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检测

仪器信息网动脉硬化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动脉硬化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动脉硬化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动脉硬化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仪器

  • FEMTO Pulse全自动脉冲场毛细管电泳仪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套强大而有效的脉冲场毛细管电泳系统。对核酸弥散物可实现高出10倍的敏感性检测,对核酸片段实现高达100倍的敏感性检测。FEMTO Pulse全自动脉冲场毛细管电泳仪的特点:- 对200bp以内的片段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定性,以及片段大小分析 - 检测浓度低到5 fg/μL的DNA片段(孔浓度) - 只需大约1小时运行时间,轻松替换过夜PFGE而不会牺牲分离的分辨率或定量的分辨率 - 为下游的应用保留样本 - 分离并定量单个细胞的基因组DNA或总RNA 产品货号:M5330AA- 可选毛细管阵列:m5330aa##001配套试剂盒:- 定量试剂盒具体试剂盒种类请咨询销售代表
    留言咨询
  • 动脉硬化检测仪KAS6800是南京科进新推出的产品。动脉硬化检测仪设备通过测量人体PWV(脉博波传导速度)、ABI(踝臂指数)、BAI(臂踝指数)等参数可筛查外周动脉阻塞及动脉僵硬程度。该动脉硬化检测仪设备操作简单,检测结果自动分析并提供诊断意见,可对外周动脉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同一心动周期内,采集心电、心音、四肢脉搏波信号来计算baPWV、评价血管硬化程度。四肢同步加压,测量四肢血压,来计算ABI,评价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程度。  动脉硬化检测仪KAS6800功能特点:  血管僵硬度检测  PWV(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主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僵硬度指标。  心率变异功能  通过R-R间隔均值、R-R间隔标准差、R-R间隔平均值、HR平均值、CVRR、R-R直方图、R-R趋势图、心电图判断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运动负荷试验模式  确诊ABI处于临界状态或间歇性跟行的人群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疾病。  上下肢动脉阻塞程度  ABI(踝臂指数),评价下肢动脉阻塞程度   BAI(臂踝指数),评价上肢近端动脉阻塞程度。  动脉硬化检测仪适用科室:  内分泌科、体检中心、血管外科、高血压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功能科  动脉硬化检测仪KAS6800产品细节:  动脉硬化检测仪辅助支臂  动脉硬化检测仪辅助支臂是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的专利设计(专利号:ZL 2022 3 0045108.8),可以有效辅助操作者对受检者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用户体验。  动脉硬化检测仪临床使用场景:产品性能、型号、技术参数、注册证等详情以科进网站为准,请登录网站查看产品介绍。产品参数及外观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变更信息。以上广告内容仅供参考。温馨提示:以上标价不代表真实价格,具体价格请来电详询科进厂家!
    留言咨询
  • 动脉硬化检测仪KAS6800是南京科进新推出的产品。动脉硬化检测仪设备通过测量人体PWV(脉博波传导速度)、ABI(踝臂指数)、BAI(臂踝指数)等参数可筛查外周动脉阻塞及动脉僵硬程度。该动脉硬化检测仪设备操作简单,检测结果自动分析并提供诊断意见,可对外周动脉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同一心动周期内,采集心电、心音、四肢脉搏波信号来计算baPWV、评价血管硬化程度。四肢同步加压,测量四肢血压,来计算ABI,评价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程度。  动脉硬化检测仪KAS6800功能特点:  血管僵硬度检测  PWV(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主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僵硬度指标。  心率变异功能  通过R-R间隔均值、R-R间隔标准差、R-R间隔平均值、HR平均值、CVRR、R-R直方图、R-R趋势图、心电图判断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运动负荷试验模式  确诊ABI处于临界状态或间歇性跟行的人群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疾病。  上下肢动脉阻塞程度  ABI(踝臂指数),评价下肢动脉阻塞程度   BAI(臂踝指数),评价上肢近端动脉阻塞程度。  动脉硬化检测仪适用科室:  内分泌科、体检中心、血管外科、高血压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功能科  动脉硬化检测仪KAS6800产品细节:  动脉硬化检测仪辅助支臂  动脉硬化检测仪辅助支臂是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的专利设计(专利号:ZL 2022 3 0045108.8),可以有效辅助操作者对受检者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用户体验。  动脉硬化检测仪临床使用场景:产品性能、型号、技术参数、注册证等详情以科进网站为准,请登录网站查看产品介绍。产品参数及外观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变更信息。以上广告内容仅供参考。温馨提示:以上标价不代表真实价格,具体价格请来电详询科进厂家!
    留言咨询

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方案

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论坛

  • 得了动脉硬化怎么办

    动脉硬化这种疾病对很多中老年人的生活都有很大影响,这种疾病用药物也只是可以控制,而不能根治,有些朋友想知道这种疾病通过喝茶是不是可以得到控制和缓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看看得了动脉硬化喝什么茶比较好?[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6/202406130941212554_4_1642069_3.png[/img]

  •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会导致动脉壁内脂质的积累,形成斑块,最终可能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由于其隐蔽性和长期发展的特点,动脉粥样硬化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为了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测试新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需要可靠的实验模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因其遗传操作的便利性和成本效益而成为研究的首-选。 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方法 基因敲除技术:通过敲除小鼠体内的特定基因,如ApoE或Ldlr,科学家可以模拟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特征。 高脂饮食诱导:给小鼠喂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加速斑块的形成,模拟疾病的进展。 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例如,通过AAV9病毒载体过表达Pcsk9D377Y,可以快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 小鼠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病理机制研究:通过观察小鼠模型的血管变化,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药物筛选: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可以在小鼠模型上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对疾病的影响。 治疗策略开发:小鼠模型帮助科学家探索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基因疗法和生活方式干预。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 LF-NMR技术基于核磁共振原理,通过检测样品中氢原子核的磁共振信号来分析样品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在生物医学研究中,LF-NMR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生物样本中的脂质、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脂质代谢分析:LF-NMR可以定量分析小鼠体内脂质的组成和代谢状态,为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代谢异常提供数据。 炎症监测:通过检测与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LF-NMR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 药物疗效评估:LF-NMR可以用于监测药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影响,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它不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反应评估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而且促进了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

  • 【金秋计划】大黄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大动脉、中动脉,临床主要特征为慢性管腔狭窄,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可影响心脏、大脑、肾脏、眼睛、外周血管的动脉系统[2]。大黄素从大黄、虎杖的根和树皮中获得的蒽醌衍生物,是橙色长针状晶体,易溶于醇和碱性溶液,几乎不溶于水[3]。大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抑制、镇痛、器官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痢疾、肺炎、脑炎、中耳炎、小儿麻痹、肝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4]。大黄素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脂质代谢、阻止血管平滑肌增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多种途径对动脉粥样硬化发挥防治作用。本文综述了大黄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大黄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降低炎症反应 1.1 阻止核因子-κB(NF-κB)激活 NF-κB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信号通路,可介导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和生长/迁移因子表达,促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5]。Meng等[6]使用大黄素干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结果0.1~10 μmol/L大黄素可呈浓度相关性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阻止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降低白细胞介素(IL)-6、IL-1β、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TNF-α引起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NF-κB的活化,结果证实大黄素可通过阻止NF-κB激活以发挥抗炎作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赵剑锋等[7]使用高脂饲料饲养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结果600、900、1 200 mg/kg大黄素能呈浓度相关性抑制大鼠体质量增加,继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的水平,显著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表明大黄素可通过抗炎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吴迪等[8]使用大黄素干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50 μmol/L大黄素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重叠和变性,抑制CRP、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表明大黄素能通过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2 调节γ-干扰素(IFN-γ)、MCP-1的分泌 IFN-γ属于II型干扰素,能抑制LDL-C的表达,阻止泡沫细胞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9]。MCP-1能促使单核细胞聚集,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介导多种促炎因子的分泌和血管内皮的增殖[10]。夏丽等[11]使用大黄素干预高脂饲料诱导的载脂蛋白E缺陷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结果显示,10、20、40 mg/kg大黄素能降低小鼠LDL-C、TC、三酰甘油(TG)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上调IFN-γ基因的表达,下调MCP-1基因的表达,降低血清IFN-γ、MCP-1水平,表明大黄素可通过调节IFN-γ、MCP-1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3 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 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通过活性氧(ROS)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RP的表达,加剧血管壁的炎症过程,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2]。Pang等[13]使用大黄素干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现0.1、1、10、100 μmol/L大黄素能呈浓度相关性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活力,有效降低Hcy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RP的表达,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磷酸化进程,以浓度相关性方式拮抗Hcy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抑制作用,还有助于降低大鼠血清Hcy和CRP水平,表明大黄素通过抑制Hcy表达以阻止ERK1/2/p38信号通路激活和促进PPARγ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 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缺氧、氧化应激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途径激活磷脂酶C,导致神经酰胺的形成,神经酰胺可调节细胞凋亡和炎症,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性疾病的发展[14]。Hei等[15]使用1%胆固醇和5%脂肪的饮食喂食家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结果10 mg/kg大黄素能显著降低兔血清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OL)的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显著减轻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降低主动脉的神经酰胺浓度、鞘磷脂酶活性和凋亡泡沫细胞指数,结果证实大黄素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张翔等[16]使用大黄素治疗高脂饲料喂养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结果发现20、40、80 mg/kg大黄素有助于提高大鼠的体质量,呈剂量相关性降低MDA的水平,升高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减轻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向内膜迁移,提示大黄素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张翔等[17]使用大黄素治疗高脂饲料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结果20、40、80 mg/kg大黄素能浓度相关性降低LDL、TG、TC的水平,提高HDL的水平,上调SOD、T-AOC的水平,降低MDA的水平,减轻平滑肌增生、内膜迁移、内膜水肿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提示大黄素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 调节脂质代谢 3.1 消耗胆固醇以破坏脂筏 脂筏位于细胞膜和内膜中,是含有高浓度胆固醇和鞘糖脂的微结构域,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活化,可加剧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GM1-神经节苷脂是脂筏的标志物,脂质筏的破坏将导致GM1-神经节苷脂从脂筏重新分布到细胞膜非脂质筏结构域[18]。胆固醇是脂筏中主要成分,胆固醇富集使脂筏比细胞膜周围富含磷脂的非筏相更紧密,消耗脂筏中的胆固醇可破坏脂筏[19]。Meng等[20]使用大黄素干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结果1~50 μmol/L大黄素能显著降低脂多糖引起的IL-1β、IL-6、IL-8、趋化因子配体2、MCP-1等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阻断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的降解和NF-κB活化,大黄素将脂筏中的GM1-神经节苷脂分散到膜或内膜的非脂质筏结构域,证实大黄素通过消耗胆固醇来破坏脂筏,阻止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NF-κB活化,发挥抗炎作用,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3.2 激活PPARγ信号通路 PPARγ在巨噬细胞中大量表达,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内的脂质泡沫细胞,PPARγ通过转录诱导ox-LDL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还能促进ATP结合盒转运体(ABC)A1、ABCG1的表达,通过肝X受体α(LXRα)介导巨噬细胞中胆固醇的外排,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胆固醇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21]。Fu等[22]使用大黄素干预THP-1单核巨噬细胞,结果1、5、10 μmol/L大黄素能促进细胞中PPAR-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以浓度相关性促进载脂蛋白A1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外排,还能促进THP-1细胞中LXR-α(PPARγ靶点)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促进ABCA1、ABCG1的表达,证实大黄素可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以促进胆固醇排除,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Zhou等[23]使用脂肪喂养载脂蛋白E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结果发现10 mg/kg大黄素能显著减轻斑块中脂质核心面积和胶原蛋白数量,抑制斑块MMP-9、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GSF)的表达,促进PPARγ的表达,提示大黄素可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以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有关。 4 阻止血管平滑肌增殖 动脉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键步骤,诱导动脉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或细胞周期停滞,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生理机能,导致内膜增生[24]。Xu等[25]使用大黄素干预动脉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现0.05~5 μmol/L大黄素可呈浓度相关性抑制动脉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Ki67、E2F-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线粒体活性,还能显著减轻大鼠损伤动脉的内皮化进程,证实大黄素可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增殖以抗动脉粥样硬化。 活化的半胱天冬酶(Caspase)能促使Bid断裂,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激活线粒体途径,继而激活下游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导致多种DNA链断裂,导致细胞凋亡,以阻止血管平滑肌增殖[26]。Heo等[27]使用大黄素干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发现0.1、1、10 mmol/L大黄素能浓度相关性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IκBα的磷酸化,促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促进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还能调节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促使MMP紊乱,证实大黄素通过Caspase途径促进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进而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5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前者活性降低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抑制NO的合成,后者能强效促使血管舒张,阻止血管平滑肌增殖和血栓形成[28]。吴健虹等[29]使用大黄素治疗膳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10 mg/kg大黄素能显著降低LDL-C、TG、TC的水平,降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显著提高胸主动脉的总NO的水平和eNOS基因和蛋白的水平,证实大黄素能上调eNOS/NO系统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6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MMP能特异性降解细胞外基质中多种胶原蛋白的表达,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结构,导致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30]。白文武等[31]使用大黄素治疗高脂饮食建立的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模型,结果60 mg/kg大黄素能显著抑制血管内膜增厚和平滑肌增生,抑制粥样斑块的形成,下调MMP-2、MMP-9的表达,提高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证实大黄素可通过调节MMP的分泌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7 结语 大黄素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脂质代谢、阻止血管平滑肌增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多种途径对动脉粥样硬化发挥防治作用。由于大黄素用于人体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黄素多用于动物研究,尚未用于临床试验,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多的试验来验证大黄素对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益处。大黄素的肝毒性、肾毒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差的问题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解决。总之,大黄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能在未来用于临床实践。

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耗材

  • 欧姆龙动脉硬化仪检测袖带
    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袖带,一套分为左右上肢和左右下肢,具体详情请来电咨询。
  • 游离DNA样本保存管品牌:广东国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01 什么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CHD),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冠脉)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这种心脏病为冠心病。02 冠状动脉为何会发生粥样硬化?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引起的。斑块由胆固醇和动脉中的其他物质沉积物组成。斑块积聚导致动脉管腔不断变窄,而这可能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流。这个过程叫做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积聚过多,动脉管腔变窄会使血液难以通过。当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时,就可能会导致胸痛或不适,称为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冠心病还可以削弱心肌,使心脏无法正常的泵血,导致心力衰竭,还可能导致不规则的心跳,也就是心律失常。 03 冠心病有哪些诱因? 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传统危险因素和“新”危险因素 传统危险因素20世纪60年代Framingham等研究发现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大、不健康饮食和大量饮酒等。其中,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而控制。 o 年龄: 年龄增长会增加动脉损伤和狭窄的风险。o 性别: 通常男性的冠心病风险更高,但绝经后女性的风险也增加。o 遗传因素:心脏病家族史与冠心病高风险相关,特别是近亲患有早期心脏病。o 吸烟: 吸烟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二手烟也会增加冠心病风险。o 高血压: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壁变厚,从而缩小血液流经的管腔。o 血脂异常:血液中高水平的胆固醇会增加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风险。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o 糖尿病: 糖尿病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和高血压。o 超重或肥胖: 体重过重通常会加重其他危险因素。 “新”的危险因素 随着研究进展,学者发现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包括睡眠呼吸暂停、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子痫前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04 脂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脂蛋白是在循环中运输脂质的复杂颗粒。尽管血脂异常与冠心病(CHD)风险的相关性已经为我们所熟知,但与脂蛋白(转运脂质)特征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最近的证据表明,这些相关性可能更直接地由含载脂蛋白B (ApoB) 的脂蛋白颗粒的总循环浓度所驱动。 尽管总ApoB水平能很好地预测冠心病(CHD)风险,但含ApoB的颗粒在不同类别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因大小和脂质组成而在不同类别之间和不同类别内变化。尽管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不同的脂蛋白特征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仍不清楚。 近日,一项由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开展的研究成果发布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这是为数不多的评估脂蛋白颗粒浓度、大小和成分与冠心病风险之间单独关联的大规模研究之一。该研究分析了英国生物库内89422名参与者(英国生物库是一项针对50万成年人的前瞻性研究),他们的血浆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测量获得。受试者基线时没有冠心病。研究人员发现冠心病风险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每增加一个SD的风险比(99%CI)分别为1.22(1.17-1.28)、1.16(1.11-1.21)、1.20(1.15-1.25)和0.90(0.86-0.95)。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较大亚类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较低,但这种相关性并没有因LDL或高密度脂蛋白大小而发生实质性变化。 考虑到脂蛋白颗粒浓度,脂质组成(包括胆固醇)与冠心病风险没有很强的相关性,除了LDL颗粒中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与LDL浓度高度相关(r=0.99),但在调整载脂蛋白B后,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浓度仍与冠心病风险密切相关。 这项大型研究量化了核磁共振测量的脂蛋白特征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冠心病风险与颗粒浓度关系最为密切,单独测量脂蛋白浓度可能比测量载脂蛋白B更有价值,后者主要由LDL浓度单独决定。此外,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冠心病(CHD)与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平均甘油三酯分子呈正相关,但在考虑脂蛋白浓度后,与总甘油三酯或其他脂质和脂蛋白组分呈正相关的证据很少。 05 国盛医学更加精准的血脂亚组分检测方案 血脂亚组分检测作为CVD精准诊断指标,美国已列入保险项目 (CPT编码 83701)。国盛微流控芯片HDL亚组分检测,全球领先的的国内独家产品,可以精细HDL亚组分型和快速简易,解决目前HDL难分离、重复性差等临床痛点,适用于心脑血管病早期筛查和疗效评估。
  • 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
    适用于布鲁克,原瓦里安气相色谱系统的Agilent CrossLab 备件订货信息: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说明安捷伦 部件号光度放大管(PFPD)#R647-08392517100O 形圈,硅酮,0.53 英寸内径,PFPD2740292400PFPD 光管392515500蓝宝石窗口组件392514500蓝宝石窗口垫圈392514300扳手,PFPD 燃烧器支座392519200密封件,燃烧器支座392513800燃烧器支座,2 mm392517800硫燃烧器,2 mm,清洁的392517600燃烧器支座,3 mm,清洁的392517901磷燃烧器,3 mm,清洁的392517700

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资料

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资讯

  • 仪器表征,科学家开发新型纳米药物,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科学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动脉斑块逐渐沉积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动脉血栓事件。因此,抗炎策略在临床治疗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近来,Canakinumab抗炎血栓结果研究(CANTOS)临床试验对约10,000名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使用Canakinumab(一种中和促炎性IL-1β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显著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这一疗法也增加了致命感染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宿主防御能力受到削弱。另一个临床试验,心血管炎症减少试验(CIRT),则表明低剂量甲氨蝶呤的系统治疗未能有效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或心血管事件。这些结果提示,若能将治疗药物有效地递送至动脉壁病变区域,将可能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此外,病灶巨噬细胞中过量的活性氧(ROS)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ROS过量产生会增加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凋亡并激活炎症反应。由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引起ROS的过量生成,因此尽管具有挑战性,但同时解决炎症和抑制病灶ROS生成的治疗策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一些纳米治疗剂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双重治疗功能,但其在疾病部位的低积累、复杂的合成路线和潜在的毒性问题仍然是临床转化的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合成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功能并且能在疾病部位高效积累的生物相容性纳米材料。为此,科学家们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二维(2D)黑磷纳米片(BPNSs)。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BPNSs在纳米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最近的一项临床前研究表明,BPNSs可以有效清除过量的ROS,改善急性肾损伤。基于这一发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相容课题组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陶伟、Wei Chen合作开发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高病灶巨噬细胞积累能力的靶向BPNS纳米治疗剂。与传统的纳米载体递送药物策略不同,作者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纳米药物递送药物”方法,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体而言,作者利用BPNSs的药物携带能力,将解决炎症的脂质介质Resolvin D1(RvD1)加载其中。RvD1负载的BPNSs不仅能够清除周围的ROS,且在病灶巨噬细胞中选择性地释放RvD1,从而在载脂蛋白E缺乏(Apoe&minus /&minus )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科学亮点】(1)实验首次开发了靶向肽修饰的黑磷纳米治疗剂(BPNSs@PEG-S2P/R),旨在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挑战。(2)实验通过将2D PEGylated BPNSs结合S2P靶向肽和抗炎药物RvD1,成功实现了以下几点结果:&bull BPNSs@PEG-S2P/R能有效积聚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灶巨噬细胞,并在S2P肽的协助下渗透斑块。&bull 药物RvD1在ROS响应性释放的方式下,被有效递送至病灶巨噬细胞,展现出显著的抗炎效果。&bull BPNSs@PEG-S2P/R不仅能同时清除ROS,还能抑制病灶巨噬细胞中ROS诱导的炎症反应。&bull 在Apoe&minus /&minus 小鼠模型中,BPNSs@PEG-S2P/R显著减少了斑块面积,并提高了斑块的稳定性。&bull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BPNSs@PEG-S2P/R能有效抑制巨噬细胞负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bull 长期治疗后,BPNSs@PEG-S2P/R未引起小鼠免疫或毒性不良反应。【科学图文】图1:BPNSs@PEG-S2P/R的合成策略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示意图。图2:BPNSs@PEG-S2P/R的表征及RvD1负载和释放研究。图3:BPNSs@PEG-S2P/R处理后细胞摄取、ROS清除能力、抗炎效果、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和泡沫细胞形成的体外分析。图4:BPNSs@PEG-S2P/R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图5:通过量化病变面积和评估斑块稳定性特征,评估BPNSs@PEG-S2P/R在Apoe&minus /&minus 小鼠中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图6: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了BPNSs@PEG-S2P/R治疗调控主动脉病灶巨噬细胞的基因和关键分子通路。【科学结论】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复杂病理机制,突出了慢性炎症和ROS过量生成在疾病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利用二维黑磷纳米片(BPNSs)的独特特性,如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强大的ROS清除能力,本文创新性地设计了靶向肽修饰的纳米治疗剂,实现了双重治疗功能:有效清除ROS并解决斑块中的炎症。这一“纳米药物递送药物”的策略不仅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显著减少了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研究结果不仅在动物模型中验证了其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通过单细胞水平的分析揭示了治疗机制的深层次调控,为未来开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新型纳米药物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这些成果不仅有望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还为纳米技术在个体化医疗和精准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为解决复杂疾病治疗中的关键挑战开辟了新的道路。原文详情:He, Z., Chen, W., Hu, K. et al. Resolvin D1 delivery to lesional macrophages using antioxidative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for atherosclerosis treatment. Nat. Nanotechnol.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4-01687-1
  • 皮革纺织课题通过鉴定填补多环芳烃检测空白
    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委托,浙江检验检疫局科技处组织上海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检验检疫局、上海检验检疫局、宁波检验检疫局、福建检验检疫局和深圳检验检疫局的专家于4月23日在杭州召开课题鉴定会,嘉兴检验检疫局一项名为“纺织品和皮革中多环芳烃(PAHs)测定方法的研究(ZK200725)”课题通过鉴定。   多环芳烃英文名为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鄄carbons(PAHs),是100多种化学结构式的总称,其中16种化合物于1979年被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所列管。2005年11月16日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签署并于同年12月9日发布了2005/69/EC指令,限制多环芳烃(PAHs)的使用。欧洲毒性、生态毒性及环境科学委员会(CSTEE)经科学研究证实,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对人类健康确实有害,该类化合物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及生殖系统毒害性,易导致皮肤癌、肺癌、上消化道肿瘤、动脉硬化和不育症。   由于多环芳烃来源很广,可能存在于木炭、原油、木馏油、焦油、矿物油、药物、染料、塑料、橡胶、农药、杀虫剂、杀菌剂、蚊香、吸烟、汽油阻凝剂等材料中,因此纺织品和皮革中也可能存在多环芳烃(PAHs)。中国是纺织品和皮革出口大国,目前已有诸多国外客商要求检测纺织品和皮革中的多环芳烃(PAHs),但缺少相应的检测方法。嘉兴检验检疫局“纺织品和皮革中多环芳烃(PAHs)测定方法的研究(ZK200725)”这一课题通过鉴定,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嘉兴检验检疫局正在加紧成果转化工作。
  • 临床检验增加三项目
    卫生部近日发出通知,增补三项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分别为:在血液一般检查项目中增加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 体液与分泌物检查中增加白细胞酯酶测定和过氧化氢测定。   据悉,现行《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于2007年发布。   据了解,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是细胞遗传学方法之一,可对放射工作者所受辐射损伤进行评价。白细胞酯酶可用于辅助判断阴道炎和尿路感染。过氧化氢是一种活动氧代谢的副产物,其数值可能与哮喘、炎症性关节炎、动脉硬化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动脉硬化检测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