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12大吸附模型知多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9/05/13 17:42:23
导读: 仪器信息网特从网络和科研报告中整理汇总了6种单组份吸附模型和6种多组分吸附模型,共12种常见的吸附模型,以飨读者。

吸附是指物质(固体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液体、气体)中分子或离子的现象,探讨吸附现象,并进行后续的分析,需要建立吸附模型。从吸附模型的分子层数来区分,吸附模型可以分为单组份吸附和多组分吸附两种。仪器信息网特从网络和科研报告中整理汇总了6种单组份吸附模型和6种多组分吸附模型,共12种常见的吸附模型,以飨读者。

单组份吸附模型:

1Henry 吸附模型:Henry 吸附模型是由吉布斯吸附公式和气体状态方程导出的,该模型的假设条件为:压力小于1MPa;低覆盖率吸附;理想气体,不考虑吸附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程如(3-1)所示:

1.jpg

2Freundlich 吸附模型:Freundlich 吸附模型可认为是Henry模型的延伸,该模型具有严格统计热力学基础。模型假设条件为:非均匀吸附,固体表面吸附能不相同;单分子层吸附。该模型适用于中等压力、低浓度气体、单分子层吸附。方程形式如(3-2)所示:

2.jpg

3Langmuir吸附模型:1916年至1918年,Langmuir首次从动力学模型出发,推导了固 体表面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简称L模型。该模型假设条件:单分子层吸附,与Freundlich模型类似;固体表面均匀并且表面各处吸附能力相同,吸附热不随其覆盖程度发生改变;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并且吸附速率与解吸速率相等;理想气体,假设多组分流体中每种组分吸附能力一致。Langmuir吸附模型如(3-3)所示。

3.jpg

4Radke-Prausnitz 吸附模型:Radke-Prausnitz 吸附模型简称R-P模型,其理论基础是理想吸附溶液理论。将吸附分子相近似认为理想溶液。R-P模型一般适用于有较大浓度范围的吸附过程。方程如(3-4)所示:

4.jpg

5Toth 吸附模型:为了克服在压力极低的情况下Freundlich吸附模型不符合Henry 吸附模型,并且Freundlich模型求取的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增大没有一个极限值这些问题,前人提出半经验式的Toth模型,简称T模型:其中n为与吸附剂不均匀性相关的参数。同时Toth模型来源于吸附势理论,一般用于非均匀吸附,方程如(3-5)所示:

5.jpg

6Langmuir-Freundlich 吸附模型:1984年,R.Sips等建立Langmuir-Freundlich 吸附模型,简称L-F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吸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可以简化为单层吸附模型,但是不符合Henry定律。在较低浓度时,可以简化为Freundlich 吸附模型,当n=1时,可以简化为Langmuir吸附模型时,适应于表面均匀等情况。其方程如(3-6所示):

6.jpg

6(2).jpg

多组分吸附模型:

1、非校正的Langmuir吸附模型:该模型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多组分吸附模型,可以预测每一个组分的吸附量,方程如(3-7)所示:

7.jpg

2、校正的Langmuir吸附模型:由于非校正的Langmuir吸附模型直接引用单一组分实验测试结果,未考虑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当存在二氧化碳、水等强极性组分时,其拟合效果较差,与实际多组分体系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对引用的纯组分进行修正,可获得理想效果。方程式如(3-8)所示:

8.jpg

3、扩展的Freundlich 吸附模型:简称E-F模型。针对二元体系吸附等温线进行描述,适用条件与基础模型相一致。方程如(3-9)所示:

9.jpg

4Loading Ratio Correlation 吸附模型:Loading Ratio Correlation 负载比关联式(LRC)是由Langmuir-Freundlich 吸附模型扩展而来,得到表征混合组分的LRC模型。方程如(3-10)所示。

10.jpg

5、扩展的Langmuir 吸附模型:简称E-L模型。可以适用于多组分模型拟合E-L模型的表达式如(3-11)所示:

11.jpg

6BET吸附模型:测量比表面及孔径测试时,常用的气体吸附仪(包括物理吸附仪和化学吸附仪)最常用的理论分析方法为BET气体吸附法,该方法是在Langn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基础上,由BrunauerEmmettTeller等三人进行推广,从而得出的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其中常用的吸附质为氮气,对于很小的表面积也用氪气。在液氮或液态空气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吸附,可以避免化学吸附的干扰。BET方程仅可在P/Po 0.05-0.35范围内使用:方程如下所示:

12.jpg

通过BET方程求出的比表面称为国际通用的 BET比表面”。在P/Po0.05~0.35范围选3~5个压力测定实际吸附量,按BET方程作图,得到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求得BET比表面(多点或单点)。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liym

总阅读量 8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