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北理工“重大仪器专项”飞向太空,邓玉林团队要干点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7/04/20 23:16:52
导读: 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搭乘“天舟”升空,开启了为期两周的在轨实验,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创新载荷装置将在地面飞控干预下自主完成多细胞多腔室细胞共培养和在轨在线分析检测任务。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搭乘“天舟”升空,开启了为期两周的在轨实验,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创新载荷装置将在地面飞控干预下自主完成多细胞多腔室细胞共培养和在轨在线分析检测任务。

  本次搭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生命科学载荷,是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团队自主创新研制的,也是继2011年“神八”搭载和2016年“长七”首飞搭载之后,北理工生命科学载荷再次遨游太空。这一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实验装置,既要满足严苛的航天搭载要求,还要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全自动地完成神经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在轨共培养、在线观测、在线生化分析并进行在线数据处理与传输。研究人员通过与地面相同装置实验结果的比较,试图发现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神经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知识。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预防和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健康,既可以服务于载人航天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还可以服务于人类健康。

北理工师生组成的技术团队

在海南开展搭载前准备工作

  全自动多功能创新科学实验载荷装置是此次搭载项目的一个重要亮点。该载荷是一个集多细胞生物共培养、细胞影像分析、在轨在线样品处理和生化分析以及遥操作自动化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完全由北理工团队自主研发,并形成多项原始创新技术成果。该项目得到科技部重大科技仪器开发专项的支持,属于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开发和应用”的创新成果。在年初召开的“天舟一号”任务货运飞船系统搭载项目研制总结评审会上,专家组对于这个代表空间生命科学载荷最新水平的仪器装置的创新性以及研制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评价。

 经过临近发射前的连续奋战,

北理工载荷准备“搭乘天舟”!

  北京理工大学国防新兴交叉学科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信息电子与生命科学、医学的交叉融合方面已经形成特色,展现出雄厚的技术实力,同时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李晓琼、马宏等青年骨干教师和杨春华等优秀研究生担当大任,成为本次任务研制的主力军。本次搭载任务的成功得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总体部和513所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合作。北京理工大学长期以来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并形成了学科特色与优势,扩大了国际国内影响,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来源:北理工宣传部]

用户头像

作者:weidy

总阅读量 70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