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去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大陆科学家分析报告出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6/02 16:49:30
导读: 这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无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人才群体。为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在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中国办公室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对111位科学家国际化发展情况的专题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成才规律,为我国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CFP

  

CFP

  编者按

  《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是国际顶尖智库——汤森路透发布的研究报告。汤森路透挖掘分析2002—2012年全球论文引文数据,甄选出大量高被引论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1%的论文),列出了3215位来自全球的“高被引科学家”,其中111位在中国大陆任职。

  这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无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人才群体。为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在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中国办公室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对111位科学家国际化发展情况的专题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成才规律,为我国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突出特点:高学历、海外经历、应用科学研究

  课题组统计发现,111位高被引科学家均为华裔(个人国籍信息缺失),其中105位(95%)男性,6位(5%)女性。截至2014年颁发“中国引文桂冠奖”之时,108位数据可得的科学家的平均年龄为50.6岁。有7位的最高学位是学士(占比6.3%),5位是硕士(4.5%),99位是博士(89.2%)。103人(93%)主要从事应用科学研究,8位(7%)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课题组主要从国(境)外留学、访问、任职经历,参加国(境)外学术组织,以及获国(境)外资助、奖励和荣誉等五个方面,重点考察了高被引科学家的海外经历情况。分析发现,111位中国高被引科学家中有96人具有海外经历(具有以上五个方面任一项经历即可),占高被引科学家总数的86.5%。绝大多数高被引科学家的海外经历都在美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

  在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共有28位有国(境)外留学背景,占总数的25.2%。其中获得美国学位的人数最多,共10人,其次是日本6人,中国香港3人,英国3人,加拿大、德国、丹麦、奥地利、捷克和韩国各1人。初始留学年龄平均为26.5岁,留学总时长平均为4.9年。

  在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41人先后在17个国家或地区有国(境)外访问经历,占总数的36.0%。平均访问时长约30个月。其中,赴美国访问的人数最多,共18人;其次是日本,14人;德国12人;中国香港6人;加拿大5人;英国和法国各4人;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挪威各2人;瑞典、荷兰、以色列、韩国、西班牙、巴西和苏联各1人。

  在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57人在国(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有全职工作经历,占总数的51.4%。国(境)外全职工作的平均初始年龄为32岁,平均任职时长为6.1年。这57位高被引科学家均具有在国(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经历,其中39人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3人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大学的行政职务,有1人曾在企业任工程师、项目经理和项目主管。

  在111位科学家中有65人加入了国(境)外学术组织,占高被引科学家总数的58.6%。学术组织成员身份包括刊物(副)主编、编委、编辑、客座教授、名誉教授、评论员、顾问、专家、学会秘书长、副主席、理事、委员、会员等。

  国家重视:选入引才计划、给予学术奖励

  在111位科学家中有57人具有国(境)外全职工作经历,其中29人被中国的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受引才计划的影响选择回国发展。其中,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引进19人,中组部的“国家千人计划”引进7人,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引进3人(其中2人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是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科院化学所“引进国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引进1人。地方引才计划中,上海市“东方学者计划”引进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引进1人。

  在各类人才计划引进的29人中,有1人入选了3项引才计划——“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百人计划”;1人入选了2项引才计划——“国家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相比而言,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引进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最多,其次是“国家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在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84人(75.7%)获得了中国的荣誉或奖励,包括获得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以及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等。

  人才启示: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2015年3月5日,他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又说“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据此,结合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集聚世界顶尖人才,提升中国人才全球影响力,必须从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入手,为此建议:

  推进人才开放,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对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分析显示,多数在中国大陆就职的高被引科学家的成功正是本土人才国际化和海外人才引进双向作用的结果。这揭示出并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程度,鼓励和资助本土人才出国留学、进修、访问、交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创建海内外人才和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等。同时,进一步提升海外人才参与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进一步改善人才双向流动环境氛围,营造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和支持市场发挥人才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制度环境。

  多种形式“走出去”,推动人才国际化。对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高被引科学家是在国内积累一定的教育经历并明确专业方向后再出国深造出成绩的。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自费留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在留学年龄、时长、专业选择、研究方向等方面做出适当选择,以利于我国留学人员更好地成长成才。同时建议继续将公派留学政策的主要资助对象瞄准博士研究生,强化出国(境)访问交流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参加国(境)外组织等。

  完善人才引进计划,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基于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最多的分析结果,建议宣传推广“百人计划”的经验,从国家层面加大对“百人计划”的支持力度,并鼓励扶持更多科研工作条件较好的用人单位建立类似引才计划。

  基于仅有约半数曾在国(境)外全职工作的高被引科学家享受到了引才计划的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各类引才计划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并借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等国际人才评价标准,完善各类引才计划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基于存在个别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多个引才计划的情况,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规范各类各层次引才计划,避免重复资助,提高人才计划资金效益,使得更多海外人才能够享受到引才计划的优惠政策。

  基于在中国大陆任职的高被引科学家均是华裔,建议依托“外专千人计划”等引才计划,加大对外裔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度。同时,加快破除外籍人才来华的签证、居留、医疗、社保等障碍,营造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创造国际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吸引集聚世界一流人才,赢得全球创新竞争优势。

  (原标题:“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111位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中国大陆科学家群体分析)

[来源:光明日报]

标签: 科学家分析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5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