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36岁基因领袖王俊:别怀疑中国可以做一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1/06 10:15:11
导读: 别把我当偶像,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认真做一点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的中国的基因研究事业中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别把我当偶像,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认真做一点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的中国的基因研究事业中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2年12月26日,36岁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俊在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专访后,于华大基因展览厅留影。

  王俊很难约,在这么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中,大部分时间他可能都在国外或者往国外去的路上,即使是在深圳,他一天的工作,也总是根据扑面而来的新增日程而不得不排出个轻重缓急。之前预约的半天专访时间被一改再改,终于,12月26日下午,在位于盐田北山工业区华大基因大楼8层,我见到了王俊,比预想中的还要年轻。

  英国科学期刊杂志《自然》在2012年年末刊出2012年对科学界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十大人物,36岁的王俊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他所领导的中国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华大基因也再次成为国际焦点。

  “中国正在成为基因测序强国,体现了对基因测序研究的最大野心”——外媒如此评价王俊近几年在基因领域的作为。

  这种野心之于他个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咄咄逼人的自信。5岁上学,16岁入读北大,23岁被吸收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到36岁执掌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机构,这种自信有坚实的基础。但是执掌一个大型机构必须参与的各项社交也赋予这个过去醉心科研的天才一些“入世”的气质。你说他智商高,他表现得敏感而谨慎,力求拒绝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你对华大发展环境提问,他不正面回避,却会告诉你他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你说有人把他当偶像,他罗列了光荣历程,却坚持说自己就是普通人。之前的这一切虽然有对抗性但基本还算平静,直到你多问了一句,华大基因真的是全球最大最好的基因研究机构吗?他终于跳起来反问,为什么中国人就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出一流的东西?!

  16岁考上北大 被“激”上基因研究之路

  第一次与王俊握手,他后面跟着三个华大基因负责宣传工作的姑娘,表情非常严肃,后来他解释说自己“怕生”,严肃是他给陌生人看的面具。“相比于现在,小时候的我要外向很多。”

  时间倒回1981年,江苏东台,5岁的小王俊已经开始念一年级,对读书没有太大兴趣的他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大人所谓的“调皮”事业上,尽管在班里成绩并不拔尖,但当时接触过他的大人都会很真心地用“聪明”来形容这个小孩。对待学习他有独特的原则,既不完全抗拒,也不会特别努力用功。16岁,他考上北京大学,为了离开家,脱离父母管束,选择了北大生物系。

  研究生期间,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的老师杨焕明到北大来挑人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导师推荐了生物与数学、计算机兼修的王俊,“听说要去遗传所工作,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当时的导师非常了解他的性格,一句“你去了人家还不一定要你!”成功激将,王俊去了遗传所,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后来王俊说,自己当时其实对人工智能特别感兴趣,但是人工智能涉及对脑的认知,人类对这一块的理解几乎没有基础,相比之下,基因显得更为实在,“我就想,这个计划说不定能对未来大脑的认知提供可能性。”

  36岁的“元老” 执掌中国最大基因帝国

  1999年,是中国的基因研究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47岁的杨焕明和45岁的汪建以一个“梦想”集结了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科学家,承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正是这个项目促成了华大的诞生。当时还是北京大学生物学院硕士生的23岁的王俊承担起所有数据的分析处理任务,实力让王俊成为华大最被器重的“门徒”。

  此后13年中,他这个最年轻的“元老”成为华大所有重大科研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和核心完成者。

  2012年,王俊的头衔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从参与最初的1%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到发起并组织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这位今年只有36岁的年轻的科学家,至今已经在《自然》系列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成为中国“70后”群体中的杰出科技代表人物。

  “每个人有20000-300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功能都不一样,人的一生的过程,是基因在不同的时间段、环境下进行表达、执行功能的结果,基因本身和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

  “如果把人的基因写成一本天书,摞起来的高度和深圳帝王大厦一样高。我们的基因排序主要工作就是把这本天书给读明白,而这本天书只有ATCG四个字母。也就是这四个字母,组成了每个人的样子。”

  面对我这么个基因盲,已经有14年基因研究经验的王俊显得非常耐心,他乐于用最通俗的说法和任何人分享他正在做的这份看上去非常复杂高深的工作,对于作为23岁以后的个人成就,他却并不愿意多谈,“23岁之后我与华大是一体的。”

  在他的执掌下,如今的华大拥有近两百台世界最顶级基因组测序仪器,近五千人,直接从大学引进数以百计的人才,日产出数据位居全球第一。已有8个海外办事处,在全球各地有600名代表,华大基因与世界全球超过1万个大学,医药和农业公司和其他研究机构都有合作,并紧锣密鼓地收购测试领域的其他公司和拉拢投资。

  用基因改变世界 “要相信中国也可以做一流”

  可是,华大究竟在做什么?

  “绝大多数先天性遗传疾病是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防和处理的。以出生缺陷为例,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基因问题,甚至自闭症都与基因的突变有关,华大在怀孕第七周介入,了解胎儿的基因状况,避免家庭悲剧。”王俊说,华大今年做了70,000个唐氏筛查,挽救了1000个家庭的幸福。

  “如果说袁隆平研发出杂交水稻是在鱼塘里钓到了鱼,如果将很多现代化技术比作是拉网捕鱼,我们是在把水放干,让大家看到所有的鱼。”而将来要发展一个什么样的作物和牲畜,都可以通过基因的解读,辅助它的育种。以前10年、20年育出的东西,现在2、3年就能实现,全覆盖,精准打击。

  王俊说基因研究其实只有三件事:读、弄懂以及应用。“利用基因功能达到目的,这个基因让它抗旱,那个基因让它抗病……”

  如今的华大很赚钱,早在2010年收入就超过10亿元。但王俊说自己一直没有忘记当初成立华大的初衷,“一群人将各自全部积蓄拿出来,投入了一个人类认识自身的重要计划。”

  2003年SARS时期,华大基因在第一时间对病毒基因进行解读,96个小时就做出了SARS检测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并免费捐赠30万分给全国所有医院,帮助阻断SARS的蔓延,“当时市场黑市检测价格不菲,但华大并未想就此谋利,尽管那时候华大基因已有半年的时间发不出工资。”

  2004年12月30日,印度洋海啸,华大基因派出DNA鉴定救援组赶赴泰国海啸灾区,承担了海啸遇难人员DNA检测的任务。“当时遇难者数目庞大,鉴定DNA的工作无法实行,华大基因主动提出为泰国遇难者免费鉴定逾千份的DNA样本。”

  2011年5月,德国爆发一种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华大5月27日收到病菌样本;6月2日完成基因组测序并公布序列;6月7日研制成功诊断试剂盒并无偿公开检测方法,时间之快,令德国行内专家至今不敢相信。

  即使是华大基因已经开始了产业化经营,王俊仍认为:华大基因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利用手上的基因技术,为普通民众服务。

  在《自然》杂志介绍王俊的专文中。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洽奇评价说,1999年,华大基因支持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而到今天,华大的基因测序能力,让其在世界基因测序上的贡献超出了50%。

  所以当我问王俊,华大基因真的是全球最大最好的基因研究机构吗?他跳起来反问,为什么中国人就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出一流的东西?!

[来源:深圳新闻网]

标签: 王俊华大基因
用户头像

作者:pxxiang

总阅读量 1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