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东西分析再攀国产GC/MS高峰——访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李选培总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06/10 11:36:49
导读: 5月6日-7日,东西分析承担的科技部“十一五”项目-“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产业化

  56日-7日,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项目——“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产业化示范”课题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国家审计署等部委领导及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等近20人组成课题验收组的验收。

  为此,仪器信息网的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选培先生,陪同接受采访的还有该公司项目经理苏岩松先生。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选培先生

东西分析建立的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生产装配线

  Instrument:日前,贵公司承担的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产业化示范”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请谈谈该课题的相关情况,以及贵公司在质谱研发项目上共投入多少资金与人力?

  李选培:东西分析2006年研发出了第一台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即3100型气-质联用仪)样机,同年11月承担了科技部的项目,即“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产业化示范”课题。

  该课题旨在以实际行动推动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国产化事业,并在小型化、专用化、便捷化上寻求突破,以3100型气-质联用仪为基础开发出了车载气-质联用仪(即3110型气-质联用仪),建立了一条气-质谱联用仪的生产组装线,年生产能力在150台以上。

  5月7日,该课题通过了科技部以及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在场领导及专家对该生产线评价很高。质检总局科技司候玲林司长说:“东西分析在本课题中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在质谱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关键是实现了国产质谱仪器从“无”到“有”的突破,从而迫使同类进口仪器大幅降价,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希望东西分析在‘十二五’中继续把本课题质谱产品的后续工作做得更好,要高起点的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民族仪器的知名品牌。”

  事实上,中国质谱仪的研发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就开始受重视,1962年,中国就研发出了第一台质谱仪。文革爆发,质谱研发被迫中止,此后也一直未受重视。直到1990年以后,质谱研发才被重提。我在国外参加博览会发现:质谱相关产品在分析仪器中所占比例相当大,而中国的质谱研发基本空白,太落后了。于是东西分析决定自主研发质谱仪,但在当时得不到理解。

  当东西分析在2007年1月召开质谱仪产品发布会时,我们终于得到了肯定。同时,我们承担了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中-- “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产业化示范”课题,得到国家210万的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质谱产品的产业化项目。在国家的支持下,东西分析建立了这条质谱仪生产线,向实现质谱仪器的产业化迈进了一步。

  东西分析在质谱仪产业化这个项目上投入700多万,此前还投资1000多万,加上研发人员方面的开销,加起来大约2000万人民币。我们有相对独立的研究所,80多专职人员,其中30多人专门研发质谱,以后会考虑大幅增加这方面的研发人员。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苏岩松先生

  Instrument:早在2006年初贵公司推出了3100型气-质联用仪,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质谱仪器,目前该仪器销售和用户反馈情况如何?“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相对于3100气-质联用仪在技术上有何差别,其具体应用领域是哪些?

  苏岩松:目前为止,3100型气-质联用仪销售近30台,估计2010年至少可以销售10多台。该仪器基本能满足来自化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客户的需求,使用情况和反馈还不错。客户提出的一些改进建议对后续研发有较大作用。

东西分析生产的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李选培:“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与3100气-质联用仪在技术上有很大地连续性。东西分析的气-质联用仪现有两个型号:3100型为小型台式,供实验室内研究使用;3110型为车载式,应用较广,适用于各类应急检测场合。后者是将前者经过复杂的三级减震处理后实现了“上车”,但就仪器本身而言是类似的。据我所知,目前能让质谱仪器“上车”的企业很少,东西分析在做车载类仪器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早期推出的车载色谱在煤炭行业广泛使用,市场占有率很高。

  中国幅员辽阔、事故多发,再加基层仪器装备比较落后,所以车载类仪器对我国非常适用。一旦灾害发生,车载质谱仪能迅速开到现场,快速测定,非常便捷。

  Instrument:贵公司如何推进“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的“产业化”?

  李选培:气-质联用仪很尖端,既具备色谱的高分辨能力,也具备质谱对质量数的准确、快速的检测能力,集二者优点于一体。我们预计:小型台式以及车载应急气-质联用仪的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将扩大。因为我国质谱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好多用户对国产产品的可靠性有所质疑,信任度不高,所以东西分析主要在基层及基础生产线做工作,拓展一般用户群体,譬如在地市级的检测机构推广我们的质谱仪。

  Instrument:质谱研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贵公司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希望获得来自政府的哪些方面的支持?

  李选培:质谱仪的研发进展得非常艰难,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包括资金、人才、政策、技术等多方面。

  (1)资金投入不足。与国外企业的大投入相比,我们的研发投入不够大,东西分析的经济实力有限,所以,资金是需要国家帮助解决的首要问题。

  (2)研发人才匮乏。我国质谱应用人才多,但研发设计人才少,而我们目前急需的是后者。现在大学培养的仪器类人才数量有限,且是“全面”培养但不精专。我们也考虑引进一些国外的中国留学生,但难以如愿,要么是我们养活不起,要么是他们的作风、技术水平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3)国家政策支持较少。目前很多数额巨大的政府采购的主要获益者都是国外仪器企业,国内企业中标较少。

  (4)技术壁垒难以攻破。我们没有实物研究对象,只能通过展会、资料、国外样本及参观别人购买的仪器来把握仪器发展新方向,这样难度大、进展慢。

  我们特别希望政府能在以上这四方面给予更大支持:比如颁布类似于家电下乡的政策,购买国产仪器给予补贴;比如出台一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央或地方的政府采购在基本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国产仪器;比如建立一个仪器通用实验室,不单为质谱仪也为其他精密仪器的研发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等。

  Instrument:贵公司是如何解决质谱仪器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四极杆加工装配、真空度检测、离子检测器的稳定性、整机的稳定性等问题?中国质谱研发的突破口在哪里?您怎样看待中国自主研发质谱仪器的前景?

  李选培:我们的质谱仪的大部分部件包括四极杆都是自己加工的,但有三个部件是购买的,即分子泵、真空检测器以及倍增器。

  四极杆的选配很关键,不太可能一次加工后安装上就能成功,一般需要多次测试、精修、调整。质谱仪的稳定性不仅仅是个加工的问题,还包括组装与性能测试。质谱仪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整机的稳定性需要逐步调整控制。

  中国的质谱研发基础弱、起步晚,更多地还处于模仿阶段,在现阶段谈“突破”是不太合适的,没有“走”好,就不要想着“跑”。当前我国质谱研发难有突破,研究出新的离子源、检测器等原理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基本不可能的。

  质谱仪是分析仪器中比较“高端”的仪器,但就这个“高端”仪器,东西分析走“中低端”路线。现阶段,我们要踏踏实实将基础工作做好:做好中低端质谱仪,牢牢占领国内的大部分中低端市场,满足国内对质谱仪的基本需求,服务好基层,能做好这些已经很不易。四极杆质谱仪是目前很经典的质谱仪,东西分析要首先做好这个产品。

  Instrument:请谈谈贵公司下一步质谱研发的规划?

  李选培:现在低档分析仪器都是“萝卜白菜价”,竞争非常激烈,各公司在招标中都是以仪器最低价中标。2009年,东西分析做了战略调整,将产品研发定位于高中档仪器市场,质谱仪器将作为重点项目来拓展。

  在质谱方面,我们规划了三个项目:

  (1)GC/MS:全力发展,改进车载气-质联用仪;

  (2)工业质谱:大力研发,满足国内一般用户对质谱仪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对流程控制比较严格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连续分析的需求;

  (3)实验室质谱:以ICP/MS和LC/MS为突破口。公司现在正在研发ICP/MS,在2009年的BCEIA已展出了模型,争取2010年将产品推向市场。我们也在研发LC/TOF-MS,关键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准备花2-3年把它研发出来。虽然结果未知,但我们会尽力。

  Instrument:我国仪器市场在很多领域尤其是中高端市场被进口仪器占据,并且一些著名的仪器厂商已有向中低端市场拓展的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您认为国内仪器企业如何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苏岩松:目前,国外一些仪器厂家将价格降得很低,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东西分析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企业,而是国外企业。国外质谱仪“高端”,可以用于奥运会兴奋剂检测;我们的质谱仪“中低端”,但可进驻地市级基层企业、机构。我们要跟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不能硬碰硬。

  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国内一般基层用户,因为高级客户资金充裕,一般不买国产仪器。中国民众普遍存在一种消费习惯:对国产仪器普遍不信赖,宁愿高价去买国外产品,其实产品消费,不只是分析仪器,只要能满足自身需要就是最经济的。我们的质谱仪推出后,用户需要一个了解与适应的过程。至于究竟孰好孰差,用户会做出评价。这种情况类似于中国汽车市场,好多进口汽车也在做低端车型,但国产汽车也在奋力发展。

  李选培:低端市场竞争,国外企业难赢中国企业,原因如下:

  (1)我们的企业在中国土生土长,更了解中国国情,更了解国内市场的需求。

  (2)在仪器的适用性方面,国产仪器更好。国外仪器的一些高级功能对国内用户的实际应用意义不大,但价格却高出国产仪器许多。

  (3)国外仪器零配件价格与维修费用昂贵,国产仪器在这方面也有优势。

采访现场

  后记

  采访过程中,我们仔细聆听了李选培先生对我国质谱研发的介绍,自主研发意义之大、所遇困难之多、研发进展之慢,这些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西分析能不惜投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长期坚持质谱研发实属不易。

  至今,除东西分析以外,国内还有包括舜宇恒平、上海精科、普析通用等多家企业也在大力研发质谱仪,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质谱仪器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尴尬局面。同时,透过多家国内企业研发质谱仪这个现象,我们看到了质谱仪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国内市场需求正逐步被挖掘出来。

  虽然东西分析在质谱仪技术上暂时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但他们立足于国内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优势,推出可应急检测、机动灵活的车载气-质联用仪,寻求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走差异化竞争路线,这种发展思路值得推介。

  采访编辑:杨丹丹

  附录1: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http://www.ewaii.com/

  http://ewaii.instrument.com.cn

  附录2:李选培先生简介

  1958年-1988年,在北京分析仪器厂从事新产品研究试制工作,期间主持设计了热导式氢分析器、热磁式氧分析器等系列产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核潜艇的空气保障系统和我国首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产品,1982年被授予高级工程师;

  1988年-至今,担任北京东西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专著及论文:

  (1)著有《热导式分析仪器》(198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和《过程分析仪器取样系统》(198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曾在《分析仪器》、《分析化学》、《物理实验室》等杂志发表论文38篇。

[来源:仪器信息网]

logo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
网友评论  2
全部评论(2条)
用户头像
lgt772010-06-16 08:44:45
有雄心,支持
0回复
用户头像
zhccau2010-06-13 09:45:42
支持国产仪器,老外能生产出来的仪器,中国也行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