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操控

仪器信息网粒子操控专题为您整合粒子操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粒子操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粒子操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粒子操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粒子操控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粒子操控相关的耗材

粒子操控相关的仪器

  • 一.机型称号:纳米粒子颗粒微粒研磨混合机,药物研磨混合机,毫微米研磨混合机,超飞快研磨混合机,水管式研磨混合机,3级研磨混合机,高剪切研磨混合机。二.研磨机:机型19款,处理量50到8*10000KG/小时,旋转1100到1.4*10000转/分钟,线速度23到44m/秒,电滚功耗1.5到160kW,磨头胶体磨&锥体磨。三.研磨分散机:机型6款,处理量50到6*1000KG/小时,旋转1100到9*1000转/分钟,线速度23m/秒,电滚功耗2.2到150kW,磨头胶体磨。四.小型分散乳化机:机型30款,处理量0.2克到10KG/小时,旋转50到3*10000转/分钟,线速度3到33m/秒,电滚功耗0.3到0.8kW。五.真空分散乳化机:机型32款,处理量5到2*10000KG/小时,旋转14到1.4*10000转/分钟,线速度44m/秒,电滚功耗0.18到120kW。六.均质匀浆机:机型4款,处理量0.2到150克/小时,旋转3500到8*1000转/分钟,线速度3到10m/秒,电滚功耗0.145到0.18kW。七.多效用分散乳化均质机:机型27款,处理量150到12.5*10000KG/小时,旋转960到1.4*10000转/分钟,线速度10到44m/秒,电滚功耗1.5到160kW。八.混合机:机型I6款,处理量300到12.5*10000KG/小时,旋转1100到9*1000转/分钟,线速度20到23m/秒,电滚功耗1.5到160kW。九.实用物料种类:胶粘溶胶,巨粒子固态液体悬空液乳剂,不包溶等。十.终级粒径:主腔内有叁组定转子,每组粗齿、中齿、细齿、超细齿。调动定转子间隙,加工后地终级粒径在10微纳米之下。十一.胚料配件:百分之八十以上进ロ海内外公司。十二.技艺出处:引荐德国技艺,立发明加工,备有专利。十三.工作方式:有在线式,批次式,内外循环式,水管式,可倒式,若干效用式。十四.机型合成:靠预加工锅、搅动锅、泵、液压系统、倒料系统、电力调动系统、主腔等部件合成。十五.智力化:CIP冲洗系统,液压升降松盖,包括配料给料吸料安装。十六.磨头好处:研磨头可调5款模版,6款分散头,20多款工作头。十七.锥磨好处:锥磨转子外层包含金属碳化物跟不一样粒子地陶瓷镀层等高上材料,提防毁伤腐蚀。十八.机型材料:统统接碰物料地材料皆是进口耐酸钢,主腔跟管路内乃亮面抛光三百EMSH(卫生级),无死角。十九.密封好处:博格曼双机械密封,液压平稳系统(可以担当16atm重压),软密封。二十.搅动方式:可挑刮壁式/锚固式/融解式/叶面式。二十一.机型好处:机型采选上层同轴三重装搅动器,循环管路,出水阀。二十二.操控箱好处:不但可以操控电滚旋转,摄氏度降温升温(经历电能,热汽,油水循环,可以担当-40到250摄氏度),重压,PH度,粘性。且可以设定不一样效用模版,呈现相称地个个参数,可以线性扩大量产。?.可抉选:参观窗,硅氟酸玻璃参观,电导率计,二层绝缘保护,稳定夹,作业台,底盘,图案解析多功用显微硬度仪(测量界线1—4千维氏硬度),管路式测量电炉(测量界线zui高1350度),传送泵/转子泵/气动隔膜泵/锚杆泵/离心泵(产量850—4.3万升/H),反应翻搅单罐/多罐(500—3千升/H),反渗入/全自动纯净装备(0.5—3千升/H),超氧产生器,过流式紫外光灭菌器等。?.别的特长:整体立方小,电耗低,分贝低,可每日不断出产。?.访客垂访:按照访客实况必要恰当抉选!别的可订制非标和生产线!假若是非常情况,比方超温,超压,易烧易炸,侵蚀性,可产品升级!?.物料测量:得到访客物料后当即投入测量,瞧可否到达要求&答复测量进程&成果。?.方案价格:断定好产品功用后当即策画方案,包含2D部署图,总安装出产线表示图,立体成果图,&呈上本该得价格单子!?.结语:我们是出产厂家,详尽信息可以企业查看,因此分外恭候访客去垂访&更深一步长谈!以上信息不容坊造,非常道谢!扩展内容可不看:纳米颗粒是指粒径在1-100nm之间的颗粒(纳米颗粒也称为超细颗粒)。 属于胶体粒径范畴。它们处于原子团与宏观物体之间、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由少量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群,既不是典型的微观系统,也不是典型的宏观系统。1959 年末,诺贝尔奖获得者 Richard Feynman 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纳米的概念,但对纳米粒子真正有效的研究始于 1960 年代。 1963年Uyeda等人采用气体冷凝法制备金纳米粒子。1984年以来,德国科学家格莱特等人通过惰性气体冷凝法成功获得铁纳米粒子,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在制备、性能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可以预见,纳米粒子应该具有一些新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纳米粒子与宏观物体的区别在于其表面积占很大比例,表面原子既没有长序也没有短序无定形层。可以认为,纳米粒子表面的原子状态更接近于气态,而粒子内部的原子可能呈有序排列。即便如此,由于粒径小,表面曲率大,内部会产生很高的Gilibs压力,这会导致内部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形。 纳米粒子的这种结构特征使其具有以下四种作用:音量效果,表面效果,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穿效应。
    留言咨询
  • 微流控化学合成系统(复杂微流体操控)简介微流控化学合成系统用于实现试剂灌注、温控、混合以及反应温控、管路清洗、产物光谱检测等功能,组成上包含高精度试剂驱动模块、反应芯片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光谱检测模块等,满足连续、断续化学合成方案环境要求,且兼容常温、高温(如300℃)及低温(如-5℃)反应。功能图解微流控化学合成系统主要分为4个模块:高精度试剂驱动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反应芯片模块、光谱检测分析模块。高精度试剂驱动模块试剂驱动模块耐有机溶剂,兼容化学合成常用有机试剂,同样也适用于均匀无脉冲的微流体(或气体)的驱动,正压压力可到7000mbar,正负压版压力范围为-800mbar至1000mbar,均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成为多通道使用,并支持热插拔,并且其泵体不和试剂接触,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在微流控化学合成系统中,正压版压力泵也可用于试剂长时间精密注入、调节产物浓度、清洗等场景。加热温控反应模块,可到320℃加热温控反应模块分为多个独立温区(支持定制),最高加热温度为320℃。可加热注射器(150℃)和套管此模块采用新型管加热系统,可保证恒温液体的无热量损失输送,套管的内的毛细管可更换,并支持多种规格毛细管,最大管径可到1/8”,材质支持不锈钢、PEEK或FEP等含氟材料管。微流控芯片模块所用混合芯片带有独特3D混合微结构,可以实现不同反应物的短时间充分混合,内部体积0.5至4ml,材质为硼硅玻璃材质,兼容有机试剂。芯片支持定制,可集成试剂进样、混合及反应等功能,也可根据反应时间长短定制不同的内部结构。所配备的夹具为不锈钢材质,密封件材质为橡胶,可有效保证在高温下的密封性能。光谱检测分析模块 配备的光谱仪适用于光谱吸收、透射反射原子发射颜色及其他应用的可见光(紫外光)测量,设备小巧,提供配备LED激发光源的观测模块(波长365nm),通过光纤、光源及采样附件连接,实现对液体、固体及其他样品的测量,通过特定的流通池,可实现实时检测。配套软件,实现流程自动化配套软件可实时显示流量、阀门状态、溶剂容量和注射量等状态,并支持图形化编程,通过拖放图形即可完成编程,实现流体的自动化进样控制。应用系统微流控化学合成量子点合成复杂流体操控高温高压流体操控可加热流体输送系统参数系统可定制,具体参数需结合配件确定,可参阅附件。
    留言咨询
  • 可移动远程操控读数器可移动远程操控读数器为装有特定软件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在30.5米内均可通过蓝牙接收到8380型新风量测定仪的信号,实时显示、测量、保存数据。同时具备截图、录音、显示统计数据和生成数据图的功能,可有效地提高仪器的效率并提高读数能力。风量罩架 8380-H可移动远程操控读数器及风量罩架与8380型新风量测定仪配套使用,可替代人工放置测定仪,最大升起高度达3米,可检测到4米高的通风口风量。此支架可很好的与LogDatTM可移动远程操控读数器一起运作,也可以不加应用单独运作。当不使用LogDatTM可移动远程操控读数器软件直接使用支架时,只需将仪表从风量罩底部拿下并直接用两个8英尺的皮管(8380中自带)将微压计压力口和风量罩相连接即可。可移动远程操控读数器产品特性 实时显示测量数据一个主参数测量数据最多四个副参数测量数据用户可自主调节模拟表盘,以此来形象化地显示测量数据可在平板电脑或手机中存储数据可在Test ID中附加图片,音像,及文字附注可查看的Test ID样本数据单独的样本数据及统计数据用户名可修改并选定可制定数据图像适用的安卓设备安卓手机操作系统版本2.3.3或以上平板电脑(安卓系统) 风量罩架产品特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免了梯子的使用和搬运节省了测量时间容易设置和移动支架配有脚轮来方便移动两节用螺丝拧紧的延长杆配有带肩带的手提包
    留言咨询

粒子操控相关的试剂

粒子操控相关的方案

粒子操控相关的论坛

  • 法美两科学家获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图] 他们测量和操控单个粒子并保持其量子特性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1010/00241d8fef0e11def81206.jpg戴维·瓦恩兰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1010/00241d8fef0e11def8220e.jpg赛尔日·阿罗什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1010/011349804739421_change_hzp2a20_b.jpg 10月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专家解读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研究成果。新华社记者 刘一楠摄 中国科技网讯 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北京时间9日17时45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因“提出了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体系成为可能”获此殊荣。 塞尔日·阿罗什和戴维·瓦恩兰各自独立发明和发展了测量及操控单个粒子的方法,并能在实验过程中保有粒子的量子力学特质,而这种方式在此之前被认为是不可企及的。两位科学家的工作领域均属于量子光学,事实上,他们所采用的方法还有很多共通之处:戴维·瓦恩兰使用光子来控制和测量被囚禁的带电离子,塞尔日·阿罗什则采用了相反的途径,他控制并测量了被囚禁的光子,具体需要原子穿越陷阱来实现。 塞尔日·阿罗什1944年9月11日出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目前居住于巴黎。1971年在法国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即巴黎第六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和法兰西学院教授,兼任量子物理系主任。他还是法国物理学会、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的会员,被认为是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奠基者。曾获洪堡奖、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勋章、查尔斯·哈德·汤斯奖、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金奖等诸多奖项。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通过实验观测量子脱散(又称量子退相干),即量子系统状态间相互干涉的性质会随时间逐步丧失。脱散现象可对量子信息科学形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涉及量子计算领域,另一方面则与量子通信相关。 戴维·瓦恩兰1944年2月24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和组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教授。他还是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并于1992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曾获得阿瑟·肖洛奖(激光科学)、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物理学)、赫伯特·沃尔特奖、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物理学)等。他的主要工作包括离子阱的激光冷却,以及利用囚禁的离子进行量子计算等,因此被认为是离子阱量子计算的实验奠基者。(记者 张巍巍) 《科技日报》(2012-10-10 一版) 他们是量子物理实验派双杰 ——记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1010/00241d8fef0e11def85615.jpg 10月9日下午,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奖项授予给了量子光学领域的两位科学家——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以奖励他们“提出了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 诺奖官方网站称,塞尔日·阿罗什与戴维·瓦恩兰两人分别发明并发展出的方法,让科学界得以在不影响粒子量子力学性质的情况下,对非常脆弱的单个粒子进行测量与操控。他们的方式,在此前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这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次垂青于两位实验派物理学家的原因。 进入量子光学的神秘之门 本届物理奖的两位得主戴维·瓦恩兰与塞尔日·阿罗什是同年生人。 塞尔日·阿罗什,1944年出生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71年于法国巴黎的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法兰西学院和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教授。在拿到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前,他已被业内誉为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奠基人。 戴维·瓦恩兰,1944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70年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作为研究团队带头人和研究员,就职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瓦恩兰亦一直有着“离子阱量子计算实验奠基者”的头衔。 他们两人是量子物理实验派双杰。两人研究的范畴都属于量子光学,这一领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了长足发展,而他们的学术生涯一直在与单光子与离子打交道,研究光与物质在最基本层面上的相互作用。 曾经很长时间以来,实验派物理学家们想在一个微观层面上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完全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对于光或者其他物质的单个粒子而言,经典物理学已不适用,量子力学的法则在此时取而代之。但是单个粒子却很难从周围环境中被分离出来,并且,它一旦和周遭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便会立即丧失其神秘的量子特征。 如此让人束手无措的局面,使得很多量子力学理论所预言的怪异现象无法被科学家们直接观察到。于是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只能依靠那些法则已证明可能会影响到量子奇异特性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而这或许让实验派物理学家们感觉一直跟在理论的后边亦步亦趋。 真正改变实验物理学的人 扭转这一窘状的正是阿罗什与瓦恩兰,他们两人带领各自的研究小组,分别发展出理想的方法,用于测量并操控非常脆弱的量子态。 具体而言,两人所采用的方法既有共通特点亦各有精妙之处:瓦恩兰捕获带电原子(离子),随后使用光(光子)对其进行操控和测量,这些离子被放置在超低温中,防止被外界“打扰”。该方法关键在于巧妙的使用激光束以及激光脉冲抑制了离子的热运动,离子因此进入特定的量子叠加态中——叠加态正是量子世界最神秘的特性——从而保持住了单个粒子的量子特征。 而阿罗什虽然同样使实验处于真空和超低温环境,却采用的是完全相反的手段:利用原子对光子进行操控和测量。他将两面特制的、反射能力极强的镜子组成空腔,捕获住光子并让其在空腔中停留0.1秒——这点儿时间已足够光子在消失前绕地球一圈——这时他再让里德伯原子(比一般原子大1000倍的巨大原子)穿过空腔,每次通过一个里德伯原子,原子离开时,会“告诉”他空腔里还有没有光子。 试着分别去操纵一个光子与离子,借以深入洞察一个微观的世界——原本仅仅是理论学派的领域,正是塞尔日·阿罗什与戴维·瓦恩兰的研究“打开了新时代量子物理学实验领域的大门”。现在,借助他们的新方式,实验物理学家们得以操控粒子或对粒子进行计数。 实验、应用、改变人们的生活 但阿罗什与瓦恩兰的成就并不止于此。 在公布本届物理奖获得者后,诺奖组委会还介绍了两人的成果在应用层面上的意义。据组委会称,阿罗什与瓦恩兰在他们的研究领域采取了突破性的方法,产生其中一个应用是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超快计算机,这或将导致极其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模式。换句话说,这是向着研制具有惊人运算速度的量子计算机迈出了第一个脚步。科学家预想,或许,就在本世纪,量子计算机会彻底改变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正如经典计算机在上个世纪曾彻底颠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样。 而阿罗什与瓦恩兰的研究产生的另一个应用是:“会带来一种非比寻常的精准时钟,并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计时标准。”这种超高精度钟表的精确度将比今天所使用的铯原子钟高出数百倍。此前,世界最精确的时钟曾经就是瓦恩兰就职的科罗拉多州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制造的量子逻辑钟,它的误差约为每37亿年1秒。 阿罗什与瓦恩兰展示了如何在不破坏单个粒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但他们做到的却不只是在量子世界控制住粒子,其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将远超今天目力所能够看得到的。 那么,荣摘诺奖桂冠又是否改变了科学家本人的生活呢?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线版消息称,塞尔日·阿罗什本人仅仅提前了20分钟被组委会告知自己获奖的消息。 “我很幸运,”塞尔日·阿罗什说,但他指的并不是自己得奖这回事,“(接到来电时)我正在一条街上,旁边就有个长椅,所以我第一时间就坐了下来。”他形容那一刻的心情,“当我看到是

  • 深圳先进院在微尺度声操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郑海荣研究团队在微尺度声操控方面取得新的进展。5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物理联合会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精确无创地操控微纳米尺度的生物粒子及药物颗粒,是物理声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随着超声局部给药的不断发展,利用声波精确的操控药物载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首次利用声波实现了超声造影剂的可编程精确操控,空间分辨率可达2.2 µm。研究人员利用驻波的势阱效应,将超声造影微泡聚集并捕获在势阱的位置,使其排列成网格结构;通过调节入射声源的相对相位,改变驻波场中势阱的位置,实现超声造影微泡的连续移动,并且每次移动的距离和方向均可精确控制;利用可编程声操控,将超声造影微泡富集、移动、停驻在靶向区域,提高局部药物的浓度,实现靶向给药的目的。本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精确的操控,有助于研究细胞与超声造影微泡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理解超声给药的机理如声孔效应、空化效应等,同时也为超声给药治疗提供了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方法,为发展新型超声给药治疗仪器奠定了基础。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的支持。

  • 洁净室尘埃粒子实时监控系统

    为了提高激光尘土粒子计数器的分辨率和计数效率,对国产传感器规划进行了功能优化。以半导体激光器作为传感器光源,选用带有"清洁空气保护靴"的采样设备代替原有的采样设备,间接改进了光敏区的光强均匀度,同时对气路紊流也起到了抑制作用。散射光搜集体系为球面反射镜,其对粒子散射光的搜集角规模从30°~150°。并对该光学传感器的功能进行了丈量。结果表明:该体系除具有离散度小、分辨率高的长处外,同时还能有用的下降标定本钱和标定时刻。跟着电子、精细机械加工、军工、医疗、药品和食物出产等职业的开展,对空气中尘土粒子和细菌微粒的操控要求越来越高。激光尘土粒子计数器作为一种有用的空气洁净度监测设备,其商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因为现在这类监测设备多为国外产品,产品价格昂贵,维修困难,而国内出产厂家数量和出产能力有限,且激光尘土粒子计数器的要害零件和相关器材受外商操控。因而,进行激光尘土粒子计数器的国产化研讨和开发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剖析国外产品的基础上,确认了仪器国产化研讨和开发的方向、重点和难点,论文首要阐述了激光尘土粒子计数器的要害部件——光学传感器的研讨和开发出产,解决了如下问题: (1)经过研讨比较剖析,确认了激光尘土粒子计数器光学传感器的结构,首要包括光源的选择、照明体系规划和散射光搜集体系规划。传感器选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并选用直角方向散射光搜集方式,与洁净室的环境相适应,并且能取得较高的信噪比,计数效率更高。 (2)探索了尘土粒子计数器传感器中的首要结构件---椭球反射镜的规划和加工,在满足仪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的加工能力,经过一系列加工试验,选用Ly12制造椭球面反射镜,并将其加工分为四个阶段:精细数控车削成型、精细研磨、精细抛光和镜面镀膜,优化了加工工艺、下降了制造本钱。三通道远程遥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及远程监控系统CW-RPC300CW-RPC300远程遥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是智能多点净化检测系统的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地远程测量所监控环境的微粒数量和净化等级。根据不同需要增加或减少控制终端,可实现7*24实时远程自动监测,通过RJ45网络接口、WiFi、485(moudbus)等,将数据送给PC终端,显示当前监测环境的洁净状况。该粒子计数器按照国际标准ISO14644-1,GMP和日本工业标准(JIS)要求标定,专业应用于电子行业、制药车间、半导体、光学或精密机械加工等洁净室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主要功能特点同时对两个通道粒径进行采样监控采样模式:累积/差分/浓度自动远程现场超限报警RJ45接口高速数据传输POE供电或6~9V直流适配器供电POE自动识别终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POE自动供电与自动断电的智能机制7/24连续远程监测

粒子操控相关的资料

粒子操控相关的资讯

  • 精确操控离子反应质谱科学装置研发启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精确操控离子反应质谱科学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启动  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精确操控离子反应质谱科学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的启动会,在项目牵头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召开。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主持,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吴学梯副司长,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侯玲林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项目主任庄乾坤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学会张渝英秘书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段宇宁、宋淑英等项目承担单位的领导,以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杨学明院士等相关专家出席。    会议宣布成立项目监理组、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科学仪器设备是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各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和结晶,在涉及重大科技前沿、国防等敏感领域的研究中,研发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将有效支撑我国开展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他强调,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水平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引领和支撑科技发展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这对于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引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作重要讲话  项目负责人方向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各任务负责人汇报了任务实施方案。与会专家认真听取、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对项目的支持,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希望项目组不仅要克服技术难题,也要努力将各任务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总体组组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段宇宁副院长表示,中国计量院将全力以赴支持项目的实施。  该项目自2011年10月开始实施,将于2016年10月结束。任务承担单位包括: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该项目着重针对生物、材料和先进能源技术等重要领域的蛋白精确分析等前沿技术、分子反应动力学等基础问题,通过研发新技术、新方法,实现离子精确操控及质谱分析,为上述领域的研发提供高性能、高效率、具有创新操作模式的强大工具。  本项目将研制3套以精确操控离子反应系统为核心的科研装置,包括:离子反应超高分辨质谱装置、碰撞反应飞行时间离子谱装置和离子反应理论研究与实验装置。并在此新装置上分别开展离子束反应与控制、蛋白磷酸化筛选与鉴定、碰撞反应飞行时间离子谱、蛋白分析中的ETD反应及离子碎裂新方法、高纯有机试剂中痕量杂质精确分析等应用研究。  据项目负责人方向研究员介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仪器研制方面,将掌握精确离子操控核心技术和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电子、光学、软件等关键部件和高性能的整机 在应用研究方面,有望突破生物、材料和先进能源技术等重点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建立我国尖端科学实验装置研发基地,形成高端科学装备研制技术团队和前沿技术科学家紧密合作的研发联盟,为我国高端质谱仪器创新发展进一步奠定重要基础。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由财政部、科技部共同设立的旨在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以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而设立的专项支持资金。今年为首批资助,采取限项推荐方式。今年全国53个项目获得资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宽量限超高精密电流测量仪”和“精确操控离子反应质谱科学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2个项目获得资助。
  • 科学家发明最小光学扳子 可操控微观物体
    图中所示的是利用光学扳子捕获和旋转人类平滑肌细胞。这种扳子可以精确操控最小的物体  据国外媒体报道,利用激光能够对微观颗粒施加推力和拉力的性质,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扳子(光学扳子)。这种扳子可以精确操控最小的物体——从活细胞和DNA到在生物学和物理学研究中使用的微观马达和电机。  这种基于激光的技术早已应用在“光镊”当中。虽然光镊可以沿着直线来回移动微观物体,但是却不能够扭转物体。来自美国阿斯顿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者表示,这种新型的光学扳子可以在任意方向上扭转物体,而不需要移动任何光学部件。  主管该研究的科学家Samarendra Mohanty说:“虽然光学镊子在生物医学和微流控技术领域非常有用,但是当进行深层次的作业时,它没有光学扳子的操控性和功能性强。”  在这种新型的装置中,光纤中的激光束首先俘获物体并把它放置在适当的位置,然后通过精细调节光纤,激光束就能够对物体施加一个非常小的扭转力,该扭转力可以产生沿任意旋转轴和任意方向的旋转,这取决于光纤的定位。
  • 大连化物所实现胶体量子点自旋的室温超快相干操控
    近日,大连化物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自旋光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率先实现了室温下对低成本溶液法制备的胶体量子点的自旋相干操控。这一成果在量子信息科学、超快光学相干操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信息技术是指以微观粒子(或准粒子)的量子态表示信息,并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技术。对固态材料中的自旋量子比特进行相干操控,是实现量子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已报道的相关固态体系主要包括外延生长量子点以及“点缺陷”材料(如金刚石色心等)。然而,外延生长量子点的制备工艺复杂、造价昂贵,且其自旋操控一般需要在液氦温度下进行。虽然“点缺陷”自旋的室温相干操控已被实现,但如何规模化、可控地制备这类材料是巨大挑战。因此,若能在室温下实现低成本材料的自旋相干操控,对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吴凯丰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胶体量子点的超快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这类量子点不但可用相对温和的化学法在溶液中宏量制备,而且其限域效应强,光电、自旋等性质精准可调。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铅卤钙钛矿量子点,其旋轨耦合效应特别有利于通过光学方法高效注入自旋极化,同时其强烈的光-物质相互作用可促进自旋的光学相干操控。研究团队近期也在CsPbI3钙钛矿量子点中观测到激子自旋的系综量子拍频并解析了其物理机制(Nat. Mater. 2022)。   在本工作中,考虑到量子点中的电子-空穴交换作用导致了复杂的激子裂分及光学取向行为,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制备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单空穴自旋极化态,并基于自行研制的多脉冲飞秒磁光技术实现了室温相干操控。团队通过在CsPbBr3量子点表面化学修饰蒽醌分子,在亚皮秒尺度捕获量子点的光生电子,猝灭电子-空穴交换作用,在室温下得到百皮秒量级的空穴自旋,在外加磁场下,该空穴自旋发生拉莫尔进动;借助一束亚带隙光子能量的飞秒脉冲,利用光学斯塔克效应产生赝磁场,成功实现了对空穴自旋的量子态相干操控。考虑到自旋相干寿命在百皮秒量级,借助百飞秒(约为0.1皮秒)级的激光脉冲,研究人员在自旋退相干之前原则上可开展上千次的有效操控。   相关文章以“ Room-temperature coherent optical manipulation of hole spins in solution-grown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1121组博士生蔺煦阳、韩瑶瑶博士。上述工作获得了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的支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