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BCEIA 2023第四届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学术交流大会”在京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9/11 09:42:54
导读: 2023年9月8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BCEIA 2023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学术交流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9月6日,两年一度的科学仪器行业盛会——第20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在京举办。9月8日,作为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BCEIA 2023第四届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学术交流大会”同期召开。来自食品安全及检验检测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围绕食品新污染物研究、食品检测创新技术、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等热点问题和行业动态,展开了深入研讨。旨在进一步加强分析测试领域的学术交流,并提高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水平。

6db28012-c329-442e-93d7-f8a1eb6a36ab.jpg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为大会致辞、召集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峰向大家介绍会议情况。会议分别由中国检科院刘汉霞研究员和军事科学院高志贤研究员主持。

3ac6ed2d-c89a-4f45-ba3f-787de0a5a8f8.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致辞

刘成雁代表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支持分析测领域发展的各位学者表示感谢。38年来,在科技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BCEIA也发展成为国内外分析测试领域专业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展览会。为促进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分析科学和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方面,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此次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学术交流大会的召开,从能力提升、风险监测和科技支撑多方面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020a794f-e33a-4403-b424-291758d86808.jpg

会议召集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峰介绍会议情况

会议召集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峰表示,本次会议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大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是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水平,政府监管、企业保障及公众服务能力的集中呈现。

中国检科院刘汉霞研究员(左)、军事科学院高志贤研究员(右)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奖第一完成人高志贤、中国检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峰、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姜毓君、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研究员王静、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晶、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应用工程师余建龙、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清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彭锦峰分别为论坛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

0f6bb509-3066-4721-82f0-0873f459c87b.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报告题目:食品与环境中新污染物研究的相关问题

江桂斌院士表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着新形势,食品的加工、储运、风味等每一个功能的保障都离不开化学品,快速增加的化学品已经成为环境和食品污染的主因。但是,已知结构的污染物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污染物是未知结构、未知含量和未知毒性。新污染物最大的特点是低计量+复合效应,复合效应的存在使得环境健康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介绍了物理化学性质、质量平衡、效应导向分析等新污染物筛选和识别方法,暴露组学、履约挑战、替代品研究和风险评估与控制等新污染物未来研究方向,以及食品与环境新污染物研究问题与思考。

470b7755-24ef-4cf7-aebd-3f2b4a8f3bd8.jpg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高志贤

报告题目: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智能化便携式装备研发

自然灾害会导致水源、食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地震后通常都会伴有降雨,雨水将一些生活垃圾冲入河流,导致水源被污染,此时对于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快速检测便尤为重要。样品前处理是制约快速检测仪器发展的瓶颈之一, 高志贤分享了近期用于前处理分析中的研究成果(12种新材料和8项新技术)。高志贤表示快检的技术研发必须做到可视化和高灵敏性,仪器设备也要向着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他认为下一代的全自动检测设备将会集成更多的自主研发功能。

59011598-ff89-4008-862a-fb236111bc94.jpg

中国检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峰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材料、核心元件及创新方法

张峰介绍了食品安全检测质谱技术面临着前处理技术特异性差、离子源选择性低、未知风险难以发现等瓶颈,需要研制关键材料、核心元件、创新方法等。关键材料上,新型磁性COF材料和新型磁性MIP材料可以应用于富集食品中的真菌毒素、杀菌剂、有机磷农药等,操作简单、速度快、提高了准确度和灵敏度。核心元件上,5种新元件,提高了离子源选择性,检测速度快,效率提高。创新方法上,面对新型未知有害物和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风险,利用食品组学分析,结果良好。张峰认为前处理材料作为关键材料将会从特异性差向高特异性发展,核心元件核心离子源将会向着高选择性发展,侦察识别方法也会从现有的已知风险向未知风险检测发展。

cb8299e6-9a32-4243-8308-8cc75fd40a9f.jpg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姜毓君

报告题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主要微生物的溯源与控制

多年来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事件频发,致病菌污染风险持续存在,需要高度关注。姜毓君提到微生物污染风险在乳粉加工链条中持续存在,对其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姜毓君通过多种方法对克罗诺杆菌的溯源进行研究,认为在对不同菌株溯源中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才建立完善长效的防控机制。他也对克罗诺杆菌的耐热、耐酸碱、转录组,抗生素敏感性等耐受性进行分析。该如何对克罗诺杆菌进行管控?姜毓君认为需要做到准确溯源、多元控制、联合杀灭手段、强化企业管理和人员培养多方面配合,未来致病菌的检测将会走向集成、便捷、信息和智能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研究员 王静

报告题目:农药残留速测技术

王静表示,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的实际应用,主要是酶抑制检测技术和侧流免疫层析技术。酶抑制检测技术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特异性生化反应建立,操作方便、成本低,但有瓶颈。侧流免疫层析技术,由于快捷、简便等优点,已成为快检技术主流。要支持快检技术运用于田间地头,作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雷达”。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张晶

报告题目:氟代液晶化合物人群暴露和代谢研究

2022年中国科学10个前沿问题中,新污染物治理面料何种问题和挑战?便是其中之一。我国是液晶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生产大国,也是电子垃圾处理的大国,因此我国居民可能处于液晶化合物的高暴露风险中。张晶介绍了液晶化合物毒理学效应及健康风险的研究现状,所在团队采用APGC-MS/MS方法,对食品中多种氟代液晶化合物进行检测分析,并对39中氟代液晶化合物进行膳食暴露评估。

c8d8cee0-b164-43ef-ae6f-d705379894a2.jpg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应用工程师 余建龙

报告题目:智能、自动、绿色色谱质谱技术助力健康生活

沃特世HPLC从初代2695到E时代的e2695,发展到现在的iS时代Alliance iS,都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沃特世Alliance iS HPLC System的特色功能包括:搭配行业金标准的新版Empower色谱软件,在确保合规性的同时,具有完整的审计追踪功能 -配备先进的触摸屏,可进行向导式操作指引和系统维护。

9689f37d-3f4c-4cb6-a1b0-34b3fa7269b7.jpg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清珺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路径与关键技术探讨

在当前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和监管环境下,构建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势在必行但任重道远。刘清珺表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面临数据信息孤岛、风险智能研判、风险判断低效、食品质量追溯断链四方面问题,为此他介绍了解决实施路径:①食品安全风险追溯、②社会公众多方共治、③政企服务无缝对接、④智能技术助力智慧监管多方面共同发力。最后,刘清珺认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关键技术在于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及人工智能。

aaa6b8d6-d7ad-4166-bece-88a4e494c3e2.jpg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彭锦峰

报告题目:食品中禁限用香味成分检测技术与来源分析

闻起来香味扑鼻、吃起来香甜可口,这样的美食也许备受消费者的喜欢,不过,这其中的“香味”很可能是香料、香精在发挥作用。面对市场上愈演愈烈的香味大战,彭锦峰从食品中常见香味成分、国内外法规要求、食品中禁用香味成分常用检测技术、香味成分来源分析及鉴别技术四方面介绍了食品中禁限用香味成分检测技术与来源分析。

e7e238b9-b2fa-4b2d-9d3b-775d93460692.jpg

参会人员合照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们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形式举办,现场参会人员超过400人,线上直播参会人员近2000人。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蔡蔡

总阅读量 4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