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厂家
暂无
暂无
培安公司这样介绍他们的产品,IROX 2000世界最小的付里叶红外光谱仪,全自动分析汽油中的9种含氧化合物、苯、13种芳烃、烯烃、二烯烃和锰含量等30多种组份及各种不明物质,还可预测汽油的辛烷值、蒸馏特性和饱和蒸汽压,获取汽油化学组份测量和物理特性分析的全谱信息。 很有诱惑力,省时、省力。 但不知道可靠性如何,与利用国标测定的结果有何中出入,是否有人做过比较试验。 有谁用过付里叶红外光谱仪测汽油的各项指标,有何感想,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向公司推荐购买。 谢谢!
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在粮油行业已有多年的时间,自2010年以来,粮油行业包括小麦或小麦粉、稻谷、玉米、大豆等在内的相关的国家标准已有十余项,检测指标包括水分、蛋白、脂肪、淀粉等含量的测定。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特有的快速、无损、准确的特点,成功应用于粮油行业。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全线近红外分析产品的龙头企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粮油行业占据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大量模型的同时,对国内粮油行业的现状和粮油企业的需求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聚光科技致力于为粮油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好产品,让产品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为用户带来额外的效益,助力用户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聚光科技Sup-NIR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到底能给粮油企业带来什么,让粮油企业它如此青睐?且听笔者慢慢分析。没有近红外的日子,粮油企业是怎么进行常规检测的? 目前粮油行业常规检测还是多用传统检测手段,传统的分析方法需要大量消耗水、电、及化学试剂。 粮油行业常见指标的传统检测方法与近红外检测方法时间对比如下: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408/uepic/cfb5a857-20ee-4890-bea3-84ad30eec378.jpg 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生产企业生存的第一法则! 试想一下,一个粮油生产企业每天投入近10个小时的时间,至少3人次的人力去做大量的实验来检测上述5个指标,费时费力不说,前处理、人为分析等多个环节都会给检测的结果带来不可避免的误差,导致结果不准确。检测结果不准确,直接影响粮油生产企业原料采购和生产产品的品质检测。相同的样品,相同的条件,只要3分钟,近红外分析仪就能给出全部5个指标的检测结果!近红外是如何减少企业化验成本的?以国内一家年产量10万吨的油脂企业为例:传统的分析方法需要大量消耗水、电、及化学试剂,而近红外分析只需耗用极少量的电力,无需其它任何试剂。化验室测试粗蛋白、水分、灰分,原料平均每月需分析450个样品(分析粗蛋白、水分、灰分、粗脂肪),采用近红外检测后,这些样品所耗的试剂、水、电等费用可全部节约。具体数字见下表。表1 采用近红外分析方法节约水电试剂费用明细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408/uepic/5abbdb35-9743-4e05-bf7d-ff40d5f0fefe.jpg说明:采用近红外分析,每月累计节约费用近3387元,以上样品分析是以每批为计算,若不足满批,则成本会更高。故合计每年节约费用在:37257元。对于该企业来说,每年仅是水费、电费和试剂费就可节省最少37257元,还不包括因此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因为常规理化检测需要接触有毒试剂,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造成化验人员不固定,每次新化验人员上岗,均需进行培训,并且管理难度增大。采用近红外设备分析后,化学试剂使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减少,可节约减排费用。同时人员流动相对减少,因此可节省员工培训时间,降低管理难度,从而间接创造收益。近红外是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的? 油脂行业的生产成本中,原料成本大约占用了85%的比例,其它如工人工资、能源等只占到15%左右。因此,控制原料成本是提高效益、创造利润的重要环节。销售价格由原料成本+固定成本+人工/费用+毛利组成,由下表可计算出:当原料成本节约了1%时,毛利由5%增长为6%,实际增长率=20%。以大豆油生产企业为例进行效益分析: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408/uepic/948405fa-4a86-422b-8394-5dfd370a7614.jpg(1)豆粕中水分控制效益分析: 检测水分含量,调整干燥(蒸汽)工序中物流速度与蒸汽量,调节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偏高,采取降低物流速度或提高烘蒸温度; 水分含量偏低,采取加大蒸汽流量; 水分效益分析 : 水分每增加0.1%,带来3元/吨的利润; 水分控制由原来的平均12.5%提升到12.8%,则增加了0.3%的水分,即可带来9元/吨的利润;(2)豆粕中蛋白控制效益分析: 检测蛋白含量,调整豆皮或高蛋白豆粕加入量,调节蛋白含量: 蛋白含量偏高,采取加入豆皮; 蛋白含量偏低,采取加入高蛋白豆粕; 蛋白效益分析: 蛋白每降低0.1%,带来15元/吨的利润; 蛋白控制由原来的平均43.5%降低到43.3%,则降低了0.2%的蛋白,即可带来30元/吨的利润;(3)豆粕中残油控制效益分析: 检测残油的目的主要为控制加工工艺,平衡效率和效益: 一般残油小于0.5%,则豆子浸泡时间过长,影响生产效率,即产量变低; 一般残油大于0.7%,则豆子浸泡时间不足或轧胚、浸出工序异常,出油率偏低,影响效益; 近红外是如何帮助企业控制原料和粕类品质的? 在油脂品质控制中,控制原料和粕类品质,可带来巨大收益。 假设大豆粗脂肪为18%,价格约3500元/吨。大豆粗脂肪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吨的价格就要高60元左右。如能严格控制检测含油量,按质定价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假设豆粕粗蛋白含量43%左右,价格约3100元/吨;豆粕粗蛋白含量每高一个百分点,每吨价格就要高50-100元。利用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豆粕粗蛋白,可以通过添加低价的豆皮,对豆粕的粗蛋白含量进行精确调控。再以年产量10万吨豆粕的油脂厂为例,以粗蛋白检测为例:表2 采用近红外方法后仅节约蛋白一项可增加的效益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408/uepic/7c75e131-0646-4209-8531-33ff52782e0e.jpg 根据以上两个表,可估算出:在采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后,对于示例中的油脂厂,每年可节约的水电试剂费为37257元;严格质量控制,仅节约蛋白可增加41万元收益。同样如果能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和收购原料时含油量和水分含量,可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除了有形的开源节流,对于生产企业的无形的品牌和知名度也有正面的影响。近红外分析仪可在2~3分钟内快速反映成品质量是否合格,加快了成品出厂周期,减轻了成品库负荷。成品抽检频率可提高上百倍,减少了不合格品的流出,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另外近红外快速分析仪还可以通过快速检测减少堆装时间、节省部分装运费用;通过快速分析原料适当降低原料库存,节省资金利息;降低质量事故,减少差错成本;使采购部门快速判断原料质量和价格,增加采购机会。综上所述,采用近红外带来的收益主要有如下部分: 直接节约实验室化验成本 按质论价,降低原料成本 快速控制原料和粕类品质 降低人员管理难度,节约管理费用 降低环境污染,节约减排费用 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带来无形收益。 注重的效益粮油企业在寻求着各种能够节能降耗的方法,提高效益的同时降低成本,还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用户的需求就是仪器生产企业的动力,聚光科技开发出的SupNIR系列近红外分析,不仅能够快速无损地检测多种指标,还能够替用户精打细算,降本增效,因此受到广大粮油企业的欢迎。目前国内包括山东三维油脂、嘉里粮油(青岛)有限公司、鲁花集团等大中型粮油企业都已采购聚光科技的近红外分析仪,相信有了用户的大力支持,聚光科技会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ps:更多近红外在细分领域的应用请点击专题查看http://www.fpi-inc.com/jgzt/welcome.php?7
2019年1月1日新标准《HJ637-201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正式实施。新标准与原标准最主要的区别有两点:一是萃取剂的变化,二是适用水质的变化。 由于工作原因,本人对测油仪及其标准的变化比较关注。新标准公布后,我也对市场上的测油仪产品进行了调研和整理,不关注不知道,一关注吓一跳。目前国内生产销售的测油仪的厂家从最早的3家已经发展到20多家,这个数量并不让人吃惊,吃惊的是技术指标之高让人难以想象。夸大技术指标宣传向来是国产仪器的特长,如果单从纸面上的技术指标来看,国产仪器早就甩了进口仪器几条街,这一点红外测油仪尤为甚之,具体哪些方面,本文就不举例了,因为今天主要是讲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相关的技术。 新标准的发布结束了四氯化碳的使命,四氯乙烯开始粉墨登场。说实话,四氯乙烯虽然毒性比四氯化碳小,但味道真是不好闻,加之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全自动红外测油仪已经成为水中油检测设备的首选——除非资金不足。市场上真正生产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的厂家并不多,据我了解大概五六家吧,比生产台式测油仪的少了很多。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的技术其实就是水样预处理加红外测油仪,我个人认为其技术难点有2个,萃取效率要高、交叉污染要小。但为了能选一台用着顺手的设备,趁出差之机与河南、山东、湖北、甘肃等地一线的同行们进行咨询和探讨,整理出一台全自动红外测油仪应符合以下几个技术特征,是否合理、准确仅供有需求的同行参考。1.能够自动检测四氯乙烯纯度理由:一是新标准要求,二是目前的四氯乙烯试剂还不够稳定,如果四氯乙烯变质,那么检测就变得毫无意义。小编也遇到过四氯乙烯变质的事情,开始还以为是仪器出了问题,查了半天才确认是试剂出了问题。2.能够检测苯和甲苯。 理由:标准里规定可以用苯和甲苯做校正系数。目前市面上的测油仪不能同时有效检出苯和甲苯的测油仪不在少数。如果用苯做的校正系数,验证用的是甲苯的油标样,那岂不悲催了,另外检测实际水样的时候数据也会失真。 3.交叉污染小 理由:这个理由就简单了,交叉污染会影响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全自动红外测油仪对交叉污染的写法也是五花八门,有写无交叉污染的(这可能吗),有写交叉污染小的,有写影响可忽略的,但都无从判断。但同行的智慧就是高,他说不管怎么写,只要能够接受从萃取瓶进样80mg/L以上和5mg/L以下进行交替测试,保证测试准确性就为合格。这方法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4.自动切换硅酸镁吸附柱 理由:自动切换硅酸镁吸附柱,保证一样一柱,这是降低交叉污染的重要因素。另外四氯乙烯容易变质,残存在硅酸镁里的试剂对下一次检测影响较大。目前市面上的全自动测油仪能够实现自动切换硅酸吸附柱的不是很多,所以这里提醒各位同行,如果使用的不是自动切换硅酸镁的仪器,检测水样前最好将柱子里的硅酸镁全部换成新的。 5.适应高杂质水样 理由:红外法现在只能测污水了,污水杂质是少不了的,所以不能用一下就堵。看宣传没有用,谁不说自己的好啊,行不行测测就清楚。方法也很简单,拿几瓶连泥带水的样品,连续测试,能够顺利完成者OK。另外还要注意准确性,因为有的产品加了过滤,堵是不堵了,但检测数据不行了。 6.检测数据要真实 理由:这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数据怎么能不真实呢?但事实很打脸。前几天在论坛看了个测油仪的帖子,明明谱图变了,数据却没变,这是啥样子事情吗!小编也验证了下,找了几台不同厂家的测油仪测试同一样品,然后在测试过程中把比色皿取出,结果让我目瞪口呆,有的测油仪取出样品后图谱变了,却还能测出不错的数来,真让人吃惊。仪器是用来为实际检测服务的,这样子搞就不好了嘛,所以大家要采购测油仪还是要鉴别下吧。7.萃取效率要高 理由:萃取效率不高就没意义了。多数厂家这个指标都写得不错:98%,行不行还得测。取相同实际水样若干,全自动和手工检测对比,效率75%就可用。95%,那是梦想,75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8.其它辅助功能如果以上7条满足了,就是好产品了。在这个就基础上软件功能更丰富些,仪器再有个稀释功能、采样瓶既是萃取瓶等就更好了,但重点是前7项,前边是1后边是0,没有1有多少0都没用。华为的任总讲的好,炮兵啥都会干,就是炮打不准那有什么用。仪器也是一样。呕!写的不少了,再来点结束。讲讲全自动测油仪的萃取和清洗方式。通过我的了解,目前全自动测油仪萃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1. 气体搅拌萃取方式2.气体搅拌加喷射萃取方式3.机械搅拌萃取方式4.磁力搅拌萃取方式。 气体搅拌和机械搅拌大家都不陌生,单台测油仪前期差不多都配的是这用萃取器,简单高效,由于是单台使用也不存在交叉污染的事情,因为做完了就清洗嘛。但全自动的这点要考虑了,尤其是机械搅拌的残留问题,大家选取的时候一定问清楚是怎么清洗的,靠水来洗是不现实的。 气体搅拌加喷射萃取是气体搅拌的变种,就是加了喷射进去,咨询了厂家,说这样萃取比单纯的气体搅拌效率会提高很多,实际怎么样,没实际做过实验不评论。问题是一样的清洗是怎么处理的,大家也要搞清楚,厂家讲,他们设有独立的清洗位。磁力搅拌实验室是比较常见的了,但放到全自动里好像不大合适吧,不说效率,这交叉污染和试剂用量是怎么控制的呢。还有更高级的说法,独立的磁力搅拌系统,这名字够高大尚,独立是一个水样一个还是复用啊,改天得好好研究研究,弄清楚了下次再和大家分享。讲完了萃取再来说说清洗。全自动测油仪的清洗方式也有好几种,有搅拌杆上上加喷头的,有设立独立清洗位的,有直洗的,个人分析感觉独立清洗位的可能清洗的会更干净些,厂家的技术人员讲可以分管路清洗,内外壁都能洗,交叉污染可以降至忽略不计。效果如何,本人未做验证,请各位同行以实际效果为准吧。以上是我对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不足之处也请指正。最近准备考虑上全自动红外测油仪,我准备把主流的产品都试一遍,看看到底哪个品牌的好用,并会总结使用心得体会,到时候再与大家一起分享。最后郑重的告诉大家,别忘了点赞和转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