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20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发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2/18 16:33:52
导读: 近日,《半导体学报》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在半导体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智能处理芯片、碳基芯片、光通信芯片、新型场效应管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月8日,《半导体学报》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

1、全球首款多阵列忆阻器存算一体系统

清华大学钱鹤、吴华强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多个忆阻器阵列的存算一体系统,通过引入新型忆阻器件结构和混合训练方法,解决了处理多层卷积神经网络时的误差累积问题,并使硬件系统整体能效比GPU高两个数量级,大幅提升了计算设备的算力,证明了存算一体技术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及广阔前景。

2、基于半球状半导体纳米线阵列仿生视网膜的电化学仿生眼

人眼结构精致,功能强大,其球形结构使仿生人眼加工相当困难。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教授团队创造性地以曲面纳米模板集成光敏纳米线为半球形状仿生视网膜,并开发系统集成策略,得到与人眼结构相似的仿生眼,有望实现超广角、超高分辨成像,促进视觉假体以及类人机器人的发展。

3、用于高性能电子学的高密度半导体碳纳米管平行阵列

北京大学张志勇-彭练矛团队发展了高密度高纯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薄膜晶圆制备技术,首次突破了超大规模碳管集成电路发展的材料瓶颈。基于该材料,首次展示了性能超过相同尺寸的硅基CMOS电路的碳纳米管集成电路。

4、通讯波段的高性能钠基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

南京大学朱嘉、周林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马仁敏等合作者,利用液态金属可控冷却旋涂技术,结合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间隙等离激元优化设计,首次制备了高品质因子金属钠-InGaAsP量子阱复合微结构,实现了通讯波段纳米激光的室温激射,其激射阈值(140 KW/cm2)创同类激光器新低。

5、米级高指数晶面单晶铜箔库制造

北京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刘开辉、王恩哥、俞大鹏合作团队提出界面能驱动单晶金属“变异和遗传”的退火生长机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种类最全(30余种)、尺寸最大(A4纸尺寸)的高指数晶面单晶铜箔库制造。该铜箔库为高功率电力、高频电子、选择性催化、量子材料外延等提供了关键功能材料。

6、大面积范德瓦尔斯异质结阵列的通用合成

湖南大学段曦东教授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教授合作利用激光烧蚀制造缺陷阵列诱导合成了大规模金属/半导体垂直范德华异质结阵列。利用这种范德华接触制备的双层硒化钨晶体管开态电流高达900 μA/μm。本成果为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途径。

7、拓扑保护的单向导模共振态观测

面向超大容量光互连需求,北京大学彭超副教授团队与合作者从拓扑视角出发,在光子晶体中构造了单向辐射导模共振态,实现了不依靠反射镜的光定向辐射。该技术有望显著降低片上光端口的插损,为高密度光子集成及光子芯片开拓新方向。

8、单原子层沟道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金属研究所、山西大学、湖南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合作,成功将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垂直沟道宽度缩小至物理极限,利用多种单原子层过渡族硫化物半导体展示了0.6纳米鳍片宽度原型器件,为后摩尔时代电子器件探索提供了参考。

9、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世界纪录效率

南京大学谭海仁课题组通过在窄带隙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添加两性离子还原剂,实现了大面积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创造了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电池世界纪录认证效率24.2%,使我国叠层太阳电池成果首次被太阳电池效率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收录,为提升电池效率和降低发电成本提供了新思路。

10、具有数字辅助分布驱动器和集成CDR的50Gb/s PAM4硅光子发射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祁楠团队,联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提出一种光电融合的多幅值电光调制技术,通过协同设计分布式CMOS驱动电路和双段式硅光调制器,实现一款单波50 Gbps的光电集成发射机芯片,输出光眼图抖动小于1.4 ps。

[来源:集微网]

用户头像

作者:KPC

总阅读量 14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