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能力

仪器信息网吸附能力专题为您整合吸附能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吸附能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吸附能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吸附能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吸附能力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吸附能力相关的耗材

  • 汞分析仪MI 吸附棒
    操作原理和特性 使用Sorb-Star的PBSE(聚合物棒吸附萃取)基于从不同样品基质中吸附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专为痕量分析开发 允许各种采样技术 物质类别:杀虫剂、多环芳烃、烷烃(C10至C24)、有机污染物、药物... 对具有高对数KOW值、高吸附体积的物质具有非常好的吸附/回收性能 Sorb-Star由非极性和高纯度聚合物固体材料组成 (L= 20毫米,D= 2毫米)具有非常高的吸附能力。吸附适用于非极性物质的任何样品基质。应用领域水的分析、味道和气味(饮用水、地表水、污水....) 饮料行业(软饮料和酒精饮料) 食品工业 风味和parfume分析(顶空富集)包装工业,纸板,... 药物筛选 辩论术
  • HiSorb吸附采样棒
    HiSorb™ 快速分析液体和固体中的挥发性有机物HiSorb™ 是具有创新性的采样系统,操作简便,可通过 TD-GC-MS 分析饮料和食品中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VOCs 和 SVOCs)。HiSorb 扩展了热脱附(热解析)的应用范围,其探头和附件非常适用于多种应用中痕量化合物识别,香气分析,质量控制和学术研究。HiSorb 适用范围HiSorb 可为使用热脱附的食品分析师扩大从液体中提取物质的能力。同时,可为顶空用户,SPME 或液体萃取用户所用,以加增样品识别能力。产品特点省时省力,降低成本 – PDMS(有机硅)探针性能可靠、可重复使用,能用于无人值守的样品制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每个样品的成本。样品制备更简便 – HiSorb 比溶剂萃取更方便快捷,还消除了溶剂消耗和废品处置的成本。提高化合物灵敏度 – 由于 PDMS 吸附剂的容量更大,HiSorb 的检测限比 SPME 更低,同时在 GC-MS 自动分析之前,产品可通过热脱附的电子制冷的预浓缩来提高灵敏度。运行样品多样 – HiSorb 可用于液体和固体样品的浸入式或顶空采样。易于集成 – HiSorb 与所有主流的、使用行业标准吸附管的 TD-GC-MS 分析兼容。主要应用饮料 – 包括茶,咖啡,果汁,葡萄酒,烈酒和牛奶的气味分析。水 – 包括检测饮用水中的臭味和水道污染物。食品 – 包括乳制品,水果、蔬菜,干货等。更多信息请参考:https://markes.com.cn/玛珂思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徐汇区桂箐路7号1号楼联系电话:+86 21 5465 1216
  • D101大孔树脂吸附柱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是苯乙烯型非极性共聚体,适用范围比较广谱。对于不带极性的有机化合物,普遍吸附能力强,特别对皂甙类分离,纯化效果尤佳,对黄酮类也很适宜,例如:人参皂甙、三七皂甙、薯蓣皂甙、银杏黄酮等。

吸附能力相关的仪器

  • 鑫佰利公司采用纯物理吸附法去除COD类物质的分离技术,是通过多种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如特种树脂、活性炭等的组合使用,吸附脱除高浓度废水的COD,尤其是含有生物毒性的化学类物质,如氯仿,苯酚,甲苯,硝基苯等。从而实现高浓废水的物理法处理或作为生化工艺的预处理。所使用的吸附剂可通过再生恢复后重复使用。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工行业废水处理、焦化废水处理,以及煤化工行业RO浓水处理。使用该技术:● 可将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高盐高浓废水的COD和盐进行分离,实现COD物质和盐类物质分别处理● 可用于膜法中水回用的浓水处理● 可对含有生物毒性的化学物质废水进行生化前的降毒预处理● 可将生化后COD仍然不能达标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达标排放● 可将抗生素发酵工业中抗生素结晶母液中的产品回收,从而提高了平均总收率,同时,回收的产品具有纯度高的特点
    留言咨询
  • 1. PharmPrepTM P吸附剂PharmPrepTM P吸附剂是默克的硅胶吸附系列的最新产品。其颗粒为完美的球形,有10 µm和20 µm两种粒径。这些新型吸附剂的孔径为10 nm,非常适合用于短肽(如胰岛素)和其他生物制药、制药API(如抗生素和荷尔蒙)的纯化步骤。这种高孔隙度硅石以喷雾干燥方式生产,各批纯化质量始终如一,确保优异的质量标准和遵从法规。 PharmPrepTM P吸附剂的优势在于:高效生产纯化短肽;优异的高载量能力和选择性;高比表面积;在多次柱充填后,纯化表现依然保有优异的再现性;机械稳定性高,因而寿命长;优异的化学稳定性。2. LiChroprep® 吸附剂在提纯高附加值化合物的科研、中试和生产中,制备层析工艺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制备层析纯化应用领域,不规则的吸附剂被认为是有效和经济的选择。LiChroprep® 硅胶吸附剂,具有多孔性和不规则的特点,分为15-25 µm、25-40 µm和40-63 µm粒径范围,表现了良好的分离性能和足够的稳定性,且拥有非常高的性价比。3. 硅胶60填料用于液相柱层析。所有吸附剂均采用相同原料,保证了填料一致的选择性,显著节约了工艺放大的时间和工作量。4. 氧化铝90填料用于制备液相柱层析。由于标准氧化铝的吸附性弱于硅胶填料,适用于特别限定的pH范围。所有吸附剂均采用相同原料,保证了填料一致的选择性,显著节约了工艺放大的时间和工作量。 更多信息,e.g., 详细参数列表等,可参见本页面核心参数 – 样本下载中的资料手册。
    留言咨询
  • VSTARTM全自动蒸汽吸附分析仪概览 VSTARTM全自动蒸汽吸附分析仪是安东帕康塔精密吸附分析仪产品线中的一颗新星!超越水吸附应用,VSTARTM可以使用多种有机蒸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提供全自动蒸汽吸附分析。从汽源到样品的大范围歧管温度精细控制,排除了被吸附物质局部冷凝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最准确的分析进程.独有特点1、 真空体积法原理:典型分析时间仅为重量法的1/2。2、 广泛的蒸汽通用性:被吸附物质可以是极性或非极性有机物(饱和的,不饱和的和芳香族)、醇、胺、水等等。3、 温度均一:歧管和蒸汽源舱室为单一的恒温控制。4、 宽范围的温度:歧管和蒸汽源温度可从 40°C 到 110°C.范围选择。5、 灵活的模块式通量组合:你可以选择 1 个分析站,对高通量需求的实验室也可以最多选择 4 站独立分析。6、 独立的样品温度:每个样品站可保持不同的温度(需要多个循环浴恒温器)或在同一温度下运行(共用一个循环浴恒温器)。7、具有高灵敏度的宽温度范围:从–20°C 到 100° C 为标准循环温度控制,稳定性±0.01°C;可选扩展温度范围:–40°C 到 100°C,和/或,温度稳定性±0.005°C。8、 热梯度小:样品管夹套体积小,因此热梯度较小,即使四个站共用一个循 环浴恒温器时也是这样。9、 死体积小,同时平衡:每个样品分析站都有独立压力传感器以减少死体积, 并且所有分析站可以同时达成吸附平衡。10、 高真空操作:若选配涡轮分子泵,为增加高真空测量精度,可选配 1torr 或 10torr 压力传感器以进行低压测量。11、 节省空间的设计:外观设计简洁,节约宝贵的实验台空间。12、 真空泵保护:在仪器右侧集成的保护冷阱可防止蒸汽进入真空泵,降低抽空效率。13、 敏感样品的保护:提供隔离阀。当样 品从脱气站转移到分析站时,它可以保护敏 感的或吸水的样品。14、 灵活的软件接口: 基于 Windows平台的强大软件提供了一个灵活的以太网接 口,用于实验设置,控制仪器功能,并显示 数据。包括用于数据处理和显示的经典的和 现代的模型。15、 易于安装:该系统提供完整的配置和 运行准备,包括真空泵、循环浴恒温器、连 接管路、样品管等等所有附件。应用 材料对于水蒸汽吸附的研究可对材料科学、药物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VSTARTM能够为各种 材料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并且可靠的获取水吸附等温线的方法。但不仅限于此,VSTARTM也可以测量多种有机物蒸 汽的吸附等温线,可使研究者洞察材料对有机物蒸汽的耐受性、作为存储或吸收有机物蒸汽吸附剂的活力、以及材 料化学性质的信息。 材料科学使用VSTARTM 蒸汽吸附分析仪能够快速并准确地确定材料的疏水性和对其他蒸汽的亲和性。 重量分析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但因为重量法需要载气,所以被吸附物质的扩散受到 了载气存在的限制,需要至少几天甚至是几周才能得到结果。与重量法不同,VSTAR™ 能够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平衡过程,获取结果只需几小时。再加上同时分析四个样品的能力,这不仅为材料科学家提供 了无与伦比的分析通量,也为在同一条件下比较材料与参考样品之间的差别提供了分析环境和手段。食品开发加工食品的优化配方意味着一个成功产品和一个不成功产品的差异:成功的产品口味好,上架周 期长;不成功的产品则会有异味,很快变质。出厂产品和原材料的蒸汽吸附测量可以在各种配方 的有效性方面提供宝贵的见解。药物活性药物原料和赋形剂在各种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评估是用重量分析方法模拟实际存储和使用条 件进行的常规测量。采用真空-体积分析方法的VSTARTM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得到同样的结果。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在不同的粘土或水泥配方中的简单试验和误差。现代的建筑 材料,无论是砌体还是复合材料,都是为特定的优化而开发和应用的。VSTARTM可以提供用于评估的耐水性和耐溶剂和其他有机材料的各种配方的信息。VSTARTM可以为极性和非极性有机 材料如涂料和密封剂等的疏水性及对建筑材料表面化学的影响提供评估各种配方的信息。
    留言咨询

吸附能力相关的试剂

吸附能力相关的方案

吸附能力相关的论坛

  • 【求助】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测试

    请教各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怎样测试。我主要是想测试两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哪一种更好。我以前的方法是将活性炭放到墨水里面,静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墨水的颜色变化。但是,我感觉这种方法太麻烦了。想请教各位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快速的方法测试两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 硅酸镁吸附能力评价

    硅酸镁吸附能力评价

    HJ 834-2017中提到可以用月桂酸值评价硅酸镁吸附能力,也给了步骤,但是里面没有提及月桂酸溶液的浓度,请问有知道的吗?[img=,690,44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141351184747_6791_3978424_3.png!w690x441.jpg[/img]

吸附能力相关的资料

吸附能力相关的资讯

  • 关于物理吸附行业“吸附速度”与“吸附速率”的区别
    在物理吸附行业,经常有不少学生、老师甚至业内的专家,不确定自己要测试的物理量该叫“吸附速度、脱附速度、解吸速度”还是“吸附速率、脱附速率、解吸速率”;不少硕士、博士论文中,甚至较专业的一些技术文章,也经常出现不统一的叫法。由于“速度”相对“速率”偏口语化,”速率“比”速度“更显“学术”,因此经常发现不少专业的人,把本该叫“吸附速度、脱附速度、解吸速度”等的参数,叫成了“吸附速率、脱附速率、解吸速率”。要搞清楚到底该叫“吸附速度”还是“吸附速率”,首先要搞清楚“速度”和“速率”的区别。速度为矢量,有方向和大小;速率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举例说明:对于位于边长为100m的等边三角形3个角的A、B、C 3点,某物体以匀速10m/秒的速度大小从A经C到达B点,耗时20秒;对于这个情况,该物体从A到B的速度为5m/秒,整个过程其移动速率为10m/秒。再例如,对于悬浮于气体中一个做布朗运动的气体分子或灰尘,其不规则运动的即时速度大小或速率是很大的,但是,在我们我们讨论其从A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时,我们是用AB的直线距离除以时间来表示,而速率就不需要考虑其方向性,“只看大小”。在我们讨论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的物理吸附现象中,由于吸附和脱附时同时并存发生的两种现象。大家都知道,当处于吸附平衡状态,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都不是零,只是相等,但吸附速度和脱附速度是零。再比如,对于其它所有条件都相同只是温度不同的两个吸附平衡状态下,温度高的状态的吸附速率或脱附速率有可能相对温度低的都大,但是吸附速度或脱附速度都是零。“吸附速率”或“脱附速率”,更多的偏向于表征吸附质分子单纯聚集于吸附剂表面或单纯离开固体表面的速度大小;而“吸附速度”或“脱附速度”,则更多的偏向于表征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差造成的“净聚集”或“净离开”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质的量,由于有“方向性”,偏向于表征“效果”。在目前市面的大多数涉及“吸附速度、解吸速度”测试的仪器,测试的其实是一段时间内吸附剂表面吸附质的增加量或减少量,那么,此类仪器就应该叫做吸附速度测试仪或解吸速度测试仪是更恰当的,而不应该叫做吸附速率测试仪或解吸速率测试仪、分析仪等,因为其分析的不是“速率大小”。其实,关于类似这些“专有”名词或概念的普及,主要一方面来自课本,也有不小一部分来自于相关商家或研究单位。假若理解不对的人过多,且一时没有权威单位给予纠正和说明时,商家就有可能从商业利益出发,跟随“潮流”而“被迫”舍弃“严谨”;像“吸附速度”这个词,可能不少国内外商家其实是明白应该怎么个叫法,但是从商业角度考虑,为了更好的可接受性和被认识被发现,而跟随大众。尤其在网络搜索占主要推广方式的当下,这种情况更明显。不少通俗易懂但又不严谨的词语,就是这么产生的。贝士德仪器作为从事气体吸附、蒸汽吸附类分析仪器的制造商和研究单位,有责任给出科学的说明,并倡导正确使用“吸附速度”和“吸附速率”等此类名词。
  • 物理吸附检测方法分类大全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554eae64-8ff0-4d72-ab23-5ceee57b8ef8.jpg" title="123.jpg" alt="123.jpg" width="180" height="198"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float: right width: 180px height: 198px " border="0" vspace="0"/吸附,是在界面层中的组分的浓度与它们在体相中的浓度不同的界面现象;物理吸附,通常是指气体或蒸汽在固体界面的吸附。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吸附于固体表面的气体/蒸汽分子,不与固体产生化学反应,吸附热小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吸附速度/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物理吸附分析方法有单组气体/蒸汽分吸附、多组分气体/蒸汽选择性竞争吸附、低压段吸附、高压气体吸附等(详细分类见下条)。/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物理吸附分析方法常被应用于催化剂、吸附剂等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分析、孔容孔径分析、气体吸附能力评价、蒸汽吸附能力评价、多组分选择性竞争吸/span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a3caaf5d-8f20-43af-b5fe-fc999b763b94.jpg" title="2.jpg" alt="2.jpg" width="250" height="82" border="0" vspace="0"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2px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0px height: 82px float: left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附评价等分析内容,具体领域如工业催化领域的催化剂性能检测、气体净化提纯的吸附剂评价、氢气甲烷的高压吸附存储等领域。/span物理吸附仪为采用物理吸附现象、原理来进行材料表面特性分析表征的仪器。物理吸附仪的原理和类型,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材料、原理、压力范围、吸附质种类等而不同,下文对物理吸附分析方法的分类介绍,基本也适用于物理吸附仪的分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按照如下三种分类方法,对物理吸附进行分类,由该分类图表可清晰的对物理吸附分析方法有总体的框架性的了解,是物理吸附的入门级基础知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物理吸附分类方法一:根据吸附质类型分类/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9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88ae3670-c353-47a9-a4ce-d29bab432ab1.jpg" title="3.jpg" alt="3.jpg" width="500" height="29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物理吸附分类方法二:根据吸附质定量方式分类/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4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a2d24a38-06fc-45a6-a32d-9519649b7e53.jpg" title="4.jpg" alt="4.jpg" width="500" height="340" border="0" vspace="0"//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物理吸附分类方法三:根据测试内容或数据分析理论分类/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5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31898eb8-8b30-4539-9f56-87ebfa58a0e8.jpg" title="5.jpg" alt="5.jpg" width="500" height="35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以上物理吸附的三种分类方式,基本涵盖了目前国际上物理吸附分析方法的全部内容,也是目前已经普及应用的物理吸附仪的功能涉及范围。了解清楚并掌握该三种分类方法中的各种物理吸附分析方法的原理、特征、优劣势与适用范围,是正确应用物理吸附这种分析方法进行材料表征的基础,是让物理吸附这种分析方法服务与科研和工业生产过程的关键。/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作者:柳剑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注:本文由贝士德供稿,不代表仪器信息网本网观点)/p
  • 吸附等温线及典型吸附理论浅析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编者按:/strong本文对气体吸附研究中最常用到的概念——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科普和分类,并对Langmuir吸附等温理论、BET理论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深入浅出的专业文章即将到来,以飨读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吸附等温线小科普/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对于给定的固体-气体体系,在温度一定时,可以认为吸附作用势一定,这时候,吸附量是压力的函数,这个关系叫做吸附等温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状态多种多样,目前,把等温线分为六类,实际的各种吸附等温线大多是这六类等温线的不同组合。设固体表面与第一层(单分子层)吸附分子的吸附作用能为E1,第n层与第n+1层的作用能为E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I型等温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I-A型(E1 E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由于单分子层的吸附作用力很大,表面吸附位的反应活性高,属电子转移型吸附互相作用,这时候的吸附大多数不可逆,我们认为是化学吸附。在金属与氧气、金属与一氧化碳、金属与氢气的表面反应体系中常见,这种等温线是由Langmuir研究,所以也叫做Langmuir型。等温线如下图所示。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91952d99-a96e-444f-b86b-f98a78a8e437.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I-B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活性炭和沸石常呈现这种类型,这些固体具有微孔,外表面积比孔内表面积小很多。在相对压力较低时,吸附曲线迅速上升,发生微孔内吸附。如上图所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II型等温线(E1 E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这种类型的等温线一般为非多孔性固体表面发生多分子层吸附,比如非多孔性金属氧化物粒子吸附氮气或者水蒸气,此外,发生亲液性表面相互作用时也为此类型。在相对压力约为0.3时,第一层吸附大致完成,随着相对压力增大,开始形成第二层,在饱和蒸气压时,吸附层数无限大。Brunauer、Emmet和Teller从理论导出这种等温线,故这种类型的等温线也被称作BET等温线。/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11476386-c8ca-4d9f-a9b2-bd2c87e56d2c.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III型等温线(E1 E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憎液性表面发生多分子层吸附,或者固体和吸附质的吸附相互作用小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呈现这种类型。比如,水蒸气在石墨表面上吸附,或者,水蒸气在进行过憎水处理的非多孔性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因此,这种吸附在低压区的吸附量较少,相对压力越大,吸附量越多。如下图。/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931c7ce4-fbdd-4933-bf7a-3a53890d9de5.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4)IV型等温线(E1 E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氮气、有机蒸汽和水蒸气在硅胶上吸附属于这一类型。在相对压力约为0.4时,吸附质发生毛细凝聚,等温线迅速上升,脱附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不重合,脱附等温线在吸附等温线的上方,产生吸附滞后,形成一个“吸附滞后环”。在相对压力较大时,由于中孔内的吸附已经结束,吸附只在外表面上发生,曲线平坦,在相对压力接近1时,在大孔上吸附,曲线上升。/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555414b-be52-465d-9be6-977a773a7321.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5)V型等温线(E1 E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发生在多孔固体上,表面相互作用同III型,例如水蒸气在活性炭或憎水化处理过的硅胶上的吸附。/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2900e13b-5186-4bfc-90dc-13e79adb4bdd.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6)VI型等温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这种类型的等温线又称为阶梯型等温线。非极性的吸附质在化学性质均匀的非多孔固体上吸附时较为常见。如将炭在2700℃以上进行石墨化处理后,再吸附氮气、氩气、氪气。这种阶梯型等温线是先形成第一层二维有序的分子层后,再吸附第二层,第二层显然受第一层的影响,因此成为阶梯型。/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2f1b1b14-d591-4786-98e0-0eef916902cd.jpg" title="6.jpg" alt="6.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典型吸附理论浅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不同的固体表面与吸附质组合得到各种不同的吸附等温线,这些等温线的形状反映了固体表面结构、孔结构和固体-吸附质的相互作用,通过解析这些等温线就能知道吸附相互作用和表征固体表面。对于常见的等温线,提出许多吸附相互作用的理论。下面仅介绍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angmuir方程是常用的吸附等温线方程之一,是由物理化学家朗格缪尔于1916年根据分子运动理论和一些假定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存在向外的剩余价力,可以吸附分子,吸附位可以均匀的分布在整个表面,但是只是吸附在表面的特定位置,称之为特异吸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如下式:/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81e08f48-a1ad-4e98-9589-7ca91cac2197.jpg" title="a.png" alt="a.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其中,P为氮气压力、V为实际吸附量、Vm为单层饱和吸附量、b为与吸附热相关的常数。在不同的氮气压力P下测出氮气的实际吸附量V,用Langmuir方程作图得到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斜率的倒数即为单层吸附量Vm,进而计算出比表面,称为Langmuir比表面,Langmuir比表面对于微孔具有重要的意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布鲁诺(Brunauer)、埃麦特(Emmet)和泰勒(Teller)于1938年在Langmuir方程基础上提出的描述多分子层吸附理论,通过对气体吸附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推出氮吸附量随氮气分压而变的BET方程:/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4e4e5d7-cb69-473d-84f0-ceda0cf74951.jpg" title="b.png" alt="b.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分析得出,P/P0在0.05~0.35范围中,BET是一个线性方程,该直线的斜率与截距之和的倒数是单层饱和吸附量,从而算出比表面积。通过BET方程求出比表面积成为目前国际通用的方法,被称为BET比表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根据材料不同,特别是微孔材料,由于在很低的压力下就完成了单层吸附,因此,BET方程的线性范围会向低压方向移动。对于孔径极小的分子筛,线性范围应取0.005~0.01;微孔材料的线性范围应取0.005~0.1;介、微孔复合材料线性范围应取0.01~0.2;介孔、大孔材料的线性范围取0.05~0.35。但是根据实际材料的不同,线性范围的取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BET直线的线性良好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微孔材料,更接近于单层吸附的特征,Langmuir比表面值应具有更大的参考意义。/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作者:精微高博/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本文由精微高博团队供稿,不代表仪器信息网本网观点)/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