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研究兴趣为基于光学方法的无创病灶定位和检测,包括近红外二区拉曼响应纳米探针的设计开发、深穿透拉曼光谱技术、拉曼图像重建和术中活体定位病灶。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上海交通大学林俐:致力于将拉曼光谱技术真正推向临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6/27 10:08:10
导读: “未来,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拉曼造影剂安全性验证,以及病灶三维定位模型,并尝试结合CT、MRI等常见医学成像手段,开发拉曼多模态成像方法,将拉曼光谱技术真正推向临床。”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

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

本次会议中,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林俐特别分享了题为《活体透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深层病灶的无创检测与定位》的报告,引发行业极大关注。会后,我们也特别邀请了林俐教授再次给大家做深入的分享。

1、成果简介

检测体内病灶并获取其深度信息,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拉曼光谱具有实时采集和无电离辐射等优势,但传统背散射拉曼光谱不具备实现深层病灶无创实时定位潜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透射拉曼光谱的深层检测研究。成果及优势如下:

成果1:开发了超高亮度拉曼造影剂,结合表面多支化结构的金纳米花银壳结构,利用“缝隙增强”的效应极大增强造影剂的亮度,检出限fM级别。结合大光斑激发的策略,可以在满足临床安全光照剂量要求下实现高检测深度,最高14cm

成果2:开发了“谱峰比值法”病灶深度预测模型结合多点检测误差校正模型多谱峰对的非匀质组织深度预测模型和平面多点检测方法最终完善为一套“谱峰比值法病灶三维定位策略

成果3:首例基于透射拉曼光谱的大鼠前哨淋巴结的无创定位和手术导航,活体实时定位误差小于1%

2、产业化探索

未来准备将整套病灶检测方法集成为集造影剂、检测装置、定位算法为一体的拉曼病灶定位系统,最终可以将系统应用于临床肿瘤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手术导航。当前,高亮度造影剂已完成了中试生产病灶的定位方法申报专利

该系统具备很高的应用前景,仅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为例,研报显示全球每年手术台次超1000万例,总市场规模超1000亿,手术辅助设备规模超100亿。

3课题组未来研究计划

最看好的光谱技术是拉曼光谱技术。因为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分子指纹光谱,具有高特异性无标记检测方法可以直接展示生物分子的特征。作为一种光学检测技术,对于人体较为无害在未来,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拉曼造影剂安全性验证以及病灶三维定位模型,并尝试结合CT、MRI等常见医学成像手段,开发拉曼多模态成像方法,将拉曼光谱技术真正推向临床

4合作意向

仪器设计厂商合作共同研发集成拉曼病灶定位系统,最终可以形成可出售的产品;

和研究光学重建算法以及多模态成像的老师合作,共同开发拉曼多模态成像方法

5、专家简介或者课题组介绍

微信图片_20230626175118.png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拉曼医学及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

叶坚教授,课题组PI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广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兼职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P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联系方式:yejian 78 @sjtu.edu.cn

林俐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学者。研究兴趣基于光学方法的无创病灶定位和检测,包括近红外二区拉曼响应纳米探针的设计开发、深穿透拉曼光谱技术、拉曼图像重建和术中活体定位病灶。联系方式:linli92@sjtu.edu.cn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林俐教授

总阅读量 1678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