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他们,正用科学默默改变世界——2016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奖者访谈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11/22 10:44:02
导读: 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通过政治,有的人通过商业,有的人通过艺术,也有的人通过文化,但我觉得对世界改变贡献最大的是来自科学,因为我们举目所见的一切几乎都是科学的成功。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11月16日上午,在第十五届全国低温物理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2016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奖者公布,并举行了颁奖仪式。

  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由牛津仪器在2013年设立,旨在发掘和奖励国内年轻科学家在低温或强磁场环境下做出的突破性研究工作。该奖项每2年颁布一次,奖励1到3名获奖者。2016年奖项经过评奖委员会的严格评审,确定了最终3位获奖者——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林熙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程金光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物理系张远波教授。

颁奖现场

  (左一:马丁·伍德爵士中国奖评委会秘书长雒建林研究员,左二:牛津仪器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张鹏,左三:韶关学院校长廖益,左四:张裕恒院士,右一: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吕力研究员,右二:张远波教授,右三:程金光研究员,右四:林熙副教授学生)

  为了揭开这一“高大上”低温物理学科的神秘面纱,大会茶歇间隙,仪器信息网编辑现场采访了此次三位获奖人中的程金光研究员、张远波教授,以及设立此奖项的牛津仪器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张鹏先生。

  “我们关注于极端条件下物质中丰富的物理性质,国家仪器设备共享提供了便利”

  当谈及低温物理学与传统学科的区别时,张远波讲到,“就拿我所研究的石墨烯材料为例,我们关注的不是其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而是极端条件下材料表现出的丰富物理性能,比如1K低温下的量子霍尔效应等。”接着,程金光补充说,“另外,我们用到的设备与大部分高校院所使用的常规手段不同,我们对设备追求压力、温度、磁场等条件的极端性。比如我们有的实验需要设备提供十几万个大气压的高压(相当于地表以下500公里处的压强),在此条件下原子间距离改变,物质物理性能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由绝缘体变成超导体等。”

采访现场

(左一: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亚太区副总裁李俊云博士,左二:程金光研究员,

左三:张远波教授)

  获得极端条件离不开高端的低温、强磁场等设备,这时,拥有相关设备就会为科研带来很大便利。张远波表示,对于他们而言,常规测量时,实验室中牛津仪器等厂商提供的商业低温设备就可以满足需求。如果需要极端条件,他们可以去国家实验室(如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刚建成的合肥和武汉强磁场实验室的共享平台进行实验。

  程金光也表示,对于一些需要低温、强磁场等集成的多极端条件时,很难在单独的实验室实现。同时还透露,目前在北京怀柔有一个投资十几亿的综合极端实验条件研究中心已经国家立项,该平台也将共享,将对广大科研者带来很大便利。

  高端仪器设备生产新模式:科研用户发现需求,与厂商合作设计,实现共赢

  由于低温物理学相关设备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商业化的设备并不多,许多设备都是科研用户从设备厂商定制的。张远波以自身科研遇到的问题为例讲到,他们针对研究中二维材料不稳定性、易损的问题,设计出在真空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思路,但是市面上是还没有他们需要的高真空设备。于是他们便开始尝试自己搭建设备,拟验证思路可行后,再以与设备厂商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共赢。在一旁的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亚太区副总裁李俊云博士闻此,也表示,“我们也得到其它科学家的类似需求,正在做相关研究工作,希望能与张老师进一步合作”,随后还表示,“仪器厂商需要与科学家们保持密切交流,以确保未来的仪器设备最符合科学研究的需求,这也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

  中国低温物理学:蓬勃发展、以点带面

  关于当下中国低温物理学的发展现状,程金光表示,“正如张远波刚才在获奖感言中所说,中国低温物理正在蓬勃发展。近来,国家在物理科学科研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物力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配置稀释制冷机等相关设备;人力方面,国家实施多项计划引进人才,大批人才回归,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另一方面,我国目前也已经有很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

  张远波也表示赞同,同时认为:“科研最重要是人才,随着人们重仪器轻人才观念的改变,人才得到了更大重视。从而,在设备硬件与人才软件兼具的大好环境之下,我国物理学科的发展已开始呈现出以点带面的蓬勃发展。”

  他们,正用科学默默改变世界

  此次已是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第三届授奖,对于三届以来评选过程的最大变化,张鹏先生表示,“随着中国物理科学的发展与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知名度的提升,参选人才可谓才俊辈出,整体水平也大大提升,在很难取舍的众多优秀参选人中我们也很自豪将此次获奖人增至三位。”

采访现场

  (右:牛津仪器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张鹏)

  科研的发展离不开像林熙、程金光、张远波这样的青年学者。如张远波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我只是众多青年里面一个小小的代表”,正是这些“小小代表”筑起了中国物理科学发展的希望。最后以张鹏先生大会发言中的一句话结束,“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通过政治,有的人通过商业,有的人通过艺术,也有的人通过文化,但我觉得对世界改变贡献最大的是来自科学,因为我们举目所见的一切几乎都是科学的成功。”

全体合影留念



  您在使用牛津仪器的设备吗?欢迎参加牛津仪器的原创影像和应用案例征集大赛。

  您可以分享和牛津仪器设备的合照,也可以分享采用牛津仪器设备做出的漂亮实验结果照片,还可以提交做出的应用案例。

  电脑、手机均可参与,奖品丰厚,来投稿吧!

  点击这里,立即参加“秀一秀”赢大奖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logo
牛津仪器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