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延期通知|“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延至2023年2月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12/23 10:05:40
导读: 基于近期国内的新冠疫情严峻,并考虑到报告专家身体健康情况,组委会经谨慎评估及与各方协调,将原定于2022年12月27日召开的《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延期到2023年2月9日举办。

基于近期国内的新冠疫情严峻,并考虑到报告专家身体健康情况,组委会经谨慎评估及与各方协调,将原定于2022年12月27日召开的《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延期到2023年2月9日举办。

因会议延期给各位听众嘉宾带来的不便,深表抱歉,敬请谅解。

最后,感谢各位嘉宾、企业对《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一直以来的关注、支持和帮助,期待与您相约。

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iomolecularinteraction20221227/ (点击报名)

会议日程:

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

上午专场:生物医学

报告时间

报告主题

专家信息

10:00-10:30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癌症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上海大学

陈红霞 教授

10:30-11:00

核酸适配体自动化筛选及性能表征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罗昭锋 研究员

11:00-11:30

下一代NanoSPR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与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刘钢 教授

下午专场:药物研发

报告时间

报告主题

专家信息

13:30-14:00

SPR技术在基于靶点药物筛选领域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山广志 副研究员

14:00-14:30

分子相互作用前沿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静 副主任技师

14:30-15:00

生物膜干涉技术介绍及其在分子互作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吴萌 高级工程师

15:00-15:30

分子互作技术与新发突发传染病抗体药物及疫苗开发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史瑞 博士后

嘉宾介绍:

陈红霞,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的研究工作,包括纳米和超分子光学传感器、蛋白芯片、食品安全和临床疾病检测的传感界面等领域,成功构建了尿液中结核标志物检测,癌症标志物及癌细胞检测等多种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

罗昭锋 中科院医学所研究员,核酸适体筛选中心副主任。长期专注于核酸适体筛选机理研究和筛选技术的创新,致力于推动筛选技术的变革。建立了多种高效的筛选技术,对筛选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明了迄今最便捷的筛选进程监测方法。开发了智能化的核酸适体筛选平台,可以同时完成32个靶标的自动化筛选。主办了多次全国性的核酸适体学术研讨会,推动相关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核酸适体产业化的发展。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已发表SCI论文7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46项,授权22项。

刘钢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曾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终身教授,一直致力于超灵敏度微纳米新型生物传感器以及移动传感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刘钢教授团队将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三维生物分子纳米融合阵列传感器技术运用于生物检测领域,通过明场显微彩色成像,数字化动态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疾病标志物分子;同时研发了高性能纳米等离子共振NanoSPR芯片产品实现了对传统药物筛选芯片及分子互作检测设备的突破,可提供分子互作的无标记实时检测,亲和力精确测定、抗体筛选和优化,以及快速高通量定量等生灵活多样的高性能检测能力,以满足于包括靶向化学药、生物药、基因及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和IVD 原料等众多细分领域研发生产中的具体检测需求。刘钢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等多个项目。近年来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Method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 Bio,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学术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山广志,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物开发、药物分析、药品质量以及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将NMR、LC-HRMS、GC-MS、ICP-MS、2D-HPLC、HPLC、GC、SFC、Biacore、iTC、μDSC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综合应用于药物发现、开发和质量表征工作,具体研究领域涉及基于靶点的新药筛选、结构确证、杂质谱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等。完成企业科研合作50余项,协助多个品种完成质量研究获批上市。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王静,副主任技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16年8月起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平台工作,负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平台的建设管理、测试服务和新方法新体系开发。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仪(Biacore)、生物膜干涉分析仪(BLI)、等温滴定量热仪(ITC)、微量热泳动仪(MST)、差示扫描荧光(nanoDSF)等技术建立了靶标垂钓、中药活性成分发现、药物筛选与验证、竞争抑制研究、表位分析、分子相互作用的亲和力检测等一系列新方法新体系。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Theranostics, Anal.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3篇,其他作者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授权发明专利一项。

吴萌 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负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相关检测仪器管理,主要从事分子互作技术服务、平台仪器管理、用户使用培训及相关工作。深耕生物分子互作技术领域,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发表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支持。

史瑞,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从事肿瘤及感染性疾病免疫干预药物研发及转化12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获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开发的抗SARS-CoV-2中和抗体Etesevimab,是中国首个、世界第二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同类药物;获得17个国家及地区的紧急使用授权,用于全年龄段高危人群预防及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全球累计销售超100万剂,使1.4万患者免于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开发的ACE2靶点抗体及新一代SARS-CoV-2亚单位疫苗均已完成项目产业转化。

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 交流群

(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

扫码快速参会

▌联系我们

【参会咨询/合作】

赵老师 +86 13331136682

邮箱: zhaoyw@instrument.com.cn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Ev

总阅读量 5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