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彭彦昆领衔“生鲜肉品质无损实时检测新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8/01/11 10:32:58
导读: 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彭彦昆教授领衔的“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彭彦昆教授领衔的“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奖团队成员包括彭彦昆(中国农业大学),黄岚(中国农业大学),汤修映(中国农业大学),李永玉(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陈兴海(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等六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猪肉、牛肉等生鲜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消费者对生鲜肉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人们对生鲜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鲜肉品质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感官评定法,二是理化分析法,但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感官评定法主要依赖于专业评定人员的经验,因此评定结果容易受其专业水准的影响,人为误差大。理化分析法则依赖于人工抽检,具有耗费时间长、样品采集有局限、检验过程对样品有破坏性及检测结果有滞后性等特点,不能满足快速、无损、实时的实际检测需求。

  为破解肉品检测长期存在的前处理过程繁琐、测试时间长、在线实时的新鲜肉判定及品质分级困难等国内外共同关注的技术瓶颈难题,彭彦昆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10年的农畜产品无损检测的研究。揭示了生鲜肉的光散射规律特征及其与品质属性的关系,发明了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的特征图谱建模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生鲜肉品质参数的无损高通量光学检测装备。

  该项目实施至今,针对生鲜肉产销链环节的不同需求,研发了移动式、在线式、便携式等8个系列检测装备,包括细菌总数检测、多品质参数同时检测、胴体背膘厚和大理石花纹在线分级等装备。简单来说,利用这些无损检测装备可以快速地测得胴体的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以确定其品质等级;能实时测得生鲜肉的水分、嫩度、色泽、pH值、挥发性盐基氮、脂肪、蛋白质等,已判定肉品品质以及是否可以食用等。通过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测试和实际应用证实,移动式检测速度为0.74秒/检测点、在线式为1-3个样品/秒、便携式为3-4秒/样品,检测正确率为92%-100%,相对误差≤4%。基于以上特点,该技术不仅仅局限在质检部门、屠宰厂以及生鲜肉加工企业,也可满足普通消费者对生鲜肉品质安全检测把关的需求。项目成果在主要肉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等进行了推广应用,为生鲜肉品质监控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检测手段,提高了监管效率及检测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彭彦昆教授在试验现场

研究团队成员在示范应用现场进行检测试验

  经过10年多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撑下,彭彦昆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无损检测技术上一直在不断的创新:从基础研究的探索到实用性技术的研究、从检测方法研究到装备的开发研究、从单一对象检测方式的研究到多种产品检测方式的研究、从单一品质信息研究到多种品质信息同时检测研究和从静态检测系统到实时在线式检测装备,中国农学会组织知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科学评价: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2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2项,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EI 111篇),制订行业标准4项,获中华农业科技奖1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等奖、其他奖10项。

研究团队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丰收秋天

总阅读量 35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11hao1322018-01-15 14:38:20
又一款快检神器,你懂的。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