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闫增序谈四川采购案:某些部门不计成本采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11/08 09:43:33
导读: 以最近的四川质监局仪器采购事件为切入点,为了了解国产仪器的真实状况、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仪器信息网近期采访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闫增序表示,市场经济中,用户是上帝,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产品供应者的追求,该事件中四川药监局如果有购置进口仪器的意向,这些所谓的评标专家们的评审意见很可能就是为了排除国产仪器所罗列的借口。甚至有的采购用户直接用进口仪器的参数、指标作为招标条件,结果可想而知。政府采购中,某些部门不计成本的采购和“追风”“攀比”的现象,也是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闻背景:9月26日,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就仪器采购一事,发布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进口产品专家组论证意见公示》,列出了专家组论证意见和结论及拟采购仪器的清单 (详情请看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927/4263704/)。公示中的专家意见部分被网友转发于仪器信息网仪器论坛后,立即引起网友激烈讨论。

  以此事为切入点,为了了解国产仪器的真实状况、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仪器信息网近期采访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

  过度配置未必合理

  “看到这样的事,我并不感到吃惊,大约3年前我碰到过一个采购事件,跟这个如出一辙,只是那个单子金额更大。那个采购案当时也触发了很多争论,并且协会也出面同采购部门作了沟通,但最后不了了之,我们没能改变采购单位的决定,我们的建议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在业内是比较普遍的,也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闫增序说。

  闫增序进一步说:“市场经济中,用户是上帝,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产品供应者的追求,该事件中四川药监局如果有购置进口仪器的意向,这些所谓的评标专家们的评审意见很可能就是为了排除国产仪器所罗列的借口。甚至有的采购用户直接用进口仪器的参数、指标作为招标条件,结果可想而知。”

  “政府采购中,某些部门不计成本的采购,也是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企业追求仪器性价比相比,他们只看重仪器是不是进口,其他的因素不予考虑。现在还出现了一种“追风”“攀比”的现象,一级看一级,各级都要‘一步到位’。实际上,地方单位完全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检测设备,来满足日常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需要,在检测能力无法达到时,再通过上级检测机构完成。也就是说目前国产仪器基本能够满足基层检测机构的实际应用,这就可以给我们的国产仪器留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而且,事实上很多国产仪器正在我们许多基层检测单位承担着大量的检测项目。”闫增序说。

  “除了以上两点外,很大一部分参与评审的专家其自身所处的行业、研究环境都充斥着各种进口仪器,他们对国产仪器真实的水平和发展状况了解不足,评审意见也就相对片面。”

  闫增序认为,采购者的心态、国家资金的管理和评标人的视野等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都有可能是造成当前现象的原因,一个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独立的。科学仪器这一块儿,我们国家一方面用大量的外汇采购进口仪器,一方面国内企业用很多的努力去提高自身仪器的质量和水平,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市场或肯定。

  成长中的国产仪器的确存在不足

  “我国科学仪器企业技术基础薄弱、新产品研发力量不足,多数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因为缺乏行业内良性竞争规范,为求生存,企业不得不竞相压价,而这种恶性竞争往往是以牺牲仪器品质为前提的。以气相色谱来说,过去一套常规配置的气相约八万元左右,现在有的也就卖三万左右,这跟普遍上涨的物价形成了鲜明对比,企业的利润也就微乎其微了,自然就没有能力进行其他的投入。国内企业间的价格恶性竞争损失的不仅仅是利润,同时还丧失了用户的信任。”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我们的国产仪器在品质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明显也最致命的是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很多单位正是因为这个拒绝使用国产仪器,除了刻意的排挤之外,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一个连锁问题,涉及原材料、基础元器件和生产工艺水平等各个环节,受国产仪器价格因素的制约,只能用有限的资金购置国产元器件,而许多国产元器件、原材料在技术指标、使用寿命上同进口相比确实存在差异。根本原因是核心技术的问题。”闫增序接着说:“除此之外,对工艺的生产环节不够重视也是造成仪器品质不够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我们一些国产仪器制造商通过努力和投入,已经完成很多在性能指标达到新的创新技术仪器样机,其性能、品质、指标甚至可以同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但是一旦批量生产之后,其品质就大打折扣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制造商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的现象。”说到这里,闫增序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一次参观经历:“前几年,我们去国外的工厂参观,他们对工人的要求跟我们对的工人要求相差很大,我们往往要求工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因为我们认为只有有了足够的经验才能运用这些经验去解决生产工艺、安装调试等一系列问题,这同时也意味着每个环节的每个问题可能都会有每一个生产者解决问题的手法。但美国人不是这样,他们是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每个生产环节都要通过计算机来检验认定,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规程,当然这个是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投入和工艺装备,我要强调的是他们能够保证做出来的100件产品一个样,而我们很难做到!另外仪器仪表的可靠性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要建立从设计开始,全过程的保障体系和控制体系。”

  “国产仪器同进口仪器相比存在的另一个不足是应用方法开发问题。国产仪器制造商过去往往只关注制造,不关注应用。国外往往是产品推出的同时应用方法也相应推出了,用他们的仪器可以直接应用,不用再摸索方法,而国产仪器在某些应用中还需要寻找方法。显然,用户为了方便会选择进口产品。因此应用方法开发也是国产仪器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以上我说的基本都是仪器本身的差异,其实现在仪器仪表行业内存在一些浮躁的情绪,或者说是急功近利,这是不可取的。做仪器仪表要耐得住“寂寞”,这是我们的老一辈专家们总结出来的,他们往往一辈子就在钻研一、二个课题。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老一辈的科研方式可能是有些“落伍”了,但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什么时候都不应改变。对企业而言,无论是‘小而精’还是‘大而全’,同样必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研发,认认真真做事。”

  闫增序说:“上面我讲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讲出来,也说明我们国产仪器对这些问题并不遮掩,至少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正在努力纠正,现在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已经做出了各种努力。”

  共同努力积极促进国产仪器发展

  “首先,国家投入层面,2011年开始实施《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到今年国家已经投入约10多亿元,所涉及的课题中还不乏基础研究项目。科技部每年持续不断的对科学仪器科研投入,工信部2011年11月25日正式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都证明现在国家对仪器仪表和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其次,现在很多企业开始重视项目的产业化,政府、科研单位及企业对产、学、研体系的优势也基本达成一致,合作研究工作逐年增多并且正在逐步进入正轨。此外,国家开始重视国产仪器推广示范工程建设,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等的成立,不但对国产仪器进行评估、检验,更重要的是在应用中找出问题、不足,借此促进国产仪器的品质的提升。”闫增序说,“仪器仪表行业是个特殊行业,必须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五年计划能够取得多大的飞跃,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国家能在仪器仪表行业上给予持续性的投入与支持。”

  “国产仪器通过努力换来今天的发展实属不易,一味的批评与抨击无法促进一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该给予自主品牌最大的支持。”闫增序说:“前方的路很漫长,但我们会坚持也必须坚持,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换来光明的前途。”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采购仪器
用户头像

作者:yangjingna

总阅读量 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3
全部评论(3条)
用户头像
jinjin02302012-11-10 11:04:59
目前国产厂家存在诚信危机,管理混乱,这点很致命。
0回复
用户头像
liboyi2012-11-09 12:05:26
就放屁吧,国产仪器能用吗?国产厂家靠谱吗? 先说第一个,国产仪器一般半年坏一次,买个一恒的水浴锅一年修了4次。上海精密的水份测定2年报废了,中间修了5次。第二个国产的仪器精密度就太差。 再说国产厂家不靠谱,他给客户的价比代理商还低,跑来谈代理说好了,客户找他他也卖,还低价,要不外面代理商能卖进口卖进口,赚的多,还能给保护。
0回复
用户头像
三毛2012-11-09 11:40:25
老阎说的还是很中肯的,比刘召贵强多了
0回复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