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布设31个监测点,深圳完成城市智能碳源汇感知体系试点建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1/15 17:47:07
导读: 近日,从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获悉,深圳市已率先构建了城市智能碳源汇感知体系,走出了一条碳监测与碳核算相融合的新路子。

近日,从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监测中心站)获悉,深圳市已率先构建了城市智能碳源汇感知体系,走出了一条碳监测与碳核算相融合的新路子。

据了解,深圳是全国唯一的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和城市海洋碳汇监测的双试点城市且于今年再次被列入《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城市。目前,深圳市构建了“温室气体浓度—生态系统通量—重点企业排放”多层次监测框架,在全市布设了6个高精度、22个中精度及3个海洋碳汇自动监测点位,形成了空天地一体的城市碳监测网络体系。在超额完成试点任务的基础上,深圳市自加压力,针对火电和废弃物处理行业,选取4家企业进行温室气体自动监测试点,有效摸清全市碳排放“家底”。

依托双试点的优势,深圳市把碳监测与数据孪生技术相结合,建立起碳监测数字孪生场景,实现足不出户也能实时查看全市碳浓度变化情况,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建立了基于CIM(即城市信息模型)的碳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展示平台,动态把握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实现碳源汇智慧感知。

同时,通过模型同化反演算法融合监测与核算,形成全市碳排放网格化地图,探索将碳浓度和碳排放强度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此外,深圳市还构建了以“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碳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为两翼,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和设施、高新领域和新污染物监测、高效率数据分析和信息化”为支撑的“一核两翼三支撑”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扎实推进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高水平的生态环境科技赋能美丽深圳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

用户头像

作者:筱筱

总阅读量 4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