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关系

仪器信息网依赖关系专题为您整合依赖关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依赖关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依赖关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依赖关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依赖关系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依赖关系相关的耗材

  • 合金CdS/ZnS量子点(CdS/ZnS QDs)
    光学性能对粒子尺寸的依赖性是量子点独特的和最具吸引力的功能。例如,通过控制粒子的大小,CdSe量子点的发射光波长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连续可调。然而,二元素量子点,如CdSe量子点,有两个缺点。第一,其表面缺陷形成表面陷阱态,使发光效率和稳定性降低。通过在量子点表面包附ZnS,形成Core-shell结构可以降低面缺陷,但CdSe和ZnS晶格失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光效率和光学稳定性。第二,量子点的消光系数同粒子的体积成正比例关系。标记6nm(红光)CdSe量子点的物质发射光强度是2nm(绿光)量子点的三十倍,这会引起检测灵敏度的差异。不同于二元素量子点,梯度合金CdS/ZnS量子点, 在发光核和ZnS壳中加入三元合金过渡组分,因而带来了以下几个优点:1、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组成控制其光学性能,制备体积一致但发光频率不同的量子点,从而降低由于应用不同颜色量子点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上的差异;2、合金量子点晶格力度强,性能稳定;3、实现晶格的逐步过渡,有效降低量子点晶格缺陷造成的内部压力,从而使量子点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 发射峰:400-460 nm半峰宽:25 nm量子产率:75%表面基团:十八胺(或客户指定配体)溶剂:甲苯(或客户指定溶剂)我们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表面基团、溶剂、浓度、400-460nm间任一发射波长的GA_CdS/ZnS 量子点。由于此款产品为定制款,标价为参考价,具体价格请联系在线客服发射峰 & 吸收峰TEM测试图
  • 合金CdSe/ZnS量子点(CdSe/ZnS QDs)
    光学性能对粒子尺寸的依赖性是量子点独特的和具吸引力的功能。例如,通过控制粒子的大小,CdSe量子点的发射光波长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连续可调。然而,二元素量子点,如CdSe量子点,有两个缺点。第一,其表面缺陷形成表面陷阱态,使发光效率和稳定性降低。通过在量子点表面包附ZnS,形成Core-shell结构可以降低面缺陷,但CdSe和ZnS晶格失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光效率和光学稳定性。第二,量子点的消光系数同粒子的体积成正比例关系。标记6nm(红光)CdSe量子点的物质发射光强度是2nm(绿光)量子点的三十倍,这会引起检测灵敏度的差异。不同于二元素量子点,梯度合金CdSe量子点, 在发光核和ZnS壳中加入三元合金过渡组分,因而带来了以下几个优点:1、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组成控制其光学性能,制备体积一致但发光频率不同的量子点,从而降低由于应用不同颜色量子点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上的差异;2、合金量子点晶格力度强,性能稳定;3、实现晶格的逐步过渡,有效降低量子点晶格缺陷造成的内部压力,从而使量子点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 发射峰:460-650 nm半峰宽:30 nm量子产率:85 %表面基团:十八胺(或客户指定配体)溶剂:甲苯(或客户指定溶剂)我们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表面基团、溶剂、浓度、500-650nm间任一发射波长的GA_CdSe /ZnS量子点。由于此款产品为定制款,标价为参考价,具体价格请联系在线客服发射峰 & 吸收峰TEM测试图
  • 高速电光Q开关
    这套高速电光Q开关系统采用最为先进的高压MOSFET技术和高速Q开关。高速电光Q开关系统专业为调Q、腔倒空、脉冲选取、脉冲拾取、种子注入和斩波等应用而设计。通过选择不同的普克尔盒,高速电光Q开关系统工作光谱范围可达250nm-1300nm.该Q开关长期以来在全球的激光市场销量遥远领先,在中国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大量广泛使用。自包含高压Q开关驱动电源配备普克盒安装架高可靠性,超小尺寸=3ns的光学上升时间 光学或电学触发重复频率高达1000ppsEMI/RFI屏蔽外壳这套高速电光Q开关系统的独具特色在于它具有一个带有自备高压Q开关驱动电源的高压脉冲模块,仅仅需要24V直流电就可以工作,并提供交流到24V直流电的转换器方便大家使用。高速电光Q开关系统具有内置微型电位器,使用该电位器可以方便地把电压调到说需要的数值。而高速电光Q开关系统配备的高压脉冲模块仅仅需要普通的TTL信号就能触发,标准的高压脉冲模块可以给出1000Hz的高压脉冲。高速电光Q开关系统和Q开关驱动电源所有硬件都采用了EMI/RFI屏蔽外壳安装,以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这套系统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脉冲从0到HV高压工作水平时,没有静态直流高压,这种特色避免了KD*P晶体在直流电压工作下的累积离子迁移所造成的损害。这套高速电光Q开关系统免去了烦琐的光路准直,它直接固定于精密的光学机械上,直接安装使用即可。其中,高速Q开关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而选配,如果用于已经有了普克尔盒,就直接订购高压模块即可使用。领先的进口精密激光光学器件旗舰型服务商--孚光精仪!

依赖关系相关的仪器

  • 仪器简介:采用TurboCorr数字相关器,通过动态光散射的方法可以测量小至1nm的纳米颗粒分布情况,通过静态光散射的方法可测量高分子材料的Zimm、Berry、Debye曲线、分子量、均方根回旋半径及第二维里系数。经国内外众多顶级实验室使用,证明BI-200SM是研究聚合物、胶束、微乳液以及复杂溶液等体系最理想的测试仪器。技术参数:1.粒度范围:1nm-6um2.分子量范围:500~109Dalton3.分子大小范围:10~1000nm4.角度范围:8-162° ,± 0.01° 5.温控范围:-20 ~ 80℃(选件-20 ~ 150℃),± 0.1℃6.滤光片轮:632.8nm, 532nm, 514.5nm,488nm7.孔径轮:100 um,200 um,400um,1 mm,2 mm,3mm主要功能:1.动态光散射(DLS)功能 动态光散射又被称为光子相关谱法(PCS)或者准弹性光散射法,该方法使用自相关方程,自相关方程中包含了悬浮颗粒或者溶液中高分子的扩散系数的平均值及其分布等信息。从扩散系数的分布中可以得到:1)粒度大小及其分布2) 其它动力学参数2.静态光散射(SLS)功能: 对于悬浮于液体中的颗粒,利用Mie散射形成光强与角度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到颗粒粒度大小与形状的信息。 对于高分子溶液,光强与角度、浓度形成的依赖关系(即浓度依赖性与角度依赖性),利用Zimm图(或其他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以下参数:1)Mw绝对重均分子量2)Rg均方根回旋半径或均方末端矩3)A2第二维里系数主要应用:高分子特性研究(以动静态、静态光散射原理为基础)一、囊泡及脂质体 微胶囊技术在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如药物、染料、纳米微粒和活细胞等都可以被包埋形成多种不同功能的微胶囊。利用动静态光散射表征技术,可以对微胶囊的几何形状、粒径大小和分子量大小进行表征,进而人为对微胶囊的囊壁组成和结构进行精确的控制与调控,从而调控微胶囊的各种性能。二、胶束的研究 胶束的大小、结构、温敏性、pH值敏感度等决定着胶束的性能及应用前景。而胶束体系DLS测量时具有明显的角度和浓度依赖性,将不同角度和不同浓度的DLS数据外推才能得到准确的扩散系数D0。三、聚电解质共聚物的研究 聚电解质具有高分子溶液的特性,例如粘度、渗透压和光散射等。由于它带有电荷,并且这三方面的性质又不同于一般的高分子。在光散射测量方面,通常把聚电解质溶解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再在不同角度下测量样品光强,从来评价样品是否已被屏蔽掉库伦力影响。四、体系聚集与生长 由于体系的变化可以通过粒度、光强、扩散系数、相关曲线等的变化加以表征,所以通常我们可以用光散射的方法来表征,从而得到体系的聚集、解离以及生长等信息。如在蛋白质晶体生长过程中,连续采集其光散射信号,通过对其光强、粒度、扩散系数及相关曲线等变化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了解蛋白质晶体生长的情况及其性能变化的情况。如外加温控设备可以进一步研究体系的相变温度等溶液行为。五、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表征 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如PAM、烯烃等)因其具有极高的粘度性,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GPC与光散射联用技术,粘度法等)难以保证准确性,而采用特殊匹配液池设计的广角光散射仪完全避免了管路堵塞、杂散光影响等问题,成为此类样品测量最适合的仪器。六、自组装影响组装体系稳定性的因素有:分子识别、组分、溶剂、温度及热力学平衡状况。而通过测定组装体系的扩散系数、粒径、分子量、均方根回旋半径,第二维利系数等变化,可以方便地表征自组装体系的这些性能。七、DLS和SLS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以下表征:1)微乳液2)液晶3)本体聚合物及晶体转变4)复杂聚合物与胶体体系蛋5)白质和DNA
    留言咨询
  • 市场上最精确的纳米划痕测试仪主要特点施加较小的载荷时具有极快的响应时间纳米划痕测试仪带有载荷传感器,采用双悬臂梁用于施加载荷,以及压电式驱动器用于对施加的载荷快速响应。这一设计理念还修正了在划痕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事件(例如出现裂纹和故障、缺陷或样品不平整)而导致的测量结果偏差。适用于弹性恢复研究的专利真实划痕位移测量在划痕之前、过程和之后,位移传感器 (Dz) 一直记录样品的表面的轮廓。这让您可以在划痕过程中或之后评估针尖的位移量,从而可以评估材料的弹性、塑性和粘弹性能(专利:US 6520004)不打折扣:施加任何微牛级的载荷闭环主动力反馈系统可在 1 μN 以下进行更精确的纳米划痕测试。纳米划痕测试仪包含一个 传感器测量载荷,可以直接反馈给法向载荷驱动器。这确保施加的载荷就是用户设置的载荷。高质量光学成像带“跟踪聚焦”功能集成显微镜包括配置高质量物镜的转塔和 USB 照相机。划痕成像时,能轻松将放大倍数从 x200 转换为 x4000,实现在低放大倍数和高放大倍数自由切换从而更好地对样品进行评估。“跟踪聚焦”功能可以进行将多个划痕的 Z 样品台自动聚焦到正确位置。划痕后可用多次后扫描模式评估弹性性能划痕后,您可以在软件中用时间增量定义无限次后扫描测量残余位移。这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将让您进一步了解表面变形性能与时间的依赖关系。技术指标施加的载荷分辨率0.01 μN最大载荷1000 mN本底噪音0.1 [rms] [μN]*摩擦力分辨率0.3 μN最大摩擦力1000 mN位移分辨率0.3 nm最大位移600 μm本底噪音1.5 [rms] [nm]*速度速度从 0.4 mm/min 到 600 mm/min*理想实验室条件下规定的本底噪音值,并使用减震台。
    留言咨询
  • MDPpicts 温度依赖的光感应电流瞬态图谱检测Microwave Detected Photo Induced Current Transient Spectroscopy 微波探测的光感应电流瞬态图谱检测,非接触且无损伤,用于温度依赖的少数载流子寿命测量以及半导体的界面陷阱和体陷阱能级的电性能表征。 应用行业:半导体材料基础研究与开发 灵敏度:对电子缺陷表征的 灵敏度图1. 与温度有关的载流子发射瞬态 温度范围:液氮(77k)至500k。可选:液氦(4k)或更高温度衰变常数范围:20纳秒到几毫秒污染测定:测量基础的陷阱能级:陷阱的活化能和俘获截面,基于温度和注入的寿命测定重复性: 99.5%,测量时间: 60分钟。液氮消耗:2升/次弹性:可从不同波长(从365nm到1480nm)选择不同种类的材料可访问性:基于IP的系统允许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远程操作和技术支持从Arrhenius斜率(图3)可以确定活化能。利用这种新型的商用MDPpicts设备,可以在20~500k范围内测量温度依赖性的光电导瞬态。在过去,Si, GaAs, InP, SiC和更多的半导体已经成功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研究。 图2. 不同ID的评价 图3.Arrhenius曲线图 图4. 不同温度的Cz-Si晶圆片的MD-PICTS图谱
    留言咨询

依赖关系相关的试剂

依赖关系相关的方案

  • 原油的流动性及温度依赖性
    原油是一种多组分复合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原油及其衍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全球需求的增加,原油的开采变得越来越困难。原油的流变性能是其开采和储运过程中非常重要参数。例如,某温度下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则直接影响其各种应用, 比如储存及运输稳定性。其温度依赖性则直接关系到不同条件下的运输过程。快速,便捷,深入的研究原油的流变行为对原油输送工艺设计,节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原油的流动性及温度依赖性
    原油是一种多组分复合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原油及其衍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全球需求的增加,原油的开采变得越来越困难。原油的流变性能是其开采和储运过程中非常重要参数。例如,某温度下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则直接影响其各种应用, 比如储存及运输稳定性。其温度依赖性则直接关系到不同条件下的运输过程。快速,便捷,深入的研究原油的流变行为对原油输送工艺设计,节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从根系垂向分布认识地下水依赖型植物的干旱适应性
    根系垂向分布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由于对植物细根垂向分布状况及其与环境因素复杂相互作用关系仍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植被动态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两种干旱区河岸带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为对象,通过对根系剖面和根系分布数据文献收集整理,并结合根系与环境要素关系等方面,探讨和解析了干旱区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柽柳和胡杨两种植物根系具有强向水性(依赖地下水)和灵活的水分利用策略,使得它们可以在极端干旱环境中生存。根系分布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种植物发育环境的不同,即柽柳相比胡杨拥有更高的根系可塑性,使其具有更高效的水分利用,从而保证了其在更加复杂多样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下生存。地下水依赖型植物根系剖面形态差异大,反映了其具有较强的根系适应能力,从而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和较强的生态韧性。因此,在地球系统模式中,亟需发展基于物理过程的根系动态方案,以克服当前模型普遍存在对植物根系塑性刻画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响应预测能力。

依赖关系相关的论坛

  • 期刊编辑有多依赖查重软件?

    来源:科学网 作者:Editage意得辑 我投了一篇稿件,因为查重结果有60%,被期刊直接给拒了。可是我的文章都是些技术用语,没法替换,期刊真的就这么完全依赖查重软件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剽窃被视为发表文献完整性的最大威胁之一,而最近因为剽窃在撤稿的原因比例增加不少,所以期刊对收到的轮文是否有剽窃行为变得更加警觉。查重软件有效帮助减少重复发表的几率,也提高文献的质量,不过完全依赖查重软件可能会阻碍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像是高度技术性的文章跟专有名词,查重软件就无法精确检查出来。这个问题在最近由COPE(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出版道德委员会)委托、浙江大学学报的作者Zhang Y与Jia X执行的一项研究中提及。作者对英语和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期刊编辑进行了一项严格的调查,了解他们是怎么使用iThenticate发行的查重软件CrossCheck,我将该研究发现的重点列出如下。在219份回应里,有42%的人将CrossCheck运用在投稿过程中,但问到对其的依赖程度时,大多数(66%)的编辑表示他们是将CrossCheck报告与编辑部评估/同行评审意见合并使用,而少部分的人(20%)表示他们只采信软件报告,并将百分比过高的论文直接拒绝;另一小部分的编辑(10%)说他们会针对有剽窃嫌疑的部分征询同行评审的意见,极少数的人(4%)会要求作者进行解释。总的而言,编辑无法接受查重结果大于50%的稿件并倾向做出“拒绝”的决定。再者,大部分的编辑不接受直接复制贴上内容,应加以改写并注明引用来源,不过,有些编辑能够容忍在学术论文的材料与方法章节里有一些内容是复制贴上,因为这个部分通常包含技术用语且这些写法没有办法做太大的改变。回答你的问题:看似许多期刊编辑知道查重软件的限制并慎重的使用它,也会向作者或同行评审员咨询,甚至,他们似乎也注意到有时候改写是很困难的,所以也能容许这些论文。尽管如此,有些期刊编辑过度依赖软件并直接拒绝百分比过高的稿件是不争的事实。像上面提到的调查以及其他的教育活动能够帮助期刊标准化这个项目。我会建议作者在投稿前先用查重软件检查一遍,相近指数超过50%以上的话就要特别小心,如果重复的内容主要是在材料与方法章节或是无法改写的技术内容的话,可以尝试在说明信(cover letter)中说明。以你目前的情来说下,我建议把与文献重复的内容再看一次,并尽可能改写,可以向外籍同事咨询过或使用语言润色公司服务,确保所有的引用都如实标出。或许你也可以写邮件向期刊编辑解释为何哪一部分被查重标出并请求重新考虑拒稿决定,别忘了重申你研究的创新性与其对既有文献的贡献。

  • 不要依赖咖啡

    很多人认为喝咖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习惯性依赖咖啡,实际上,它仅能使我们达到正常状态下的效率。而一旦不喝咖啡,我们的工作效率反而会变得更低。这不是很荒唐吗?Michael Singer在《不受束缚的精神》里说到:“你的能量应来自内心,而非外界”。其科学依据切实且无可争议:每天的内在动机都可将外在动机摧毁。除动机外,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比咖啡提供更多的能量。用整体的眼光对待生活是很重要的,错误的摄入必然带来不理想的结果。尝试停止喝咖啡,看看会发生什么。为了避免戒断性头痛(这种头痛基本上等同于安慰剂的作用)你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咖啡(相当于用了另一种安慰剂)。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不喝咖啡,工作效率跟以前也没有多大区别。

依赖关系相关的资料

依赖关系相关的资讯

  • 我国科研仪器进口依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科研仪器是科研所必需的物质资源,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先行基础和必要前提。我国每年花费大量经费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先进精密仪器几乎都是进口。本文探讨了科研仪器进口依赖对科研事业的影响,从环境视角分析了我国科研仪器进口依赖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科研仪器存在一定的进口依赖,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化环境的缺失,主要包括人才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对此,应加快布局科研仪器研制人才战略,构建鼓励科研仪器自主研制的基础制度体系,搭建全国科研仪器供需对接平台,着力营造科研仪器“研制用”国产化文化环境。关键词:科研仪器进口依赖;风险;环境缺失科研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其自主创新关系到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先进的实验条件是在短时间内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科研仪器的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学研究的探索方向,如天文望远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研制都促成了相关学科研究的革命。没有前沿高精度的科研仪器,科学实验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原始数据,更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据统计,诺贝尔奖自然科学获奖项目中有70%以上奖项的科研成果都依托高端科研仪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在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科研仪器长期依赖进口,每年花费大量经费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各类科研仪器尤其是高精度仪器已经由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垄断。新时期,在美国封锁打压背景下,科研仪器存在断供风险,国内科研事业将受到较大影响。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美国出台的针对中国的《商业管制清单》(The Commerce Control List,CCL)全部条款为4510条,其中涉及科学仪器管制的占比超过42%,约为2000条。对此,我们应该把科研仪器国产化提到新的历史高度,重塑科研仪器国产化制度环境,实现自主创新。本文从科研仪器进口依赖对科研事业的影响出发,提出了推动科研仪器国产化的重要意义,然后从人才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科研仪器进口依赖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 我国科研仪器进口依赖的现状与问题1.1 我国重视科研仪器自主研制工作但并未改变进口依赖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科研仪器研制工作的部署。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和英国科学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OST)均将“研究设施”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以推进基础研究发展;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专门设立的“基础设备和仪器专项计划”得到政府的长期资助;日本从国家战略层面专门制定了“高精密科学仪器振兴计划”。我国也十分重视科研仪器研制,早在1998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就设立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但是并没有改变之后国内“研不如买”的倾向;“十二五”开始,科技部和基金委分别部署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和“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2014年后与“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合并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鼓励和支持高端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共资助部门推荐项目60项,自由申请项目687项,资助总金额接近90亿元。“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通过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支持科学仪器国产化研制,同时强化了基础科研核心部件的研发。我国政府在仪器自主研制、进口便利化、开放共享和服务支撑等方面出台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这反映出我国对科研仪器发展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科研仪器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全国50万以上大型科学仪器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0万台套,2019年国内仅分析仪器的行业规模就已达到350亿元。但由于历史观念倾向、仪器研发能力落后、科研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科研仪器依然依赖进口。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花在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的钱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仅基因测序仪一项的进口额就超过8亿元。根据最新(2018年)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报告数据,我国单价超过50万元的大型仪器中,国产品占有率不足15%。各类科研仪器尤其是高精度仪器已经由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垄断,2020年全球科学仪器行业排名前20的企业全部集中在美欧日国家,中国企业一家都没有上榜。其中,美国占了11家,赛默飞世尔和丹纳赫一直保持在前两位,资产均已超过1000亿美元。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科研仪器特别是高端科研仪器如何尽快实现国产化,已成为当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容回避。1.2 科研仪器长期依赖进口容易导致科研事业受制于人科学研究需要依托科研仪器来完成,科研仪器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知识产出的水平。如果大量的科研仪器长期从国外购买,科学研究肯定会受制于人,而且国外出售的仪器设备是早就商品化了的,其正在研制和试用的尖端仪器可能出口受限。如果科研仪器大量依赖进口,一旦国外厂家停止供给,技术研究就会因此停滞,严重不利于我国科研事业发展。有学者发现“八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国科学仪器研制比例一直在3%以下,“十五”期间只有2.3%。在生物仪器领域,目前市场上的国产实验仪器基本局限在水浴锅、振荡器等低端层面,高速离心机、RT-PCR仪等高精度仪器基本看不到国产品牌的身影,像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国内产品占有率只有20%,其余80%都要依赖进口,核磁波谱仪、液质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的国内供货量占比只有1%左右。2021年,我国进口科研仪器中仅液相色谱仪一项的进口金额就超过了50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1.54%。其中44.34%都来自德国,占据市场份额的42.44%。长此以往,一旦被国外企业断供,我国科研事业将会遭受重创。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反复“变脸”,我们不得不关注科研仪器禁售风险。此外,购买国外仪器还可能面临维修难、维修贵的问题。还有部分国外厂商利用专用技术门槛、设置“只换不修”条款或收取高额维修费等方式获取高额利润,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科研仪器的成本。2 我国科研仪器进口依赖的主要原因:环境缺失2.1 人才环境:科学仪器研制人才体系建设滞后1998年,仪器仪表类11个专业统一归并为测控技术及仪器这一个大专业,使得许多高校关于仪器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变得越来越模糊,报考相关学科的学生也越来越少。目前关于仪器研制的专业主要分散于物理、化学、机械等领域,未形成专业领域的培养体系。同时,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具有较强的规模性、风险性和复合性,涉及科学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整体组织实施管理难度大,需要各类复合型人才参与进来。但目前来看,国内懂仪器备研制开发并掌握仪器设备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职业项目经理人或项目总监、条件保障部门人员和相关咨询专家组或顾问等相关人才队伍也相对缺失,不利于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此外,设施维护人员、实验工程师等仪器技术支撑人员承担了设施建设、维护及开放等大量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但这些人员普遍被看作是科研辅助人员,很多直接由仪器所属单位的普通科研人员甚至研究生兼任,相关培训体系未建立。即使仪器研制成功,也难以实现设备与人的契合。这也是导致我国科研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主要原因。2.2 制度环境:鼓励设备研制的基础性制度亟待完善1)面向科研仪器研制人员和技术支撑人员的职称评审制度尚未建立目前,科研人员普遍不愿意从事技术支撑或科研仪器研制工作,这与科研仪器研制人员和技术支撑人员的地位不高、待遇不好、职称晋升困难有关。一方面,面向科研仪器研制人员的职称考核依然参照一般科研人员申报项目、发表文章、申请专利、奖励成果等传统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一般的科研人员写一篇论文可以在半年内完成,而科研仪器研制人员研究三年也不一定能有阶段性成果,在年度考核要求和职称评审晋升双重压力下,难以激发仪器研制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研制过程中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即使仪器研制出来,还要推向市场进行转化应用,需要面临仪器无法正常运转、稳定性差、获取的数据质量不过关等各类问题,需要承担的风险远比发论文、写专利多得多。另一方面,仪器技术支撑人员还未建立单独的职称评定制度,其服务用户的成果不能纳入考核晋升条件,相应的培训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其工资福利主要来自科研经费,水平有限,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技术支撑人员的积极性。2)当前的科研仪器管理制度不利于自主研发当前,我国支持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经费已经相对充裕,而用于研制开发经费却很少,在管理上存在“重购置、轻开发”的倾向。如,我们于2021年调研期间发现,某研究所每年安排功能开发类项目1~2个,每个项目只有30万元,而仪器设备购置类支出则平均每年1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研固定资产投资当中仪器设备采购费用约占60%,科研经费投入当中仪器采购费用约占25%。在这种体制下,一些课题组为了将大额经费按计划支出而购买自己不需要的设备,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同时,目前科研经费普遍设置了设备购置费,但是没有设置后续的运行维修费,导致大型仪器设备一定程度上存在“买得起、修不起”的现象,维修费用无法在项目经费中列支,需要科研人员自己承担或者课题组所在单位补贴,有时只能带“病”工作,直接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有的科研人员甚至练就了自行焊接零件的本领。比如,我们于2021年调研期间发现,湖北省某研究机构拥有19台套大型仪器设备,维修费只能靠实验室负担,造成实验室常年负债,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此外,当前我国科技研发创新主要依托各类项目展开,每个项目普遍要求在5年内完成结题,这不符合仪器研制的特点,也不符合当前我国科研仪器研制所处阶段的现实情况。而且,鼓励科研仪器协同研制的科研组织模式还有待完善。科研仪器尤其是高端仪器的研制环节要经历理论探索、技术建模、技术集成、形成样机、小试中试、产业化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尽管我国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从科研组织形式上涵盖了产、学、研、政多重力量,团队齐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产、学、研、政在理念与利益诉求上存在巨大差异,合作大多限于形式,各个子系统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实质性的联合,亟需形成新的科研组织模式。3)鼓励科研仪器自主研制的制度落实机制和政策体系亟待完善一方面,目前我国针对科研仪器国产首购制度的落实机制还未形成,不利于国产科研仪器市场的形成。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2014年8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2020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北京等地区针对支持国产仪器优先采购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依然需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细化落实国产科研仪器装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机制。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展科研仪器研制的风险投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和资本的本质是逐利性,而当前我国国产仪器很多还处于空白期,需要进行高额长期的投入,利润收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很少有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愿意专门从事科研仪器研发和生产,亟需政府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4)科研仪器设备进口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产化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院所进口大型科学仪器实施关税和增值税的减免政策,同时在通关便利、采购程序简化等方面颁布了大量优惠措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便利服务,广受科研人员欢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研事业发展。但另一方面,国产科研仪器本就处于竞争弱势,这些面向仪器进口便利化的优惠措施具有选择性,并不利于国产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由于仪器购买经费均由国家财政拨款,且国家层面对科研人员购买仪器设备方面的科研经费管理近年来一直在松绑放权,科研人员不会因为价格低而选择国内产品,这使得本就处于弱势的国产仪器实现突围变得更难。相对地,日本对购买本国科研仪器的给予免税,美国设置了完备的国产仪器政府采购制度。2.3 市场环境:国内科学仪器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供需链1)国产科研仪器供需对接机制亟待建立相对于美德等国家,我国国产仪器起步晚,市场已经被掌握先发优势的国际企业牢牢把住,仅凭价格优势很难立足。接不到订单,产品无法获得反馈和改进,导致企业经营雪上加霜。近年来,随着国内对科研仪器研制的鼓励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一些仪器研制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部分设备目前已经达到应用标准,而且售后服务相对于国外设备更有保障。但是,当前国内科研仪器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市场想要的东西在国内无法迅速对接,企业的产品也缺乏有效的技术验证和综合评价,难以获得市场认可。2)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高端科学仪器研发专项工作,但相关研究大都停留在前沿领域,实用性、性价比等因素没有考虑进去,离工程化生产还很远,更没有达到产业化的程度。即使已经有了很好的仪器研发想法和模型,一些零部件尤其是CPU、光电倍增管、各种探测器和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依赖国外厂商,直接导致我国科研仪器的空心化。例如,仅占五分之一市场份额的国产色谱仪器的核心部件色谱柱和色谱“芯”主要来自国外,尤其后者几乎全依赖进口。关键部件作为仪器设备的‘心脏’,其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国内厂商即使具备整机生产制造能力,其利润水平也会因此受到限制。虽然目前有些仪器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但是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精度水平依然普遍弱于国外仪器,再加上仪器的软硬件结合不够,与仪器配套的其他仪器产业也普遍滞后,导致整体产业链难以打通。2.4 文化环境:科研仪器进口依赖的思想依然存在目前,国内科研团队已经习惯于使用进口科研仪器,并已经形成一种惯例。即使国内科研仪器生产厂商提供的设备也已达到国际标准,他们依然倾向于购买国外仪器,产生了同样的设备“国外买不到、国内没人要”的尴尬局面,先进仪器国产化难以进入良性发展状态。比如,南京某高校生产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干涉仪,各项技术指标都不比国外仪器差,价格只有国外仪器的1/4,要便宜七八十万元,但很多科研机构还是要购买国外的仪器。同时,一些科研人员为了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或者为了保持与已有文献相一致的数据来源,往往也会和其他科研人员一样选择国外品牌型号的仪器。各大实验室对于国产科学仪器重视程度不够,并存在一定的短视性思维,大都倾向于花大价钱购置国外仪器。此外,一台高端设备动辄上千万,不少采购人员在购买设备的过程中存在吃回扣的行为,甚至为了吃回扣而“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有相关案件曾披露,有采购员采购一次仪器就收受国外厂商近万美元的回扣。这种现象让本就处于落后追赶的国产仪器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落到更尴尬的境地。3 推进我国科研仪器发展的对策建议3.1 加快布局科研仪器研制人才战略国家层面,学科规划和布局上要科学合理设置本科生、研究生和职业教育关于科研仪器研制的专业内容,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研制项目提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研究的机会和对外交流培训机会。建立国家、省级和市级国产仪器研制与使用人才队伍培训机制,鼓励开展各类大型仪器展览、相关技术培训交流会议,尽可能多地引进国际顶尖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大科研仪器技术支撑人员引培力度,探索建立科研仪器支撑服务工程师职级体系,加强仪器研制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研队伍结构。分层级、分领域、分地域建立科研仪器研制人才储备库,对入库的人才在科研配套和福利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行业层面,激发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动性,加大对高校院所仪器研制人员的经费支持,强化仪器研制综合管理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基层单位层面,发挥好高校院所人才培养作用,加大对物理、化学、材料、机械设计、自动控制、软件等相关交叉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可持续的传帮带体系。3.2 构建鼓励科研仪器自主研制的基础制度体系国家层面,一是加快制定科研仪器自主研制战略规划。在面向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规划中设计科研仪器自主研制的相关内容。二是推动建立专门的科研仪器研制和技术支撑人员职称评价体系。对仪器研制人员,实行中长期考核机制,以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科研人员的使用结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避免以论文产出为主。对技术支撑人员,侧重于对仪器设备的实践操作水平、科研人员的服务评价、仪器设备附加功能的挖掘、辅助工具使用水平、服务的科研成果质量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增设相关系列职称体系,提高高级职称比例,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研制和支撑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三是建立更加紧密集成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对愿意主动担责的团队和单位给予稳定支持,实行首席科学家决策制,鼓励自行搭建产学研团队攻关,政府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四是加快建立科研仪器研制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大科研仪器研制财政稳定支持力度,建立相关专项经费稳步增长机制。对科研仪器自主研制和生产的企业实行减税政策,要求减免资金用于后续仪器设备研发与改进。对购买国产科研仪器的单位或课题组免税,对使用国产设备产出国际认可的科研成果的给予后补助。制定国产科研仪器政府采购政策和实施方案。积极引入企业等创新主体主动投入,根据仪器研发投入比例适当给予补贴。对从事科研仪器研制风险投资的机构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各地成立科研仪器研制风险投资资金池,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行业层面,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委托行业协会或者第三方机构全面调研科研仪器设备行业的发展情况与全产业链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辅助和推动政府部门进行行业战略规划和支持政策制定。基层单位层面,在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仪器研制特点、能够激发仪器研制人员积极性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人事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3.3 搭建科研仪器供需对接与研制服务平台国家层面,综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全国科研仪器制备单位和科研单位,建设全国性科研仪器供需对接平台,设立专业管理团队,定期搜集并发布供需信息,促成供需双方交易。加快发展科研仪器中介服务和经理人制度。设立专项经费,依托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搭建一个全国联通且集设备中试评价、开发改进于一体的综合验证与评价平台。鼓励各地建立科研仪器供需平台并开展供需对接会,提高供需双方信息透明度。行业层面,建立科研仪器细分领域表,分领域建设科研仪器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学仪器产业链创新服务平台和科学仪器培训及在线学习平台。基层单位层面,鼓励高校院所在原有仪器查重系统的基础上,增设重点仪器产学研协同研发服务平台,有序推动我国科研仪器研制国产化进程。鼓励高校院所仪器研制团队将企业人员纳入研发团队,并教授相关技术,项目交接后派团队去企业当中进行后续跟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4 着力营造科研仪器“研制用”国产化文化环境在科技自立自强发展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长期难解的双重背景下,全体科研人员必须团结起来,共同营造科研仪器“研产用”国产化文化环境。首先,要加强科研仪器自主研发科学家典型和科学家精神宣传,设立科研仪器自主研发奖励基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科研人员主动参与科研仪器自主研发。其次,加强创新服务,提供创业沃土,加快培养一批科研仪器生产厂商,树立一批优秀典型。最后,加大优秀国产仪器的宣传力度,鼓励举办国产仪器论坛和展演活动,针对性地对高校院所和相关企业单位宣传普及,引导科研团队使用国产化仪器。本文作者:韩凤芹 陈亚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 河南计量攻克颗粒标物研制技术,打破进口依赖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空气质量检测还是医疗领域液体中颗粒物的检测,都需要对比物,称为颗粒标物。长期以来,我国颗粒标物都依赖于国际进口。9月16日,由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颗粒检测仪器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在历经6年的钻研后,正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一举攻克了颗粒标物研制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和标准空白。 /p p   “颗粒标物的应用其实非常广泛,跟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省计量院流量计量研究所所长朱永宏介绍,比如生病输液时,液体中颗粒物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安全,计量工作者在对其检定时,就需要用到颗粒标物,以此作为标准来判断颗粒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p p   据了解,我国使用的颗粒标物长期从美国进口,且价格昂贵。河南省计量院自6年前开始承担这一国家级技术攻关项目后,从全国各地的颗粒物质中进行筛选,发现新疆沙漠沙适合作为颗粒标物原料,在经过一系列艰难研发后,终于成功制作出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新型颗粒标物,打破了国外垄断。 /p p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一新型颗粒标物不仅均匀性、稳定性好,且售价很低,受到了各个领域的欢迎。”朱永宏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待真正量产后,将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和工业生产等各领域,发挥出巨大的技术支撑作用。 /p
  • 欧洲汽车芯片商对华依赖加深:33%收入来自中国市场
    随着美国及其盟国的先进半导体公司撤出中国,芯片市场中一个不那么尖端的领域正更多地转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季度的收益显示出,在库存过剩和西方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放缓导致销售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对汽车芯片制造业最大企业的重要性。过去两周,恩智浦(NXP)CEO Kurt Sievers将欧洲和美洲工业市场的疲软与今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惊人增长”进行了对比。英飞凌CEO Jochen Hanebeck表示,尽管电动汽车市场从低迷中全面复苏仍遥遥无期,但中国的韧性帮助其实现了盈利。对于德州仪器(TI)来说,其所有五个产品市场的中国业务增长高达20%。报道称,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蔓延至汽车领域,与中国的深化合作可能成为这些芯片制造商的一把双刃剑。欧盟和美国已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中美在技术方面的紧张关系促使中国努力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尤其是在汽车芯片领域。由于这些芯片不依赖于最新的制造工艺,而且基本不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影响,因此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中国加快发展,并最终取代外国芯片制造商。研究人员John Lee和Jan-Peter Kleinhans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正如欧盟强大的汽车行业为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ST)等欧洲汽车芯片领军企业提供支持一样,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在全球的领先扩张也推动了中国此类芯片供应商的发展。”他们表示,这有助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提高竞争力,“这可能会对欧洲企业和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500亿美元,这是欧洲在半导体行业中表现突出的一个领域。汽车芯片的扩张得益于日益复杂的技术,这些技术正在将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变成车轮上的计算机,而信息娱乐、自动驾驶功能和安全功能现在完全依赖于微小的电子元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和市场,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报告称,7月份乘用车交付量创下340800辆的纪录,较去年同期增长31%。然而,中国制造商主要依赖外国公司提供现代高端汽车所需的多种芯片,包括传感器、电源芯片以及微控制器单元(MCU),后者实际上是用于制动等功能的小型计算机。中国电动汽车销量领先John Lee和Jan-Peter Kleinhans表示,中国汽车芯片制造商目前只能满足国内约10%的需求。这对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来说是个好消息,它们各自的收入均有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另外,对于瑞萨电子和德州仪器来说,这一比例分别约为25%和20%。中国已要求比亚迪和蔚来等电动汽车公司增加对本土汽车芯片制造商的采购,而中国正在建设的大多数新芯片制造厂都用于汽车。据报道,欧盟委员会担心其芯片制造商有可能在中国失去大量市场份额。虽然季度业绩通常不按地区细分,但本季度向投资者所做的报告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对欧洲芯片制造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的困难时期:7月25日,总部位于东京的瑞萨电子因营业利润不尽如人意,股价出现15年来最大跌幅。英飞凌CEO Hanebeck在8月5日报告了令人失望的第三季度销售业绩,称西方市场的需求“不温不火”,同时指出中国是一个亮点,见证了“健康的消费需求,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尤其是考虑到我们在中国的汽车市场第一大地位”。意法半导体在下调营收预期、导致其股价创四年来最大跌幅的同时,也强调了今年6月与中国吉利达成的一项长期协议的潜在好处,该协议将为吉利供应电动汽车用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同时还将成立一个联合实验室,“以共享知识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去年,大众汽车宣布与三安光电成立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碳化硅器件。与此同时,另一家汽车芯片制造商德国博世(Robert Bosch GmbH)在中国苏州签署了一份价值10亿美元、为期10年的合同,用于开发碳化硅功率模块。同样在去年,大众汽车宣布与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开发商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成立合资企业。由Reva Goujon领导的荣鼎集团研究人员在5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欧洲汽车芯片制造商似乎正在追随德国汽车制造商的脚步,选择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作为在中国市场的保险政策。”问题在于,欧盟和美国是否准备对中国生产自己的汽车芯片的能力采取行动。今年4月,欧盟-美国贸易与技术委员会对中国“非市场经济政策和做法”表示担忧,这些政策和做法可能会导致对传统芯片的过度依赖,并表示他们可能会制定“联合或合作措施”来解决扭曲效应。芯片制造商当然意识到了其中的危险,但至少在公开场合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恩智浦CEO Sievers在7月23日表示:“我们都知道中国本土的竞争即将到来”,首先是“低端”MCU。他的解决方案是推动公司向更高性能处理器的发展。行业研究高级技术分析师Ken Hui表示,中国尝试实现芯片供应本地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外国芯片制造商仍然提供高质量和可靠的产品”,而这在汽车市场是尤为重要的资产。鉴于中国新增的芯片制造产能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赶上来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德州仪器CEO Haviv Ilan对中国的态度显然并不乐观。虽然他在7月24日表示“我们可以竞争,我们可以赢得业务”,但他承认竞争正在变得更加激烈。“我认为,如果我们认为这些人只是在做简单的部件,那就错了,”他说。“他们都是雄心勃勃、受过高等教育的竞争对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