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剧情"反转 对于气溶胶病毒传播反应无需过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0/02/09 09:59:23
导读: 有关环境专家近日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指出:“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日前,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首先是发生在浙江省的两个病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对传播途径的猜测:一个是“菜场15秒近距离与感染者共同驻留被感染;”另一个是“医院药房吧台和感染者近距离驻留50秒被感染”。而在2月8日下午上海市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卫生防疫专家明确表示,目前可以确定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增加了一条:气溶胶传播。

    要知道,气溶胶传播此前还被微信辟谣助手定义为“谣言”。那么,气溶胶传播途径被确认后,是不是意味着就此空气中病毒弥漫?什么是气溶胶和气溶胶传播的概念呢?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大小为0.001~100 um,分散介质为气体。气溶胶传播通俗点就是可以悬浮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也就是说病毒携带者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气溶胶颗粒的大小,决定了气溶胶的物理传播性质:

    ·对于5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穿透呼吸道,一直到达肺泡腔;

    ·对于10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到达声门下方;

    ·如果颗粒大于20微米,因为重力的影响,传播不太远,就不太容易被吸入。

    按照气溶胶的大小,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把10微米以下的颗粒定义为“可被动吸入颗粒”(respirable),把10微米~100微米之间的定义为“可主动吸入颗粒”(inspirable)。

    总之,气溶胶的大小决定了传播的远近,颗粒越大,传播的距离相对较近,即便被主动吸入,也是沉积在上呼吸道中;颗粒越小,颗粒就飘得越远,也容易穿透进入下呼吸道。

4006-ipfprtn8524705.png

    近日“剧情”似乎又发生了反转。

    有关环境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而需要重视气溶胶传播的主要场所则包括汽车和办公室环境中等,没有足够通风情况下,又比较狭小的地方。而对于开放环境,如果附近没有传染病医院的话,则不需要过度担心。

    现在全国各地的网友开工在即,尤其是对于办公室的白领们而言,开窗通风显得尤为重要。小编自己已经打算办公时间全程开窗,裹着羽绒服办公了。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产研-星羽

总阅读量 14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mengzhaocheng2020-02-10 07:45:40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