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精准医学离我们有多远——第一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精彩报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12/14 14:47:52
导读: 近年来,精准医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简单来说,精准医学就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以基因检测技术为基础的新的诊疗模式,乍一听神乎其神、玄乎其玄,但?看完上述这些,您觉得精准医疗离我们还远吗?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12月11日,“第一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 在北京空管科技交流中心召开,会议为期三天。13日下午,来自国内外的6位业界知名与家、医疗工作者等参会分享了精准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理和肿瘤系副教授张真

  张真副教授主要专注于生物指标/肿瘤指标研发及临床转化应用等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OVA1是首次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应用的临床多变诊断指数。OVA1由蛋白质组生物指标组成,目前已转让给Vermillion公司,现由全球知名临床诊断公司Quest Diagnostics公司提供测试。据张真副教授介绍,2010年6月在美国国会的国防部2011年经费听证会上,OVA1作为一个正面例子被用来支持美国国防部额卵巢癌研究计划。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微生物平台负责人陈峰博士

  以蛋白组学/多肽组学为基础的研究手段已经成为鉴别多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人的体液逐渐成为了重要的诊断工具,唾液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唾液蛋白质组合多肽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用于正畸治疗、龋齿预防、舍格伦综合症等研究,为了探索和鉴定同时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和心血管疾病的换着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多肽,陈峰博士建立了一个以质谱检测为基础的唾液样本分析手段,具有无创、简便、成本低等特点,可用于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卢彦平教授

  卢彦平教授表示,无创产前检测利用母血浆胎儿游离DNA实现对胎儿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筛查,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荧光定量PCR、数字PCR、高通量测序以及MALDI-TOF质谱技术,其中MALDI-TOF质谱检测技术拥有高准确性、高灵敏度以及低成本等优势,在无创产前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卢彦平教授还介绍了核酸质谱在软骨发育不全检测中的应用及优势。

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副主任李金明研究员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精准癌症学已经从1.0时代进入3.0时代,美国、英国以及我国相继推进了精准医学计划。李金明研究员表示,我国在开展精准医学方面还面临着诸多不足与挑战,最突出的不足是开展精准医学所需要的核心测序仪器设备、试剂,且关键性前沿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另外,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需要国内外专业人士密切合作,更需要强大的专业团队进行项目管理和应用实践。

同济大学(上海市肺科医院)特聘教授周大鹏

  糖复合物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能量储备和释放的主要介质,是生命中信息交换和进化过程中各种生物互相对话,互相影响的通讯编码, 更是肿瘤和感染类疾病中介导致病细菌,病毒,和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主要生物大分子。周大鹏教授介绍说,目前糖复合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进展,如质谱工具的普及、化学合成标准品的实现等。随后,周大鹏教授详细介绍了抗体识别糖复合物的机制研究及其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应用案例。

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副院长吴松

  吴松在报告中提到,从最初的肾癌相关单基因功能研究,到2012年多基因研究中多10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全外显子测序;再到2013年经对一肾癌转移病人多基因分析并指导精准治疗;2014年则对转录组、标志物筛查及药物新靶点进行了开发;2015年利用代谢组学和单细胞测序等研究技术对肾癌干性细胞的关键驱动基因进行了鉴定。可以说,罗湖区人民医院在肾癌的研究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经历了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研究再到近期多组学的研究历程。

  学术报告环节结束后,会议主办方邀请了4位投资机构负责人及行业分析师展开了圆桌讨论,请其分别就精准医学的投资机会进行了观点交流与分析,会议最后随即宣布成立“精准医学投资联盟”。

  近年来,精准医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简单来说,精准医学就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以基因检测技术为基础的新的诊疗模式,乍一听神乎其神、玄乎其玄,但看完上述这些,您觉得精准医疗离我们还远吗?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