test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 strategies for use in the optimization and production of both multi-crystalline and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Seating is limited. For an invitation please send your name, position, company name and email to saleschina@rayscience.com mike@rayscience.com (Chinese) or margaret@sintoninstruments.com (English) ,so that we can send you a personal invitatio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