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21数理科学部发布X射线反射镜等10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5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8/06 10:57:27
导读: 2021年数理科学部共发布10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5个重大项目,项目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

8月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十四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其中,2021年数理科学部共发布10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5个重大项目,项目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


2021年数理科学部共发布10个重大项目指南如下:

“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重大项目指南

“材料长效使役性能高通量表征的力学理论与实验方法”重大项目指南

“活动星系核反馈在星系演化中的作用”重大项目指南

“致密天体活动与爆发的宽能段时变与能谱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基于强太赫兹源的声子调控诱导电子新结构与物性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基于铌酸锂薄膜的超高速多维光场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粲夸克衰变中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重大项目指南

“基于LHAASO实验的粒子天体物理前沿问题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先进核能系统中材料的若干协同损伤作用机理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高精度X射线反射镜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大项目指南


10个重大项目指南关键内容如下:

“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瞄准超大型航天结构的减重设计和空间组装需求,提出满足在轨动力学要求的组装结构轻量化设计新理论;建立空间组装过程的“轨道-姿态-结构”耦合动力学新模型,揭示空间组装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演化新规律;提出空间组装过程的“轨道-姿态-结构”一体化稳定控制新理论;探索解决超大型航天结构动力学试验“天地一致性”问题的新方案。

二、研究内容

(一)超大型航天结构的轻量化和可控性设计。

(二)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过程的动力学演化。

(三)空间组装过程轨道-姿态-结构一体化稳定控制。

(四)空间组装过程动力学与控制的地面模拟试验。


“材料长效使役性能高通量表征的力学理论与实验方法”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建立基于全场分析的梯度材料表征力学理论,发展多重物性宏微观高通量测试技术,通过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多尺度机理研究和机器学习,构建材料短时数据与长效使役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其使役寿命的精准预测,应用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高速列车车轴材料和全固态电池材料。

二、研究内容

(一)基于梯度样品全场分析的高通量表征力学理论。

(二)梯度样品宏观层次高通量表征实验方法。

(三)梯度样品微观层次高通量表征实验方法。

(四)机理驱动的使役行为跨时空尺度映射。


“活动星系核反馈在星系演化中的作用”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获得不同光度活动星系核风的观测证据、以及风的速度、质量流与活动星系核光度的定量关系;将低红移星系气体的探测深度和中高红移星系的光谱数量提高一个数量级,并结合数值模拟,得到在不同红移处星系以及星系际介质的各种性质,特别是星系的恒星形成率、气体含量、星系际介质的X射线、发射和吸收线,及其与活动星系核反馈的内在关系;发展并完成星系尺度上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程序,获得不同的反馈模式分别对星系中气体和恒星形成率的影响以及风与辐射各自在反馈中起到的作用;将基于最真实和准确的活动星系核物理,完成一组包含新模型的宇宙学数值模拟,大幅改进目前的宇宙学尺度星系形成与演化研究。

二、研究内容

(一)活动星系核风的观测研究:反馈的内边界条件。

(二)星系尺度上的活动星系核反馈:观测研究。

(三)星系尺度上的活动星系核反馈:数值模拟研究。

(四)星系外大尺度上的研究:观测约束以及宇宙学数值模拟。


“致密天体活动与爆发的宽能段时变与能谱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发现几百个伽马射线暴,建立MeV能区高统计性的伽马暴样本,理解伽马暴相对论喷流的伽马射线辐射机制;监测上百例引力波、高能中微子、快速射电暴等爆发现象,揭示它们的爆发机制以及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并合物理过程和机制;系统地获得十余个吸积中子星双星和黑洞双星的高能X射线时变和能谱演化特征和分类,理解黑洞周围的吸积过程、相对论喷流的产生以及硬X射线辐射机制;测量约十个致密星(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基本参数(质量、磁场、自转),理解致密天体的基本性质;开展银道面巡天,监视约200个X射线天体的活动,发现致密天体硬X射线新的活动并且开展后随观测证认研究。

二、研究内容

(一)极端天体爆发的物理机制。

(二)黑洞X射线双星系统吸积与喷流过程。

(三)中子星X射线双星系统吸积盘与中子星相互作用。

(四)河内宽能段的巡天监测和后随观测研究。


“基于强太赫兹源的声子调控诱导电子新结构与物性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围绕声子调控诱导电子新结构与新奇物性的研究目标,在研究手段上发展必要的突破现有太赫兹光源性能极限的强场产生新方法,实现具有宽频(整体频谱范围覆盖0.1-50 THz)、强场(场强突破GV/m)、高重复频率、频谱连续可调等优异特征的强场太赫兹光源,并通过人工微结构实现太赫兹近场强光场微区再增强条件;重点开展强场下非平衡态电子的多自由度(电、热、磁、光、谷、轨道)动力学物理过程研究,揭示光子与各量子激发在超强太赫兹光场范畴内的相互作用新机理(如电子、声子及光子复合激发机理);探索实现声子态调控的远离平衡态的新型量子态(如高温超导相、拓扑量子相、Floquet量子态等)及化学反应(如合成氨反应)的远离平衡态相干操控新效应。

二、研究内容

(一)强场太赫兹源调控电子行为的理论研究。

(二)超强太赫兹光场构筑及实验方法研究。

(三)强场太赫兹源对量子材料相干调控研究。


“基于铌酸锂薄膜的超高速多维光场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针对片上全域光场快速调控的需求,通过超限制备技术突破铌酸锂薄膜新微纳结构、少层结构加工工艺,利用铌酸锂材料自身的多重特性,实现对光场以及部分相干光场的多维度超高速调控,实现对光场的强局域与非线性调控;发展基于电光效应的人工微结构光场多维调控新方法,并阐明其物理机理。从基础铌酸锂薄膜材料微纳加工技术开始,到片上集成光子器件,最后到片上光场快速调控,建立不同于现有光场调控的新体系。

二、研究内容

围绕基于铌酸锂薄膜的超高速多维光场调控技术,发展基于电光效应的人工微结构光场多维调控新机理与方法;突破现有微纳加工技术的能力限制,开展铌酸锂薄膜刻蚀机理及微纳芯片制造工艺研究,利用高品质铌酸锂薄膜光场调控芯片实现超高速多维光场调控及其应用。

(一)铌酸锂刻蚀机理及铌酸锂薄膜微纳芯片制造技术。

(二)铌酸锂薄膜莫尔晶格结构中光场局域及片上非线性增强。

(三)铌酸锂薄膜少层微纳体系时空光场多维联合调控。

(四)基于铌酸锂薄膜的光场相干性快速调控及应用。


“粲夸克衰变中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利用BESIII采集的海量粲强子样本,特别是在3.773 GeV采集的20 fb-1的数据,充分发挥近阈粲强子成对产生、背景低和量子关联等独特优势,开展中性粲介子量子关联特性的研究,精确测量相关不同末态的平均强相位差和CP本征态成分比例,为CKM矩阵的相角的精确测量提供关键参数;精确测量CKM矩阵元,检验CKM矩阵的幺正性,探索新的CP破坏来源;精确测量粲强子衰变常数和半轻衰变形状因子,与格点QCD理论计算值比较,刻度格点QCD计算,探寻超出标准模型新现象;系统地研究粲强子的强子末态衰变,研究强子谱学和末态相互作用,检验夸克味对称性;研究粲强子衰变,高精度检验轻子普适性,寻找稀有或禁戒的衰变过程,精确检验标准模型理论、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在理论上发展和完善非微扰能区的格点QCD计算和有效理论模型,理解粲强子弱衰变的动力学,检验相关的唯象模型,提高对粲强子衰变中CP破坏、衰变常数和形状因子等理论预言的精度。

二、研究内容

(一)阈值处中性粲介子量子关联性研究。

(二)粲强子的强子末态衰变机制研究。

(三)精确测量CKM矩阵元和粲介子衰变常数。

(四)精确测量粲介子半轻衰变形状因子和检验轻子普适性。

(五)粲强子衰变中探索新粒子和新相互作用。


“基于LHAASO实验的粒子天体物理前沿问题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瞄准银河系内1015eV宇宙线起源这一重大问题,基于LHAASO实验数据精确测量每个超高能伽马射线源的辐射能谱、空间分布和时变,联合国内外射电、光学、X射线等设备数据完成相应天体源的多波段观测和分析,建立和优化多波段辐射模型,研究带电粒子在天体中的加速过程与辐射特征,寻找宇宙线起源和加速证据,同时基于LHAASO数据完成银盘弥散伽马射线、膝区宇宙线分成分能谱和宇宙线大尺度各向异性测量,建立宇宙线在银河系内的起源、加速和传播的整体图像。

二、研究内容

(一)超高能伽马射线源的搜寻与测量。

(二)伽马射线源多波段多信使研究。

(三)伽马射线源内的粒子加速、辐射与输运过程的研究。

(四)星际介质中弥散伽马射线相关物理研究。

(五)基于宇宙线的能谱和各向异性测量研究其起源和传播。


“先进核能系统中材料的若干协同损伤作用机理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瞄准服役于聚变能等先进核能的典型材料,充分利用国内大型托克马克、高热负荷测试和多束离子辐照等装置,厘清高能中子-嬗变氢氦、中子辐照-粒子流-热负荷两类协同损伤作用的耦合机制;阐明多种因素作用下材料遭受的协同损伤效应的机理;建立能够模拟上述协同损伤作用的实验与计算模拟方法;基于计算和实验模拟,实现在聚变堆等综合服役环境下国产低活化钢、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钨基合金等关键材料的筛选及性能评估。

二、研究内容

(一)高能中子辐照的离位损伤与氢、氦对材料的协同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二)高能中子辐照离位损伤与热负荷、粒子流对聚变堆第一壁协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三)多因素协同损伤效应的长时大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建立。

(四)聚变中子-氢-氦协同效应的多离子束模拟实验方法建立。


“高精度X射线反射镜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大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基于超高精度反射镜表面形貌对相干X射线波前传输的影响,研究单晶硅纳米形貌的原子级构建规律,揭示超强X射线辐照下单晶硅材料和薄膜的损伤机理及力热变形机制;建立跨尺度全频谱纳米表面形貌的在线和离线高精度表征方法,发展大尺寸超高精度反射镜的复合加工技术和集成技术,实现相干X射线波前的在线实时操控和自适应主动补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射线高精度反射镜的全链条创新技术体系。

二、研究内容

(一)大尺寸复杂轮廓单晶硅纳米精度表面形貌构造规律研究。

(二)全频谱纳米形貌的综合检测评估方法研究。

(三)高亮度相干X射线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机制。

(四)光机集成系统中跨尺度表面形貌的多物理场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葱头

总阅读量 24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泉溪水2021-08-08 11:18:19
提出满足在轨动力学要求的组装结构轻量化设计新理论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