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医工融合​·协同创新” 2024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大会在苏开幕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10/27 08:38:52
导读: 10月26日,由江苏省免疫学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主办的“2024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大会”在苏州正式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10月26日,由江苏省免疫学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主办的“2024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大会”在苏州正式开幕。本次大会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展示了近年来在微生物检测、智能生物医学传感、输血医学和生化免疫等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共吸引三百余位国内外生物医学检验领域知名学者、临床应用专家、产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基础研究、临床检验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交流“生-医-工交叉融合”的成果和心得,以期推动生物医学检验领域新技术、新应用的高质量发展。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现场报道。

合影.jpg

2024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大会现场

会议伊始,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吴成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徐博,江苏省免疫学会理事长王立新先后致辞。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周连群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助理、医学检验中心主任杜鸿担当开幕式主持人。

顾海东副市长首先对与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关心苏州科技创新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由衷感谢。他指出,当前苏州正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10个产业集群,以及创新药、医疗器械等30条优势产业链,加速构建“1030”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作为聚焦生物医学工程方向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生物医学工程装备、医学诊疗试剂、生物医用材料等方向持续产出高水平原创成果,不断抢占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制高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三甲医院,在推动苏州乃至全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方面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苏州将依托“医工结合”策略,全力推动生物医学智能技术创新,全面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期望通过此次大会,激发出更多创新思维和思想火花,推动行业进一步创新协同。

顾海东.jpg

顾海东 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吴成铁代表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对所有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州医工所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多项“卡脖子”核心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产权的以双光子-STED复合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数字PCR、质谱仪、超声成像器件等为代表的150余项科研成果和产品,并建成系列技术平台。另外,苏州医工所已成功孵化项目公司58家,注册资本达9.3亿元,共吸引社会投资5.4亿元。未来,苏州医工所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及装备,以全球化视野加强国际国内院地省市等个体合作,通过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培训、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共建等多种方式,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从而推动苏州成为我国高端医学检验产品的策源地。

吴成铁.jpg

吴成铁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徐博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的“一号产业”,也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四大重点产业之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始建于1988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应急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也是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第四临床部,还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拥有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中心、江苏省骨质疏松诊疗技术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未来,苏大附二院将全力建成全国一流三甲医院、核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附属医院、高度国际化的医教研融合临床研究中心,为我国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徐博.jpg

徐博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

王立新表示,江苏省免疫学会自成立20多年以来,一直秉承促进免疫学科繁荣发展的学术宗旨,始终坚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学术特色。目前拥有2000多名会员,21个包括专业委员会在内的分支机构,是江苏省以及中国免疫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协会。随着科技发展和临床需求演变,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将是未来医学检验前进的方向,尤其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个体化免疫功能评估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本次大会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汇聚了医学检验、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各路英豪,共同探讨生物医学检验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相信这将是一场多学科交叉融合高水平的学术盛会。

王立新.jpg

王立新 江苏省免疫学会理事长

主持人.png

开幕式主持人

周连群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左)

杜鸿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助理、医学检验中心主任(右)

随后,进入大会特邀报告(一)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研究员,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教授,江南大学胥传来教授,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荣誉教授、临床实验中心兼职主任卢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教授5位报告嘉宾带来精彩报告分享。

传统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关注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功能,但无法提供蛋白质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具体空间位置信息。空间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枷锁,使科学家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在题为《空间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进展》报告中,张玉奎院士首先回顾了人类蛋白质组学的最新进展。随后,他围绕高通量蛋白质空间分布、蛋白质变体分析以及蛋白质复合物原位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超高效/快速纳米晶体柱、具有通孔结构和通孔-介孔结构的乙烯基桥联杂化整体柱,以及可透膜多功能化学交联剂等。

张玉奎.jpg

报告人: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卢洪洲院长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报告,讲解了针对医学领域的发展建议,他认为医院应该鼓励创新,包括医疗技术创新、护理融合创新、科研教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例,在重点学科(专科)群的布局上,提出了“三驾马车”策略,即感染医学、器官移植和肿瘤生物治疗三个重点学科引领并拉动综合学科的发展。在“三驾马车”重点学科的驱动下,医院的其他科室也产生了联动发展的效应,形成了齐头并进、相互支撑的良好发展态势。

卢洪洲.jpg

报告人:卢洪洲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江南大学胥传来教授研究团队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与免疫分析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开展了小分子抗原表位设计与修饰等相关工作。胥传来教授在题为《单克隆抗体与临床免疫分析》报告中,先后介绍了免疫激活的手性调控理论与机制、手性纳米佐剂技术、基质效应增强的高滴度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以及工程化应用等内容。其中,利用已开发的基质效应增强的杂交瘤细胞株筛选技术,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小分子单克隆抗体资源库(5000余株细胞株),实现了免疫检测抗原“国产对进口的完全替代”并逆转为进口。

胥传来.jpg

报告人:胥传来 江南大学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社会各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疫苗的认识和重视。卢山教授在《新冠后未来疫苗的展望和疫苗免疫保护的检测》报告中围绕疫苗研发以及免疫保护检测这一主题,带领大家详细回顾了疫苗产品的发展历史以及各类型疫苗的未来技术研发趋势。随后,卢山教授简要介绍了其团队牵头开发的艾滋病疫苗,以及目前在早期临床阶段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卢山教授提出,围绕不同类型疫苗的序贯接种策略将是未来疫苗领域研究的热点,其有望在艾滋病等重大人类疾病中实现新的有效性突破以改善人类生命健康。

庐山.jpg

报告人:卢山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荣誉教授、临床实验中心兼职主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安全。王辉教授以《全面提升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为题分享报告,分别介绍了病原体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需求及方向。她强调,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全方位检测,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仔细研读、落实行标以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通过检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优化检验流程、提升检验效率。同时,临床-微生物-药学等多学科的沟通对于微生物检验至关重要,mNGS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不断助力走向个体化治疗、目标治疗和精准治疗。

王辉.jpg

报告人:王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教授

除此之外,本次大会还举办了智能生物医学传感论坛、生化免疫论坛、输血医学前沿论坛、智慧化检验论坛,以及“研·医·产”融合创新转化研讨会5个分会场,内容同样精彩纷呈。为了鼓励年轻学者相互交流学习,同期特别设置了青年学者优秀壁报比赛环节。

分论坛.jpg

分论坛现场

优秀壁报比赛2.jpg

青年学者优秀壁报比赛现场

大会第二天(10月27日)上午,将举行大会特邀报告(二)环节,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转化医学院院长时玉舫教授,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王传新教授,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程功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晨钟,以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奇慧研究员7位嘉宾做精彩报告分享。

此外,还将举行微生物检测新技术论坛、液体活检新技术论坛、临床检验前沿技术论坛、分子诊断检验论坛、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论坛以及大会闭幕式,看点十足,不容错过。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Ev

总阅读量 6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