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视频回放|首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圆满落幕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2/13 15:00:34
导读: 2月9日,仪器信息网成功举办了首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应广大用户要求,会议主办方经征得报告嘉宾同意,特剪辑整理会议视频回放特辑,供从业人员观看学习。

仪器信息网讯分子互作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光学等手段检测分子之间的动力学、亲和力以及热稳定性等人们肉眼无法捕捉的参数,帮助科研工作者对分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在生命科学、药物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生物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分子互作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应用范畴快速扩大,尤其是在生物医药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3年2月9日仪器信息网举办的首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圆满落幕,共有10位业内大咖分享了精彩的报告,本次会议共吸引逾2000人次业内相关人员观看。

应广大用户要求,会议主办方经征得报告嘉宾同意,特剪辑整理会议视频回放特辑,供从业人员观看学习。(部分报告内容不便回放,敬请谅解!)

报告时间

报告主题

报告人

生物医学(02月09日上午)

09:30-10:00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癌症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陈红霞(上海大学 教授)

10:00-10:30

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经典热力学ITC与创新动力学GCI的再次组合(点击观看

韩佩韦(马尔文帕纳科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

10:30-11:00

核酸适配体自动化筛选及性能表征(点击观看

罗昭锋(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研究院)

11:00-11:30

下一代MetaSPR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与应用(点击观看

刘钢(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11:30-12:00

助力分子互作技术——仪器选型如何实现降本增效?(点击观看

王利影(仪器信息网 运营经理)

药物研发(02月09日下午)

13:30-14:00

SPR技术在基于靶点药物筛选领域中的应用

山广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副主任)

14:00-14:30

光谱位移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点击观看

张玺(诺坦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NanoTemper Application Team Lead)

14:30-15:00

分子相互作用前沿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王静(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技师/副高)

15:00-15:30

生物膜干涉技术介绍及其在分子互作定量检测中的应用(点击观看

吴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5:30-16:00

分子互作技术与新发突发传染病抗体药物及疫苗开发(点击观看

史瑞(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博士后)


会议期间部分问答

Q1:陈老师,这种增敏是可以在所有类型SPR芯片都可以做吗?

上海大学陈红霞教授:现今传感器的灵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型的敏感材料的发现很重要。

Q2:您提到的利用超分子使抗体有取向,从而增强抗原抗体的结合效率,想问一下超分子的尺寸大概是?

上海大学陈红霞教授:超分子用的是杯芳烃衍生物,在1-2纳米之间。

Q3:如果对于非定向的固定,比如CM5芯片表面固定蛋白,这样拟合出来的亲和力跟自然状态下数值是有差距的,那这样的话CM5方法测定是否还有参考意义?

上海大学陈红霞教授:所有芯片表面测得的结合力和溶液状态结合力都有差距,对用同样芯片表面测得的结合力具有比较价值。

Q4:如果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结合位点少,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其相互作用或者改变其相互作用状态呢?

中国科学院药研所山广志副主任:一般结合位点是1:1;不理解结合位点少的问题。实验一定准备好具有足够活性的蛋白,并保持活性。失活可能导致结合位点减少的问题。

Q5:SPR小型芯片或者试剂盒领域怎么样,如何开发?

中国科学院药研所山广志副主任:spr试剂盒和小型化是spr技术发展的趋势,决定了spr技术的选择性和可应用领域。具体开发技术和方法在于偶连方式、偶连效果以及偶练后的稳定。属于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了。在开发芯片和试剂盒问题上,我们团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Q6:分子垂钓过程中(如使用SPR)筛选出的蛋白有很多,如何准确的发现靶点蛋白呢,有没有什么宝贵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中国科学院药研所山广志副主任:垂钓后的确有较多蛋白,来自系统残留或者非特异性吸附。一般要进行蛋白组学研究,这个过程设置合理的參比样本,有利于减少非特异吸附,增加目标蛋白的发现效率。即使如此,工作量仍然较大。

分子互作交流群

(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分子互作
用户头像

作者:Ev

总阅读量 5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