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

仪器信息网土壤碳专题为您整合土壤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土壤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土壤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土壤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土壤碳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土壤碳相关的耗材

  • 土壤水势探头
    Psypro水势测量系统由Psypro水势测量记录仪与相匹配的系列传感器(样品室),如C-52样品室、L-51和L-51A样品室、PCT-55/PST-55土壤水势探头等组成,用以在实验室或野外快捷、方便地测定土壤或叶片的水势。该系统可以自动测量、记录和存储数据。具有数字显示功能。同时可连接最多8个样品室。
  • PR2/4土壤剖面水分探头/传感器
    PR2/4土壤剖面水分探头/传感器, 土壤剖面水分传感器技术规格测量深度:10、20、30、40厘米测量单位:土壤体积含水量(m3.m-3 或%vol)量程:0~0.4 m3.m-3 保证精度,0~1 m3.m-3 全量程精度:±0.04 m3.m-3(0~+40℃)针对土壤进行特殊标定;±0.06 m3.m-3(0~+40℃)使用通用的标定曲线盐分:50~400ms/m (孔隙水电导率)PR2/4土壤剖面水分探头/传感器, 土壤剖面水分传感器可测量点上下测量范围:探点直径250px,上下高度高125px 的圆柱体样土壤决定的了测量值95%的灵敏度,所以在这个圆柱体积内不能有金属、石头和根系,以免影响测量结果PR2/4土壤剖面水分探头/传感器, 土壤剖面水分传感器基本介绍工作环境0~+40℃防护等级:IP67反应时间:1秒供电:最小:5.5V DC (2米缆线时),7.5V DC (100米缆线);最大:15V DC功耗:输出:SDI-12或者4个模拟电压值:0~1V 对应0~60m3.m-3缆线:标配5米、可选10米、25米,最长100米材质:聚碳酸脂和不锈钢尺寸:长度750毫米×直径25.4毫米重量:0.6公斤
  • PR2 土壤剖面水分探管
    用途:配套PR2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使用,为测量用探管。产品规格: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描述1PR2/6探管QT-ATL11154mm长纤维管外径28*内径26mm,带锥形堵头、1个橡胶盖、一个橡胶环2PR2/4探管QT-ATS1554mm长纤维管外径28*内径26mm,带锥形堵头、1个橡胶盖、一个橡胶环产地:中国

土壤碳相关的仪器

  • 土壤碳氮比测定仪 400-860-5168转4275
    品牌:恒美型号:HM-TN1 土壤碳氮比是指土壤中有机碳与有机氮的比值。它是一个重要的土壤特征参数,可以用来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状况。土壤中的有机碳和有机氮是土壤有机质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土壤碳氮比的数值可以根据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获得。一般来说,土壤有机碳含量通常较高,而有机氮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土壤碳氮比的典型范围通常在10:1到20:1之间。不同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和管理实践等因素会对土壤碳氮比产生影响,因此具体数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土壤碳氮比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提供有关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分解的信息。低碳氮比(较低的值)通常表示土壤中有机质的降解速度较快,有机氮相对较高,土壤肥力可能较高。高碳氮比(较高的值)通常表示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有机氮相对较低,土壤肥力可能较低。因此,适当的碳氮比有助于维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二、功能多、测试项目齐全: 1、土壤养分:●土壤碳氮比、土壤铵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硝态氮、土壤水解氮、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土壤有机质(丘林法)、土壤有机质(浸提法)、PH值、含盐量、水分。●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钙、土壤镁、土壤硫、土壤硅、土壤硼、土壤铁、土壤铜、土壤锰、土壤锌、土壤氯。 三、测试效率: 土壤中速效N、P、K等多种养分一次性同时浸提测定(农业部速测行业标准起草者)。 测试速度:正常熟练程度下: 测一个土壤样品(N、P、K)三项需要20分钟(含药剂准备及土样前处理时间),同时检测三个土壤样品(N、P、K)≤40分钟,同时测8个土样≤1小时。 四、测试误差: 土壤氮磷钾误差≤1%,有机质误差≤2%,微量元素相对误差≤5%;肥料单项误差≤0.5%,氮磷钾三项误差≤1%。 五、功能特点: 1、Android安卓智能操作系统,主控芯片采用ARMCortex-A7,RK3288/4核处理器,主频1.88Ghz,运转速度更快速,稳定性更强。 2、采用精密旋转比色池设计(专利号:ZL201821777724.7),光源一致性更加精确,保证检测精度。 3、8个旋转检测通道,一次性可快速检测8个样品,极大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4、采用高精度滤光片技术自主专利分析方法(专利号:ZL202021763837.9),权威认证。 5、检测过程中内置校准功能,智能恒流稳压,光强自动校准,确保检测准确度,取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校准证书》。 6、仪器标配wifi无线上传、4G联网传输、GPRS无线远传功能,快速上传数据。 7、配有智慧云农业平台,仪器连入无线网络后,可将检测数据可选择性或批量无线上传,方便用户进行长期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分析。 8、仪器同时具有USB接口、以太网接口,内置大容量内存,并可随时用U盘拷贝数据。 9、可用手机随时登录云平台在线移动查看历史数据 10、内置作物专家施肥系统,可对百余种全国农业经济作物、果树等的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依据施肥配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可打印,打印内容包含:作物种类、肥料种类、目标产量、需求总量、建议施肥方案。 11、内置植物营养诊断标准图谱,根据各农作物营养缺失的图片,进行叶面对比,诊断丰缺。 12、4波长专业测试冷光源(红、蓝、绿、橙),光源波长稳定,长时间连续工作光源无温漂现象,寿命长达10万小时级别,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13、比色池部分采用标准1cm比色皿,无机械位移及磨损,光路测试定位精确,有效屏蔽外光干扰,保证检测结果优于国标要求。 14、仪器系统内带有样品前处理操作视频,各种样品检测方法点击视频模块即可观看,检测人员无需自学说明书,指导教学方便快速,方便新手快速操作。 15、内置新一代高速热敏打印机(无需色带),打印内容包含:检测单位、检测人员、检测项目、通道号、吸光度、养分含量(mg/kg)、检测时间、以及二维码等信息 16、高灵敏7寸真彩触摸屏,采用更加高效和人性化操作,高清晰高交互显示,大程度降低传统仪器的繁琐操作和失误,并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 17、内置时钟功能,方便操作时间记录,长期历史追溯。 18、可设置多账户账号密码登录,高效UI交互界面,不同的用户可自由添加编辑检测信息,保存后可长期使用。 19、GPS功能:可在野外作业时记录经纬度地点,满足特殊用户需求。 20、内置低电压提示功能,可在检测时明确电量,避免测试数据偏移,同时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断电自动保存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21、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内置大容量充电锂电池,满电状态下可连续工作10余小时,同时可外接车载电源蓄电。 22、仪器具有中英文切换功能,可满足出口要求。 23、高强度PVC工程塑料手提箱设计,坚固耐用,便于携带。 六、技术参数: 1.电源:交流220±22V直流12V+5V(仪器内置锂电池也可用车载电源) 2.功率:≤5W 3.量程及分辨率:0.001-9999 4.重复性误差:≤0.02%(0.0002,重铬酸钾溶液) 5.仪器稳定性:一个小时内显示数字无漂移(透光度测量);两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3%(0.003,透光度测量)、0.001(吸光度测量)。 6.线性误差:≤0.1%(0.001,硫酸铜检测) 7.灵敏度:红光≥4.5×10-5蓝光≥3.17×10-3绿光≥2.35×10-3橙光≥2.13×10-3 8.波长范围:红光:680±2nm 蓝光:420±2nm 绿光:510±2nm;橙光:590±4nm 9.PH值(酸碱度):(1)测试范围:1~14(2)精度:0.01(3)误差:±0.1 10.含盐量(电导):(1)测试范围:0.01%~1.00%(2)相对误差:±5% 11.土壤水分技术参数水分单位:﹪(g/100g);含水率测试范围:0-100﹪;误差小于0.5% 12.显示屏分辨率:1024*600 13.抗震等级:IP65 14、仪器尺寸:48×34.5×22cm 15、主机净重:5.2kg
    留言咨询
  •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 400-860-5168转4379
    云唐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产品介绍: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土壤碳素同化异化平衡作用的结果,也是碳素由陆地生态系统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表征,准确测定其释放量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关键 通过对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可估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CO2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多种复杂物理和生物过程影响,长期、连续、准确的测量土壤碳通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呼吸测定仪可以同时显示呼吸室内部的CO2浓度、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外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科研、碳源碳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态修复研究、土壤微生物活力评估、植物生态研究、昆虫呼吸、根系呼吸以及水果贮藏。  云唐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技术指标:  CO2分析:  加入了温度调节的双波长红外二氧化碳分析器, 测量范围:0-5000ppm,分辨率:0.1ppm 精度3ppm。二氧化碳测量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具有稳定、精度高,反映灵敏,1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二氧化碳差值采集。  温度:德国贺利氏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20-80℃,分辨率:0.1℃,误差±0.2℃  湿度: 瑞士进口高精度数字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0-85%,分辨率:0.1%,误差≤ 1%  光合有效辐射:带有修正滤光片的硅光电池,测量范围:0-3000µ molm ㎡/秒 ,精度1µ molm ㎡/秒. 响应波长范围:400~700nm  流量测量:玻璃转子流量计,流量在0-1.5L范围内任意设定, 误 差:1%,在0.2~1L/ min范围内精度±0.2%。可选配微型电子流量计,微型电子流量计,流量在0-1L范围内任意设定。分辨率:0.0001L  呼吸室尺寸:直径110mm, 高200mm,其他尺寸呼吸室可定制。  操作环境:温度-20℃—60℃,相对湿度:0-85%(没有水汽凝结)  电源:DC8.4V锂电池,可连续工作10小时  数据存储:内存16G,可扩展为32G。  数据传输:USB连接电脑可直接导出数据。  显 示:3.5"TFT真彩液晶屏彩色显示器  分辨率 800×480,强光下清晰可见 。  按 键:六按键,操作简单方便  体积:260×260×130mm  重量:主机3.25kg  可选配: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
    留言咨询
  •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 400-860-5168转4986
    产品介绍:土壤呼吸是土壤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土壤碳素同化异化平衡作用的结果,也是碳素由陆地生态系统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表征,准确测定其释放量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可估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CO2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多种复杂物理和生物过程影响,长期、连续、准确的测量土壤碳通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呼吸测定仪可以同时显示呼吸室内部的CO2浓度、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外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科研、碳源碳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态修复研究、土壤微生物活力评估、植物生态研究、昆虫呼吸、根系呼吸以及水果贮藏。技术指标:CO2分析:加入了温度调节的双波长红外二氧化碳分析器, 测量范围:0-5000ppm,分辨率:0.1ppm; 精度3ppm。二氧化碳测量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具有稳定、精度高,反映灵敏,1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二氧化碳差值采集。温度:德国贺利氏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20-80℃,分辨率:0.1℃,误差±0.2℃湿度: 瑞士进口高精度数字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0-85%,分辨率:0.1%,误差≤ 1%光合有效辐射:带有修正滤光片的硅光电池,测量范围:0-3000μmolm ㎡/秒 ,精度1μmolm ㎡/秒. 响应波长范围:400~700nm流量测量:玻璃转子流量计,流量在0-1.5L范围内任意设定, 误 差:1%,在0.2~1L/ min范围内精度±0.2%。可选配微型电子流量计,微型电子流量计,流量在0-1L范围内任意设定。分辨率:0.0001L呼吸室尺寸:直径110mm, 高200mm,其他尺寸呼吸室可定制。操作环境:温度-20℃—60℃,相对湿度:0-85%(没有水汽凝结) 电源:DC8.4V锂电池,可连续工作10小时数据存储:内存16G,可扩展为32G。数据传输:USB连接电脑可直接导出数据。显 示:3.5"TFT真彩液晶屏彩色显示器分辨率 800×480,强光下清晰可见 。按 键:六按键,操作简单方便体积:260×260×130mm重量:主机3.25kg可选配: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
    留言咨询

土壤碳相关的试剂

土壤碳相关的方案

  • 根系生物量与土壤碳氮分布格局的相关性
    根系中的养分浓度不仅反映了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征,也反映了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情况。由根系生物量与根系碳氮含量决定的根系碳氮库能反映出土壤养分库的大小。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与植物根系、土壤中的碳氮元素息息相关。 由于草地生态系统的根冠比高于其他生态系统, 植物根系是土壤中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根系生物量可以用来衡量土壤的碳输入。因此根系与土壤连接成为“根土系统”直接影响着整个植被系统,研究草地中根系生物量与碳氮元素的分布至关重要
  • 土壤/植物样品中碳、氮含量以及TOC总有机碳含量测定
    土壤中碳、氮含量是评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们含量的高低影响其它元素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而同时碳氮元素也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养分之一,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有机碳对提供植物生长养分,促进植物抗病性,改善和保护土壤质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土壤和植物的碳、氮、有机碳含量的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土壤碳研究监测技术
    土壤表层 CO2 通量(CO2 efflux),或称土壤呼吸,是生物圈碳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整个生态系统呼吸的四分之三(Law et al., 2001)。由于土壤呼吸在全球变暖中的潜在和富有争议的角色地位,土壤 CO2 通量已成为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全球FLUXNET 网络涡度相关 CO2 通量测量数据也需要通过土壤呼吸监测来解析和解释。土壤呼吸测量方法一般有气体抽样分析法、林冠下层涡度相关法及呼吸室法,由于前两种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呼吸室法(Chamber technique)已越来越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近几年来土壤剖面 CO2 连续测量监测技术也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有研究报道认为,土壤呼吸与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冠层光合作用呈相关关系,同时与根系动态也呈很强的相关关系,但有关直接的野外测量数据仍然缺乏(Tang et al.,2005)。为了对我国土壤碳研究提供方法技术支撑,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特与国外先进仪器技术研发公司合作,就目前国际通用的有关研究技术方法汇总如此,详细内容可咨询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 Ecolab 实验室:info@eco-lab.cn或 info@eco-tech.com.cn.

土壤碳相关的论坛

  • 【实战宝典】土壤微生物碳和土壤可矿化碳在土壤有机碳中比例如何转换?

    [font=宋体][font=宋体]发帖人:[/font][font=Times New Roman]wangna1986123 [/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链接:[/font][/font][u][font=宋体][color=#0000ff][font=Times New Roman]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2463808[/font][/color][/font][/u][font=黑体][b]问题描述:[/b][/font][font=宋体]一份土壤样品,需进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碳的测定以及土壤可矿化碳的测定,将土壤有机质用系数[/font]1.724[font=宋体]换算土[/font][/font][font=宋体]壤总有机碳,那么土壤微生物碳和土壤可矿化碳在土壤有机碳的百分比大约是多少呢?[/font][b][font=黑体]解答:[/font][/b][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土壤微生物碳是指土壤中体积[/font] [/font][font=宋体][font=Times New Roman]5000 [/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μ[/font][font='Times New Roman']m[/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3[/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活的细菌、[/font] [font=宋体]真菌、[/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碳,仅占土壤全碳量的很小一部分,一般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 1% ~ 5%[/font][font=宋体],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和最易变化的部分,是土壤中易被植物利用的养分库及有机物分解和矿化的动力,与土壤中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 C[/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N[/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P[/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S[/font][font=宋体]等养分循环密切相关,是土壤养分重要来源。[/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一般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有机碳就高,能够提供给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就越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就会越大;微生物碳是土壤微生物体的元素之一,土壤微生物数量越大,微生物碳就越大,两者是正比关系。[/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目前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量碳([/font]MBC[font=宋体])和土壤有机碳([/font][font=Times New Roman]SOC[/font][font=宋体])是不同状态的碳,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多次测定,用直线回归拟合,但不同土壤的性质有差别,所以不同土壤的微生物量碳([/font][font=Times New Roman]MBC[/font][font=宋体])和土壤有机碳([/font][font=Times New Roman]SOC[/font][font=宋体])的比例系数也不同。没有适合所有土壤的换算系数。[/font][/font][font=宋体] [/font]

  • 【讨论】土壤有机碳

    大家好,请问一份实验土,进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还有土壤微生物碳,土壤可矿化碳的测定,用土壤有机质用系数1.724换算土壤总有机碳,那么土微生物碳和土壤可矿化碳在土壤有机碳的百分比大约是多少呢?有参考值吗?

土壤碳相关的资料

土壤碳相关的资讯

  • 土壤固碳是实现碳中和与土壤健康的双赢解决方案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国再次启动土壤普查意义重大相关报道,其中提到土壤普查是认识和保护土壤资源的基础,将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40年来中国土壤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发生了变化:(1)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加重;(2)土壤的快速酸化;(3)土壤的有机质变化。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意义重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们期待第三次土壤普查能够服务两大目标:一、促进土壤的自身健康,实现粮食在质和量上的安全;二、通过促进土壤健康,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助力中国达成“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1)粮食安全方面 第三次土壤普查的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果园、茶园等)、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针对耕地、园地,普查将检测样本中45项理化指标,此外还将开展土壤动物和微生物调查。 (2)生物固碳方面 土壤构成最大的陆地有机碳库,是目前大气中约8300亿吨碳含量的3倍,和当前每年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约100亿吨的240倍。土壤既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而成为温室气体的来源,又可以通过土壤有机质固碳而作为碳汇。因此减少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的碳固定对于缓解气候变化的意义重大。第三次土壤普查并没有为土壤固碳能力设定具体目标和明确的任务。但是,其检测指标中包含了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无机碳)这两个含碳的指标,这将为本次调查中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碳库的核算、土壤固碳潜能的评估,以及推进土壤固碳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土壤固碳是实现碳中和与土壤健康的双赢解决方案。我们期待,在第三次土壤普查之后,中国能将土壤固碳作为农业固碳减排技术正式纳入官方文件,制定具体目标、明确的任务和行动方案。
  • 精准助力土壤三普之快速测定土壤中有机碳
    国务院于今年2月份发出第三次土壤普查的通知,其土壤普查理化性状检测指标中,就有机质项目的检测要求。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中动、植物的残体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主要成分为C和N的有机化合物;其含量将决定植物的生长发育,并且对土壤的养分结构、理化性状起着关键性作用。东北黑土地就由于其富含有机质而土壤肥沃,素有“谷物仓库”之称。目前,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方法多采用先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TOC),再乘以与有机质的换算系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所以需准确测试土壤中的有机碳。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一般分为燃烧氧化法和化学氧化法两类。Ø 化学氧化法——做样速度较慢(大于0.5h),受基体影响较大化学氧化法是较为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将土壤溶液中的有机碳氧化,再通过硫酸亚铁滴定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此类方法虽然所需设备较为简单,但是实际测试时却有较多不足:(1)需要试剂种类较多,操作步骤复杂,做样周期较长,往往需要半小时以上;(2)由于土壤中的基体非常复杂,且各个地方的土壤成分差异大,同计量的试剂对有机碳的氧化是否彻底,将会影响测定结果;(3)在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样品基体不同,也对其显色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造成数据不准,需根据样品再摸索掩蔽剂等条件。Ø 燃烧氧化法——做样3-4min即可出结果,不受基体影响燃烧氧化法方法是较新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称量后,加酸加热去除无机碳,后置于高温灼烧(1100℃左右)使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最后用仪器检测器测定产生的CO2值,并转换为TOC浓度。此方法有以下优势:(1)样品固体进样即可,制备流程少、做样简单、可操作性强;(2)做样速度快,固体样品进入仪器只需3-4min即可完成测试;(3)无需多种试剂,只需加酸即可,试剂损耗小;(4)不受样品基体影响,由于燃烧温度高,可更加充分地将有机碳氧化,所以无论什么样品基体,均可得到准确结果。以下为土壤有机质测定相关标准对比 :标准氧化方式检测原理试剂耗时NY/T 85-1998土壤有机质测定法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加热硫酸亚铁滴定重铬酸钾、硫酸、硫酸亚铁、邻菲啰啉0.5小时NY/T 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加热硫酸亚铁滴定重铬酸钾、硫酸、硫酸亚铁、邻菲啰啉0.5小时LY/T 1237-1999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加热硫酸亚铁滴定重铬酸钾、硫酸、硫酸亚铁、邻菲啰啉0.5小时HJ 658-2013 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氧燃烧—滴定法高温燃烧氢氧化钡吸收,草酸滴定氢氧化钡、草酸、酚酞、盐酸5小时HJ 615-2011 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加热分光光度法重铬酸钾,硫酸,硫酸汞8小时HJ 695-2014 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高温燃烧非分散红外法(NDIR)磷酸或盐酸3-4分钟德国耶拿可为您提供燃烧法测试土壤中TOC的全套解决方法:方案1:总有机碳分析仪multi N/C+ HT 1300采用燃烧法可直接测量土壤固体中的TOC含量,具有以下特点,保证实验的高效准确。可分析液体或固体样品… … … … … … … … … … … … … … … … … 软件切换,无需机械移动冷开机20分钟内即可工作,进样3-4min出结果… … … … 实验效率高直接称量于陶瓷舟中… … … … … … … … … … … … … … … … … … … 操作简便最高称样量达3g… … … … … … … … … … … … … … … … … … … … … 保证样品代表性燃烧温度可达1300℃ … … … … … … … … … … … … … … … … … … 充分氧化无需催化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耗材成本高聚焦NDIR检测器 … … … … … … … … … … … … … … … … … … … 抗干扰,宽范围方案2:元素分析仪multi EA 4000全自动固体TOC分析,可全参数分析TOC、TIC、TC参数。具备自动加酸处理等功能。应用实例:通过测定多种标准土验证方法准确性,测试结果均在质控范围内,且测试6次,RSD在0.76~6.29%。具体数据如下:标准品号平均值%RSD (n=6)%标准值相对误差%GBW073140.876.290.86% ± 0.1%1.2NST-62.190.862.2% ± 0.1%0.3GBW07416a0.720.760.73% ± 0.05%0.69GBW074591.280.991.27% ± 0.05%0.39注:multi N/C+ HT 1300方案测定通过以上数据可知,采用耶拿的快速燃烧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准确度、精密度等指标均符合土壤分析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为分析误差、污染和环境污染等弊端,消除了基体干扰对结果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可实现批量化分析。
  • 土壤修复专家探索中国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
    5月31日在京举行的“2012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论坛”上,约340名中国土壤专家及环保企业代表共同展示了最新的土壤修复技术方案,探讨重金属治理的评估、控制和产业政策问题。  这是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中国首次举办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大型学术研讨会,1月发生在广西柳州的镉污染给当地150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引发公众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忧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说,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公众对土壤污染的认识尚显不足 不同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不能降解,与土壤分离难度大 重金属不仅污染农田,还可渗入地下水和地表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料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王琪举例说,中国有70余家铬盐生产企业,半数以上采用有钙焙烧工艺,产渣量可能数倍于铬盐产量,对当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严重,2011年底至少有200万吨铬渣未得到有效处置。  土壤重金属修复指通过技术手段减低或固化受污土壤所含的汞、镉、铅、砷、铬等重金属。陈同斌团队研发的神奇植物蜈蚣草具超富集能力,可有效“吮吸”土壤中的砷,通过与甘蔗、桑树间作的方法,实现了土壤原地修复作业,并给当地农民带来一定收入。  与会的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环境研究者也提出了土壤重金属的生物修复解决办法,他们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孔隙大的特点,将秸秆经改良后用于吸附土壤中的镉,实现“以废治废”。  王琪认为,土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重金属处理流程的规范还未在产业领域形成统一认识。“例如固化技术可将重金属固化在土壤中,但有些企业将之视作固体废料简单填埋,这可能会造成新的污染风险。”王琪说。  此外,论坛也吸引了众多环境修复技术企业参加,企业代表均表示土地修复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为期2天的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