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仪器信息网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专题为您整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相关的资讯

  • 国家药监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有关事项的通告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实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有关事项的通告。公告显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22年第28号)(以下简称《规范》)已经发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规范》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做好新旧制度文件衔接工作自2022年5月1日起,尚未通过伦理审查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应当按照《规范》进行调整后开展临床试验;对于已经通过首次伦理审查的项目,可以按照原相关文件要求开展工作。二、 同步执行相关范本要求为配合《规范》实施,进一步指导临床试验开展,配套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范本》《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范本》《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方案范本》《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报告范本》《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范本》《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基本文件目录》(附件1-6),与《规范》同步实施。  三、 积极推进《规范》实施工作  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规范》的宣贯培训工作,督促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申办者和临床试验机构落实《规范》要求,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确保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特此通告。    附件:1.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范本     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范本     3.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方案范本     4.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报告范本     5.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范本     6.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基本文件目录国家药监局2022年3月30日1648714444906080320.doc1648714444888029362.doc1648714444854080090.doc1648714444972034581.doc1648714444800058874.docx1648714444957071978.doc
  • CFDA:发布新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自6月1日起实施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00" height="313" title="201603231735005969.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13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noimg/459b09e9-c9a2-4b10-9edd-8ee10327cf98.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医疗/strong/span/astrong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trong/pp  strong第一章 总 则/strong/pp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管理,维护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权益,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真实、科学、可靠和可追溯,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pp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遵循本规范。/pp  本规范涵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过程,包括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实施、监查、核查、检查,以及数据的采集、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pp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经资质认定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或者验证的过程。/pp  第四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遵循依法原则、伦理原则和科学原则。/pp  第五条 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pp  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管理。/pp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信息通报机制,加强第三类医疗器械、列入国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品目的医疗器械开展临床试验审批情况以及相应的临床试验监督管理数据的信息通报。/pp  strong第二章 临床试验前准备/strong/pp  第六条 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明确的试验目的,并权衡对受试者和公众健康预期的受益以及风险,预期的受益应当超过可能出现的损害。/pp  第七条 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应当完成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临床前研究,包括产品设计(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机理、预期用途以及适用范围、适用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检验、动物试验以及风险分析等,且结果应当能够支持该项临床试验。质量检验结果包括自检报告和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一年内的产品注册检验合格报告。/pp  第八条 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应当准备充足的试验用医疗器械。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研制应当符合适用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pp  第九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进行。/pp  所选择的试验机构应当是经资质认定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且设施和条件应当满足安全有效地进行临床试验的需要。研究者应当具备承担该项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并经过培训。/pp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另行制定。/pp  第十条 临床试验前,申办者与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就试验设计、试验质量控制、试验中的职责分工、申办者承担的临床试验相关费用以及试验中可能发生的伤害处理原则等达成书面协议。/pp  第十一条 临床试验应当获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列入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还应当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pp  第十二条 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pp  接受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卫生计生主管部门。/pp  strong第三章 受试者权益保障/strong/pp  第十三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遵循《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确定的伦理准则。/pp  第十四条 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pp  参与临床试验的各方应当按照试验中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pp  第十五条 申办者应当避免对受试者、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等临床试验参与者或者相关方产生不当影响或者误导。/pp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避免对受试者、申办者等临床试验参与者或者相关方产生不当影响或者误导。/pp  第十六条 申办者、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不得夸大参与临床试验的补偿措施,误导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pp  第十七条 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应当通过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向伦理委员会提交下列文件:/pp  (一)临床试验方案 /pp  (二)研究者手册 /pp  (三)知情同意书文本和其他任何提供给受试者的书面材料 /pp  (四)招募受试者和向其宣传的程序性文件 /pp  (五)病例报告表文本 /pp  (六)自检报告和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pp  (七)研究者简历、专业特长、能力、接受培训和其他能够证明其资格的文件 /pp  (八)临床试验机构的设施和条件能够满足试验的综述 /pp  (九)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研制符合适用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的声明 /pp  (十)与伦理审查相关的其他文件。/pp  伦理委员会应当秉承伦理和科学的原则,审查和监督临床试验的实施。/pp  第十八条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研究者应当及时向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报告,并经其及时通报申办者、报告伦理委员会:/pp  (一)严重不良事件 /pp  (二)进度报告,包括安全性总结和偏离报告 /pp  (三)对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文件的任何修订,不影响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或者与临床试验目的或终点不相关的非实质性改变无需事前报告,但事后应当书面告知 /pp  (四)暂停、终止或者暂停后请求恢复临床试验 /pp  (五)影响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或者临床试验科学性的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包括请求偏离和报告偏离。/pp  为保护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在紧急情况下发生的偏离无法及时报告的,应当在事后以书面形式尽快按照相关规定报告。/pp  第十九条 临床试验过程中,如修订临床试验方案以及知情同意书等文件、请求偏离、恢复已暂停临床试验,应当在获得伦理委员会的书面批准后方可继续实施。/pp  第二十条 应当尽量避免选取未成年人、孕妇、老年人、智力障碍人员、处于生命危急情况的患者等作为受试者 确需选取时,应当遵守伦理委员会提出的有关附加要求,在临床试验中针对其健康状况进行专门设计,并应当有益于其健康。/pp  第二十一条 在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前,研究者应当充分向受试者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说明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包括已知的、可以预见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等。经充分和详细解释后由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和日期,研究者也需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和日期。/pp  第二十二条 知情同意书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以及对事项的说明:/pp  (一)研究者的姓名以及相关信息 /pp  (二)临床试验机构的名称 /pp  (三)试验名称、目的、方法、内容 /pp  (四)试验过程、期限 /pp  (五)试验的资金来源、可能的利益冲突 /pp  (六)预期受试者可能的受益和已知的、可以预见的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pp  (七)受试者可以获得的替代诊疗方法以及其潜在受益和风险的信息 /pp  (八)需要时,说明受试者可能被分配到试验的不同组别 /pp  (九)受试者参加试验应当是自愿的,且在试验的任何阶段有权退出而不会受到歧视或者报复,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受影响 /pp  (十)告知受试者参加试验的个人资料属于保密,但伦理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或者申办者在工作需要时按照规定程序可以查阅受试者参加试验的个人资料 /pp  (十一)如发生与试验相关的伤害,受试者可以获得治疗和经济补偿 /pp  (十二)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可以随时了解与其有关的信息资料 /pp  (十三)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可能获得的免费诊疗项目和其他相关补助。/pp  知情同意书应当采用受试者或者监护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文字。知情同意书不应当含有会引起受试者放弃合法权益以及免除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申办者或者其代理人应当负责任的内容。/pp  第二十三条 获得知情同意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pp  (一)对无行为能力的受试者,如果伦理委员会原则上同意、研究者认为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符合其自身利益时,也可以进入临床试验,但试验前应当由其监护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pp  (二)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均无阅读能力时,在知情过程中应当有一名见证人在场,经过详细解释知情同意书后,见证人阅读知情同意书与口头知情内容一致,由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口头同意后,见证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并注明日期,见证人的签名与研究者的签名应当在同一天。 /pp  (三)未成年人作为受试者,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未成年人能对是否参加试验作出意思表示的,还应当征得其本人同意。 /pp  (四)如发现涉及试验用医疗器械的重要信息或者预期以外的临床影响,应当对知情同意书相关内容进行修改,修改的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认可后,应当由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重新签名确认。/pp  第二十四条 知情同意书应当注明制定的日期或者修订后版本的日期。如知情同意书在试验过程中有修订,修订版的知情同意书执行前需再次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修订版的知情同意书报临床试验机构后,所有未结束试验流程的受试者如受影响,都应当签署新修订的知情同意书。/pp  第二十五条 受试者有权在临床试验的任何阶段退出并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pp  strong第四章 临床试验方案/strong/pp  第二十六条 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按照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类别、风险、预期用途等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pp  第二十七条 未在境内外批准上市的新产品,安全性以及性能尚未经医学证实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时应当先进行小样本可行性试验,待初步确认其安全性后,再根据统计学要求确定样本量开展后续临床试验。/pp  第二十八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pp  (一)一般信息 /pp  (二)临床试验的背景资料 /pp  (三)试验目的 /pp  (四)试验设计 /pp  (五)安全性评价方法 /pp  (六)有效性评价方法 /pp  (七)统计学考虑 /pp  (八)对临床试验方案修正的规定 /pp  (九)对不良事件和器械缺陷报告的规定 /pp  (十)直接访问源数据、文件 /pp  (十一)临床试验涉及的伦理问题和说明以及知情同意书文本 /pp  (十二)数据处理与记录保存 /pp  (十三)财务和保险 /pp  (十四)试验结果发表约定。/pp  上述部分内容可以包括在方案的其他相关文件如研究者手册中。临床试验机构的具体信息、试验结果发表约定、财务和保险可以在试验方案中表述,也可以另行制定协议加以规定。/pp  第二十九条 多中心临床试验由多位研究者按照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同期进行。其试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pp  (一)试验方案由申办者组织制定并经各临床试验机构以及研究者共同讨论认定,且明确牵头单位临床试验机构的研究者为协调研究者 /pp  (二)协调研究者负责临床试验过程中各临床试验机构间的工作协调,在临床试验前期、中期和后期组织研究者会议,并与申办者共同对整个试验的实施负责 /pp  (三)各临床试验机构原则上应当同期开展和结束临床试验 /pp  (四)各临床试验机构试验样本量以及分配、符合统计分析要求的理由 /pp  (五)申办者和临床试验机构对试验培训的计划与培训记录要求 /pp  (六)建立试验数据传递、管理、核查与查询程序,尤其明确要求各临床试验机构试验数据有关资料应当由牵头单位集中管理与分析 /pp  (七)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束后,各临床试验机构研究者应当分别出具临床试验小结,连同病历报告表按规定经审核后交由协调研究者汇总完成总结报告。/pp  strong第五章 伦理委员会职责/strong/pp  第三十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应当至少由5名委员组成,包括医学专业人员、非医学专业人员,其中应当有不同性别的委员。非医学专业委员中至少有一名为法律工作者,一名为该临床试验机构以外的人员。伦理委员会委员应当具有评估和评价该项临床试验的科学、医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资格或者经验。所有委员应当熟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伦理准则和相关规定,并遵守伦理委员会的章程。/pp  第三十一条 医疗器械伦理委员会应当遵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准则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并形成文件,按照工作程序履行职责。/pp  伦理委员会中独立于研究者和申办者的委员有权发表意见并参与有关试验的表决。/pp  第三十二条 伦理委员会召开会议应当事先通知,参加评审和表决人数不能少于5人,做出作出任何决定应当由伦理委员会组成成员半数以上通过。/pp  研究者可以提供有关试验的任何方面的信息,但不应当参与评审、投票或者发表意见。/pp  伦理委员会在审查某些特殊试验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pp  第三十三条 伦理委员会应当从保障受试者权益的角度严格审议试验方案以及相关文件,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pp  (一)研究者的资格、经验以及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参加该临床试验。/pp  (二)临床试验机构的人员配备以及设备条件等是否符合试验要求。/pp  (三)受试者可能遭受的风险程度与试验预期的受益相比是否合适。/pp  (四)试验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伦理原则,是否符合科学性,包括研究目的是否适当、受试者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其他人员可能遭受风险的保护以及受试者入选的方法是否科学。/pp  (五)受试者入选方法,向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提供的有关本试验的信息资料是否完整、受试者是否可以理解,获取知情同意书的方法是否适当 必要时,伦理委员会应当组织受试人群代表对资料的可理解程度进行测试,评估知情同意是否适当,评估结果应当书面记录并保存至临床试验结束后10年。/pp  (六)受试者若发生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伤害或者死亡,给予的治疗和保险措施是否充分。/pp  (七)对试验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否可以接受。/pp  (八)是否能够在临床试验进行中定期分析评估对受试者的可能危害。/pp  (九)对试验方案的偏离可能影响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或者影响试验的科学性、完整性,是否可以接受。/pp  第三十四条 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应当由牵头单位伦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协作审查工作程序,保证审查工作的一致性和及时性。/pp  各临床试验机构试验开始前应当由牵头单位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试验方案的伦理合理性和科学性,参加试验的其他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在接受牵头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意见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会议审查或者文件审查的方式,审查该项试验在本临床试验机构的可行性,包括研究者的资格与经验、设备与条件等,一般情况下不再对试验方案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但是有权不批准在其临床试验机构进行试验。/pp  第三十五条 伦理委员会接到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申请后应当召开会议,审阅讨论,签发书面意见、盖章,并附出席会议的人员名单、专业以及本人签名。伦理委员会的意见可以是:/pp  (一)同意 /pp  (二)作必要的修改后同意 /pp  (三)不同意 /pp  (四)暂停或者终止已批准的试验。/pp  第三十六条 伦理委员会应当对本临床试验机构的临床试验进行跟踪监督,发现受试者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等情形,可以在任何时间书面要求暂停或者终止该项临床试验。/pp  被暂停的临床试验,未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不得恢复。/pp  第三十七条 伦理委员会应当保留全部有关记录至临床试验完成后至少10年。/pp  strong第六章 申办者职责/strong/pp  第三十八条 申办者负责发起、申请、组织、监查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申办者通常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申办者为境外机构的,应当按规定在我国境内指定代理人。/pp  第三十九条 申办者负责组织制定和修改研究者手册、临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有关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并负责组织开展临床试验所必需的培训。/pp  第四十条 申办者应当根据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特性,在经资质认定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选择试验机构及其研究者。申办者在与临床试验机构签署临床试验协议前,应当向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提供最新的研究者手册以及其他相关文件,以供其决定是否可以承担该项临床试验。/pp  第四十一条 研究者手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pp  (一)申办者、研究者基本信息 /pp  (二)试验用医疗器械的概要说明 /pp  (三)支持试验用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临床试验设计理由的概要和评价 /pp  (四)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制造符合适用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声明。/pp  第四十二条 申办者在组织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中不得夸大宣传试验用医疗器械的机理和疗效。/pp  第四十三条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申办者得到影响临床试验的重要信息时,应当及时对研究者手册以及相关文件进行修改,并通过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pp  第四十四条 申办者应当与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就下列事项达成书面协议:/pp  (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试验方案实施临床试验,并接受监查、核查和检查 /pp  (二)遵循数据记录和报告程序 /pp  (三)保留与试验有关的基本文件不低于少于法定时间,直至申办者通知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不再需要该文件为止 /pp  (四)申办者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负责向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提供试验用医疗器械,并确定其运输条件、储存条件、储存时间、有效期等 /pp  (五)试验用医疗器械应当质量合格,具有易于识别、正确编码以及贴有“试验用”的特殊标识,并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要求进行适当包装和保存 /pp  (六)申办者应当制定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如试验用医疗器械的运输、接收、储存、分发、处理、回收等,供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遵循。/pp  第四十五条 申办者对试验用医疗器械在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负责。当发现可能影响受试者安全或者试验实施可能改变伦理委员会对继续试验的批准情况时,申办者应当立即通知所有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并做出作出相应处理。/pp  第四十六条 申办者决定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的,应当在55日内通知所有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并书面说明理由。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相应的研究者、伦理委员会。对暂停的临床试验,未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不得恢复。临床试验结束后,申办者应当书面告知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pp  第四十七条 申办者应当保证实施临床试验的所有研究者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发现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不遵从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和临床试验方案的,应当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 如情况严重或者持续不改,应当终止试验,并向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pp  第四十八条 申办者应当为发生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伤害或者死亡的受试者承担治疗的费用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但在诊疗活动中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过错造成的损害除外。/pp  第四十九条 申办者应当对临床试验承担监查责任,并选择符合要求的监查员履行监查职责。/pp  监查员人数以及监查的次数取决于临床试验的复杂程度和参与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数目。/pp  第五十条 监查员应当有相应的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统计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并经过必要的培训,熟悉有关法规和本规范,熟悉有关试验用医疗器械的非临床和同类产品临床方面的信息、临床试验方案及其相关的文件。/pp  第五十一条 监查员应当遵循由申办者制定的试验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查标准操作规程,督促临床试验按照方案实施。具体职责包括:/pp  (一)在试验前确认临床试验机构已具有适当的条件,包括人员配备与培训符合要求,实验室设备齐全、工作情况良好,预期有足够数量的受试者,参与研究人员熟悉试验要求 。/pp  (二)在试验前、中、后期监查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是否遵循有关法规、本规范和临床试验方案 。/pp  (三)确认每位受试者在参与临床试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受试者的入选情况以及试验的进展状况 对研究者未能做到的随访、未进行的试验、未做的检查,以及是否对错误、遗漏做出纠正等,应当清楚、如实记录 对修订的知情同意书,确认未结束临床试验流程并受影响的受试者重新签署 。/pp  (四)确认所有病例报告表填写正确,并与原始资料一致 所有错误或者遗漏均已改正或者注明,经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 每一试验的病种、病例总数和病例的性别、年龄、治疗效果等均应当确认并记录 。/pp  (五)确认受试者退出临床试验或者不依从知情同意书规定要求的情况记录在案,并与研究者讨论此种情况 。/pp  (六)确认所有不良事件、并发症和其他器械缺陷均记录在案,严重不良事件和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器械缺陷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作出报告并记录在案 。/pp  (七)监查试验用医疗器械样品的供给、使用、维护以及运输、接收、储存、分发、处理与回收 。/pp  (八)监督临床试验过程中相关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 。/pp  (九)确保研究者收到的所有临床试验相关文件为最新版本 。/pp  (十)每次监查后应当书面报告申办者,报告应当包括监查员姓名、监查日期、监查时间、监查地点、监查内容、研究者姓名、项目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结论以及对错误、遗漏做出的纠正等。/pp  第五十二条 申办者为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可以组织独立于临床试验、并具有相应培训和经验的核查员对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进行核查,评估临床试验是否符合试验方案的要求。/pp  核查可以作为申办者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常规工作的一部分,也可以用于评估监查活动的有效性,或者针对严重的或者反复的临床试验方案偏离、涉嫌造假等情况开展核查。/pp  第五十三条 核查员应当根据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受试者数量、临床试验的类型以及复杂性、受试者风险水平等制定核查方案和核查程序。/pp  第五十四条 对于严重不良事件和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器械缺陷,申办者应当在获知后5个工作日内向所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应当向参与试验的其他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通报,并经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及时通知该临床试验机构的伦理委员会。/pp  第五十五条 申办者若采用电子临床数据库或者远程电子临床数据系统,应当确保临床数据的受控、真实,并形成完整的验证文件。/pp  第五十六条 对于多中心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保证在临床试验前已制定文件,明确协调研究者和其他研究者的职责分工。/pp  第五十七条 对于多中心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组织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组织对参与试验的所有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用医疗器械使用和维护的培训,确保在临床试验方案执行、试验用医疗器械使用方面的一致性。/pp  第五十八条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申办者应当保证病例报告表的设计严谨合理,能够使协调研究者获得各分中心临床试验机构的所有数据。/pp  strong第七章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职责/strong/pp  第五十九条 临床试验机构在接受临床试验前,应当根据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特性,对相关资源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接受该临床试验。/pp  第六十条 临床试验机构应当按照与申办者的约定妥善保存临床试验记录和基本文件。/pp  第六十一条 负责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pp  (一)在该临床试验机构中具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和资质 /pp  (二)具有试验用医疗器械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必要时应当经过有关培训 /pp  (三)熟悉申办者要求和其所提供的与临床试验有关的资料、文献 /pp  (四)有能力协调、支配和使用进行该项试验的人员和设备,且有能力处理试验用医疗器械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其他关联事件 /pp  (五)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规范。/pp  第六十二条 临床试验前,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应当配合申办者向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递交相关文件。/pp  第六十三条 研究者应当确保参与试验的有关工作人员熟悉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原理、适用范围、产品性能、操作方法、安装要求以及技术指标,了解该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和安全性资料,掌握临床试验可能产生风险的防范以及紧急处理方法。/pp  第六十四条 研究者应当保证所有临床试验参与人员充分了解临床试验方案、相关规定、试验用医疗器械特性以及与临床试验相关的职责,并确保有足够数量并符合临床试验方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在协议约定的试验期内,按照相关规定安全地实施和完成临床试验。/pp  第六十五条 研究者应当保证将试验用医疗器械只用于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pp  第六十六条 研究者应当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未经申办者和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或者未按照规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不得偏离方案或者实质性改变方案。但在受试者面临直接危险等需要立即消除的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事后以书面形式报告。/pp  第六十七条 研究者负责招募受试者、与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谈话。研究者有责任向受试者说明试验用医疗器械以及临床试验有关的详细情况,告知受试者可能的受益和已知的、可以预见的风险,并取得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签字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pp  第六十八条 研究者或者参与试验的其他人员,不应当强迫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诱使受试者参加试验。/pp  第六十九条 研究者在临床试验中发现试验用医疗器械预期以外的不良事件时,应当和申办者共同对知情同意书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按照相关工作程序报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后,由受影响的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对修改后的知情同意书进行重新签名确认。/pp  第七十条 研究者负责做出作出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决定,在发生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不良事件时,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保证为受试者提供足够、及时的治疗和处理。当受试者出现并发疾病需要治疗和处理时,研究者应当及时告知受试者。/pp  第七十一条 在临床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研究者应当立即对受试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书面报告所属的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并经其书面通知申办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应当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相应的伦理委员会以及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对于死亡事件,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向伦理委员会和申办者提供所需要的全部资料。/pp  第七十二条 研究者应当记录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和发现的器械缺陷,并与申办者共同分析事件原因,形成书面分析报告,提出继续、暂停或者终止试验的意见,经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报伦理委员会审查。/pp  第七十三条 研究者应当保证将临床试验数据准确、完整、清晰、及时地载入病例报告表。病例报告表由研究者签署姓名,任何数据的更改均应当由研究者签名并标注日期,同时保留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当清晰可辨识。/pp  第七十四条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确保临床试验所形成数据、文件和记录的真实、准确、清晰、安全。/pp  第七十五条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接受申办者的监查、核查以及伦理委员会的监督,并提供所需的与试验有关的全部记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派检查员开展检查的,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予以配合。/pp  第七十六条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发现风险超过可能的受益,或者已经得出足以判断试验用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果等,需要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时,应当通知受试者,并保证受试者得到适当治疗和随访,同时按照规定报告,提供详细书面解释。必要时,报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pp  研究者接到申办者或者伦理委员会需要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的通知时,应当及时通知受试者,并保证受试者得到适当治疗和随访。/pp  第七十七条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对申办者违反有关规定或者要求改变试验数据、结论的,应当向申办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pp  第七十八条 临床试验结束时,研究者应当确保完成各项记录、报告。同时,研究者还应当确保收到的试验用医疗器械与所使用的、废弃的或者返还的数量相符合,确保剩余的试验用医疗器械妥善处理并记录存档。/pp  第七十九条 研究者可以根据临床试验的需要,授权相应人员进行受试者招募、与受试者持续沟通、临床试验数据记录、试验用医疗器械管理等。研究者应当对其授权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形成相应的文件。/pp  strong第八章 记录与报告/strong/pp  第八十条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应当确保将任何观察与发现均正确完整地予以记录,并认真填写病例报告表。记录至少应当包括:/pp  (一)所使用的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信息,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接收日期、批号或者系列号等 /pp  (二)每个受试者相关的病史以及病情进展等医疗记录、护理记录等 /pp  (三)每个受试者使用试验用医疗器械的记录,包括每次使用的日期、时间、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状态等 /pp  (四)记录者的签名以及日期。/pp  第八十一条 临床试验记录作为原始资料,不得随意更改 确需作更改时应当说明理由,签名并注明日期。/pp  对显著偏离临床试验方案或者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以外的数据应当加以核实,由研究者作必要的说明。/pp  第八十二条 申办者应当准确、完整地记录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信息,内容包括:/pp  (一)试验用医疗器械运送和处理记录,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或者序列号,接收人的姓名、地址,运送日期,退回维修或者临床试验后医疗器械样品回收与处置日期、原因和处理方法等 /pp  (二)与临床试验机构签订的协议 /pp  (三)监查报告、核查报告 /pp  (四)严重不良事件和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器械缺陷的记录与报告。/pp  第八十三条 研究者应当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求,验证或者确认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完成临床试验报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临床试验报告应当包含各分中心的临床试验小结。/pp  第八十四条 对于多中心临床试验,各分中心临床试验小结应当至少包括临床试验概况、临床一般资料、试验用医疗器械以及对照用医疗器械的信息描述、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处理情况、方案偏离情况说明等,并附病例报告表。/pp  第八十五条 临床试验报告应当与临床试验方案一致,主要包括:/pp  (一)一般信息 /pp  (二)摘要 /pp  (三)简介 /pp  (四)临床试验目的 /pp  (五)临床试验方法 /pp  (六)临床试验内容 /pp  (七)临床一般资料 /pp  (八)试验用医疗器械和对照用医疗器械或者对照诊疗方法 /pp  (九)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pp  (十)临床评价标准 /pp  (十一)临床试验的组织结构 /pp  (十二)伦理情况说明 /pp  (十三)临床试验结果 /pp  (十四)临床试验中发现的不良事件以及其处理情况 /pp  (十五)临床试验结果分析、讨论,尤其是适应症、适用范围、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pp  (十六)临床试验结论 /pp  (十七)存在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pp  (十八)试验人员名单 /pp  (十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pp  第八十六条 临床试验报告应当由研究者签名、注明日期,经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审核出具意见、注明日期并加盖临床试验机构印章后交申办者。/pp  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各分中心临床试验小结应当由该中心的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经该中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审核、注明日期并加盖临床试验机构印章后交牵头单位。/pp  strong第九章 试验用医疗器械管理/strong/pp  第八十七条 申办者应当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的规定,对试验用医疗器械作适当的标识,并标注“试验用”。/pp  第八十八条 试验用医疗器械的记录包括生产日期、产品批号、序列号等与生产有关的记录,与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有关的检验记录,运输、维护、交付各临床试验机构使用的记录,以及试验后回收与处置日期等方面的信息。/pp  第八十九条 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使用由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负责,研究者应当保证所有试验用医疗器械仅用于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在试验期间按照要求储存和保管试验用医疗器械,在临床试验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与申办者的协议对试验用医疗器械进行处理。上述过程需由专人负责并记录。研究者不得把试验用医疗器械转交任何非临床试验参加者。/pp  strong第十章 基本文件管理/strong/pp  第九十条 临床试验机构、研究者、申办者应当建立基本文件保存制度。临床试验基本文件按临床试验阶段分为三部分:准备阶段文件、进行阶段文件和终止或者完成后文件。/pp  第九十一条 临床试验机构应当保存临床试验资料至临床试验结束后10年。申办者应当保存临床试验资料至无该医疗器械使用时。/pp  第九十二条 临床试验基本文件可以用于评价申办者、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对本规范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要求的执行情况。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临床试验基本文件进行检查。/pp  strong第十一章 附 则/strong/pp  第九十三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pp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是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认定的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如无特别说明,本规范中“临床试验机构”即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pp  试验用医疗器械,是指临床试验中对其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确认或者验证的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pp  申办者,是指临床试验的发起、管理和提供财务支持的机构或者组织。/pp  研究者,是指在临床试验机构中负责实施临床试验的人。如果在临床试验机构中是由一组人员实施试验的,则研究者是指该组的负责人,也称主要研究者。/pp  伦理委员会,是指临床试验机构设置的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的科学性和伦理性进行审查的独立的机构。/pp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是指临床试验机构内设置的负责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处室或者部门。/pp  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指按照同一临床试验方案,在三个以上(含三个)临床试验机构实施的临床试验。/pp  受试者,是指被招募接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个人。/pp  知情同意,是指向受试者告知临床试验的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确认自愿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应当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证明文件。/pp  知情同意书,是指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证明性文件。/pp  监查,是指申办者为保证开展的临床试验能够遵循临床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本规范和有关适用的管理要求,选派专门人员对临床试验机构、研究者进行评价调查,对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验证并记录和报告的活动。/pp  监查员,是指申办者选派的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进行监查的专门人员。/pp  核查,是指由申办者组织的对临床试验相关活动和文件进行系统性的独立检查,以确定此类活动的执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报告是否符合临床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本规范和有关适用的管理要求。/pp  核查员,是指受申办者委托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进行核查的人员。/pp  检查,是指监管部门对临床试验的有关文件、设施、记录和其他方面进行的监督管理活动。/pp  检查员,是指监管部门选派的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进行检查的人员。/pp  偏离,是指有意或者无意地未遵循临床试验方案要求的情形。/pp  病例报告表,是指按照临床试验方案所规定设计的文件,用以记录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每个受试者的全部信息和数据。/pp  终点,是指用于评估临床试验假设的指标。/pp  源数据,是指临床试验中的临床发现、观察和其他活动的原始记录以及其经核准的副本中的所有信息,可以用于临床试验重建和评价。/pp  源文件,是指包含源数据的印刷文件、可视文件或者电子文件等。/pp  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利的医学事件,无论是否与试验用医疗器械相关。/pp  严重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死亡或者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包括致命的疾病或者伤害、身体结构或者身体功能的永久性缺陷、需住院治疗或者延长住院时间、需要进行医疗或者手术介入以避免对身体结构或者身体功能造成永久性缺陷 导致胎儿窘迫、胎儿死亡或者先天性异常、先天缺损等事件。/pp  器械缺陷,是指临床试验过程中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存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风险,如标签错误、质量问题、故障等。/pp  标准操作规程,是指为有效地实施和完成临床试验中每项工作所拟定的标准和详细的书面规程。/pp  临床数据,是指在有关文献或者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中获得的安全性、性能的信息。/pp  第九十四条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申请审批表等文书的格式范本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另行制定。/pp  第九十五条 本规范不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pp  第九十六条 本规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2004年1月17日发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同时废止。/p
  • 《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行)》印发
    为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的管理,提高生物样本分析数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参照国际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行)》,并于日前印发。  该指南共9章47条,主要对组织机构和人员要求、分析实验室的软硬件要求、实验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实验室设施、仪器与材料、合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实验的实施、数据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进行了规定。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相关的方案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相关的论坛

  • 【分享】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LP认证新办法正式施行  为进一步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认证管理工作,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了新修订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2003年10月1日施行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办法(试行)》。  本次修订加强了对通过认证的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的监督管理,明确规定了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对人员和设施的重大变更或可能影响GLP实施的严重事件的报告制度,明确规定对已通过GLP认证的机构将实施随机检查、有因检查和3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并规定了定期检查的程序要求。本次修订还明确规定了GLP认证申请机构的基本条件,要求申请机构应在申请前按照GLP的要求运行12个月以上,并按照GLP的要求完成申请试验项目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除此以外,本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认证检查、审核、公告的程序和要求,并细化和完善了检查项目,提高了认证检查标准。  本次修订总结了2003年发布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办法(试行)》实施以来的经验,广泛听取意见,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管理经验,参考了相关法律法规。此《办法》增强了检查标准的可操作性及评定方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既有总体内容上的突破,同时兼顾具体条款的修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修订后的《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7.04.19)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物非临床研究的监督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LP)认证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GLP认证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组织管理体系、人员、实验设施、仪器设备、试验项目的运行与管理等进行检查,并对其是否符合GLP作出评定。  第三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GLP认证管理工作,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四条 拟申请GLP认证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可根据本机构的研究条件,申请单项或多项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项目的认证。申请GLP认证的机构,应在申请前按照GLP的要求运行12个月以上,并按照GLP的要求完成申请试验项目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第五条 申请GLP认证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申请表》、申请资料(附件1、2)和电子版本。申请资料中有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请机构公章。  第六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机构和申请机构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章  资料审查与现场检查  第七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资料的审查。  第八条 资料审查符合要求的,在20个工作日内制订检查方案,组织实施现场检查。资料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发给申请机构不予行政许可的通知,书面说明原因;需要补充资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机构要求补充的全部内容。申请机构须在2个月内按要求一次性完成补充资料的报送,逾期未报的,视为自动放弃认证申请。  第九条 实施现场检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被检查机构和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安排。  第十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被检查机构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派分管药品研究监督管理的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现场检查。  第十一条 被检查机构应积极配合检查组工作,按检查组要求协助开展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 现场检查工作由检查组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在检查开始前,应宣布检查纪律,提出检查要求,明确检查范围、检查方式和检查日程安排。  第十三条 检查组应按照检查方案和GLP认证标准(附件3)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GLP的事项如实记录,必要时应予取证。  第十四条 检查组在现场检查结束前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议汇总,撰写现场检查意见。检查组评议期间,被检查机构人员应回避。  第十五条 检查结束时,检查组应向被检查机构宣读现场检查意见。现场检查意见须由检查组全体成员和被检查机构负责人签字。  第十六条 被检查机构对现场检查意见有异议时,可向检查组说明,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检查组须做好记录,经检查组全体成员和被检查机构负责人签字,由检查组提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十七条 检查组完成现场检查后, 应退还被检查机构提供的所有资料。  第十八条 现场检查时间一般为3至5天,根据检查工作的需要可适当调整。

  • 【分享】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管理,有效地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提高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参照国际通则,制定本指导原则。第二条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旨在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可参考本指导原则。第二章 职责要求第三条 申办者应建立筛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的程序和标准,选择、委托获得相关专业资格认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 第四条 申办者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临床试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查和稽查,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申办者可以委托合同研究组织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申办者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及质量负最终责任。第五条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负责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实施。研究者应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临床试验方案,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和质量负责,保护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第六条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应在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的实验室进行。第七条 伦理委员会在审查试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等资料的基础上,应针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特点,重点关注试验风险的管理及控制、试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的修改等,对临床试验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的保护。

  • 关于印发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4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管理,有效的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提高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国家局组织制定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予印发。请你局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学习,参照执行。 附件:《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起草说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日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以下简称I期试验)的管理,有效地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提高Ⅰ期试验的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规范,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Ⅰ期试验,旨在为Ⅰ期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提供指导。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参照本指导原则。第二章 职责要求 第三条 申办者应建立评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程序和标准,选择、委托获得资格认定的I期试验研究室进行Ⅰ期试验。 第四条 申办者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I期试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查和稽查,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 第五条 申办者可以委托合同研究组织(CRO)执行I期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委托前对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条件、能力、经验以及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当合同研究组织接受了委托,则本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由申办者履行的责任,合同研究组织应同样履行。申办者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及质量负最终责任。 第六条 Ⅰ期试验研究室负责Ⅰ期试验的实施。研究者应遵循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导原则,执行临床试验方案,保护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七条 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应在符合《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实验室管理指南》)的实验室进行。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的实验室均应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伦理委员会应针对Ⅰ期试验的特点,加强对受试者权益与安全的保护,重点关注:试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试验方案设计和知情同意书的内容,研究团队的人员组成、资质、经验,受试者的来源、招募方式,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等。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相关的资料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相关的仪器

  • Maestro Edge/Pro 高通量微电极阵列系统- 研究案例:瑞德西韦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包括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内的一些候选药物都被认为有新冠治疗潜力,而瑞德西韦更是目前唯一一种有紧急使用授权的药物。而人们对于这些药物安全性的认知,特别在心脏毒性这一块,仍然是或缺的。为了了解药物诱导致心律不齐风险,研究者使用了Maestro微电极阵列系统对瑞德西韦处理后的hPSC-CM样本开展了QT间期延长和自动除极方面的评估。图D-E: 使用Axion公司的Maestro Pro系统完成的MEA实验。利用Axion的Cardiac Analysis Tool软件,我们分析了如下心律不齐风险相关参数:FPD、FPDc、beat period、Na+ Peak (amplitude)、beat period irregularity和conduction velocity。 在对hiPSC-CM做MEA分析时,30分钟的瑞德西韦处理却被发现能导致其产生剂量依赖性的FPD延长。另外,高于30 μM的瑞德西韦可导致Na+峰振幅和自发跳动频率的降低。而在更高浓度下,hiPSC-CM的自发跳动甚至会完全停止(图D中的右侧图例)。并且,30 μM瑞德西韦的处理,还会导致样本在‘非规律跳动周期’这个参数上产生0.17%至0.42 %幅度的增加,传导速率则发生0.266至0.230 m/s的降低(图E )。这些数据都说明瑞德西韦对于人类心肌细胞而言还是有潜在的促心律不齐作用的(与膜片钳结果相反)。◆ ◆ ◆ ◆CARDIAC ACTIVITY ASSAY心肌细胞功能实时监测秘籍◆ ◆ ◆ ◆PART I 原理介绍监测心肌细胞电活动有用吗?使用体外细胞模型已被证明是人类心脏疾病研究的一个有效且强大的策略。心肌细胞在可兴奋性或者(和)收缩性方面的细微变化正是导致很多这类疾病的根本原因。Maestro平台可实时捕获活细胞(如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并提供重要的细胞功能性数据。为您的研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助一臂之力。 什么是高通量微电极阵列? 在微孔板底部的培养表面下方,Axion植入了紧致排列的电极网格阵列,创造出全球首款多孔微电极阵列测试板。那些具有电活性的细胞,如心肌细胞等,可以被培养生长在电极表面。它们会逐渐成熟并形成跳动的合胞体。使用Maestro技术,您就可以轻松地记录每个样本中每个电极检测到的自发或诱发的电活动,精度可以达到毫秒级别。由此,系统配套软件就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您提供精准且丰富的实验数据。适用样本原代心肌细胞、iPSC衍生心肌细胞、iPSC衍生心脏类器官、心肌细胞球心肌功能‘全景’测试作为下一代高通量电生理记录系统,Maestro Edge和Pro能够对心肌细胞的四项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且全程实时无标记。现在只需一台设备,您就能同时‘看透’6/24/48/96个样本,全景无死角!PART II Maestro系统介绍Maestro MEA实验流程Maestro使得MEA实验简单到超乎想象。A将心肌细胞培养在Axion MEA板上。B将MEA板放入Maestro MEA系统,静待环境仓达到温度和气体浓度的平衡。C使用AxIS Navigator软件无创且实时地分析心肌细胞电活动。Maestro平台优势一次实验,四项检测 仅需一次细胞培养,即可无创、实时地记录MEA板上每孔的数据,进行心肌细胞的四个方面键功能分析:[1] 动作电位, [2] 场电位, [3] 传播,[4] 收缩。提供关键答案 间接检测方法经常被用来推断心肌细胞功能。例如钙成像,该技术无法捕获微小却重要的钠离子通道功能的变化。而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与细胞疾病模型功能的相关性也很差。只有使用Maestro MEA系统实时追踪心肌细胞的可兴奋性,您才能回答功能相关的关键问题。无标记分析 Maestro MEA系统无创地检测心肌细胞群体的电信号,杜绝使用染料或报告子,避免其对细胞模型的干扰,您数据的准确性无需置疑。更使您得以实现对一个样本电活动的长期(数小时、数周甚至数月)追踪。原位检测 其它的高通量平台(例如自动化膜片钳或者流式细胞仪)通常会要求对样本做预处理,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再上机检测。对于可兴奋性细胞这种以互相交联的功能性网络形式存在的样本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想的状态。此外,细胞收集的过程也需要大量的手动操作步骤。只有Maestro MEA系统能够在捕获心肌细胞可兴奋性的同时维持其形态学上的复杂性。简单易用 只有电生理专家才会使用Maestro MEA系统?不存在的!只要把细胞培养在MEA板上,然后把板放入Maestro MEA仪器检测仓内,即可记录心肌细胞电生理数据。Axion提供的一系列软件会帮您完成剩下的数据分析步骤,甚至连可直接用于文献发表的图表都搞定了。您也可以!PART III 应用方向简介药物心脏毒性筛选,药物心脏安全评价(CiPA),心脏细胞功能检测,光遗传学,模式生物表型筛选,干细胞开发及质控。心肌缺血心脏脂肪酸氧化障碍长Q-T间期综合征(复极延迟综合征)评估iPSC-CMs功能变化临床前药物心脏安全评估(CiPA)长Q-T间期综合征(别称复极延迟综合征)心律不齐Maestro多孔微电极阵列+Lumos光遗传的强大组合 Axion公司创新的多孔板光遗传刺激系统Lumos,可对MEA板内样本进行光强(1-100%)和光照时长(低至100ms)的控制。您可以选择多至四种不同波长的LED光源来刺激单孔内的细胞,并行处理通量高至96个。您也可以对每个孔内混合培养细胞样本中的某一类细胞群体进行单独控制,建立高阶神经疾病模型。所以,通过在软、硬件上与Maestro系统无缝整合,Lumos可以助您精准、灵活、高效地实现神经细胞网络的调节及实时的功能检测。 Axion BioSystems ImagineExploreDiscover
    留言咨询
  • 一、超声导入靶向透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1、强力透皮给药是通过特定的物理学方法和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局部浓集和侵润,并促使药物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近来研究较多的方法有:激光微孔技术、电致孔技术、超声空化透药技术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其中超声透入技术及电致孔技术是进入临床应用多年的成熟技术。2、作用机制(1)人工生物通道的建立:电致孔技术:采用一种特定的瞬时电脉冲,改变组织膜和细胞膜脂质颗粒的排列,使其有序化,形成药物通透的水性孔道。集密的孔道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药物进入体内的高通透区。超声空化技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皮肤细胞膜、组织膜形成和扩大已形成的生物孔道,最大孔径可达到25微米,孔道可维持时间长达数小时时间。(2)强力定向驱动:超声波对流转运作用与辐射压作用:使药物粒子和分子获得定向转运的动能。(3)病变组织的药物浸润:促使药物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3、作用特点(1)可使药物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深度的靶组织中形成有效浓集和浸润,提高药物对靶组织的作用。离体和在体实验均表明:药物局部组织浓度比口服和注射给药高几十倍至数百倍,从而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并且使疗效大大提高。(2)有效浓度维持时间达到24小时以上。使疗效的维持时间大大延长。(3)促使药物分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使一些细胞内作用的药物疗效大大提高,如大多数激素和部分抗生素等。(4)除常规小分子药物外,物理协同作用还适合大分子生物制剂,中药有效成分的靶向给药。(5)代谢入血的药物浓度很低并被迅速的排泄,既无胃肠道对药物的破坏和肝脏的首过效应,也无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因此,避免全身毒副作用和个体差异,可连续性用药。4、发展趋势和现状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超声用于透入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基因药物的局部表达、激素、免疫药物、各种生物因子、蛇毒酶等;中药的有效成分透皮给药由日本和中国的学者进行研究如丹参、红花、大黄等成分的透皮临床研究。超声透入各类局部镇痛药、抗炎药和胰岛素等已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应用。目前国内的研究方面逐渐被重视,每年相关研究论文成倍增长。超声透药设备进入临床应用几年来,在肿瘤局域性化疗、疼痛治疗、骨科疾病、风湿病、儿科疾病、感染性疾病、妇产科、外科等数十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治疗效果,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普及,具有显著中医特色的超声导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二、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简介由河南弘亿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的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超声导入仪)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超声空化技术和中频电致孔技术有机结合,相互协同和作用叠加,使药物透入量大大增加,可提高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医超声透药设备。1、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超声导入仪)的产品特点:(1)根据终端客户的不同具有三种不同的机型设置,输出通道分别有2-4个,可分别满足4-12个穴位或部位同时治疗。(2)中医子午流注、分证型、补泻快捷功能的设置。(3)超声、脉冲单独和复合应用设置。(4)治疗深度、治疗时间可单独设置。2、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超声导入仪)的临床应用特点:(1)超声波和中频电的单独治疗及复合治疗。(2)便捷综合治疗、中医快捷治疗及中医分证型治疗。(3)同步、异步设置适应于不同疾病的同时治疗。3、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超声导入仪)的独特优势:(1)唯一将中医治法与超声治疗相结合。(2)治疗深度可以调节。(3)治疗头变频控温。(4)含有耦合剂的超声治疗固定贴。4、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超声导入仪)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该设备体现了中医特色,各项特定参数的设置保证了治疗效果。(2)注册证的适应范围广,避免了医保部门的检查。(3)设备名称即是收费标准名称,有较高的医保收费项目。(4)在控制药占比的情况下,增加了科室纯收入。总之,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超声导入仪)通过智能化控制超声强度(SP)、电致孔强度(EP)、电导强度(IP)和输出频率(Hz)及时间(T),深度(H)和范围为实现超声精准靶向透药技术奠定了基础。三、弘亿康超声导药仪与其他超声透药的区别不同部位的皮肤通透性依次排列为:颈部-耳后-腋窝-头皮-前臂内侧-腹部-背部-大腿内侧-前胸-四肢-手心-足底。四、骨伤科、康复科的临床应用1、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骨伤科、康复科疾病:超声波靶向药物透入治疗,优势在于通过皮肤或经络将治疗药物透入到病变局部,使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值,保证了药物的治疗效果,避免了口服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影响疗效、避免口服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不能进食的患者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等不利因素,超声波靶向药物透入治疗开辟了第三方给药的途径,药物根据疾病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2、超声药物透入大分子中草药复合制剂:众多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草药副作用小、成本低,不论是治疗原发疾病还是治疗并发症都有西药不可比拟的治疗效果,但是中草药因分子较大,大多是口服的较多,采用离子导药几乎没有效果,只有超声才可以透入人体,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可将中草提取液透入人体。3、超声药物透入+中医分证型治疗突显中医特色:中医学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简、效、便、廉的治疗效果使成千上万的患者获得了健康,但因为其理论抽象诊治偏于经验化而难以普及,面对此种现状,河南弘亿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研发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和超声波治疗仪的过程中,将中医分证型治疗功能、中医“补泻”治疗功能、子午流注功能融入到设备的性能中,与超声透入功能共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4、中医特色在骨伤、康复科常见病证超声药物透入的应用举例:(1)疼痛 :应用中药方剂或止疼剂等,取阿是穴(病变部位,开放损伤需避开伤口)配子午流注选穴。(2)肿胀(限闭合损伤)应用红花注射液或中药活血化瘀复方浓缩煎剂等水,取阿是穴(病变部位)或配子午流注选穴。(3)术后尿潴留应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取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穴或配子午流注。(4)调节脾胃(腹胀、食欲不振等)应用胃复安或四磨汤水煎剂,取足三里、天枢穴或配子午流注选穴。(5)促进骨折愈合应用中药复方浓缩煎剂或黄芪注射液等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取阿是穴(骨折部位或骨折两端,需避开伤口)或配子午流注选穴。(6)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或中药复方浓缩煎剂等,取阿是穴(神经损伤部位,需避开伤口)或配子午流注选穴。(6)便秘(术后卧床或老年便秘)应用大承气汤浓缩煎剂或西药泻下剂,取关元、中脘或配子午流注选穴。五、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超声透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药物透入皮肤直接到达局部病变组织发挥作用,进而被毛细血管吸收经循环代谢,整个体内过程不能形成血药浓度高峰,因此不能引起全身毒副作用,但由于局部皮肤药物浓度较高,超声波及电导能量作用,极少数患者出现皮肤刺激,偶然出现这种情况更换治疗部位即可,严重的患者立即停止局部透药治疗即可,1-2天即可恢复。六、临床应用情况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超声导入仪)上市以来受到国内上百家医院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好评。如“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下背痛的疗效观察”“超声电导透皮给药对减轻股骨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疗效观察”“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骨折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等论文系统观察了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超声导入仪)在治疗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该产品先后在北京安贞医院、东方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徐州儿童医院、利川中医院、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等地运用此项技术。七、在骨伤科应用的相关论文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下背痛的疗效观察黄国志 翁春晓 梁东辉【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下背痛的疗效。方法:将112例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均给予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其中治疗 组患者透入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药物,对照组透入生理盐水,超声电导治疗,每次持续 30 m in,每天1次10d 为1个疗程 ,于治疗前治疗 3,7 ,10 d后对2组患者疼痛 程度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 (VA)S 进行评分及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 d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疼痛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对下背痛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慢性下背痛病因较复杂,病灶可能源于多个部位在一些关于脊神经后支行径及分布的研究中发现,下背痛部位与后支分布有着密切神经联系,目前下背痛的治疗方法 样疗效均不尽如人意。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疗法已成功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并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应用此方 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诱发的下背痛患者临床疗效满 意。
    留言咨询
  • 芬太尼类药物专用智能柜管理系统是一个专为医疗机构、实验室及医药流通等场所设计的,用于加强芬太尼类药物(一种麻精药品)的管理与监控的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大数据、互联网和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提升了芬太尼类药物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确保药品的安全、可追溯和闭环管理。  以下是芬太尼类药物专用智能柜管理系统的关键特点和功能:  精准分发与监控:  系统能够与医院HIS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对接,根据处方信息,精准地将药品分发至医院科室、患者或手术室。  实时监控设备动态信息,确保系统运行稳健,药品使用信息全程留痕。  安全控制:  采用双人双锁和双重识别技术(智能电磁锁+双机械锁;人脸/指纹/IC卡/密码),实现双人双控,确保药品安全。  配备报警功能,对于非授权访问、震动、暴力开启等行为,以及库存临空、药品临期等状态,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  数据管理:  采用区块链分布式链式数据存储方式,确保数据不可伪造和篡改。  实时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设备使用情况、药品分发与回收等信息。  多场景适用性:  提供台式和立式多种系列可选,以满足不同场所(如手术室、药房等)的需求。  支持多种取药方式(如套餐取药、处方取药、医嘱取药等),满足临床使用习惯。  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存储单元,实现药品的自动统计、盘点和库存管理。  空瓶及残液回收单元实现智能化和周期闭环管理。
    留言咨询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相关的耗材

  • HY-D03D型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HY-D03D型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皮试通)产品优势采用*的“定向透药"技术HY-D03D型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皮试通)特设的非对称中频电流,保留了一定能量的负向脉冲,让皮肤组织细胞重新排列,促进皮肤电阻下降,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同时可削弱皮肤的刺痛感并有效地消除皮肤丘症的发生,避免对皮试结果的干扰,让皮试结果更准确。由于青霉素皮试仪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在角质层的皮肤中产生极化,极化产生电场对抗效应,降低了通过皮肤的有效电流,离子导入的效果降低,影响药物渗透量,影响皮试结果的准确性。而传统的皮试方法,由于其无法克服的有创、疼痛弊端,造成患者恐惧、抵触,人手操作的个体差异,也导致皮试结果的准确度降低。HY-D03D型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皮试通)的技术上走在创新的前端,采用非对称中频电流定向透药经皮渗透技术。与现有的青霉素皮试仪采用直流电离子导入,在技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安全性、便利性、合法性在临床上得以被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认可。同时,药物导入仪操作便利,规范,节省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减轻了护理的劳动强度,符合规范化操作,提高了医院的品牌形象,体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增加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 Corning 人肝微粒体,药物代谢研究, 0.5ml
    Microsome HuLiver 150DonorPool首个商业化的大的捐献者库,包括150个捐献者。控制主要酶活性的批间一致性。适用于药物代谢研究。
  • Corning 肝微粒体,人,药物代谢研究,0.5ML
    Microsome HuLiver 20+Dono rMix约20个捐献者按一定比例混合。主要包括P450s (CYP1A2, 2C9, 2C19, 2D6, and 3A4)五种酶,控制主要酶活性的批间一致性。适用于药物代谢研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