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锂离子电池用X射线异物检测仪问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08/30 13:30:19

世界首台*1 使微小金属异物的快速检测及元素分析自动化

  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SIINT,社长:川崎贤司,总公司:千叶县千叶市)是精工电子有限公司(简称:SII,社长:新保雅文,总公司:千叶县千叶市)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测量分析仪器的生产与销售。SIINT成功开发了一款检测仪器,既可自动进行元素分析,又可在数分钟内快速检测出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电极中可能掺杂的20μm左右的微小金属异物。此试验机将在9月7日-9日的日本国内最大的分析仪器展「分析展/科学仪器展2011」(幕张Messe)展出。

X射线异物检查仪(样机)

  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中掺杂金属异物是导致电池的成品率及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锂离子可充电电池会发热,有可能引发起火。近年来,随着在汽车・电油混合汽车以及住宅方面的应用,电池也逐渐大型化,因此防止金属异物的掺入变得更重要了。所以,以电池厂商为中心,为了防止金属异物的掺入,进行了复杂的故障分析。

  金属异物的掺入途径是通过活性物质*2・分离器*3等材料以及涂漆等生产工程中掺入等多方面原因。以往所进行的故障分析是把不良电池拆除,通过X射线穿透检查仪和显微镜检测出金属异物存在的地方,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特定对象元素,然后推测掺入的途径。但是,这些方法由于仪器性能的限制,很难检测出50μm以下的金属异物,并且检测所需时间非常长也是问题之一。并且,由于使用别的仪器对检测出的异物进行元素分析,有可能找不到需要检测的地方。

  最近SIINT把通过X射线穿透进行金属异物的检测和使用X射线荧光进行元素分析的两项技术相融合,开发了世界首台可检测并且分析20μm左右的微小金属异物的X射线异物检查仪。

  把电极板和分离器、装在容器里的活性物质放到仪器里,选择检查顺序后,只需点击开始测量,从X射线穿透图像的拍照到金属异物的检测及其元素分析都可自动运行。并且,分析结果中包括样品中的金属异物个数和各个异物的组成及其尺寸、显微镜的观察图像都可输出。由于无需前处理并且完全自动,所以无论是谁都可以简单地进行故障分析・抽样检查。

  【X射线异物检测仪的主要特征】

  1.可在数分钟内检测出A4大小样品中20μm左右的金属异物

  例如要检测A4大小的电池电极中20μm左右的金属异物,以往的X射线穿透检查仪需要数小时以上的摄像时间※1。SIINT通过采用最新的X射线管球和检测器以及新图像处理技术,大大缩短了摄像时间,检测速度成功达到了以往的100倍以上。A4大小的电池电极可在3~6分钟内完成摄像、识别20μm左右的金属异物并自动检测。

  2.元素识别速度大幅提升

  对检测出的金属异物,自动使用X射线荧光法进行元素分析。本仪器配备了我司独自研发的高亮度X射线光学系统,20μm左右的金属异物的元素识别速度是以往仪器的10倍。

  3.一体化的操作,提高作业效率

  X射线穿透检查仪和元素分析仪以及显微镜都包含在一台仪器内,各个系统联合起来可全自动输出测量结果。因此,操作人员只需放置好样品,即可获得测量结果,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1 敝司调查

  *2 活性物质:通过与电解质的化学反应,吸收电子或者放出电子的物质。吸收电子的活性物质称为正极活物质,放出电子的活性物质称为负极活性物质。

  *3 分离器:用带有无数微小的孔的薄膜(聚乙烯:PE或者聚丙烯:PP),把正极和负极绝缘起来

  本产品的咨询方式

  中国:

  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TEL:021-50273533

  FAX:021-50273733

  MAIL:sales@siint.com.cn

  日本:

  【媒体宣传】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综合企划本部 秘书广告部

  【客户】

  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分析营业部 营业二科

  TEL: 03-6280-0077(直线)

  MAIL:info@siint.co.jp

[来源: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标签: 检测电池
logo
日立仪器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