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报告推荐】第二届分子互作网络会议之新技术新应用篇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06/03 11:19:06
导读: 将围绕分析超速离心技术、荧光互补技术、多维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联用等创新技术及前沿应用展开分享交流,欢迎大家报名参会!

为帮助科研工作者及时了解分子互作技术最新进展和前沿应用,促进业内交流,2024年6月5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二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共邀请12位来自知名科研院校和仪器企业的业内专家进行探讨交流。其中,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李文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将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明海、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吴萌和普瑞麦迪(北京)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张达威6位专家将围绕分析超速离心技术、荧光互补技术、多维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联用等创新技术及前沿应用展开分享交流,欢迎大家报名参会!

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Bo(点击报名)

分子互作

精彩报告重磅来袭

张达威 普瑞麦迪(北京)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总监

《多维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及应用介绍》

6月5日 10:30-11:00

张达威,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在生命科学设备领域工作16年,具有丰富的分子互作、蛋白稳定性表征、流式细胞仪等产品和市场经验。曾在贝克曼和诺坦普担任市场工作。现任普瑞麦迪公司FIDA产品线总监。

报告摘要:分子互作技术层出不穷,但由于分子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环境异质性,很难用一种技术完全有效表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新一代多维分子互作技术FIDA,有别于传统互作的固定和标记技术,通过第一性的原理,彻底释放分子束缚,可在任何体系中对完全自由态的分子进行亲和力和动力学检测,并实时获得质控数据,极大拓展互作的宽度和准度。「报名参会」

李文奇 清华大学 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高级工程师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6月5日 11:00-11:30

李文奇,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清华基地副主任。担任生物学杂志编委,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共享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蛋白质表达纯化,理化性质分析与相互作用研究工作:熟悉原核、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蛋白表达系统以及蛋白质无标签纯化、亲和标签纯化、活性组分纯化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熟练掌握发酵工程工艺;精通圆二色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生物膜干涉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微量热泳动技术、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等多种理化性质分析和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报告摘要:待定。「报名参会」

陈明海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

《荧光互补技术在分子互作研究中的应用》

6月5日 11:30-12:0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获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19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职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新型荧光传感系统用于病毒-宿主互作分子事件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ACS Nano, Biomaterials, Chem. Sci., Anal. Chem.等期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先导B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担任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期刊客座编辑。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报告摘要: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等分子事件在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荧光互补技术为活细胞内分子事件的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但是活细胞在成像过程中常常产生很强的绿色背景荧光,干扰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传感器的信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以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为对象,创建了一系列长波长的分子互作传感器。「报名参会」

刘将新.jpg

刘将新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

《分子互作技术联用发现活性天然先导物和靶标研究》

6月5日 15:00-15:30

刘将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基于药物靶标和分子互作技术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成药性评价以及活性天然产物新靶标和作用机制研究。主持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医药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项目、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校企合作等项目十余项。以通讯作者/第一在Nat. Commun., 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担任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等杂志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药用植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成药性评价、以及主要药效物质的靶标研究,推动天然产物来源的原始药物创新,为疾病治疗提供策略。前期基于核磁共振NMR STD、SPR等方法,针对特定药物靶标,筛选药用植物活性天然产物库,获得多个苗头化合物。其中具有自主产权的先导物30已完成临床前一系列生物学评价,详细阐释其与靶点的分子作用机制,动物模型药效显著,目前作为候选药物分子进一步开发。「报名参会」

李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靶向互作清除肿瘤起始细胞》

6月5日 15:30-16:00

获国家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靶向蛋白质稳态清除肿瘤起始细胞。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ancer 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及Oncogen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另有多篇合作学术成果发表在Immunity、Gastroenter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全部论文已被Cell、Cancer Cell等杂志引用930余次,研究成果获得7项授权发明专利。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鉴定导致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发病的全新融合基因NUP98-RARA,被纳入《2021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获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家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荣誉。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委。

报告摘要:待定。「报名参会」

吴萌.jpg

吴萌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级工程师

《两种微量热技术在分子互作检测中的应用》

6月5日 16:00-16:30

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负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相关检测仪器管理,主要从事分子互作技术服务、平台仪器管理、用户使用培训及相关工作。深耕生物分子互作技术领域,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发表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支持。

报告摘要: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探究是深入阐明蛋白质如何发挥功能、探究其作用机制等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本次报告结合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对该研究领域中常用的两种微量热技术: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和微量热泳动(MST)的基本原理、样本要求、具体操作及技术差异性等进行介绍。「报名参会」


扫码加入分子互作交流群

(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

扫码直达报名页面


温馨提示:

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

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附历届会议页面:

1.“第一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23年) (点击查看)

2.“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23年) (点击查看)

3.“精准捕捉: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BLI垂钓策略”主题网络研讨会(2023年) (点击查看)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Ev

总阅读量 5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