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陕西成立全国首个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6/22 22:37:14
导读: 计量工作是实现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委员会的成立,将发挥陕西各行业的技术优势,有效服务“双碳”工作。

6月17日,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西安市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个“双碳”计量技术委员会。这是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加快推动计量更好融入陕西省“双碳”工作大局的重要举措,旨在为陕西省建立完善“双碳”计量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助力陕西走出一条绿色的科研、中试、产业化发展之路。

  据了解,委员会经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批复成立,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负责筹建。经过多次研讨,根据陕西省能源大省的实际,已经组建了由计量、电力、建筑、石化、煤炭、有色、燃气等行业及高校相关专家、教授担任委员的技术咨询机构,聘请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研究员作为委员会特邀顾问,陕西省计量技术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18个单位的专家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

  计量工作是实现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委员会的成立,将发挥陕西各行业的技术优势,有效服务“双碳”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将促进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中科院院士,委员会特邀顾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加平说,建筑行业有很多很复杂的计量问题,需要新的计量技术和方法,也需要一大批计量专业人员。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与委员会共同努力,为实现陕西省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作出贡献。

  “委员会将通过开展碳计量重大问题攻关,碳计量技术研究和支撑能力建设,碳计量标准与认证体系研究,碳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建设,碳计量人才的培养,持续发挥好计量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性作用。”中科院院士,委员会特邀顾问、西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任王双明认为,委员会将搭建起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对引导各行业计量技术机构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试点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文表示,委员会将围绕“双碳”目标,通过攻克碳计量技术难关,实现重点领域碳减排、碳中和关键量值可测、可溯源,为绿色低碳和能源转型等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002001)果应用提供计量基础支撑,为碳汇、碳税、碳交易、碳中和、碳认证数据准确可信提供计量保证,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陕西“双碳”计量技术委员会将如何开展工作?委员会筹建单位负责人,中科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平祥表示,委员会将以“提高计量准确性、满足产业‘双碳’目标发展需求”为落脚点,重点研究解决各重点行业“双碳”领域溯源体系中存在“测不全、测不了、测不准”的问题,为产业低碳发展奠定精准计量技术基础,推动计量更好融入陕西省“双碳”工作大局,为陕西省建立完善“双碳”计量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小宁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希望委员会把握工作重点,做行政监管的“好帮手”,与计量行政部门形成合力,完成好“双碳”领域计量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中的技术性服务工作。做政企联动的“润滑剂”,发挥各自优势、整合优质资源,以卓越的工作成效搭建起政府与企业联动、齐抓共管“双碳”工作的桥梁。做检学研用的“催化剂”,发挥好计量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和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进一步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发挥专业特长,对“双碳”领域内出现的一些新的关键共性计量参数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溯源技术研究,集体科研攻关,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基础性技术保障,服务陕西省以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中国贡献陕西智慧、陕西力量。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用户头像

作者:情绪波动

总阅读量 6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